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信息系统开发是一种涉及许多的复杂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务和物力投入。

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则是一种科学的、可行的、可控制的方法,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高效地开发、运行和维护。

下面,我们将就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做一简要的介绍。

一、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模型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基本模型。

它是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明确规划各项任务,以便确保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常见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等。

其中,瀑布模型是最经典的一种。

瀑布模型主要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实施和维护。

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项目的目标、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

系统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将根据需求分析得到的结果,绘制系统的架构图和流程图。

编码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将所设计的系统实现代码,并对代码进行优化。

测试阶段:在此阶段,需要测试系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实施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将系统推向广大用户并进行反馈。

维护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对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

二、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

它强调将软件系统看作一个对象集合,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主要包括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

在分析阶段,重点是确定软件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功能;在设计阶段,重点是将分析阶段得到的程序使用对象的形式表示出来,同时进行抽象和继承;在编码阶段,重点是将设计完成的对象转换成程序语言,并对其进行调试和优化;在测试阶段,重点是对程序进行各种测试,以便进行系统的交付和维护。

面向服务的系统开发方法主要是针对当前的大数据与云计算的现实环境。

它而是集成了各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管理知识,以便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

在面向服务的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开发的重点是将总体的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然后将模块看做一个服务,以便能够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和交互。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方法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早被广泛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种方法,它强调了线性且有序的开发过程。

该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五个阶段,并要求每个阶段必须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

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发较小规模或较为简单的系统,但由于需求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不能改变,未考虑需求变化和用户反馈,容易导致开发结果与用户实际需求不符。

二、原型模型原型模型强调通过构建原型系统来满足用户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并通过反复迭代改善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该模型在需求阶段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快速建立一个原型系统,以便用户了解系统的功能和界面,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根据用户的反馈,逐步改进并逐渐完善系统。

原型模型适用于系统需求较为模糊或复杂的情况,因为可以通过原型演示迅速调整和改变系统的功能。

三、增量模型增量模型是将系统开发过程分为多个增量阶段,每个增量阶段完成一个或多个子功能的开发。

每个增量阶段的功能越来越完整,逐步完成系统的整体构建。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开发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增量模型适用于系统需求比较稳定,但对系统性能和功能有需求变更的情况。

四、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方法是一种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等开发过程融入一个迭代循环中的方法。

通过不断地迭代和交付功能模块,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变更进行调整和改进。

敏捷开发方法注重用户参与和团队合作,强调响应变化以及快速交付价值。

它适用于需求较为模糊、需要快速迭代和响应变化的情况。

购买开发购买开发是指通过购买现有的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来满足系统的需求。

这种方法可以节约开发时间和人力成本,但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并与供应商进行合作和沟通,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和用户的期望。

购买开发适用于需求相对简单且可以通过现有产品满足的情况。

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方法应根据实际需求、项目规模和开发团队的能力进行选择。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需要合理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来确保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设计系统架构、实现功能和进行测试。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迭代模型和敏捷开发。

瀑布模型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最早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

瀑布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一系列连续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

每个阶段的输出成果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输入,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文档和检查点来确保开发过程的质量和可控性。

瀑布模型适用于开发过程线性、需求稳定的情况,但在需求变化频繁、用户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瀑布模型的刚性结构可能导致开发困难。

原型模型是一种通过创建系统的初步版本来理解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的方法。

原型模型通常使用迭代循环的方式,反复与用户讨论并改进系统设计。

原型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创建一个可视化的系统原型,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反馈自己的需求,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然而,原型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原型与最终系统之间的差距可能较大,需求变更带来的影响可能较大。

迭代模型是一种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的方法。

每个迭代周期都会完成一些功能的开发,并进行测试和修复,然后再进行下一轮迭代。

迭代模型强调持续反馈和改进,可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和风险管理。

但迭代模型也要求开发团队具备较强的迭代管理和组织能力,同时需要及时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以确保各个迭代周期的成果能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敏捷开发是一种基于迭代模型的方法,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响应和用户满意度。

