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阅读教学本质
一年级语文我爱阅读教学方案

一年级语文我爱阅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了解阅读的重要性;2. 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图画书、儿童文学等;3. 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以满足个体差异化的需求;4. 通过学生阅读、朗读、互动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5.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鼓励他们写故事、写读后感、写读书笔记等。
教学方法:1. 集体阅读:选择适合年级综合水平的文本,教师大声阅读或播放录音,学生跟读;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书进行集中阅读,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3. 倾听阅读:教师选择优秀的读者,向学生展示美妙的阅读声音和语调,激发学生的听觉和口语表达能力;4. 阅读角色扮演:选取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阅读兴趣;5. 绘本展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画、插图和文字来理解故事情节,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创作他们自己的绘本;6. 阅读挑战:设置阅读目标,鼓励学生阅读并达到目标后进行分享和奖励。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阅读通过讲故事或展示精美的图书封面,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第二步:导入课本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上的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步:展示图书馆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介绍不同类型的图书,培养学生阅读的环境意识。
第四步:教师示范朗读教师选择一本富有情感的图书,通过朗读和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五步:学生合作阅读学生分成小组,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图书进行阅读,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第六步: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学生轮流分享阅读的心得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七步:阅读挑战设立阅读挑战目标,学生自愿参与,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和鼓励。
彰显本质追求——语文的诗意阅读教学

有专 门的积累本 , 摘抄好 的词 、 , 句 学会积累词 汇。 二是 在读 书阅览 中 , 培养学 生品味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好 习惯 , 像在小学 课本 中的老舍 、 叶圣 陶的写景 或抒情 的文章 , 我要教会 学生细细品读 , 熟读成诵 , 写读后有感 。三是指导学 生 多看 、 多读 、 多记 、 多写 , 将所积 累 的词 汇灵活运 用 , 养 成 自 写作 的好 习惯 。 我 总之 , 在作 文教学过程 中 , 我们 教师要在教学理 论 中不断探索 , 不断总结经验 , 从实际出发 , 于放手 , 敢 善 于引导 , 要努力让学生对作文 的写作 由被动变 主动 、 由 低效变高效 , 使学生能快乐作文 , 快乐成长 。从 而有 效 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自信 , 成 良性 的阅读机制 。 形
-
+
一 十 -・ - — 卜 +
- +
一+- —_ +
*+- —一 + -
一— - — 卜 +
-・ - 卜 一- ・ — 卜 — — 卜
动, . 组织了学生上街进行义务劳动 , 清扫广场 、 杆 , 刷栏
慰 问孤寡 老人 ……因为这些 都是学 生真实 经历过 的 , 感 受较 深 , 以学生写 出了较好的文章。 所 活动是作文的 源泉 、 趣 的行导 、 兴 思维 的动力 , 发 了学 生写作 的激 激 情。 ・
都能迎 刃而解 。而且 , 堂课 的时间毕竟有 限 , 一 以讨论 代替 阅读 , 似乎有舍本逐末 的嫌疑 。有一老 师在教《 藤 野先生 》 , 出一个这样 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鲁迅先 时 提 “ 生 为什 么要 写一个 日本人? ” 讨论 了足足五分钟之后 , 又让 十多个学 生一一评说 ; 因为学生 没来得 及读文本 ,
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法浅谈

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法浅谈摘要:“一体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把多种知识点加以有效的结合,可以使乏味、简单的阅读显得更为活泼化、形象化和丰富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质量。
不过,就目前中国传统“一体化”阅读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直接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面对这一状况,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寻找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就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体化一、开展“一体化”阅读教学的意义(一)明确阅读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明晰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其教学目的的确可以为语文阅读教学指明方向,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让阅读活动的开展更加顺畅。
在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教学中,学校实行了“一体化”的读书教学方法,能够为同学有效地进行阅读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能够拓宽自己的阅读见识,能够从阅读活动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二)降低阅读学习难度“一体化”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将日常生活与阅读活动进行有效地融合,将字词的掌握与读写活动进行有效地融合,同时还可以把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内读写活动融合起来,在充实了学生阅读教学内容的同时减轻学生语文学习的难度,进而调动学生的读书欲望,使同学们更加喜欢阅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培养语文综合素养,进而实现了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巩固知识学习基础小学语文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字音字形的认识、对拼音的拼写、声母韵母的认读以及对常见字词的组成和认读等。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一体化”阅读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教材中相关字词的巩固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度,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语文基础知识,这就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学习渠道。
阅读教学:追求语文本质的回归——以湖北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为例

课 改 前 沿 ・教 研 动 态
日 学 比 湖
赛 中 , 自全 省 各市 州 的 2 位 青 年 才 俊 登 台献 教 , 来 1 一展
师 :这 节课 ,我 们 还 要 学 习一 个 生 字 ( 件 出 示 课
以读 为 本 , 含英 咀华 , 语 言 文 字 的 品 味 中 感 受 形 象 , 在 体
五(
两(
) 星 星
四(
) 生】 花
( 生说 出 ; 齐读 。 )
会情 感 ; 扣词 析句 , 一 “ ( )而 动 全 “ ” 抓 住 关 或 牵 词 句 ” 文 ,
键词句层层深入 , 品味 语 言运 用 的妙 处 ; 读 写 结 合 , 或 立 足 文 本 , 展 训 练 , 感 悟 与 表 达 中 , 累 语 言 , 展 思 拓 在 积 发
师 :颗 ” 一个 好 朋 友 ( 示“ ” , “ 有 出 棵 ) 比较 一 下 , 它们
哪 些 一样 , 些 不一 样 ? 哪
生 : 们都 有一 个 “ 字 , 颗 ” 偏 旁是 “ ” “ ” 它 果” “ 的 页 ,棵
的偏 旁是 “ ” 木 。
关 注 语 言— — 让 语 文 教 学踏 上 回家 之 旅
