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
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是北京市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拥有众多在领域内举足轻重的核心企业。
2009年以来,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下,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发展规模迅猛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标志,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 文/许春永 卜雨洲 李大鹏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主导、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格局。
2000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仅有3000多亿元,而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已超过2万亿元。
就新材料产业来说,1999年北京新材料企业数量约为30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而到2011年,北京新材料企业数量已增加到了140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
在北京市重点发展的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最具优势的领域,从产业发展规模来说,电子信息产业属于8大产业的第一梯队。
2009年,北京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超过8000亿元,其中,通信领域的产业规模就达到了3000亿元。
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北京市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着力打造中关村科学城、顺义中航工业园等产业带,加快以学院路为核心的“中关村信息网络世纪大道”等的建设,加之信息网络、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相继开工,进一步推动了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及特征分析.docx
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及特征分析目录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还能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这些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全球范围内,技术革新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也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是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在制造与服务中的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和服务的个性化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智能化程度、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种消费升级带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长,例如智能手机、电动汽车、智能家居设备等。
建设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观念和实验性的工3、全球产业链重构全球化进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趋向于全球化和集约化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互动与合作F1.益密切,形成了跨国产业链的新格局。
(三)中国发展现状及特点1、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市场最大的国家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尤其是在5G通信、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中国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2、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政府在政策层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发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资金支持等,同时通过区域布局和产业集聚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条的完善。
3、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着 未 有效 拓展 产 业链 、投 资跟 风 、 市场 有 效 需 求 不足 等 问题 。 而 科 技 人 才 的
用 呢?
化和合理 ,产业结构层次更高 ,其 中新兴
产业 发展 功 不 可 没 。
业的拉动作 用有限。
关 键 词 :战 略 性新 兴 产 业
制 约 因 素 现状问题 2广东省新兴产 业发展 带动 了产业结 . 构优化升 级。近年来 , 广东省新 兴产 业发 展迅速 , 整体 实 力不断增强 , 业规模持 产
构 的变 化趋 势 是 和 经济 发 展规 律 相 符 合 的 。 但 跟 全 国三 次产 业结 构相 比 ,山 东 省 的 第 三 产 业 还 有 待 提 高 。即使 是 2 0 0 9年 , 三 第
会 ,以更 快更 好地 推 动产 业结 构优 化升 级 。 国家 的积极倡 导下 , 国各 地都在 在 全
1河 南 省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 截 至 2 0 . 0 8 年 ,河 南 省 的 三次 产 业 结 构 合 理 性 还 比较
产 业所 占份额也仅 为 3 %,比全 国平均 41 水平低 85 .个百分点 ,比广东 、 浙江 、江苏 都低 45 .、32 、45 l个百分点。山东省第三
括 电子信 息产业 、新能源产 业、生物 医药 产业 、新材料产业 、 节能环保产 业和航 空
制 造 产 业 在 内的 六 大 新 兴 产 业 实 现 工 业 总
1山东省产业结构。山东省 2 0 年 的 . 08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也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趋势,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及分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高新技术含量、开创性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其技术和成果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意义。
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七大类: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截至201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2.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的版图逐渐扩大,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等行业也逐步崭露头角,成为新兴产业中的“黑马”。
(二)技术创新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领域,如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了近60万件,同比增长22.3%,已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
(三)政策支持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为新兴产业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环境。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随着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未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将在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方面实现技术的突破,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2年末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中国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市要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条件,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六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重大发展机遇,抢占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一、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标准划定,截至2012年末,市国税局管辖的新兴产业税户已接近2.6万户,当年入库国税收入120.4亿元,约占当年全市国税总收入15%。
其中增值所75.5亿元,所得税44.9亿元。
1、企业数量、经济规模双扩张,新兴产业税收发展潜力凸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引领发展为突出特点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数据显示,我市新兴产业从业户数呈逐年加速增长态势,2012年新兴产业从业户数已较2008年(两法合并)翻了一番,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则分别较2008年增长了111.8%、102.2%,在近几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以20.63%、19.39%的年均增幅,跑赢GDP增幅超过3个百分点。
同时新兴产业入库国税收入也迅速提升,尽管由于新兴产业税收优惠不断加大,产业税款年均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及利润增幅,但仍达到了15.28%,2008年至2012年五年入库税款总额达到了467.2亿元,仅以2012年为例,新兴产业税收的增长对当年国税收入增长的贡献超过三成。
新兴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税收发展的强力引擎。
2、信息技术产业规模领跑全局,新兴产业协调并进。
2012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已超过3600亿元,分行业看,除新能源汽车规模略小外,其它五个产业发展较为均衡,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以软件产业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12年该产业申报销售收入1314亿元,当期入库国税收入36.5亿元,分别占新兴产业营业总收入及入库国税收入总量的36.5%、30.4%,位居各产业之首,当之无愧的成为引领我市产业发展的龙头行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高新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一、现状1. 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一系列科技巨头的崛起,如谷歌、苹果和亚马逊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一些国家也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和创新企业,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 国际竞争加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各国纷纷将其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
