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和词义的演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动词作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拿处于 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来进行比较,其结果大 致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动作的主体不同 2、动作的对象不同 3、动作的方式、状态不同 4、动作的工具不同
• 形容词的义素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 1、是什么事物的性状 2、是哪一方面(色彩、声音、形状、质量等) 的性状 如《尚书•洪苑》:“视曰明,听 曰聪,思曰睿。” 3、性状的性质 如:“暑”为“湿热”, “热”为“燥热” 4、性状的程度 如:“凉”与“寒”
• 7.社会原因:有的词义的发展是由社会原因 造成的。如“寺”原来是“官署”之义。 《后汉书•刘般传》:“官显职闲,而府寺 宽敞。”汉代’”的中央机构多以“寺” 命名,如“大理寺”、“太常寺”,这一 变化是因为汉明帝时摄摩腾竺法兰初自西 域以白马驮佛经来,舍于鸿胪寺(汉代主 管礼宾的中央机构)。永丰十一年创建白 马寺,这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从此以后, 佛寺都以“寺”命名,这是由于社会原因 发展来的。
如:“生”最初的意思是“出生”、“生 长”,在现代汉语中,“生”又指“正在 学习的人”,如“学生”、“师生”,这 个意义的产生经过两步。第一步,在秦汉 时,“生”是“先生”的减缩。《汉书•贡 禹传》:“生有伯夷之廉。”在“先生” 这个复合词中,“生”是“出生”之意。 第二步,“生”后又指“儒生”。《史记• 儒林传》:“言礼自鲁高堂生。”这样年 轻的书生也就叫“生”,后来“学生”也 称“生”。
在以上的三组词中,a组是概念外延的扩 大,不涉及其他概念,并没有词义的变化。 b组诗概念内涵的变化,和词义无关。只 有c组词义在语义场中的位置有了变化。 所以在讨论词义的发展变化时应将a、b组 之类排除在外。
• 2.怎样看待词义的发展变化? a.讨论词义的发展变化要以义位为单位,不能 笼统地以一个词为单位。 b.义位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义位的增减, 一是原有义位的变化,即扩大、缩小和转 移。
d.用于音乐,为节奏。陆机《拟古诗》:“长 歌赴促节。” e.用于道德,为节操。文天祥《正气歌》: “时穷节乃见。” f.用于社会,为法度。《礼记 •曲记》:“礼不
逾节 。” g.用于动作,为节约。《论语•学而》:“节用而爱 人。” 以上意义都是由本义辐射出来的。
• 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是就引申的结果 而言的,即一个义位引申出另一个义位, 就这新旧义位比较而言,有扩大缩小和 转移三种情况。 • ①扩大:一个义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减 少了限定性因素,这个义位由下位义变 成上位义。如:
• 5.修辞影响:这主要是指修辞中“借代”的 影响。有的借代经常使用,会使某些新词 产生一新的义位。如:以“木”代棺材是 以质料代事物,但在先秦已经形成一种固 定义。例如《孟子•公孙丑下》:“木若以 美然。” • 6.减缩:指的是原来由一个复合词或词组表 达的意义,后来用其中的一个词素(一个 字)来表达。时间一久,人们忘了这是一 种减缩,而把这个词素看成是词,把这个 意义直接看成这个词的意义了。但原意和 新意之间找不到直接联系。
• 菜,本指蔬菜类植物的总称,不包括肉食, 后指肴馔的总称——词义的扩大 • 快,古代只有一个义位“愉快”,后又产 生一新的义位“迅速”——词义的扩大
• 慢,古代有两个义位“怠慢”“缓慢”, 但现代“怠慢”这一义位基本消失了——词 义的缩小
五、词的本义
• 什么是词的本意?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 传统的训诂学不讲词,只讲字,所以,所 谓本义指的就是字本义。字的本义一般是 指字形反映出的字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 有据可循的最初意义。词的产生比文字要 早得多。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不过有五六千 年的历史,而语言是和人类同时产生的, 至今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
• ③转移:一个义位某一限定因素保留,其 它义素,特别是中心义素变化而引起的词 义变化,使这个义位由一个语义场转入了 另一个语义场。隐含义素由于经常使用而 形成独立的义位,这种情况也属于词义的 转移。
