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的简介
威廉·福克纳
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构成了人的实体或存在。
时间性是现代人的视界,“现代”使时间的意识空前
强化。 萨特认为作品中突出强调的是现在。
海德格尔和萨特都强调人的未来性:“人不是他所有
的一切的总和,而是他还没有而可以有的一切的综 合。”
“杰生的部分”发生在1928年4月6日,这部分写杰生当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后康普生家的情况,他是典型的恶棍,从恨的角度讲述凯 蒂和她的私生子小昆丁,认为姐姐的遭遇影响了自己的 前程。
“迪尔西的部分”,则是发生在1928年4月8日(复活节),
它纯粹写当前的事:小昆丁的出走、杰生的狂怒与追寻, 以及象征着涤罪与净化的黑人教堂里的宗教活动。迪尔 西从小生活在康普生家,目睹了这个家族的盛衰。“我 看见了始,我看见了终。”
品中不断寻找的(失落的南方)。
“班吉的部分”发生的时间是1928年4月7日。通过他,福克
纳渲染了康普生家颓败的气氛。另一方面,通过班吉脑中 的印象,反映了康普生家那些孩子的童年。班吉33岁,却 只有3岁儿童的智力水平。
“昆丁的部分”发生在1910年6月2日,这部分交代昆丁当
天的所见所闻和他的活动,同时又通过他的思想活动,写 凯蒂的沉沦与昆丁自己的绝望。于是投河自尽。
《押沙龙,押沙龙!》书名取自《圣经》,本是大卫王
对阴谋篡位被杀身死的爱子押沙龙发出的哀叹,福克纳 借此表达父子反目、兄弟阋墙、命运不可违的悲剧主题。 具有史诗结构和悲剧气氛。
小说表现了庄园主托马斯· 萨德本的盛衰史。他本是乡野
贫穷家庭的一个农家子,因受人歧视感叹命运的不公, 立志奋斗。在白手起家的过程中,他摈弃了一切道德法 规,变成一个毫无人性的“妖魔”。最后,萨德本不仅 自己死于非命,而且也残害了自己的后裔。
威廉福克纳资料_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关系
威廉福克纳资料_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关系身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作家的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之间有着不小的关系。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在他62岁那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威廉福克纳资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威廉福克纳资料作为美国十分著名且具有影响力作家之一的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他最伟大的成就是在他62岁那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威廉福克纳出生在一个十分富裕的家庭,称得上是上流贵族。
他对他的祖父敬畏有加,这是因为他的祖父是一位将军。
威廉福纳克从小听着祖父的英勇事迹长大,在他心目中的祖父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相比较之下,他的父亲却完全是个酒鬼,不务正业。
幸运的是,威廉福纳克的母亲却是一个聪慧勇敢,意志坚定的女子,在母亲教导下长大的福纳克也因此变得勇敢而坚强。
而威廉福纳克的众多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拥有母亲一般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可见其母亲对她影响之大。
福纳克从小便生得又矮又小,总是受到欺负,而他自己也渐渐远离集体。
后来,他拒绝用不成器的父亲姓命名,改名威廉福纳克。
早在他10岁福纳克就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纳克最为辉煌的时刻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他本人也将这奖金的大一部分用来创立“福纳克小说奖”。
以此来鼓励那些热爱文学热爱写小说的年轻人。
晚年时期的威廉福纳克正处于黑人民权活动比较频繁的时期,只是他却不赞同这一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后来,福纳克才声称,民权是一定要有的,民权平等也是必须的,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靠武力的方式来解决,相反,友好平静的商讨才是上策。
威廉福克纳尽管出身于贵族,但“美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人物之一”这一称号绝对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关系首先是在写作手法上,马尔克斯主要侧重于魔幻主义手法,而福克纳则主要侧重于意识流的手法,实际上,魔幻手法要比意识流通俗易懂得多,可是在思想深刻方面,意识流又要胜于魔幻手法,身为福克纳晚辈的马尔克斯,他的创新之举在于将意识流引入魔幻手法,将二者很好的结合,但是晚辈毕竟是晚辈,在意识流方面,马尔克斯始终比不过福克纳。
福克纳的获奖感言
福克纳的获奖感言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美国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7年9月25日出生于美国南方的名门望族,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上校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父亲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不肖子孙,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母亲则意志坚定、自尊心强,与父亲势不两立。
福克纳童年就以曾祖父为自豪,9岁就立志“我要像曾祖爷爷那样当个作家”,一次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服役,1926年开始出版小说,从1929年的第三部小说《沙多里斯》起形成自己独特的主题、题材与风格,一生写有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1949年“因为对当代美国小说所做的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作品《我弥留之际》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捐献了自己获得的奖金,建立了国际笔会——福克纳小说奖,1957年起担任弗吉尼亚大学的驻校作家,直到1962年7月6日去世,在西方文坛上被看作“现代的经典作家”。
主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斯诺普斯三部曲》(1940-1959)等。
1949年福克纳在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奖时发表的获奖感言:我感到这份奖赏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授予我一生从事关于人类精神的呕心沥血的工作。
