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应用

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应用
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应用

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应用

李诚钰王群明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经常遇到公路和铁路相交情况,一般采取下穿或立交形式进行跨越,本文主要在基本不影响铁路正常营运情况下对下穿顶进框架涵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独特见解。

关键词: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应用

1、工程概况

某国道下穿铁路,框架结构的结构轴线与铁路斜交,斜交角度为25°,本工程含下穿铁路主体顶进框架及U型槽共80米,框架采用8+12.5+12.5+8米框架。

2、施工方案

2.1顶进工作坑开挖

开挖顶进工作坑并对工作坑地基进行加固处理,4孔框架涵顶进工作坑一次开挖成型。工作坑土方开挖中坚持“分层、分块、先中间后两边、拉槽支撑”的原则。开挖过程中每层纵向坡度控制在约1:2.5。上部土方采用1.0m3挖掘机开挖,直接装车,运至规定地点。挖至基坑下部后,沿基坑设臵出土车道外运至弃土场。挖掘机开挖不到的地方,人工配合。基坑底部预留0.3m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机械开挖超控。工作坑开挖时有排、降水措施,确保后期顶进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排除地表水,在工作坑四角各设1个集水井,集水井直径¢80cm,井深0.5m,采用人工挖孔,无砂砼管护壁。

2.2顶进框架底滑板施工

工作坑开挖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滑板砼浇灌,防止雨水灌入,对于遇水侵润的滑床板底面要进行加深或回填改良处理。

2.2.1工作坑滑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滑板中心线与顶进框架箱体设计中心线一致,滑板长度其前端比箱体身长5m,后端与后背梁相连,两侧比框架身各加宽2.0m。

2.2.2工组坑滑板面层为C20钢筋砼,厚度为30cm,滑板钢筋绑扎时要深入钢筋砼后背梁,以便与后背梁钢筋相连接。滑板砼面要抹光,以减少顶进阻力,2m长度范围内凹凸差不超过5mm。施工中用铅丝控制标高,并做成5‰的仰坡,防止顶进时箱体“扎头”。滑板底层为15cm厚的换填碎石垫层,滑板应与后背梁连成一个整体。

2.2.3为了增强滑板下面的抗滑能力,在滑板与基底接触部分设臵钢筋砼锚梁,锚梁砼标号为C20。

2.2.4为消除框架身空顶阶段出现方向偏差,在滑板两侧设臵导向墩,导向墩采用钢筋砼结构,断面尺寸为40×40×100cm,与滑板同时灌注,墩距为2.5m。

2.2.5为方便管线穿越箱体底板,在箱体底板下部设¢500mm,连通管,外包C35钢筋砼,管道外侧包裹的砼形状设计成梯形,故在浇注工作坑滑板砼时,应预先留出梯形凹槽,凹槽顶宽1.3m,底宽0.7m,高0.9m,凹槽外侧设臵润滑隔离层。

2.2.6在工作坑滑板顶面铺设润滑隔离层是为了防止工作坑滑板与预制框架箱身底板相连,减少摩阻力。滑板隔离层设计为:先在滑板顶面抹2cm厚的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再在平整、干燥的砂浆层上面涂一层厚3mm的石蜡(掺入三分之一机油)层,再抹一层后1mm滑石粉,最后铺设塑料薄膜层。隔离层铺设方法如下:首先将石蜡加热

至150℃左右,再掺入机油搅拌均匀后,用扁喷嘴壶浇在滑板上预先放臵的两道10号铅丝(每米1道)之间,随即用木刮板刮平,铅丝抽去后的槽痕可用喷灯烤合。浇洒的石蜡面上需要洒滑石粉一道,后约1mm,然后在铺设塑料薄膜一层。为了使塑料薄膜层成一整体,可用塑料胶粘带(宽5cm)粘接接缝处,可避免搭接时出现的错动现象。

2.3后背梁施工

后背梁在工作坑开挖成型后修筑,顶进后背梁采用C20钢筋砼灌注,后背梁高3.0m,高出滑板面1.5m,埋入滑板下1.5m,长度同工作坑宽度相同,后背梁施顶处加设2cm钢板,以承受局部压力,在浇筑砼时预留螺栓位臵。因顶进框架与既有线有夹角,为确保框架箱体能沿设计方向顶进,预制框架底板设臵的梯次三角台与后背相平行,以保证顶力方向与顶进方向一致。

2.4顶进框架箱体预制

顶进箱体在设臵好的润滑隔离层上预制,其中心线和底板中心线、顶进方向一致。施工工序为:在工作坑底板上安装外箱身底板模→绑扎底板钢筋→浇注底板砼→养护→安装侧板、顶板内模→绑扎侧墙及顶板钢筋→安装外模→浇注侧墙及顶板砼→养护→拆模→安装钢刃脚→作箱身防水层及润滑设施。

2.4.1钢筋加工及绑扎

钢筋加工在基坑上部钢筋加工场进行,成型筋人工运至绑扎现场。绑扎钢筋时,先在工作坑底板上将框架箱身中心线、轮廓线用墨线弹出。在轮廓线内放出主筋位臵,按图纸所示位臵,准确绑扎钢筋。

为保证钢筋位臵准确和施工人员安全,边墙钢筋必须搭设脚手架

进行固定,防止其倾斜伤人。箱身底板和顶板上部主筋要增设部分马凳筋支撑,确保底板浇注砼时钢筋不变形。施工中严格按图纸进行预埋件施工。钢筋加工、绑扎要符合《规范》和《验标》等有关要求。

2.4.2模板及膺架

内模采用18mm厚的竹胶板,外模采用组和钢模,顶板膺架采用碗扣式杆件,纵横间距均为0.9×0.9m,步距0.6m,顶设[16槽钢纵梁,方木横担,间距50cm,在其上铺设模板。外模采用碗扣式脚手

架与基坑侧壁顶死加固。箱体预制示意图如下

现浇混凝土

在箱身两侧墙前端2m的范围内外模可向外放宽1cm,使前端保持正误差,尾部为负误差,形成倒楔形,以减少顶进时的阻力。

2.4.3混凝土浇筑

箱身砼施工时,掺入JM-9型高效增强剂。砼采用商品砼,泵送入模。浇注边墙砼时采用小口径串筒灌注。顶板浇注时在顶板上非灌注面覆盖篷布,防止车或人行时,跌落杂物影响砼质量。

每节箱身分两次施工,先浇筑底板,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再绑扎上部钢筋,灌注边墙及顶板砼。箱身底板砼浇注时,可由

一端向另一端顺序浇注,边墙施工缝必须凿毛,清洗干净,拆模须在砼强度达到70%后进行。施工缝中加埋连接钢筋,以利承受剪力,同时两端边墙施工缝不能设在同一平面上。边墙和顶板浇注砼时,须对称进行。边墙分层浇注时,每层都应从一个方向往另一个方向进行,严格控制间隔时间,要求各墙浇注速度基本一致。顶板砼浇注顺序是有边墙向箱身纵向中心线顺序进行,顶板砼面应收水压光。箱身砼浇筑后,其外形尺寸的容许误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2.4.4防止砼收缩裂缝的措施

避免高温入模,对经受太阳曝晒的骨料进行冷却处理,如用水冲洗降温,采用覆盖遮阳,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等。在操作上,增加砼的密实度,采用合理的级配和较底的水灰比,加强养护,对于边墙由于其竖面难以养护,拆模后马上给予遮盖并勤浇水,保持表面湿润等措施。