敏捷开发将需求分解为一系列小的用户故事,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和估算,然后团队通过短期的迭代周期(如2-4周)来交付可用的系统功能。

敏捷开发强调不断的用户反馈和团队协作,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和提高开发效率。

敏捷开发还采用了一些技术和工具,如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以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四节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软件工程产生的背景: 软件工程产生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软件危机 世纪60年代中期 软件开发费用和进度失控。 (1)软件开发费用和进度失控。 软件的可靠性差。 (2)软件的可靠性差。 生产出来的软件难以维护。 (3)生产出来的软件难以维护。 危机主要原因:软件项目的规模日益扩大, 危机主要原因:软件项目的规模日益扩大,而规模宏大的软 件项目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来齐心协力地共同参与。 件项目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来齐心协力地共同参与。 软件工程概念:软件项目的建设过程和传统的工程相似, 软件工程概念:软件项目的建设过程和传统的工程相似,都 要经历设计、实施、验收等节点。 要经历设计、实施、验收等节点。
缺点
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 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 变化。 变化。
二、原型法
基本思想
在MIS开发的开始阶段,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 MIS开发的开始阶段, 开发的开始阶段 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 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在强 有力人、软件环境支持下, 有力人、软件环境支持下,快速给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 的初始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 的初始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 MIS系统 系统。 MIS系统。
两种策略优缺点的对比 策略 自下而上 优点
能保证最终的系 统可以运行( 统可以运行(虽 然系统性能整体优化; 缺乏整体优化; 一般发生在 初装” “初装”和 开发过程存在 蔓延”阶段。 “蔓延”阶段。 大量的重复工 作。
自上而下
复杂、繁琐。 整体性和逻辑性 复杂、繁琐。 强。
第二节 MIS的开发方法 MIS的开发方法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的特点和区别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的特点和区别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特点自顶向下整体地进行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在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时,从整体全局考虑,自顶向下地工作;在系统实施阶段则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编制一个个具体的功能模块,然后自底向上逐步实现逐步实现整个系统。

用户至上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整个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与愿望。

符合实际,客观性和科学化,即强调在设计系统之前,深入实际,详细地调查研究,努力弄清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系统设计方案。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把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工作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预期达到的工作成效,以便计划和控制进度,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

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环境变化、内部处理模式变化、用户需求变化。

开发过程工程化,要求开发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按工程标准规范化,工作文体或文档资料标准化。

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从问题领域的客观事物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 用对象作为对这些事物抽象的表示, 并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事物的静态特征<即数据的表达特征>用对象的属性表示, 事物的动态特征用对象服务表示对象的属性与服务结合成一体, 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对外屏蔽其内部细节对事物进行分类,把具体相同属性和相同服务的对象归成一类,类是这些对象的抽象描述,每个对象是它的类的一个实例通过在不同程度上运用抽象的原则<较多较少忽略事物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较一般和特殊的类, 特殊的类继承一般的类的属性与服务.面向对象方法支持对这种继承关系的描述与实现,从而简化系统的构造过程其文档.复杂的对象可以用简单对象作为其构成部分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以实现对象之间的动态联系.通过关联表达对象之间的静态联系.原型法的特点开发周期短,减少开发风险。

有效地增进了用户与系统分析员的沟通,在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用户处于主导地位。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方法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方法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包括自主开发、外购和外包三种方式。

1. 自主开发:企业内部组建开发团队,根据自身需求和要求,从头开始设计、开发和实施管理信息系统。

优点是可以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可以灵活调整和变更系统功能,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且对技术要求较高。

2. 外购:企业以购买的方式获取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加以定制适配。

优点是省去了自主开发的时间和成本,可以快速部署和上线,但部分功能可能无法满足企业特定需求,还需进行定制和二次开发。

3. 外包: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或服务提供商。

优点是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的内部资源,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可以借助外部专业团队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但需要对外包合作方进行严格的选择和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和敏捷开发方法。

