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
下面店铺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口诀1、四时养生小口诀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书中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
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胡纯北京京城名医馆著名医师北京鼓楼中医院退休医师郑景滨北京红医联合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春季的到来,正是万物复苏之时,春季养生也是四季养生之开始,所以春季体质的养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受四时之气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
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
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
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首先是精神养生。
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
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食品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如羊肉、蟹之类易过敏食品。
再就是饮食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
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二、夏季中医养生注意事项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
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
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
中医关于“四时养生”之道简介
中医关于“四时养生”之道简介(一) 四时养生概述日月星辰,四季更替,花开花落,气象万千。
一年之中,四时阴阳,变化无穷,形成了自然界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就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
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
《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说:“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
只有人和大自然和谐同步,生命的节律才能有序,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故而《黄帝内经》云:“逆之则在灾害生,从之则病疾不起”。
四时养生,顺应自然才能求得平安。
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春天,气候温暖,万物萌生,草木开始发芽,动物也从蛰伏状态逐渐开始出来活动。
自然界阳气生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时,人体也察从春阳生发之机,气血从脏腑内部更多地趋向体表,毛孔开始逐渐张开,脏腑内部气血相对减少,这时候供应脑部的气血就显得相对不足,往往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
中医认为,“肝气旺于春”,春季养生要顺应肝之生理特性,在精神调养上宣畅开朗,生机盎然,不应抑制和肃杀,要力戒暴怒,做到胸心开阔舒畅。
精神情志与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可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局而。
夏天,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茂盛,动物活跃,植物葱笼。
此时自然界阳气旺盛,呈现出一派繁荣茂盛的景象。
人体的气血也由脏腑更多地输布到体表,使得脏腑气血相对亏虚,脏腑气血的濡养不足,功能也随之减弱。
就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心脏功能减弱,则摄血力减少,血压偏低,人会出现头晕头昏的症状。
中医认为,“心气旺于夏”。
因此夏季要重视心肺的调养。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文[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文[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摘要】《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应用。
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这一观点在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活动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内经;四时气候;养生保健“四时养生”是《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1],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养生经验后提出的,它强调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
“顺四时而适寒暑”是中医养生理论中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对于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实践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四时养生”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命题。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人与天、地、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顺乎自然规律。
庄子进一步提出:“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万物循生”(《庄子・天运》),他认为养生保健不仅要“顺乎自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规律,按自然规律去保健养生。
《黄帝内经》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提出了“天人相应”学说,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生命过程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动、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标志,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尤其重要,正如《易经・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
中医四时饮食养生法则
四季饮食法则
一、春季饮食——宜减酸增甘,以养肝气
天气逐渐转暖时,很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所以在膳食上应该多食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食物,如小白菜、油菜、番茄、胡萝卜、卷心菜菜花、柑橘、柠檬、芝麻等,另外,随着气候变暖,阳气渐升,温补也应该逐渐减少,所以像桂圆、红枣、栗子、荔枝、山药、猪肚、牛肉、鸡肉、鹌鹑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夏季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心气
