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思想文化知识框架
最新文化生活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内涵 形式
特点---人类社会特有
文化 2、为什么?
作用
3、怎么办?----启示
对社会(国家):精神力量,能转化成物质力量
对个人--
(1)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途径 (2)表现 (3)特点 (4)作用(塑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知识网络
横向 文化传播
前提 途径 主要手段 意义
是什么?---表现
文
化
为什么?--- 地位、关
多 系、意义
样
性 怎么办?--态度
原则
社会制度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教育方式
影响
文化发展 关系
实质
文化 创新
源泉和作用
途径
根本途径 基本途径 克服 还要做到
主体
纵向
文化继承 (传统文化)
是什么?---含义、表现 为什么?--特点、作用 怎么办?---态度
的
神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民
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的表现
族
考点3
精
神
弘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扬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中
考点4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华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民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特征
集于 中根 表植 现
中华民族精神
核 心
源远流长
历程:古代--前列;近代-衰微 见证 :汉字、史书典籍
文化生活各单元知识框架
文化多样性
前提
文化发展
文化交流、 与传播*
文化继承
文化创新
^Why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知识框架
(源远流长(历程)一一见证: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与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基本特征I博大精深(内涵)——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3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同时存在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即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
过程,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是文化传承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依靠的重要手段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
影响: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 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 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How①态度一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正确处 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传统文化与时 代精神相结合)
对人影响 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丿特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潜移默化,深久持远
i[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
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i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 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 课件
关键在于什么?
提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考点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探究研析】
中国近代兴起于晚清,高涨于民国的社会 习俗的嬗变并不是即时出现的,它是由当时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诸种因素综合造成的。
【析材料得结论】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庸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 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 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 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 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 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 材料三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 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 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 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 社会风尚研究》
A.大众传媒的发展 C.交通工具的更新
3.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
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
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 个时代的特征是(
C)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材料二
据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
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 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 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
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高分知识点
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高分知识点中考试题年年出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基础知识,这就要求考生们回归教材,把考试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串”起来,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高分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高分知识点30、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
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2)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二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31、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其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策。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其经济思想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思想。
(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下,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
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西方近代知识点框架
西方近代知识点框架一、介绍西方近代知识点框架是一个用于理解西方近代知识发展的工具,通过分析西方近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方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以“step by step thinking”的方式,逐步介绍西方近代知识点框架的主要内容。
二、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近代知识点框架的起点,它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质疑传统权威和教条主义,提倡自由思考和个人权利。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卢梭和洛克等,他们的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和政治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西方近代知识点框架的重要节点,它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
工业革命的出现带来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铁路等重要发明和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城市化和劳动力分工。
四、自由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思想是西方近代知识点框架中的核心概念,它强调个人自由、人权和市场经济。
亚当·斯密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自由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为现代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自由主义思想也对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西方近代知识点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政治制度,强调人民的参与和权利保障。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是民主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民主制度的核心原则包括选举、法治和言论自由等,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平等和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
六、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是西方近代知识点框架中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它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公有化。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思潮对20世纪的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七、现代科学现代科学是西方近代知识点框架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证主义和理性思维为基础,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迅速积累和应用。
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思维导图
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思维导图ppt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思维导图在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应用•总结与展望01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1 2 3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带来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工业革命通过改良农具、水利设施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数量和种类增加,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贸易与商业03社会结构变化工业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新的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
01城市化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形成了一批大城市。
02人口迁徙工业化带动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从农村到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逐渐普及,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
教育普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媒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渠道。
新闻传媒工业化带来了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如小说、电影等。
文学艺术文化发展02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介绍了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包括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发展。
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详细描述了现代教育体系形成的过程,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和目标,以及教育方式的演变和改进。
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分析了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探讨了教育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01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传承方式,以及在近代化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文化事业的推动与发展02详细描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文化事业的推动和发展,包括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交流的加强等方面。
文化与社会的互动03分析了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探讨了文化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思维导图在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指导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分析经济数据,掌握经济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政府和企业梳理经济事件,了解历史经济发展脉络总结词:梳理经济事件、分析经济数据、掌握经济发展趋势详细描述总结词:解析社会现象、发现社会问题、掌握社会动态详细描述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社会现象,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动态,掌握社会发展方向,制定相应政策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思维导图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文化发展中的应用指导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分析文化数据,掌握文化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政府和企业梳理文化事件,了解历史文化传承脉络总结词:梳理文化事件、分析文化数据、掌握文化发展趋势详细描述04总结与展望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
重绘近代思想、社会与学术地图评罗志田著《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
重绘近代思想、社会与学术地图评罗志田著《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罗志田教授的《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一书进行深入评析。
该书以全新的视角重绘了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地图,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时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到的见解。
通过对罗教授著作的解读,本文将探讨其如何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细致入微地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和学术影响。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权势转移》一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