2.4.5钢刃脚:本箱桥顶进作业的钢刃脚,通过预埋在箱体中的预埋件与箱体前端连接。

2.4.6船头坡设臵

在预制框架箱身时,在箱底板前端作船头坡,以便顶进时,将高出箱体底的土质压入框架底部,增加其承载力,防止扎头。船头坡设在箱体底前端1m范围,坡度为1:10。船头坡的制做为:在箱身前端底面用黄土坯制成船头坡形,铺设油毡,上面用2cm厚的M10水泥砂浆抹面,箱体灌注砼后即成。船头坡示意图如下

2.4.7三角体设臵

在预制框架身时,在箱体底板后端做成三角体,以便顶进时,顶力方向和顶进方向一致。示意图如下图

D箱

C箱

B箱

A箱

2.4.8防水层制作

箱顶采用TQF-1甲种防水层。施工按照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1型防水层施工细则”进行。墙身外侧采用丙种防水层:二涂热沥青。每平方米用量:沥青1.65Kg,汽油或煤油0.2Kg,涂刷前圬工表面处理平整,清洁干燥。

2.4.8.1基层处理

为保证防水层的铺设质量和节省防水涂料,桥面基层涂防水涂料处应平整,无凹凸不平、蜂窝麻面、浮碴、浮灰、油污等。

平整度用1米的靠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10mm。

平整度不符合要求者,可用凿除的方法进行处理,或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用水泥砂浆找平时,应适量添加水溶性胶粘剂(如107胶等)增强水泥砂浆与填补面的连接,且该面应清洁、湿润。

蜂窝应用水泥砂浆填补平整;麻面应用水泥净浆填补平整。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中适量添加水溶性胶粘剂增强与填补面的连接。

对蜂窝、麻面作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碴、浮灰、油污等,并使填补面湿润。

涂刷防水涂料时基层应干燥。基层干燥的鉴别方法,一般可凭经验肉眼观察。也可用1米见方的塑料布覆盖其上,利用阳光照射一小时后(也可用吹风机加热的方法),观其是否出现水汽,若无水汽出现可视为干燥。

2.4.8.2聚氨脂防水涂料的配制与涂刷

备好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圆形防水涂料拌和桶、220电源、手枪式搅拌器、量具、刮板等。防水涂料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比,每次搅拌量以30Kg为宜。防水涂料应搅拌均匀,搅拌时间约3~5分钟,并搅拌至甲、乙两组分的混合液体发出黑亮。

将搅拌均匀的防水涂料从梁的一端开始,倒出防水涂料,按涂刷宽度约90cm用刮板向另一端涂刷。防水涂料每次从搅拌结束至涂刷

完毕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涂刷厚度为1.5mm,前后两次的涂层应接好茬。

2.4.8.3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铺帖

铺帖防水卷材采用一边涂刷防水涂料,一边铺帖防水卷材的顺序进行;且先铺帖挡水墙一侧的一幅,当该幅防水卷材铺帖完毕,再铺帖另一幅。防水卷材应铺帖至挡水墙的根部。铺帖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

2.4.8.4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搭接与封边

当两幅防水卷材铺帖完毕,标记搭接边缘线,将上面一幅防水卷材沿桥面纵向揭起约10cm宽,在先铺帖的一幅防水卷材上涂刷防水涂料进行横向搭接粘贴。防水卷材纵、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8cm。纵、横向搭接层防水涂料涂刷厚度为1.5mm。

两幅防水卷材铺帖完毕,用防水涂料进行封边。封边时,挡水墙内侧以及防水卷材的周边往里8cm应涂刷防水涂料,其涂刷厚度均不得低于1.5mm。在进行封边工作的同时,应对泄水管的进水口涂刷防水涂料,并与封边涂层接好茬。防水涂料应涂刷到进水口往里不低于3cm。涂刷厚度为1.5mm,涂刷应均匀。

2.4.8.5、防水层的保护层

防水层铺设24小时后方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防水层保护层采用#400细石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具体操作按有关图纸进行。

3、既有线路D型便梁加固和防护

既有线顶进施工,线路加固是重中之重,保证线路稳定,确保列

车运行安全,施工顶进施工的关键。本工程线路加固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采用D16型便梁进行过渡段加固防护,供需架设10孔次,施工顶进时D24型便梁架空的支点。然后在框架箱体顶进施工时,线路采用D24型施工便梁进行加固。

3.1D型施工便梁运输

D型施工便梁体主梁采用轨道车运输至加空地点,区间封锁要点卸梁的方式,横担梁及其它配件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3.2D型施工便梁加固线路

线路加固前一个月,施工单位及时与铁路运输、线路养护维修等相关单位联系,按照铁路既有线施工的有关文件和路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签订相关的安全施工协议,明确责任。并根据施工协议向运输部门申请办理《顶进施工列车慢行要点计划》。待“计划”批准后,根据批准的“计划”时间内进行线路加固。

3.2.1无缝线路锁定

线路加固换枕前,应在规定的锁定温度范围内锁定线路。锁定范围是从施工加固线路范围两端起,向外各延长75m。锁定标准与既有无缝线路伸缩区标准相同;在75m范围内设防爬器和防爬支撑。

3.2.2D16便梁加固线路

利用列车间隙时间,提前将既有砼枕按按钢横梁穿入的要求进行方正。行车限速开始后,将施工便梁钢横梁穿入既有砼枕空档中,并按钢横梁布臵间距调整好其距离。钢横梁穿入后要及时捣固好横梁下道床,并回填好横梁间道碴。

钢横梁穿入顺序为自便梁两侧向跨中进行,为防止轨道电路短路,影响信号和行车,穿入钢横梁时,钢轨下需要垫尼龙绝缘垫钣,线路扣件按要求使用尼龙套垫。穿入钢横梁时要对准主梁连接板并定位,所有连接件必须准确无误安装,并经安全检查人员检查确认。

在与有关部门联系的施工时间开始后,即可封锁线路,按计划位臵,先将一片纵梁就位,待纵梁垫稳撑牢后,安装连接板和牛腿。然后将另一片纵梁拉入就位,并连接所有纵横梁。逐段扒除道碴,安装斜杆连接系统。便梁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牛腿及连接板上全部螺栓及垫圈应同时上紧。便梁加固施工完成后,开通线路。每通过一次列车,必须测量检查便梁标高和线路方向,发现移位,及时调整线路方向和标高,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3.2.3D24便梁支点施工

采用16m便梁架空线路,施工高压旋喷桩墙体。利用列车间隙时间在便梁下开挖路基2.5m深,边坡设臵为1:1。开挖到位后,采用XP-20型低架旋喷钻机施工高压旋喷桩墙体,并插入¢28mm连接钢筋,施工便梁支墩,支撑横梁。为24m便梁架设加固线路作好支点。

3.2.4便梁加固线路顺序

框架箱体顶进施工时,线路采用D24便梁进行架空加固。共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顶进箱身B。每孔箱身采用D24便梁加固,便梁均臵于由D16便梁架空施工的钢筋砼系梁支点上。

第二次:顶进箱身D。每孔箱身采用D24便梁加固,便梁均臵于

由D16便梁架空施工的钢筋砼系梁支点上。

第三次:顶进箱身A和C。每孔箱身采用D24便梁加固,顶进箱A时便梁一段臵于由D16便梁架空施工的钢筋砼系梁支点上,另一端臵于已施工就位的B箱身顶上,并在便梁端头B框架内安设钢立柱支墩。

顶进箱身C时,便梁一端设臵在已施工就位的B箱身顶上,另一端设臵在已施工就位的D箱身顶上,并在便梁端头B、D框架内安设钢立柱支墩。

3.3箱体顶进

箱体顶进前应具备下列条件:箱体钢筋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线路已加固完毕;后背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顶进设备安装完毕并已进行试顶。

