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和白花蛇

合集下载

李时珍评传——精选推荐

李时珍评传——精选推荐

李时珍评传盈盈春水欲洗天,村里人家镜里悬。

青草岸平三月雨,绿杨堤锁一湖烟。

觅桥忽没滩头路,问渡新寻谷口船。

浊怪闹情属鸥鹭,终朝游水不知还。

蕲州城附近还有一些大小山岗,如大泉山、盘龙山、平顶山、北障山、龙峰山等;城郊有方圆二三十里的大湖——雨湖。

在这些山林湖水之中,生长着各种花草虫鱼、珍禽异兽,全是李时珍研究本草取之不尽的活标本。

其中有土伏苓、山药、生地、益母草、蒲公英、甘菊、南星、苦参、半夏、紫苏、香附子、麦门冬、蕲艾、蕲竹、苍术;有野雉、鹌鹑、老鹰、云雀、竹鸡、野鸭,土蜂、蟾蜍、蕲蛇、蕲龟以及多种鱼类。

这些植物和动物无不引起李时珍的研究兴趣。

其中蕲艾、蕲竹、蕲蛇、蕲龟,号称蕲州四大特产,李时珍父子都对它们作过深入研究。

蕲艾的特点是,叶与其他的艾叶不同,能被酒炙透,有较好疗效。

李时珍的父亲专门研究艾叶,写成了《月池文叶传》。

蕲竹,小者可作笛,故名笛竹,大者作廖,织成竹簟(席),人卧其上,凉爽宜人。

在唐代,蕲竹簟是上等馈赠札品。

白居易曾将之赠与友人,写诗赞美道: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

织成双人簟,寄与独眼人。

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

滑如铺韭菜,冷似卧冰麟。

清润宜成露,鲜花不受尘。

通州炎热地,此物最关身。

——《寄簟与元礼》韩愈收到友人赠的蕲竹簟,写了长诗《谢郑公惠簟》,盛赞道:“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主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争看黄琉璃。

??青蝇倒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飚吹;倒身酣寝百疾愈,却愿天日常炎曦。

”宋代苏东坡、明代王廷相等都写有称赞蕲州竹簟的诗篇。

蕲蛇,本名白花蛇,因蕲州花蛇有特别药用价值,故称蕲蛇。

李时珍研究白花蛇,写了《白花蛇传》。

蕲龟,又名绿毛龟,因身上寄生绿色藻类,有奇特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王廷相在《蕲民谣》中描写蕲龟说:”龟背生毛绿的的,大如钱,贵如璧,养来盆中水凝碧。

”(《嘉靖蕲州志》)李时珍对蕲州的山林、湖泊中各种可供药用的动物、植物,或者就地观察,或者采作标本;有的加以解剖,有的移植宅旁药园中,仔细研究其生长规律;更常用的方法是向熟悉有关药物的老农、渔夫、樵夫进行调查访问,充分了解其特征、习性。

读《李时珍的故事》有感(精选6篇)

读《李时珍的故事》有感(精选6篇)

读《李时珍的故事》有感(精选6篇)读《李时珍的故事》有感(精选6篇)读《李时珍的故事》有感篇1读完了《李时珍的故事》,看过了一代伟人的成长,我有了许许多多的感悟。

从李时珍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信念、毅力以及勇气。

李时珍之信念李时珍的家族世代为医,普救众生。

李时珍幼时,身体虚弱多病,后经中草药调制方得健康。

自七八岁时,他就常和父亲一起种植草药,与母亲一起谈论药草知识。

在家庭医药世代的熏陶下,李时珍也逐渐对医药产生了兴趣。

三次未中的官宦考试,让李时珍打消了“科举致仕宦游之路”的念头,毅然弃儒从医,子承父业,一心钻研医药,这个决定为李时珍以后的医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少年时代,李时珍就听父亲说,古代中国有一部专记药名、药性、药效的著作,通称《本草》。

他对本草充满了好奇心,少年的圣神仰慕更激起了他对医学的兴趣。

李时珍之勇气因为学医的人一般都要从读《本草》入门,李时珍认真仔细阅读,深入研究,把书读的很透,但是,在细读之余,通过行医实践他发现许多药物是《本草》药书上不曾记载,还有些记载经他反复验证,觉得不太可靠。

有一次,李时珍亲眼看见一位病人,因为误食药物,而使病情更加严重。

这是他意识到医学的重要性,更是他有了勇气,指出《本草》中的错误以及重新编辑《本草》。

李时珍之毅力为了重新编辑《本草》,他不仅访医问药,解决古书中的疑问,还自己亲自动手,用实践、经验说话。

他曾经听闻西边龙宫的北面山头上,有一种叫榔梅的植物,吃了它,便可长寿不老,他特地跋涉几十里山路去采集,经过试验,得知榔梅是一种止渴的果实。

他不耻下问,有疑必求其答,本草中经常提起“芸苔”,李时珍不知那是一种什么药,翻阅古书,也为见其答,经过询问与自己种植,才知那是一种植物,俗名“油菜”。

为了了解白花蛇,他亲自登上龙峰山,捉捕白花蛇,观察其习性与特征。

他还踏上武当山、太和山···仔细尝百草,观百物,白日在深山中采药,晚上在简陋的住处研究草药,整理笔记。

李时珍的生平事迹简介

李时珍的生平事迹简介

李时珍的生平事迹简介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李时珍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李时珍人物生平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38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中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

