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数学第二章第六节《实数》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6《实数》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实数的定义: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实数的性质:掌握实数的封闭性、有序性、完备性等核心性质。
-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实数的四则运算,特别是乘方和开方的运算规则。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6《实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实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包括整数、分数以及无限不循环小数等。
2.无理数的概念:介绍无理数的定义,如π、e等,以及无理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实数的性质:探讨实数的封闭性、有序性、完备性等特性。
-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能够用数轴表示实数。
举例:重点讲解无理数的概念,如π和e,并强调它们是实数的一部分,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圆的周长与直径比是π)来加深学生对实数性质的理解。
2.教学难点
-无理数的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直观理解。
-实数的运算:特别是无理数的运算,学生对运算规则和步骤不够熟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实数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无理数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如π、√2等)和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实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无理数的估算、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等。
-实数与数轴的联系:学生可能难以将实数的概念与数轴上的点联系起来,对数轴上的无理数位置把握不准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6《实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6《实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实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实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和性质,为后续的函数、方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对数的概念和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实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使其理解和接受。
同时,实数的分类和性质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实数的概念,通过练习巩固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2.实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通过练习巩固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和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5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实数的定义和分类,用实例解释实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实数的性质。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出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巩固(15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实数概念、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进行讲解。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思考:实数和数轴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画数轴,分析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与实数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实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家庭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主要介绍了实数的概念、分类和运算。
本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例子的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数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于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数的分类和运算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
2.熟练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实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正数、负数等。
2.实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实数的概念、分类和运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数知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法: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2.教案:实数教学设计。
3.PPT:实数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4.作业:适量实数运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数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2.呈现(10分钟)讲解实数的概念、分类和运算方法,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实数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相互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实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实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实数》教案、教学设计
3.介绍实数的四则运算,特别是乘除运算的化简方法。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实数运算的规则。
4.引导学生探究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三)学生小组讨论
8.课后辅导和拓展,针对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提供丰富的拓展资源,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正方形和一条对角线,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有多长吗?”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计算出对角线的长度为$\sqrt{2}$。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举例说明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c.实数在数轴上如何表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
a.判断以下数是否为无理数:$\sqrt{5}$、$\pi$、$\frac{22}{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实数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数学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然而,对于实数的认识尚处于模糊阶段,特别是对无理数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2.提问:“$\sqrt{2}$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数?”让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进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6《实数》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6《实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实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实数的定义,理解实数与数的区别,掌握实数的性质,如大小比较、加减乘除运算等。
教材通过引入实数的概念,使得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深入,为后续的函数、方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无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实数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此外,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归纳,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性质。
2.能够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实数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实例解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实数的运算规则。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数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制作PPT,展示实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3.分组安排,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理数、无理数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实数的性质,如大小比较、加减乘除运算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实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PPT上的实例,亲自进行实数的运算,巩固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实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教案
第二章实数1.了解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求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和简单的二次根式化简,发展运算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估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和估算能力.经历数系扩充、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一、本章主要内容及要求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实数.2.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3.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4.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5.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6.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7.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8.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是初中阶段数系扩充的最后一个阶段,中学阶段的多数问题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的,同时实数也是后继内容(如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学习的基础.因此,本章学习内容具有基础性,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实数的运算,适应后续学习的需要.学生以前经历过数系的第一次扩充,已经积累了一些数系扩充的学习经验,感受到数系扩充是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本章再次引领学生经历数系扩充的过程,感受数系扩充的必要性.