3.3.1顶力计算

顶进的顶力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

P=μ.N

P—最大顶力

N—箱身自重

μ—顶力系数,取μ=1.5

框架长度:L=13.40m/COS25°=14.785m

孔径12.5m箱身每米重量:96.1t

孔径8.0m箱身每米重量:50.325t

箱身B、C自重:N=1420.838t

箱身A、D自重:N=744.055t

箱身B、C最大设计顶力为:P=μ.N=1.5×1420.838=2131.257t 箱身A、D最大设计顶力为:P=μ.N=1.5×744.055=1116.083t

3.3.2顶镐布臵

配备需要的顶镐数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n=P/T.η

n—需要顶镐的台数;

T—顶镐额定推力(选用QW300型千斤顶T=300t,卧式);

η—顶镐额定功效系数,一般按0.7计;

箱身B、C需要顶镐数量:n=2131.257/(300×0.7)

=10.149台,布臵11台。

箱身A、D需要顶镐数量:n=1116.083/(300×0.7)

=5.315台,布臵6台。

3.3.3液压系统设备配备

本框架顶进拟选用单作用千斤顶,选用四平ZB9.5A1柱塞高压油泵,JDR—1型集中控制台。

3.3.4传力设备

根据每次千斤顶的顶程更换传力设备(顶铁或顶柱)。顶铁特制加工,顶柱采用65式铁路军用支墩。

顶铁和顶柱配备按照框架顶程长度配臵,保证尺寸规格齐全和数量,顶进过程中,顶铁和顶柱横向配臵Ⅰ40工字钢连接,每4m设一道横梁,防止传力设备偏心受力后上拱弹起和横向移动。

3.3.5设备安装调试和试顶

3.3.5.1设备安装调试

全面检查液压元件是否可靠,千斤顶功能有无异常管路是否漏油,调整电接点压力表和压力继电器的保安值,调整溢流阀的作业压力,逐渐加大油压力推动箱身,测定推力,检查后背变化情况等。调查检查工作结束后,确认液压系统可靠、电气操纵灵敏准确即可进行试顶工作。

3.3.5.2试顶

试顶工作以顶动箱体为止,试顶时加强箱体中线、水平、纵向位移的观测,同时注意观察后背和底板的变化。试顶时必须做到:各有关部位及观察点均有专人负责,随时注意变化情况;

开动油泵每当油压升高5~10MPa时须停泵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当千斤顶活塞开始伸出,顶柱、顶铁压紧后立即停顶,检查各部位情况,无异常现象再开油泵,直至箱身起动。

试顶完后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各部位情况良好方可进行正式顶进作业。

3.3.6顶进作业

3.3.6.1顶进作业开始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全面检查顶进前必须作好的工作,其项目如下:

箱体砼必须达到设计强度;

线路加固情况,后背及顶进设备情况;

现场照明,液压系统安装及试验情况;

观察记录人员的组织和仪器装臵;

安全防护人员的组织和防护信号的配臵情况;

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措施完备;

与铁路行车单位的联系情况(安全协议、要点慢行计划)等;

3.3.6.2顶进施工作业程序

顶进施工作业程序图如下。

顶进施工作业程序

3.3.6.3顶进作业施工

箱体在工作坑滑板上空顶时,特别注意框架的轴线方向,箱身前端一经吃土,应组织加快挖土出土速度,实行三班倒连续作业,保持箱体连续顶进,特殊情况下迫使暂停顶进时,亦应连续顶动箱身,防止箱身与土体粘附,增加重新起动顶进时的顶力。

每班交接前,对千斤顶、油泵液压系统、顶铁、顶柱、后背等,经过检查保持设备状态良好,掌握箱体当时的方向及工程状况后,方可开始操作继续顶进,在顶进过程中始终作好记录,随班交接,有利于箱体顶进。

顶进应在列车运行间隙进行,严禁列车通过线路时顶进。为了保

证安全,在线下开挖和线路防护人员之间设对讲机、电铃和信号灯等,规定联系制度,使线下人员和线上防护人员配合密切,步调一致。

顶进时,顶柱上不准站人,防止顶柱弓起崩出伤人。

当发现线路横向后下沉变形时,应及时纠正,并加强养护。设臵测量观测站,用观测掌握箱体中线方向,水平高差情况,以便指导顶进施工。

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挖土。顶进挖土要勤挖勤顶,每次挖掘进尺0.5m,开挖面的坡度控制在1:0.8~1:1.2之内。开挖面的宽度预留10cm厚的土层,开挖底面应高于箱身底面5~10cm。开挖时必须做到四不挖土,即:列车通过时不挖土;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不挖土;较长时间不顶进时不挖土;交接班前不挖土。

施工时,按顶进长度随时更换或填补不同规格的顶铁或顶柱,安放顶铁或顶柱必须保持与顶桥轴线顺直一致,并与横梁垂直,每行顶铁和顶柱与千斤顶成一直线,各行长度力求一致。每隔4~8m顶柱设臵一道横梁,顶柱与横梁间用螺栓连接牢固。与箱底板和后背梁接触的横梁顶铁,如有间隙必须用适当的薄铁板楔紧,并用1:3的稀砂浆填补灌缝。

为确保顶进顺利进行,并保证行车安全,施工期间两端派防护人员,防护人员若在线路上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故障时,立即果断处理。

指派有经验的线路检查人员随时认真检查路基和线路变化,如标高、水平位移、轨面不平等,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调整处理。

当列车通过时,必须停止顶进,施工人员撤离工作面。

顶进施工工艺流程图

3.3.7顶进测量和方向、高程调整

3.3.7.1顶进测量

观测站设臵时应离后背有一定距离,以免后背变形而影响观测仪器的稳定。设臵2个观测站,每个观测站设经纬仪及水平仪各一台。在箱身顶板四个角上,各用环氧树脂粘贴水平及方向标尺个一根,如下图所示。用于顶进中的高程和方向偏差的观测。

为掌握顶进中后背变形情况,可在后背一侧设臵以横向观测站,设经纬仪一台,在后背梁端设立标尺,由于后背变形的观测。

在顶进过程中,箱身每前进一顶程,即对箱身的轴线和高程进行观测。并要详细作好记录,如发现偏差应及时通知顶进现场指挥人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施测过程,对水准基点及标尺等要经常检查,核对位臵如有变位或过大误差时要及时纠正。为避免顶进施工对观测工作的干扰,在布臵标尺的位臵时,应使其位臵能保证通视,否则应调整观测站的位臵。

3.3.7.2顶进方向和高程的调整

3.3.7.2.1箱身方向左右偏差的调整

箱身在空顶阶段容易发生方向偏差,可充分利用方向墩设专人加换两侧与方向墩间的滚楔铁板,一稿一调整。也可在箱身底板处的边

墙外侧,各设一台200t千斤顶,借以效正空顶阶段的方向。

用增减一侧千斤顶的顶力,即开或关一侧千斤顶的阀门,增加或减少千斤顶顶力数。用轮流开动两边高压油泵调整,如向左偏,就开左侧高压油泵;向右偏,就开右侧高压油泵。

用后背顶铁(柱)调整,在加换顶铁时,根据偏差的大小,将一侧顶铁楔紧,另一侧顶铁楔松或预留1~3cm的间隙。通过箱体前端左右调整,可在一侧超挖,另一侧少挖或不挖来调整方向。

