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a4bdc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e.png)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的判读引言概述:地形图是一种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
通过地形图的判读,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势、地貌等信息。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地形图的符号解读、地形图的高程判读、地形图的水系判读以及地形图的地貌判读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形图的制作原理:1.1 地形图的数据来源:地形图的制作依赖于多种数据源,包括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地面测量等。
1.2 地形图的制图方法:地形图的制作通常采用等高线、阴影、颜色等方式来表达地形特征。
1.3 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地形图的制作需要保证一定的精度,以便准确反映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二、地形图的符号解读:2.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常见的符号之一,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形态,我们可以了解地势的起伏情况。
2.2 阴影的解读:地形图中的阴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地形的坡度和坡向,进而了解地势的变化。
2.3 颜色的解读:地形图中的颜色通常用来表示地貌类型,如绿色表示植被茂盛的地区,蓝色表示水域等。
三、地形图的高程判读:3.1 高程的表示方法:地形图中常用的高程表示方法有等高线、色带、高程数字等。
3.2 高程的计算方法:地形图的制作过程中,高程的计算通常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测量技术。
3.3 高程的判读技巧:通过对地形图中高程信息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地区的相对高低差异,进而了解地形特征。
四、地形图的水系判读:4.1 河流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河流通常用蓝色表示,通过观察河流的宽度、弯曲程度等特征,我们可以了解河流的大小和走向。
4.2 湖泊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湖泊通常用蓝色表示,通过观察湖泊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可以了解湖泊的特征。
4.3 水域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通过观察水域的分布和连接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地区的水资源情况。
五、地形图的地貌判读:5.1 山地的判读:地形图中的山地通常用等高线和阴影表示,通过观察山地的形态和高度,我们可以了解山地的地貌类型。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04128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0.png)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地图形式,它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展示了地球表面地形的高低起伏。
地形图的判读对于地理学研究和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地形图的基本要素1.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连接了相同高度的地点。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密度、间距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山脉的高度和形状等信息。
1.2 水系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水系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通过观察河流的走向、宽度和密度,我们可以了解地形的排水情况、河流的流速和水质等信息。
1.3 地貌特征的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峡谷、高原等。
通过观察地貌特征的形状、高度和分布,我们可以推测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进而了解地形的演化过程。
二、地形图的地势分析2.1 高地和低地的判别: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形成了一系列的山峰和山谷,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分布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出高地和低地的位置和范围。
2.2 地形的陡缓程度:等高线的间距和形态可以反映地形的陡缓程度。
间距较近且线条弯曲的地方表示地形较为陡峭,而间距较远且线条平缓的地方表示地形较为平缓。
2.3 地形的起伏变化:通过观察等高线的高度变化和形态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地形的起伏变化情况,如山脉的高度、峡谷的深度等。
三、地形图的地质解读3.1 地质构造的判别: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形形态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分布。
通过观察山脉的走向、断层的位置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如褶皱山脉、断层山脉等。
3.2 地质历史的推测: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通过观察地貌特征的分布和形态,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中的地壳运动、沉积作用等过程。
3.3 矿产资源的评估:地形图上的地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潜力。
通过观察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类型和富集程度。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5b284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6.png)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图像资料,通过地形图可以了解地表的地貌、地势、水系等信息,对于地理教学和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图例解读、地形要素、地形特征、地形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判读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形式,描绘地表地形和地貌特征的专业地图。
1.2 地形图的制作目的地形图的制作目的是为了准确反映地表地形特征,为地理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便利。
1.3 地形图的分类地形图按照比例尺大小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小比例尺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图例解读2.1 等高线的含义等高线是地形图上表示等高面的曲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地形高差。
2.2 地形图上的符号地形图上的符号包括地形要素、水系、地貌特征等,通过符号可以快速了解地图信息。
2.3 地形图的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帮助读者准确测量距离。
三、地形要素的判读3.1 地势的判断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间隔距离可以判断地形的平缓或陡峭程度。
3.2 水系的识别地形图上的河流、湖泊等水系要素可以帮助判断地形的水文特征。
3.3 地貌特征的分析地形图上的岭、峰、谷等地貌特征可以揭示地表的地貌形态。
四、地形特征的识别4.1 地形起伏的判断通过等高线的高低变化可以识别地形起伏的特征。
4.2 地形坡度的计算通过等高线的间隔距离和地表距离的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地形的坡度。
4.3 地形曲率的分析地形图上的曲率特征可以帮助判断地形的曲折程度。
五、地形分析的应用5.1 地形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地形图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表地形特征。
5.2 地形图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形图是地理研究中的重要资料,可以用于地理环境分析、地形演变研究等方面。
