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顶碗少年》教学参考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顶碗少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顶碗少年》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 提问:你们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和理想?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顶碗少年》,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成功人士,分享他们顶碗少年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和努力。
2. 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顶碗少年的不易,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教学延伸和实践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培养,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努力。
六、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顶碗少年的故事,以及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故事背景,理解“顶碗少年”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炼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顶碗少年”的含义。
2. 从细节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体会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顶碗少年》,提问:“顶碗少年”是什么意思?激发学生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分组讨论,解答生字词。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人物:(1)学生自主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分组分享,互相交流。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从主人公身上学到勇于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4. 提炼哲理:(1)学生思考课文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2)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3)教师总结,强调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顶碗少年”的含义。
(2)强调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勇气、坚持和友情的价值观。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顶碗少年”给自己启示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中西方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在对待困难和挫折方面的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哲理。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对课文表述的事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少年处在怎样的困境,又是怎样勇于拼搏取得成功的;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文本的空白点读出来。
此外,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楚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中体会顶碗少年是怎样成功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在《桃花心木》一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很有智慧的种树人,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很有拼搏精神的少年,那就是《顶碗少年》(齐读课题)这篇文章的作者赵丽宏先生20年前看了这位少年的表演,20年后还记忆犹新,那作者看到的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呢?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了解我们怎样学习此文。
二、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预设一、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1、自由读3-7自然段,边读边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2、全班交流。
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
(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加以体会)3、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杂技表演。
预设二、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预设三、这是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预设四、这是一场能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
《顶碗少年》教案(4篇)
顶碗少年教案篇一课题4、顶碗少年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情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重点难点关键: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2、师: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顶碗少年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4、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三、品读语句1、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念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集体所馈,感情朗读(1)第一次表演(2)第二次表演(3)第三次表演3、从三次表演中,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板书设计4、顶碗少年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失败再失败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课后记:略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道理深刻,是进行语言训练和写法训练的好教材。
我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切的感受杂技表演是一门艺术,是需要经过演员不懈努力才能成功的。
同时我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一种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这样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培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一、视频拓展,真实再现情境为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在课前谈话中让学生欣赏09年春晚的杂技表演节目《抖杠》,看到学生看得睁大眼睛,张大嘴巴,适时问他们想说什么,他们都说到了杂技表演的不容易,精彩,……从而认识到杂技已经作为一门艺术搬上了春晚的大舞台。
再带着一份崇高的敬意走进少年顶碗的杂技表演,轻松走进课堂。
当在品读课文,文字感受了少年第三次顶碗成功后,我又让学生欣赏顶碗的杂技,画面生动,动作灵活娴熟,结合文字,这样亲近文本又跳出文本,不禁让学生为之感叹。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了解顶碗少年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课件或黑板。
3. 生字词卡片。
4. PPT或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生字词以及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与家长交流顶碗少年的故事,了解家长对课文主题的看法。
3.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阐述自己对于勇于面对困难、热爱生活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案(2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案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小学语文《顶碗少年》教案
小学语文《顶碗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的描述,发挥想象,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
(2)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学会感恩。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发挥想象,感受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顶碗少年》。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顶碗少年”的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自行查找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故事中人物的感悟和理解。
(2)每组选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通过举例或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字词。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 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元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己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的心态变化。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做法。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困难的经历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4. 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2. 情感教育: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顶碗少年》教案【优秀4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顶碗少年》教案【优秀4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请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用具:课题纸、教案、课件等。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品味交流、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表演杂技。
师:同学们,知道我刚才表演的是什么节目吗?生:杂技。
师:对,大家喜欢杂技表演这类节目吗?生:喜欢。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一篇有关杂技表演的文章。
师揭题。
师:请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生读师:课前我让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两个问题的,都准备好了吗?(出示问题)二、自读课文,把握梗概。
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准备回答预习的两个问题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失败第三次成功师:一场杂技少年怎么表演了三次?生:因为第一、第二次表演都失败了。
【板书:失败成功】三、品味交流,解读人物。
师:少年表演怎么会失败呢?难道少年是个初学者?少年失败后观众有什么反应,少年又是如何面对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3-7 自然段,画出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感受少年的杂技表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生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然后小组探究,全班交流,体会杂技表演的精彩优美、难度极大和少年的沉着拼搏精神。
生:“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
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
”(这段文字表现了少年表演杂技不但精彩优美而且难度极大,给人以美的享受。
)生1 :台上并没有慌乱。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缺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六年级下册语文《顶碗少年》教案三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顶碗少年》教案三篇篇一课前准备⑴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给学生举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⑵收集并浏览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醒课习题⑴老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⑵板书课习题,齐读课习题。
⑶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
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获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
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⑷指生自读浏览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⑴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⑵指生逐段朗诵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取得了成功。
)⑶指生朗诵自己标画下来的喜爱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⑴问激趣:教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习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教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习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猜问,老师及时引导)⑵老师根据学生猜问习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习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⑶老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⑷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相互交流,汇总总结归纳自己的观点。