目前,美国、中国、德国等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美国的硅谷被誉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中国则加大了对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
在国际竞争中,培育核心技术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二、未来展望1. 产业升级与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未来将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一些过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会逐渐衰退,而新的产业领域将不断涌现。
例如,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化石能源产业将逐渐减弱,而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则有望继续快速发展。
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以保持竞争力。
2. 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
各国可以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和市场资源,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以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公平竞争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 持续创新与人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创新和优秀人才的支持。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战略意义,具备国际竞争力,具有创新性、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奠定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以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为例,中国已经连续数年拥有全球最强的超级计算机,这得益于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此外,中国人工智能、新能源车、新型材料等领域的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
据统计,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已经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拥有数量庞大的科技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有望在未来发展壮大。
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光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实力不断提升。
我国数字经济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数据驱动的新生态正快速发展,北京、上海、深圳及杭州等地成为全国前四大创新中心,通过大数据的产业链拓展,传统的工业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洪流涌动带来巨大的机遇。
(2)技术储备愈加紧密。
中国在高铁、输变电、核电等领域的技术储备日益紧密,这些领域均具有国际上的核心技术,然而新产业对技术创新的追求更高。
可探索未来相互融合,使新产业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3)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供给也愈发多元化、优秀化,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于人才的政策支持与引进力度,已经成为该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4)政策保驾护航。
我国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上也一直采取了重视的态度,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及产业升级政策,用以提高企业创新性、研发效率、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以及在内外竞争中突显优势,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特征投资分析战新产业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新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战新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从创新引领、产业景气、区域集群三个维度来看,中国战新产业的发展基础良好,规模不断壮大,在山东、广东、北京、上海、湖南、湖北、河南、福建等多个省市已形成诸多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呈现领跑经济之势。
战新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四大领域创新最密集、市场潜力最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战新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呈现“三化”特征融合化、集聚化、生态化是“十四五”期间战新产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政府有必要构建新的产业规制体系,转变以“选择性”为特征的产业激励措施,并以金融为枢纽进一步融合各方力量。
战新企业成长存在风险战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规制边界风险、技术路线风险、商业模式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01战新产业的提出及国内外布局战新产业在国内的提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同时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是指由处于探索期的前沿技术所推动、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代表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会在未来发展成熟和实现产业转化,并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但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新兴产业。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成效、问题及优化策略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 ,同时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02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 集发展的成效
经济效益的提升
产值和利润增长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带来了产值的快速 增加和利润的稳定增长,显示出产业聚集对经济效益的 积极推动作用。
就业机会的增加
产业协同效应
通过产业链的聚集,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得到了有效发挥, 提高了整个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技术溢出效应
在产业聚集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日益加强,推 动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促进了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
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 2 3
产业辐射效应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对周边地区 产生了积极的产业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 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人才短缺,高端人才引进困难
要点一
人才流失严重
要点二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由于安徽省在人才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相对落后,导 致大量高端人才外流,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安徽省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与高校、 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04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 集的优化策略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和发展,相关产业链不断完 善,为安徽省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一定的就 业压力。
投资吸引力的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有助于提升安徽省的投资吸引力 ,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资本进入该领域,进一步推动了 产业的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
技术创新投入的增加
安徽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了对技术创新 的投入,推动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阿拉善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阿拉善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阿拉善盟是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支持,阿拉善盟也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阿拉善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阿拉善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1. 能源产业阿拉善盟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光伏能源资源,尤其是光伏能源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目前,阿拉善盟已经建设了多个光伏发电厂,为当地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煤炭产业也在阿拉善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2. 旅游产业阿拉善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目前,阿拉善盟已经建立了一批旅游景区和度假村,如腾格里沙漠、中蒙边境等。
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3. 农业产业农业是阿拉善盟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地处内蒙古草原地区,阿拉善盟适宜发展畜牧业和农作物种植业。
目前,阿拉善盟农业以牧业为主,牛羊养殖规模庞大,但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
二、阿拉善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1. 能源发展:加大对光伏能源的投资,建设更多的光伏发电厂。