古义
嘴 鸟嘴
今义
形状像嘴的东西
狱
树 唱
诉讼
种植 领唱
监狱
树木 带头做(后作“倡”)
• ④易位:指的是一个义位中心义素不变,但限 定义素发生变化,因此这个易位的变化没有 改变语义场,而只是在同位义之间的变易。 如:
如新版《辞源》在“耳”字条下列了五个义 项:1.耳朵2.附于物体两边便于提举之物3.状 似耳之物4.听,听说5.助词 “耳”字实际上记录了两个词,一实一虚,实 词“耳”有前四个义位。
三、义素
分析“池塘”的“池”的义素
水面 流动的 大 川 中 溪 小 沟 大 海 停骤的 中 湖 小 池
从上表可看出,“池”的义素是1.水面2.[-]流动3.面 积小
1
• 如: 君子之交淡如水。(言其无味) 碧天如水夜云轻。(言其清凉) 旧恩如水满身流。(言其流动)
隐含意义随着民族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 如汉语中的“冰”有高洁的意思(一片冰心 在玉壶),而其他民族语言中“冰”未必有 这种意思。古汉语“女”有“柔弱、卑下” 的 隐含意(女桑、女墙)而现代汉语中没有。
• 但是,还有一些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 • 1.怎样理解字的本义 要注意有些字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抽象的 概念,所以不能完全根据字形来推断它所 记录的词的词义。 2.要注意字的本义并不都等于词的本义 3.“本无其字”的词的本义该如何确定 方法一:整理这个词的引申系列,从而找 出它的本义。如:
• • • •
权 1.权力 2.秤砣《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 3.称量《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 4.权变《孟子•离娄上》:“嫂溺援之以手者,权 也。” 权b(称量)→权d(权变) 权a本义(秤砣)↗ ↘ 权c(权力) 方法二:通过同源词的研究来确定本义。
六、词义发展的几种方式
6.搭配意义,指一个词由经常和哪些词搭配 而体现出来的意义。如“美”和“丽”意 义相近而又不同,不同就在于“美”的使 用范围广,可以和较多的词搭配,如“美 人”、“美玉”、“美女”、“美景”, 而“丽”使用范围较窄,能够搭配的词较 少,一般限于指容貌,如“丽人”、“丽 质”。
二、义位
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多数情况下有 多种意义,每一个意义称为一个义位。粗略 地说,义位就是词典上所列的义项但词典有 时对字词的区分不是很严格,所以看义位先 得分清所列义项是否属于同一个词。
词义和词义的演变
六五四三二一 词词词义义词 义的义素位义 发本发 展义展 的 变 几 化 种 概 方 说 式
一、词义
词义就是词的意义,它大致分为六类。 1.理性意义,也称为概念意义、指称意义,它反 映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词义的核心,词典的 释义一般就是词的理性意义。如:妇,成年女子 媪,老年女子 2.隐含意义,它反映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如“水” 的隐含意义有“无味的、流动的、凉的”等,它 们会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反映出来
郭震《宝剑篇》:“何言(料)中道遭弃捐,零 落飘沦古狱边。”这两个义是受“谓”的影响而 来的。“谓”也有“言说”义,和“言”相同。 “谓”有“以为”义,如《孟子•梁惠王上》: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谓”还有“料”义, 如李白《还夏行》:“只言 期一载,谁谓历三 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认为表“言说” 的“谓”可用“言”代替,那么表“以为”和 “料”的“谓”也可用“言”代替,这就是相因 生义,它实际上是种类推,也可以说是种错误类 推。
• 词的本义要比字的本义古老。就汉语而言, 我们现在知道的汉语词汇的较古的意义,都 是凭借文字记载知道的,而在这些意义里面, 当然是文字产生阶段的意义最为古老。而甲 骨文和其它古文字字形所反映出的意义,一 般来说就是文字产生阶段的意义,所以,它 们既是字的本义,又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古老 的词义,这样,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就统一 起来了。
B.辐射式,从本义出发,向不同的方向引申出 几个意义。如:“节”本义竹约,左思 《吴都赋》:“竹则笋苞抽节。”其引申 义为: a.用于树木,为木节。《后汉书•虞诩传》: “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b.用于动物,为关节。《庄子•养生主》:“彼