5.3 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于规划建设、旅游导航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872f1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6.png)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优秀3篇)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定义及特点教学难点: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点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地图的基本要素?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导入]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授新]师:投影(图127)并提出问题。
(见或内容如下)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生:回答(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生: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不同点相同点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或内容如下)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B)A2186米B米9882米D米师:投影(图128)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或内容如下)仔细读右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师:投影(图129)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内容如下)。
山顶: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数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数字大的方向凸。
2.2《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7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2《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7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49cf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6.png)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1)判断坡度的陡缓
C A
B
D
b
ac d
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ab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cd线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小组合作 (2)识别地形部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 的地形部位,并分析特征。
学生登山应选择
图中①、② 哪条
线路较合适?
①线路等高线 稀疏,坡度较 缓比较合适
登山 要求距离短可选择陡坡,要求省力可选择缓坡 攀岩 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学以致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A、B两河流适
C
宜学生体验漂
A
D
流的是哪一条?
B河流等高线
稀疏,坡度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梯田
情境导入
雕刻在大地上的等高线
众所周知,云南省全境都适合旅游,元阳县被认为是最难抵达的 小县城之一,然而,元阳却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它就是元阳梯 田。元阳梯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吸引了众多游 客和摄影师前来观赏和拍摄。
元阳梯田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区域认知)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区域认知)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综合思维 和地理实践力)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量出土豆的高度, 把这一高度平均分 成三份,并在土豆 ,周 一根废弃的筷子沾 上墨水,从“土豆 山”的最高处,垂 直向下插到底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97477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f.png)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能够正确把握地形图上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结构;3.学会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性质和地貌演化过程;4.提高掌握地形图的解析能力和测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地形图的判读既是地形学的重点,又是地理学和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能够准确识别并描述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2.认识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3.提高测量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图是用国际符号制图法,按照规定比例绘制的地面形态图。
2.地形图的结构在地形图上,按照规定比例绘制了地面形态、河流网络、山地、边坡和地质构造等不同地形特征,这些特征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表示。
3.识别和描述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图案、颜色、及地势等信息,来确定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如河流网、河流、湖泊、丘陵、山地、平原等。
4.认识与掌握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
5.提高测量能力地形图上的距离和高度都是以比例的形式表示的。
因此,为了能够测量地形图上的距离和高度,我们需要掌握比例尺和高程图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示范讲解、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解析和测量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学生的测试表现在本节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表现评判其识别和描述地图上地质要素的能力、认识与掌握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测量能力等方面。
2.学生的评分学生在完成测试后,老师将针对其测试分数进行评分。
同时,老师也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解析和测量能力等因素,来评估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素材1.地形图(包括区域地形图和详图)2.比例尺和高程图3.测量工具(包括尺子、放大镜等)4.相关教材(地理学、地质学和地形学等教材)七、参考文献1. 《地理学导论》2. 《地貌学简史》3. 《地质学基础》4. 《地形学:从过去到现在与变化》5. 《地形学教程》八、教学总结本节课程主要是介绍了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同时,还介绍了识别和描述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认识与掌握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测量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100f9e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8.png)
地形图的判读引言地形图是一种用于表达地理地貌特征的图形表示方式。
它通过使用等高线、斜面箭头、凹坑、高程数字等符号来模拟地球表面的复杂地貌。
地形图的判读是指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记,对地理地貌特征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过程。