罗教授通过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权势转移”这一核心概念,用以解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接着,本文将概述罗教授如何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扎实的学术分析,将这一核心概念贯穿于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各个领域,从而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本文还将对罗教授在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论证进行简要介绍。
例如,罗教授如何通过对近代中国思想界的梳理,揭示了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交锋与融合;又如,他如何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权势转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再如,他如何通过对学术领域的探讨,揭示了近代中国学术的转型与发展。
本文的概述部分将全面介绍《权势转移》一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为后续的深入评析奠定基础。
通过这一部分的介绍,读者可以对罗教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成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进一步探讨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思想篇:近代中国思想的演变与冲突在罗志田的《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一书中,对近代中国思想的演变与冲突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他通过精细的历史分析和理论阐述,揭示了这一时期思想界发生的重大变革及其背后的复杂动因。
近代中国思想的演变,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政治动荡的双重压力下展开的。
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思想面临空前的挑战,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寻求新的思想出路。
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第六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精讲
第六讲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本讲知识脉络一条主线: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是如何向前发展进步的两大内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善;思想文化的进步三大领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五大人物:张謇、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贵阳中考考点清单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纲要求: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个公司)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等在中国出现※考纲要求: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大众传媒的发展※考纲要求: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897年夏瑞芳在上要出版教科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考纲要求:了解民国的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詹天佑、侯德榜※考纲要求: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世,打破魏源、严复※考纲要求: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新式教育的开端※考纲要求: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开端的主要史实。
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考纲要求:要知道近代文学、艺术家,贵阳中考重点突破1.为什么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帝国主义企图把中国变成它们永远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不希望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发展起来;另外,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因此,帝国主义竭力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伴生品,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封建统治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官僚资本主义为了掠夺更多的利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肆意搜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2.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与洋务企业相比,有哪些不同(1)洋务企业创办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民国时期创办民族工业是为了发展民族经济。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导学【单元线索建构】【历史坐标】【核心素养透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播放视频:民国时期的实业了解概况。
状元实业家代表---张謇人物介绍。
3、短暂的春天(阅读课本121页第一二段回答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1)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阅读材料分析其受挫的原因“而中国作为初级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就处在有利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
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
1913年工业投资额为4988万元,1920年达到15522万元。
1913年机械输入总值为800万两,1921年竟达到5700万两。
但这一时期发展较快的仍然是纺织、面粉、卷烟等轻工业。
在此时期,由于国内市场的资金需要,中国的新式银行也得以兴起。
但从1922年开始,棉纺业等行业出现了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由此终结。
”结论:(1)内因:民族工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外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5、合作学习一:根据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小组制作折线图6、合作学习二:根据图文史料,认识发展特点(1)特点:轻工业多、重工业少(2)沿海、沿江多,内地少。
板块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2、体现出追求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2020历史必看】5:世界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整合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签定《南京条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内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德川幕府统治晚期,社会矛盾激化;3、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4、武装倒幕,明治政府建立。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四民平等,制定宪法、确立近代天皇体制;2、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3、思想文化上,文明开化,求知识于世界;4、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影响: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独立富强,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
1805年至19世纪40年代,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背景:马木路克的反动统治、奥斯曼帝国的威胁、英法等西方列强侵略的危险。内容:1、经济方面: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没收违规宗教地产,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征收单一的土地税;②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③大力发展官办工厂,初步建立了埃及的民族工业。2、政治方面:消灭马木路克,削弱宗教长老阶层的势力,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设立中央机构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建立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3、文化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4、军事方面: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意义:1、政治上结束了埃及长期动乱、分裂、割据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2、经济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了近代化进程,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3、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4、文化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文化繁荣。
高中 经济与社会 框架
经济与社会是一个涉及人类生产、分配、消费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这门学科通常包括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主要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经济总量、宏观经济政策等;而微观经济则更侧重于个体经济单位、市场供求关系等微观层面的经济行为研究。
在学习经济与社会的框架时,常见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需求、供给、价格等基本概念;
2. 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总量、国民收入计算方法、经济增长理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
3. 微观经济学:市场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竞争与垄断、成本与效益分析、价格弹性等;
4.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等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
5. 社会学基本概念: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
总的来说,经济与社会的框架应该能够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微观经济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
• 1.清朝末年的状元实业家是——,他创办的企业是———— ,发展状况是—————;————。 •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主要原因、总体特征分别是什么? • 3.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各有哪些?分别有什 么意义? • 4.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什么?创办于何时、何地?有何 意义?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创办于何时、 何地? 5.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的背景、表现分别是什 么?有何意义? • 6.近代科技方面有那两个科学家?各有什么成就?如何评价 ? • 7.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有那两个?说出他们的时期、身份、思 想主张、编译著、影响分别是什么? • 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有那两个?分别创办于什么时期? 各有何特点?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是何时?存在了多 少年? • 8.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有那四位?代表作分别是 什么?
2.(2011•茂名)这位杰出人物与以下哪一项有关 A.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 B.中国第一架自造 C.中国第一个民族企业 D.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7
3.典题示例 3.(2011•广东)有一部译著,它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及‚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的思 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此书 的译著者是( ) A、魏源 B、康有为 C、严复 D、梁启超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魏源、严复的主要思想,此题难度不大, 只要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的进步观点出此于严复的译著《天演论》这一史实,此题可 解.答案选C。
4
•考点三:近代前期的科学技术成就:1.__________主持建 成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__________铁路; 2. 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研制出的制碱新工艺被 称为‚侯氏制碱法‛。 •考点四: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1.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写的《__________》一 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 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____________》的影响最大。书 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考点五: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 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1.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 _______________。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 府。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并于__________ 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①产生与发展: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
在华开矿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
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
展的特征。
(4).中国自主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主持设计和修建的京张铁路,设计的路轨:
“人”字形。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是茅以升设计和修建的钱塘江大桥。
1.总 体 比 较 落 后 , 资 金少、规模小、技术 差; 2.主 要 集 中 在 轻 工 业 部门,重工业基础薄 弱; 3.地 区 分 布 不 平 衡 , 主要集中在上海、武 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 市
著名
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纺织业和面粉业);卢作
企业家
孚;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3.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传入中国。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禁缠足、改礼节、改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②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③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