老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老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2)体会作者通过课文传达的成长道理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和思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主人公的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成长道理和价值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成长道理和价值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精选7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顶碗少年》(精选7篇)《顶碗少年》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迪,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习任务1、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
2、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交流。
①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②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③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
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
句子:①“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1)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六年级语文教案)《顶碗少年》教案
《顶碗少年》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学习“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3、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完成课后阅读题和积累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看过杂技表演吗?请说一说你看杂技表演时的感受?(台上完美三分钟,台下辛苦十年功)——引出《顶碗少年》2、介绍作者,赵丽宏青年散文家、诗人,____年生,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人。
____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
____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
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____(省、市、区、县)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
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
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
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说说理由。
明确:不怕失败、勇于拼搏。
(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正面描写2、除了正面描写少年之外,作者是如何通过其他方面的描写巧妙地把人物的精神表现出来的?不同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氛围渲染——侧面烘托(姑娘从容、老者的鼓励、观众的反应以及乐曲氛围的渲染)——突出少年沉着冷静、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强调: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3、读文章第7节,说一说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三句话的含义?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要像顶碗少年一样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勇于拼搏,就是胜利。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案、教学设计
要求: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5.预习下一课:提前阅读下一课内容,了解课文主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要求:做好预习笔记,标注疑惑之处,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大家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3)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激发学习积极性。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情,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2)注重情感教育,以课文中的顶碗少年为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4)加强家校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顶碗少年的形象特点,如勇敢、坚韧、毅力等。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4.教师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要求:认真作答,书写工整,注重对课文原句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2.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我的顶碗经历”的作文。
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拓展阅读:查找关于顶碗表演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表演技巧和艺术价值。
要求:做好阅读笔记,整理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顶碗少年》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顶碗少年》教案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⑴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⑵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习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领会情感。
⑴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
那么终究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⑵重点句子交流:(1)台上并无慌乱。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浅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从哪里看出来?结合“浅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这些词语理解领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有感情朗诵。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手足无措了。
朗诵(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诵。
理解“手足无措”,结合“呆呆地、手足无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诵。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⑶是谁?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气、动作、语言)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⑷正是有了老者的鼓舞,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触目惊心的拼搏!当那摞碗又激烈地摆荡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全场响起了狂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单单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气的句子,品读心得。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狂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狂风雨般的掌声,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碗少年》教学参考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
(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
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
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③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
“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④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
“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⑤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
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2)对词语的理解。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
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建议1.本文是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围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为什么说这场表演是“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指导学生重点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如,描写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时的动作的语句,“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
……碗,又掉了下来”,从这些语句我们感受到这场杂技表演不仅精彩优美,而且表演难度很大。
再如,描写少年表演时神态的语句,“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在第一次失败后,还能保持镇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败后,他心情十分紧张,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
从对少年表演杂技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这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同时,还要从对观众的表情、言行的描写,对“碗”的具体描写,感受杂技表演的难度很大;从对老者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正是这宽容和鼓励,给了少年勇气和力量,使表演获得了成功。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那就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作者从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下笔,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最后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4.指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座无虚席”“惊慕”“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要在理解中积累,在习作中运用。
四、教学案例(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
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
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
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略)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
(略)(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1.引导写话。
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
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四)摘录词语1.词语积累。
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
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
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
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五、相关链接1.赵丽宏散文家、诗人。
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等、报告文学集《新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
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2.论赵丽宏的散文世界赵丽宏创作了很多叙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写人的。
众所周知,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只写“人的轮廓”;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细节,写出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心境。
赵丽宏较好地发挥了散文写人的特点和优势,绘出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概括一下,赵丽宏主要描写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家,如,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书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乡下人”、知识青年、“扫地阿婆”、门卫老师傅、守灯老人、顶碗少年、山乡邮递员;三是外国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兽师、美国诗人、唐人街华人、乌克兰的诗神、基辅街上的歌者。
相比较,三类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画得较为生动感人。
赵丽宏曾直率地承认:“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
”力作《秋风》以凝重的笔触,记叙了“扫地阿婆”的悲惨结局。
作者没有写她的一生,而是选取她晚年遭遇最惨的几个片段来写。
尽管她的外貌是“丑”的,“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等,然而作者凸现了她忠于职守、善良诚实的优美心灵。
《顶碗少年》表现手法不同,它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一位英俊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
这是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还如《青鸟》里那位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张头”以及《厚朴》中的“不为人注目,却用整个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门卫秦师傅”,等等。
作家都能从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们不普通的内涵,在平凡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