本章大致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包括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具体地,教材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由于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无理数的近似值,为此教材安排了一节“估算”,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接着,教材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最后,介绍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化简和运算.在呈现具体内容时,教材关注现实性,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但考虑到本章内容的特点,以及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本章在关注现实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数学知识内部的挑战性,为此提供了许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如a可能是整数吗?a可能是分数吗?……让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重点】1.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用平方运算与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并能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3.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4.了解实数的概念,会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5.能对带根号的数进行化简,并能利用化简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6.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1.无理数概念的理解及应用.2.解决与实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化.3.运算性质的掌握与应用.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必要的.如无理数的引入,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感受引入的必要性,初步认识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一意义,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与同伴进行合作,并充分地开展交流.再如平方根的概念,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往往丢掉负的平方根,因为这与他们以前的运算结果唯一的经验不符.对此,在平方根的引入时,教师可多提一些具体的问题,如9的算术平方根是3,也就是说,3的平方是9.还有其他的数,它的平方也是9吗?……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初步的平方根的概念.接着让学生去讨论: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0有几个平方根?负数呢?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特别是负数的情况,然后再通过具体的求平方根的练习,巩固新学的概念.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本章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如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是什么数?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从中感受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并体会无限不循环的过程;再如二次根式的相关运算性质,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到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借助计算器等工具进行探索、猜测、验证,并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3.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本章将学习实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在这些概念、运算律、运算法则的教学中,应加强类比教学,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对比,认识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促进知识系统的构建与完善.如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是完全类比有理数建立起来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也是通过类比得出的.回顾与思考1课时1认识无理数1.通过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关系到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思想.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1.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的扩张,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无理数的产生过程,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1.通过现实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无理数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2.通过“再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发现的方法和乐趣.【重点】理解无理数的概念.【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第课时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经历动手拼图过程,发展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现实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无理数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重点】感受无理数产生的背景.【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教师准备】两张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两张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复习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勾股定理有关知识.导入一: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知道了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考虑下面的问题:(1)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2)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设计意图]做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导入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它的斜边长等于多少?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一下.【总结】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七年级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2.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出示教材P21图2 - 1.图2 - 1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问题1拼成后的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呢?问题2拼成后的大正方形面积是多少?问题3若新的大正方形边长为a,a2=2,则: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总结】没有两个相等的整数的积等于2,也没有两个相等的分数的积等于2,因此a 不可能是有理数.[设计意图]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巧设思路一(1)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3)b是有理数吗?【问题解答】(1)由勾股定理可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为5,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5.(2) b2=5.(3)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也就是没有一个有理数的平方为5,所以b不是有理数.思路二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问题解答】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得,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有AB,EF.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有CD,GH,MN.[设计意图]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了解学习“新数”的必要性.[知识拓展]正方形网格中的线段既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有理数之外的数.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有理数之外的数.比如正方形OCBA的对角线长度就不是有理数,数轴上的点P表示的就是这个非有理数.网格上长方形(包括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都不一定是有理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证实了确实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2和3,则斜边的长()A.是有理数B.不是有理数C.不确定D.4答案:B2.下列面积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的是()A.16B.25C.2D.4答案:C3.在右面的正方形网格中,按照要求连接格点的线段: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为.答案:略第1课时1.拼接正方形.2.做一做.3.a,b存在,但不是有理数.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21页随堂练习及教材第22页习题2.1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22页习题2.1第2题.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1.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ΔABC 中,边长不是有理数的线段有 ,在图中再画一条边长不是有理数的线段.【能力提升】2.在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都有无数个有理数. 假设a ,b 是两个有理数,且a <b ,在a ,b 两数之间插入一个数为 . 【拓展探究】3.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1)0.6;(2)0.7·;(3)0.3·4·.4.你会在下面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为1)中画出面积为10的正方形吗?试一试.【答案与解析】1.AB ,BC ,AC 略(解析:AB 2=42+12=17,BC 2=22+32=13,AC 2=22+42=20.)2.a+b 2(解析:答案不唯一,如插入a 和b 正中间的数.)3.解析:(1)0.6=35; (2)设0.7·=x ,则10x =7.7·,∴9x =7,从而x =79;(3)设0.3·4·=x ,则100x =34.3·4·,∴99x =34,从而x =3499.解:(1)0.6=35. (2) 0.7·=79. (3) 0.3·4·=3499. 4.略大量事实证明,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本课时通过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刻意安排一些环节,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加深对“新数”的理解.设计更多的实例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较好地理解“新数”.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的教学埋下伏笔.随堂练习(教材第21页)解:因为等边三角形中BC边上的高平分BC,所以h2=22-12=3,所以h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习题2.1(教材第22页)1.解:答案不唯一.如图(1)所示,线段AB,AD,AE,DE,BD,BC的长度都是有理数;线段AC,CE,BE的长度都不是有理数.2.解:答案不唯一.如图(2)所示的是几个符合要求的直角三角形.一个正方形木块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满足什么条件?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解:它的边长的平方为8,没有整数的平方为8,所以边长不可能为整数,也没有一个分数的平方为8,所以边长不可能为分数.第课时掌握无理数的概念;能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在掌握估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重点】能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难点】无理数概念的建立.