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___海__拔___相同的各点连接 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用_等__高__线___表示地形的地图
坡度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 线__密__集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稀__疏___
核心笔记
(2)判断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名称(字母) __山__峰___(A)
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闭合,等 高线数值是中心
高,四周低
说明
中部高, 四周低
__山__脊___(B)
等高线弯曲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
向__低__处凸出
水线
核心笔记
名称(字母) 山__谷__(C)
鞍__部__(D)
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 __高__处凸出
说明 山谷线也叫集 水线,山谷处
易形成河流
选,其中坡度较缓的是____b____
(填字母)线路。
练能力
(5)该森林公园开发了岩壁攀岩项目, 你认为会在____F____(填字母)处。
(6) 校 方 发 现 森 林 公 园 内 B 处 已 有 一 个 火情瞭望台,但视野范围有限,拟 在___C_____(填字母)处再建一个以 最大限度扩大瞭望范围。
练能力
[中考·苏州]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区域图(图1-4-8),回答3~4题。 3.综合考虑道路的长度和坡度,图中
较适合老年人登山的线路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点拨】老年人登山要求坡度缓,且 距离短。四条路线相比,④坡度虽缓, 但距离长;①有一段等高线密集,③ 全线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②等 高线较稀疏,说明坡度缓,距离也较短,适合老年人登山。
1.4地形图的判读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4. 地形图的应用案例: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图在生产、生活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地形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5. 练习与拓展:设计一系列地形图判读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答案:陡缓坡符号用于表示地形的坡度大小,通常用不同角度的线条或符号表示。通过陡缓坡符号的特点,可以判断地形的坡度大小和倾斜方向。例如,线条角度越大,表示坡度越陡;线条角度越小,表示坡度越缓。
4. 请解释山峰和山谷符号的含义,并说明如何通过山峰和山谷符号判断地形的高点和低点。
答案:山峰符号表示地形的高点,山谷符号表示地形的低点。通过山峰和山谷符号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判断地形的高点和低点。例如,山峰符号位于地形的高点,山谷符号位于地形的低点。
1.4地形图的判读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主要涉及地形图的判读技巧。具体内容包括:
1.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理解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载体。
2. 地形图的符号系统:介绍地形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如等高线、陡缓坡、山峰、山谷等,帮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2. 教学活动设计:
a.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地形图中的各种符号和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讲授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技巧: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地形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水系分布等信息。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中为峰 凸低为高 凸高为低 线重必崖
分水岭 谷地有河 流向反凸
中小为盆
等高线图
山体部位
名称 山脊 山谷 山峰 鞍部
特点
四字 秘笈
等高线值
向 低 值凸出
等高线值向 高 值凸出
等高线值 中 大,四 小
间周
两山峰之 间低洼处
凸低为高 凸高为低 中大为峰 对凸为鞍
拓展 延伸
分水岭 谷地有河 流向反凸
我来探究
图中适合攀岩的 位置是数字几? 你能估算此处的 高差是多少吗?
我来探究
公园中哪里适合 山脊攀登,请在 图中用线条标注?
中小为盆
我来探究
下图是“某森林公园局部等高线地 形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谈收获
总结
山谷
山峰
山脊
陡崖
我来探究
1.在公园里人们 可以观赏到哪些 山体部位,请在 图中指出; 2.如果在公园里 有一条河流,可 能在图中什么位 置?河流的流向 是什么方向,请 在图中画出;
我来探究
1.想要在山顶露 营,你会选择甲 还是乙呢? 2,A和B两条登 山路线,你会选 择哪条,理由是 什么呢?
等高线图
山体部位
名称 山脊 山谷
特点
等高线值
向 等高线值向 低 值凸出 高 值凸出
等高线值 大, 小
四字 秘笈 凸低为高 凸高为低
拓展 延伸
分水岭 谷地有河 流向反凸
等高线图
山体部位
名称 山脊 山谷 山峰
特点
四字 秘笈
拓展 延伸
等高线值
低
向 值凸出
等高线值向 高 值凸出
等高线值 中 大,四 小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第四节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

3、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等高距有区别吗?
