裴正学教授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裴正学教授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裴正学教授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肝硬化腹水中医治疗概况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医根据其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的特征,称之谓“臌胀”。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且易复发。论其病因则有感受湿热疫毒、嗜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倦过度和精神因素等,其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肾不化水,以致气血瘀滞,壅结腹中,遂成腹水。 对其治疗,中西医都在努力寻找疗效可靠而又安全的方法。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殊有效方法,中医药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辨证论治,在消除腹水,改善肝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医中药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概况做一综述。 一、辨证论治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施治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但是由于不同医家对该病认识的差异,以及地域气候、患者体质之间的差异,辨证分型的依据不同,致使本病辨证分型不尽相同。 谢氏[1]分3型论治:①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利水,佐以疏肝,方选茵陈蒿汤加减;②脾虚型,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瘀利水为法,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瘀利水为法;③阴虚型,治疗以柔肝养阴,清化渗利为主,攻补兼施,方选一贯煎加减。王氏[ 2 ]介绍俞荣青教授经验分4型论治: ①气虚型:重用益气药,使水道通调,以资化生气血,治以益气健脾,行气利水,常用黄芪、党参、当归、丹参、赤芍、郁金、虎杖、茵陈、大腹皮、茯苓、鳖甲、白术等; ②阴虚型: 治宜滋阴养血,健脾利水之法,守已故邹良材老中医经验,取兰豆枫着汤加味。常用泽兰、黑豆、路路通、楮实子、生地、赤芍、车前子、枸杞子、丹参、太子参、山药、郁金、茯苓、大腹皮; ③肝郁血瘀型:宜用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之法,方用下瘀血汤;④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以除病源,攻下逐水以治其标,方选茵陈蒿汤加味。陈氏[ 3 ]分为4型论治,湿热蕴结型:治宜清化湿热,分消利水;肝郁脾虚型:治宜疏肝解郁,健脾消水;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助阳行水;肝肾阴虚型:治宜柔肝益肾,滋阴祛水。黄氏等[ 4 ]分为湿热蕴结、气虚湿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4型,分别治以清热利湿、益气健脾利湿、滋阴养血补肾、温补脾肾、化气利水。杨红莉等[ 5 ]分为脾虚湿阻、湿热残留、肝肾阴虚、气虚血瘀 4 型,以软肝化瘀汤为主加减治疗。乐进[ 6 ]分5型,①脾虚气滞型:治以运脾化湿 ,理气行水,方选香砂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②脾肾阳虚型:治以温阳利水,方选实脾饮或附桂理中汤加减;③气滞血瘀型:治宜化瘀行水,通络散结,方选调营饮加减; ④肝肾血郁型:治宜养阴清热,健脾利水,方选一贯煎合四苓散加减;⑤阴虚湿热型:治宜养阴而不碍湿,利水而不伤阴,方选二根汤加减或甘露消毒丹加味。夏义国[ 7 ]将本病分为6型:①气滞湿阻型:治宜疏肝活血健脾,散满消胀化湿,用柴胡疏肝饮合平胃散化裁;②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化湿,利水消胀,用中满分消丸化裁;③肝脾血瘀型:治宜化瘀行水,通络散结,用归脾丸合五苓散;④寒湿困脾型:治宜湿运中阳,利湿行水,用实脾饮合胃苓汤;⑤肝肾阴虚型:治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用参麦地黄汤加减;⑥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或济生肾气丸。王永炎[ 8 ]等将此病分为8种证型论治,分别为气滞湿阻型:治宜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寒湿困脾型:治宜实脾饮;湿热蕴结型:治宜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肝脾血瘀型:治宜调营饮;脾肾阳虚型:治宜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指南