1. 瀑布模型:按照线性流程逐步进行系统开发,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适用于需求相对稳定的项目。

2. 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确定目标、风险评估、开发、评审和计划下一次循环等阶段。


个循环都可视为一次迭代,可以灵活应对需求的变化和新的风险,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或风险较高的项目。

3. 敏捷开发方法:强调迭代、增量和交互式的开发方式,重视需求的变化和快速响应。

采用短周期的开发、测试和反馈循环,通过持续交付高质量的软件来满足用户需求,适用于快速变化的项目和较小规模的开发团队。

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特点,可以综合选择适当的开发方式和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指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流程。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指为了管理和决策支持而开发的信息系统。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MIS的开发方法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敏捷开发和增量开发。

首先介绍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最早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开发方法。

它将系统开发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这种开发方法适合需求变化较少的项目,但缺点是开发周期长、风险高。

因此,在需求变化频繁的项目中,适合采用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发系统的方法。

它强调与用户的紧密合作,通过快速交付可工作的软件原型来验证需求和改进设计。

敏捷开发注重团队协作和快速响应变化,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项目规模较小的情况。

通过迭代开发和及时反馈,可以减少项目风险,提高用户满意度。

原型模型是一种通过快速构建原型来进行系统开发的方法。

原型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变化对原型进行修改和完善。

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或用户需求变化较大的项目。

通过原型模型开发,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增量开发是一种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按照优先级逐步开发的方法。

每个增量都可以独立交付并投入使用。

增量开发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通过逐步交付可以减少项目风险和提高开发效率。

同时,增量开发也便于用户对系统进行试用和反馈,有助于及时检测和修复问题。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开发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融合开发、面向对象开发等。

不同的开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和需求,开发团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开发方法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项目的时间、质量、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五种开发方法优缺点评析

管理信息系统五种开发方法优缺点评析

管理信息系统的五种常见开发方法及其优缺点阐述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把系统的建立瞧作就是一种生命物种的成长过程。

由6个开发阶段组成:系统定义->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编写代码-> 安装调试-> 系统维护优点:这种开发方法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存周期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在每一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

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就是后—阶段开始的标准,而每个阶段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工程开发的困难程度。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管理与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工作。

这就使得软件开发全过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质量,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也会明显地提高。

且简单明了,结构清晰。

同时把文档资料作为每个阶段的产品之一,而且加以标准化,作为每个阶段结束的重要标准。

它保证了在系统开发结束时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

文档资料就是通讯的工具,它清楚地说明了到这个时候为止关于该项工程已经知道或做了什么,同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基础。

文档资料也起着备忘录的作用,如果文档不完整或与上一阶段的文档不相衔接则一定在工作上有不完整的地方。

文档资料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有利于与用户交流,检查错误,用户评价。

文档资料也就是系统维护的依据,通过每一阶段生成的文档资料,使得开发人员与用户易于使用维护。

不足:这种开发方法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阶段回溯不可避免,延长系统开发的时间。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并没有解决软件开发研制时间过长的严重危机,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相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使刚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迅速变得陈旧,生命周期很短,所以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将导致系统运行时间变短。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有三种常见的开发方法,分别是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开发过程是线性的,按照顺序依次完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开发周期长、需求稳定的项目,具有开发过程清晰、文档完备、易于管理等优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瀑布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在开发前充分了解需求,避免后期修改和重构,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但是,瀑布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开发过程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需求变化等。

二、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快速原型开发方法,它的开发过程是迭代的,通过快速构建原型来验证需求和设计方案。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不确定、开发周期短的项目,具有快速响应需求、易于理解和修改等优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原型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快速验证需求和设计方案,减少后期修改和重构,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但是,原型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原型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求变更、设计方案不稳定等问题。