同时,加强煤炭产业的环保治理,引入先进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2. 旅游促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设更多的旅游设施和配套设施。
加强旅游景区的保护工作,维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
3. 农业转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阿拉善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阿拉善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有助于提高经济结构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就业增长,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言随着国家对新兴技术和产业的重视,各类新兴产业飞速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此背景下,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们认清产业发展趋势、有效推进产业发展战略、抓住时代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及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战略地位、具备创新先进性和较快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方面拥有先发优势的产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种类也不断增加,涵盖了科技、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其发展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该遵循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产学研结合等原则,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环境保护。
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风险投资,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和运营。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高速度和颠覆式变化的特点。
在此趋势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生产和消费国。
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
预计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00亿,到2030年达到1.8万亿。
在此背景下,我国未来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聚焦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向着高精尖、应用广泛的方向快速发展。
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等领域也将成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其中,新能源领域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能等清洁能源为主,未来将成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并成为经济和环保领域的重要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
pon fr go ld srb i n,t e Ea tr e in o i a i h e ti oh s a ean e e fde eo me ;Ce ta e in i to e ina itiuto h se n r go fCh n st e b s n b t c l d lv lo v l p nt nr lr g o
争 日趋 激烈 的背 景下 , 国纷纷 出 台相关产 业政 策 , 各
以求在 新一 轮经 济 和科 技 发 展 中抢 占先 机 , 实现 本 国 的长 期可 持续 发展 。我 国经济 总量 虽然 名列 世界
提 出 , 十二 五 ” 间 , 促 进 新 兴 科 技 与新 兴 产 业 “ 期 要 深度 融合 , 在继 续做 强做 大高技 术产 业基 础上 , 战 将 略性 新 兴产 业 培 育 发 展 成 为 先 导 性 、 柱 性 产 业 。 支
20 0 8年 金融 危机 之后 , 球 面 临着 新 一 轮产 业 全 及 结 构 的调 整 。在 围绕 能 源 、 术 、 才 、 准 的竞 技 人 标
第2 9卷 第 9期 21 0 2年 9月
统 计 研 究
St tsi a s a c a i t lRe e r h c
V o . 9 .No 9 12 .
S p.2 2 e 01
战 略性 新 产 业 展 现 状 及 地 区 分 布 兴 发
周 晶
内 容提 要 : 国 民 经济 和社 会 发 展 第 十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培 育 和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作 为 “ 二 五 ” 间 《 将 十 期 的一 项 重要 任务 。本 文 参 照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统 计 标 准 的有 关 研 究 , 用 2 1 工 业 和 服 务 业 数 据 , 我 国 战 略 性 利 0 0年 对 新 兴 产 业 的 发展 现状 及 地 区分 布进 行分 析 。研 究 发 现 , 0 2 1 2 8— 0 0年 , 国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迅 速 ,0 0年 增 加 0 我 21 值 达 到 2 5 37 5 1. 1亿 元 , G P比重 为 6 3 % , 2 0 提 高 0 5 百 分 点 。从 地 区 分 布 上 来 看 , 部 地 区 战 略 占 D .6 比 0 8年 .4个 东 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较大 , 业优势明显 ; 行 中西 部 在 发 展 规 模 和 程 度 上 均 相 当 , 中西 部 略 好 于 中部 ; 北 规 模 最 其 东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地处华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等资源。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山西省开始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以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政策支持不够。
虽然山西省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操作指南,导致执行不到位。
2.发展基础较薄弱。
山西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高科技人才和研发实力。
3.煤炭产业依赖过重。
由于山西省长期以来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导致资源过度耗损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4.市场需求不足。
由于传统产业结构的制约,山西省的市场需求相对较低,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
二、对策分析: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山西省政府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具体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扩大产能规模。
2.提升创新能力。
山西省应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的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3.加强环保治理。
山西省应加大对煤炭产业的环保治理力度,推行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开拓市场需求。
山西省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总之,山西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也存在着发展的机遇。
只有通过加大政策支持,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环保治理,开拓市场需求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才能够促进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
这些产业不仅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世界经济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代表,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前瞻性、高技术含量、快速成长和广泛带动作用的产业。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半导体等产业。
1.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之一。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跑者。
2.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30年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人工智能产业的目标。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半导体产业半导体是现代科技的核心,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关键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C制造国,同时在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未来尽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下面几个方面是未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着重关注和努力的方向: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
政府和企业要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推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2.人才培养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
福建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引言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中国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已成为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被提上国家日程。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从而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从而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国家背景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决定》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决定》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一、产业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具有战略意义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通常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相关,能够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产业现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成为热点。