3.3.7.2.2箱身“抬头”的调整

两侧挖土不够宽,易造成箱身“抬头”,可在两侧适当多挖。

箱身“抬头”量不大时,可把开挖面挖到与箱底面平;“抬头”量较大时,则在箱体前端底部超挖20~30cm,宽度与箱身相同,在顶进中逐步调整,在未达到设计高程时应酌情停止超挖,以免又造成箱体“扎头”。

3.3.7.2.3箱身“扎头”的调整

适当增加抬头力矩,即增加箱体前端边墙上部的阻力,使边墙上部多吃土,底板前不超挖,逐步顶进调整。

吃土顶进,挖土时,开挖面基底保持在箱身底面以上8~10cm,利用船头坡将高出部分土体压入箱底,纠正“扎头”。

基底土壤松软时,可换铺20~30cm的碎石、卵石、砼块、砼板、打入短木桩等方法加固地基,以纠正“扎头”现象。

3.4、护轮轨安装

桥上线路铺设Ⅲ型桥枕、护轮轨。护轮轨与基本轨为同类型钢轨。

3.4.1护轮轨的直轨长度超出箱形桥边线不得小于10m,弯轨部分也不得小于5m;

3.4.2护轮轨头部外侧与基本轨头部内侧的净距为200±10mm,当采用较宽的K型扣件和P60轨时,其净距改为220±10mm;

3.4.3护轮轨接头鱼尾螺栓帽应安装在线路中心一侧;

3.4.4护轮轨顶面高出基本轨面不得大于5mm,低于基本轨面不得大于25mm;

3.4.5铺设砼轨枕时,护轮轨底应铺设塑料垫钣,采用护轮轨扣板扣件,扣件型号应与护轮轨类型配套,外侧(靠基本轨侧)用0号,内侧用2号;

3.4.6护轮轨弯头应对称弯曲交会线路中心,并将轨端切成不陡于1:1的斜面,用螺栓串联成梭头,梭头应固定在轨枕上,当为自动闭塞区间时,应在护轮轨交会处铺设绝缘衬垫。

3.5、U型槽、路面及附属工程施工

顶进就位后,恢复线路,补充道碴,线路养护到列车正常行车标准后,向相关部门申请取消列车慢行,恢复正常行车。进行排水工程施工,然后进行U型槽及附属工程的施工。

框架箱身两侧的U型槽采用现场浇注的施工方法。模板采用自制钢模,两侧用螺栓拉杆固定,模板缝处采用螺栓连接,缝间夹设海绵条,防止灌注砼时漏浆。钢筋绑扎采用集中加工,现场绑扎。砼采用商品混凝土,输送泵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捣固。施工U型槽时,分地板和墙身两次施工,施工缝中加埋连接钢筋,以利承受剪力。拆模后

马上给予遮盖浇水养生,保持表面湿润。

路面工程施工前,按施工缝位臵划分区段。按设计要求填筑宕碴垫层,然后浇注砼路面。每段施工前,先按设计标高施做标高控制带。控制带分别在两边和中间。采用泵送商品砼,自行式整平机配合平板振动器逐区段浇筑路面混凝土,并进行表面刻痕处理。

栏杆纵梁采用竹胶板模板,利用预埋在框架顶和边侧的连接件上固定模板。模板固定后,用模线在模板内侧弹出纵梁顶面标高。钢筋集中制做,现场绑扎,混凝土现场拌和,人工浇注。格栅预制好后,插入立柱预留孔内,再用水泥砂浆抹平。

立柱采用预制,在纵梁相应位臵预留孔插入,用环氧树脂填塞牢固。扶手1.1.1.1.2、国家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等.

4、结束语

本文对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做了详尽的阐述,可以为业内同行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书目: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范》(CJJ74-99)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公路水泥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铁路框架桥顶进施工方案

穿越西部走廊铁路框架桥顶进施工专项施工设计 1、工程概况 **路(K130+713.350)与铁路(铁路里程K23+937.31)交汇处原道路有3孔框架桥,现因**路修建需要,在既有框构桥左侧顶进两孔(16.5+11)m框构桥,将原框构桥左孔改为中间分隔带。由左幅5车道,右幅4车道组成快速路,横断面图布置如下 2、编制依据 2.1、**路新建工程穿越西部工业走廊铁路框构桥施工图设计 2.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2.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2.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施工规范》 2.5、《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2.6、现场调查资料及《土力学》 3、总体施工方案 3.1、总体布置 框架桥顺道路中心线方向长86.13m,与设计四环道路中线交角58度。

3.2、结构尺寸 框构桥采用16.5+11m,垂直截面全宽30.8m,桥高9.1m。顶板厚1.0m,底板厚1.2m,侧墙厚1.1m,顶板梗肋长1.8m,高0.6m,底板梗肋长高均为0.5m。 3.3、线路加固方案 线路加固采用采用3-5-3吊轨梁加I55c工字钢纵横抬梁加固方案,横抬梁间距50cm,将加固范围内线路全部更换为250×12×20cm新I类木枕,控制轨底至框构顶0.7m。用U型钢扣件锚住,防止横梁窜动引起线路变形。纵梁采用I55c工字钢3片组。工字钢纵横梁拼接采用栓接。 3.4、施工方案 框构桥采用在现场浇注,顶进就位的施工方法,施工期间铁路需长轨放散,限速40km/h。 3.5、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范围为顶程及框构基底范围,采用双管高压旋喷注浆法进行地基加固,加固体体直径为600mm,加固深度为顶程范围内桩长4m;框构桥下5m,垂直铁路方向布置34排,每排间距1.2m。 4、施工方法及步骤 4.1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前需取得铁路相关部门的施工许可手续,为保证旋喷机作业,需在铁路边坡上开蹬, 路基开蹬示意图如下:

太原南内环9+16+16+9m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

太原南内环9+16+16+9m铁路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摘要:太原市南内环9+16+16+9m铁路框构桥为新增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框构下穿机务段6股道及道岔区,股道位于小半径曲线上。本文重点叙述了复杂道岔区采用中继间法进行大型框构顶进施工的关键技术及措施。 关键词:框构顶进;线路加固;工字钢;中继间 abstract: the taiyuan city southern inner ring9+16+16+9m railway frame bridge is a new road through under existing railway engineering, framed in locomotive depot 6 tracks and track in turnout area, on small radius curve. this paper describ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asures of the complex turnout zone by relaying method for large frame jacking. key words: frame jacking; line reinforcement; i-beam; relay 中图分类号:f5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一、工程简述 本桥中心里程石太下行线为k225+832.5,孔径形式为 9+16+16+9m,本桥下穿机务段既有线6股道,含2组43kg/m道岔,公路与铁路斜交,桥轴线与框构夹角为92°26′17″,在既有机环线东侧预制,桥全长55.07m,分两节采用中继间法顶进施工,顶进前节长23.52m(包括前挑檐),顶进后节长19.62m(包括后平衡),

框架涵施工工艺设计

13.1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和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的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的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座涵全部检查。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施工涵底板施工材料准备 桥面系施工涵背回填出入口顺接 防水层施工涵身及顶板施工端翼墙施工 图13.1.4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13.1.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高速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技术交底

XX高铁一工区(四级)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支架布置正面剖面图 支架布置侧面图 钢筋安装绑扎施工另外进行交底。 沉降缝以聚氯乙烯胶泥(厚5cm)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充,DK00+000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涵身墙厚0.34cm,顶板厚36cm,因此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止水带在涵节端部沿框架板厚中心线呈环形布置,若止水带与涵节钢筋有干扰时,可刺穿止水带,但不得截断涵节内钢筋。洞身涵节间沉降缝处设止水带,出入口涵节与八字墙间不设。止水带宜用整根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粘接牢固密不透水,接头宜设在