【教师准备】计算器、立方体、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复习有理数的分类.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呢?1.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问题解决】有理数 整数(如-1,0,2,3,…)分数 如13,-25,911,0.5,…2.除上面的数以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不同的数? 如圆周率π,0.020020002…上节课又了解到一些数,如a 2=2,b 2=5中的a ,b 不是整数,能不能转化成分数呢?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们的真面目.[设计意图]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发现有理数不够用了,存在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揭示它们的真面目.一、数的小数表示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 究竟是多少呢?(1)如图所示,三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2)边长a 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百分位呢?千分位呢?……借助计算器进行探索.(3)【思考】 a 的范围在哪两个数之间?左面的边长中,前面的数值和后面的数值相比,哪个更接近正方形的实际边长?【归纳总结】 a 是介于1和2之间的一个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则a 一定不是有理数.如果写成小数形式,它是有限小数吗?事实上,a =1.4142135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做一做】 (1)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 的值(结果精确到0.1),并用计算器验证你的估计.(2)如果结果精确到0.01呢?(提示:精确到0.1,b ≈2.2,精确到0.01,b ≈2.24)同样,对于体积为2的正方体,借用计算器,可以得到它的棱长c =1.25992105…,它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设计意图]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逐渐缩小范围,借助计算器探索出a =1.41421356…,b =2.2360679…,c =1.25992105…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过程,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二、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思路一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活动.【议一议】 把下列各数表示成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3,45,59,-845,211.【答案】 3=3.0,45=0.8,59=0.5·,-845=-0.17·,211=0.1·8·. 分数化成小数,最终此小数的形式有哪几种情况? 思路二回忆小学我们学过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时候,用到的π取多少?(3.14)它是确切的值吗?(不是,是近似值)那π是有理数吗?(不是)并且,我们还知道,利用计算机,现在π已经算到几亿分位,但是还是没有算出来.当然,π也不能化为分数的形式,所以π不是有理数,那π是什么数呢?【探究结论】 分数只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即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强调】 像0.585885888588885…,1.41421356…,-2.2360679…等这些数的小数位数都是无限的,并且不是循环的,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故π是无理数)【想一想】 你能找到其他的无理数吗?[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得出无理数的概念,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又感受到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建立了无理数的概念. 三、例题讲解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3.14,-43, 0.5·7·,0.101000100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2). 解:有理数有:3.14,-43,0.5·7·;无理数有:0.101000100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2).【强调】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pq 的形式(q ≠0,p ,q 为整数且互质),而无理数不能.[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无理数、有理数的概念、区别,感受数的分类.[知识拓展] 确定x 2=a (a ≥0)中正数x 的近似值的方法: 1.确定正数x 的整数部分.根据平方的定义,把x 夹在两个连续的正整数之间,确定其整数部分.例如:求x 2=5中的正数x 的整数部分,因为22<5<32,即22<x 2<32,所以2<x <3,因此x 的整数部分为2.2.确定x 的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字.(1)将这两个整数平方和的平均数与a 比较,预测十分位上数字的取值范围,如两个整数2和3的平方和的平均数为22+322=6.5>5,所以x 的十分位上的数字一定比3小,不妨设x ≈2.2.(2)设误差为k (k 必为一个纯小数,且k 可能为负数),则x =2.2+k ,所以(2.2+k )2=5,所以4.84+4.4k +k 2=5,因为k 是小数,所以k 2很小,把它舍去,所以4.84+4.4k =5,所以k ≈0.036,所以x =2.2+k ≈2.2+0.036=2.236.实际估算中,整数部分的数字容易估计,十分位上的数字也可以采用试验的方法进行估计,即2.12=4.41,2.22=4.84,2.32=5.29,因为4.84<5<5.29,所以2.22<x 2<2.32,所以2.2<x <2.3,所以十分位上的数字为2.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整数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 .有限小数是无理数 C .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D .有理数是有限小数 答案:C2.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 ( )A .面积为25的正方形B .面积为425的正方形 C .面积为8的正方形 D .面积为1.44的正方形解析:52=25, 25 2=425,(1.2)2=1.44.故选C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5,则斜边长a 是有理数吗?解:由勾股定理得: a 2=32+52,即a 2=34.因为不存在有理数的平方等于34,所以a 不是有理数.4.已知-34,5,-1.4·2·,π,3.1416,23,0,42,(-1)2n ,-1.4242242224…(相邻两个4之间2的个数逐次加1).(1)写出所有有理数; (2)写出所有无理数.解:(1)有理数:-34,5,-1.4·2·,3.1416,23,0,42,(-1)2n .(2)无理数:π,-1.4242242224…(相邻两个4之间2的个数逐次加1).第2课时1.数的小数表示.2.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3.例题讲解.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教材第24页随堂练习. 【选做题】教材第25页习题2.2第2,4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 ) A .1<x <2 B .2<x <3 C .3<x <4D .4<x <52.一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是4,高为h ,则h 是 ( )A .整数B .分数C .有限小数D .无理数 【能力提升】3.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2和3,则斜边长的平方是 ,则斜边长是 数.【拓展探究】4.设半径为a的圆的面积为20 π.(1)a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2)估计a的值(精确到十分位,并利用计算器验证你的估计);(3)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5.在某项工程中,需要一块面积为3平方米的正方形钢板.应该如何划线、下料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那么,请你算一算:(1)如果精确到十分位,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答案与解析】1.A(解析:12=1,22=4.)2.D(解析:由勾股定理,得h2=42-22=12,没有整数或分数的平方等于12,所以h为无理数.)3.13无理(解析:由勾股定理,可得斜边的平方为13,没有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13,所以是无理数.)4.解:(1)∵πa2=20π,∴a2=20.a不是有理数,因为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而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a≈4.5. (3)a≈4.47.5.解析:1.72=2.89,1.73=2.9929.解:(1)1.7米. (2)1.73米.本节课借助寻找正方形边长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估算、借助计算器进行探索、讨论等途径,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得到无理数的概念.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和班级,这一探索过程所需时间较长,会影响后面环节的进行.知识分类整理环节,学生自主整理和接受会有一定困难,若学生学习例题后再进行知识分类整理可能会更好.感知过程是学生理解无理数这一抽象概念所必需的,所以绝对不能淡化.随堂练习(教材第24页),18.无理数有:-π.解:有理数有:0.4583,3.7·,-17习题2.2(教材第25页),3.97·,-234.10101010…(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是有理数,0.12345678910111213…1.解:-559180(小数部分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是无理数.2.提示:(1)x不是有理数. (2)x≈3.2. (3)x≈3.16.3.(1)✕(2)(3)✕(4)✕,π-1,3.4141141114…(相邻两个4之间1的个数逐次加1)等,答案不唯一.4.解:5π由于本节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经历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过程,因此,要重视教材创设(或相同类型)的问题,针对内容应该花较多的时间,教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借助计算器进行思考和交流,循序渐进地缩小范围,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本节渗透了用有理数近似地表示无理数和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索,学生容易理解“无限”,但对“不循环”一般不会有清楚的认识,只有逐步渗透理解,教学中不必多说.“逼近”思想可以借用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的猜商品的价格游戏进行解释.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应强调“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前者不能化为分数,后者可以化为分数,但如何化成分数,教师不必深入讲解.鼓励学生自学教材中的“读一读”,了解无理数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人类的科学精神,特别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阅读“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无理数”的严格证明.一根长为5米的电线杆竖立于地面,为保证它的安全,要用三根钢丝把它固定,要求每根钢丝一头拉着电线杆的最上端,一头系在离电线杆3米远的地面木桩上,则每根钢丝的长要满足什么条件?它是有理数吗?大概是多长?…解析‟每根钢丝的长要满足它的平方等于52+32,它不是有理数,大概是5.8米.解:由勾股定理,得钢丝长的平方等于52+32=34,但是找不到一个整数的平方是34,也找不到一个分数的平方是34,所以,它不是有理数,5.82=33.64,接近于34,所以大概为5.8米.2平方根1.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2.了解开方与平方是互逆运算,会利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通过教学过程的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数学表达和运算能力.1.通过与“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作类比,让学生体会平方和开方互为逆运算的同时,领会数学中处处蕴含着辩证法.2.使学生通过开方运算的学习,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重点】1.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2.(a)2=a(a≥0)的得出和应用.【难点】1.利用这个互逆的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2.(a)2=a(a≥0)和a2=|a|的区别和联系.第课时1.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2.