我从事这项工作,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而是为了从人的精神原料中创造出一些从前不曾有过的东西。
因此,这份奖金只不过是托我保管而已。
作出符合这份奖赏的原意与目的,与其奖金部分有相等价值的献词并不难,但我还愿意利用这个时刻,利用这个举世瞩目的讲坛,向那些可能听到我说话并已献身于同一艰苦劳动的男、女青年致敬。
他们中肯定有人有一天也会站到我现在站着的地方来的。
我们今天的悲剧是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生理上的恐惧,这种恐惧存在已久,以致我们已经习惯了。
文学家福克纳是谁
文学家福克纳是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为威廉·福克纳代表作。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福克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福克纳的简介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支配这个家族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
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
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
牛津小镇留下老鲜明的痕迹。
老死后,坟头矗立起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
他还著有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
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萨托里斯”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福克纳的文学特点威廉·福克纳作品特点主要有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架构描写、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多角度的叙事手法、抽象的语言风格和象征隐喻形式的当代神话模式多方面。
约克纳帕塔法是个在福克纳笔下虚构的地名,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发生在这块土地上。
根据统计,福克纳的作品共有600多名人物,都是约克纳帕塔法不同阶层的几代人。
这个地方是福克纳根据自己故乡的为原型而塑造的,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罪名的虚构地名之一。
意识流创作手法是福克纳作品最大的特点。
所谓的意识流,就是通过对人物意识的描写,来推动故事的进展。
换言之,即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十分侧重。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同样采用了这一创作手法,将细腻的人物感情和复杂的心理变化穿插在其作品当中。
威廉·福克纳作品特点最明显的是,多角度叙事。
所谓的多角度叙事,就是通过某一位角色为视角,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表现故事,《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多角度叙事的经典之作,他通过对班吉、昆丁和杰生等人的视角,把人物的心理完美地表达出来。
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主要内容每章概括人物介绍获奖理由颁奖词
我弥留之际内容简介获奖理由: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系列的重要作品之一。
小说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履行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而经历了种种“苦难历程”。
整整十天的行程灾难重重:先是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接着拉车的骡子又被淹死,然后是一场大火几乎将遗体焚化。
更惨的是,大儿子失去了一条腿,次子发了疯,三子失去了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奸污,小儿子也没得到想要的小火车,只有一家之主本德伦装上了假牙还娶回了一位新太太。
小说全篇以本伦一家、众邻居以及相关人员的内心独白构成,多视角的叙述方法和意识流手法也使其成为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作家影响甚大。
本书是威廉·福克纳运用多视角叙述及意识流手法的又一部杰作。
这部作品在阅读难度和阅读趣味上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使其无愧于文学名著的称号。
这部小说建议与《活着》对照阅读,可以说是重估了人对苦难的承受力。
在如何面对生存和死亡、大自然和人的关系、人性的善和恶,如何面对上帝、面对家庭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等问题上,都有着文学作品的深刻探索。
福克纳的作品对博尔赫斯、萨特、加缪、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库切等文学大师影响巨大,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余华等也都受到福克纳作品的滋养。
读懂福克纳,对于了解中外现当代文学都有重要的帮助和启迪。
作者简介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
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
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
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
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
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
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l897-1962)小说家。
生于1897年9月25日,是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庄园主的后裔。
他对地主家庭盛极而衰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十分熟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
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
1925年在新奥尔良结识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6)。
第二部小说题为《蚊群》(1927)。