“ ” 棵 ” 入 其 中吗 ? 颗 “ 填
【 件 出示 : 课
一
(
) 树 松 ) 萄 葡
一( 一(
) 白菜 ) 草 小
象 , 重 的 降低 了 阅读 教 学 的效 率 。 本 次 的活 动 中 , 严 在 我 们欣 喜 地 看 到 大 多 数教 师能 凭 借 语 言 文 字 理解 内 容 , 或
的 东西 , 们 都 用“ ” 来 表 示 , 我 颗 字 看老 师 写 这 个 字 。 ( 师 范 写后 , 描 红 , 写 ) 生 练
语文课的本质是什么

语文课的本质是什么浙江省特级教师王松舟说:“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
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
语文课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
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
”1、语文课要在平淡质朴的课堂中彰显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曾走入一个误区: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忽视语文工具性;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淡化基础知识吸收;强调学生主体,弱化教师主导;突出学生思维创新,放松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其实所谓语文课的平淡质朴,就是以扎实细腻的文本解读为基础,以声情并茂的朗读为手段,以深入细致的语言品味为重点,以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游刃有余的课堂调控,行云流水的教学步骤,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及时到位的教学点拨,使整堂课或轻松流畅,或举重若轻,或扎实有效,从而让语文教学的真实面目得以清晰呈现。
2、语文课要通过反复咀嚼品味语言,凸显语文的无穷魅力。
特级教师陈忠梁说:“语文课是美的。
这种美潜伏在语言文字的深处。
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送语言深处的美。
”所以,“一堂真实本色的语文课,需要师生共同关注文本,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通过阅读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来积淀知识,传承民族文化,通过挖掘文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心情,深入理解文本,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语文课要在引导学生读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语文课重视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王君教师说:“教师先要对文字有独到的感悟和发现,尽可能地为学生寻找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搭建一个富有匠心的语言领悟平台,供学生曲径通幽。
而达到这个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朗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总是强调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要与作品产生心灵的碰撞,与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这一切,只有通过读才能更有效地完成。
在读中体味情境,在读中品味感情,在读中升华自我,在读中张扬个性,应该成为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
语文教学本质是语用教学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上传: 张兴洪更新时间:2013-1-15 18:34:51一、解题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语形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义教学,而是语用教学。
这里的语文教学包括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但重点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即中小学语文教学。
这里的语文教学是广义的语文教学,包括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看是语用教学,意味着它并不排斥语形教学(含语法教学)、语义教学,但这些不是主体,不是核心,语文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是语用教学。
二、什么是语用教学语用学自从20世纪后半期兴盛之后,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语用学与语形学、语义学相对。
前两者之间的区分明显:语形学研究的是构词法、句法等,它们是抽象的语言形式关系,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具体使用。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区分比较复杂。
莫里斯说:“如果研究中明确涉及讲话者,或语言使用者,便是语用学的领域,如果撇开语言使用者,只分析语词与指涉物,就是在语义学的领域中。
”〔1〕这一区分得到了语言学界的认可,可惜太笼统。
利奇把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简单表述为“X意指Y:语义学;通过话语X,说话人S意指Y:语用学”。
他还指出了语用学的判断标准:考虑到说话人和听话人,考虑到说话人的意图或听话人的解释,考虑到语境,考虑到通过使用语言或依靠语言而实施的那种行为或行动,就是语用学的范畴。
〔2〕利奇的观点也被广泛采纳。
韩里德在研究语境时把这种涉及语用的语境进一步明确为三个方面:一是话语范围,即话题以及伴随话语活动的其他相关事件;二是话语基调,包括权力、接触和情感;三是话语方式,包括语言重要性(为主或为辅)、交谈方式(对话或独白)、媒介(文字或声音)。
〔3〕因此,我们可以简洁地把语义学看成对约定俗成的已经凝固在语形之中的语义的研究,通俗地说,就是字典义和语法的总和;语用学则是研究在具体语境中人们如何使用语义学中的语义达成交际目的。
语用学有几个方面是语义学无法企及的:一是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背景与心理状态,二是说话人与语义学层面的语义不一致的真实意图,三是听话人如何解释言语,四是伴随言语的行为,五是韩里德语境中的话题、场合、权力、接触、情感、语言重要性、交谈方式、媒介等。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设计和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阅读的乐趣和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
一、情景教学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比如,在课堂上布置一个仿真图书馆,引导学生在图书馆中畅游,翻阅书籍,体验阅读的快乐和乐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感官刺激的方式,如展示相关图片或模型,引入阅读内容,并引导学生分享对阅读材料的猜测和期待。
2. 制定情景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可以设置情景任务,在任务引导下,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小红帽》时,可以提出问题:“小红帽为什么要去奶奶家?”,以促使学生思考故事情节,并激发他们对故事的阅读兴趣。
二、多媒体辅助1. 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利用幻灯片展示名人名言和名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文字的美感和智慧。
2. 创造多媒体互动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互动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或电子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互动答题,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判断力。
三、游戏化学习1. 利用卡片、游戏册等教具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利用卡片、游戏册等教具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配对卡片游戏,让学生根据图案、文字等进行配对,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力。
2. 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影视作品欣赏活动,通过观看和讨论作品,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进一步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背景- 学校:XXX小学- 年级:一年级- 教材: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帮助学生掌握字母、词语的认读和拼写。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字母Aa1. 激发学生对字母Aa的兴趣,并介绍字母Aa的基本形态和发音。
