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写作风格剖析
从《喧哗与骚动》剖析福克纳长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从《喧哗与骚动》剖析福克纳长篇小说的创作技巧摘要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的杰出作家,他的诸多文学作品都致力于探寻创作技巧上的创新,并勇于打破传统模式的限制。
本文试以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为例,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并着重指出福克纳在文本中大量地运用了意识流、复调理论以及象征等创作技巧,使文本更具审美性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创作技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威廉·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他的小说作品大多采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展的主要背景,把多个家庭的兴盛和衰亡作为故事的发展脉络,对美国近两百年的社会现状进行刻画,从而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创作风格和书写技巧。
纵观福克纳的文学作品,我们看到在他笔下,不仅对两百年来的美国社会的发展和人物的命途进行了深入的探析,还进一步地剖析了现代人的精神现状。
在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在创作技巧上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和挖掘,独特的创作手法在这部文本中得到了鲜明的展现。
福克纳灵活地运用了成熟的意识流、复调理论以及象征等创作技巧,来进行故事情节的构建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一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首部趋于成熟化的文学作品,花费了他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小说以南方没落的康普生家族的悲剧性为切入点,故事中的康普生先生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他的妻子非常的自私自利,长子昆丁对社会失去信心而紧紧地守住旧传统,他因为妹妹的行为作风辱没了南方淑女的身份,而对妹妹充满了愤恨,甚至选择了自杀。
次子杰生则非常的贪婪,三子班吉只有三岁小孩的智商。
小说紧紧围绕着这三个儿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妹妹凯蒂的堕落展开了故事情节的叙述,故事最后通过了女佣迪尔西作为故事内容的补充。
《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范文,作者福克纳运用“复合式”的手法,结合人物各自的遭遇、性格等在不同时间内的意识流变,构建了同一个故事的始末,营造了一种复合式的意识成效。
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
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一、本文概述《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索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后现代叙事元素。
福克纳,作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邃的主题和丰富的人物塑造,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本文将从后现代叙事的角度切入,对其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以期揭示福克纳作品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后现代叙事研究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强调文本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注重分析作品在叙事结构、时空观念、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后现代特征。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这些后现代叙事元素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他常常运用复杂的叙事结构,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叙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他也善于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以非线性的时间结构和空间跳跃,营造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和氛围;福克纳的语言风格也充满了后现代色彩,他运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
本文将从福克纳的代表作入手,逐一分析其所展现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并通过与其他后现代作家的比较,进一步揭示福克纳作品在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福克纳作品在后现代语境下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以期对福克纳的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
二、福克纳作品的叙事风格与后现代叙事理论的契合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后现代叙事理论之间展现出了惊人的契合。
福克纳的作品中,对于现实、历史、记忆、身份等主题的深度探索,以及他在叙事结构、时间处理、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都与后现代叙事理论的核心观点不谋而合。
后现代叙事理论强调叙事的不确定性、非线性、碎片化以及多元性,而福克纳的作品正是这些特点的集中体现。
他的小说常常打破传统的时间线性,采用多视角、多层次的叙述方式,使得故事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面貌。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_威廉福克纳作品特点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_威廉福克纳作品特点作为美国十分著名且具有影响力作家之一的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他最伟大的成就是在他62岁那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那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威廉福克纳代表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威廉福克纳代表作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为威廉·福克纳代表作。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最经典的作品。