1929年出版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
这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写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子孙的不良影响。
这部小说被称为“站在门槛上”的书,从它可以看出福克纳B后的重要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主调、题材、情绪与艺术手法。
福克纳自称从此开始,他发现他的“家乡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部世系主要写这个县及杰弗逊镇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美国独立之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的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的人物在他的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中交替出现。
小说中的故事互相都有一些关系,每一部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福克纳写第一部作品时,似乎对约克纳帕塔法县里所有的人和事,大致上已有轮廓。
1929年出版的《声音与疯狂》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929至1936年是福克纳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除了《声音与疯狂》,还写了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
福克纳后朗最重要的作品是《村子》(1940)、《小镇》(1957)与《大宅》(1959)。
《寓言》(1954)是福克纳晚年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它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福克纳还写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也有不少重要的作品。
如《老人》(1939)与《熊》(1942)。
威廉 福克纳介绍
1.William Faulknerwas an American writer. He was born in New Albany,Mississippi, the first of four sons of Murray Cuthbert Faulkner.(出生在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最大的)2.His family, particularly his mothercrucially influenced thedevelopment of Faulkner's artistic imagination.3.He began reading masterpieces at a very young age.4.After failing in the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he attended the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in Oxford, enrolling in 1919, and after that, he published his first full-length novel, Soldiers’ Pa y.5.走向成熟之后,1927年发表《蚊群》,1929年发表《喧哗与骚动》,1930年发表《我弥留之际》,1931年发表《圣殿》。
6.1939年开始,福克纳的写作走向辉煌时期。
1939年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同年短篇小说《烧马棚》获欧亨利奖;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设立威廉·福克纳奖;1954年《寓言》获普利策奖。
7.晚年发表《镇》,《大宅》,《掠夺者》是最后一篇小说,1963年,福克纳最后一部小说《掠夺者》获得普利策奖,这是普利策奖第二次颁给不在世的作家。
威廉·福克纳简介
威廉·福克纳简介威廉·福克纳姓名: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性别:男出生年月:1897-1962国籍:美国所获奖项: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克纳在空军服过役。
战后入大学,其后从事过各种职业并开始写作。
《士兵的报酬》(1926)发表后,福克纳被列入"迷惘的一代",但很快与他们分道扬镖。
《萨拉里斯》(1929)问世之后,福克纳的创作进入高峰斯。
他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把19篇长篇和70多篇短篇小说纺织在"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里,通过南方贵族世家的兴衰,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现实,创伤了20世纪的"人间喜剧"。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等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福克纳后期的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村子》(1940)、《闯入者》(1948)、《寓言》(1954)、《小镇》(1957)和《大宅》(1959)等。
此外还有短篇小说、剧本和诗歌。
福克纳虽是南方重要作家,但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当时并不受重视,直到1946年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莱编选了《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又写了一篇有名的序言之后,福克纳才在文坛上引起重视。
特别是萨特、马尔洛等人的赏识,使福克纳名声大噪。
在艺术上,福克纳受弗洛伊德影响,大胆地大胆地进行实验,采用意识流手法、对位结构以及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凶杀、性变态心理等,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扑朔迷离,读者须下大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
福克纳
福克纳(1897-1962)
一、生平: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主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意识流的代表作家之一。
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的新奥尔巴尼。
曾祖父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的一名上校,很有传奇色彩。