了解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的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在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6.2 实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引入新课师:我们知道有理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播放幻灯片)生:(边看边思考,完成问题)师:(1)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运算律有哪些?生(七嘴八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分配律……师:注意,我要求用字母表示.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生1:①加法交换律:a+b=b+a②加法结合律: (a+b) +c =a +(b+c)③乘法交换律:a·b=b·a ④乘法结合律(a·b)·c=a·(b·c);⑤乘法对加法分配律(a+b)·c=ac+bc师:(2)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生2:平方差:(a+b)(a-b)=a2 -b 2生3:完全平方公式:(a+b)2 =a2 +2ab+b2(a-b)2 =a2 -2ab+b2师:同学们展示的公式非常正确.其实这些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不只是在有理数中能够应用,在实数中仍然适用.例如:①23=32 ②22十32=(2+3)2=52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实数(二).(板书课题)二、分组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做一做(展示课件)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这几个小题,没有把握的可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l )4×9= ,94⨯= ,94= ,94=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答案? 生1:4×9=2×3=694⨯=36=694=32 94=32 师:有和这位同学答案不一致的同学吗? 生:没有.师:这位同学的答案非常正确.我们来鼓励一下.师:类比刚才几道题目,你能借助计算器完成下面几题吗?(展示课件)6×7= ,76⨯= ,76= ,76= 生:能.师: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给你几分钟时间,抓紧完成,我们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自己模仿题目1动手练习,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生:6×7≈2.449×2.646≈6.48076⨯=42≈6.480,76≈646.2449.2≈0.9255, 76≈0.9255 师:大家对他的回答认同吗? 生:认同.活动二:议一议师:刚才两位同学做得非常好. 如果把具体的数字换成字母应怎样表示呢?大家从这道题目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同位之间讨论一下,互相补充,把你得到的结论补充完整. (学生之间互动探究) 师:有结论的同学请举手. 生1:ab =ab ,ba =ba(板书结论) 师:同意他的结论的同学请举手. (大部分同学同意,个别不同意)生2:我不同意.他的结论中没有强调a 和b 范围.a 、b 都应是正数.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 生:有.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3:我认为第一个式子中a ≥0,b ≥0;第二个式子中a ≥0,b >0. 师:大家现在的意见不统一,再给你一点时间讨论一下,究竟谁的结论对? (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师:现在有结果了吗?谁的结论最全面? 生:生3的最全面.师:很好.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仔细,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条件.下面我再总结一下:(课件展示)a b =ab (a ≥0,b ≥0);ba =ba(a ≥0,b >0) (板书结论成立的条件) 师:大家再看一下这两个等式成立吗?(课件展示)①94+=4+9=5 ②49-=3-2=1成立吗?生:不成立.因为我们刚才学的是乘法和除法运算,而现在是加法和减法运算,刚才的公式不能使用.师:这位同学的观察十分仔细.但是,有些同学在初学时往往就犯这样的错误.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千万不要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再强调一遍:b a +≠a +b ,b a -≠a -b .活动三:例题练习师:有了刚才的理论知识,你能顺利完成下列题目吗?(展示课件) 例1化简:(1)12×3-5 (2)236⨯ (3)(5+1)2 (4)(2+1)(2-1)(学生小组交流做题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师: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现在把你的解题过程对照我的解题过程,仔细检查.(展示课件) 解:(1)12×3-5 =312⨯-5 =36-5 =6-1=5;(2)236⨯=236⨯=218=218=9=3; (3)(5+1)2 =(5)2+25+1=6+25; (4) (2+1)(2-1)=(2)2-12 =2-1=1.师:同学们在以后的做题中一定要注意做题的格式,认真对待每一步,这样才能减少马虎,确保正确.三、学习收获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大家仔细想一想. 生1:我学到了a b =ab ;ba =ba. 师:还有吗?生1:第一个式子要满足条件a ≥0,b ≥0;第二个式子要满足条件a ≥0,b >0 . 师:哪位同学还有要补充的?生2:我还学会了b a +≠a +b ,b a -≠a -b .生3:我还知道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师:这几位同学总结的很全面.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做题中认真对待.下面我们完成自我检测题目.四、课堂检测A 类:化简下列题目:(1)5×209 (2)8612⨯ B 类:化简下列题目(1)(1+3)(2-3) (2)(23-1)2C 类:若x -y =2-1,xy =2,试求代数式(x -1)(y +1)的值.五、作业:习题2.9知识技能 第1题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首先通过复习有理数的运算律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通过课本引例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经过老师的引导,感受并体验实数的运算。
八年级数学实数教案5篇
八年级数学实数教案5篇一节数学课不但要把该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接受,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从抽象的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对于方法的探索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实数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八年级数学实数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的第六节内容.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无理数,了解了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认识进一步深入.中学阶段有关数的问题多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讨论的,同时实数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基础.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如下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数学思考:(1)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2)经历从有理数逐步扩充到实数的过程,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解决问题:通过无理数的引入,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情感态度:(1)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2)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难点: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对一个非负数开平方和对一个数开立方运算.课本对学生掌握实数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但实数的知识却贯穿中学数学始终,所以我们只能逐步加深学生对实数的认识.本节主要引导学生熟知实数的概念和意义,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三.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法.类比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疑问,创设出思维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动脑.动手,使学生在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3)教具:三角板.圆规.多媒体.学法分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看.动脑想.多交流.勤练习〞的学习,增强参与意识,让他们体验获取知识的历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他们〝会观察〞.〝会类比〞.〝会分析〞.〝会归纳〞的能力.四.教程分析:针对本节教材的特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2.6实数》说课稿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出实数的概念内容:问题:(1)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怎样分类?(2)什么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吗?意图: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引入无理数后数的范围的扩充作准备.学生回答: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0,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意图:通过将以上各数填入有理数集合和无理数集合,建立实数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数概述并板书: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number).教师点明:实数可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最后多媒体展示具体分类,并对有理数和无理数从小数的角度进行说明.二.议一议,1.在实数概念基础上对实数进行不同分类.无理数与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如是正的,是负的.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你能把,,,,,,,,,,0,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等各数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中?正数集合:负数集合:(2)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3)实数除了可以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外,实数还可怎样分?意图:在实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上对实数进行不同的分类.上面的数中有0,0不能放入上面的任何一个集合中,学生容易遗漏,强调0也是实数,但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单独作一类.提醒学生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在有理数中,有理数a的的相反数是什么,不为0的数a的倒数是什么.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例如,和是互为相反数,和互为倒数.,,,.三.想一想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a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绝对值为;2.如果,那么它的倒数为.意图:从复习入手,类比有理数中的相关概念,建立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它们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是一致的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实数a的相反数为,绝对值为,若它的倒数为(教师指明:0没有倒数)增加练习:(多媒体展示)第一组1.的绝对值是2.a是一个实数,它的绝对值是第二组:1.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2.绝对值等于的数是,3.的绝对值是4.正实数的绝对值是,0的绝对值是,负实数的绝对值是例题: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1)(2)(3)学生上黑板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如何书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最后与学生共同纠正.明晰:实数和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媒体展示两个举例)四.议一议.探索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1.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那么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和这样的无理数的点吗?2.