三、敏捷开发模型敏捷开发模型是一种迭代、增量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持续交付和团队协作。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不稳定、开发周期短的项目,具有快速响应需求、灵活性高、易于管理等优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敏捷开发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

但是,敏捷开发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求变化频繁、文档不完备等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三种。

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开发方法,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1、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矩阵式结构的出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

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能快速做出变化时,就需要矩阵式结构的管理。

前面我们讲过,职能式结构强调纵向的信息沟通,而事业部式结构强调横向的信息流动,矩阵式就是将这两种信息流动在企业内部同时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双重管理的结构建立和维持起来都很困难,因为有权力的一方常常占据支配地位。

因此比较成熟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为带有项目/产品小组性质的职能型组织。

职能部门照常行使着管理职能,但公司的业务活动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的。

项目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他向职能经理索要适合的人力资源,在项目期间,这些员工归项目经理管理。

而职能经理的责任是保证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与前两种结构不同,矩阵式结构很少能从组织结构图中判断出来,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管理行为加以判断。

而企业是否应该实行矩阵式管理,应该依据下面三个条件加以判断:条件一:产品线之间存在着共享希缺资源的压力。

该组织通常是中等规模,拥有中等数量的产品线。

在不同产品共同灵活地使用人员和设备方面,组织有很大压力。

比如,组织并不足够大,不能为每条产品线安排足够的工程师,于是工程师以兼职项目服务的形式被指派承担产品服务。

条件二:环境对两种或更多的重要产品存在要求。

例如对技术质量和产品快速更新的要求。

这种双重压力意味着在组织的职能和产品之间需要一种权力的平衡。

为了保持这种平衡就需要一种双重职权的结构。

条件三: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复杂和不确定的。

频繁的外部变化和部门之间的高度依存,要求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方面要有大量的协调与信息处理。

根据上面的条件可以看出,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结构。

例如中型规模的咨询公司,这样的公司规模在几十人至上百人,咨询顾问可以根据业务专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团队,例如财务咨询,生产、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小组。

由于咨询顾问的成本较高,优秀的咨询顾问资源相对稀缺,而咨询公司没有统一的产品,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设计,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无法通过流水线作业完成。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哪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很多种,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开发团队有效地设计、构建和实施一个高质量的信息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型是最古老和最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之一。

这种方法采用线性顺序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瀑布模型适用于开发比较简单、需求明确的项目。

2.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RAD)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是一种迭代和增量式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小模块,每个模块可并行开发和测试。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着重于快速的原型开发和用户反馈,从而加速开发过程。

3. 原型模型(Prototyping Model)原型模型是一种通过构建原型快速验证需求和设计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需求不明确或难以确定的项目。

通过创建原型,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进行修改和改进。

4.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强调迭代和协作的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通过小的迭代周期(通常是2-4周)来快速交付可用的软件。

这种方法注重适应变化、用户反馈和持续改进。

5.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螺旋模型是一种结合了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循环迭代的方式,不断评估和改进系统的需求和设计,以降低风险和提高质量。

6. V模型(V Model)V模型是一个与瀑布模型相似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注重测试,开发团队在每个开发阶段都同时进行测试。

V模型通过测试进一步强调了开发和测试之间的关系。

7. 基于组件的开发(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CBD)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将系统划分为独立的组件,并通过组装这些组件来构建应用程序。

这种方法在提高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方面有很大优势。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比较研究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比较研究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比较研究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管理和运营手段。

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对于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业界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多种,如瀑布模型、原型化、敏捷开发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瀑布模型是一种经典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其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是按顺序进行的,前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个阶段。

瀑布模型的优点在于结构清晰、易于管理,但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风险高、变更困难等。

由于瀑布模型的局限性,敏捷开发方法逐渐崭露头角。

敏捷开发是一种注重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变化的开发方法,与瀑布模型相比,敏捷开发更加注重迭代和循序渐进。

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高效沟通是敏捷开发的核心理念,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在项目中的角色定位也相对模糊。