(3)标上小组名称,小组选两名同学发言,一人表述,第十三页,共19页。
奖励
中间 高 四周低
两个 山顶 的低地 多条等高线 重叠在一起
等高线向 高 处凸出 等高线向 低 处凸出
即学即练
1.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
第一页,共19页。
小美
小美生活在临朐县嵩山生态旅 游区北黄谷村,该村处在山川环 抱之中,环境清幽,绿树成荫,地 质地貌、水体景观为其主要特 色。 全村153户农户主要靠种植玉 米、小麦、黄烟等作物为生,人
均收入偏低。
第二页,共19页。
等高线地形图
谢谢
第十九页,共19页。
两个
的低地
实验器材:自制地形模型,量尺,颜料笔,白纸,铅笔。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3)标上小组名称,小组选两名同学发言,一人表述,一人指图,要求配合默契。
两个
的低地
实验步骤: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 实验分组:班级分为四小组
活动二 思考1分钟后回答
两个
的低地
沿GB线路和沿HB线路爬到山顶,坡度较陡是
3、中国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多少?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1山峰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即海拔
F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绘制,中心点和方向不变,在纸上沿模型块边缘用笔描出一条闭合的曲线(从下往上依次取第一块、第二块….
人教版 地理 七年级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单位:米
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山顶
等高面
投影线
等高线
地形图的判读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顶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地形图的判读
A处为陡坡,B处为缓坡。
地形图的判读
5、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地形图的判读
5、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a山峰
山峰
特点: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地形图的判读
b山脊
山脊
特点: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值处凸出。
地形图的判读
c山谷
山谷
特点:是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值处凸出。
地形图的判读
d陡崖
陡崖
特点:等高线重叠。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1500米-500米=1000米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500米
海平面 -250米 -500米
地形图的判读 (二)相对高度的计算
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世界最高峰。 马里亚纳海沟目前探测到最深处海拔是﹣11095米, 世界海拔最低处。 求它们的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海拔-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海拔 =8844.43米-(﹣11095米)=8844.43米+11095米 =19939.43米
地形图的判读 (三)等高线地形图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 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 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藏族人收留了他们, 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 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这些“蝴蝶”图就是 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1

⑥是________._
相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根据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高度为__________米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第一、建立坐标,在横坐标上确定剖面线的长度,一般与原图相同。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 0 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0 0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
0
五种基本地形
按地表的特征,一般把地形分 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五大类。
0 0 0 0
五种地形的比较
海拔
起伏状态
山地 500米以上 坡陡谷深
丘陵
相对高度100米以下, 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
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
(2)图中D点为 (海拔、相对高度) 米。 ⑥是________._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0
课堂小结 陆地表面五种地形的比较
高原 500米 海拔 以上
山地
500米 以上
丘陵 盆地 平原
500米 无一定 200米 以下 标准 以下
面积较大 具有耸立 地势起伏 四周高 相对 外围较陡 的山峰、 较大 中间低 高度 内部起伏 陡峭的
认识地形类型,比较差异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
(1)甲地的海拔为_______米0
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 米,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说只不 过有4500米,这是为什么?
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请一高一矮两个同学到讲台上,高的同 学比矮的同学高 厘米,这个高度就是 相对高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分层设色地形图
蓝色代表海洋 绿色代表平原 黄色代表 高原、丘陵和山地
褐色代表 高山 白色代表 雪线以上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图1.42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图1.42 我国东北平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地形图只能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包括高低起伏、 坡度陡缓等。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 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可以利 用 地形剖面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为了更直观地辨别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在等 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 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绘制成 分层设色地形图。
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 同 高度 和 深度 的范围,着上不同的 颜色,可 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 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图1.36等高线示意
等高线数值大表示海拔 高 ,等高线数值小表示海拔 低 ;等高线密集处坡度 陡 ,等高线稀疏处坡度 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种类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地形图判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地形符号的理解、地形名称的记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种类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难点:地形图符号的理解和应用,地形名称的记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地形图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能力。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形图,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课堂展示和分析。
2.准备地形图的绘制材料,如纸张、画笔等。
3.设计地形图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如山地、平原、高原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种类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地形图,判断地形名称。
最新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1 (2)

1.左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班学生 计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从A.B两地沿线路 ①、②进行考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中考察组沿山谷前进的是①路线 B.图中坡度较缓的是②路线 C.图中C与D两地相对高度是100米 D.甲、乙两处有可能形成小河的是乙处