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

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

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

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白花蛇与金钱白花蛇,两味药材

白花蛇与金钱白花蛇,两味药材

白花蛇与金钱白花蛇,两味药材金钱白花蛇金钱白花蛇是我国陆地常见毒蛇之一,是银环蛇幼蛇干燥体。

夏季捕捉到银环蛇的幼蛇后用适量黄酒润透后晒干,加工时将头盘在中央,蛇体圈成盘状,形如古钱。

加之通体有黑白相间的环纹,故称“金钱白花蛇”。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这个蛇比较金贵所以用金钱来定义。

平常我们药店人员抓取中药时,处方上常有白花蛇和金钱白花蛇两个药名出现,其实这是两个药材。

白花蛇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因为李时珍认为主产于湖北的蕲春地区,也就是蕲州的白花蛇质量好,所以叫蕲蛇,在药市上的价格以公斤为单位。

以条大、干燥、头尾齐全、花纹斑块明显者为佳。

金钱白花蛇又名小花蛇,为眼镜蛇科银环蛇的幼蛇。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在药市上一般说白花蛇通常指的是金银白花蛇,而把大白蛇称为蕲蛇。

处方写蕲蛇、白花蛇,药房配给蕲蛇;处方写金钱白花蛇,药房配给银环蛇幼蛇。

还有一般开“克”的是蕲蛇,开“条”的一般是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味甘、咸,性温,有毒。

归肝经。

功能主治为祛风,通络,止痉。

可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涡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疥癣等。

风者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

蛇性走窜,亦善行而无处不到,故能引诸风药至病所,自脏腑而达皮毛也。

白花蛇甘咸而温,专入肝经,祛风通络止痹痛,定惊止痉宁抽搐,且外达皮肤,又为痛风疥癣之要药,迨为祛风攻毒之功耳。

金钱白花蛇功同白花蛇而力更胜之,乌梢蛇之性能亦同于白花蛇,而效则弱之。

用法用量一般是一次一条。

研粉吞服一般是1-1.5克。

中医历来有“以毒攻毒”法则,云南白药、四磨汤等爆出过安全问题,而百年老店同仁堂集团旗下的中成药,有接近40种含有朱砂成分。

朱砂主要成分硫化汞已被证实有毒,但是同仁堂的成药有毒吗?服用这些药安不安全?朱砂有毒不新鲜,在药典中朱砂是作为毒性中药收载的,但是毒性中药并不等同于毒。

中医理论历来就有“以毒攻毒”的治疗法则,只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科学规范用药,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

历史解密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从小勤奋学习的故事

历史解密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从小勤奋学习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从小勤奋学习的故事
导语: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代着名的医药学家。

李时珍深入民间,多次向农民、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代着名的医药学家。

李时珍深入民间,多次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请教并躬身实践,上山采药,他深入实地作种种必要的考察,倾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历经将近30载,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对明代以前的药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本草纲目》书中对药物进行了分类,首先为纲,次之为目,再次是药名、产地、形色、气味、性能等,全书共16部,52卷。

《本草纲目》的巨大成就不仅表现在医药学方面,而且还旁及天文、地理、化学、植物学等方面,堪称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奇花异草带来的乐趣
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里。

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背着药箱、摇着串铃,终年奔波于城乡的铃医。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继承父业,勤奋好学、努力钻研,是蕲州一带很有名气的医生。

父亲李言闻不仅饱读经书、医术高明,而且十分注重实践,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李家在蕲州地区深受当地人们的敬重。

李时珍从小便喜爱花草。

李家后园里种满了父亲李言闻从各地收集来的药草,像牡丹、芍药、水仙、贝母、山茱萸、款冬、剪春罗等等,小小的后院差不多一年四季都开满了花。

6岁的李时珍那时候经常跟在爸爸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培土。

很快他就认识了许多草药:开黄花的是蒲公英、开白花的是土
生活常识分享。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100字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100字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100字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100字「篇一」造七级浮屠莫若救人一命,医世疗人必赖灵丹妙药,必需妙手回春之奇医。

古曾有名奇医,著本名书——《本草纲目》,此人承继家学,普济苍生,医术精湛,更有着常人无法具备的毅力和勇气,他就是我国明代药圣——李时珍。

读完了《李时珍的故事》,看过了一代伟人的成长,我有了许许多多的感悟。

从李时珍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信念、毅力以及勇气。

李时珍之信念李时珍的家族世代为医,普救众生。

李时珍幼时,身体虚弱多病,后经中草药调制方得健康。

自七八岁时,他就常和父亲一起种植草药,与母亲一起谈论药草知识。

在家庭医药世代的熏陶下,李时珍也逐渐对医药产生了兴趣。

三次未中的官宦考试,让李时珍打消了“科举致仕宦游之路”的念头,毅然弃儒从医,子承父业,一心钻研医药,这个决定为李时珍以后的医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少年时代,李时珍就听父亲说,古代中国有一部专记药名、药性、药效的著作,通称《本草》。