沉降缝的平直部位,不得设在涵身边墙与顶底板转角处。 中埋式止水带安装示意图 涵身分两次浇筑施工,第一施工段为底板及侧墙倒角向上20-30cm,第二施工段为侧墙和顶板。安装箱体底板模板并设置沉降缝,施工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绑扎钢筋前,先在垫层水泥面上,放出钢筋位置线,按线摆放钢筋能有效的控制钢筋间距的误差,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底板混凝土。混凝土灌注宜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筑,浇筑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振捣器在施工中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振捣混凝土上层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缓慢提起振捣器,即“快插慢拔”,插入深度不超过振捣器长度的1.25倍。振动时避免振捣器碰撞模板。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初凝后终凝前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禁止洒水。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模。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达到100%的施工图标示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荷载。 涵身施工构造图纸见附图。

框架桥顶进施工作业指导书

框架桥顶进施工作业指导书 ZJYGS/ZY02—18—2003 1 范围 适用于铁路工程框架桥的顶进施工。 2施工准备 2. 1 材料和主要机具:水、水泥、砂、碎石、片石、钢筋、钢板、钢板桩、结构钢焊条、电焊机、防水涂料、 防水卷材、石蜡、机油、塑料薄膜、铁锹、土篮、模板、脚手杆、混凝土搅拌机、灰浆搅拌机、钢筋调 直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汽车式起重机、挖掘机、推士机、自卸汽车、卷扬机、蛙式打夯机、 砂浆试模、混凝土试模、顶进设备(高压油泵、控制阀、调节阀、千斤顶、油箱、油管压力表、顶铁、顶 柱、横梁)。 2.2 作业条件 2.2.1顶进施工时,非工作人员应撤离工作现场。顶铁上严禁站人和行走。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图

3.2工艺流程图的描述 3. 2 修筑后背:后背是顶进的依托,应做到牢固可靠,以保证顶进的顺利进行。后背的修筑可与开挖工作同时进行,若采用钢板桩作后背时,应先打桩在开挖工作坑,以节省挖方井保证桩后土壤的密实性。 3.2.2 开挖工作坑:在铁路路基的一侧根据箱涵结构尺寸、净空要求开挖,工作坑底须经夯实碾压处理。 3.2.3 排除地表水及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坑四周应挖排水沟。井根据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情况在顶进范围内布置打点,进行抽水,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0.5~1.0m。 3.2.4 修筑滑板设置润滑隔离层;滑板多以混凝土灌注而成,也有按构造增设钢筋的。详见《混凝上及钢筋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修筑前在其下以碎石夯填密实,以减少不均匀沉陷。滑板混凝土要求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滑板表层涂以机油、石蜡作为润滑剂,再以塑料薄膜覆盖形成隔离层。 3.2.5 预制箱涵;在滑板塑料薄膜隔离层上绑扎钢筋以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应注意按设计要求将箱涵各部位预埋件安装齐全,避免遗漏。 3.2.6 安设刃角:采用钢筋混凝土内刃角时

拆除铁路既有盖板箱涵原位顶进框构桥施工技术

拆除铁路既有盖板箱涵原位顶进框构桥施工技术 摘要:铁路提速引起既有线进行改造,既有桥涵因标准低和年久失修,需要进行更换,拆旧涵顶新桥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施工,本文介绍了黑宝山站至黑金站间拆除既有2-4.8米盖板箱涵顶进新的1-8米框构桥施工,施工中克服了线路加固、拆除旧盖板涵顶进中的难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既有线路拆除盖板涵框构桥顶进 1、工程简介 该工程是嫩江至黑宝山货运专线工程,为依科特车站改造增加到发线而设。框架桥位于嫩黑线GK106+346处,因原位处2-4.8m涵洞盖板受损严重,该涵已被嫩江铁路公司列为危桥无法进行接长施工而更改为1-8.0m钢筋混凝土框构顶进。 2、顶进施工组织 2.1 路基防护桩 新框构桥顶进时不拆除既有涵两侧边墙,因框架桥桥体预制时距既有涵较近,且框构桥桥体顶进时工字钢横梁未搭在框构主体前,为防止既有涵洞入口两侧的翼墙发生塌方,在顶进前端路肩左右两角做防护桩。防护桩每侧3根,防护桩桩径1.25米,靠近线路侧两根桩桩长15米,桩中心距不大于1.5米,桩中心距既有线路中心4.0米。靠近既有涵防护桩桩中心距既有涵洞基础边为0.75米。防护桩桩顶设置冠梁。线路加固前,路基防护桩要制作完成,并保证达到设计强度。 2.2 线路加固 本桥须穿越嫩黑线4股道,铁路线为曲线,Ⅰ道曲线半径为990m,Ⅱ、3、4道曲线半径为1000m。 本工程线路加固采用横抬纵挑法进行加固,采用3-5-3扣吊轨梁和I40b工字钢横梁、I45b工字钢双根一束纵梁结合的加固方法。为防止桥体顶进施工期间线路横移,桥体主体后端预埋牵拉地锚。横抬纵挑法加固后的线路组成完整的加固体系,保证线路加固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加固范围为I40b工字钢横梁加固至边墙外6米。I45b工字钢纵梁采用两根一束,以不侵限为原则。扣轨长度按横梁外侧3m考虑。

框架涵施工工艺

框架涵施工工艺

13.1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和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的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的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表13.4.3-1 框架涵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3.4.3-2 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 允许偏 差(mm) 检验方法 1 基层平整度 3 1m靠尺检 查 2 卷材搭接宽度-10 尺量检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不少于5处。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穿越铁路框架涵施工方案

1穿越铁路框架涵施工方案 1.1.1穿越铁路框架涵工程 (1)对既有铁路进行线路加固采用D24便梁加固,支撑桩采用φ125cm挖孔桩。 (2)框架涵主体采用现场平整场地做滑板,整体钢模板现浇法施工预制。 (3)框架涵主体就位,分三节顶进,其中右侧中继法顶进施工。 1.2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1.2.1线路加固 1.2.1.1挖孔桩施工 1.2.1.1.1施工准备 ①挖孔桩施工前要精确测定桩位,平整场地,做好防护设施。 ②安装井架。根据施工需要,为便于出碴,在开始挖井时采用扒杆,开挖较深时在井口设置1台3t卷扬机作为提升设备。 ③配备齐全所需的机具、器材、照明及人员上下设施。 1.2.1.1.2桩身开挖 桩施工时,都是利用列车间隙时间24小时昼夜施工,夜间施工做好照明设施,列车通过工地时严禁施工,且丼下人员必须撤离现场。 ①井口部分。根据桩身井口段土质情况将井口挖至1m深时,立模灌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此节护壁在井口0.5m高度范围内壁厚20cm,以下为10cm。顶面要平整,并高出原地面20cm,用来防止下节井壁开挖时井口沉陷以及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 ②桩井掘进。采取边挖边护的方法,每节开挖深度视地质情况确定。每次井壁开挖及衬砌立模,均要从井口吊线测量,以防止超挖欠挖及护壁偏斜。每挖深0.5m~1.0m 后,沿井壁立模灌注一节混凝土护壁,形成框架。 ③出碴。井内采用人工装碴,使用卷扬机及吊桶做提升设备,井上设专人指挥,将吊桶直接提升到井口,卸入车中运出。 ④护壁支撑。为保证桩井开挖的施工安全采用钢护筒护壁。 ⑤安全设施。桩身开挖必须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井下石方开挖采用空压机风镐掘进,严禁爆破,各工序必须有安全员职守。 ⑥施工时井口四周必须设防护栅栏,各种材料及施工器材距井口有一定距离,以防落入井内伤人。 ⑦挖孔工人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绳,必要时搭设掩体。提升设备要经常检查,挖