敏捷开发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响应变化、降低风险,但缺点在于需要团队成员具备高度的自组织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除了瀑布模型和敏捷开发,原型化也是一种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化方法强调快速构建原型,让用户快速体验系统功能,从而及时收集用户反馈进行改进。

原型化方法适用于需求模糊或需求频繁变化的项目,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

但原型化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项目进度控制困难、沟通成本高等。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情况来决定。

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灵活运用瀑布模型、敏捷开发、原型化等不同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开发方法,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率。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高效沟通。

在选择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过程中,团队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断优化和提升项目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信息管理系统常用开发方法分类

信息管理系统常用开发方法分类

信息管理系统常用开发方法分类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组织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为了满足不同组织的需求,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也各有不同。

本文将对信息管理系统常用的开发方法进行分类和讨论。

一、自定义开发方法自定义开发方法是指根据组织自身的需求和特点,从零开始进行系统开发。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一支专业的开发团队,他们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和工具,根据组织的业务流程和规定的功能要求,一步一步地设计、开发和部署系统。

自定义开发方法的优点是开发过程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开发团队可以将系统功能和界面设计得符合组织的特定需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然而,自定义开发方法的劣势在于时间和成本较高,系统开发周期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二、开源软件开发方法开源软件开发方法是指利用开源软件或者开源代码库进行系统开发。

开源软件是指可以通过公开代码、共享开发和自由发布的软件。

在开源社区中,有许多优秀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和工具,可以满足组织的基本需求。

使用开源软件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启动和部署系统。

开源软件经过大量的实际应用和开发者的修正和改进,已经具备了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开源软件还可以免费使用,降低了系统开发的成本。

然而,开源软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功能定制性较差,需要依赖于社区的更新和维护。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对开源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从而增加了开发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三、组件化开发方法组件化开发方法是指将信息管理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的组件,每个组件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或模块。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开发的分工和效率,减少重复性的开发工作。

组件化开发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

开发人员可以单独对每个组件进行开发和测试,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替换或升级。

此外,组件化开发方法还可以降低整体的风险和错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组件化开发方法也需要考虑组件的兼容性和接口的一致性。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3、系统实施
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及调试、系统转换及系统运行 与评估等环节。最后除了最终实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外, 还包括有关的技术文档(程序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
精选课件
4
(二)结构化系统开发法的基本策略和准则
1、预先明确用户的要求;
2、“自上向下”规划整个系统的结构,“自下向上” 逐步求精设计软件;
3、各阶段明确分工,上阶段的结果是下一阶段开发的 依据;
第二步:通过详细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化的分析,初步建 立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其中详细调查的内容要包括两 个方面:管理业务流程的调查和数据流程的调查;
最后,要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精选课件
3
2、系统设计。(Structure System Design,简称SD)
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 物理模型。选用的系统设计工具是模型的层次功能分解 图和模块结构图。其主要内容:代码设计、信息系统流 程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和编写程序设 计说明书。最后形成“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四节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最常用并且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原型法和结构化系统分
析法(生命周期法)。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特点:若干个工作阶段
(1)每一工作阶段均规定有明确的工作任务
(2)每一任务均有明确的工作准则和验收标准
(3)每一阶段工作的开始必须是在上一阶段的工作完成 并验收后方可进行
精选课件
1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由来
“结构化”概念最早是用来描述结构化程序设计 方法的,把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引入系统设计领域, 逐步发展和形成了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该 方法要求信息系统开发工作自始至终采用“结构化” 的思想,即用一组标准化准则与工具从事某项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1、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矩阵式结构的出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

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能快速做出变化时,就需要矩阵式结构的管理。

前面我们讲过,职能式结构强调纵向的信息沟通,而事业部式结构强调横向的信息流动,矩阵式就是将这两种信息流动在企业内部同时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双重管理的结构建立和维持起来都很困难,因为有权力的一方常常占据支配地位。