2. 给学生展示字母Aa的写法和正确读音,并帮助他们一起模仿书写和发音。
3. 引导学生在教室环境中找出以字母Aa开头的物品,并进行识读和说出物品名称。
第二课时:认识字母Bb1. 通过贴纸、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字母Bb的外形和发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分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动手制作字母Bb的卡片,同时复字母Aa。
3. 设计互动游戏,通过听音辨字的方式进行字母Bb的识读。
第三课时:认识字母Cc1. 引入字母Cc的写法和发音,采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增加教学趣味性。
2. 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使用字母Cc的词语,提高学生对字母Cc的理解和记忆。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课本和图片等资源,设计字母Cc的卡片,并进行拼读练。
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识读字母、词语的能力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个别测试: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口头测试,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字母Aa、Bb、Cc的书写、识读和造句等,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及教具- 课本《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 字母卡片- 贴纸、彩笔等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趣味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
参考资料-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材及教师指导书。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阅读教学要点和建议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教学要点和建议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教学要点和建议一、教学要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掌握拼音的基本用法,认识常用汉字,建立初步的语感。
2、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建议1、创设阅读环境。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阅读。
2、激发阅读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导入、情境创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3、注重阅读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朗读等,并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和阅读目的进行选择。
4、注重感悟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拓展阅读视野。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涉猎多种文体,拓宽阅读范围,丰富知识储备。
三、实践建议1、阅读计划。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确保阅读教学的有序进行。
2、阅读活动。
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朗读比赛、阅读游戏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阅读能力。
3、阅读评价。
建立完善的阅读评价机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教学要以基础知识、语言能力、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为教学要点,注重创设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指导、注重感悟体验和拓展阅读视野等方面的教学建议。
还要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并建立完善的阅读评价机制,以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要点和建议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要点和建议一、核心主题本文旨在探讨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教学要点和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教学“一体化”设计研究

章进行阅 读,并选 出 自己 喜欢的 句 子。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仿照文章分别对四 季进 行 描 写,鼓 励 学 生 进 行 讨 论。最 后,学生将写作内容展示,其他学 生和 教师对文章进行点评,带领学生分析与 阅读文章的不 同,继 而 对 文 章 描 写 的 四 季景色 形成 深 刻的 印 象。需 要 注 意 地 是,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用生僻的字词进 行描写,需 符 合 学 生 的 习 情 况。 通 过 阅 读和写作的一体化,能为学生提供一个 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一年级 的 学 生 年 龄 平 均 在 六 岁 左 右,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各方 面 的 素质能力都较低,传统的阅读教学不仅 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还不利于学生对文 章内容 的 理 解。而 一 体 化 教 学 模 式 连 接了教学资源、教 学 主 题 和 教 学 媒 体, 形成了信息交互、操作交互以及资源交 互的教学循环体系,能够让学生对篇章 内容深 刻 地 了 解 和 迅 速 吸 收。从 语 文 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体化教学 的实施情 况并不好,出 现 了 多 种 问 题。 一是,教师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知不 清,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未将理 论 与 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简单来说学校缺 乏“双师型”人才。二是,一体化教学主 要是通过模块化教学的方法进行,但以 往的阅读教材、教学计划和纲要是分段 式结构,存在不 符 的 现 象。三 是,一 体 化阅读教 学 实 施 的 过 程 中 缺 少 制 度 化 的质量评价体系 。 [1]
(三)教学时间一体化 以往的 阅 读 教 学 主 要 是 课 上 时 间, 忽视了课前和课后时间的利用,限制了 阅读教 学 的 效 果。因 此,要 及 时 转 变 这 一教学 形 式,做 到 教 学 前、中、后 三 个 时 间段的 一 体 化。课 前 阶 段,教 师 要 提 前 安排学生对阅读篇章预习和查找相关资 料。课堂 教 学 时,利 用 学 生 收 集 的 资 料 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法,与学生交流 学习。课后阶段,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篇章。例如,《吃水 不忘挖井人》一课,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 通过网络等资源对相关的材料并进行了 解。在课 上,教 师 将 有 关 的 阅 读 材 料 以 连环画或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有目 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技 巧。最后,推荐学生阅读《感恩父母》等文 章,加深对文章“感恩”这一主题的理解。 三、结语 小学一 年 级 作 为 基 础 的 前 期 学 习 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身心 发展特 点 和 学 习 情 况 出 发,从 阅 读 材 料、读 写 以 及 教 学 时 间 三 个 方 面,做 好 “一体化”教学设计,切实地提高阅读教 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教学特点及教学建议

积累运用(下)