他对本草充满了好奇心,少年的圣神仰慕更激起了他对医学的兴趣。

李时珍之勇气因为学医的人一般都要从读《本草》入门,李时珍认真仔细阅读,深入研究,把书读的很透,但是,在细读之余,通过行医实践他发现许多药物是《本草》药书上不曾记载,还有些记载经他反复验证,觉得不太可靠。

有一次,李时珍亲眼看见一位病人,因为误食药物,而使病情更加严重。

这是他意识到医学的重要性,更是他有了勇气,指出《本草》中的错误以及重新编辑《本草》。

李时珍之毅力为了重新编辑《本草》,他不仅访医问药,解决古书中的疑问,还自己亲自动手,用实践、经验说话。

他曾经听闻西边龙宫的北面山头上,有一种叫榔梅的植物,吃了它,便可长寿不老,他特地跋涉几十里山路去采集,经过试验,得知榔梅是一种止渴的果实。

他不耻下问,有疑必求其答,本草中经常提起“芸苔”,李时珍不知那是一种什么药,翻阅古书,也为见其答,经过询问与自己种植,才知那是一种植物,俗名“油菜”。

为了了解白花蛇,他亲自登上龙峰山,捉捕白花蛇,观察其习性与特征。

李时珍的故事(九)——龙峰山上捕蕲蛇

李时珍的故事(九)——龙峰山上捕蕲蛇
凋霹 霹 霸 霹 来自2 0 1 3年 9 月 第9期
蕲蛇 , 又 名 白花 蛇 。 开 宝 六 年 所 编 李 时 珍 看 得 出 《 开 宝本 草》 首 次将 其 收 录入 药 , 主 治 中 神 , 只 见 老 人 轻
风 湿痹 、 麻 木 不仁 、 筋脉 拘 急 、 大 风 疥 癣 手 轻 脚 走 了 过 等 症 。 宋 政 和 年 编 的《 本 草 衍 义 》, 称 白 去 , 从 布 袋 里 抓 花蛇为褰( 音千) 鼻蛇 , 并说 : “ 诸 蛇 鼻 向 了 一 把 沙 子 向 下, 独 此 鼻 向上 。” 《 本 草 纲 目》 称: “ 花 蛇 那 蛇 撒 去 , 那 蛇 湖 蜀 皆有 , 今 唯 以 蕲 蛇 擅 名 。” 并 在 白花 的 身 子 立 即 缩 蛇条“ 释 名” 下 , 首标 “ 蕲蛇 ” 。故 “ 蕲蛇” , 成 一团, 老 人 马 就 是 蕲 州 所 产 的 一 种 白 花 蛇 。 白花 蛇 又 上 用 铁 叉 压 住 俗 称 五 步蛇 。 人们 说 , 被 它 咬 伤 后 不 出 蛇 头 , 然 后 将 头 湖 五步 , 人 就要 倒地 而亡 。 捉举 起 来 。 北 李时珍在 《 本 草 纲 目》 ( 第 四 十 三 两 人 把 蛇 周 卷 ) 中对 蕲 蛇 的 形 状 这 样 描 述 : “ 其 蛇 龙 研 究 了 一 番 后 , 头 虎 口, 黑 质 白花 , 胁 有 二 十 四 个 方 胜 走 到 溪 边 , 老 人 彭 纹 , 腹 有 念 珠 斑 ,口有 四 长 牙 , 尾 上 有 一 拿 出 小 刀 , 剖 开 佛指 甲, 长 一 二分 , 肠 形 如 连珠 。” 对 捕 那 蛇 腹 部 , 去 掉 捉 方 法这 样 介 绍 : “ 多 在 石 南 藤 上 食 其 内 脏 , : 这 时 那 蛇 花 叶, 人 以 此 寻 获 。先 撒 沙 土 一 把 , 以 叉 的 尾 巴 却 倒 卷 取之 , 用 绳 悬起 , 刀破 腹 去 肠 物 , 则 反 尾 入 腹 部 洗 涤 腹 洗涤其 腹 , 盖 护 创 尔 。乃 以 竹 支 定 , 屈 曲 腔 。若 非 亲 眼 所 盘起 , 扎 缚 炕 干 。” 实 践 出 真 知 。正 因 为 见 谁 也 不 能 信 , 李 时 珍 经 历 了捕 捉 蕲 蛇 的 实 践 , 才 能 有 这 或 许 是 动 物 这 样 身 临其境 的描述 。 种 保 护 创 口 这 天, 李 时 珍 邀 捕 蛇 老 人 到 龙 峰 山 的 自 然 反 应 吧 。 去 捉 蕲 蛇 。一 路 上 茂 林 修 竹 , 溪 湍泉 飞 , 清 洗 后 用 竹 片 两人在 一处 背 阴的大 石 头边 停 下 来 , 石 支 撑 , 再 弯 曲 成 头 下 面 有 个 狻 猊 洞 , 洞 的 周 围 灌 木 丛 圆饼 放 入 背 蒌 。 生, 长 满 了各 种 药 草 。 长 势 最 茂 盛 的 是 老 人 对 李 时 珍 石 南藤 , 紫色 的 细 长 藤 上 , 生 长 着 许 多 说 : “这 蛇 拿 回 绿 色 小 圆叶 , 把 叶揉 碎 , 就 会 闻 到 一 种 家 扎 缚 炕 干 后 , 特 殊 的 臭 味 而 且 味 特 别 辣 !细 藤 缠 绕 在 即 可 交 付 药 店 或 官 府 。 ” 灌 木上 ,蕲蛇 最 喜 爱 吃 石 南藤 的 叶子 , 蕲蛇 入 药 , 性 能胜 于他 地 所 产 的 白 所 以 , 狻 猊 洞 便 是 蕲 蛇 经 常 出 没 的 地 花 蛇 , 所 以很 珍 贵 。因其 珍 贵 , 捕 捉 得 越 方。 来越 多, 官府 、 豪 绅 常 向百姓 摊 派 。 当 两 人 在 狻 猊 洞 附 近 的 灌 木 丛 中 蹲 时 , 在 蕲 州 地 区流 传 这 样 一 首 民谣 : 了下 来 。 大 约 等 了三 个 多 时 辰 , 一 条 尺 白花 蛇 , 谁 教 尔 能 辟 风 邪 ? 上 司 索 许 长 的 白花 蛇 慢 慢 地 爬 上 了石 南 藤 , 咬 尔 急 女, 火, 州中大夫直逼我 , 一 时 不 得 。 吃那 藤 上 的 叶子 。 李 时珍 急 问怎 么捉 。 皮 肉破 老 人说 , 莫慌 , 要 等 它 们 吃 得 差 不 多 时 积 骨如 巴陵 , 杀 尔种 类 绝 , 白 花 不 才 能 动手 。那 蛇在 南藤 上 微 微蠕 动着 , 生弄 呙始。 灭 。( 待续 ) ( 编辑 王向玉 )