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受到广泛关注。
新材料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碳纤维、高性能陶瓷、功能性膜材料等。
这些产业在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发展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科技进步的加速,新技术的涌现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包括财政政策、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
此外,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于高品质、高效率、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发展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充分投入资源和时间。
其次,人才短缺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产业对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产业进入门槛不断提高,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五、发展建议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
其次,加强各类培训和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建立开放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部地区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新材料产业
中部地区在新材料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未来将更加注 重高附加值、高性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推动地区经 济增长的新引擎,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部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新型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区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与重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先导 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 、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5
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建立高层次协调机制
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的统筹协调和重大决策。
加强部门间协同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产业、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 的协同配合,形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
强化省市县联动
推动省市县三级政府联动,加强政策协同和资源整合,形成上下 联动的良好局面。
政策措施和建议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01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
产业创新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02
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吸引海内外高
层次人才来中部地区创业发展。
推进开放合作
03
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中部地区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新兴产业成为了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重要支柱。
所以,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以维持国家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本文将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概念和定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基础上,具有导向性、支柱性和先导性的产业,是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
这一产业群体主要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是新经济增长点的产物。
二、历程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该文件明确了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为新兴产业在市场、政策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09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中国科技创新体系。
2010年,国家提出了“新兴产业先导计划”,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
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了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列入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创新驱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发展现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里列出一些方面的发展现状:(一)新材料在人才、投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下,中国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了新兴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
无论是高技术、高端装备还是民用产品都逐步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生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新能源新能源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我国一直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和风电光伏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31 0. 0061
13. 18 0. 0033 122. 51 0. 0305
0. 0953
0. 0517 0. 4802
续表 1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 、新 一 代 信 息 技术产业 通信设备制造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电子计算机制造 电子器件制造 电子元件制造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 输服务业 软件业 三 、生 物 产 业 生物化学农药及微 生物农药制造 生 物、生 化 制 品 的 制造 农业科学研究与试 验发展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 制造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制造 航 空、航 天 及 其 他 专用设备制造 渔业机械制造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 械制造 地质勘查专用设备 制造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 航空航天器制造 电机制造 光 纤 、光 缆 制 造 通用仪器仪表制造 专用仪器仪表制造 光学仪器制造 海洋服务 地质勘查业 五 、新 能 源 产 业 水力发电 核力发电 其他能源发电
表 1 2010 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占 GDP 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行业 代码
一 、节 能 环 保 产 业
环境污染处理专用 药剂材料制造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 设备制造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 料回收加工业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 利用 其 他 水 的 处 理、利 用与分配
环境监测
环境治理
2666 3691 4300 4620 4690 7660 8020
设,并将其纳 入 到《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年规划 纲 要 》( 以 下 简 称《纲 要 》) 之 中。 《纲 要 》 提出,“十二 五 ”期 间,要 促 进 新 兴 科 技 与 新 兴 产 业 深 度 融 合 ,在 继 续 做 强 做 大 高 技 术 产 业 基 础 上 ,将 战 略性新兴 产 业 培 育 发 展 成 为 先 导 性、支 柱 性 产 业。 具体来说,要大力 发 展 节 能 环 保、新 一 代 信 息 技 术、 生 物 、高 端 装 备 制 造 、新 能 源 、新 材 料 、新 能 源 汽 车 等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将 其 培 育 发 展 成 为 先 导 性 、支 柱 性 产业。2015 年,战略性新兴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国 内 生 产 总值比重达到 8% 左右。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 一) 统计标准①及数据来源 依据《纲要》中对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定 义,本 文 将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 产业、新能 源 汽 车 产 业 等 七 大 类。 本 文 的 数 据 来 源 为 2010 年全国及 31 个省( 区、市) 的工业及服务业数据。 ( 二)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010 年 我 国 战 略 性 新 兴 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及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如表 1 所示。 由表 1,2010 年我国战略性新兴 产 业 增 加 值 为 25513. 71 亿 元,占 GDP 比 重 为 6. 36% ,相 比 2008 年的 5. 82% ,提高了 0. 54 个 百 分 点。 其 中,工 业 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 GDP 比重为 4. 03% ,相比 2008 年
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较大,行业优势明显; 中西部在 发 展 规 模 和 程 度 上 均 相 当,其 中 西 部 略 好 于 中 部; 东 北 规 模 最
小 ,发 展 也 相 对 滞 后 。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现状; 地区分布
中图分类号: F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4565( 2012) 09 - 0024 - 07
1534. 28 0. 3824 455. 47 0. 1135
38. 05 0. 0095
345. 61 0. 0861
24. 69 0. 0062
47. 11 5027. 09
714. 99
0. 0117 1. 2530 0. 1782
262. 90 0. 0655
155. 83 0. 0388
27. 7042
6. 0136 1.