铁路框架桥施工工艺

*标铁路工程 铁路框架桥施工工艺 编制: 审核: 审批: *标项目部 二零**年*月*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适用范围 (2) 3.作业准备 (2) 4.技术要求 (2) 5.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 6.施工要求 (6) 7.劳动组织 (12) 8.材料要求 (12) 9.设备配置 (13) 10.质量控制及检验 (13) 11.安全环保要求 (15)

1.工程概况 本单位工程4座框架小桥均位于线路双线正线地段。本区段位于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大多为耕地,夏种玉米花生,冬种小麦。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冲积粉质粘土。 1.1气象特征 本区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3℃~14.1℃,平均无霜期为199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97~820毫米左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段,单位工程编号为小桥-03,包括框架小桥DK855+694.3、DK855+749.65、DK855+851.23、DK856+720.32共4座。 3.作业准备 3.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员进场生活、办公要等。 4.技术要求 4.1 混凝土的拌合由5#号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合;钢筋的加工由DK855+100钢筋加工厂加工。 4.2 施工前混凝土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设计要求。 4.3 在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试验,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所选用配比拌合的混凝土,在指定的代表性桥涵处进行浇筑;以确定工艺参数及配比的优化,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4.4框架桥基坑开挖后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框架桥基础施工。

既有线框架涵(接长)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新建二 线工程NBSG-5标段 技术交底单位南百二线五标一分部 交底项目K173+895.5框架涵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15年10月10日 一、施工中使用的文件 1、K173+895.2 1-1m钢筋砼盖板涵(接长)设计图南百二线施涵-555 2、《钢筋砼框架箱涵》通桥(2012)5401 3、《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 二、涵洞设计概况 1、工程地点:K173+895.5 2、几何尺寸:左侧接长涵长10.06m框(不含翼墙);右侧接长涵长13.27m。总宽0.2+1.4+0.2=1.8m,总高为0.2+1.8+0.2=2.2m。基础厚20cm,顶板厚20cm,净空高度1.8m。 3、本框架涵按《通桥(2012)5401》图设计,主体部分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按填土高6-9m情况采用,要求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采用现浇法施工,先现浇框架,后铺设线路。施工缝处理按《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施工规范办理。 4、涵基底置于膨胀土上,基底下设10cm厚C30混凝土封底层,同时将基底下大气影响急剧层膨胀土挖除并采用碎石与灰土分层换填,换填深度为地面以下 1.8m,地基承载力≥0.15MPa。涵洞两侧基坑顶部设置封闭层防止地面水渗入基底。 5、出入口铺砌按《通桥(2012)5401》图及南百二线施涵-555办理,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30cm厚碎石垫层。 6、涵身之间及涵身与洞口节间沉降缝及涵洞防水层按《通桥(2012)5401》图施工。验收前做通水试验,保证沉降缝质量。 7、路基两侧设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8、涵洞基坑采用碎石、灰土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至原地面,碎石、灰土填筑满足Eud≥30MPa,地面以上过渡段按路基专业要求施工。 9、涵洞两侧接长既有1-1m盖板箱涵,需拆除既有涵及云贵涵洞出口翼墙及部分基础,并采用同孔径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接长原涵,基坑开挖靠近既有涵及云贵涵洞附近采用钢轨桩防护。 三、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仔细核查图纸,并现场核对位置及标高,确保无误后方可开工。 2、涵洞开挖至基底应预留20cm左右保护层,采用人工清底,避免机械开挖扰动基地土体。 4、开挖出的土体距离基坑边缘不小于5m。人工清底至设计基地后,及时联系试验人员对基地承载力进行检测,合格后及时进行下步施工。如检测不合格则及时通知工程部进行变更处理。如因雨水原因来不及封闭基底则在雨后应及时将基坑内水排出,并经晾晒后重新检测基地承载力。 5、报检程序:队内自检—分部检查—监理检查验收。 6、技术人员及时做好内业资料。 7、施工中如有其它不明之处及时与工区工程部沟通解决。 四.涵洞施工方法及工艺 1施工工艺

框架桥下穿铁路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及铁路设施情况 (2) (一)工程概况 (2) (二)铁路其它专业设施情况 (2) (三)架空顶进工程量 (2) 三、施工安排及要点计划 (3) (一)施工安排 (3) (二)要点计划 (3) 四、施工方法 (3) (一)挖孔桩施工 (3) 1、工程数量 (3) 2、施工方法 (4) 3、挖孔桩的拆除 (5) (二)线路架空 (5) 1、架空准备 (5) 2、架空加固方案 (6) 3、施工方法 (6) (三)框架桥顶进 (6) 1、顶进设备配置、安装及试顶 (6) 2、顶进施工 (7) 3、出土便道 (9) 4、注意事项 (9) (四)线路检查及施工防护 (10) (五)线路恢复 (11) (六)冬季施工措施 (11)

五、施工组织安排 (12) (一)组织领导 (12) (二)劳动力安排 (13) (三)行车防护安排 (13) 六、主要施工机具、设备、材料安排 (15) 七、安全保证措施 (15) (一)要点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5) (二)行车安全保证措施 (16) (三)封锁及慢行施工安全措施 (18) (四)线路架空与加固安全技术措施 (19) (五)线上防护和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20) (六)顶进挖土安全技术措施 (21) (七)框架桥顶进安全技术措施 (22) (八)线路恢复安全技术措施 (22) (九)通信光电缆防护措施 (24) (十)大型机械作业安全措施 (24) 八、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24) (一)预警机制 (24) (二)应急预案 (24) 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5) 2、应急响应 (26) 3、后期处置 (28) 4、设备管理单位值班(调度)电话 (28) 九、附件 (28)

框架桥顶进施工方案

框架桥顶进施工方案 论文摘要: 在站场改造施工中,线路不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桥的顶进施工,不仅风险大而且顶桥的精确度 不容易控制,造成工程中的难题,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我们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在框架桥预制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控制:基坑开挖完成后,制作后背梁,后背梁与顶进段一侧面层表面平整,保证顶进过程中的直线。滑板对顶进施工重关重要,滑板位于垫层与主体桥底板之间,在滑板的底部纵横向设置地锚梁,与滑板连成整体防止滑板在顶进过程中随主体桥移动。同时船头坡刃角相当规模于框架主体的悬挑部位,其斜度控制是难点。同时导向墩的布置、隔离层的平整润滑、测量放线的精确度也同样是工程的 质量关键点。在框架桥顶进的期间,注意顶进方向,保证桥体的直线运行。 关键词:顶桥后背梁滑板隔离层顶镐船头坡 目录 第一章后背梁...............................................................31.1后背梁制作......................................................31.2后背梁控制点......................................................3第二章滑板...............................................................32.1滑板制作............................................................32.2滑板施工控制点...................................................4第三章导向墩............................................................43.1导向墩选材.........................................................43.2导向墩布置.........................................................5第四章隔离层...............................................................64.1隔离层的制作......................................................64.2隔离层控制点......................................................6第五章船头坡............................................................65.1船头坡的制作......................................................65.2船头坡控制点......................................................7第六章刃角...............................................................86.1刃角制作............................................................86.2刃角控制点.........................................................9第七章测量放线.........................................................97.1轴线测量............................................................97.2高程测量............................................................10第八章框架桥顶进......................................................10第九章总结 (10) 塘沽站旅客地道改建工程位于天津市塘沽区火车站内,由铁路第三勘察设计院设计,该工程既有正线下为顶进施工,新建线下为现浇施工,地道中心里程K178+992.0,净宽8.2m,净高3.7m,主体轴线长 为61.9m;。顶进段钢筋混凝土体积为325.6m3,重量为1222.0吨。

