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案
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设计范文
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熟悉加法交换律的概念,通过多种练习和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和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熟悉加法交换律的概念,理解交换律的意义和应用;2. 掌握交换律的计算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加法交换律的计算方法;3. 能够灵活运用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交换律是什么意思吗?”通过几组简单的加法计算,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交换律。
2.讲解交换律的概念和意义教师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实例,讲解交换律的概念和意义。
并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一些实例来理解,让学生真正理解交换律的意义和应用。
3.讲解交换律的计算方法和技巧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而介绍加法交换律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并通过实际例子的演示来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交换律。
4.练习交换律的方法通过给学生多组计算题,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交换律的运用。
同时,让学生在组内互相配合,不断彼此检查和提升。
5.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自由发挥,集思广益,创新想象一些与加法交换律相关的游戏,比如设计互动游戏、编排小品、设计各类竞技活动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2. 学生在课上表现活跃,积极参与,互相合作,思维逐渐开阔;3.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相关练习;4. 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发挥,思维活跃,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协作、创新。
五、教学反思及改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自己的思考来理解概念,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丰富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快掌握知识,同时在团队中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法交换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交换律教案1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现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
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
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阶段:1.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师:因为8+18=2618+8=26所以8+18=18+8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3)竖式计算74+641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加法交换律的教案设计
加法交换律的教案设计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关于加法交换律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设计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作用、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作用,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激发学生兴趣,导入主题。
老师准备两个金色的蛋糕:一个大蛋糕和一个小蛋糕。
老师把小蛋糕放在大蛋糕下面,让学生从两个蛋糕中找不同。
找到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两个蛋糕的不同之处。
(2)导入加法交换律概念。
老师让学生将大蛋糕和小蛋糕中的蛋糕数目相加,然后将小蛋糕放在大蛋糕上面,再将蛋糕数目相加,引导学生发现总数不变。
让学生感受加法交换律的作用。
2. 学习环节(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加减数练习。
准备30张题目卡片,其中15个卡片包含两个数的加法或减法运算,另外15个卡片只包含一个数,让学生自己掌握计算方法,将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填写答案在空白处。
(2)学生组队完成游戏。
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队,每个队有一个策略,队长摇一下骰子,然后开始按照策略进行加法运算,最终计算出最后的结果。
比赛的目标是最先完成加法运算,并达到目标分数的小组获胜。
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分数,根据学生水平设定,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运用加法交换律计算年龄,计算购物花费,计算积分等。
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作用。
五、教学效果评价1. 老师可以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学习算数和数学运算的能力并监测他们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效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第【1】篇〗加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
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列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
学情分析《加法交换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师生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师:动画片看完了,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生:大笑。
师:你们为什么笑)(生:我发现猴子们其实每天吃到的栗子是一样多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3+4=7(个) 4+3=7(个) 3+4=4+3师:对,两种吃法虽然不同,但是结果每天吃到的栗子的总数量是同样多的。
数学教案之加法交换律
数学教案之加法交换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证明加法交换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的定义、证明和应用实例。
2. 准备一些数学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
3. 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
例如,展示两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3和4,问学生3+4和4+3的结果是否相同。
2. 讲解:PPT展示加法交换律的定义,解释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通过数学证明,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原理。
3. 实物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使用数学卡片进行加法交换律的验证。
每组学生选取两张卡片,进行加法运算,交换卡片的位置,进行运算,比较两次结果是否相同。
4. 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简单的一步计算和复杂的多步计算,旨在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交换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加法交换律。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加法交换律的短文。
2. 布置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加法交换律现象,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2. 探讨加法交换律与其他数学运算律的关系,如乘法交换律、减法交换律等。
3. 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在几何图形中的运用,如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第56—第5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者:唐荣教学设计:明确今天的教学内容板书:运算律简介运算律的含义:即运算过程中发现的规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1,出示例题画面,由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条件并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说说列式的理由板书:28+17 男生跳绳人数+女生跳绳人数17+28 女生跳绳人数+男生跳绳人数3,比较两式结果,总结规律4,由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5,比较两式异同点,明确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逐步导出规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6,说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太多太多,为了简明表示出这一规律,我们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为a+b=b+a,明确这里的a,b分别代表两个数,等号表示"不变".二,数学加法结合律的条件(通过例题发现规律)1,根据例题的条件,你能求出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吗各自列出算式:2,交流解题方法,明确算理(28+17)+23 28+(17+23)由学生分别算出结果,并比较异同,明确虽然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说明这也是一种规律,由各人再举出例子试试,看这一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4,总结归纳这一规律,并学习用字母表示。
5,明确两规律的名称。
三,组织练习1,做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说出每一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做第2题,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出各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题,说出每组题中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4,完成第5题。
四,全课总结1,由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及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加法运算中的两种运算规律,要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并明白其含义。
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小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验证加法交换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培养符号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积极性。
-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加法算式,如:5 + 3 = 8,8 + 5 = 13。
2. 提问: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加数的位置可以交换。
(二)探究加法交换律1. 学生观察算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加法交换律。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3.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如小棒、计数器等),验证加法交换律。
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加法交换律的特点和规律。