0. 1846 19. 7035
2. 8024
1. 0304
0. 6108
0. 0786
第 29 卷第 9 期
周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
·25·
周晶、何锦义( 2011) 在 我 国 现 行 国 民 经 济 行 业 分 类 标准 下,利 用 两 次 经 济 普 查 数 据 对 我 国 2004 年 和 2008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 加 值 进 行 了 测 算,给 出 了 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数据。由于我国区域发 展差距较大,全国层 面 的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现 状 并不能体现出不同 区 域 和 省 份 的 自 身 特 点,因 此 了 解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区发展状况和分 布特点,对于各省制 定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具 有实 际 指 导 和 现 实 意 义。 本 文 参 照 周 晶、何 锦 义 ( 2011) 关 于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统 计 分 类 标 准,采 用 2010 年全国及 31 个 省 ( 区、市 ) 的 工 业 及 服 务 业 数 据,对全国及 各 省 ( 区、市 ) 的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发 展现状及分布进行研究。
增加值 ( 亿元)
占 GDP 比重 ( %)
16369. 78 4. 0802
1910. 72 41. 15
101. 05 2087. 33 1522. 60 2104. 28
0. 4762 0. 0103 0. 0252 0. 5203 0. 3795 0. 5245
7068. 37 1. 7618
增加值 ( 亿元)
占 GDP② 比重 ( %)
占全部战 略性新兴 产业增加
值比重 ( %)
739. 04 0. 1842 2. 8966
19. 62 0. 0049 0. 0769
194. 37 0. 0484 0. 7618
313. 63 0. 0782 1. 2293
51. 42 0. 0128 0. 2016
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的有关研究,利 用 2010 年 工 业 和 服 务 业 数 据,对 我 国 战 略 性
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8 - 2010 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0 年增加
值达到 25513. 71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6. 36% ,比 2008 年提高 0. 54 个 百 分 点。 从 地 区 分 布 上 来 看,东 部 地 区 战 略
20. 06 0. 0050 3. 40 0. 0008
293. 71 0. 0732
10. 45 0. 0026
562. 16 355. 31 1035. 98 105. 07 614. 02 238. 53 123. 77
3. 08 527. 82 1891. 96 1401. 27 236. 88 253. 81
行业 代码
4010 4020 4030 4040 4050 4060 6000 6200
2632
2760
7530 7540
3520 3612
3662
3669 3675 3680
3692 3710 3760 3910 3932 4110 4120 4141 7630 7800
4412 4413 4419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
Zhou Jing
Abstract: Consulting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 SEI )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SEI in China based on the data of industrial sector and service sector in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I in China developed rapidly from 2008 to 2010,the added value of SEI has reached 2. 551371 trillion yuan which accounted for 6. 36% of GDP and increased by 0. 54 percentage than that in 2008. From the point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is the best in both scale and level of development; Central region and Western region are almost equal,and West region is a little better than Central region; the Northeast region ranks last.
0. 1401 0. 0886 0. 2582 0. 0262 0. 1530 0. 0595 0. 0309 0. 0008 0. 1316 0. 4716 0. 3493 0. 0590 0. 0633
占全部战 略性新兴 产业增加
值比重 ( %)
64. 1607 7. 4890 0. 1613 0. 3960 8. 1812 5. 9678 8. 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