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指南 肝硬化 (Cirrhosis) 的形态学定义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伴有异常结节形成。仅有弥漫性肝纤维化而无结节形成(如先天性肝纤维化),或仅有结节形成而无纤维化(如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均不能称为肝硬化。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肝硬化是指上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所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硷酯酶活力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和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 张及其破裂出血、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等表 现。从病理学上来看,慢性炎症坏死首先导致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纤维化),继而导致肝小叶结构的破环和假小叶形成,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实际由 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在临床上无法将二者截然分开。 一、临床分类 1.根据肝脏功能储备情况可分为: ①代偿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 级。虽可有轻度乏力、 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蛋白降低,但仍≥35g/L,胆红素 <35 mol/L ,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 60% 。血清 ALT 及 AST 轻度升高, AST 可高于 ALT , -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度升高,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②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一般属 Child-Pugh B 、C 级。有明显肝功 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 <35g/L ,A/G<1.0 ,明显黄疸,胆红 素>35 mol/L ,ALT 和 AST 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60% 。患者可出现腹水、肝 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2.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区分为: ①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 ALT升高;黄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在门静脉高压征。 ②静止性肝硬化 ALT 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静脉高压症, 血清白蛋白水平低。 二 . 肝硬化的诊断 (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1. 血常规检查代偿期多在正常范围。失代偿期由于出血、营养不良、脾功能 亢进可发生轻重不等的贫血。有感染时白细胞可升高,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和血 小板均减少。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推荐下载

肝硬化 一、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的基础上产生的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它是各种肝损伤共同的终末阶段。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它是严重和不可逆的肝脏疾病,我国城市50-60岁男性组肝硬化年死亡率为 112/10万。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多种: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长期胆汁瘀积、遗传和代谢疾病、肝脏瘀血、免疫紊乱、营养不良、隐源性等,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腹水、黄疸等),可归属祖国医学“鼓胀”、“黄疸”、“积证”等范畴。 二、西医诊断 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常有困难,对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者应长期随访,注意肝脾情况及肝功能实验变化,如发现肝硬度增加,或有脾大,或肝功能异常变化,B超检查显示肝实质 回声不均匀等变化,应注意早期肝硬化,必要时肝穿刺活检可获确诊。 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依据以下几点作出临床诊断:(一)有病毒性

肝炎、长期大量饮酒等有关病史;(二)有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三)肝功能实验有白蛋白下降、血清胆红素升高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指标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四)B超或CT提示肝硬化以及内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活检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三、辨证分型 (一)湿热郁结证 面目俱黄,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胸闷纳呆,口苦烦热,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舌质红或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 (二)寒湿困脾证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三)肝郁脾虚证 面色萎黄,精神不佳,纳呆,食后腹胀,胁肋不适,腹部虽大 不坚,大便溏薄,小便量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 (四)肝脾血瘀证 面色黧黑或晦滞,腹大坚满,青筋显露,头颈胸壁可见血痣,唇色紫褐,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五)肝肾阴虚证 精神不振,形质消瘦,胁肋隐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昏

治疗肝硬化的偏方

治疗肝硬化的小偏方 (1)水湿内阻型:属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轻症,症见腹胀如鼓,按之坚满,或如蛙腹,两胁胀痛,胸闷纳呆,恶心欲吐,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脉弦细。 治则: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方药: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泽泻、陈皮、木香、柴胡各10g,云苓、白术各15g,车前子30g。若体实而腹水多者,可配黑白丑粉、禹功散、十枣汤以逐水;腹胀以气滞为主者,加川楝子、莱菔子、沉香末;若气虚较重者,重用黄芪、白术各40g~60g;兼黄疸者,加金钱草、赤芍;挟淤血者,加泽兰、桃仁、丹参、当归。 (2)气滞血瘀型:多见于肝硬化代偿期,亦可见于失代偿期患者,除消化道症状外,尚有肝脾肿大,压痛明显,质硬,面色晦暗或紫暗,有蜘蛛痣和肝掌等。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消积。 方药:化瘀汤加减。丹参、牡蛎各30g,当归、炮甲各15g,郁金、桃仁、红花、青皮、白术、赤芍各10g。如伴目黄、溲黄,加茵陈、金钱草;兼阴伤者,加生地、石斛;兼脾功亢进者,加阿胶、熟地、大枣等。 (3)肝郁脾虚型:多属早期肝硬化患者,并见胃纳减少,胸腹闷胀,两胁胀痛,嗳气不舒,四肢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萎黄,入暮可有足趺微肿,舌色或暗红或淡,舌体较胖或边有齿痕,脉象虚弦,重按无力。 治则:疏肝健脾,兼以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化裁。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术、白芍各10g,茯苓、太子参各15g,炙甘草6g。若湿滞较重,加苍术、厚朴、泽泻;短气神疲者,加党参,并重用黄芪。