(三)应用加法交换律1. 教师出示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2.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进行讲解,进一步加深理解。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操作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学生活动场景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一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蒙”老师呀?那可不行。
开个玩笑,不过学习可千万不能蒙人,对吧?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2、提出问题。
谈话:再过一两周,我们学校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了,最近,同学们锻炼的热情可高了,我们一起去体育活动场看看吧!体育活动场上有28个男生在跳绳,一qi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提问:根据老师给你们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多几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5)跳绳的男生比跳绳的女生多多少人?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和“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三个问题。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探究加法交换律,形成方法。
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人教版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
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人教版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掌握使用加法交换律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件和投影仪。
2. 数学教材、练习册和学生作业本。
3. 计时器。
4. 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加法知识。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 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回忆加法的基本原理。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交换加法算式中两个数的位置,结果是否会改变?为什么?”3. 引导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加法交换律是指在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这两个数的位置,运算的结果不变。
”步骤二:概念解释和讲解1. 利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或示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加法交换律的原理。
2. 解释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强调数的位置交换不改变运算结果。
3.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加法交换律的实际运用。
步骤三:练习巩固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书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
2. 强调学生要注意交换数的位置,并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变换。
3. 让学生互相核对答案,纠正错误,及时反馈。
步骤四: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计算、统计数据等。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总结1. 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夸奖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
2. 强调加法交换律的重要性,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法交换律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和拓展加法交换律的知识,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之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3单元《加法交换律》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加法交换律的基本概念。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时,交换它们的位置,其结果不变。即a + b = b + a。它在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计算123 + 456,我们可以将它们的位置交换,变为456 + 123,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b.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面对复杂计算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加法交换律简化计算。
举例:在解决类似123 + 456的计算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的位置互换,变为456 + 123,便于快速计算。
c.将加法交换律应用于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加法交换律与问题情境结合,从而无法顺利解决问题。
举例:在购物情境中,让学生计算购买多种商品的总价,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将商品价格相加的顺序进行调换,简化计算过程。
d.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描述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时,可能存在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
举例:教师可提供一些表述示例,让学生模仿并学会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加法交换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数相加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的情况?”(如:2块糖加上3块糖和3块糖加上2块糖都是5块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加法交换律的奥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优秀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优秀5篇《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一、诱趣激学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动画1·动画片《朝三暮四》2·引发思考,感知规律看完这个动画片,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如果学生们笑了,就借机问问学生们笑什么?)引导说出:4+3=7(个)3+4=7(个)课件出示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得数都等于7,都表示猴子一天吃的桃子)。
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课件演示:4+3=3+4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谈话: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会骑自行吗?(会),李叔叔也会骑车,他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一下。
课件出示骑车主题图。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问: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能)请在草稿本上做,老师下去找到需要的答案,板书黑板。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观察这两个同学的列式,你们发现呢什么?两个算式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课件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40+56=56+402、举例猜想,概括规律课件出示4+3=3+440+56=56+40观察这两组算式,都是两边计算的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列子吗?同桌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把学生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真聪明,举了这么多的列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总结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问: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我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老师这里有几组算式课件出示讲解过程①30+20 两位数加上两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②100+30 三位数加上两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也是不变③1000+200 四位数加上三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还是不变刚才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不管这两个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交换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上的教案是关于加法交换律的,这是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将会使用教材的第67页,这一页详细介绍了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能够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学生们需要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能够自己发现并应用它,这是教学的重点。
而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应用加法交换律,则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材,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他们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先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的朋友给了你2个苹果,那么你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回答出这个问题。
然后我会引入加法交换律的概念,我会讲解一下,然后给出一个例题:“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的朋友给了你2个苹果,那么你现在有多少个苹果?”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用加法交换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我会给出答案,并解释一下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
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用加法交换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上加法交换律的公式,并且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它。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回家自己去解决。
我会给出一些答案,让学生们自己去验证一下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一下我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机会,比如说,让他们去查找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的应用,或者去解决一些更难的数学问题。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能够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加法交换律时,我选择了一个实践情景,即苹果的例子。