小说通过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家庭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的冷漠和畸形。
康普生家族曾是一个显赫一时的南方贵族,当时到了康普生先生的时候,家产只剩下一幢破坏的房子。
康普生先生每天酗酒成性,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态度,在他死后,把这种情绪也传染给了他的儿子昆丁。
康普生太太是一个冷漠的女人,没有母亲应有的温情,反而认为自己在康普生家里吃亏受气。
而昆丁的妹妹凯蒂是一个风流成性的女子,昆丁认为,妹妹的所作所为和南方传统淑女形象不符,有辱门楣,因此在妹妹结婚后不到一个月,昆丁投河自尽。
《我弥留之际》也是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之一。
讲述了一个名叫艾迪的小学教师,在弥留之际,告诉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一定要把她的尸体运回杰弗生,实现她魂归故里的愿望。
但是她死的时候,正好大雨倾盆,驾着骡子外出的两个儿子被困在路上,直到三天后,他们才得以返回,并载着他们母亲的尸体上路。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洪水冲垮桥梁,骡子被淹死等变故,为了护送艾迪的尸体,他们不仅倾家荡产,而且还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病。
《押沙龙,押沙龙!》是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中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部。
讲述萨德本来到杰佛生镇,得到了一块土地,并在那里建起了庄园,成为当地最大的庄园主之一。
其后,由于南北战争的爆发,南方庄园经济的迅速崩溃,萨德本的庄园也随之没落,同时故事还掺杂着几代人的恩怨纠葛。
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创新的文学实验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往往采用意识流叙事的方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试析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首先,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是压缩的。
他删去了大量的细节和描述,将故事压缩到最小的空间。
小说中的人物经过思考、犹豫、回忆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被描写得非常精细、深入、细腻,常常用极少的字数来表达。
福克纳的小说风格独树一帜,不唯物,不重情节,甚至有时候直接忽略情节,而是讲究内心独白的碎片化、瞬间化。
在这样的叙事模式下,人物内心的表达成为整个故事的主题。
其次,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流畅自然、富有节奏感,同时保持了叙事的紧张感和引人入胜的效果。
福克纳在小说中以第一人称方式,深入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矛盾心理和人性的弱点,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整个小说的叙述非常自然,没有刻意渲染情节,也没有过多的语言修饰和炫技,却能够深入读者的内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充满了象征和隐喻。
他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人性的弱点以及人与命运的悲剧。
他将叙事技巧巧妙地与人物的生命意义、主题意义结合,呈现出一种艺术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进来,从而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理解。
总之,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他通过压缩的叙事、流畅自然的语言和富有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深入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情。
这种叙事风格在当今文学界仍然备受推崇,成为一种经典的文学形式。
福克纳小说叙事艺术特点论文
试析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艺术特点摘要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以其独特的繁复叙事方式表述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情节不断裂开的叙事模式中着力展开故事情节。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福克纳小说,概括了其叙事方式是“嵌入”,它使得过去、现在与将来一起出现,更加贴近真实,辅助了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叙事模式嵌入审美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在小说创作方面,他小说的繁复风格带给读者审美愉悦,形成一个文本显示的立体空间。
其叙事艺术的独特魅力是不以线性方式叙事,而是在原本线性的叙事中突然断链,在时间上与空间上都不相容的叙事,即“嵌入”。
这一嵌入行为在小说叙事的宏观、微观布局中都非常频繁。
本文通过其代表作品将嵌入叙事形式剖析展现,进而使我们对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艺术能够获得总体上的认识。
一分析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模式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大量使用了多角度叙述、意识流、叙事延宕、复调等创作手法,即叙事上的断链。
而小说的叙事起点在当前情境的叙事中插入另一时空的叙事,使叙事在故事情节、时间、空间都不承接,也使福克纳的小说叙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下面,我们以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为例,来分析福克纳的独特叙事方式。
1 叙事的宏观布局福克纳的作品一般都以章节的形式存在,其章节标题内容和其存在意义不同于传统小说,叙事都被安排在章节之下,其形式本身为表达主题服务,并于无形中约定了叙事的发展。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每个章节以时间为标题,共分为四个章节。
小说章节的标题依次为:第一部分是1928年4月7日,第二部分是1910年6月2日,第三部分是1928年4月6日,第四部分是1928年4月8日。
由此看出,福克纳的叙事布局没有按顺序的方式安排。