(4)脾肾阳虚型:除水湿内阻症状外,尚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白,大便稀溏,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则:健脾温肾,化气行水。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化裁。附子、党参、白术各10g,干姜6g,泽泻、茯苓、大腹皮各15g,车前子30g 。兼阳黄者,加茵陈;腰痛劳困者,加杜仲、川断、狗脊;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合欢皮;神志异常者,加菖蒲、胆星、郁金或至宝丹。 (5)肝肾阴虚型:除水湿内阻症状外,尚有面色灰滞,形体消瘦,潮热心烦,手足心热,唇干口燥,失眠多梦,鼻衄牙宣,舌红瘦而干或光剥,脉细数无力。 治则:滋补肝肾,育阴利水。 方药:一贯煎加减。沙参、麦冬、枸杞、阿胶各10g,生地、泽泻、猪苓、车前子各15g,白茅根30g。若神志异常,可加鲜菖蒲、郁金;潮热起伏者,加银柴胡、地骨皮;津伤渴甚者,加知母、天花粉;神志昏迷者,急用安宫牛黄丸凉营清热开窍;出血甚者,用大黄末或三七粉止血;气随血脱,用独参汤益气固脱。

临床观察

欣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谢晶日张亮李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观察欣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经胃镜和胃粘膜组织活检后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予以欣胃颗粒,对照组予以胃复春片。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1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胃镜活检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病理结果、抗Hp感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欣胃颗粒;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观察 作为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是指较易转变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大多数人认为它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发的中、重度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1]。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而且下降趋势不明显。因此胃癌前病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重视。本观察应用欣胃颗粒治疗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2例入选患者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门诊,均经胃镜和胃粘膜组织活检后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且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5 2.9±10.16)岁;病程1~10年,平均(5.59±2.74)年;Hp阳性29例,阴性17例;其中伴有IM者28例,伴有Dys者18例。治疗组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30~68岁,平均(51.1±10.69)岁;病程1~12年,平均(6.65± 3.27)年;Hp阳性32例,阴性14例;其中伴有IM者30例,伴有Dys者16例。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3]和《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4]。 1.3 活检取材标准活检取材根据悉尼系统要求取5块标本:胃窦组织2块—取自幽门2~3cm的大弯和小弯;胃体组织2块—取自距贲门8cm的大弯和小弯(约距胃角近侧4cm);胃角1块,标本要足够大且达到粘膜肌层。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欣胃颗粒(冲剂)(由黄芪、焦术、沙参、石斛、三棱、莪术、甘草等组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配置,每袋10g),每次1袋,日3次冲服。1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由红参、香茶菜、炒枳壳等组成,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片0.359g),每次4片,日3次口服。1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服药期间禁服其他药物,禁食生冷、辛辣的食物。 1.5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病理疗效标准参照文献[3]有关标准。HP疗效标准参照文献[4]。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疗效分析用Ridit检验。 作者简介:谢晶日(1955—),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肝硬化中医

肝硬化中医 *导读:对于首次出现的肝硬化腹水治疗并不困难,适当休息、限盐、合理使用利尿剂等即可收到较好效果。但是,腹水容易反复,而且多次反复出现的所谓难治性腹水治疗较为棘手,而中药在稳定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情,延长其复发时间,治疗难治性腹水等方面有优势或较好协同作用。那么肝硬化中医治疗怎么样?…… 对于首次出现的肝硬化腹水治疗并不困难,适当休息、限盐、合理使用利尿剂等即可收到较好效果。但是,腹水容易反复,而且多次反复出现的所谓难治性腹水治疗较为棘手,而中药在稳定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情,延长其复发时间,治疗难治性腹水等方面有优势或较好协同作用。那么肝硬化中医治疗怎么样? 一、肝硬化腹水证候分型认识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隶属四大难症之一,临床医家对其辨证论治十分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众多的学说,但是证型分类不统一,难以作为统一的标准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所以我们以循证医学方法为指导,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等方法,对现有肝硬化腹水临床文献(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文摘数据库、重庆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收集了近15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172篇,以循证医学的方法,