这个例子简单易懂,能够帮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设计范文
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2. 学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基本概念,如加数、和等。
2. 提问: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基本概念,你们知道加法有什么性质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 举例说明:如3 + 4 = 4 + 3 = 7。
3. 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加法交换律吗?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3 + 4 = 4 + 3 = ?2.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3. 集体讲解答案,并引导学生解释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方法。
四、拓展讲解(10分钟)1. 讲解加法交换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
2. 举例说明:如一堆苹果,先给了小明3个,又给了小华4个,问小明和小华一共得到了多少个苹果?3.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加法交换律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在拓展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5 + 6 = 6 + 5 = ?2.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具准备: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忆旧知。
要求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过的乘法的运算规律。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那么,大家回忆一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公式又是什么呢?)a×b=b×a(a×b)×c=a×(b×c)(黑板板书)(那么加法是否也有同样的规律呢?让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二、创设情境、操作体验1、由生活引入,通过对话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换的含义。
数一数:本班男生的人数和本班女生的.人数,求本班一共有多少人?男生+女生:(26+17)人女生+男生:(17+26)人结果无论哪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再举书本上两个例子来说明。
26+17=17+263+2=2+315+20=20+15a+b=b+a(黑板板书)让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分析比较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突出强调“交换”的意思。
结果表明:两个式子的加数交换了位置,但和不变。
再要求学生自己举一两个例子来试试看。
2、出示题目: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很丰富,看,有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方法一:先算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28+17人,再算全部的人数:(28+17)+23人。
方法二:先算一下女生,再算一下他们加起来一共是多少人:28+(17+23)人。
那么得出:(28+17)+23=28+(17+23)整十(3+2)+5=3+(2+5)(19+12)+38=19+(12+38)整十(a+b)+c=a+(b+c)结果表明,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3、再举书本中的例子来说明结合的两个数的条件和原因。
57+49=50+7+40+9=50+40+7+9=(50+40)+(7+9)因为50+40=90,90是一个整十数。
2024年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的教案(5篇)
2024年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的教案(5篇)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的教案篇一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验算.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1、口算.44+56 37+23 180+20 42+8+1012+0 0+一qi 386+124 124+2352、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一)教学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1)例1 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一三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提问:这题怎样解答?(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铁路长是一三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是把一三7与357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教师提示:把一三7与357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板书: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教师明确:这就叫加法的意义.(板书:加法的意义)(2)练习:小强有125枚邮票,小明有75枚邮票.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邮票?说明理由:已知小强与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与小明共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把两人的邮票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在一三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板书:加数加数和)3、有关0的加法.教师提问: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呢?有关0的加法可有哪几种情况呢?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二)教学加法交换律1、教师谈话: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法的意义,加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有关0的加法的特殊性.除此之外,关于加法的运算还有一些基本性质,它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将起到很大的作用.2、教师提问:一三7+357=494(千米),表示求的是什么?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357+一三7=494(千米)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教师板书:一三7+357=357+一三4、出示例2,引导学生归纳规律.18+一qi○一qi+18124+235○235+1240+25○25+0规律:①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教师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强调:我们要看一些等式哪些符号不符合加法交换律就须看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不变,它们的和变不变.当然前提是等号两边的两个加数须相同.5、练习:判断:下面各等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对吗?为什么?9+7=7+9 10+1=10+120+8=2+26 2+0=0+2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指出:以上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并运用它做了练习,这一定律若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这一运算定律更简单清楚.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注意:a、b是拉丁字母),在这我们读作ei和bi,(教师领读几遍,提醒学生不要按汉语拼音来读)教师板书:a+b=b+a提醒注意:a与b可以表示0、1、2、3、中任意整数,如1+2=2+1,9+20=20+9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效的位置,和不变.而像这些(指其中的等式)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 这一公式表示的一类所有符合条件的式子,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7、学生分组自由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8、学习、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实际上,在以前我们早就应用它解决计算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在哪些计算中都用了加法交换律呢?(验算)9、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766+589=589+□ 257+□=474+257 a+壹五=壹五+□1、填空.(1)把()数合并成()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一个数加0,还得().如12+0=().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230+370=380+220 30+50+40=50+30+40a+10=100+a 230+420=430+220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48+□=72+□ 29+35=□+29a+38=□+□ □+55=55+422、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91+89+11 85+41+壹五+59168+250+32 282+53+37+18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例1、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一三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一三7+357=494(千米)357+一三7=494(千米)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7+0=7 0+7=7 0+0=0例2 加法交换律:一三7+357=357+一三718+一qi=一qi+1824+235=235+24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的教案篇二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精选13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精选13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篇1教学内容:青岛版学校数学四班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13页至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同学经受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把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
2.在探究运算律的过程中,进展同学的观看、比较、抽象、概括力量,培育同学的符号感。
3.让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胜利的喜悦,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信念。
4.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通过争论,计算从而自己发觉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预备:课件、投影仪、卡片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长江,黄河就像两条长龙盘卧在中国大地,特殊是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
这几天我们始终在学习有关黄河的学问,了解到了很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学问?(同学依据课前调查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课件展现情境录像:(课件展现的关键是让同学从中知道黄河流域的小学问,例如上游: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中游:黄土高原下游:华北平原等小学问)最终大屏幕定格在信息窗三的情境图。
以上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黄河流域图。