第一部分的叙事采用叙事者为班吉的第一人称,叙事背景是小说整个故事的当前时间,侧面反映了康普生家族当时的颓败。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意象表达:将客观事物赋予 主观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玫瑰的象征意义:爱情、美 丽、死亡
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或 符号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艾米丽的象征意义:南方淑 女、传统束缚、自由追求
叙事技巧与情节安排
叙事视角: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通过讲述者的回忆展现故事情节。
叙事时间: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效果。
汇报人: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作 品 意 义 : 《 献 给 艾 米 丽 的 玫 瑰 》 是 威 廉 ·福 克 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主人公艾米丽的生活和 心理描绘,深刻反映了南方小镇的社会历史变迁。
文学地位:该作品被认为是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 小说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象征手法:通过象征、暗示 等手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直接描写:通过内心独白、对 话等形式直接展现人物心理活 动。
意识流技巧:通过意识流技巧 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
多变性。
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
历史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 建时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
福克纳的创作意图:通过《献给艾 米丽的玫瑰》反映南方社会的变迁 与矛盾
情节安排:小说情节紧凑,通过一系列戏剧性冲突和转折,使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强烈 的兴趣。
叙事节奏:小说叙事节奏把握得当,快慢有度,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艾米丽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
艾米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重性格特点 她既是一个传统南方淑女,又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决心 艾米丽在小说中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她的性格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福克纳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艾米丽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艺术赏析
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艺术赏析威廉福克纳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创作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还被誉为20世纪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声音之一。
在他的人生最后阶段,福克纳创作了许多备受称赞的作品,其中一些甚至被认为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
这些作品充满着深刻的思考和发人深省的哲学思考,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突破传统的写作风格,使人身临其境,深深地感受到福克纳对生命和艺术的敬畏。
在福克纳临终之际,他的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弥留之感,这种感觉使他产生了对生命和艺术的追问与醒悟。
在他的《灿烂的黄叶》中,诠释了他对人性的探寻和拯救,以及生命不息,艺术长存的真谛。
《灿烂的黄叶》是福克纳最后的一部小说,也是他职业生涯中唯一得到普利策文学奖的作品。
这部作品描绘了南方小镇上的一个婴儿诞生,以及家族之间的斗争和矛盾,表达出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福克纳通过描写主人公世代相传的血脉和情感,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他不仅在小说中揭示了个人的欲望和野心,还探讨了家族、社会和种族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人们的行为和命运。
全书的生动人物塑造和复杂情节的设置,使得小说对读者令人难忘,令人心驰神往。
此外,福克纳的语言艺术也是小说的核心。
他采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包括回忆录式叙事、自由间接引语和多视角叙事等,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语言风格也非常诗意和美学,以至于他被认为是“南方文学的莎士比亚”。
福克纳的《灿烂的黄叶》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也是一种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的体现。
福克纳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到小说中,展现了他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和认识。
他所揭示的人性复杂、生命却仍然值得探索和追求的真理,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作品带给了读者深深的共鸣,引起了人们对生命和人性意义的思考。
这种思考超越了小说自身,可以看做是福克纳本人的心灵写照,也是他在作品中交付给读者的宝贵遗产。
总之,福克纳的《灿烂的黄叶》是一部充满生命力和哲学思考的文学作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福克纳的艺术追求得到了最好的呈现。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导言:《献给艾米莉的玫瑰》(The Rose for Emil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该作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闻名,被广泛赞誉为福克纳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运用到的哥特式风格元素,从而揭示福克纳对人性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一、《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故事梗概《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美国南方小镇杰斐逊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位富有、高傲、神秘的女主人艾米莉·格里森,展现了一个家族的衰落与传承。