高原 平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超过500 超过500 低于 不一定 低于 米 米 500米 200米
形态 外围较陡、 有耸立的 地势起 中间低 平坦 内部起伏 山峰,陡 伏较大 四周高 较为和缓 峭的山坡
(时间3分钟)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知道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 2、知道并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习重点、难点: 知道并会读分层设色地28,初步了解本 节课的知识点。
要求: 根据学习目标用蓝笔画出你认为应该掌 握的知识点,师友之间相互合作完成。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2、知道并会读等高线地形图。 3、学习绘制地形剖面图。 学习重点、难点: 知道并会读等高线地形图。
(时间3分钟)
认真阅读教材P26-P28,初步了解本 节课的知识点。
要求: 根据学习目标用蓝笔画出你认为应该掌 握的知识点,师友之间相互合作完成。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时间7分钟)
1.4地形图的判读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能正确辨别和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地形坡度、山体的不同部位等;尝试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辨别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
4.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山区旅游美图欣赏1、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到山区旅游吗?”,展示山区旅游拍摄的精美照片。
(提示:同学们在观看图片的时候注意“蓝色”字体所标注的有哪些山体部位?初步认识山体部位的外貌特点)2、大山的磅礴和壮美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大山深处总是让人无限的向往,现在社会上就有这么一群人,喜欢到大山深处去探险,被人们称为“驴友”,导出“迷路的驴友”的救援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山区旅游的景观照片,初步了解五种山体的部位及外貌特点,通过设计“迷路的驴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爱心。
(二)补全救援图——技能一认识高度、等高线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及应用。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观看视频“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加深对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的直观认识。
3、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补全救援图。
4、课堂练习: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5、课堂小结(三)走进搜救山——技能二识别山体部位1、在图片中认识山体的五个部位: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2、应用各组事先准备的山体模型,在模型上再次认识山体的五个部位,加深对山体五个部位的直观认识。
3、进山搜救线路1和2的选择,总结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片段五:“鲫鱼背”两侧万丈深渊的地形特点,引出“山脊”部位;
片段六:通过遇到的小河,展示教师录制的“汇水模拟实验”微课视频。引出汇水的部位是“山谷”;
片段七:通过描述在两山之间低凹的处休息的平台,引出“鞍部”部位;再次结合三维模型,形成山体部位的空间感。
片段八:远眺四周,壁立千仞,引出等高线重叠的“陡崖”部位;再结合小河,介绍水流流经陡崖处,可以形成瀑布。
教师运用智慧课堂,实时将学生的制作过程传到大屏幕。
期间板画:等高线地形图,用字母标注出板画中不同的地形部位。
学生制作完成后,分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等高距固定、一般情况下不重叠、陡坡和缓坡等。
观察,讨论
动手制作、合作学习
将平面的线再转化成立体模型,并观察总结特征。
环节4:慧眼识山
片段三:带着老人登山,选择陡坡还是缓坡?
总结:请学生上台就之前教师板画的等高线地形图中留下的字母,写出字母对应的山地部位。
寓学于乐
再次巩固和强化知识点。
让学习更加趣味化
课
堂
小
结
本节课以情境案例为脉络,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这节内容,采取分组做模型、总结等高线基本特征、认识山体部位。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海拔,怎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如何判读山体的不同部位,并学会了实际运用。
教
学
目
标
1.知道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含义,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某点的海拔及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等地形部位,判断坡度的陡缓状况。
3.联系生活实际,认知不同地形部位。
4.学生逐步提升动手制作、阅读地图的能力,逐步培养合作学习的素养。
教学
重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地形图的判读》

曲线。 。
。
1 等高线地形图
算一算:
A=
C=
<B<
<D<
<BD<
AB
CD
1 等高线地形图
山体部位
1 等高线地形图
山体部位
山顶
1 等高线地形图
山体部位
山 脊
山 谷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 凸低为脊 )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 凸高为谷 )
1 等高线地形图
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1 等高线地形图
第五讲 地形图的判读
主要内容
1 等高线地形图 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的特点
2 地形剖面图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并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3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Biblioteka 型1 等高线地形图甲
1500m
海平面
登山路线 坡度陡,距离近,费力; 坡度缓,省力
大坝、水库选址
大坝:河流出口最窄处 水库:盆地、洼地
3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
0
0
0
3 分层设色地形图
……
3 分层设色地形图
山地
等高线特征
密集
海拔
500米以上
地表起伏程度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
高原
中间疏 四周密
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 外围陡峭 内部较平缓
平原
稀疏 平直 0-200米
平坦广阔
盆地
中间疏 四周密
四周高 中间低
丘陵
稀疏
500米以下
坡度较缓 或起伏较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 地形图的判读

指向标 线段
山脊
山谷
•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
2.自从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 铺变得 越来越 冷清了 。虽然 没有客 人,老 锁匠每 天早上 还是会 准时打 开铺子 ,在门 口泡上 一壶茶 ,握着 那把祖 辈传下 的壶, 安静地 品着祖 辈传下 来的味 道。
•
3.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 口喝茶 。这时 ,巷口 来了个 年轻人 ,路过 锁匠铺 时停了 下来。 看着锁 匠铺头 上里挂 着的老 招牌, 上门写 着“制 锁”两 个苍劲 有力的 大字, 年轻人 马上兴 奋了起 来。
•
4.黑色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锁,有圆 形锁, 半圆锁 ,长方 锁,还 有八角 形白铜 雕花锁 ,谐音 就是“ 福禄” 的葫芦 锁。每 把锁都 是件工 艺品, 展示出 老人精 湛的制 锁技艺 ,看得 年轻人 目不暇 接,连 连竖起 大拇指 。
三、小组互学
• 1、根据课本25页的图1.36总结,等高距是指 •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 在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必须是相等的。
500
• 如右图,等高距为 100 。
100
300
• 2、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有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 根据课本25页的图1.37下面的文字,判断下图中对应的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自学深思
• 1.海拔是指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
相对高度是指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 4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
部等,判断山坡的陡缓,并能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判读等高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展示、自制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小
组合作等方式,初步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科学严谨的生活态度
和方法,践行地理实践力,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等高线地上山峰、山脊、山谷等的分布特点,陡坡缓坡的判读难: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目标学习(展示问题)
1.什么是海拔?