正确的地形图判读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对地理研究和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判读地形图的基本原则判读地形图的过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记,准确判读地貌特征。
1.1 观察整体在进行地形图的判读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观察整个地图的形态和主要特征。
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位、图例等元素,有助于我们对地质地貌特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1.2 注意等高线的特征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判读地貌特征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形态、密度和间隔等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表的起伏和坡度。
密集的等高线代表陡峭的地形,而稀疏的等高线则代表平缓的地形。
1.3 关注斜面箭头的指向地形图上的斜面箭头用来表示地表的坡向和坡度。
箭头的指向表示地势的变化方向,箭头的长短则表示坡度的大小。
通过观察斜面箭头的指向和长度,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表的坡度和地形的起伏。
1.4 注意地貌特征的标记地形图上的凹坑、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通常都有相应的标记。
通过观察这些标记,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表的凹凸、水源的分布以及河流和湖泊的形态特征。
2. 例子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图的判读过程,以下以某地的地形图为例进行分析。
2.1 观察整体首先,观察地图的整体形态。
这张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00,方位为正北朝上。
通过观察图例,我们了解到等高线间隔为10米,斜面箭头代表坡向和坡度,凹坑和河流都有相应的标记。
2.2 注意等高线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关注地图上的等高线。
观察发现等高线比较密集,间隔较小,说明地形起伏较大。
同时,等高线呈现出不规则的弯曲形状,说明地表的起伏变化较复杂。
2.3 关注斜面箭头的指向继续观察地图上的斜面箭头。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ad98335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d.png)
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计算(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2.等高线(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3)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高差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地势高低的判读.同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等高线上的数值越大,数值越高;数值越小,海技越低;(2)坡度陡缓的判读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3.等高线图判读山峰: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闭合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分水岭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易发育成河流,是集水线。
盆地:数值向内减少,等高线闭合.陡崖:等高线重叠特征: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稠密,坡度陡4.分层设色地形图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与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而成平原:地表宽广平坦,海拔一般低于200米高原: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海技一般高于500米.地形丘陵: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海拔一般低于500米。
类型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山地:山峰耸之,山坡较陡,海拔一般高于500米定义: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
5.地形剖面图特点:可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与坡度的陡缓。
地图的阅读考点一:1.方向的判读(1)一般定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进一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一般方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m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一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思维导图(略)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与文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尽越小;分母越小,比列天越大(3)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表示范围内容详略越大越小越详细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288c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7.png)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
地形图的判读是指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记来识别和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常见符号、地形特征、地形图的应用以及判读技巧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是什么?地形图是一种展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通常使用等高线、颜色、符号等方式来表示地形特征。
1.2 地形图的作用是什么?地形图可以匡助人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为地质勘探、地理研究、农业生产等提供重要参考。
1.3 如何阅读地形图?阅读地形图需要了解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的含义,以及掌握地形特征的识别方法。
二、地形图的常见符号2.1 等高线是什么?等高线是连接相同海拔高度点的曲线,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密集程度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
2.2 河流和湖泊的表示方式?河流和湖泊通常用蓝色线条表示,河流的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
2.3 山脉和山谷的符号是什么?山脉通常用棕色线条表示,山谷则用绿色线条表示,通过符号的密集程度可以判断地形的崎岖程度。
三、地形特征的识别3.1 如何判断地势高低?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高度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间距越窄、高度变化越大表示地形越陡峭。
3.2 如何识别山脉和山谷?山脉通常为连续的等高线,山谷则为两侧等高线逐渐挨近。
3.3 如何判断河流流向?河流的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通常指向河流的下游方向。
四、地形图的应用4.1 地形图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地形图可以匡助地质勘探人员了解地下地质构造,为矿产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4.2 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地形图可以匡助城市规划者了解城市周边地形特征,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4.3 地形图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地形图可以匡助旅游规划者了解目的地的地形特征,为旅游路线的规划提供依据。