李时珍【本草纲目】-调补篇

李时珍【本草纲目】-调补篇

李时珍【本草纲目】-调补篇李时珍【本草纲目】调补篇李时珍《本草纲目》调补篇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通血脉,破坚积,主五劳七伤,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当归:温中止痛,补五脏,生肌肉。

止呕逆,虚劳寒热,下痢腹痛齿痛,女人沥血腰痛,崩中,补诸不足,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和血补血。

熟地:滋肾,养阴,补血,主治血虚,月经不调,胎产崩漏,消渴虚咳嗽气喘等症。

川芎: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芍药: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止痛,利小便,益气。

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通九窍,利百脉,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黄芪: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内补。

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产后一切病,月候不匀等。

何首乌:消痈肿,疗头面风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发,悦颜色。

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茯苓: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

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牛奶:补虚羸,止渴。

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

冷补,下热气,病后虚弱,补益劳损。

猪肉:补肾气虚竭。

羊肉:男人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岚疟痢,妇人赤白带下。

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

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狗肉: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壮阳道,暖腰膝,益气力。

丹雄鸡:通神,杀恶毒,补虚温中止血,补肺。

白雄鸡:调中除邪,利小便。

乌雄鸡:补中止痛,止肚痛,心腹恶气,安胎,治折伤并痈疽。

老人中风,脚气烦满。

黑雌鸡:作羹食,治风寒湿痹,五患六急,安胎。

安心定志,除邪恶气,治血邪,破心中宿血,治痈疽,排脓补新血及产后虚羸,益色助气。

黄雌鸡:伤中消渴,小便数而不禁,补益五脏,续绝伤,疗五劳,益气力。

乌骨鸡:补虚劳羸弱,治消渴,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病。

鸡蛋:安五脏,止惊安胎,止耳鸣、聋及疳痢。

李时珍故里的中药“三宝”

李时珍故里的中药“三宝”
据《尔雅》记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 最好的蕲蛇出处,当属蕲阳灵峰寺。《鸡肋编》记载: “今医家所用,惟取蕲州蕲阳镇山中者。去镇五六
蕲龟为蕲春特产,俗称“绿毛龟”,自唐宋以来就 久负盛名。蕲龟最小者只有铜钱大小,小巧玲珑。
蕲龟脊背上生长有许多细丝般的绿绒毛,浓密 如苔藓,毛中有金线,腹甲则如乳白的象牙。当蕲 龟身处陆地,绿毛会紧贴龟背;若是在水中,绿毛会 散开漂浮于水面,煞是好看。
在缝制好的棉布袋里装入适量决明子。用决 明子做枕头芯时,其具有的清利内热、明目等功效
不会减弱。一些既往有高血压病、急躁易怒、目赤 肿痛、头晕、失眠、便秘等症状的患者,在应用一段 时间由决明子做的枕头后,症状有明显改善。
注意事项
有 些 人 不 适 合 应 用 决 明 子 ,比 如 平 时 容 易 怕 冷、乏力气短、便溏、体虚、体寒者。女性月经期,不 宜使用。
蕲龟
蕲 蛇 是 一 种 蝮 蛇 ,蛇 头 扁 ,呈 三 角 形 ,背 黑 褐 色,头腹及喉部为白色,剧毒,当地人称它为“五步 蛇”,相传被它咬伤的人畜走不出五步就会倒地死 亡。因其全身黑质白花,故还有“蕲州白花蛇”的别 称。蕲蛇历史悠久,因对医治风痹、惊搐、癞癣有奇 效,所以,一直是历代王朝索取的蕲州贡品之一。
蕲蛇
里有灵峰寺,寺后有洞,洞中皆此蛇,而极难得。得 之者以充贡。”
蕲蛇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血上。人们 往往将蕲蛇不加清洗就直接浸泡于酒中做药酒饮 用,或制成中药材,可起到追风祛毒、舒筋活络、止 痉止痛的功效。以蕲蛇袋装同酒曲一起放入缸底, 用糯米饭盖住,7 天后取酒饮用,可治顽痹瘫痪、挛 急疼痛、恶疮癞疥。另据相关史料记载,李时珍还 曾用蕲蛇药酒治疗麻风病,疗效显著。
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善入肝、肾、大肠 经。中医经常用这味药来清泻肝胆之火、祛除体内 湿 热 。 其 实 ,患 者 平 时 应 用 该 药 煮 水 喝 或 做 枕 头 芯,也能达到上述效果。