他在战后经营过铁路和银行,当过州议员,创办过大学,并且成为庄园主,但最后在一次仇杀中被杀死。
曾祖父的这些经历,福克纳非常清楚,尤其是老福克纳也曾经是一个小说家,这对福克纳都有一定的影响。
到了福克纳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全家迁到奥克斯的福特镇,靠开一家不大的店铺来维持生计,福克纳的父亲后来一段时间还当过一家银行的职员。
这些都影响福克纳的创作。
二、三件大事:
1.创作:福克纳的创作形成一个体系,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些作品有《萨托利斯》、《不可征服的人》、《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坟墓的闯入者》、《当我弥留之际》。
2.同青梅竹马的艾斯德尔•富兰克林结婚。
3. 1929年发表《喧嚣与骚动》。
无论从作品反映
的社会内容还是运用的艺术技巧来说,这是一部非凡的作品,显示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深入了解与才华横溢的小说技巧。
此后,福克纳便一再以一位揭示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与社会心理的专家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不断为读者献上他的优秀作品。
福克纳
菲力浦扬:我们起初本来笑嘻嘻的,对全世 界全人类都有好感。我们觉得自己像个天真 纯洁简单的男孩子,迫切,充满了希望。但 是我们到外面的世界里,不知道怎么一来, 我们在路上被打倒了,从此以后,我们很难 把自己拼起来,回复原状。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
南方的传统是逼压在福克纳心头的存在,难 以抗拒的强烈,不能忍受却又无可逃避。
首先,他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让三兄 弟即班吉、昆丁与杰生各自讲一遍自己的故 事,随后又自己用“全能角度”,以迪尔西 为主线讲剩下的故事。
《喧哗与骚动》共分四章,前三章分别是 “班吉的部分”、“昆丁的部分”、“杰生 的部分”,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第四章是 “迪尔西的部分”,以黑人女仆迪尔西为主 线,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李文俊:
福克纳之所以如此频繁地表现意识流,除了 他认为这样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断能更 加接近真实之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
这就是:服从刻画特殊人物的需要。前三章 的叙述者都是心智不健全的人。班吉是个白 痴,他的思想如果有逻辑、有理性反倒是不 真实、不合逻辑的。
“精神分裂就成了失去历史感的一个强烈
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白痴——班吉
班吉所有的思绪都和感觉、嗅觉、饮食、睡 眠和声音的调子有关。过去和现在交融在他 心中,他从不沉思,从不计划——他只会感 受。
1具体性和原初性 按巴雷特在《非理性的人》中的说法, “福克纳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透明的、 密实的和非理性的世界”。
2、用白痴表现的意识流程
福克纳手绘 约克纳帕塔法县地图
四 《喧嚣与骚动》
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
书名典出莎士比亚的悲 剧《麦克白》第五幕第 五场麦克白的一段著名 的台词:“人生如痴人 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 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福克纳
• 福克纳既嘲讽南方农民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又肯定了他们重然诺讲信义的另一面。在 幽默调侃中有严肃庄重的悲剧意味。 •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本小说中,福克纳描 写的不仅仅是南方人,他还触及到了整个 现代世界和人类的生存状况,而这正是福 克纳整个“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系列 的主题所在。
艺术特色
福克纳笔下的剧情浸染著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 细腻的感情描写穿插其中。他作品最大的外在特 点是绵延婉转、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 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他一生多产,令很多 美国作家羨艳不已,不过也有很多人对其持批评 态度。他和风格简洁明了、干脆利落的海明威更 是两个极端。一般认为他是1930年代唯一一位真 正意义上的美国现代主义作家,与欧洲文学试验 者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等人遥相呼应,大 量运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陈述中时间推移等 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 美国参加一战以后,福克纳积极地想去打仗,但未能
入伍。1918年7月,他利用假造的身份加入了英国设在 加拿大的皇家空军,可惜还没有等到开赴欧洲,战争 就结束了。但是飞行成了他一生的爱好,并成了他文 学创作的一个题材。
• 从军队回家的福克纳开始写诗歌。1924年自费出版了
诗集《大理石的农牧神》,其中的作品大都是模仿济 慈等人的作品。后来,福克纳的第一部小说《军饷》 在当时引起了文坛的注意,但是销量很差。几年后完 成《蚊群》,这部小说也没有引起重视。
主要手法
• 在小说中,福克纳纯熟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作
品除了第四部分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外,其他 三部分皆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事方法。三兄 弟的意识流活动各有特色,不仅能够体现白痴、 精神崩溃者、偏执狂与虐待狂不同的心理状态和 语言特色,更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他们 的意识与潜意识动机,借此塑造人物性格。福克 纳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堪与爱尔兰意识流大师 乔伊斯媲美。
威廉·福克纳小说的意义和影响
威廉·福克纳小说的意义和影响1. 引言1.1 概述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以其复杂而深刻的作品闻名于世。
福克纳的小说作品涵盖了南方文化与历史、人性和社会问题等多元主题,使得他成为探索和揭示这些问题的重要文学代表。