多媒体展示的做法和和的做法如图OA=OB,数轴上A点对应的数是多少?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后,引导学生达成以下共识:探讨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数轴也可以直观地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1)A点对应的数等于,它介于1与2之间.(2)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3)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4)每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4)和有理数一样,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五.随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第一组:判断题:①实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②无理数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③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④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⑤无理数一定都带根号.⑥两个无理数之积不一定是无理数.⑦两个无理数之和一定是无理数.⑧数轴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表示实数.第二组: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2.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1)(2)(3)3.在数轴上作出对应的点.意图:通过以上练习,检测学生对实数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六.小结1.实数的概念2.实数可以怎样分类3.实数a的相反数为,绝对值,若,它的倒数为.4.数轴上的点和实数一一对应.七.作业课本习题2.81.2.3题结束语:多媒体展示: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八.板书设计:实数1.实数的概念4.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2.实数的分类5.例题3.实数a的相反数为,6.学生练习绝对值,若,它的倒数为八年级数学实数教案2学习目标1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2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关系.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3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实数的概念学习难点理解实数的概念问题用计算机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5?3,7,8,_90,9我们知道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所以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也都是有理数.那么无限不循环小数叫什么呢?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许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 . .? . 等都是无理数,π=3.__926…也是无理数.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依此分类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3479_5 正负之分,所以依此分类为正实数正有理数正无理数实数0负有理数负实数负无理数例一.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0.6.-43.0.33. 0._ .π.(1)有理数集合:{}(2)无理数集合:{}(3)整数集合 :{}(4)分数集合:{}(5)实数集合:{}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即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的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实数.(1)数a的相反数是-a,(a表示任何实数)(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有2.这节课你的收获有3.这节课应注意的问题有练习题a1.若实数a满足a??1,则() A.a?0B.a?0C.a?0D.a?0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C.无理数是无限小数D.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3.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A 整数B 有理数C 无理数D 实数35?_4.绝对值等于的数是,的相反数是,?8的相反数是;1?2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___,绝对值是.5.如果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3?7,那么这个实数是6.比较大小:-7?4八年级数学实数教案3教学难点:绝对值.教学过程:一. 复习:1.实数分类:方法(1) ,方法(2)注: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可化为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例1判断:(1) 两有理数的和.差.积.商是有理数;(2)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积是无理数;(3)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和.差是无理数;(4) 小数都是有理数;(5) 零是整数,是有理数,是实数,是自然数; (6) 任何数的平方是正数; (7)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8) 两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 例2下列各数中:-1,0, , ,1.1_0_ , , ,- , ,2, . 有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自然数集合{…};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绝对值最小的数的集合{ …};2.绝对值: = (1) 有条件化简例3.①当1 ②a,b,c为三角形三边,化简③如图,化简 + . (2) 无条件化简 ;例4.化简解:步骤①找零点;②分段;③讨论.例5.①已知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b|-|c-b|的结果为②当-3例6.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填空你能比较两个数__和__的大小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把问题一般化,既比较nn+1和(n+1)n的大小(的整数),然后从分析=1,=2,=3,....这些简单的情况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规纳,猜想出结论.(1) 通过计算,比较下列①——⑦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 .=. 〞号〞)①_ _ ;②23 32;③34 43;④45 54;⑤56 65;⑥67 76⑦78 87(2)对第(1)小题的结果进行归纳,猜想出nn+1和(n+1)n的大小关系是(3)根据上面的归纳结果猜想得到的一般结论是: __ __练习:(1)若a -6,化简 ;(2)若a 0,化简(3)若 ;(4)若 = ;(5)解方程 ;(6)化简: .二. 小结:;三.作业:四.教后感:八年级数学实数教案41.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对于例题的处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尝试—交流—讲评—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同样采用了〝尝试—发现—归纳〞的方式.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当然类比的对象也可能出现差异,这在进一步的类比有理数与数轴的关系时就表现出来了,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的,而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与算法算理的渗透,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辨析.归纳.化归等),通过让学生不断回顾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混合运算等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类比旧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类比能力.3.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对值含义,以及实数范围内的混合运算法则.4. 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情况也看到了不足:1.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较少.对于学生,会对实数进行分类,没有大面积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些面面俱到包揽太多,过于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空间.2.有些细节的重点地方忽略了,比如学生在表示出根号5,根号_等点时引导学生总结无理数也可在数轴上表示,此处如果再设计一问:反过来说,有理数把数轴填满了吗?引导学生回到本节课题实数与数轴的点一一对应. 3.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多加注意,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并且要有相应的激励方法,学生才能有热情去学习.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高效课堂的进行.八年级数学实数教案5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二)能力训练目标: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教学难点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二.讲授新课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各组把拼的图展示一下.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生甲]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2=2.[生丙]由a2=2可判断a应是1点几.[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是整数吗?a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_=1,_=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生乙]因为,…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2.做一做投影片§2.1.1 A(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b应满足什么条件?b是有理数吗?[师]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生]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为c,则有a2+b2=c2.[师]在这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2,斜边为b,根据勾股定理得b2=_+_,即b2=5,则b是有理数吗?请举手回答.[生甲]因为_=4,32=9,4 5 9,所以b不可能是整数.[生乙]没有两个相同的分数相乘得5,故b不可能是分数.[生丙]因为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所以5不是有理数.[师]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像上面讨论的数a,b都不是有理数,而是另一类数——无理数.关于无理数的发现是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的.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这个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据说为此希伯索斯被投进了大海,他为真理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终于正视了希伯索斯的发现.也就是我们前面谈过的a2=2中的a不是有理数.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地学习这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死搬教条,要大胆质疑,如不这样科学就会永远停留在某处而不前进,要向古希腊的希伯索斯学习,学习他为捍卫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精神.三.课堂练习(一)课本P35随堂练习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解: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h2=3.h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二)补充练习为了加固一个高2米.宽1米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位置加固一条木板,设木板长为a米,则由勾股定理得a2=_+_,即a2=5,a的值大约是多少?这个值可能是分数吗?解:a的值大约是2.2,这个值不可能是分数.四.课堂小结1.通过拼图活动,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2.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五.