2.什么是相对高度?
总结: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举例:成都与珠穆朗玛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读地形图了,不用导游我 们也可以游览祖国的美好山 川了!
第一关:地面高度的测量
我量的丁 山也是高 1000米
???
我量的 甲山高 1000米
海平面
高度的计算方法
甲
某点高出另一 点的垂直距离
为相对高度
1000米
1500米
乙
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为绝对高 度,即海拔
500米
海平面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 距离,称为海拔。
过关斩将(4)
1、写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的名称:
A 山峰 C 山脊 D 山谷 E 鞍部 F 陡崖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2、 读下图,找出图中的山顶、鞍部、山谷和山脊
山峰
山峰 山 脊
鞍部山峰 鞍部Fra bibliotek山峰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陡 崖
山顶
鞍部
东
南 西
课
堂
检
盆地
测
1.说出A、C、D处各地形部位的名称。
2.MN和HI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什么? B地区是什么地形?
3.F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620米
4.从E到F的方向是从 东南 到 西北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图3-3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6_0__0__米。 (2)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鞍__部___。 (3)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 该是____③____(填数码)。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 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 差。)
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
是海拔。
过关斩将(1)
甲山的海拔为 1000+500=1500 米, 丁山的海拔为 1000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1500-1000=500米
第二关:等高线的绘制
人们是怎样把立 体的高低起伏的 地形绘制到平面
为山脊
为山谷
陡崖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山 峰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山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脊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
周低。
山
谷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鞍 部
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陡
崖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过关斩将(6)
你能从下面的地形剖面图上看出我国地形起 伏的大势吗?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100 150
200
100
150
150
100
100
100
• 等高线示意图
过关斩将(2)
N
M
1、图中的等高距是 100 米,
2、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400 米。
3、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 相对高度是 300-100=200 米。
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之坡度陡缓
甲
乙
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 并且说说原因。
缓坡
陡坡
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过关斩将(3) 乙
甲
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之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
山峰
山山 脊谷
怎样区分 山脊和山 谷呢?
80
40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第一步:找出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步:沿每一个交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
表上找到相应的点 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形态特征 高而平 高而陡 低而缓 低而平
地面起伏程度
小
大
小
小
四周高, 中间低
大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第四关: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怎么 读呢?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
海拔(米) 1000
高原
500
200 0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度(米)
大于500 大于500 小于500 小于200 无一定标准
世界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 怎么读
啊?
黄山风光优美,但 是地势险峻,地形 复杂,得带上一幅 黄山地形图哦!
“十·一”黄金 周到了,咱们 去黄山吧!
第二关:绘制等 等高线
可以正确阅读和 使用地形图了
第五关:地形剖面 图的绘制及判读
第二关:绘制 等高线
可以正确阅读和 使用地形图了
第五关:地形剖面 图的绘制及判读
你所发现的是:
地形图上的 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 褐色表示;高山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过关斩将(5)
找找图中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山地 高原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平原
高原
高原 平 原
山地 平原
高原 丘陵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第五关: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
地形起伏一
目了然!它
是怎么绘制 A
的呢?
B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地形剖面图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1(PPT优秀课件 )
表上找到相应的点
地图上的呢?
什么是等高线?
100 100
等高线的特征:
A、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B、同一条等高线各点海拔相等
C、等高线上的高度为海拔,单位是 米
D、在同一幅图中,除陡崖外,表
100
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且 等高距相等
150
100
150
150
150 200 200
100
100 200
200 15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