本文旨在探讨威廉·福克纳小说的意义和影响,从他的背景和特点、对美国文学的贡献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全面剖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威廉·福克纳小说的背景和特点、威廉·福克纳小说对美国文学的意义、威廉·福克纳小说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们将全面了解福克纳作品的相关细节并揭示其在文学领域中卓越影响力。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释威廉·福克纳小说的意义和影响,并探讨他对美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发展的贡献。
通过对福克纳的生平背景、作品主题和风格特点以及他在南方文化和历史揭示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福克纳作品的价值所在。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福克纳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认可度,并探讨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阅读与研究情况。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准确传达威廉·福克纳小说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在研究和传播领域中可能产生的更大价值。
2. 威廉·福克纳小说的背景和特点2.1 简介福克纳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年-1962年)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他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农民家庭,成长于南方农村环境。
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南北战争以及奴隶制度的遗留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和种族问题。
福克纳创作的小说多以南方为背景,描绘了内战后南方社会的困扰与崩溃。
他深受南部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性困惑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元素贯穿整个福克纳小说创作期间。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支配这个家族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
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
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
牛津小镇留下老鲜明的痕迹。
老死后,坟头矗立起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
他还著有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
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萨托里斯”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威廉福克纳的文学特点意识流福克纳笔下的剧情浸染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穿插其中。
他的作品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
他和风格简洁明了、干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两个极端。
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等人遥相呼应,大量运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陈述中时间推移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他对意识流技巧和时间错置的创造性使用丰富了小说这一传统文学体裁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无疑对传统的叙事结构构成变革性的挑战,给读者的传统文学审美价值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对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
让-保罗;萨特曾评价《喧哗与骚动》:“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
”意识流是福克纳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
比如《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思绪在手表齿轮的声音、耶稣在海上行走、华盛顿的诚实、小物件上的红迹、自己手指的血之间自由跳跃,却显得十分自然。
自由联想往往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比如《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意识,由过去与父亲的对话,联想到现在教授学生的烦恼,再到将来的安眠,过去、现在和未来就通过意识流串了起来。
除了意识的自然跳跃,潜意识的沉淀、积累、扩展也是福克纳艺术手法的表现内容,比如昆丁自杀前一天,他对过去的记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全部汇集成关于凯蒂贞操的潜意识。
热点作家15 福克纳(原卷版)——2021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
热点作家15 福克纳一、人物简介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二、主要作品《士兵的报酬》Soldiers' Pay 1926《蚊群》Mosquitoes 1927《沙多里斯》Sartoris 1929《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 1929《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 1930《圣殿》Sanctuary 1931《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 1932《塔门》Pylon 1935《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 Absalom! 1936《不败者》The Unvanquished 1938《野棕榈》The Wild Palms 1939《村子》The Hamlet 1940《去吧,摩西》Go Down, Moses 1942《坟墓的闯入者》Intruder in the Dust 1948三、荣誉殿堂1.1939年1月福克纳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在好莱坞的日子,他一共赚了21000美元。