《彩虹》:读一读,说一说。 我也能说这 荡来荡去 飘来飘去 样的词语 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荷叶圆圆》:读一读,写一写。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苹果 , 。(叠词) 《棉花姑娘》: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碧绿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 (叠词) 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 (叠词) 从上册《小小的船》《四季》到下册难度逐步加大
积累运用(下)
第三单元:《树和喜鹊》读一读,记一记。 像“安安静静” 从前 喜鹊 孤单 叽叽喳喳 这样的词语我还 能说几个。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怎么都快乐》读一读,说一说。 我还能说几 跳绳 踢足球 讲故事 个这样的词 语。 听音乐 打排球 玩游戏 第四单元《夜色》 一字3个词 第七单元《文具的家》一字4个词;《小猴子下 山》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动 词)
第四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自然四季 想象 儿童生活 观察
自然,四季
想象
儿童生活
观察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心愿 伙伴 家人 夏天 好习惯 问号
《秋天》:注意“一”变调; 《影子》:朗读课文,读准
《我多想去看看》读好带感 叹号的句子;
对于第一学段,课标的具体要求是: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 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 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 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积累运用(上)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教学解读与教学建议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感兴趣的内容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他人交流。 (5)诵读儿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 语言的优美。 (6)认识逗号、句号等常用标点符号。认识自然段。 (7)积累古诗和名言警句。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从第8课《雨点儿》起,提示学生读好句子 的停顿。
读的形式多样,有朗诵、分角色朗读、对 照图画读。
。
教 学 建 议 之 三 点击此处添加标教题学目标 C l i c k h e r e t o a d d c a p t i o n t e x t
关注语言积累和运用
背诵课文、古诗、成语名句 积累常见常用词语
课外阅读课程化
倡导大量阅读
和大人一起读(8篇)
日积月累(6段/篇)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C l i c k h e r e t o a d d c a p t i o n t e x t
儿歌:小兔子乖乖 儿歌:剪窗花 故事:小鸟念书 童话:小松鼠找花生 童话:拔萝卜 儿歌:谁会飞 童话:猴子捞月亮 童谣:春节童谣
统编一上语文阅读教学解读及教学建议
汇
报 人
目录
Contents
第 一 部
分教 学 目 标
第 二 部
分教 材 编 写 特 点
第 三 部
分教 学 建 议
第 一 部 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教标学目标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C l i c k h e r e t o a d d c a p t i o n t e x t
教学样态,三个形式
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基本的阅读理解与写作

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基本的阅读理解与写作一、引言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接触到阅读与写作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阅读理解与写作的教学设计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二、阅读理解教学设计1. 目标设定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2. 教学方法与步骤(1)课前准备: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细节理解: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并回答问题。
(4)词语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词的意思,并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
(5)拓展思考: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写作教学设计1. 目标设定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写作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简单描述事物和经历,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2. 教学方法与步骤(1)事物描述:教师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事物,如花朵,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经历描写:教师鼓励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一个简单的经历,如早上起床,上学的过程等。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描述一种情感,如开心、生气等,让他们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出来。
(4)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分享给同学,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学生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1)口头问答: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测他们对阅读与写作的理解程度。
(2)作文评价:教师评阅学生的作文,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实施注意事项1.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创造积极向上、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个别辅导与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进度,教师可通过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多样化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与欣赏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拓展思维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与欣赏。
一、教材选择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丰富多样,其中涵盖了许多现代文阅读与欣赏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现代文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选择有关童话故事、儿歌、童诗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现代文体,培养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与欣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现代文,学生能够提高理解能力,学会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同时,通过对现代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现代文阅读与欣赏的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揣摩绘画、图片、图表等与现代文内容相关的视觉信息,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进行朗读和演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现代文中的情感和情节。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口头作文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加深对现代文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实施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与欣赏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阅读教学的系统性,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之,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与欣赏既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现代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1. 创设情境法在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故事、文章等教材,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文字内容的理解。
