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非常”的词义演变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度副词“非常”的词义演变浅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对“非常”一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做了简单的分析探讨,探讨其在不同历时时期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非常;程度副词;历时演变

在《文言复式虚词》、《古汉语虚词》、《古汉语虚字集释》、《广释词》、《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古汉语虚词手册》等辞书中均未列“非常”这一词条,《辞源》列有“非常”条目,但无表程度副词用法,《汉语大词典》在“非常”表“很、十分”义上的最早引例为唐·李德裕《昭义军事宜状》:

其端氏城,是刘从谏近年修筑,非常牢固。

而事实上,“非常”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才最终成为一个表程度的双音词,程度副词“非常”的出现归功于如下两点:

一、“非常+之+名词”的结构使“非常”凝固成双音词

“非常”在这里只是“非”和“常”两个单音词的临时连用,并非是一个词。“非”、“常”在上古汉语中多是用作单音词,但有时也会结合在一起使用,此时“非”用作否定副词,“常”用作形容词,如:

(1)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恒)名。”(《老子·常道无名》)

(2)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吕氏春秋·举难》)

(3)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也,故热而烦满也。”《黄帝内经·素问译解·逆调论篇》

上述几例中,“道”“名”“人”“温”“热”是中心词,形容词“常”作定语修饰这些中心词,副词“非”用来否定“常道”、“常名”、“常人”、“常温”“常热”,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非+常x”因此,这里的“非常”只是“非”和“常”两个单音词的临时连用,还没有凝固成复音词,但在“非”和“常”连用时,“非”

总是处在前面,“常”总是处在后面,两者位置的固定就加速了“非”和“常”凝固为复音词的进程。

“非常”得到新的发展,那是“非常”与后面的名词之间可以加上助词“之”,构成“非常+之+名词”这样的形式,主要表达“不合时宜”“不合惯例”“不合本分”“不同寻常”等意义。“非常”加上助词“之”以后,“常”与后面名词的结合就松散了,而与“非”的结合就紧密多了。这种结构先秦己见,如:(4)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韩非子·备内》

(5)人之平日,目忽见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结而使之然。《关尹子·五鉴》

在西汉时期,“非”和“常”连用的情况有所增加和发展,《史记》中出现12例“非常”,其中带助词“之”的就占有5例,如:

(6)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故曰非常之原,黎民惧焉。《史记·司马相如传》(7)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之人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在“非”和“常”连用时,“非”总是处在前面,“常”总是放在后面,这种位置上的固定性加速了“非”和“常”凝固为复音词的进程。

在中古汉语中,其使用量大量增加。助词“之”后的名词除了上古已有的“食”“物”“人”“事”“功”“原”等外,还出现了“冠”“变”“情”“赏”“宝”“勋”“礼”“士”“备”“遇”“辞”“文”“主”“谋”“会”“道”“失”“才”“兆”“庆”“典”“诏”“泽”“举”“相”“器”“惠”“表”“客”“制”“色”等三十几个名词,如:

(8)先生当此时,辉神爽乎云霄,灌凤翼于天汉,使九门之外,有非常之客,北网之下,有神气之宾,而渊游山隐,窃为先生不取也。(《殷芸小说·周六国前汉人》)

(9)兼少习佛法不闲世事。徒发非常之举。(《弘明集》卷·第十一)搭配范围得到了迅速的扩大。“非常+之+名词”结构中“非常”位置的固定性和搭配范围广两个因素最终促成了它的双音化。

二、“形容词+非常”结构是“非常”虚化的直接原因

在“非+常x”和“非常+之+名词”结构中,“非常”均用于修饰名词性成分,

虽说后者促成了它的双音化,但其真正成为程度副词是其语法范围扩大的结果。从《墨子》开始,它便有了修饰形容词的用例,与今天不同的是在很长时间内它都一直置于形容词的后面,如:

(10)若彭有水浊非常者,此穴土也。(《墨子·备穴》)

(11)寇至吾城,急非常也,谨备穴。穴疑有应寇,急穴穴未得,慎毋追。(《墨子·备穴》)

(12)鸟兽奇骨异毛,卓绝非常,则是矣,何为不可知?(《论衡·讲瑞篇》)

(13)有县农行过舍边,仰视,见龙牵车,五色晃烂,其大非常,有顷遂灭。(《搜神记》·卷三)

(14)甜酸得所,芳香非常也。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世说新语·自新》)

以上例子中“非常”均放在形容词的后面,形成“形容词+非常”的这样一种结构形式,为后来“非常+形容词”结构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时候“非常”具有了向程度副词转化的倾向,甚至,在一个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讲,“形容词+非常”中的“非常”也可以理解为是程度副词。“非常”的形容词义“非同寻常”、“不一般”与副词义“很”、“十分”有相通之处。当“非常”由表示性质的“非同寻常”转而表示程度的高深时,“非常”就由形容词虚化为副词了。《墨子》中仅见2处,其余先秦的著作都未见这种用例,这种用法的大量出现也是在中古汉语,并且伴随着时机的成熟,中古汉语有些著作中已见今天“非常+形容词”的结构形式,当然程度副词“非常”的最终成熟是在唐五代时期,此时“非常+形容词”结构已很常见,而且“非常”不仅可以修饰形容词,还可以修饰动词,不仅可以放在被修饰词后面,还可以放在被修饰词前面,如:

(15)诸官看灯,非常作乐。(《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

(16)鬼神造寺,直至天明,造得一寺,非常有异。(《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

值得注意的是唐五代依然保留了“形容词十非常”的结构形式,甚至在同一著作中同时出现“形容词+非常”、“非常+形容词”两种结构,如:

(17)下官起谢曰:“予与夫人娘子,本不相识,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