故事以艾米莉的死亡为引子,通过闪回的方式,逐渐剖析了她一生的经历。
在故事开始之初,艾米莉的父亲为她保持着高贵的地位,禁止她与外界有所接触,导致她的孤立和隔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米莉的父亲去世,她渐渐衰老,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她的家族地位逐渐下降。
尽管她以过人的魅力吸引了一位北方建筑师霍默,但她将他囚禁在她的家中,并长时间与他过着隐居的生活。
最后,艾米莉死去,而霍默的尸体被发现在她的床上,揭示了她长久以来封闭、孤立的生活。
二、哥特式风格元素的呈现1. 神秘主义和超自然元素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福克纳运用了神秘主义和超自然的元素,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诡异氛围。
比如,在艾米莉的家中有一座密闭的楼梯,禁止任何人进入;艾米莉一直与一个死去的男人生活在一起,以及她突然消失的那一段时间等等。
这些元素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神秘感,使故事充满着令人难以启齿的秘密。
2. 暗黑的氛围和环境描写哥特式小说常常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塑造一种悲惨、神秘和恐怖的氛围。
福克纳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小说中,艾米莉的住宅被描述为一座阴暗、陈旧的废墟,周围是一片荒废和衰败的景象。
这种描写凸显了艾米莉与社会脱节的状态,同时也加深了故事中不可名状的恐怖感。
3. 社会变迁的阴影哥特式小说往往通过个人悲剧来反映社会变迁的阴影。
透过《喧哗与骚动》看威廉福克纳的写作特色重点
透过《喧哗与骚动》看威廉?福克纳的写作特色摘要:从如实地反映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与风土人情看,福克纳是现实主义作家;从喜欢以传统的价值标准来对待周围陌生、时髦的环境看,他又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
《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体现了这两种风格。
关键词:福克纳;人物;现实与神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被公认是美国最典型的南方作家,“南方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首先表现在他的创作中。
他一生写了18部长篇小说和75篇中短篇小说,其中有15部长篇小说和相当多的中短篇小说是以南方生活为题材的。
这些“南方”小说各自独立成篇,但又相互联系,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而且有些情节彼此衔接,有些人物穿插出现,组成了一个类似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一套彼此联系的作品,反映了美国南方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150多年的变迁史,描写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变故及其精神状态。
《喧哗与骚动》是这类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它全面地显示了福克纳的思想艺术特点。
初读《喧哗与骚动》,给人扑朔迷离、眼花缭乱的感觉,其实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南方种植园主世家康普生家族的三个漂零子弟:班吉、昆丁和杰生以及黑人女仆迪尔西各自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待家族中唯一的女儿凯蒂的堕落,这就构成了一部整个家族荣辱盛衰的历史。
它是由这样一个雏形敷衍成篇的:一个小姑娘不顾孩子们的反对,上树窥探屋里有什么大人不愿他们知道的事情,而树下的孩子们却看见了她沾满污泥的裤挡。
福克纳感觉到了这个形象蕴含的象征意义,于是便让这群孩子中小姑娘的弟弟来讲这个故事,又让小姑娘的哥哥再讲一遍,但他们讲得都不令人满意,在她另一个弟弟复叙之后,福克纳自己出面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最后形成四章的《喧哗与骚动》。
书名的典故出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麦克白》第5幕第5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1]这句台词成了《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的基调。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一、本文概述《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哥特式风格和对南方社会文化的深刻描绘而闻名。
这篇小说通过描绘艾米莉·格里尔森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南方旧有传统的崩溃以及个体在其中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
哥特式风格作为一种文学手法,以其黑暗、神秘、超自然的元素为特点,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氛围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对《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哥特式风格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以期揭示这一风格如何增强小说的主题表达和艺术效果。
哥特式风格的运用为小说构建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恐怖氛围的叙事背景。
艾米莉·格里尔森生活的杰克逊小镇,是一个充满压抑和沉闷氛围的地方,与哥特式文学中常见的荒凉、阴森的环境相契合。
这种环境不仅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舞台,更对艾米莉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哥特式风格的超自然元素为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小说中,艾米莉的死因和与她相关的传闻都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如她屋内的毒药和腐烂的尸体等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
这种超自然元素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惊悚感,也反映了南方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个体命运的无奈。