蕲蛇传

蕲蛇传

蕲蛇传蕲春县漕河镇政府周永红蕲蛇,蕲春之独产,因明朝医圣李时珍而闻名。

蕲蛇,又名白花蛇、棋盘蛇、五步蛇,百步蛇,巨毒,咬人后步五步,最多一百即死。

据有关资料介绍,蕲蛇是变温动物,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蛇的体温也相继发生变化,主要产于蕲春县蕲州龙峰山、两湖、三角山一带,喜食蛙、蟾、蜍、晰蝎、鸟、鼠等,成长极其缓慢,一般生活于海拔100—1500米的山区丘陵。

多见于海拔海拔100—700米草繁茂的阴湿处,在缺少遮蔽、干旱或山势过陡的山坡,则很难找到蕲蛇。

蕲蛇像猫一样,能上树捕食鸟类,并喜欢和“石鸡”(棘胸蛙)为伴。

蕲蛇形态独特,只要留心,辩别并不难。

它有别于其它蛇。

蕲蛇体长120—150厘米,个别大者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

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走。

背鳞多为21行,少数23行,除靠近腹鳞的1—3行鳞细弱外,其余均是强棱并具有鳞孔,棱的后半隆起成嵴,体表非常粗糙。

腹鳞雄性为157—165片,雌性为163—171片。

尾下鳞雄性为56—63片,雌性52—58片,前端约20枚为单行或杂以个别成对的,尾后端为双行。

尾尖一枚鳞片侧扁而尖长,角质化程度较高,形成一角质刺,俗称“佛指甲”。

蕲蛇不易捕之,即使捉到,也是死蛇一条。

因为蕲蛇尾部有一角质刺,其锋利似刀。

遇敌逃不脱时,即用“佛背甲”划破腹部而死,因而捕蛇人一般只能捕到死蕲蛇,活蕲蛇极难捉到,即便市场有之,也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故《本草纲目》上云:“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

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

由此可知,蕲蛇之珍贵。

蕲蛇药用价值大,据《本草纲目》上载:“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

在蕲州,至今还流传达着白花蛇(即蕲蛇酒)窖治病的故事。

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有一对私奔的年轻夫妻来到蕲州一家客栈落脚后,不想,男的病倒了,女的卖掉首饰,请来郎中看病,郎中见男的患的麻风病,当即拒绝治疗。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遍尝百草的故事

李时珍遍尝百草的故事

李时珍遍尝百草的故事李时珍,出生医药世家,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

李时珍严谨治学,他研究每味药,总是先参考诸家本草典籍,考核其中异同,再亲自观察试验,加以参证。

有时候一种草药药性根本无人知晓,李时珍就必须亲自来尝试,为了弄清药草的特点,李时珍遍尝百草,身体遭到了极大的损伤,但是李时珍没有放弃,无论是杳无人烟的深山,还是深不见底的湖泽,只要有需要的药材资料,李时珍都会毫不犹豫地跑过去,不畏艰险。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为了辨明药性、药理,他不惜以身试药,尝遍百草。

有人说,有一种“曼陀罗花”,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花很像牵牛花,采来酿酒喝会令人不自觉地手舞足蹈。

他对此半信半疑,便跑了很多地方去找曼陀罗花,还决心亲自尝试,看看它的功效。

于是,李时珍准备好曼陀罗花酒,喊来徒弟同饮。

刚喝了一点,他已经颇有醉意,徒弟看着师父的样子也忍不住笑起来,最后两人亦笑亦舞,验证了民间说法的真实性。

他把这番情景写进《本草纲目》,并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把老百姓用曼陀罗花作外科麻醉的经验做了简明的阐述。