中医认为,夏季气温高,人体喜凉,应以清补为主,建议可以使用寒凉的食物,例如大麦、小麦、绿豆、百合、黄瓜、菠菜、白菜、豆芽、芹菜、水萝卜、竹笋、茄子、鸭肉、牛乳、鸡蛋及新鲜水果等。
另外凉拌菜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肺气
《饮食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
’
可多吃些滋阴润燥,养肺的食物,例如芝麻、雪梨、荸荠、龙眼肉、蜂蜜、银耳、苹果、香蕉、葡萄、菠萝、萝卜、藕、百合和豆制品等,最后还要注意秋季气候,由于秋季气温由热转凉,人体消耗也会逐渐减少,这时人的食欲也会有所增加所以在膳食上要尽量选择一些进补的食物,例如谷、豆、署、菜、果、鱼肉等,注意一-定要新鲜,在膳食调配上要尽量做到全面均衡。
四、冬季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肾气
隆冬时节,无论是对于动物还是人类来说都是最难挨的季节,天气寒冷袭人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三大供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加速,较多的热量散失于体外,其他营养素的消耗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抗病能力减弱,耐力减弱,所以冬季的饮食一定要格外注意中医指出冬季是补肾的最好
时机,由于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
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固实肾气。
中医文化与养生——顺四时
中医文化与养生——顺四时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春生——肝(忌忧):每早一粒乌鸡白凤丸
2、夏长——心(忌怒):生脉饮(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
3、秋收——肺(忌悲):秋梨膏
4、冬藏——肾(忌恐):(1)更年期前女同志:(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做成膏
(2)更年期后女同志:六味地黄丸
(3)男同志:金贵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二、生活起居:
1、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早睡早起)
2、夏:晚卧早起,不厌于日(晚睡早起)
3、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早起)
4、冬: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晚起)
三、1、冬至夏至:少动多睡——宜静心修养,以减少气血消耗
2、春分秋分:多动——宜外出运动,以利气血的生发与收敛
四、春捂秋冻:春天多穿点,秋天少穿点
五、1、秋冬最宜进补:可吃相对滋补的东西:涮羊肉、牛肉
2、春秋最易犯病,亦最宜调养
六、子午觉一定要睡:中午11点至1点(半个小时就行),夜里11点至1点(10点开睡)
七、一天十二时辰:
1、子时(23点至1点)——胆:阳气刚来赴,若睡觉则不会耗散
2、丑时(1点至3点)——肝:熬夜,脂肪肝,糖尿病
3、寅时(3点至5点)——肺:肺主一身之气,早点起来运动,一天都会很有精神
5、卯时(5点至7点)——大肠:大便
6、戊时(7点至9点)——胃:
7、未时(9点至11点)——脾胃:
八、女性月经周期注意:血虚于下,气浮于上,导致内热,爱发脾气,易感冒
九、1、冬夏二季,注意节欲
2、春秋二季,适宜孕育。
中医四时饮食养生
高糖分食物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不利于身体健康。
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引发胃痛等不适症状,应适量食用。
04
秋季饮食养生
秋季饮食原则
01
滋阴润燥
秋季气候干燥,饮食应以滋阴润 燥为主,多食用滋润的食物,如
蜂蜜、百合、藕等。
03
温凉适宜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但饮食仍需 保持温凉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寒
春季
养肝,促进新陈代谢
夏季
养心,补充能量
秋季
养肺,滋润皮肤
冬季
养肾,增强免疫力
四季与食物属性对应关系
春季
宜食温性、甘味食物, 如韭菜、菠菜、鸡肉等
,以养肝
夏季
宜食寒凉、酸味食物, 如西瓜、绿豆、西红柿
等,以养心
秋季
宜食平性、辛味食物, 如梨、百合、银耳等,
以养肺
冬季
宜食温热、咸味食物, 如羊肉、红枣、核桃等
,以养肾
02
春季饮食养生
春季饮食原则
养阳为先
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应多吃有助于阳气 生发的食物,如韭菜、葱、蒜等。
清淡为主
春季应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以清淡、爽口 的食物为主,如春饼、春笋等。
养肝明目
春季是肝气发散的季节,应多吃养肝明目的 食物,如枸杞、菠菜、猪肝等。
多饮水
春季气候干燥,应多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平 衡。
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且易 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应适量食用。
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易导致上火和燥 热,应避免食用或少量食 用。
THANKS。
增加蛋白质摄入
夏季人体消耗大,应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 、肉、蛋、奶等。
中医四时饮食养生
中医四时饮食养生中医四时饮食养生一、春季饮食养生春季是阳气复苏、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调整饮食以适应季节变化。
在春季,应以平补为主,以下是具体建议:⒈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如绿叶蔬菜、豆芽、瓜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⒉多喝温开水、绿茶和花草茶,可以清热解毒、养阴润燥。
⒊避免食用过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上火。
⒋合理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鸡蛋、豆类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二、夏季饮食养生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容易出现热症,因此在夏季要注意清热解暑,以下是具体建议:⒈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西瓜、黄瓜等。
⒉多饮水、饮用绿豆汤、绿茶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饮品。
⒊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热气。
⒋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尽量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三、秋季饮食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体需要补充营养以应对寒冷的冬天,以下是具体建议:⒈食欲应适度,适量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海鲜、水果、坚果等。
⒉多饮水、饮用温热的茶水,有助于祛湿保暖。
⒊多食用养生食材,如银耳、黑木耳、芝麻等,可滋阴润燥。
⒋忌食生冷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功能。