五、地形图的判读技巧5.1 如何快速判断地形的崎岖程度?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高度变化可以快速判断地形的崎岖程度,间距越窄、高度变化越大表示地形越陡峭。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3e417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1.png)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地图形式,它通过图形和符号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
正确判断和解读地形图对于地理学习和地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符号解读、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和地理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形图是一种用图形和符号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坡度等地貌特征,为地理学研究和地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地形图的制作和要素地形图的制作需要采集大量的地形数据,并通过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和绘制。
地形图的要素包括等高线、斜坡线、河流、湖泊、山脉、山谷等地貌特征。
1.3 地形图的分类和标准地形图可以根据比例尺、内容和用途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常见的地形图有大比例尺地形图、小比例尺地形图、专题地形图等,每种地形图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研究目的。
二、地形图的符号解读2.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常见的符号之一,它通过连接相同高度点的曲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变化。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间距、形态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陡缓、平缓、山脉和山谷等地貌特征。
2.2 斜坡线的解读斜坡线是地形图中用来表示坡度和坡向的符号,它通过连接相同坡度和坡向的线段来揭示地形的倾斜情况。
通过观察斜坡线的密度、方向和长度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陡缓、坡向和坡度等地貌特征。
2.3 河流和湖泊的解读地形图中的河流和湖泊符号可以揭示地表水系的分布和特征。
通过观察河流和湖泊的形态、长度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表水系的大小、流向和河谷的形态等地貌特征。
三、地形图的地貌特征3.1 山脉和山谷的特征地形图中的山脉和山谷符号可以揭示地形的起伏和地貌的复杂程度。
通过观察山脉和山谷的形态、长度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的连续性和山谷的深浅程度等地貌特征。
3.2 高原和平原的特征地形图中的高原和平原符号可以揭示地形的平坦和起伏程度。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4253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1.png)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地形图的判读》,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可以说这节课在七年级上是最难的几节课之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其中关于地形图的分析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同时,等高线还是一个难点,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在以后地形图的判读中都会用到它,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知识,对以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要想学好地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图”,当然读图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持续培养。
二、说学情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
虽然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
但是由于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地理知识,学习激情也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绘制地形剖面图。
说课稿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并使学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上的方向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上的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141705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c.png)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上的方向《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上的方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地形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无论是进行户外探险、城市规划、地质勘探还是军事行动,准确判读地形图上的方向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地形图上准确地判读方向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地形图上表示方向的常见方式。
一般来说,有三种主要的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形图上,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来确定方向。
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地图时,上方为北方,下方为南方,左边是西方,右边是东方。
这种方法简单易懂,适用于大多数简单的地图判读。
指向标定向法是在地图上有一个专门的指向标来指示方向。
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在使用这种方法判读方向时,我们需要先找到指向标,然后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来确定其他方向。
比如,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地图的上方,那么上方就是北方,下方是南方,左边是西方,右边是东方;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地图的左上方,那么左上方就是北方,相应地,右上方是东方,左下方是西方,右下方是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利用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从北极点到南极点,经线的度数越来越大的是东经,越来越小的是西经。
纬线的度数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北半球纬度越高越靠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靠南。
了解了地形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后,让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假设我们拿到一张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城市地图,想要从市中心前往郊区的一个公园。
根据一般定向法,我们可以确定公园在市中心的某个方向,然后选择合适的道路前往。
再比如,我们有一张带有指向标的山区地形图,要找到一条从山谷到山顶的最佳路线。
首先找到指向标,确定北方,然后根据地形和其他地理信息,判断出哪条路线是朝着山顶的方向。
地形图的判读(共17张PPT)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共17张PPT)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31815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b.png)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坡度陡缓:
较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较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较陡
较缓
A
B
思考:A、B两侧那边爬坡更省力?