评价文献质量,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101篇统计分析证型分布情况,不具体细分证型的文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所列的主方主药提炼对应的证型,即以方测证。综合二者,根据各证型包含病例数的多少,得出结果。共统计病例数7569例,涉及证型15种,把一些相类似的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合并的证型合并后为11种,得出排在前8位的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脾血瘀、气滞湿阻、脾虚水泛、湿热蕴结。 二、病病机—共性基本证型与治疗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基本规律或基本矛盾,反映在中医学的病机证候上存在基本病机与基本证型。当然,病人的体质、病变阶段等可不相同,这些因素导致疾病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病机证型表现各不一致。但是,基本矛盾、基本病机贯穿病变始终,基本证型为同一疾病的各主要证型所共有。因此,在针对特定疾病进行证型分类时,必须辨析提炼出基本证型与基本治法,并且基本证型(治法)与主要证型(治法)相结合,这种结合也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的结合。 我们可以发现,气虚血瘀证型出现频率最高;而且其他证型表现也多有“气虚”或“血瘀”表现,如脾肾阳虚、脾虚水泛等均有“气虚”表象,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证也多兼夹有“血瘀”表象;从作者所用方药中发现,尽管证型不一,但均多运用黄芪、丹参等益气化瘀。这些数据充分反映“气虚血瘀”是肝硬化腹水

浅析胃痛从气血论治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0, 9(3), 246-250 Published Online Ma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63535397.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63535397.html,/10.12677/tcm.2020.93035 A Simple Analysis on the Treatment of Stomachache from Qi and Blood Xinqing Dai, Jingyan Me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Received: Mar. 9th, 2020; accepted: Apr. 10th, 2020; published: Apr. 17th, 2020 Abstract Physiologically, spleen-stomach is the source of qi and blood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pivot of qi movement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qi and blood provided the energy for the spleen-stomach. Pathologically, the spleen-stomach diseases will cause the disharmony of qi and blood; the dis-eases of qi and blood also can make the effect on the spleen-stomach. Ba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qi and blood and spleen-stomach,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stomachache from two aspects of “deficiency causing pain” and “obstruction causing pain”,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he stomach treated from qi and blood, and then analyzes the typical cases for the further demonstration. In the final treat-ment, analyzing and treating stomachache has a good curative eff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 and blood. The treatment of stomachache starts with qi and blood, the key is to harmonize qi and blood. Keywords Stomachache, Spleen-Stomach, Qi and Blood,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herapeutic Method, Formula and Medicinal 浅析胃痛从气血论治 戴欣晴,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收稿日期:2020年3月9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10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17日 摘要 生理上,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为脾胃提供活动基础;病理上,脾胃为病会致气*通讯作者。

