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阅读教学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文阅读教学本质
内容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本质是一种对话教学。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理解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民主思想和独立精神的活动。树立教学的对话观念,变“讲授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关键词语阅读课堂对话平等民主
《论语》就是孔子实施对话教学的实录,学习和研究对话教学最好先去认真地读一读《论语》。孔子把培养“君子”作为教育的目的,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字“仁”,但面对一群有差异的学生,面对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是不可能“一言以蔽之”的,那就要求孔子与弟子们通过对话不断地切磋琢磨,不断生成,从而初步确立了儒家思想。假如没有一群学生和他“对话”,恐怕就另作别论了,颜回是孔子最自得的弟子之一,但孔子也说颜回对自己没有帮助,因为颜回是“照单全收”,从来不怀疑,不反驳老师的话,不是一个好的对话者。“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根植于封建专制,体现于科举制度,到明清八股取士,教育就是培养奴才,时隔百年,教育余孽依然阴魂不散。教师角色本身既是教育的受害者,同时,还要忍受断臂之痛,拿自己开刀,把教育真正当做人的教育,开拓一片平等、民主、和谐,学生有思想、敢怀疑、能创造的新天地。语文教育只有从这点出发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
一、读者与文本对话,是人生价值与文本价值的双重实现
阅读是一种以理解和创造为旨归的对话活动。理解和创造,是阅读的目的内容;交往和对话,是阅读的存在形式。阅读,就是读者通过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来理解文章内容,创造文章的意义。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阅读作为一种对话活动,不是单向的作者向读者灌输、而读者只能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双向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对话,读者可以在文本中“发现“作者,而这样的“发现“也是对自我的“发现“,是对自我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激发,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理解。孔子向师襄子学鼓琴,精益求精,从音乐中得周文王之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对话。
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这里的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这里的文本,实际上就是教材,包括课文的作者和教材的编者。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以理解和创造为目的的。在对话中,双方并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说服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意义理解的正确与否,既不由读者来决定,也不由文本来决定,而是由理解的双方来决定。《红楼梦》的意义不在于其作品本身,而是由一代又一代红学家和广大读者共同参与完成的。与作品的对话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
因此,教师必须在认真阅读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广泛参阅相关书籍资料,并且还要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应如何备课组织教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其次,我还
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兴奋趣,开阔视野,然而,专心、仔细地阅读却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内涵,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标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这是对话式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不是“你教我学“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意义关系,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对话意味着教师把学生当成有主体意识、主体地位的“人“来看待,意味着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是可以真诚交往的“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发号施令者,而是学生群体中有能力的一员,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这种交往对话,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民主平等为基础,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达到互动、互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平等对话。
闻名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心情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才能大胆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老师进行真实平等的对话交流。否则,学生会唯师是从,课堂对话只是一种“传话”,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教师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另外,真诚、信任亦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使他们在充沛的感情投入和兴奋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汲取知识,增长聪明。学生在亲切、生动、平等的课堂上,即使说错了,也能“愉快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心中的愉悦,师生其乐融融,课堂也布满活力。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善于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话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对话过程中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熟悉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随着对话的深入,又往往会产生出更深邃、更新奇、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对话。语文学科实施“对话式“教学,更有无限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潜力。因为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汉语言文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汉语言文学阅读的多解性,最能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最能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
3、教师提问讲求问而不滥,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应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满堂问“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