五中常见地形及地形图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多形成分水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多形成集水线。
多条等高线重叠
两个山峰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1.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绘制等高线的方法;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类型
01
等高线地形图
目录
01.等高线地形图
02.分层设色地形图
03.地形剖面图
尝试绘制图中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地形图。(等高线距离100m)
练一练
等深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叫做等深线。和等高线具有同样的特点,可以判断海洋的深度和海底坡度的陡缓程度。
02
等高线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不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海洋用深浅不同的蓝色),所得到的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上五大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喜马拉雅山
东南丘陵
云贵高原
亚马孙平原
四川盆地
03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图可以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完成活动绘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2de4b59cc1c708a1284a44cb.png)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500米
甲乙两地的 相对高度为 1000米。
甲地的海 拔为1500 米,乙地的 海拔为500 米。 海平面
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 玛峰海拔(8844·43米), 世界最低点死海海拔(- 415米),两地的相对高 度为 9259.43 米。
2、等高线和等深线
500米 400米 300米 200米 100米
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 高度差为等高距。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 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示意图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 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
想一想,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五)地形剖面地形图
100 200
A
300
BC
D
EF
G
H
特点: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
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300 200 100
..
. .. . .
高原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
上,具有耸立的山峰、 陡峭的山坡。(地势起
伏很大、坡度较陡。)
盆地
盆地:四周高, 中间低。
丘陵
丘陵:海拔一般在
500米以下,地势起 伏较大。
平原
平原:海拔一般
在200米以下,宽 广平坦。
三、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的绘制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32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32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4361b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3.png)
随堂检测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随堂检测
4.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B.山峰、山谷、山脊、陡崖C.山谷、陡崖、山峰、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峰
A
随堂检测
5.图中河段 AB流向大致是 ( )A.自西向东流 B.自东南向西北流C.自北向南流 D.自西南向东北流
精彩课堂
一、等高线地形图
精彩课堂
【学生活动】实验感知等高线地形图。把大小不等的三个硬币,从下到上由大到小依次叠在一起,假设这是一座山,如何把这座“山”绘制在平面(纸)上呢?
精彩课堂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这些等高线的高度具体是多少呢?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从定义中可以知道,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起算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两地海拔的差。起算点可以是任一地点。
精彩课堂
等高线分布的稀疏、密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精彩课堂
【总结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性质: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密陡疏缓)
精彩课堂
精彩课堂
【总结归纳】常见的山体部位:
精彩课堂
【学生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部位。活动准备:动手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具体步骤是先伸出自己的左手,握紧拳头,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图。握紧拳头是立体的地形,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情景导入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居民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当地居民收留了他们。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蝴蝶”图长什么样呢?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5f6467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8.png)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引言地形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工具。
学会判读地形图,对于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说课内容为“地形图的判读”,我将从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面:知识目标: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及判读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形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地理意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次课程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地形图的定义与作用地形图的构成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标等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高线的判读与分析地貌类型的判读与识别高程的判读与运用实际应用与问题解决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地形图在灾害防控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形图解决地理问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方法。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形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实地考察法:如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本次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作业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测验或考试: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点评与反馈: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多媒体演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
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图片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学生活动:
学以致用:选择合适的路径上山:说明理由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我们来了解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图: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
板书: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顶:闭合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闭合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学生活动:识别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学以致用: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区,要建立一个观景台:建在哪里最好呢?
山区要修一个公路,要修建盘山公路。
路线呢?
在下大雨,你走在山中走在山谷中还是要走在山脊呢?
多媒体展示图片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学生活动:1比较五种基本地形地表特征:
2找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四地形剖面图简介多媒体展示:
总结:本课讲述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认,我们要熟练的在图上找出山顶、山脊等地形,并学会基本的运用。
五巩固复习
板书设计:地形图的阅读(二)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等深线
2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识别山体不同部位:
三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表五种基本地形
四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