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首页>生活常识 >正文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发布日期:2023-04-11 09:02:12 在我国,自然灾害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
常见的山洪、台风、暴雨、地震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七月份的灾害有,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洪涝,台风。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在我国,自然灾害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
常见的山洪、台风、暴雨、地震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下文是关于“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的具体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自然灾害的分类1、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运孙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2、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
3、洪水灾害: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和祸患,简称洪灾。
4、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过程和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给社会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5、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震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旁凯链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6、农作物生物灾害:主要是指由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或流行造成农作物及其产品巨大损失的灾害。
7、森林生物灾害:是指极少数外来或本土的昆虫、病原体、孙知啮齿动物或杂草等林业有害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森林中的木本植物,进而损害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或功能,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损失的灾害。
自然灾害专题知识讲座

在泥石流旳流经区和堆积区旳群众听到泥石 流旳声响或泥石危险警报时,应立即往主河道 两岸高山区旳安全地带逃离,注意:在泥石流 流通区两岸和泥石流注入主河道旳对岸处应跑 到一定旳高度才安全。
• 预防滑坡别挖坡脚
• 选择安全场地修建房屋、不要随意 开挖坡脚、不要随旨在斜坡上堆弃土石、 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沟渠。历史经验表白, 滑坡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夜晚发 生滑坡较白天发生滑坡旳损失更大。所 以,雨季尤其是雨季旳夜晚最佳不要在 滑坡危险区逗留。
• 地震发生时行驶旳车辆应怎样应急?
•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渐刹闸;
•
(2)乘客(尤其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
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预防行李从架上掉
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旳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
席旳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
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旳人,要两手护住后
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 3、假如出口堵塞了,则要试着打开窗或走到 阳台上,走出阳台时随手关好阳台门等措施。
• 5 、假如居住在楼上,而该楼层离地不太高,落点又不 是硬地,可抓住窗沿悬身窗外伸直双臂以缩短与地面 之间旳距离。这么做虽然可能造成肢体旳扭伤和骨折, 但这毕竟是主动求生。在跳下前,先松开一只手,用 这只手及双脚撑一撑离开墙面跳下。在确实无其他方 法时,才可从高处下跳。
生活中常见旳自然灾害
• 地震 • 滑坡、泥石流 • 火灾 • 水灾
一、 地震
1.什么是地震? 2.分布情况? 3.震级?烈度? 4.危害:是最严重旳地质灾害。我国唐 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旳地震。
(一)地震旳定义
•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旳破裂,产生旳震 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旳现象。地震 (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旳迅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 地动。地震波发源旳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 地面上旳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近来旳一点称为震 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旳部位。震中到震源旳深度叫 作震源深度。一般将震源深度不不小于70公里旳叫浅 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旳叫中源地震,深度不小 于300公里旳叫深源地震。对于一样大小旳地震,因为 震源深度不同,对地面造成旳破坏程度也不同。震源 越浅,破坏越大,但涉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

④干旱的分布: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 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 区。
干旱造成植物缺水有哪两种表现? 空气和土壤
干旱的标准是什么? 作物生长期缺水,影响生长