肝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肝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肝硬化(Cirrhosis)的形态学定义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伴有异常结节形成。仅有弥漫性肝纤维化而无结节形成(如先天性肝纤维化),或仅有结节形成而无纤维化(如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均不能称为肝硬化。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肝硬化是指上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所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硷酯酶活力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和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等表现。从病理学上来看,慢性炎症坏死首先导致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纤维化),继而导致肝小叶结构的破环和假小叶形成,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实际由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在临床上无法将二者截然分开。 一、临床分类临床分类临床分类临床分类 1.根据肝脏功能储备情况可分为:①代偿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级。虽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蛋白降低,但仍≥35g/L,胆红素<3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60%。血清ALT及AST轻度升高,AST可高于ALT,γ-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度升高,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②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A/G<1.0,明显黄疸,胆红素>35μmol/L,ALT 和AST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60%。患者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2.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区分为:①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ALT升高;黄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在门静脉高压征。②静止性肝硬化ALT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静脉高压症,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肝硬化的影像学诊断B 超见肝脏缩小,肝表面明显凹凸不平,锯齿状或波浪状,肝边缘变纯,肝实质回声不均、增强,呈结节状,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内径增宽,肝静脉变细,扭曲,粗细不均,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 二.肝硬化的诊断 (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方法1.组织病理学检查: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至今仍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1994年国际慢性肝炎新的分级、分期标准建议将肝脏纤维化作为病情分期的依据,与分级(主要是炎症、坏死的程度)分别评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干组织评分方法包括Knodell, Scheuer, Ishak, Metavir, Chevallier等系统。我国1995和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也采用了相应的分级、分期标准,王泰龄教授也发表了改进了的肝纤维化的半定量积分系统。利用常规HE染色和各种细胞外基质的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甚至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可从肝组织标本获得许多的有关纤维化方面的信息;计算机图像分析等各种技术更能提供定量的资料以便于观察抗纤维化治疗的效果。目前在B超引导下采用自动肝穿枪进行肝活检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很高,病人的痛苦也很小。但肝活检也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肝硬化的价值探讨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肝硬化的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18-06-15T10:21:35.43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4期作者:夏爱华[导读] 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武汉市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湖北武汉 430300)【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分型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优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7.5%,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肝硬化;临床应用价值The valu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of cirrhosis. Xia Aihua (wuhan 430300, hubei province, huangpi district, wuh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cirrhosis.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6 - January 2018 treated 80 cases of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digital table method 8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patients give parting treatment, western medicine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on the basi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0% better than the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7.5%, compared with difference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team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erum liver fibrosis index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mparing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irrhosis.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irrhosis of the liver.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肝脏疾病造成肝细胞损害、变性坏死以及再生都会引发肝硬化。传统西医治疗肝硬化是根据疾病的病理分型给予相应治疗,但部分肝硬化发病原因不明,使得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肝硬化的中医分型较为明确,基于此,在治疗肝硬化时不仅要应用西医治疗同时也要结合中医治疗,因此,我院选择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2.5±1.05)岁,病程在3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4±2.3)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3.4±9.2)岁,病程在3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1±1.9)年;8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黄疸、肝病面容、下肢水肿、脾大等肝硬化临床体征,住院后经B超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患者,排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组成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分型治疗,酒精肝患者应诫酒、诫烟,肝炎引发的肝硬化需给予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肝硬化患者保肝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患者给予柴胡疏肝理气汤,水湿内阻型患者给予实脾饮,脾肾阳虚型患者给予五苓散与附子理中丸,肝肾阴虚型患者给予一贯下逐瘀汤,湿热蕴结型患者应用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同时根据中医分型给予针灸辅助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x±s)描述,行t检验,以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若P<0.05则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院选择80例患者对比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肝硬化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辨证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使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正常。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和表2。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对比(x±S)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 中医辩证治疗: 在中医书籍中,没有肝硬化的病名,只有与肝硬化病相类似的症状。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水胀》篇云:“鼓胀何如?”歧伯日:“腹胀身皆大,大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对症状的描述颇为详细。《难经?五十六难》谓:“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发肌肤。”其症状的描述与肝硬化引起的脾脏肿大颇为吻合。现代医学的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的“单腹胀”,“水臌”的范畴。 (一)气滞湿阻: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部青筋暴露,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除湿。 方药: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川芎、厚朴、苍术、泽泻、茯苓、大腹皮、肉桂。 (二)气滞血瘀: 症状: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黎黑,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口干渴,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大便色黑,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利水消胀。 方药:调营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三)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胀痛,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芩、黄连、厚朴、枳壳、陈皮、半夏、猪苓、茯苓、泽泻、茵陈、大黄、栀子。 (四)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则:温中化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附子、干姜、青皮、枳壳。(五)脾肾阳虚 症状:腹部胀大,入暮益甚,控之不坚,兼有面色晦滞,畏寒肢冷,身体疲倦,尿少便溏或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附子、肉桂、车前子、猪苓、黄芪。 (六)肝肾阴虚 症状: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口燥心烦,手足心热,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病毒性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应用中药治疗肝硬化已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乙肝病人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一要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分析气血阴阳和寒热虚实;二要结合中药的性味归经。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 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不同症状与证候肝硬化的治疗方案及药方。 (一)辩证论治 1.湿热内蕴 (a)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 药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0g,栀子12g,大黄9g(后下),制鳖甲9g,生石膏50g。 (b)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