旅途中,渔翁、农夫、皮匠、猎户等都是他的老师。

比如,白花蛇是蕲州特产,牙尖有剧毒,主治风痹、惊搐等疾病。

李时珍就冒险跟着捕蛇人跑到深山,捉到一条白花蛇后仔细分辨,详细记录下来。

有一次李时珍在回去的路上看到有几个人围着一口锅在煮野菜。

当时他十分地好奇那是什么草。

那个车夫告诉他这个叫贾子花。

有舒筋活血的效果。

李时珍连忙把车夫的话记在心里。

回家后经过试验,确实有这样的效果,当时欣喜不已。

明万历六年,李时珍61岁,《本草纲目》被编辑完成了,分为52卷,16部,以类为纲,以药为目。

李时珍怎么被韩国人了(一起医疗事故催生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怎么被韩国人了(一起医疗事故催生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怎么被韩国人了(一起医疗事故催生的本草纲目)本文标题原来是《一起医疗事故催生的本草纲目》,没想到去了一趟海南定安县文笔峰玉蟾宫的药王殿,居然听到一帮游客在讨论一个奇怪的话题,说有韩国民众普遍认为李时珍是韩国人,《本草纲目》是韩国文化遗产之类大言不惭的谬论,于是俺就把标题给改了。

早前,就出现过炎帝、黄帝的神话源自韩国的韩国“神话”--韩国学者执此说法,让中国网友全体大跌眼镜!据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称,《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中国神话传说都是源自“东夷系”,炎黄的神话来自韩国。

孔子是韩国人,美女西施、神医李时珍也早被划入“韩国籍”,据一个自称旅韩多年的网友介绍,在韩国的草药材市场,《本草纲目》被视作重要文化遗产,而李时珍也因此被韩国学者考证为“高丽人”。

……看来,这位郑在书教授也属于“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一类的神人。

咱没必要为这种无知加无聊的话题呕气,还是看看为什么说一次医疗误诊,催生了一部不朽的传世名典《本草纲目》的吧。

相传明代医药家李时珍(1518--1593)有一天出诊回来,渔民老庞焦急地把他请去。

老庞说他的妻子得了急病,让一位走江湖的医生开了方子,不料服下药后,病势反而加重了。

李时珍摊开江湖医生开的药方,看了一遍,再按病人的脉,又看了两遍方子,觉得方子上并没有开错什么药,他随即倒出药罐里的药渣;再看方子上有“漏篮子”,药渣里却没有。

这就是说,药铺发错了药。

老庞气得破口大骂。

李时珍说:“闹出这个乱子,要怪那本旧‘本草’书,上面说‘漏篮子’又名‘虎掌’。

药铺老板熟读旧‘本草’药书,误把‘虎掌’当成‘漏篮子’了,因此就配错了药。

”李时珍回家后,心里总放不下这件事。

他对父亲说,自己要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

父亲说,重修“本草”,只靠私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许多旧“本草”都是由历代皇朝官家修编。

李时珍知道,消极等待官府是靠不住的。

名人故事:李时珍

名人故事:李时珍

名人故事:李时珍名人故事:李时珍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代着名的医药学家。

李时珍深入民间,多次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请教并躬身实践,上山采药,他深入实地作种种必要的考察,倾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历经将近30载,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对明代以前的药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本草纲目》书中对药物进行了分类,首先为纲,次之为目,再次是药名、产地、形色、气味、性能等,全书共16部,52卷。

《本草纲目》的巨大成就不仅表现在医药学方面,而且还旁及天文、地理、化学、植物学等方面,堪称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从小勤奋学习的故事奇花异草带来的乐趣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里。

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背着药箱、摇着串铃,终年奔波于城乡的铃医。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继承父业,勤奋好学、努力钻研,是蕲州一带很有名气的医生。

父亲李言闻不仅饱读经书、医术高明,而且十分注重实践,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李家在蕲州地区深受当地人们的敬重。

李时珍从小便喜爱花草。

李家后园里种满了父亲李言闻从各地收集来的药草,像牡丹、芍药、水仙、贝母、山茱萸、款冬、剪春罗等等,小小的后院差不多一年四季都开满了花。

6岁的李时珍那时候经常跟在爸爸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培土。

很快他就认识了许多草药:开黄花的是蒲公英、开白花的是土茯苓、开喇叭形紫花的便是牵牛花。

李言闻看到儿子出奇地喜爱花草,就十分耐心地回答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父亲也给他讲了许多关于花草治病的功用。

父亲的启蒙教育在李时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艳美丽的花草不仅好看,而且能够治病。

于是,李时珍对花草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李时珍渐渐长大了,便跟哥哥果珍和其他小朋友走出家门,到更广阔的大自然里去。

李家门前的雨湖,附近的凤凰山都是他们经常去玩耍的地方。

中医故事——李时珍

中医故事——李时珍

中医故事——李时珍李时珍李时珍能够成为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被后世称誉为“药王”,著成我国医药史上的一部不朽巨著《本草纲目》,源于他长达27年的艰苦劳动,四处游历查访,注重实践、细致的观察和验证。

如经常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铃医等请教,同时参考历代的医药书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

途中给后人留下许多趣闻轶事。

一、李时珍破案明代年间,蕲州城里有个赵妈。

一天,她女婿王明(有的书上说女婿名叫李仁)来看望她,她借东借西,又是油又是蛋,煮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招待女婿。

大约一顿饭工夫,赵妈来看女婿吃完了没有,走到桌边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女婿面条没吃完,就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王明的父亲得知儿子死在岳母家中,赶紧到县衙告状,说儿子被岳母亲家谋害。