湿润区出现的降水偏少是不是干旱? 干旱区的干旱是因为长期在高压控制下形成的, 湿润区的干旱是由于受副高的移动造成的,只要 达到了影响作物生长的少水都叫干旱
副热带高压控制所导致
3、四川盆地的东部、秦岭北侧
夏旱
夏季风进入该地区时,在该地盛行下沉气流导
致降水偏少
4、甘肃、“塞上江南”、东北三省 夏旱
夏季风势力弱,导致降水少
5、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⑴夏旱 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降水少 ⑵冬旱 原本就是旱季
①人口、工农业 需水量大人口
②水质型缺水
材料一:2006年入夏以来,重庆、四川等地持续 高温少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
⑵雨涝 ①定义:
是指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 淹没、渍水的现象。
(3)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①自然原因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 导致水位上涨而泛滥或者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 除。
②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修筑堤坝、城市 化等经济活动。
(4)洪涝灾害易发多发区 集中在中低维度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区、
范例
干旱、洪涝、热带 气旋 地震、滑坡、泥石 流、崩塌、地面塌 陷、地裂缝 风暴潮、海啸、赤 潮
虫害、草害、森林 火灾等
2、从人类生存空间的角度,自然灾害可以分为:
宇宙灾害 (宇宙射线等)
天文灾害 太阳系灾害 (太阳活动、陨石冲击等) 月球灾害 (引潮力及月相变化产生的破坏)
自然灾害类型和分布

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防
洪 措
工程措 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②修建水 施 库③修建分洪区 非工程 ①洪泛区土地管理②建洪水预报 措 施 系统③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 和对策④实行防洪保险等
施
3.热带气旋
1.概念: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2.危害:形成强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 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 员伤亡。 3.分级:
1.地震
震中
震源深度
震源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分为: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0-60km 60----300km
﹥300km
【读图分析】
分析:世界上地震分布有何规律?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探究活动】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读图, 回答问题: 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中,受神户地 震影响较小的是哪两个岛? 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A、B两地测得的震级和烈度哪里大, 哪里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滑坡和泥石流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9~20页内容,填写下表: 滑坡 成因 泥石流
分布
危害
【思考】
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 石流频发,请你分析原因。
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的 原因:川、黔、滇接壤地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 块交界处,现代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地震导致 山体岩石松散,再加上这里地势起伏,降水较多,且 夏季多暴雨,因而滑坡、泥石流频发。
三、海洋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9
(6)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病害在空间上东 部重于西部,从北向南大体上东北地区主 要为玉米大小斑病,华北地区主要为小麦 条锈病,长江流域主要为小麦赤毒病,华 南主要为稻瘟病。从北向南主要的虫害是 东北和华北的粘虫,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 的蝗虫,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稻螟,显示 了随温度梯度分布的特点。
18
( 3) 全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格局存在着明显 的南重北轻特征,华中、西南、华东三个 地区是我国灾情最严重的区域,灾种组合 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风雹和台风灾害 为主;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灾情 相对较轻的区域,灾种组合以旱灾和风雹 灾害为主。
19
减灾措施措施:
减灾工程建设: 防洪(潮)抗旱工程 防震抗震工程 泥石流、滑坡、地裂缝防治工程 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农林牧生物灾害防治工程
( 1) 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上呈现出南重 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空间分布格局, 我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基本全部集中于西 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我国地处东亚 季风气候区域,常年受季风气候影响的气 候特征是一致的。
17
( 2) 旱灾与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害存在 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旱灾受灾最严重的省 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洪涝灾害受灾最 严重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总体呈 现出南涝北旱的特点; 风雹灾害呈现全国 普发态势; 台风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其影响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 减的格局。