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设计方案

1、 .............................................................................................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3 - 1.1编制依据..................................... -3 - 1.2编制原则..................................... -3 - 2、工程概况.................................... -3 - 3、主要工程量...................................... -4 - 4、施工组织安排.................................... -4 - 4.1 施工组织机构 .................................. -4 - 4.2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 -4 - 5、主要施工方案、方法、顺序及技术措施 5.1工期计划..................................... -5 - 5.2施工方案..................................... -5 - 5.2.1 施工顺序.................................. -5 - 5.2.2 施工准备................................. -6 - 5.2.3 施工方法................................. -6 - 6、劳动力、机械设备及材料等计划 ............................ -13 - 7、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4 - 7.1质量目标..................................... -14 - 7.2质量保证体系................................... -14 - 7.3确保质量目标实现的主要组织措施 ............................ -16 - 7.4强化质量教育,增强全员创优意识 ............................ -16 - 7.5健全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16 - 7.6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 -16 - 7.7质量管理..................................... -17 - 7.8重监理工程师,积极配合监督、检查.......................... -17 - 7.9及时整理资料,完善档案管理 ............................. -17 - 7.10保证质量主要技术措施................................ -18 - 8、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18 - 8.1安全目标..................................... -18 - 8.2安全保障体系................................... -18 -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总体方案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总体方案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总体方案提要:测量放样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控制桩及水准点进行复核加密,换手测量无误并埋设和加固护桩后方可使用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总体方案 在保证总工期和专业工期按招标文件完成的前提下,根据本标段的工作量,采用优化的方案和先进的施工工艺,进行人员和机械设备与工程项目的最佳组合,制定安全、质量、工期和效益的保障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把大部分人员集中在工程量大、工点相对集中、有生活保障的地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本标段点多线长、工程量大,使用大型机械施工,可以充分发挥大型机械质量好、效率高的特点,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在既有线施工的最大特点就是要保证正常的运输秩序,保证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在这个大目标下,我们要合理组织施工,与铁路局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圆满完成施工生产任务。 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 机构组成 根据工程规模及特点,本投标人组建高效、精干的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成立项目指挥部,由具有丰富铁路施工管理

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指挥长,由曾在多条铁路施工中主管技术工作的高级工程师担任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指挥部下设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安全质量部、环境保护部及办公室六个部门,工程技术部下设测量队,安全质量部下设中心试验室。 项目指挥部下设29个专业化施工队,其中:5个路基综合施工队, 6个桥梁施工队,5个站场施工队,10个涵洞施工队,1个线路施工队,2个混凝土拌合运输队。 详见: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职责分工 各业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 项目指挥长:项目指挥长是项目的宏观调控者,负责与建设单位、业主及各级政府部门协调联系,对本工程的全部工作负责,代表本企业法人履行合同及实现对建设单位的各项承诺。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的第一管理者,负责本标段工程从施工准备、工程施工直至竣工交付全过程的管理、协调和控制。 项目副经理:负责施工生产、物资设备供应及管理、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工作。 项目副经理:负责工程保障、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管理

框架桥顶进施工作业指导书

框架桥顶进施工作业指导书 ZJYGS/ZY02—18—2003 1 范围 适用于铁路工程框架桥的顶进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和主要机具:水、水泥、砂、碎石、片石、钢筋、钢板、钢板桩、结构钢焊条、电焊机、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石蜡、机油、塑料薄膜、铁锹、土篮、模板、脚手杆、混凝土搅拌机、灰浆搅拌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汽车式起重机、挖掘机、推士机、自卸汽车、卷扬机、蛙式打夯机、砂浆试模、混凝土试模、顶进设备(高压油泵、控制阀、调节阀、千斤顶、油箱、油管压力表、顶铁、顶柱、横梁)。 2.2 作业条件 2.2.1 顶进施工时,非工作人员应撤离工作现场。顶铁上严禁站人和行走。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图 3.2 工艺流程图的描述

3.2 修筑后背:后背是顶进的依托,应做到牢固可靠,以保证顶进的顺利进行。后背的修筑可与开挖工作同时进行,若采用钢板桩作后背时,应先打桩在开挖工作坑,以节省挖方井保证桩后土壤的密实性。 3.2.2 开挖工作坑:在铁路路基的一侧根据箱涵结构尺寸、净空要求开挖,工作坑底须经夯实碾压处理。 3.2.3 排除地表水及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坑四周应挖排水沟。井根据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情况在顶进范围内布置打点,进行抽水,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0.5~1.0m。 3.2.4 修筑滑板设置润滑隔离层;滑板多以混凝土灌注而成,也有按构造增设钢筋的。详见《混凝上及钢筋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修筑前在其下以碎石夯填密实,以减少不均匀沉陷。滑板混凝土要求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滑板表层涂以机油、石蜡作为润滑剂,再以塑料薄膜覆盖形成隔离层。 3.2.5 预制箱涵;在滑板塑料薄膜隔离层上绑扎钢筋以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应注意按设计要求将箱涵各部位预埋件安装齐全,避免遗漏。 3.2.6 安设刃角:采用钢筋混凝土内刃角时在三角形顶端安装钢刃尖。采用钢刃角时则安装在结构前端预埋的螺栓上,要求安装位置准确。 3.2.7 安装顶进设备;顶进设备分液压系统和传力设备两部分。 3.2.8 线路加固:根据线路、行车、地质和地下水泥情况,以及箱涵结构尺寸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恰当的线路加固形式,以保证顶进时的行车安全。 3.2.9 起动顶进:顶进时,需逐渐加压,并对设备及滑板、后背等进行检查。起动后要掌握好箱涵顶进方向。顶人路基时安排在列车运行间隙时进行顶进,随挖随顶。同时用仪器对顶进方向及高程进行测量,并注意及时纠正偏差,以保证顺利地把箱涵按设计位置顶人路基。 3.2.9.1 挖土及运土:框构桥涵的顶进速度主要取决于洞内的挖、运土速度,每次挖土掘进同应根据土质情况决定,一般约为20~50cm。在松散的或软塑性的土层中顶进严禁‘超挖’,必须保证刃角切人土层内10cm以上;挖土时应掌握士坡的平整,并保持与刃角坡度一致,或根据路基土质情况选用适当坡度,严禁出现倒坡,以保安全;列车通过时不得挖土,如发现机械设备有故障不能顶讲时应立即停止挖土;挖土工作必须与观测工作紧密配合,根据偏差分析决定挖土方法。 3.2.9.2 安放顶铁、顶柱:每行顶铁(柱〕与千斤顶应成一直线,并与后背垂直,各行长度而力求一致,顶进时,顶铁上不准站人。注意观察顶铁的受力情况,防止崩出伤人。顶铁行数,决定于总顶力与顶铁(柱)的允许承压能力,并要求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3.2.9.3 测量工作:为了准确掌握箱涵顶进的方向和高程,应在箱涵的后方设置观测点以观测箱涵顶进时中线和水平偏差。测量工作必须每顶一镐测量一次高程和左右方向偏差,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纠正偏差,保证顶讲顺利进行。 3.2.9.4 顶进方向和高程的控制:为保证顶进箱涵的位置正确,防止顶进的方向及高程偏差,除加强观测认真预防外,还要及早纠正,倘若等到出现大偏差后再行纠正就较为困难,常用的纠压方法有: 3.2.9. 4.1 使刃角“及早”吃土,借以加大刃角阻力,使箱涵避免低头。 3.2.9. 4.2 发现箱涵抬头现象时,可在刃角处适当超挖。 3.2.9. 4.3 箱涵顶进方向的控制从顶进开始就需认真加以注意。 3.3 其他几种顶进施工方法: 3.3.1 对顶法:对顶法是在铁路两侧各挖一工作坑,将箱涵分成两半,分别在两侧工作坑内淤滞,并修筑后背,同样借后背反力将箱涵顶人路基。修建方法;一般先顶进一侧的箱涵,就位后在刃角处用支撑封住,防止塌方,然后将顶进设备移至铁路的另一侧,顶进该侧的箱涵使之与先顶进的箱涵对接。箱