四、冬季饮食养生冬季是寒冷的季节,人体需要保暖和补充能量,以下是具体建议:⒈饮食可适度增加,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等,有助于增强体力。
⒉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炖汤、煲粥等,可以保暖养胃。
⒊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功能。
⒋恰当进食高能量食物,如山药、红薯等,可滋阴补肾。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传统中医学,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医学体系,注重草本植物、针灸、推拿等自然疗法。
⒉阳气:中医理论中的概念,代表着生命活动中的热能和功能活力。
⒊阴润燥:中医术语,指阴气充足,体内湿气不过盛的状态。
⒋清热解毒:中医术语,指清除体内热毒素,恢复体内平衡的状态。
中医养生四时论
() 4韭菜
春天气 候冷 暖不一 ,需要 保养 阳气 ,而韭菜 性温 补阳 。韭菜 含有挥 发油 、蛋 白质 、 肪和 多种维 生素 等营养 成分 ,有健 胃 、 脂
小葱炒鸡蛋 或小 葱蘸酱 ,都是很有营养和顺 应节气的最佳吃法 。 此外 ,春季 对 于 需要 滋 补 调荞 的人 ,可 以用 西 洋参 、龙 眼 肉 、 参 、 芪等炖 鸡或瘦 肉等 ,但爱 过敏 的人在 春季一 定要忌 党 黄 服 “ 发物 ”,如虾 、 、咸菜等食物 。 蟹
着 方 面总 的要 求是 : 一方 面要 宽松 舒 展 ,另~ 方 面又 要柔软 保
成 ”的 ,故 人与 自然 界是一个统 一的整体 ,即 “ 人相应 ” 。人 天 要健康长寿就应 “ 法于阴阳 ”,顺应 自然变化 的规律 。 春季 是 万物 生发 的季 节 ,此时 天 气 由寒转 温 ,草木 生 发萌
芽 ,万物 复苏 ,所谓 “ 百草 回生 ,百病 易发 ” 。 《 内经》 在其顺
应 四时 自然变 化 进行 脏 腑调 养 的 理论 中 , 于 春季 养 生 尤 为重 对 视, 因为春季养生是四时养生之首 。 依据 《 内经》对春 季养 生提出的总则 , 人们 应从精神调摄 、生 活起居 、 运动健身等诸多方面进行调养 。
() 1 红枣
( 春笋 5 )
被 誉为 “ 素食 第一 品”的春 笋作为 美味佳 肴 , 自古 以来 备受 人 们喜爱 。春 笋笋体 肥厚 ,美味 爽 口,营 荞丰 富 ,可荤 可素 。做 法不 同 ,风味也各异 ,炒 、 、煮 、煨皆成佳肴 。 炖
药王孙 思邈说过 : “ 日 省酸增 甘 ,以养脾 气 。”意思 是 药博物馆供稿 ) 浙
企业家 l O7
j
四时养生
四时养生《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这与现代认为,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人类需要摄取饮食。
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生活在自然中 ,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所谓“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就是告诫人们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 ,适应周围环境 ,使机体与大自然谐调 ,以健康长寿。
据统计 ,城市室内每立方厘米空气中 ,有阴离子 40- 50个 ,森林中可多达 10万至 100多万个。
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阴离子少于 25个时 ,人体就会感到疲倦 ,阴离子含量陡然下降时 ,人们会出现头昏头痛、胸闷、关节痛、疲倦等症状。
相反 ,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就变得非常活跃。
“中国长寿王后金手杖”荣誉称号的 124岁老人孔英 ,就是粤西北怀集县怀城镇的山区老妇。
四时养生顺应自然“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 ,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故而顺应四时变化以调摄人体阴阳平衡 ,乃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防病复发寒冬已过 ,万物复苏 ,阳气升发 ,一派生机 ,人们养生也应适应春天的时光。
其做法是 :春捂秋凉、和日春游、春季调食、防病复发。
夏季不贪凉艳阳夏日 ,酷暑外蒸 ,人体阳气在外 ,阴气内伏 ,养生尤应注意 :夏不贪凉、夏当静心、夏季防暑、夏调饮食。
中医四时饮食养生
中医四时饮食养生中医四时饮食养生一、春季饮食养生1.春季阳气生发,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芦笋、苦瓜、草莓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合理摄取优质蛋白质,如鸡肉、鱼类、豆腐等,以增强免疫力。
3.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肝火上升的可能。
二、夏季饮食养生1.饮食以清淡为主,可选择绿豆、薏仁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
2.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柠檬、西瓜、草莓等,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3.避免食用过多肥腻和油炸食物,以减轻消化负担。
三、秋季饮食养生1.多吃水果蔬菜,如梨、柿子、白果、菠菜等,以润肺滋阴,补充维生素。
2.适量摄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糙米等,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以免伤害肺脏。
四、冬季饮食养生1.饮食以温热为主,可选择姜、大蒜等具有驱寒保暖作用的食物。
2.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肉、鱼类等,以增加体力和抵抗力。
3.避免过食寒凉食物,如冰淇淋、西瓜等,以防止腹泻等消化问题。
附件:(根据需要,可以加入相关的食物图片或饮食配方)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中华传统医学,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2.阳气:中医理论中的概念,代表着人体的活力和温暖。
3.维生素:生物体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对促进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4.矿物质:人体需要的无机物质,如钙、铁、锌等,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5.免疫力: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能力。
6.肝火:中医理论中指肝气郁结、上升过旺的情况。
7.清热解毒:中医理论中的疗法,以消除体内热毒为目的。
8.维生素C:一种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9.紫外线伤害: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损害。
10.膳食纤维:一类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对肠道健康有益。
11.驱寒保暖:中医理论中的疗法,以增加体内阳气,提高体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四时养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二)形神共养 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用。故养神既可以保形, 保形亦可以摄神,二者相互支持,密不可分。因此, 养生防病必须形神共养,以维持形与神的统一。 所谓“养形”,主要指脏腑、气血津液、肢体、 五官九窍等形体的摄养,“形乃神之宅”,故只有形 体完备,才能有正常精神的产生。养形的具体内容非 常广泛,凡调饮食、节劳逸、慎起居、避寒暑等摄生 方法,以及体育锻炼、气功等健身运动,大都属于养 形的重要内容。