2
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1)气象灾害。①干旱:干旱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 但不同地区受旱程度不一,建国以来,有四个明 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 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 和黑龙江省南部、湘赣南部。②暴雨:暴雨是我 国东部多见的自然灾害,有两个暴雨集中的地带, 一是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至东南沿海地区;二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带。另外沿三大纬 向山系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和南岭的南麓, 也是暴雨较多的地区。
5自然灾害

台风 风暴潮
台风引起
来势猛, 来势猛,速 度快, 度快,强度 大,破坏强
夏秋季节 台风影响的沿岸 美国69 69年墨西哥湾风暴 美国69年墨西哥湾风暴 潮7。5米风暴增水
温带气旋 风暴潮
温带气旋
增水过程 平缓
春秋季节 中纬度沿海北海沿岸 中国北方沿海 美国东海岸
3.海啸 3.海啸——海底地震、火山、滑坡、塌陷引 海啸——海底地震 火山、滑坡、 海底地震、 起的巨浪。 起的巨浪。 成因:大部分由地震引起。 成因:大部分由地震引起。 分布:太平洋、印度洋沿岸。 分布:太平洋、印度洋沿岸。 4.赤潮 人为排污入海,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 赤潮: 4.赤潮:人为排污入海,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 危害:海洋生物和养殖业。 危害:海洋生物和养殖业。 5.厄尔尼诺 东太平洋,圣诞节前后, 厄尔尼诺: 5.厄尔尼诺:东太平洋,圣诞节前后,水温升 高。 拉尼娜:东太平洋,水温降低。 拉尼娜:东太平洋,水温降低。 危害:全球一些地区洪涝,另一些地区干旱。 危害:全球一些地区洪涝,另一些地区干旱。
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员伤亡:防灾准备不同而人员年龄、性别、 人员伤亡:防灾准备不同而人员年龄、性别、经济 不同而不同。 不同而不同。 财产损失: 财产损失: 直接:农作物、房屋、道路、企业、 直接:农作物、房屋、道路、企业、古迹破坏 间接:停产、通讯中断、停业、理赔。 间接:停产、通讯中断、停业、理赔。 环境破坏: 环境破坏: 滞后性:火山——灰、毒气 污染环境、 滞后性:火山 灰 毒气——污染环境、森林 污染环境 与农田毁坏。 与农田毁坏。 危害性:巨大, 大气污染恢复慢。 危害性:巨大,水、大气污染恢复慢。 不可逆:生物灭绝。 不可逆:生物灭绝。
寒潮: 24小时内气温下降 10℃ 以上, 小时内气温下降10 4. 寒潮 : 24 小时内气温下降 10℃ 以上 , 最低气温5 以下,为寒潮。 最低气温5℃以下,为寒潮。 春季。 分布: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 分布 :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 、 冬 、 春季 。 我国冬季来自西伯利亚, 我国冬季来自西伯利亚,除青藏 高原、云贵高原——部分均可到 高原、云贵高原 部分均可到 达。 成因: 成因:北半球中高纬大范围的冷空气活 南下。 动,南下。 危害:大风,降温,暴雪、冻害。 危害:大风,降温,暴雪、冻害。 防灾:加强预报。 防灾:加强预报。
1.1.2自然灾害的类型

孟加拉国15万人被洪水围困巴西 个城市进入紧急状态 孟加拉国 万人被洪水围困巴西52个城市进入紧急状态 万人被洪水围困巴西
逃离干旱,非洲气候难民何去何从? 逃离干旱,非洲气候难民何去何从?
以上材料说明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 以上材料说明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
四、自然灾害的特点
1. 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2. 具有突发性和渐发性 具有突发性和渐发性 3. 具有区域性
四、自然灾害的特点
1. 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不同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对比图
教科书第8页 教科书第 思考
突发性
渐发性
四、自然灾害的特点
1. 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2. 具有突发性和渐发性 具有突发性和渐发性
孟加拉国15万人被洪水围困巴西 个城市进入紧急状态 孟加拉国 万人被洪水围困巴西52个城市进入紧急状态 万人被洪水围困巴西 2010-06-24 人民日报 据孟加拉国当地媒体报道,持续 数周的大雨使孟加拉国东北部地区遭 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目前至少15万 人仍被洪水围困,受灾人数超过75万。 此次受洪涝灾害最严重地区的洪 水水位仍在持续上涨,近万公顷农作 物彻底被洪水毁坏,大部分通讯都已 中断。 孟加拉国南临孟加拉湾,经常受 到热带风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 害的影响。上周,孟加拉国东南部地 区就有55人死于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 1.2万人无家可归。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 续时间。读图完成5- 题 续时间。读图完成 -6题。 •5.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火山、地震、干旱、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地震、火山、洪涝、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干旱、洪涝、地震、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火山、地震、洪涝、 •6.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 .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 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 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 B.②④ . . C.①②③ D.③④ . .