哥特式风格的象征意义也为小说的主题表达提供了有力支持。
艾米莉这一形象本身就是南方传统观念的象征,她的坚守和崩溃都反映了南方社会在面对现代文明冲击时的无奈和痛苦。
而小说中的玫瑰则象征着爱情和美好,与艾米莉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小说的主题。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哥特式风格在构建叙事背景、增添神秘色彩以及表达象征意义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方面的内容,来揭示哥特式风格如何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哥特式风格的定义与特点哥特式风格,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高耸、尖顶、暗色调和复杂装饰为特点,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涵盖文学、艺术和音乐的全面风格。
在文学领域,哥特式风格以其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深度而著称。
《八月之光》写作手法
《八月之光》写作手法浅析摘要《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运用多种写作艺术手法构建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试通过对置、象征、闪回这三种比较突出的写作手法的分析,来探讨小说的艺术价值所在。
关键词:《八月之光》写作手法对置象征闪回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1932)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福克纳将多线索、多种写作艺术手法巧妙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
事实上,他的追求和成果都能在《八月之光》这部小说里得到明显的体现。
批评家亨利·堪比在“生命的本质”(1932)一文中称《八月之光》“是一部极有见地和感人力量的小说,人物难以置信的丰满,描写生动有时几近诗的境界。
小说充满同情的精神,救助了那些过于看重了生活的艰辛和绝望的人”。
《八月之光》用三条线索的三个主要人物的故事为框架,构建了福克纳业已开始的神话般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界。
年轻的姑娘莉娜·格鲁夫一路寻夫的故事;黑白混血儿乔·克里斯默斯悲惨一生的故事;被废黜的教会牧师盖尔·海托华的故事。
这三条主线每一条线索又有支线,由此支线引出的人物又有交叉的故事发生。
小说支线所提到的人物达六十多个,主线支线故事交织成一个庞大复杂的故事王国。
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不仅试验着高度自由的时空与情节结构,同时也大量巧妙地运用了对置、对比、反衬、象征、闪回等等写作手法,使得这部小说取得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和成功。
小说中有三种写作手法比较突出、有特色,即:对置(juxtaposition)、象征(symbolism)、闪回(flashing back),它们体现在小说的各个章节中。
一对置对置(juxtaposition)是本小说最大的特点。
对置(juxtaposition)在词典中的解释是:“the act of positioning close together(or side by side)”,即“并列”之意。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探析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探析摘要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前半期美国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
他的作品常被看成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巅峰。
本文将从他的几个经典的短篇小说入手,从主题思想、背景刻画、语言特点三个方面阐释其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主题背景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没落的南方种植园家庭,其家族在南北战争中失去了曾有的财富和地位。
他的作品根植于美国南部历史的丰厚土壤之中,以约克纳帕塔法县和杰弗生镇为背景,以该县家族的兴衰、变迁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具有独特的文学氛围的长、短篇小说,因而他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南部作家之一。
其作品多从南方家族中不同人物的生活展开,通过描述南方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给人们所带来的焦虑、惶恐、无奈,将南方社会新旧时代更迭时期的南方人所独有的情感状态和心路历程展示出来,堪称“美国南方生活的史诗”。
福克纳一向以《喧嚣与狂怒》《押沙龙、押沙龙》等长篇小说享誉全球,但其短篇小说,无论从艺术构思、意境创造、人物塑造或者语言风格等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其长篇小说。
福克纳在中国是一位广受关注的作家,“二十年来我国福克纳研究综述”一文从译介出版成果、总体风格研究、具体作品研究这三个方面全面总结和回顾了国内学术界在过去的近二十年来针对福克纳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与国外的福克纳研究情况的对比,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在“论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中,论文作者通过对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人物形象、现代派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后,得出结论: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而“福克纳短篇小说在中国”一文则指出,与国外的福克纳研究或者国内对福克纳长篇小说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国内学术界对于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广大的研究者不断拓宽视野,探索新的视角,进一步强化该领域的研究。
Faulkner福克纳的写作风格
03
福克纳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福克纳的作品中涉及到种族问题,一些批评家认为他对黑人的描绘存在刻板印象和歧视,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对种族问题的争议
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描绘为被动、依附男性的角色,这种描绘方式受到了一些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批评。
对女性形象的批评