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清热,健脾和中。 药方:?茵陈五苓散。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5g,猪苓20g,泽泻15g,桂枝6g,制鳖甲9g。 2.寒湿困脾 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药方:茵陈术附汤。茵陈20g,制附子9g,白术15g,干姜6g,茯苓15g,泽泻12g,甘草6g,制鳖甲9g。 3.热毒内陷 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药方: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水牛角30g(先煎)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2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2g,制鳖甲9g。 4.肝郁气滞 证候:右胁或两胁胀痛,痛无暄外,胸闷腹胀,易急躁,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62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62例疗效观察 目的运用自拟中药方剂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并观察疗效。方法选取62例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西药组和结合组,西药组采用临床中常规的护肝改善肝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支持对症治疗进行治疗;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入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结果西医组的有效率为77.41%,结合组的有效率为93.54%。结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自拟中药方剂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效果满意。 标签:肝硬化;自拟中药方剂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肝硬化是由于各种不同的慢性肝病长期损害肝脏,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广泛肝细胞纤维化、增生、结节、假小叶形成,逐渐造成肝脏结构不可逆改变,继而出现肝功能障碍。临床上出现以右侧胁肋胀痛、坚硬、恶心、纳差、倦怠、乏力、黄疸、腹水等表现为主的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1]。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自拟中药方剂配合西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患者62例,年龄在35~72岁,平均年龄44.7岁,其中男性占38例,女性占24例,病程在1~21年,平均8.2年。病情较轻者10例,中度31例,重度11例,根具治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西医组和结合组,平均每组31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②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确诊;③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乏力、口渴、下肢水肿等; ④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2]。 1.3排除标准①排除患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②排除患有心、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的患者;③排除妊娠期患者。 1.4方法 1.4.1西医组本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的使用利尿剂,同时根据患者的肝功适当予以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门冬氨酸钾镁等进行保肝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合并感染时,应加大对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情况予以补钾治疗,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必要时,对患者实施穿刺放腹水减压治疗。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予以相应的对症治疗[1]。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病毒性肝硬化得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应用中药治疗肝硬化已经历了长期得实践,也积累了丰富得经验。乙肝病人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一要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分析气血阴阳与寒热虚实;二要结合中药得性味归经。有针对性得选用药物。 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不同症状与证候肝硬化得治疗方案及药方。 (一)辩证论治 1、湿热内蕴 (a)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 药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0g,栀子12g,大黄9g(后下),制鳖甲9g,生石膏50g。 (b)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清热,健脾与中。 药方:?茵陈五苓散。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5g,猪苓20g,泽泻15g,桂枝6g,制鳖甲9g。 2、寒湿困脾 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药方:茵陈术附汤。茵陈20g,制附子9g,白术15g,干姜6g,茯苓15g,泽泻12g,甘草6g,制鳖甲9g。 3、热毒内陷 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药方: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水牛角30g(先煎)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2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2g,制鳖甲9g。 4、肝郁气滞 证候:右胁或两胁胀痛,痛无暄外,胸闷腹胀,易急躁,时时叹息。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

脾虚血瘀与胃癌前病变的病机探讨,中医中药范文.doc

脾虚血瘀与胃癌前病变的病机探讨,中医中 药- 摘要:作为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胃癌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其防治意义重大。胃癌前病变(PLGC)作为胃癌的一个过渡期,如何有效的控制或逆转这个过渡期是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临床及前期研究,认为“脾虚血瘀”是贯穿PLGC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病机,并用健脾活血方胃安散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故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论证“脾虚血瘀”是PLGC的关键病机。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脾虚血瘀;胃安散;关键病机 胃癌前病变(PLGC)属病理学概念,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当胃黏膜上皮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异型增生时,则具有癌变倾向[1]。因此,PLGC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2]。中医无PLGC病名,因其临床主要以胃痞、胃痛、嗳气、呃逆、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故可将其归于“痞满”、“胃痛”、“呃逆”、“嘈杂”等范畴。PLGC是由慢性胃炎逐步发展而成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程相对较长,中医认为“久病多虚,久病多瘀”,因此PLGC 多与“虚”与“瘀”相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伤,则气血伤,气伤则虚,气虚则推动血行无力,则虚与瘀并存。 1有关脾虚血瘀与PLGC的研究 细胞中线粒体可将有机物氧化产生的能量转化为ATP,因此有“细胞能量工厂”之称,其数目与细胞的代谢水平密切相关,代谢活动越旺盛看,线粒体越多。有学者[3]通过观察CAG脾虚