自然灾害类型和分布

自然灾害的类型:
按照成因和特点划分,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1、气象灾害主要包括 旱灾 、 洪涝 、台风 、 寒潮; 2、地质灾害主要包括 地震 、 滑坡 、 泥石流、 崩塌 ; 3、海洋灾害主要包括 风暴潮、海啸 、 赤潮 、 海冰 ; 4、生物灾害主要包括 病害、 虫害 、 草害 、 鼠灾;
3.分级:
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 热带气旋名称
6~7级
热带低压
8~9级
热带风暴
10~11级
强热带风暴
12级或12级以上 台风
【探究活动】
• 读图,找出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 个地区,分析这些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 国东部海岸。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
强风 这种强烈的气旋,其天气状况如何? 特大暴雨
旋涡风暴雨区 旋涡风暴雨区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
东北地区:暴雨洪涝、低温冻害 华北地区:干旱、暴雨洪涝 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伏旱、台风 西北地区: 干旱、冰雹、暴雨 华南地区:暴雨、干旱、冰雹、台风、低温冻害 西南地区:暴雨、干旱、冰雹、台风、低温冻害
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 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 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 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 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1.风暴潮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风暴潮的危害 (3)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 有哪些?
出现时期
造成的损失
成因和特点
一、气象灾害
2023年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一.重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1、自然灾害的重要类型和特点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提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拟定性、周期性与不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导致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重要的气象灾害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涉及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3、重要地质灾害地震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
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限度,重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4、重要海洋灾害类型成因重要分布地区海啸是由于海底忽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风暴潮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二、我国的重要自然灾害1、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灾害种类区域分布因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分布地区重要灾害形成环境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海洋灾害带重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暴雨、赤潮等为主受海洋环境影响对海洋渔业和海洋钻井平台、船舶、港口导致危害东南沿海灾害带重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等导致危害东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等为主,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中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二阶梯以暴雨、洪涝、交通雪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为主是自然环境复杂、地表物质不稳定的地带对农业、工业及交通与建筑物导致严重灾害西北灾害带重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导致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重要指藏、青和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山崩等为主是中国的高寒区对畜牧业导致严重危害3、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防治措施伏旱长江中下游7月副高控制组织抗旱,此时的台风雨可缓解旱情台风东南沿海夏秋海上强烈的热带气旋及时监测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风沙天气三北地区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广大地区夏秋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连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干旱华北、西北地区冬春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因素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因素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西南和东南季风阶梯的交界处多中下游地势低东部沿海暴雨洪涝风暴潮滥伐山林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水文灾害灾情严重③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因素4、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经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题一、自然灾害的概述(一)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如地震、台风、洪水等;社会属性则体现在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人类社会对其的应对。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热浪等。
2、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3、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赤潮等。
4、生物灾害:蝗灾、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三)自然灾害的特点1、广泛性:自然灾害的发生范围广泛,可能影响到地球上的各个地区。
2、频繁性:许多自然灾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常发生。
3、不确定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强度和影响范围往往难以准确预测。
4、严重性: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二、气象灾害(一)台风1、形成机制: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气旋。
在温暖的海洋上,大量的水汽蒸发上升,形成低气压中心。
随着周围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气旋逐渐加强,最终形成台风。
2、危害: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可能摧毁建筑物、淹没农田、破坏交通和通信设施,给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种植防风林等。
(二)暴雨洪涝1、形成原因:持续的强降水、地形因素(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以及河流湖泊的调蓄能力不足等都可能导致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
2、危害:淹没农田和城市,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水电供应中断,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防治方法: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加强河流湖泊的治理和管理;提高城市和农田的防洪标准;加强气象预报和预警。