课后作业:见作业本.§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二)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二)能力训练目标:1.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以及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教学重点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教学难点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2.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教学方法老师指导学生探索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了解到有理数又不够用了,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数,如a2=2,b2=5中的a,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的真面目.二.讲授新课1.导入:[师]请看图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4,而面积又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大的正方形边长就大.[师]大家能不能判断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的大致范围呢?[生]因为a2大于1且a2小于4,所以a大致为1点几.[师]很好.a肯定比1大而比2小,可以表示为1 a 2.那么a究竟是1点几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探索,首先确定十分位,十分位究竟是几呢?如1._=1._,1._=1.44,1.32=1.69,1.42=1.96,1.52=2.25,而a2=2,故a应比1.4大且比1.5小,可以写成1.4 a 1.5,所以a是1点4几,即十分位上是4,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 p=[生]因为1.4_=1.9881,1.4_=2._64,所以a应比1.41大且比1.42小,所以百分位上数字为1.[生]因为1.4_2=1.99__,1.4_2=1.993744,1.4_2=1.996569,1.4_2=1.999396,1.4_2=2.0__5,所以a应比1.4_大而比1.4_小,即千分位上的数字为4.[生]因为1.4__=1.99996_4,1.4_32=2.00_4449,所以a应比1.4_2大且比1.4_3小,即万分位上的数字为2.[师]大家非常聪明,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探索过程整理一下,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生]我的探索过程如下.边长a 面积S1 a2 p= 1 s 41.4 a 1.5 p= 1.96 s2.251.41 a 1.42 p= 1.9881 s2._641.4_ a 1.4_ p= 1.999396 s2.0__51.4_2 a 1.4_3 p= 1.99996_4 s2.00_4449[师]还可以继续下去吗?[生]可以.[师]请大家继续探索,并判断a是有限小数吗?[生]a=1.4_2_56…,还可以再继续进行,且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师]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的值.边长b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请大家分组合作后回答.(约4分钟)[生]b=2.236_7978…,还可以再继续进行,b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生]边长b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师]好.这位同学很坦诚,不会就要大胆地提出来,而不要冒充会,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扎实,学透,大家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果b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即b是一个有限小数,那么它的平方一定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可能是5,所以b不可能是有限小数.2.无理数的定义请大家把下列各数表示成小数.3,,并看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大家可以每个小组计算一个数,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生]3=3.0, =0.8, = ,,[生]3, 是有限小数, 是无限循环小数.[师]上面这些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实数 第6节实数
知2-讲
(2)倒数:非零实数 a 的倒数为 1a,若 a, b 互为倒数, 则 ab=1.
(3)绝对值:
|a|=ቊ-a
(a a(
≥ a
0) <
, 0)
.
感悟新知
知2-讲
特别提醒 1.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相反数、倒数、绝对
值)在实数范围内依然适用. 2.对实数的有关概念进行辨析时,错误的说法只需举一个
第二章
实数
2.6 实数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实数 实数的性质 实数的运算 实数与数轴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实数
知1-讲
1. 定义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 数和无理数 .
感悟新知
2.分类
知1-讲
(1)按定义分类: 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
(3)
9 64
=38,则它的相反数是-
3 8
,倒数是
8 3
,绝对值是
3 8
.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实数的运算
知3-讲
1.在实数范围内,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时,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仍然适用;实数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与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 .
感悟新知
2.运算种类
运算级别 运算名称 运算结果
分数集合:
{-
1 2
,92,
-
119 3
,
-
4.
2ሶ 01ሶ
,…
.
}
负实数集合: {-
1 2
,-
3
,
-
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实数》说课稿
谢谢
03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 理解实数的定义 和基本概念;
3. 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实数的分类 方法和比较大小的
方法;
04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数的定义和基本概 念,难点是实数的分类方法和比较大小的 方法。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实数 的概念和性质,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实数 的分类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技巧。
新课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实数 的概念和意义,例如:
小明在超市购买了一些商品,总共花 费了100元,但是他只有80元现金, 需要使用信用卡支付剩余的20元,请 问这个问题涉及到哪些数?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有理数和无理数 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实数的重要性 和应用价值。
实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先介绍实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例如: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 数,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05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授、讨论、 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注重启发 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理解 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 该注重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同时也要注重归纳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
06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07
说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
实数 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实数的分类 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技巧等内容。同时,板书应该清 晰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08说教Βιβλιοθήκη 反思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 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理解和 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巩固和 拓展,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深化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数》精品教案
《实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实数的定义及性质2. 无理数的理解与表示3. 实数的分类及数轴上的表示4. 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性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及性质。
2. 学会表示无理数,理解无理数在数学中的意义。
3. 能够运用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无理数的理解与表示、实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实数的定义、性质及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实数概念,例如:测量物体长度时,无法得到一个精确的整数,从而引出实数的定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实数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分类。
3. 实例讲解:以π和√2为例,讲解无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不同的实数,加深对实数与数轴关系的理解。
5. 例题讲解:讲解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通过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实数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当堂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8.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复习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定义、性质及分类2. 无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3. 实数与数轴的关系4. 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实数:π,3/2,2^3,5;无理数:√2。