2. 逐字逐句教学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还不够熟练,容易出现漏读、迷读等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逐字逐句教学法,帮助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
教师可以利用指读法、分解句子、梳理逻辑关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意义、句子结构和篇章逻辑,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准确性和理解力。
3. 细节理解与推理能力训练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或游戏,帮助学生提高细节理解和推理能力。
例如,派学生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课文故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 多元化评价方式为了评价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诵和写作等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综合评价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5. 个性化教学在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会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简单的课文和阅读素材,并进行更多的辅助指导;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有挑战性的课文和阅读任务,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本质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本质【摘要】阅读教学的本质应该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联。
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
阅读能力是指综合阅读的能力。
它包括认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教师的“教读”,另一条是学生的“自读”。
如果教师重视“教读”和“自读”这两个环节,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这两个途径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本质朱光潜先生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
”怎样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呢?学生怎样感悟作者的心声呢?学生怎样乐在其中呢?《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质”的解释中提到: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语文教学目标也提到: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也提到: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贯之为常。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要让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设计问题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还要使学生在诵读时养成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习惯。
一、指导质疑习自成,思维训练不放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重视训练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要让学生养成会查工具书的习惯;二是要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批划的习惯,批划不仅有利于注意力集中,而且有助于抓住书中重点,深入理解。
《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根据此要求,我给初中学生设计了自主阅读十三步。
要落实这十三步,对于初中学生,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周增加一条,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浅谈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质-精品文档

浅谈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我认为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减少运用非语文的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学科本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
“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
有学者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第一属性,人文性是第二属性。
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语文组的徐有祥老师的文章《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中阐明:“语文学科的第一属性工具性和第二属性人文性,决定语文教育最初目标是语言教育,而最终目标是人文教育。
”我认为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
语文教学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当然,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哲学课,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
同样,忽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
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才会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学科;在读写听说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偏废,而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认识。
一、将课文阅读教学融入课堂,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
“读”最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手段,在现代教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学习语言的途径。
读书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课标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这就是讲的多读。
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文。
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忽略了语言文字训练。
事实上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外。
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阅读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运用讨论、问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择一篇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课文,如《小兔子乖乖》。
2. 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妈妈”、“兔子”等。