老师板书:黄河流域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你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同学观看汇报,生汇报:依据黄河流域图我了解到黄河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1、黄河上游长3472千米,中游长1206千米,下游长786千米;2、黄河上游流域面积是39万平方千米,中游是34万平方千米,下游是2万平方千米;)老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
2.你能依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同学口答。
老师板书出问题。
问题(1)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问题(2)黄河全长多少千米?(二)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今日我们将解决那些问题呢?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让同学经受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把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简便运算(加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归纳并抽象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提升观察、概括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归纳并抽象出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通过例题导入((教材第17页例1。
并用课件上的背景图)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让学生自己找图中的已知信息,并问学生用什么法计算?答:把40千米和60千米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正确列式解答列式:40+56=96(km)此时请学生自主探究,是否还能用另种算式计算?答:也可以用下午骑行的路程加上午骑行的路程,列式为56+40=96(km),所以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96Km。
3.(观察对比算式,发现其中规律(1)对比算式40+56=96和56+40=96(2)再多举几个这样的例子15+16=31和16+15=31(((((325+458=783和458+325=783……(3)发现规律(从上面这些算式中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式(1)请同学们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可以用符号、字母等等表示,试试看。
(2)举例展示归纳总结,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5.(拓展提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任意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也不变。
例如:137+56+63=137+63+56。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65=65+35(((((78+(((()=43+(((((()((a(+12=12+(((((()(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数学教案之加法交换律
数学教案之加法交换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 加法交换律的表达式:a + b = b + a3. 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简化计算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
2.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探索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
2. 新课讲解:讲解加法交换律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3. 实例演示:展示几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加法交换律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加法交换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是否适用于其他运算?2. 介绍减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让学生了解运算交换律的普遍性。
八、教学资源:1. 实物道具:如小球、积木等,用于直观演示加法交换律。
2. 图片素材:如卡通人物图片,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用于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九、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3. 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
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2.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作业纸和铅笔。
3.小组讨论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加法,那么你们知道加法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吗?生: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特殊的加法规律——加法交换律。
大家跟我一起写一下课题:(板书:加法交换律)第二环节:探究加法交换律1.感知加法交换律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写上两个加数,然后把它们相加。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成果?生1:我写的两个加数是3和5,相加结果是8。
生2:我写的两个加数是6和2,相加结果是8。
师:很好,我们发现,无论两个加数的大小如何,相加的结果都是8。
那么,如果我把这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结果会怎么样呢?2.发现加法交换律师:请大家拿出一张新的纸,写上两个加数,然后把它们相加。
这次,请你们尝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看看结果有没有变化。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发现?生1:我发现,无论我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多少次,相加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生2:我也是,我写的两个加数是4和9,不管怎么交换位置,结果都是13。
师:很好,你们发现了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就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第三环节:运用加法交换律1.解决问题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加法交换律,那么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
(出示课件,展示题目)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请你们运用加法交换律,算出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讨论师: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交换律来解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第【1】篇〗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完成p58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吧?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2)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b、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c、男生跳绳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d、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1)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2)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3)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都是求的跳绳的总人数。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等号)板书:28+17=17+28 这是一个等式,读一读。
(4)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
(指名学生回答说,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
(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6)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7)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交换律
京东学校李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7—28页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2、经历探索运算定律过程,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导入故事《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4=7(个) 4+3=7(个) 3+4=4+3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加法中的类似问题,板书部分课题:加法
2、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问:请同学生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根据学生解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师:根据刚才的朝三暮四故事和李叔叔的骑车问题,你有什么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
二、在举例中验证规律
1、交流:有了猜想,我们还得验证。
你打算怎么验证
2.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观察列举出的等式,发现规律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2)给发现的规律命名。
(3)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自由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汇报交流并小结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1)师: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它表示得既简单又清楚呢
(2)独立思考、操作。
用你喜欢的符号、字母或图形表示两个加数。
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3)汇报交流并小结:用字母表示更简洁明了地表示出:任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四、在类比中拓展规律。
1.引导学生由加法类比到减法、乘法和除法,并自觉形成关于减法、乘法和除法中是否有交换律的三个新猜想。
2.学生选择部分猜想,举例进行研究。
教师参与,适时给予指导。
3.交流:哪一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是怎么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师板书若干例子,进而得出结论。
五、在应用中深化规律
1、师:咱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且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生:验算加法时。
2、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又学会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1)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试试看吧。
766+589=589+()
300+600=()+()
257+()=474+257
()+55=55+420
a+15=()+()
()+65=()+35
(2)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
270+380=480+170
b+800=800+b
(3)拓展题:1+2+3+4+5+6+7+8+9=
六、在反思中深化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一说自己表现最好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