(2)2π + 3√2 5 = 2π + 3√2 5,(3 + √2)(2 √2) = 6 2√2 + 2√2 2 = 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实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情况较好,但在无理数的理解和实数混合运算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引入更复杂的实数运算,如分数指数幂、对数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实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6实数》公开课教案_0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地位及作用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的第六节这节内容教材安排了3个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前几节的知识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无理数,了解了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认识进一步深入•中学阶段有关数的问题多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讨论的,同时实数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基础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能用平方或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2 •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开方运算;3•了解无理数的意义,会对实数进行分类,掌握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4 •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实数范围.(二)教学重难点: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无理数与实数的意义;2 •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及实数的性质.三、教法学法1 •教学方法:知识回顾-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布置作业-总结回顾•2 •课前准备:课本,导学案,练习本.四、教学过程设计(1)知识回顾:2、实数可以分为________ 和,也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 和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____________ 关系•3、用字母表示下列性质和运算法则.积的算数平方根____________ 商的算数平方根________________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合作探究专题一:平方根、立方根和算数平方根1、填空:(1)25的平方根是81(2)-.64的平方根是27(3)皿的平方根是(4)2(_1.44)的算数平方根是(5)227如果(x_2)2,则X等于82、已知2a-1的平方根是_3,3a+b-1的算数平方根是4,求a+2b的值.专题二:实数3. ^7 的相反数是________ __ 話的倒数是 _____________绝对值等于「3 的数是__________4.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0, - .12,丝,3^25 , .10^ , 0.3, , 0.101001000100001..(每两个1 之间多一7 2个0)(三)当堂检测1. 教科书第86页的练习第2题.2.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实数的大小:(1)3 10 与2.; (2) I 2-二I 与2 .(四)布置作业1.16的平方根记作 ________ ,等于__________ .2. J16的值为_________ .3. 计算^-1 + #(一1)2= _____ .24. -亍的倒数是__________ .5. 两个无理数的和为有理数,这两个无理数可以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 .6. 若|X2-25 | + J y _3 =0,贝y x= _______ ,y= ______ .7. 已知X的平方根是土8,贝U X的立方根是 ________ .8.4的平方根是()A.2B.-2C. ± 2D. ± 29. 下列各式中,无意义的是()A.- -.3B. 二C. .(-3)2D. .10“10. 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A.-2 与..(-2)2B.-2与3二8C.-2 与-1D. I -2 | 与2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的平方根是1;B.1 的算术平方根是1;C.-2 是2的平方根;D.-1 的平方根是-112. 求下列各式中的X:①x =1.21; ②27(x+1) +64=0.13. a > 0时,.、a才有意义--- 、...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由此你会求下列各式有意义时x 的取值范围吗?试试看:(1) x -1 ; (2) ■, 2x 10 ; (3) .. 6-2x; (4) i x-1 + .6-2x.(五) 总结回顾1. 现在你知道实数的分类了吗?2. 现在求某些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3. 对于实数的运算,你学会了吗?。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实数 第2课时教案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六节实数 》教案第1课时 2.6实数(2)【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计算.3.正确运用公式);0,0(≥≥⋅=⋅b a b a b a )0,0(>≥=b a b a ba . (二)能力训练要求1.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或式子找出它们的共性,进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2.能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找规律,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敢于探索,大胆猜想,和同学积极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1.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进行运算.2.发现规律:);0,0(≥≥⋅=⋅b a b a b a )0,0(>≥=b a b a ba .并能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类比的学习方法.2.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学工具】:小黑板 ◆教学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数的定义、实数的两种分类,还有在实数范围内如何求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它们的求法和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求法相同.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能不能在实数范围内继续用呢?本节课让我们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学过程设计1.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师]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哪些法则和运算律.[生]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师]好.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些法则和运算律是否在实数范围内适用.我们知道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而有理数不用再考虑,只要对无理数进行验证就可以了. 如:2332⋅=⋅,.252)32(2322,3)212(32123=+=+=⋅⋅=⋅⋅所以说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下面看一些例题. 计算: (1)1313+⋅; (2)77-;(3)(25)2;(4)2)212(+. 2.做一做填空: (1)94⨯=_________,94⨯=_________; (2)916⨯=_________,916⨯=_________; (3)94=_________,94=_________; (4)=2516_________,2516=_________. [师]通过上面计算的结果,大家认真总结找出规律.如果把具体的数字换成字母应怎样表示呢? b a b a ⋅=⋅(a ≥0,b ≥0);b a ba = (a ≥0,b >0) 并作一些练习. 化简: (1)326⨯; (2)327⨯-4;(3)(3-1)2;(4)326⨯;(5)546. 3.例题讲解[例题]化简: (1)5312-⨯;(2)236⨯;(3)(5+1)2;(4))12)(12(-+. Ⅲ.课堂练习(一)随堂练习化简:(1)2095⨯;(2)8612⨯;(3)(1+3)(2-3);(4)(323-)2. (二)补充练习1.化简: (1)250580⨯-⨯;(2)(1+5)(5-2);(3))82(2+;(4)3721⨯;(5)2)313(-;(6)10405104+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 cm 和45 cm ,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解:S =45521⨯⨯ )cm (5.71521)35(214552122=⨯=⨯⨯=⨯⨯=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7.5 cm 2.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掌握以下内容.1.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仍然适用,并能正确运用.2.b a b a ⋅=⋅ (a ≥0,b ≥0);b a b a =(a ≥0,b >0)的推导及运用. Ⅴ.课后作业习题2.91.化简: (1)313⨯;(2)23;(3)23222+;(4)850⨯-21.Ⅵ.活动与探究下面的每个式子各等于什么数? 2222222003,2002,2001,,4,3,2 .由此能得到一般的规律吗?对于一个实数a 、2a 一定等于a 吗?当a ≥0时,2a =a .当a <0时,有.20032003)2003(,20022002)2002(,20012001)2001(,416)4(,39)3(,24)2(222222222==-==-==-==-==-==-所以当a <0时,有2a =-a . ◆课堂板书设计§2.6.2 实数(二)一、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二、找规律b a b a ⋅=⋅(a ≥0,b ≥0); b a ba = (a ≥0,b >0) 三、例题讲解四、课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6节实数教学设计
第二章 §6 实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2、了解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与在实数范围内的意义相同,能在实数范围内求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数进行不同方法的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2.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1、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2、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教学难点: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
教学工具:1、 投影课件;2、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怎样分类?2、什么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吗?二、讲授新课教学一: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32,41,7,π,25-,2,320,5-,38-,94,0,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小结: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real number ),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教学二:你能把上面各数分别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内吗?小结: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即实数可以分为正实数、零、负实数。
总结:根据定义和性质,实数有两种分法。
分法一:正有理数有理数零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负有理数 实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分法二:正实数 实数 零 负实数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教学三:1、思考:2和( )互为相反数,35和( )互为倒数,|3|=( ),|0|=( ),|-π|=( )。
2、想一想:(1)a 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2)如果a ≠0,那么它的倒数是_______。
总结:在实数范围内的几个概念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1)相反数:a 与-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倒数:若a ≠0,则a 与1a互为倒数. (3)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a (a > 0) |a |= 0 (a = 0) -a (a < 0)教学四:议一议:(1)如图,OA=OB ,数轴上A 点对应的数表示什么?它介于哪两个整数之间? (2)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总结: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六节实数(第三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式子b a b a ⋅=⋅ (a ≥0,b ≥0),b a b
a = (a ≥0,
b >0)的运用;能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重点)
2.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两个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四则运算.(难点)
3.通过对法则的逆运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采用“导学-探究—反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到二次根式化简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两个公式的逆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实数运算”是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对以上两个知识,要通过大量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学
1.让学生回顾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下面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
(利用课间展示图片)
学生思考后踊跃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完成.