3.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小兔子为什么乖乖地回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 教学难点:运用讨论、问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讨论法:运用讨论、问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阅读中。
4.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阅读态度。
2. 朗读能力:评价学生朗读课文的正确性和流利程度。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生字词掌握: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

拓展阅读思维的深度
深入阅读的要求
学生需要身心融人文本,在持续的阅 读中联系、理解、辨析、综合、体悟 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等。
整本书的价值
优秀的整本文学作品为读者深人理解 、分析文本创造了较为完整的阅读情 境,没有深人对作品内各个关系要素 的整合与联系难以读懂整本书。
培养语感,提升语言能力
整本书阅读以自读为主
创造世界
有意义的课程是指我们在课程中 自己创造世界、构建身份、养成 习惯和承担角色。
碎片化阅读与习题的减少
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整本书阅读不是 简单的加法,而是需要减少碎片化阅读 与习题,为整本书阅读释放时间。
核心功能
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能性与教育的现 实要求看,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功能就在 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拓展阅读思维的深度
整本书阅读的特点
时间长、读速慢,宜采用精读,这是“读懂”与“读通”的 前提。
优秀学术论著的特点
思想深刻,论证严密,具有较强的学理逻辑与专业知识。
拓展阅读思维的深度
朱熹的读书方法
少而精的整本书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优势。
多篇异质性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区别
多篇异质性阅读可能扩展思维深度,而整本书阅读更能深入理解文本。
学生需要与能力决定了整本书阅读的提高性功能
学生需要与能力
学生需要与能力决定了整本书阅 读的提高性功能,即学生对于阅 读整本书的需求和能力决定了阅 读的价值和效果。
阅读的价值
阅读整本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 能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同 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 他书籍和文章。
阅读的能力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阅读整本书 可能会比较困难,因为需要掌握 大量的生词和短语,这就需要学 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技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文阅读教学本质内容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本质是一种对话教学。
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理解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民主思想和独立精神的活动。
树立教学的对话观念,变“讲授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关键词语阅读课堂对话平等民主《论语》就是孔子实施对话教学的实录,学习和研究对话教学最好先去认真地读一读《论语》。
孔子把培养“君子”作为教育的目的,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字“仁”,但面对一群有差异的学生,面对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是不可能“一言以蔽之”的,那就要求孔子与弟子们通过对话不断地切磋琢磨,不断生成,从而初步确立了儒家思想。
假如没有一群学生和他“对话”,恐怕就另作别论了,颜回是孔子最自得的弟子之一,但孔子也说颜回对自己没有帮助,因为颜回是“照单全收”,从来不怀疑,不反驳老师的话,不是一个好的对话者。
“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根植于封建专制,体现于科举制度,到明清八股取士,教育就是培养奴才,时隔百年,教育余孽依然阴魂不散。
教师角色本身既是教育的受害者,同时,还要忍受断臂之痛,拿自己开刀,把教育真正当做人的教育,开拓一片平等、民主、和谐,学生有思想、敢怀疑、能创造的新天地。
语文教育只有从这点出发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
一、读者与文本对话,是人生价值与文本价值的双重实现阅读是一种以理解和创造为旨归的对话活动。
理解和创造,是阅读的目的内容;交往和对话,是阅读的存在形式。
阅读,就是读者通过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来理解文章内容,创造文章的意义。
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
阅读作为一种对话活动,不是单向的作者向读者灌输、而读者只能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双向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建构的过程。
也就是说,通过对话,读者可以在文本中“发现“作者,而这样的“发现“也是对自我的“发现“,是对自我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激发,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理解。
孔子向师襄子学鼓琴,精益求精,从音乐中得周文王之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对话。
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
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这里的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这里的文本,实际上就是教材,包括课文的作者和教材的编者。
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以理解和创造为目的的。
在对话中,双方并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说服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意义理解的正确与否,既不由读者来决定,也不由文本来决定,而是由理解的双方来决定。
《红楼梦》的意义不在于其作品本身,而是由一代又一代红学家和广大读者共同参与完成的。
与作品的对话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
因此,教师必须在认真阅读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广泛参阅相关书籍资料,并且还要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应如何备课组织教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
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
其次,我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兴奋趣,开阔视野,然而,专心、仔细地阅读却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
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内涵,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标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教师和学生的对话。
这是对话式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不是“你教我学“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意义关系,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
对话意味着教师把学生当成有主体意识、主体地位的“人“来看待,意味着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是可以真诚交往的“我-你“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发号施令者,而是学生群体中有能力的一员,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
这种交往对话,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民主平等为基础,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达到互动、互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平等对话。