节者有间,而刀刃无厚。” c.用于时日,为节气。《史记•太史公自序》:“四 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
古义 嘴 响 涉 鸟嘴 回声 徒步渡水 今义 鸟、兽、人的嘴 声响 渡水
雄
鸟的雄性
鸟兽的雄性
• ②缩小:从义素看,原来的义位增加了 限定性因素,从语义场的上下义关系看, 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从概念看,是 属概念变成了种概念,如:
古义 宫 臭 诏 恶 房屋 气味 告诉 品行、形貌不好 今义 帝王的房屋 臭气 上级告诉下级 品行不好
• 蒋绍愚先生认为词义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 方式。 • 1.引申:基于联想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词义发展 A.连锁式,一环套一环的引申,如:“要” a.腰。《墨子•经说》:“昔楚灵王好士细要。”
b.中间。《战国策•秦策》:“是王之地一经两海, 要绝天下也。”
c.拦截。《左传•襄公三年》:“吴人要而击之。” d.要挟。《论语•宪问》:“虽曰不要君,吾不信 也。” e.求得。《孟子•公孙丑》:“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 友也。” f.需要。白居易《红线毯》:“地不知寒人要暖,莫 把人衣作地衣。” 要:a.腰(人体的中间部位)—b.中间(中间)—c. 拦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行进)—d.要挟(迫使他 人改变意向,满足自己的欲望)—e.求得(请求他 人满足自己的欲望)—f.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 满足)
• 3.虚化:指的是实词的词汇意义逐渐消失, 最后变为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如“和” 原有“搀和”之义,是动词。如杜甫《岁 晏行》:“今许铅锡和青铜。”虚化为连 接等立两项的连词,如罗隐《四顶山》: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动词“和” 与连词“和”之间是有联系的。
• 4.语法影响,它包括两个方面: ①有些词因经常处于某种句法位置上,所以 取得了新的意义。如“是”原式指示代词, 后变为判断词。这是因为指示代词“是” 经常出现在《荀子•天论》:“日月星辰瑞 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这样的句式中,这 种句子有个特点:谓语是个主谓结构, “是”充当谓语里的主语,而且复指整个 句子的主语。 ②某些词经常用于使动,逐渐形成一种固定 的词义。如“闻”原为“听到”义,由于 常用于使动(使……听),就形成了“报告” 义。
古义 涕 眼泪 今义 鼻涕
Leabharlann Baidu
走 红
快跑 粉红
行走 大红
• 2.相因生义:指的是甲词有a、b两个义位, 乙词原来只有一个乙a义位,但因乙a和甲a 同义,逐渐地乙词也产生一个和甲同义的乙 b义位。或者,甲词有a、b两个义位,乙词 原来只有一个乙a义位,但因为乙a和甲a是 反义,逐渐地乙词也产生出一个和甲b反义 的乙b义位。如:“言”原有“言说”义, 在唐诗中,又有“以为”和“料”义,李白 《驾去温泉宫》:“自言(以为)管葛竟谁 许,长吁莫错还闭关。”
四、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 1.什么是词义的发展变化?先看下面几组 词 a布,最初都指麻布,后来有了棉布、混纺布 a灯,古代都指油灯,后来才有各种各样的灯 b鲸,古代认为是种鱼,现代知道是种哺乳 动物 b心,古代认为是思维器官,现知道是血液 循环器官
c钟,古代指一种乐器,现主要指钟表的钟 c枪,古指长矛,现主要指发射子弹的枪
3.社会意义,指一个词所表达出来的它所使 用的社会环境。一些词的理性意义相同, 但社会意义不同。如: 帝:一般指远古时的帝王或史书中的皇帝 圣人:唐代称皇帝为圣人 大家:唐代宫廷中称皇帝为圣人 陛下:臣民当面称皇帝为陛下 上:臣民称皇帝
4.感情意义,即通常说的感情色彩,包括褒、 贬、轻、重、尊敬、轻蔑等,如《论语•八 佾》:“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意为“团结”,比意为“勾结”,二者 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不同。 5.联带意义,指一个词有多种意义,在使用 甲义时,使人联想到它的乙义,如“血”, 有血液义,也有流血、杀伤义(血战), “猪血”“鸡血”等词中的血本是前一意 义,但因使用时易使人联想到后一意义, 有人因避讳把“猪血”说成“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