在这个环节为了方便表示,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 .因此,学生
得到:.2,822==b a 由算数平方根的定义很容易得到:.2,8==b a
2.老师继续提出问题: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停留片刻,展示分割大正方形的图片)
借助图片,学生得出:,2b a =即:.228=
3.你能借助什么运算法则解释它吗?点明本节课研究任务——化简,导入新课.
二、 探究
1.利用课件出示上节课研究的两个运算法则:b a b a ⋅=⋅(a ≥0,b ≥0),
面积8 面积2
b
a b a
=(a ≥0,b >0).并明确指出逆用仍然是成立的,即:b a b a ⋅=⋅,b a b a = (a ≥0,b >0).
2.老师提出问题:能否根据该公式将8化成22呢?
在这个环节,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自学完课本,有部分学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2242428=⨯=⨯=.(强调:含有根号的数与一个不含根号的数相乘,一般把不含根号的数写在前面,并省略去乘号)
3.探究方法
老师提出问题:以上化简过程有何规律呢?
学生得出:被开方数被拆成两个因数乘积的形式,并且其中一个因数能够直接开平方,而且在这个变化过程当中逆用了我们上节课研究的乘法运算公式. 老师明确:像这种运算我们称为化简,像8被开方数含有开得尽的因数,一般需要进行化简.
4.典例解析:32如何化简?
学生在这个环节进行小组探究,学生得出(1):82848432=⨯=⨯=
(学生比较热于利用乘法口诀); 学生得出(2):2416216232=⨯=⨯=
老师引导学生:两名同学化简的结果有什么区别? 学生:82可以继续化简,即2442242282=⨯=⨯=.
老师继续提出: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们以后应该采用哪种方法?
学生一定选择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只需一次化简,而第一种方法需要两次化简.
总结方法: 对于32这种式子的化简,被开方数拆成两个因数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数能够直接开方,而另一个不再含有开方开得尽的因数.
5.反馈练习:化简:(1)45;(2)27;(3)54;(4)98;(5)16
125. 五名同学在黑板板书,其余同学独立完成.完成后同位交换批改,并订正答案.黑板上的让同学点评.
6.拓展:事实上,对带有根号的数的化简,不仅仅限于以上提出的要求,它还有其他要求.类比(4)98 (5)16125的化简,让学生化简2
1.(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会有两种做法:
方法一: 2
12121==.在此指出这种结果并非最简,还需进行分母有理化,但分母有理化不是我们现在的教学要求,以后我们习题课的时候有可能会涉及到.
方法二: 224
24221===.自学效果好的同学得到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被开方数的分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扩大一定的正整数倍,配成能够直接开方的数.
有些学生有这种想法: 2242216
816821====.这种情况里面8还需要化简.因此分母扩大一定的正整数倍后,应该配成最小的能够直接开平方的数.
老师总结:
原来被开方数含有分母,化简后,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了.
7.反馈练习:化简:(1)
31 (2) 121 (两名同学黑板板书,其余同学独立完成,并同位间批改订正)
8.小结归纳:带根号的数的化简要求:
(1)使被开方数不含开得尽的数;
(2)使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9.知识运用
例1 化简:(1)50;(2)348-;(3)5
15-.
对于例题的处理:先让学生自学例题,注意解题格式和步骤,然后合上课本把例题再做一遍,并且找四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最后让学生点评例题.
三、反馈
1.课本60页随堂练习1:(三名同学到黑板板书,然后其余同学独立完成,同位间批改订正,黑板上同学的完成情况,让学生点评)
化简:(1)18;(2)7533-;(3)
72.
2.补充习题, 化简:(1)81;(2)27
8;(3)2.1;(4)1615 (找同学板书) 说明:(3)(4)大部分同学无从下手,老师给予适当点拨.(3)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考虑下一步的化简.(4)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考虑下一步的化简.
3.补充习题,化简:(1)128; (2 (3)48122+;
(4)325092-+; (5)5
145203--; (找同学板书) 课堂小结
小组内交流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
(1)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或者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的式子需要化简;
(2)公式b a b a ⋅=⋅(a ≥0,b ≥0),b
a b a
=(a ≥0,b >0)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在化简中会灵活运用.
(3)能够进行含有根式的式子的四则混合运算.
限时作业
课本62页 习题 2.10 知识技能 1.
课本64页 复习题 8.化简 (4)(5)(6)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实数的运算、化简课,只有在熟练掌握两个公式(和这两个公式的逆运用)的基础上,反复利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融汇.
2.本节课通过课本引例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经过老师的引导,感受并体验实数的运算、化简;让学生根据实例进行探索,通过同学们互相交流合作,得出两个化简的公式(实际上是两个运算公式的逆运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
3.由于课本的知识量比较少,我在新课引入和反馈训练方面所花的时间相对多一些,这也是数(或式)的运算的通用的做法,旨在通过练习、例题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