知县命人带赵妈。

赵妈口喊冤枉,细说女婿倒地经过,知县听罢,感到此案十分棘手。

有个衙役献计说:“我们何不请名医李时珍来一视,案子或许能破。

”知县认为是个好主意,立刻派人去请李时珍。

李时珍赶到出事现场,详细向赵妈了解事发经过。

于是,她让赵妈再煮一碗鸡蛋面,照原样放在桌上,自己则躲在门后观察动静。

桌上面条的热气直往上冒。

不一会儿,只见屋梁上一条有茶杯粗的大蛇把头伸了过来,身子缠在檩条上,大嘴一张一翕,吞吸从面条碗里冒出来的香热气味。

大蛇一边吞食香气,一边从嘴里滴下涎水来,涎水正好滴在碗里。

李时珍立即明白了王明中毒的原因。

他一面让人把毒蛇打死,一面替王明号脉。

王明中毒很深,但还有脉搏。

李时珍煎一碗解毒的汤药,给王明徐徐灌下。

不久,王明睁开了眼睛,经几天的调养,恢复健康,赵妈和王家万分感谢名医的救命之恩。

此后,该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

二、李时珍巧法试药性一次,李时珍发现一本书上说野芋麻叶可以治疗瘀血症。

他就找了两杯生猪血来做实验,第一杯生猪血中放入野芋麻叶的粉末,另一杯则什么都没有放。

过了一会儿,放了野芋麻叶粉末的猪血没有凝固,而作为对照比较的那杯生猪血却很快凝固了,野芋麻叶治疗瘀血的功效得到了初步证实。

白花蛇的药用价值

白花蛇的药用价值

白花蛇的药用价值白花蛇的功效主治肉:主治中风及肢体麻木不仁、筋脉拘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软不能长久站立。

瘙痒及疥癣。

又能治肺风鼻塞、瘾疹、身上自癜风、疠疡斑点;破伤风、小儿风热及急慢惊风抽搐。

李时珍说: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又食石南藤,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瘀癣恶疮之要药。

眼睛:主治小儿夜啼。

以一只为末,用竹沥调少许灌入。

附方:驱风膏治风瘫疠,遍身疥癣。

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二钱半,研末。

放入好酒二升,蜜四两,用瓦器熬成膏。

每天服一盏,用温汤送服一日三次。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功能主能:祛风,通络,止痉。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3~4.5克。

研粉吞服1~1.5克。

1对风湿痹痛、筋脉拘急等症,可配伍豨签草、独活、威灵仙等药同用;治口眼喎斜、语言蹇涩,或筋脉挛急、肌肉麻痹等症,可与全蝎、当归、羌活、白芷等配伍应用,或浸酒服。

治破伤风,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痉厥,配伍乌梢蛇、蜈蚣等药同用。

此外,白花蛇又可用于麻风,疥癣,具有祛风攻毒之效,可与乌梢蛇、雄黄等药同用。

白花蛇的药理作用1. 五步蛇、蝰蛇的蛇毒作用主要是血循毒.被五步蛇咬伤后局部出现肿痛、淤斑、溃烂;全身可出现大量溶血、出血、咯血, 水与电解质紊乱;甚者迅速出现血压骤降, 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此种降压与组胺还有5-羟色胺、缓动素等的释放有关, 临床病人和实验动物都有急性心肌损害的心电图及病理改变.急性溶血则引起高血钾, 也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血液失凝和广泛出血是毒蛇咬伤后的突出症状, 其机制是蛇毒有促进血凝的作用.五步蛇有凝血酶样作用也有抗凝血酶元及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蝰蛇毒具有凝血活素样作用作用于Ⅹ因子.它们能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沉淀为纤维蛋白, 形成微血块沉积于血浆内.这些纤维蛋白微血块经纤维蛋白溶酶的作用而溶解, 结果因纤维蛋白耗竭而致血液失凝, 且出血难止脱纤维蛋白综合征.大多数蝰蛇毒含有“出血毒素”, 即血管毒, 其对血管系统特别是肺脏有破坏作用, 可导致显著的全身出血及局部的出血性水肿.该种血管毒是一种蛋白质, 蛋白溶解活性低, 没有酶活性。

李时珍传说之“白花蛇”的入药

李时珍传说之“白花蛇”的入药

李时珍传说之“白花蛇”的入药[导读]白花蛇药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五步蛇)的干燥全体,民间流传着关于它入药的传说和趣闻。

据说,是名医李时珍发现了它,并将其入药的。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看本文。

...白花蛇药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五步蛇)的干燥全体。

它主产于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以条大、干燥、头尾齐全、花纹斑块明显者为佳。

关于它的入药和治病的功效,民间流传着一些传说。

一、白花蛇药用的由来话说有一天,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

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

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

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

接着,捕蛇人格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

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

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

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和中风的“白花蛇酒”。

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二、白花蛇酒治癞疮据传从前有一个人,得了一种病,遍身疮疹,毛落眉月花,周身皮肤奇痒,抓之溃烂成疮,别人都非常讨厌他,将他赶到野外一个废弃的酒店作坊的草棚中去住。

草棚骨有半缸没有卖完的剩酒,他每天就饮缺中的酒喝,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癞疮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李时珍采药的艰辛句子