闻名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心情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才能大胆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老师进行真实平等的对话交流。
否则,学生会唯师是从,课堂对话只是一种“传话”,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没有激情。
教师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另外,真诚、信任亦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前提。
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
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使他们在充沛的感情投入和兴奋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汲取知识,增长聪明。
学生在亲切、生动、平等的课堂上,即使说错了,也能“愉快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
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心中的愉悦,师生其乐融融,课堂也布满活力。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善于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对话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对话过程中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熟悉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随着对话的深入,又往往会产生出更深邃、更新奇、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对话。
语文学科实施“对话式“教学,更有无限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潜力。
因为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汉语言文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汉语言文学阅读的多解性,最能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最能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
3、教师提问讲求问而不滥,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应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满堂问“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
但是提问不要太碎太杂,切忌“满堂问“。
所以,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
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
课堂提问,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施问,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所提问题要新奇有趣,且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对一些高层次,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多种诱导,最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4、要有敏锐地洞察、果断地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善于引导,促进师生平等对话。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课文,是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成人所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有限,有时在感悟时也会有困难产生,对某些东西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这时教师学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只有这样平等对话才有意义,否则就会让平等对话虚有其表,让语文课偏离轨道。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点,既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也让师生间延续着平等的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形,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讲完,学生就回答得天衣无缝,一步到位。
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就不必再按教案中的步骤一一追问学生,而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
三、学生和学生对话,迸发灵感的火花,达到思想的升华。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集体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这就有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生生之间通过讨论切磋、思维碰撞可以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通过交换理解看法、交流情感体验可以达到思想的升华。
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可以学会合作,学会与同学分享成果,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也可以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与他人辩论。
遗憾的是,在这一方面,过去我们注重得很少。
阅读教学的对话观告诉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设置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1、教师要动员学生全体参与,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传统“灌输式“语文教学即使偶有提问,教师也往往只让“尖子生“回答,“普通生“被认为不聪明,没希望,不会有什么独特高明的见解,因此,它是一种保“尖子“而牺牲大多数的教育。
“对话式“语文教学则认为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学生只有个性之分,没有优劣之别。
因此,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
全体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全体的合作,对话教学是合作的艺术,通过合作,能够将个体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全体的熟悉成果。
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把握合作艺术,培养合作精神,利用集体的教育因素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2、形成互问氛围,师生平等,发挥学生自主求疑优势。
课堂上,教师可以从讲台上走下来,由前台的“演员”角色变成幕后的“导演”;学生可以从讲台下走上去,由台下的“听众”变成台上的“演员”。
让学生由静止被动的“录音机”变为去捕捉知识信息的“摄像机”,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问互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君子引而不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设置的疑问,可以“话到嘴边留半句”,故意让学生去思考、体味、揣摩,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比较,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展开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求知识本源,求得知识归宿”的正确思维习惯。
阅读教学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须树立对话观念,变“讲授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
传统语文教学的独语状态已经延续得太久。
对话式语文教学作为教学的又一新理念,布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人文情怀,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和熟悉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