古人是如何进行养生以延年益寿的呢?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黄帝内经· 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指 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 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 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 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 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 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二、四时养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顺应自然规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变化 的总规律,而养生者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春夏之时,自 然之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顺时而养就应该 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此时,凡有 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谓之“春夏养 阳”。秋冬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 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 延年,此谓“秋冬养阴”。如杨上善《内经· 太素顺养 篇》说:“圣人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与万物俱 沉,即秋冬养阴也。”高士宗《素问直解》说:“圣人 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 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养阴养阳以从其根……”这 说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目的在于顺应四时,养 护阴阳,以借人体生生不息之用。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正是由于)不懂得要保持旺盛的精气, 经常过分使用精神,贪图一时的快意,背 弃了养生的乐趣,生活全无规律,所以才 到五十岁就衰老了。上古的圣人教导他的 人民:(都告诉他们)对外界足以致病的不 正常气候,要根据节气的变化而随时注意 躲避;同时在思想上要安闲清静,不贪不求, 使体内真气充足和顺,精神守藏于内, (这样的话)疾病哪里还会发生呢?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生活起居应顺应 四时。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 以使志生”;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 志无怒”;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 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 志,使肺气清”;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后面 还将详细讨论,在此不再赘述) 古人先贤的论述对后世的四时养生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至今仍对我们做好四时养生有着重要 的指导意义。
二、四时养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三)动静结合 中医养生学认为“气血极欲动,精神极欲静”,既 倡导“养身莫善于动”,又认为“养静为摄生之首务” (《老老恒言》)。因此,只有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养 生防病的目的。 动,包括劳动和运动两方面。中医学历来重视“动” 在养生学中的重要意义,认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 成”(《保生铭》),“一身动则一身强”(《四存 编》)。并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 运动法。诸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 经”等。坚持这些健身运动,可以畅气机、通气血、利 关节,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代医学也已经证明,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机体 充满活力,从而延缓各器官的衰老。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四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 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 的目的。四季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 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 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 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 凉,冬之寒。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 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调 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 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
二、四时养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三)动静结合 静,又称“清静”,包括精神上的清静和形体活动的 相对安静状态,是与“动”相对而言,在中医养生学上亦 占有重要地位。气功中的静功一般没有肢体的运动,它通 过一定的体态姿式,特定的呼吸方法及特定的意念活动, 在 “静”的状态下,进行内部的自我锻炼和调节,从而 达到对机体“调整”“修复”和“建设”的目的,静功在 气功锻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史百家医录》中指出:“能察动静作息之机,自 无过与不及之衍”。即指“动”和“静”都要适度,太过 或不及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黄帝 内经· 素问· 宣明五气篇》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 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因此,勤运动,要注意 适度;勤用脑,要思而不怠。动而不至大疲,静而不至过 逸。总之,动和静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要养生防病、 益寿延年,就必须心体互用,劳逸结合,动静并施,不可 偏废。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素问· 金匮真言论》有“五藏应四时, 各有收受”,提出了五脏与四时阴阳相应 的理论。如春应肝,夏应心,秋应肺,冬 应肾。通过养神把四时摄养功夫做好,则 心肺肝肾四脏之气和适,脾土居于中央自 能有所寄托而五脏安和。同时强调以春之 “养生”,供奉夏长之令;以夏之“养 长”,供奉秋收之令;以秋之“养收”, 供奉冬藏之令;以冬之“养藏”,供奉春 生之令,诸脏相生,更具生生不息之机。