因此比较成熟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为带有项目/产品小组性质的职能型组织。

职能部门照常行使着管理职能,但公司的业务活动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的。

项目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他向职能经理索要适合的人力资源,在项目期间,这些员工归项目经理管理。

而职能经理的责任是保证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与前两种结构不同,矩阵式结构很少能从组织结构图中判断出来,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管理行为加以判断。

而企业是否应该实行矩阵式管理,应该依据下面三个条件加以判断:条件一:产品线之间存在着共享希缺资源的压力。

该组织通常是中等规模,拥有中等数量的产品线。

在不同产品共同灵活地使用人员和设备方面,组织有很大压力。

比如,组织并不足够大,不能为每条产品线安排足够的工程师,于是工程师以兼职项目服务的形式被指派承担产品服务。

条件二:环境对两种或更多的重要产品存在要求。

例如对技术质量和产品快速更新的要求。

这种双重压力意味着在组织的职能和产品之间需要一种权力的平衡。

为了保持这种平衡就需要一种双重职权的结构。

条件三: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复杂和不确定的。

频繁的外部变化和部门之间的高度依存,要求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方面要有大量的协调与信息处理。

根据上面的条件可以看出,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结构。

例如中型规模的咨询公司,这样的公司规模在几十人至上百人,咨询顾问可以根据业务专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团队,例如财务咨询,生产、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小组。

由于咨询顾问的成本较高,优秀的咨询顾问资源相对稀缺,而咨询公司没有统一的产品,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设计,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无法通过流水线作业完成。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MIS的开发方法可以分为三种: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MIS开发中最传统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和交付成果。

每个阶段的输出成果都是下一个阶段的输入成果。

瀑布模型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系统交付和维护。

瀑布模型的优点是开发过程清晰明了,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交付成果。

同时,由于每个阶段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因此可以确保开发出来的MIS质量更高。

但是,瀑布模型也存在缺点,例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规划和管理项目,同时,如果需求分析不充分,可能会导致后续阶段出现大量变更,从而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

二、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MIS开发中的另一种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快速开发一个可操作的原型系统来验证需求和设计。

原型模型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原型设计、原型实现、原型测试和最终系统设计。

原型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验证需求和设计,从而减少后续开发过程中的变更和错误。

同时,原型模型可以提高用户参与度,减少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

但是,原型模型也存在缺点,例如原型系统可能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从而需要进行大量修改和重构。

三、敏捷开发模型敏捷开发模型是MIS开发中的新兴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快速交付可用的系统来满足用户需求。

敏捷开发模型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交付。

敏捷开发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变更。

同时,敏捷开发模型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减少项目风险。

但是,敏捷开发模型也存在缺点,例如需要更高的开发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需要更加灵活的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

总结MIS的开发方法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型。

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稳定和较大的项目,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稳定和较小的项目,敏捷开发模型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变更的项目。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是一种支持 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软件开发自动化技术, 是一种从开发者的角度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的计 算机技术。
2.CASE的功能





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 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计算机化 提高了软件质量和软件重用性 加快了软件开发速度 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 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软件文档 着重于分析与设计,具有设计可重用性等。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本章主要内容: MIS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法) 系统开发方式
3.1系统开发方法
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原型法
面向对象法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CASE)
3.1.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又称结构化开发方法
详细调查
分析当前系统 新系统设想 修改
审核分修改
审核设计说明书
程序设计
修改
调试 修改
系统试运行
系统评价
系统转换
运行、维护 维护评价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
3.结构化系统开发的优缺点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
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严格区分工作区间 设计方法结构化 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4.CASE的优点
提高生产率 提高质量
提高文档的质量
减少系统维护的费用和精力
3.2 系统开发的方式
3.2.1 自行开发方式
用户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系统开发的各 项任务 3.2.2 委托开发方式 企业将开发项目完全委托给开发单位,系统 建成后再交付企业使用
3.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