1938年2月,他买下了320英亩的"绿野农场"。
同年他在《哈泼斯》月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烧马棚》,并获欧·亨利奖。
威廉福克纳 简介
Our tragedy today is a general and universal physical fear so long sustained by now that we can even bear it. There are no longer problems of the spirit. There is only the question: When will I be blown up? Because of this, the young man or woman writing today has forgotten the problems of the human heart in conflict with itself which alone can make good writing because only that is worth writing about, worth the agony and the sweat.
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应当从头学习去认识和描写人类心灵的挣 扎与劳苦,他应当这样告诫自己:永远忘却恐惧。充实地致力于创作的 心灵的只应是人类亘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真实感情、真理、自豪、爱情和 牺牲精神。没有这古老而永恒的东西,任何作品都将是昙花一现,瞬息 即逝。一个文学青年,在懂得这些之前的所有创作,都将是徒劳的,他 所描写的不是爱情而是肉欲,他所记述的失败里不会有人失去任何有价 值的东西,他所描绘的胜利中也没有希望,更没有同情和怜悯。他的悲 哀,缺乏普遍的基础,留不下丝毫伤痕。他所描述的不是人类的心灵, 而是人类的内分泌物。
比如在“天刚亮,白昼来临,在那阴郁寂寞的间歇里充满了鸟儿 们宁静而暂时的活跃”之后紧接上一个比喻:“吸入的空气,有如 清泉”。
福克纳诺贝尔奖致辞(William Faulkner: Nobel Prize Acceptance Speech I feel that this award was not made to me as a man, but to my work --a life's work in the agony and sweat of the human spirit, not for glory and least of all for profit, but to create out of the materials of the human spirit something which did not exist before. So this award is only mine in trust. It will not be difficult to find a dedication for the money part of it commensurate with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origin. But I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 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where I am standing. 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授给我个人的,而是授给我的创作——我的既 不为虚名,也不为厚利,而是以人类精神为素材,为了创造出未曾有过的事 物,经历了心灵的煎熬和劳苦的创作。所以,这个奖只是一时托我保管罢了。 至于这笔奖金,要把它运用得与本奖设置的原旨和意义相符合,并不是难事。 我也想把这份荣誉以同样方式加以使用。我要利用这个演说的机会,向一切 已经献身于同样心灵的煎熬与劳苦,而且有朝一日必有可能会站在我现在站 着的地方的青年男女,说几句话。
福克纳
福克纳坚信自己熟悉的家乡和人民是他进行文学创作 发挥想象力的最可靠的源泉。“我发现我家乡的那块 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值得一写,只怕我一辈子也写完, 我 只要化实为虚,就可以放手充分发挥我那点小小的才 华。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时 空的限制。结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于是,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家族的故事开始在想象中 繁殖,场面和情节开始衍生,想象力不断地涌现。
二、宗教色彩
福克纳在新教占统治地位的南方长大,而且长期生活 在 它的影响下, 他的文学想象必然带有这样的宗教色彩 ,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本能地大量使用基督教典故,明显 表现出基督教思想和意识。在福克纳的小说中,最直 接 最明显地使用基督教故事的是《寓言》。在《喧哗与 骚动》中,故事和结构都是以耶稣基督受难的时间为 背景的。1928 年的三个日期,恰是那一年的基督受 难 日、复活节前和复活节;
获奖感言
“对于一个作家和一个文艺工作者来说,占领他的 工作全部时间的应该是人类内心古老的真理、那些 亘古不变的真理,是爱、荣耀、怜悯、自豪、同情 和牺牲,除非他去铭记这些真理,如果他不铭记这 些真理,那么他只是在诅咒的阴影里写作,因为他 写的不是爱而是情欲,他写的失败里没有人失去任 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他的胜利里面看不到希望, 最糟糕的是人们从这里面看不到悲悯和同情,他写 的哀伤里面留不下真正的伤痕,他写的不是心灵而 是内分泌。”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通过康普生一家的没落,为南方传统和贵 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挽歌。 “南方骑士”昆丁对老南方传统恋恋不舍,不过,他虽然 保留了贵族式的骄傲,却缺乏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最终 以自杀的方式逃避现实。杰生顺应潮流,完全抛弃了贵族 价值体系,却同时丧失了人性,那种资产者的实利主义和 市侩精神,残忍、自私得令人发指。班吉的思想纯真得像 一面镜子,但是没有思考的能力,只不过是一个无法自理 的善良的白痴。凯蒂曾经天真活泼,充满活力,然而后来 失足堕落,彻底摧毁了南方淑女形象。一家人的手足相残, 更是破坏了南方重视家庭与亲情的传统。在福克纳笔下, 老南方已经彻底解体,新南方却又异化充斥,在绝望之中, 唯有正直、善良、乐观的劳动者迪尔西,体现出人性复活 的人道主义理想,那也正是南方的希望所在。
诗人哲学家威廉福克纳
诗人哲学家威廉福克纳威廉福克纳曾经说过:“如果你心中有所经历,那就迫不及待的要表现出来”。
他的早期小说,需要读者下不少的功夫才能看懂。
在开始认真写作之前,福克纳在他心爱的南方乡村四处漂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加拿大皇家空军,并曾经在他的故乡牛津短暂地就读过密西西比大学。
当他开始写作时,他的小说行文朦胧,时序混乱,字里行间充满了大量的心理透视和小说形式上的探索。
随后,这一风格领导了时代的潮流。
1950年接受诺贝尔奖的讲话中,这位神秘莫测的作家,却以水晶般透明的语言谈到了他对文学与人性的见解。