(三)干旱1、成因: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活用水。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cen

例如北京地区在1471~1949年间发生干旱170次, 其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的。l637~1643年和 l939~1945年干旱竟连续7年之久。l949年以后, 干旱仍有连年发生的现象,如长江中下游地区 1958~1961年连续4年干旱,农业减产;1966~ 1968年连续3年干旱;l951~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 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次。
降水量不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有了及时雨,农业生产也
不会出现干旱………(√ )
②干旱区发生的干旱不算干旱,湿润区发生的干旱才算干旱
×( )
③一般来说,达到干旱标准的干旱都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因
此,对干旱和旱灾没有必要进行严格区分………(×)
④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城市火灾及农林病虫害
等次生灾害…… (√ )
6.我国的干旱灾害
【阅读分析】阅读下列三则资料,总结我国干旱 灾害的基本特征、地区分布和形成原因。
资料l:1981--2001年全国农业受灾面积波动情况图。
影响范围广
• 资料2: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发生的次数。在 1951年至l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 洪涝236次,干旱次数占干旱和洪涝总次数的56%。
华北、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6.我国的干旱灾害
(3)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 ①降水: 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
长江以南: 伏旱为主 华北、东北地区:春旱为主,春夏连旱
西南地区:
6.我国的干旱灾害
(3)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 ①降水: 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
长江以南: 伏旱为主 华北、东北地区:春旱为主,春夏连旱 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为主
气象灾害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暴雨 洪水
洪水 灾害
融雪 洪水
冰凌 洪水
时空分布: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成因分析:降水多且集中; 地势低,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人类不合理活动等
时空分布:4-5月融雪洪水(东北高纬度地区), 7-8月融冰洪水(西部山区)
成因分析:随着气温的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时空分布: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河段
成因分析: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封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 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二、干旱
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 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的现象。当出现时 长影响人类的生活生产时 称为旱灾。
③台风眼:气压值最低,该处为下沉气流,无风、晴朗 台 风
危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台风影 响及防 治
好处:①增加降水,缓解伏旱;②防暑降温;③保持全球的水热平衡
①加强监测预报; 防 治 ②修建沿海防护林;
措 ③台风来临前,船舶听从指挥,立即到避风场所避风;
施
④加大宣传,提高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四、寒潮
三、台风
在西北太平洋低纬度洋面上形成的,中心附近最大 平均风力达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 我国: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7~11月) 世界: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成因
动力 机制
①广阔的暖洋面 ②上冷下热的大气层结 ③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
提供充沛的水汽;海域水温高
我国的洪涝灾害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
① 分布广泛; ②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 东部季风区发生频率比较高; ④ 平原地区发生的可能性比山区大; ⑤ 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所受损失更大。
2020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讲解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讲解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信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冰雹、干热风、龙卷风、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等)。
高考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两大类上。
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防灾减灾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和群发性1.各种自然灾害具备关联性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表现为三方面:(1)成因关联: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
例如:地壳运动导致一个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图解地质灾害成因的关联性(2)主灾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火灾→疫病;台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干旱→蝗灾。
(3)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开矿导致的滑坡等。
2.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群发性特点(1)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发生多种气象灾害:江淮地区梅雨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夏季容易发生伏旱灾害;冬季容易受寒潮影响。
(2)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发生多种气象灾害:我国幅员辽阔,夏季,当长江流域面临洪涝灾害时,华北和华南地区面临干旱的影响。
(3)同一时间同种灾害在不同地区发生:2008年春季,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同时遭遇严重旱灾;1998年夏季,松花江和长江同时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1)形成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暴雨;其他原因有凌汛(春季)、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2)发生地区: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
因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导致亚洲洪涝灾害严重。
四大气象灾害

四大气象灾害
四大自然灾害是指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1.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主要包括旱灾,热带气旋,寒潮,沙尘暴,暴雨洪涝等。
它们发生在大气圈。
2.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
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裂,沉陷等,它们发生在岩石圈。
3.海洋灾害包括海啸,风暴潮,赤潮等,它们发生在水圈。
4.生物灾害包括虫灾,鼠灾,森林,草原火灾等,它们发生在生物圈。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我国四大类突发事件是指自然灾害、( )、( )事件和社会安

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哪四类?