二、四时养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二)形神共养 所谓“养神”,主要是安定情志、调摄精神。中医 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变化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神”是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 因素的“应答性反应”。它不仅体现了生命过程中正常 的心理活动,而且可以增强体质、抵抗疾病、益寿延年, 但如果情志波动过于剧烈或持续过久,超过了生理的调 节范畴,则会伤及五脏,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导致多 种疾病的发生。 所以,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精神摄养, 要求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心境坦然,不暴发喜怒,不 贪欲妄想,不为私念而耗神伤正,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 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波动,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这样,则人体的气机和调,血脉流畅,正气充沛,形体 康健,抗病能力强,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中医四时养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 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学的 一大特色。 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 调整人的心态,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不可替 代的作用。 一年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 人的生命活动。祖国医学理论在预防保健方面特别强调气象 因素的重要性,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必先岁气、无伐 天和”,就是说首先应明确一年的四时气候天气变化情况, 在防治保健中必须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和季节、节气的变化, 以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随着天地四时、节 序等外界环境的变化,人的活动必须与之协调,才 有益于健康。《四气调神大论》指出:“阴阳四时 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提出了“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的四气调神之养生原则。 古代医家强调:“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 进一步强调了人类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性。春—— 生发之机,夏——生长之机,秋——收敛之机, 冬——收藏之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 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逆其道而行则会产生 巨大危害。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大自然有四季。春夏之际,阳气生发释放, 万物萌芽生长,生命的能量活跃于外;秋冬之时, 万物萧索肃杀,生命的能量收藏。人体也有四季 之分,肝对春,应养"生",心对夏,应养"长",肺 对秋,应养"收",肾对冬,应养"藏",脾为季节交 替,应保"化"。人生也有春夏秋冬,生长壮老, 幼时为春,生机勃发,青年为夏,成长成熟,中 年为秋,收获内敛,老年为冬,修藏生息。
二、四时养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 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 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 主。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 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 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这是四时调摄的宗旨。是根 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五脏盛衰的不同时 间的特定状态而制定的四时养生原则,其原理在于以下几 个方面:
中医四时养生
2018年7月
主要内容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二、四时养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三、春季养生 四、夏季养生 五、秋季养生 六、冬季养生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一、中医四时养生概述
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 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以保持生命健 康活力。其基本原则是讲究顺应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 调养五脏。 中医养生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经验的结晶。从所涉及 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可谓资料丰富、记载翔实、效用确切、 简便易行。伴随着“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医养生学方法的 “整体、自然”特性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医学关于养 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 即是——顺时养生。正如《黄帝内经· 灵枢· 本神》里所说: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 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 是长寿的法宝。
二、四时养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二、四时养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顺应自然 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的指导下,养生学认为,人 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转化的客观 规律。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 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因此,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 亦应保养阴气,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 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 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 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 “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 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 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