一些批评家认为,福克纳在作品中过度强调了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忽略了个人选择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对历史背景的过度强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福克纳通过展现人物在种族、性别和身份认同上的挣扎和抗争,表达了他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01
福克纳的作品中对人性、道德和精神层面的探索是其核心主题之一。他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纠葛和道德困境,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02
他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恐惧和矛盾,以及人们在面对道德选择时的困惑和挣扎。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情感抒发来打动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他的诗意表达和隐喻运用使得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也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04
CHAPTER
人物塑造
他的人物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爱情或友情,而是涉及到家庭、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复杂交织。
福克纳善于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来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缺陷,同时也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叙事技巧
1
2
3
福克纳经常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来讲述同一事件,这种多角度叙事使得故事更为丰富和立体。
多重叙述者
他会在故事中灵活切换叙述者的视角,从而展示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理解。
浅析福克纳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析福克纳作品《喧哗与骚动》的艺术风格提到福克纳,就不得不提他的约克纳帕塔法。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根据自己所热爱和眷恋的故乡,为他的许多小说所虚构出来的一个县城,包括杰弗生镇连同周围的乡野。
福克纳独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把对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联系起来,不仅是美国南方的历史缩影,而且是全人类发展的一种象征,具有深厚的美国南方性质,也是作者故乡的体现,都包含了浓重的美国梦思想。
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福克纳写贵族世家,例如沙里多斯家族,康普生家族和麦卡斯琳家族。
其中《喧哗与骚动》的故事便发生在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写了康普生家后代四人的命运:长子昆丁始终被一种没落感追随着,敏感而又孱弱,把妹妹的贞操与门第的荣誉甚至自己生与死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最终选择自尽。
女儿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
次子杰生成为一个实力主义者,仇恨与绝望有时有使他成为一个没有理性、不切实际的复仇狂与虐待狂。
而小子班吉则是一个先天性的白痴。
曾经的繁华只是昙花一现,瞬间便湮没在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
福克纳还写贫穷白人和“新南方”的发迹者,《喧哗与骚动》中的杰生便是后者的代表。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代表,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可以称得上是其颠峰之作,是一部在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的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
在表现技巧上,福克纳大胆地采用了多角度叙述、意识流和“神话模式”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喧哗与骚动》共分4个部分,详尽地叙述了4天中发生的事情。
其中第一、三、四部分的时间分别是1928年4月7日、6日和8日3天;而第二部分则叙述了1910年6月2日昆丁在自杀前的意识活动,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不按时间顺序来交代故事,而是跨越时空界限,将各种生活片段拼凑在一起。
而这四部分又分别由4个人进行叙述,将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突显出来,将多视角叙述的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文化解读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文化解读1. 引言1.1 概述在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南方地区的文化风貌。
通过对家族观念、社会等级制度、土地与家园的象征意义以及家族衰落和社会变革冲突性描写的解析,本文将深入探讨福克纳如何将南方文化元素融入其作品中,探寻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全文内容,明确文章的目标;其次,介绍南方地区概况和南方文化特点,并探究威廉·福克纳与南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接着,简要介绍《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的情节背景和主要人物;随后,在第四部分详细解读小说中涉及到的南方文化元素,包括家族观念和社会等级制度、土地与家园的象征意义以及家族衰落和社会变革冲突性描写;最后,在结论部分对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对威廉·福克纳作品和南方文化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提出了对其他类似主题作品研究的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涉及到的南方文化元素进行深入解读,探寻福克纳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通过此次解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南方文化在福克纳作品中的重要性,并为类似主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2. 南方文化背景:2.1 南方地区概况:南方地区指的是美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亚拉巴马州、阿肯色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和弗吉尼亚州。