证胃黏膜超微结构发现,各类线粒体的退行性病变是脾虚证的病理基础。从临床症状上看,PLGC患者多有食后胃脘痞胀、纳差、便溏、体倦乏力等气虚表现,可见,PLGC患者线粒体数目降低,ATP减少,供能不足,此即为中医学之“虚”,表现在脾胃疾病方面则多为脾虚。VEGF是功能最强大的血管生成因子,可促进血管生成,有研究证实VEGF在PLGC 阶段即存在较高表达,在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起一定作用[4]。有胃癌前病变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血管新生,微血管密度(MVD)增大,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增生,血管腔狭窄,血黏度升高,胃黏膜血流量(GMBF)下降,有的见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局部组织供血减少,使细胞长期处于低氧状态下生存,引起细胞突变及肿瘤的发生、发展[5]。循证医学对胃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发现:血瘀证是贯穿于胃癌前病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其中肠化生Ⅲ型和异型增生都以血瘀型为最多[6]。从中医角度来看,GMBF下降,ATP减少,是为“虚”;MVD升高,血黏度升高,是为“瘀”,这与中医理论“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不谋而合,因此,脾虚血瘀是PLGC发病过程的关键病机。 2健脾活血法治疗PLGC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诸多医家通过健脾活血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且关于PLGC机制的实验研究目前也逐渐深入,对进一步开展PLGC的临床研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关于健脾活血法对PLGC产生逆转作用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发挥作用。 2.1修复胃黏膜刘庆生等[11]等通过观察并比较不同药物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发现: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大鼠胃组织萎缩计分程度明显减轻(P 0.05),证明了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PLGC

[中药秘方]治疗肝硬化的中药

[中药秘方]治疗肝硬化的中药-奇方妙剂育龙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6月25日来源:互联网育龙网核心提示:目前治疗肝硬化的西药虽然不少,但大多数疗效尚难肯定。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以下单味中药治疗肝硬化疗效可喜。丹参:现代药理证明,目前治疗肝硬化的西药虽然不少,但大多数疗效尚难肯定。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以下单味中药治疗肝硬化疗效可喜。 丹参:现代药理证明,丹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变血液流变状况、抗凝、抗炎、耐缺氧、提高免疫功能等。适用于气滞血瘀兼有血热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肝硬化、脾大,兼有低热、烦躁、失眠、胁痛、痈肿疮毒等)。丹参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毫升/天(相当于含生药15~30克),加入10%葡萄糖250毫升中静滴,25~30天为一疗程,一般用3疗程;丹参饮片15~30克/天,水煎服,用3~6个月。临床上常用的制剂还有丹参酮片、复方丹参片、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等。 桃仁:中医认为,桃仁的主要功能是破血行瘀,适用于血瘀征象明显,伴有肠燥便秘、舌质紫暗、面色黧黑、肝区刺痛、腹腔感染等患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具有抗菌、抗过敏、抗炎、镇痛等作用。桃仁活血化瘀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苦杏仁甙。用法为桃仁8~15克,煎汤,每天分2~3次服,或入丸、散;苦杏仁甙注射液0.59~1.5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滴,隔日1次,总疗程为3个月。 冬虫夏草:中医认为冬虫夏草的主要功能是补虚损、益精气,适合于各种虚证患者。煎汤内服,8~15克;或入丸、散。虫草菌丝胶丸,每次5丸(每丸含量为0.259克),每日3次,疗程3~4月。 汉防己: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汉防己甲素有镇痛、抗过敏、显着的降压及抗菌、抗原虫和抗肿瘤作用。主要适合于湿热壅盛型的胸水、腹水、肢肿的肝硬化患者。用法为粉防己饮片8~15克,每日水煎后分次内服,或入丸、散,疗程3~6个月;汉防己甲素片,每日150毫克分3次服,疗程18个月。 茯苓:主要功能为渗湿利水、益脾和胃,适合于脾气虚弱、腹水、肢肿的患者(表现为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咳嗽、失眠等)。每日12~25克,水煎,分次内服;或入丸、散。 齐墩果酸:本品系中药青叶胆的有效成分。该成分广泛存在于连翘、女贞子、败酱草等多种中草药中,现已制成齐墩果酸酶片。片剂每次40毫克,每日3次口服,治慢性肝炎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肝硬化、肝腹水时可口服奥星胶囊(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每次4粒,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 柴胡:主要功能为疏肝解郁、解表和里升阳,适合于肝郁脾虚类患者(表现为低热、胸胁胀痛、食后胀满、恶心、腹痛等)。每日5~9克水煎后分次服;或入丸、散;或制作成注射液。 田三七:功效止血化瘀,用于肝硬化患者出现鼻衄、牙龈出血、呕血、便血者,三七粉2克,冲服,半年一疗程。 红花:用于血瘀征象明显者,3~9克,泡水服用,半年一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