我感到这一奖励不是给我个人的,而是给予我的工作。
我一生都在人类精神的痛苦与烦躁中工作。
我这样工作不是为荣誉,也根本不是为获利,而是要从人类精神的资源中创造出一种以前未曾有过的东西。
所以,这一奖赏只是由我来托管。
人们可以毫不困难地发现。
为金钱而作奉献是不符合诺贝尔奖的。
但我也原意在这一片喝彩声中接受这一奖项,我相信将来就在他们中间会有人站在我现在站的地方。
我们今天的悲剧是一种常见的、广泛的生理恐惧,它持续的时间是那么长,以至于今天我们还在承担着它。
现在已经不再有精神上的问题。
仅有的问题只是我将在什么时候爆发?就因为这个,今天搞创作的年轻的先生和女士们已经忘记了人类内心自我冲突这一问题。
可是只有这一问题才会产生优秀的作品,因为只有人类心灵的自我冲突才是值得写的,才是值得付出痛苦与汗水的。
人们必须重新学习这一点,必须教会自己所有的事物中最基本的是恐惧,同时必须教会自己要把它永远忘掉。
他的工作室里不要给别的任何东西留下空间,除非它是心灵的真实与真理。
缺少普遍真理的任何事物都是短暂的和命中注定要完蛋的。
包括爱情、荣誉、怜悯、骄傲、同情和牺牲。
在这样做之前他都是在诅咒之下工作。
他的悲伤并不是哀挽广为存在的苦难,没有留下伤痕。
他不是用心而是用肉体去写作。
直到他学到了这些东西,他写作时仿佛看到了人类的末日并置身其中。
我拒绝接受人类的末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支配这个家族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
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
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
牛津小镇留下老鲜明的痕迹。
老死后,坟头矗立起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
他还著有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
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萨托里斯”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威廉福克纳的文学特点意识流福克纳笔下的剧情浸染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穿插其中。
他的作品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
他和风格简洁明了、干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两个极端。
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等人遥相呼应,大量运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陈述中时间推移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他对意识流技巧和时间错置的创造性使用丰富了小说这一传统文学体裁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无疑对传统的叙事结构构成变革性的挑战,给读者的传统文学审美价值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对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
让-保罗;萨特曾评价《喧哗与骚动》:“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
”意识流是福克纳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
比如《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思绪在手表齿轮的声音、耶稣在海上行走、华盛顿的诚实、小物件上的红迹、自己手指的血之间自由跳跃,却显得十分自然。
自由联想往往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比如《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意识,由过去与父亲的对话,联想到现在教授学生的烦恼,再到将来的安眠,过去、现在和未来就通过意识流串了起来。
除了意识的自然跳跃,潜意识的沉淀、积累、扩展也是福克纳艺术手法的表现内容,比如昆丁自杀前一天,他对过去的记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全部汇集成关于凯蒂贞操的潜意识。
福克纳利用读者的视觉感知过程,在描写景物时常常不将焦点聚集在一个事物上,比如左方这段达尔的内心独白,就传达出他内心中的忧惧。
这些景象在福克纳笔下经过了过滤,更加清晰的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又如《喧哗与骚动》中只有三岁智力的班吉,福克纳通过他视觉感知的混乱模糊、杂乱无章,体现其特有的秩序和逻辑。
另外,福克纳的作品还借鉴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
比如《押沙龙,押沙龙!》中昆丁与父亲对话发生在1909年,之后突然切换到“呼吸着一八三三年那个星期天早上教堂编钟在其中呜响的同样的空气”,景象的剧烈变换反映出人物激烈的心理活动。
多角度叙事多角度叙事是福克纳创作中的重要手法。
《喧哗与骚动》是其采用此一手法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前三部分是班吉、昆丁和杰生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他们的叙述分别截止于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涵盖了康普生家族生活的不同侧面和不同时间段。
这样的第一人称叙事继承了传统第一人称写法的主观性和真实感,又克服了单一第一人称叙事视域限制而体现出全景式的特点。
在之后的创作中福克纳发扬了这种写法,在《我弥留之际》中叙事者达到了13人。
《小镇》回归了《喧哗与骚动》中三个叙事者的模式,然而与后者不同,这部小说不是采用内心独白,而是让三个叙事者进行对谈来评说弗莱姆;斯诺普斯,他们的观点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
在第三人称限制叙事上福克纳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押沙龙,押沙龙!》就是一个例子,作者从罗沙、康普生先生和昆丁的角度讲述了萨德本家族的历史。
昆丁是前二人的听众,又是讲述者,三个讲述者都只提供一些片段,拼凑起来才成为整个故事。
另外,福克纳还常常一些特殊的身份视角,如儿童和痴傻人的视角。
短篇小说《夕阳》中,黑人厨师南茜与白人有染并怀孕,害怕回家被丈夫发觉,就待在康普生先生家里。
她的恐惧通过九岁的昆丁、七岁的凯蒂和五岁的杰生的眼睛传递给读者,虽然这些孩子并不理解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的反应也反衬了成年白人对黑人的冷漠。
相对于儿童,痴傻人的理解力更低,因而更能烛照出人类的可怜和病态。
《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即是一个例子,他的叙述完全来自直觉,没有经过解释、判断的扭曲,凯蒂、杰生和康普生夫人的形象就通过他精确的表达出来。