这些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而闻名于世。
2.2 南方文化特点:南方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家庭价值观念:在南方文化中,家庭是至关重要的。
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通常非常紧密,而且重视传统价值观念和家族荣誉。
婚姻和子女关系在南方文化中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2) 强调社会礼仪和传统:南方人民注重彬彬有礼和绅士风度,并对礼貌与尊重给予高度重视。
福克纳作品中的心理与人性剖析
福克纳作品中的心理与人性剖析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以深刻的心理洞察和对人性的复杂描绘而著称。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个充满挣扎、欲望和救赎的灵魂世界。
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往往深受其所处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在《喧哗与骚动》中,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衰落以及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班吉作为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他无法理解周围世界的变化,只能依靠本能和直觉去感受。
这种纯真而又脆弱的心理状态,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中人们普遍的无助和迷茫。
而在《我弥留之际》中,我们看到了家庭成员在送葬途中所展现出的各种心理。
安斯·本德仑的自私和冷漠,朱厄尔的冲动和倔强,以及瓦达曼的幼稚和困惑,每个人的心理都被福克纳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这艰难的旅途中,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同时也有一些微弱的闪光点在黑暗中闪烁。
比如朱厄尔对母亲的那份深沉的爱,尽管他的表达方式有些极端,但这种爱却是真挚而强烈的。
福克纳对人性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灵魂的深处。
在《押沙龙,押沙龙!》中,他通过多个叙述者的视角,拼凑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权力、欲望、嫉妒如何扭曲了人性,导致了家族的悲剧。
托马斯·萨特本为了建立自己的王国,不择手段,牺牲了亲情和爱情。
他的野心和贪婪最终将他自己和整个家族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在传统的南方社会中,女性往往受到种种限制和压抑。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她生活在过去的荣耀和传统的束缚中,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她的爱情被扼杀,心理逐渐扭曲,最终以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个形象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挣扎。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和人性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心理状态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选择,而这些行为和选择又反过来塑造了他们的人性。
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研究
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研究简介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种独特创作风格。
这种小说通常以非线性结构、内心独白和混乱的时间流逝为特征,通过展示人物的思维、情感和记忆来探索主题和人物内心世界。
背景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起源于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该运动强调个人经验和内心体验的重要性。
福克纳在他的小说中运用了叙述者不可靠、时间碎片化和语言操控等技巧,以此模拟人类大脑中错综复杂的思考过程。
特点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非线性结构:故事情节在时间上不是按照传统线性顺序呈现,而是通过回忆、闪回、联想等手法来展示。
2.内心独白:故事通过主人公或叙述者直接表达其内心世界,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角色的思维、情感和意识流。
3.时间碎片化:时间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往往是错误的、不连贯的或混乱的,这反映了人类记忆和思考的无序性。
4.多重意义:福克纳通过丰富而复杂的语言表达构建多重意义,使读者需要仔细推敲和解析。
作品分析福克纳创作了许多经典意识流小说,如《喧闹与骚动》、《如果我忘记了你》和《安息所》。
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力。
1.《喧闹与骚动》:通过描绘各个角色在南方社会变革中的生活经历来探索种族问题和社会阶级关系。
2.《如果我忘记了你》:以一位老人失智后回顾自己一生为线索,展现时间和记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3.《安息所》:以家族为背景,通过多个叙述者交替讲述四代人之间复杂而扭曲的关系。
影响与启示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线性故事结构,引入了更加自由和探索性的叙事方式。
同时,福克纳通过多重意义和抽象表达激发了读者主动思考和解析文本背后真正的含义。
对于读者来说,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激发了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思考,并提醒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复杂而矛盾的情感、记忆和思维过程。
总而言之,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以其独特创作风格和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度而备受赞誉。
浅析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叙事风格
浅析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叙事风格