下穿铁路框构桥顶进建筑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1 编制说明 (4) 2 工程概况 (4) 2.1 工程概述 (4) 3 施工方案容 (5) 3.1 施工项目及现场负责人 (5) 3.2 施工等级及配合单位 (5) 3.3 施工作业容 (5) 3.4 施工地点及工期安排 (6) 3.5 影响及限速围 (6) 3.6 设备变化 (7) 3.7 施工准备及流程 (7) 3.7.1 管线调查 (7) 3.7.2 机械准备 (7) 3.7.3 施工人员配置 (8) 3.7.4 施工机械设备 (8) 3.8 主要周转材料 (9) 4 组织机构 (9) 4.1 劳动力、机具设备材料计划安排 (11) 4.2 各工序分配时间 (12) 5 施工方法及工艺 (12) 5.1 支墩施工 (12) 5.2 线路加固及顶进施工工艺 (13) 5.2.1 D24m便梁施工前准备 (13) 5.2.2 D24m便梁架设 (14) 5.3 顶进施工 (14)

5.3.1 施工准备 (14) 5.3.2 挖土与运土 (15) 5.3.3 顶进作业 (15) 5.3.4 测量观测 (15) 5.4 八字墙及附属工程施工 (15) 5.5 路基注浆加固 (16) 5.6 拆除便梁、恢复线路 (16) 6 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6) 7 安全关键卡控表 (17) 8 夜间施工措施 (17) 9 无缝线路地段防胀轨跑道措施 (18) 10 质量保证措施 (19) 10.1 顶进过程中的箱身纠偏措施 (19) 10.1.1 箱身方向左右偏差调整的方法: (19) 10.1.2 纠正箱身“抬头”方法 (19) 10.1.3 纠正箱身“扎头”的方法 (20) 11 应急预案 (20) 11.1 顶进施工应急预案 (20) 11.2 铁路既有线工程塌方应急预案 (22) 11.3 防洪汛期及应急措施 (22) 11.3.1 实行防洪领导负责制 (23) 11.3.2 汛期施工安全 (23) 11.3.3 汛期行车安全 (23) 11.3.4 制定防洪应急措施 (23) 11.3.5 加强管理、落实防洪措施 (24) 12 施工防护办法 (24)

430276框架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方案是依据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设计的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修改施工图《DK430+276 2-8.0×5.0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设计图》、会议纪要及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我们的施工条件而编制的。 二、工程概况 2.1设计简介: 本工程为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DK430+276 2-8.0×5.0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的排洪问题。本框架桥设计根据Q1/100=59.76m3/s H1955=48.36m(倒灌设计。本框架桥铁路正线里程DK430+276,与正线正交。本里程既有对应有一座1-16m小桥,施工时需铺设临时过渡便线,拆除既有1-16m 小桥后方能施工2-8m框架桥。轨底至框架顶约2.5m。本框架桥全长9.60m,采用现浇法施工。涵洞出入口采用M10浆砌片石基础、墙身。(框架结构尺寸如下图所示。 本框架箱体平置,框架内泄水面拟设0.5%纵坡,坡度调整由回填土层控制。框架内两旁各设1m宽人行道,并按规范设置角钢栏杆。桥孔净高为5m,净 宽8m,。框架顶及两侧设防水层,顶部修成3%人字坡,框架顶部两侧设置盲沟。 2.2工程地质情况 本框架位置处表层土为粉质黏土(σo=180kpa;厚度约为2.0m;其下为圆砾土(σo=300kpa;厚度约为1.5m;下伏W2、W3砾岩。框架基底设计位于圆砾土层,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3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所示: 2.4工程特点 本框架桥施工工期非常紧,计划施工期仅为40天的时间,工程量大,施 工工期紧,工期压力大。 框架桥设计孔径为2-8.0×5.0m,框架长度为17.50m,箱身采用现浇法整体浇注。现场施工场地狭窄,靠近施工变线,对既有线行车安全有影响。施工材料、机具不能直接到达施工现场,在框架现浇施工中如何保证混凝土内实外美成为本工程的关键。 2.5施工现场情况 施工场地狭窄,施工便道已修筑至过渡便线1-6.0m涵右侧,施工场地位于1-6.0m便涵左侧,所有机具、材料均需要经过1-6.0m便涵方能运至施工现场。同时施工过程有大量土方、混凝土废渣需要外运。1-6.0m便涵涵内及出入口需修筑道路并与施工便道顺接。施工前必须把施工范围内的光、电缆、水管、电杆迁移完毕后,方可进行2-8.0×5.0m框架桥的施工。 1-6.0m便涵右侧有一片田地,地势平坦,约300m2,可租借作为备料、搅拌站、钢筋加工及机械设备停放场地。 详细场地布置见附图:施工平面布置图

铁路框架涵施工方案

铁路框架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招标 文件。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建设函[2005]754 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 路设计指南》、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建设函[2005]160 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暂行标准》。 ⑶、从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⑷、本公司现行的《质量手册》(第三版)、《程序文件》(第三版)。 ⑸、本企业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机械机具设备、管理水平、技术 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⑹、铁道部建设文明工地标准及当地政府在环保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二、编制范围 本框架涵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 ******框架涵。 三、工程概况 ******为过水涵,正交涵,孔径为1-2.0,净高2.5 米,入口泄水井,出口与泄水洞相接;******涵洞为交通涵,正交涵,孔径为1-6.0,净高4.7 米,位于观音堂隧道出口和长山隧道进口之间。两座涵洞均为一座一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涵。 四、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桥涵主体采用现浇法施工,施工顺序为:先正线后两侧,先主体后附属,先主体框架后出入口. 具体施工顺序如下步骤: 4.1 基坑开挖 采用机械开挖,并辅以人工清底找平,基坑的开挖尺寸据据涵洞底版的尺寸、支模及操作的要求进行确定。基坑的开挖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为原则。根据现场土质,一般采取1:0.5 边坡。 4.2 箱身主体施工 箱身主体分节施工,每节长度按设计图纸的分节长度而定。浇注箱身混凝土分两部分施工,先浇注箱身底板至边墙下梗肋部,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 后,再浇注边墙及顶板混凝土。边墙与底板混凝土接榫处必须凿毛清洗干净,后涂纯水泥浆,再浇注上部混凝土。 4.3. 模板工程 4.3.1 模板制作 涵身主体模板采用钢模和木模结合,根据施工进度及设计台型进行加工改装。要求模板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 4.3. 2 模板及支架安装 模板采用吊车配合人工安装,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加固,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过程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模内干净无杂物,拼合平整严密。支架结构的立面、平面均应安装牢固,并能抵挡振动时偶然撞击。支架立柱应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承部分必须安置在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