语言风格福克纳使用的句法往往是奇特而扭曲的,这些句子看起来过于繁复,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同位关系很模糊,甚至没有。
插句里面常常套着插句,使人困惑,这些曲折流动的句子使得读者沉浸于他所创造的世界之中。
大量抽象的词汇在其作品中往往反复出现。
这些词汇的堆砌使他写出的句子常常被批评为累赘,然而沃伦;贝克认为他的用词往往很是精确,累赘的倾向在《喧哗与骚动》之后的作品中也有所抑制。
表示特征或抽象定义式的语言往往发展成比喻,比如在“天刚亮,白昼来临,在那阴郁寂寞的间歇里充满了鸟儿们宁静而暂时的活跃”之后紧接上一个比喻:“吸入的空气,有如清泉”。
在贝克眼中,福克纳是“最具主观性的作家之一”,“贯串于长段文字中表现主题的抒情成分和色彩”是其独特风格。
他的长句是为了表达奇特的思想,这些思想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
在诺贝尔奖授奖辞中,古斯塔夫;哈尔斯特隆说:“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语言精神,一直到虽然拮据但却充满了表达力的美国南方黑人的语言,福克纳莫不熟悉而善于驾驭……英美文学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把句子写得像大西洋的巨浪那样无垠无涯”。
李文俊说,福克纳写作的特点,是他会一句话写到一半,当中插入大段东西,过了几十页之后,又重新出现后面那半句话。
象征隐喻福克纳的小说大量使用象征,比如《喧哗与骚动》中的金银花出场30多次,象征性、凯蒂失贞、昆丁的软弱和痛苦、对童年的追念、家族荣誉的沦丧等等。
作者还以手表、钟声、太阳和影子来象征时间。
《我弥留之际》中火灾、洪水、棺材、朱厄尔的马,《去吧,摩西》中的莽原、公鹿、蛇、大熊,均有其象征含义。
《红叶》、《野棕榈》、《八月之光》、《没有被征服的》中也常常能见到猎取、逃亡、追捕的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深化。
神话模式神话模式则是指作家在写作时有意的使故事的情节、结构、人物和一个传统宗教故事或神话相对应。
《喧哗与骚动》中四个部分皆以日期为标题,这四个日期都与耶稣受难有关。
每一章内容也与《新约》中耶稣遭遇有类似之处。
在这些庄严的日子中,康普生家族的成员却走向堕落与毁灭,不仅具有讽刺性,更使得整部小说成为关于人类的寓言。
《我弥留之际》中叙述的历险,与《奥德赛》和《出埃及记》就有着内在的联系。
安斯的妻子与人通奸,与阿伽门农类似;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也曾经历长途跋涉。
只不过,在《我弥留之际》中,已没有了那种英雄气概。
而《押沙龙,押沙龙!》和《去吧,摩西》的名字也来自《旧约》。
福克纳使用神话原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诠释传统。
《没有被征服的》、《押沙龙,押沙龙!》塑造了传统时代末期悲剧性人物,通过他们的抗争重温了传统时代人的精神辉煌。
另外,神话精神还是福克纳用以映照现实的价值尺度,比如《三角洲之秋》中,荒原之秋、艾萨克的老去皆具有神话的隐喻性和预言性,荒原的沉默反照出现代文明的空洞无力。
福克纳对于神话的利用并不是严格对应的,而是采用置换变形的手法,比如《押沙龙,押沙龙!》借用押沙龙害兄反夫的故事,但本来由逆子承担的罪责被转嫁到了作为父亲的萨德本身上。
在现代文学史中,被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有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
稍晚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福克纳。
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无疑更具探索精神,进行了更大胆的尝试,较之他的前辈们显然又有了新的拓展和开创。
1980年代中期以来,若论每年在美国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数量,福克纳在英语作家中仅仅低于莎士比亚。
威廉;福克纳是欧洲现代主义小说创新的潮流转移到了美洲大陆的新象征。
在此之前,欧洲小说在精神和形式的创新上,都占有着绝对的优势。
但是,自从福克纳在美国出现之后,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创新的因子就开始在北美洲大陆生根发芽,并逐渐向南美扩展。
不过,福克纳的文学价值首先是由法国人认定的,美国人一开始并不认识福克纳的巨大价值。
福克纳师承詹姆斯;乔伊斯,并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人的生存景象纳入他所创造的类似当代神话的小说中,形成了一座新的文学高峰。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思想从福克纳所有的作品来看,他的主要思想来自《圣经》,终身所要表达的主题都是对人类终极走向的关怀。
而这一思想也对中国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先锋作家的影响最大。
余华、苏童、北村、格非等先锋作家,他们作品中的主要命题,如逃亡、苦难、死亡、归乡、聒噪等都没有超越福克纳、卡夫卡、乔伊斯等那个时代的艺术大师所划下的艺术栅栏。
对待苦难的态度,福克纳的态度是熬。
在他诺贝尔演说辞里的短短四小段里,“endure”或“endurance”却出现了五次。
对此李文俊的翻译是:“苦熬”。
在福克纳看来,人类虽然存在已有千百万年历史,但时刻仍然在为自身的生存殚精竭虑,流血流汗,说他们在苦熬毫不为过。
“endure”与名词形式出现的“endurance”多次在福克纳的笔下出现。
在著名的中篇小说《熊》(1942)里,他说“黑人兄弟会挺过去的”(will endurance)”。
而且福克纳似乎有意让读者铭记于心,这个词还出现在演说词最后一个带格言意味的句子里:“诗人的声音不必仅仅是人类的记录,它可以作为一个支柱,一根栋梁,帮助人类度过难关(will endure),蓬勃发展。
”1955年,他在答记者问时再次强调:“我也想写一本乔治;奥威尔《1984》那样的书,它可以证明我一直鼓吹的思想:人是不可摧毁的(human is indestructible),因为他有争取自由的单纯思想。
”从中不难发现,福克纳是一位关注人类的苦难命运,竭诚希望与热情鼓励人类战胜苦难,走向美好未来、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
尽管他总是将受苦的人写得那么丑陋,在《圣殿》里,福克纳写出了社会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人心的丑恶,道出了恶的普遍存在,而《我弥留之际》写出了一群活生生的“丑陋的美国人”。
文学批评家克林斯;布鲁克斯干脆用总结的口吻说:“福克纳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一直关注着人类的忍受能力,他们能面对怎样的考验,他们能完成什么样的业绩。
”写作是一种斗争,作家与现实,与心灵之间的斗争,因此作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总是紧张而暧昧的。
与福克纳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作家海明威相比,福克纳将人与现实的关系处理得较为缓和。
在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里有一句名言传达了与福克纳同样的信念:“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