靳慧敏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7(0)11Z
【摘要】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小说见解独到,有着独树一帜的叙事方式,颇具艺术价值。
他将时空转换、时间倒置、镜像架构、隐喻隐射等多种叙事方式穿插融合,善于多时空多角度地展开叙述。
本文将重点研究威廉·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其作品。
一、多重第一人称视角叙事威廉·福克纳善用第一人称叙事,往往运用多个主人公的多重第一人称视角推进情节发展。
【总页数】2页(P35-36)
【关键词】福克纳;叙事方式;康普生;叙述者;《喧哗与骚动》;叙事风格
【作者】靳慧敏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罪恶"的现代诠释:作为现代悲剧叙事的核心——威廉·福克纳作品对"罪恶"的审美呈现 [J], 张冠夫
2.威廉·福克纳的叙事风格 [J], 潘瑶婷
3.论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叙事手法和风格 [J], 庞青月;李蓓;
4.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 [J], 岳铁艳
5.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 [J], 岳铁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月之光» ●1932 Light In August «
●1935 Pylon « 塔门» ●1936 Absalom, Absalom! « 押沙龙,押沙龙!»
●1940 The Hamlet « 村子» ●1942 Go Down, Moses « 去吧,摩西»
2 short-story collections A volume of poetry
Faulkner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of the Southern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He is primarily known and acclaimed for his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many of which are set in the fictional Yoknapatawpha County, a setting Faulkner created based on Lafayette county,where he spent most of his childhood.
Faulkner's novels recor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old,pre-Civil War South and the new South and Southern decay race relations,the guilt of the south, time, and its effects o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the psyche of the sensitive artist types who inherit a terrifying set of passion---anger, hatred,obsession,and the will to power.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威廉∙福克纳
Lifetime
► William Faulkner was born in New Albany, Mississippi, as the
oldest of four sons of his family.
► Childhood: the family setteled in Oxford in north-central Mississippi.
Yoknapatawpha County
Most of Fulkner's works are set in the American South: an imaginary place based on Faulkner's childhood memory about the town of Oxford in his native Lafayette County.
American Southern Literature
一般是指美国南北战争后出现在南方的一种严肃而带 有悲剧性的文学,它也被称为“南方文艺复兴”。
(Southern Renaissance) American southern literature can date back to Edgar Allen Poe, and reach its summi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he two"giants"--Faulkner and Wolfe.
►
Military experience: Faulkner enlisted in the Royal Canadian Air Force and had basic training in Toronto. He served with the RAF in World War I, but did not see any action. He then moved to New York, working in a local bookstore for three months. In the fall of 1921, he returned to Oxford and ran the university post office there with notorious laxness until forced to resign.
►
The Early Period (1924--1929)
Novels:
● 1926 Soldler's pay « 军饷»
● 1927 Mosqultoes « 蚊群»
● 1929 Sartorls « 萨托里斯» (The first book of Yoknapatawpha Saga)
喧哗与骚动» (The most celebrated novel) ● 1929 The sound and the Fury «
Faulkner lived most of his life in tje town.
► About the age of 13,he began to wite poetry . at the Oxford High
School he played quarterback on football team,and suffered a broken nose. Before graduating, he dropped out school and worked briefly in his grandfather's bank.
These 13 (1931)
The Third Period (1942--1962)
Novels:
● 1948 Intruder In the Dust «闯入坟墓的人»
● 1951 Requlem for a Nun «修女安魂曲» ● 1954 A Fable « 寓言» Won Pulitzer Prize ● 1962 The Relvers «掠夺者» Won Pulitzer Prize
Poetry:
● 1924 The Marble Faun « 大理石牧神» ( The first book of poems)
The Creative Period (1930--1942)
Novels:
●1930 As I Lay Dying « 我弥留之际» ●1931 Sanctuary « 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