李时珍采药的艰辛句子

李时珍采药的艰辛句子
1.李时珍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

2.李时珍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3.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土没有的知识。

他还亲回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4. 当时,人们把蕲州产的一种白花蛇叫作薪蛇,这种蛇入药,对治疗风痹(bi)、抽搐等很多病都有特效。

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酒会中毒死亡。

蕲州那么大,只有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薪蛇。

龙峰山地形复杂,灌木丛生。

蕲蛇藏在灌木从中,很难捕捉。

李时珍追根究底,非要亲眼观察蕲蛇,他不顾危险,请捕蛇人带他上山。

在捕蛇人的帮助下,李时珍终于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的全过程,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其他白花蛇的不同之处。

这样,他关于蕲蛇的描述,就更加清楚、准确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时珍和白花蛇
蛇的种类很多,分布极广,遍及全球;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最小的蛇只有蚯蚓那么大,最大的蛇则长达9~10米,体重上百斤。

多数蛇类还是中药,临床上经常使用。

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药用的蛇有蚺蛇、鳞蛇、白花蛇、乌蛇、金蛇、银蛇、水蛇、黄颔蛇、赤练蛇、蝮蛇、千岁蛇、蓝蛇、两头蛇、天蛇等等。

李时珍认为:“蛇在禽为翼火,在卦为巽风,在神为玄武,在物为毒虫。

有水、火、草、木、土五种,青、黄、赤、白、黑、金、翠、斑、花诸色毒虫也,而有无毒者;鳞虫也,而有生毛者;卵生也,而有胎产者……”
白花蛇是李时珍描述最为详细的一类蛇。

《本草纲目》记载:“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

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

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


为了了解白花蛇的真实生长情况,李时珍进入山区,向“捕蛇者”请教,亲自观察捕蛇经过,发现白花蛇“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

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

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剃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

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

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


白花蛇又名蕲蛇、褰鼻蛇,是李时珍故乡蕲春著名的特产,它与蕲龟、蕲竹、蕲艾合称为“蕲春四宝”。

白花蛇是名贵的传统中药,自古就是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

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豌、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说的是在今湖南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因为可以治疗多种中医外科皮肤科疾病,御医以皇帝的名义征集这种蛇,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

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人认为这种蛇就是白花蛇。

宋代庄绰笔记《鸡肋编》载“白花蛇”条云:“今医家所用,惟取蕲州蕲阳镇山中者。

去镇五六里有灵峰寺,寺后有洞,洞中皆此蛇,而极难得。

得之者以充贡。

洞内外所产,虽枯两目犹明;至黄梅诸县虽邻境,枯则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县又与黄梅为邻,间亦有之,枯则两目皆不明矣。

”“以轻小者为佳,四两者可值十千足。

”又说:“夏月食覆盆子者,治疾犹有功。


与李时珍同时的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对白花蛇也有记载:“白花蛇出蕲州。

背有白花。

出黄州者,虽死,两目有光,入药甚效。

今临安于潜山中亦出此蛇。

春有白花方胜,头有一小角,云亦能治病也。


李时珍根据实地观察,不仅记载了白花蛇的形态特征、捕捉方法,还记述了炮制、贮藏方法,“蕲蛇止可头尾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

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而已。

久留易蛀,惟取肉密封藏之,十年亦不坏也。

按《圣济总录》云:凡用花蛇,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干,如此三次。

以砂瓶盛,埋地中一宿,出火气。

去皮、骨,取肉用。


白花蛇一身是药。

蛇肉、蛇头、蛇目经过加工炮制,单味或配伍其他中药制成膏、丹、丸、散、药酒等中成药,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

《本草纲目》收载了历代和自创的各种白花蛇药方,有驱风膏、世传白花蛇酒、瑞竹白花蛇酒、濒湖白花蛇酒、鸡峰白花蛇膏、治癞白花蛇膏、总录白花蛇散、洁古白花蛇散、三蛇愈风丹、三因白花蛇散、俗传白花蛇丸、托痘花蛇散等等。

其中,濒湖白花蛇酒为李时珍自创,用于治疗中风伤湿,半身不遂,肤肉麻木,骨节疼痛及年久疥癣、恶疮、风癞诸证。

白花蛇性喜潮湿阴凉处,多穴居栖息在山谷溪涧岩石上、落叶间、竹林下、草丛中,外出往往伏于烂草枯叶之间,以便于发起进攻、猎取食物和隐蔽自己。

由于白花蛇产子甚稀,
成长又慢,甚为稀少,难以捕捉。

加上官府催逼,民间把对官府压榨的愤怒集中在了白花蛇身上。

《黄州府志》载有民谣日:白花蛇,谁教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直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杀尔种类绝,白花不生祸始灭。

因此白花蛇几近灭绝。

现代中药采用的白花蛇有两种,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等去除内脏的干燥体。

其性味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功能为祛风,通络,止痉;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证,麻风疥癣。

现代研究证明,蛇类具有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质产生的功能,对控制因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拘挛、抽搐、反戾、麻木有缓和作用,对促使失调神经的恢复有良好功能。

同时,蛇类制剂还能促进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使血液中这种激素的浓度升高,从而具有抗炎、消肿、止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