答::(1)自然灾害。
由自然因素直接所致,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
由人们无视规则的行为所致,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故、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震灾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1含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原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人为活动(核爆炸,修建水库)(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3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烈度相同4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注: a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5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①位置:南起南美洲南段,向北经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折向亚洲的勘察加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过大洋洲中部,止于新西兰西南②国家: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文莱、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东帝汶、萨尔瓦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国、基里巴斯、马来西亚、墨西哥、纽西兰、尼加拉瓜、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秘鲁、菲律宾、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鲁、美国③特点: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总量80%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①位置:横亘于亚欧大陆南部,大体呈东西方向,西起地中海沿岸,经伊朗高原延至喜马拉雅山脉向东南,然后南折过中南半岛,止于印度尼西亚东部②国家: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塞黑;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
③特点:主要分布在大陆6中国地震的分布与危害:a除浙江,贵州,其他各省都曾发生过六级以上的地震b特点: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很不均匀,西多东少,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c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7.我国地震灾情特点:(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地质灾害1含义:指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2特点:有的逐渐完成有的突发山地平原3滑坡:①概念: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a岩体破碎b地势起伏较大c植被覆盖较差③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④危害:破坏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4泥石流①多发在:山区沟谷山区雨季降雨高峰期或连续降雨之后②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③特点影响: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往往给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灾难④发生条件:a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利于水流汇集B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C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五我国泥石流的分布云南省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地六我国泥石流的危害冲毁城镇,乡村,矿山,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堵塞河道,阻断航运,引起洪涝灾害七我国滑坡的分布云南,四川,贵州,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地区八我国滑坡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土地,植被,森林等九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及矿山等。
十(一)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十一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三)气象灾害含义: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特点: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危害重包括: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风雪此外,有的气象灾害还会引发洪水,泥石流一.热带气旋1含义: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涡旋,2源地:南北纬5°-20°水温较高的洋面3分布:北半球: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半球: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4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中国东南沿海,印度,孟加拉国沿海,美国东海岸,加勒比海地区台风(1)含义:北太平洋西部低纬度洋面上空,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释放潜热,引起低空空气向中心刘东,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空气漩涡,当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其以上时,即为台风(2)形成条件:A.海水温度在26°C以上广阔的暖洋面B.存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能够源源不断提供能量和水汽。
(3)结构台风外围云比高耸,风狂雨暴,台风眼内云消风息(4)发生时间: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其多发于我国夏秋季节(7—11)。
(5)在我国的分布①形成于西太平洋的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②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浙江,福建沿海,广东,海南,台湾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州次之③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面其移动路线: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浙江沿海,福建,台湾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6)危害:①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挂断电线②暴雨:导致洪涝灾害③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由于受台风危害的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所以台风造成的破坏较严重(7)积极作用:能给所经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1)含义: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2)特点:普遍,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渐发性的特点。
(3)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变化大(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欧洲,非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发生频率高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4)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生态环境、人民生活(5)形成因素:自然因素:降水,蒸发,气温人类活动:农业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城市建设、人口增长、生产水平、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6)在我国的分布: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华北、华南、西南、江淮(7)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8)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①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②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③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④华南地区夏秋旱。
⑤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干旱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春夏秋连旱)明显(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2)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秋,冬,春)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9月到次年的5月,每年有两个高峰期:3-4月(最强),10-11月(3)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4)寒潮的危害:(弊)总:气温骤降,大风、霜冻、雨雪,暴风雪、沙暴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寒潮形成的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信中断寒潮引起的大风在沿海地区会造成风暴潮和海上翻船事故(5)寒潮的有利影响(利):a有助于地球表面高低纬度的热量交换。
b带来了雨雪,有助于缓解旱情。
c带来的低温能有效地杀死病虫害。
d能带来风力资源。
(6)分布:入侵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方大陆(蒙古,西伯利亚)和冰雪洋面(北冰洋)(北方大陆地表和冰雪洋面太阳辐射少,大气吸收热量少,终年气温低,冬季易形成范围很大的冷气团,在一定气压条件下,冷气团大规模向东南移动,成为入侵我国的寒潮)入侵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一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脉的影响: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的影响: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滇南谷地、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受寒潮影响)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