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重点知识归纳
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知识点汇总

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知识点汇总1.诗经古称诗或诗三百 ;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2.诗经形成于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3.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4.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5.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蒹葭一诗..6.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7.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8.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 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9.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10. 诗经共300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11.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编辑成集..12.离.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遭遇忧...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和湘君 ..14.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天神、地神、人鬼三类..15.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16.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17.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18.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19.朱熹对诗人屈原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如李白、李贺、苏轼..21.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 “其恕乎;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22.曾参用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之道..23.“为仁由己”是孔子的思想..24.孟子认为人都有“四心”;即仁、义、礼、智..25.“制民之产”是孟子提出的..26.“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P..27.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28.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29.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又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斋”、“坐忘”..30....两家文化构成中国思想当中的两条路向;这两条路向又互济互补..31.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道为代表..32.战国末年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早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道的“势”;建立了自己的法家理论体系..33.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韩非子、商君书..34.战国中后期; 墨家与儒学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35.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相爱..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哲学..36.在历史上齐名并称史汉;列我国二十四史的是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和班固创作的汉书..37.司马迁首先创立了“以人为经;以事为纬”的纪传体史书体例..38.史.被鲁迅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39.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着作..40.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了游侠那种“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41.司马迁为刺客作传;主要是极力歌颂刺客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品质..42.司马迁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门写了货殖列传 ..43.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游侠那种“其言必信;其言必果;已诺必成”和“不矜其能羞伐其饰”的道德情操..44.班固在苏武传里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粪土王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45.班固在苏武传里歌颂了苏武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高尚品质..46.魏晋风度的主要特点是超然与忧愤的交织 ..47.从人生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是“人的觉醒”的时代..48.世说新语中伤逝一章记录了魏晋士人悼亡伤逝的言语..49.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总结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发出沉重的感叹..50.嵇.是与山聚源绝交书的作者..51.竹林七贤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一是山巨源 ;一是嵇康..52.归园田居中的“樊笼”和“自然”都具有双重指向;樊笼是指人存在的非本然状态和对人的存在的本然性的束缚 ;自然是指自然形态本身和人的本性..53.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个人主义宣言书..54.魏晋士人中;超然的代表人物是嵇康..忧愤的代表人物是阮籍..55.陶诗云: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6.盛唐是艺术全面繁荣的时期;张旭草书、裴旻剑舞与_李白歌诗__歌诗并称“三绝”..57.盛唐的音乐机构除了太常寺外;还有_教坊_梨园..58.盛唐诗人希望自己的诗被入乐歌唱;如王昌龄、_王之涣高适有“旗亭画壁”之事..59.王维是盛唐最着名的歌词作者之一;他的送元二使安西曾以_渭城曲_的曲调演唱..60.杜甫饮中八仙歌描绘盛唐士人的潇洒风神;其中对李白的描绘是: _李白一斗诗百篇_;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61.“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是_高适_的诗句..62.“莫言贫贱自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是_崔颢_的诗句..63.“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是_岑参__的诗句..64.“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是李白_古风中的诗句..65.“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_王维_的诗句..66.王湾江南意颔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时序交替;有一种壮盛的气势和喜悦的情思..67.代表初盛唐之交最高成就的诗;是_张若虚_的春江花月夜..6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高适_燕歌行中的句子..69._王昌龄_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70.盛唐被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诗人是_王昌龄..71.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_对影成三人..”72.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_别有天地非人间_..”73.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_气象浑厚_..74.盛唐诗兴象玲珑的特点;与盛唐人普遍采用_兴会_的创作方式有关..75.作为概括盛唐诗总体风格的概念;“盛唐之音”是风骨遒劲、_兴象玲珑_、平易自然的统一..76.盛唐___王维___的诗富于诗情、画意和音乐美;故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曰: “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77.“骈文”又名_骈俪、俪文、俪偶、四六、今体、时文;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讲究用典和藻饰的美文..78.“古文”作为文体的概念始于中唐;由韩愈首创..79.纵观中国文学史;“古文”所指中国古代散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_先秦两汉的传统散文的传统散文;一是由_唐宋古文家_ 开创、后世沿用的新体古文..80.骈文是丰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孕育出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多种要素积淀的产物;同时;它具有_对称美、_含蓄美、色彩美、音乐美等美学特征..81.所谓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倡扬儒学、反对佛老、提倡自然质朴的秦汉散文;反对浮靡绮丽的六朝骈文;在_文体_、文风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散文革新运动..82.北宋中期;_欧阳修_ 、苏轼高举唐代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文学主张;相继领导并完成了宋代古文运动;才取得了古文对骈文的最终胜利..83.在一脉相承的唐宋古文运动中;有众多的作家参与其中;“唐宋八大家”;其文章被称为_唐宋古文..84.古文家中成就最高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苏洵、苏轼和苏辙;被誉为_唐宋八大家_..85.中国历史上素有发愤着书的传统;作家从自身的经历中认识到人生失意;于己是大不幸;于创作则极有利..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借题发挥提出了不评则鸣的观点..86.苏轼则博采众长;强调辞达;主张表情达意要准确自然;当行即行;当止则止;反对芜词累句..87.唐宋古文语言既避免了传统散文语言的古奥;又避免了骈文语言的浮艳;走上了规范_化和通俗化的道路..88.韩愈重视作家的个人修养;认为道德完善和勤学苦练是提高艺术水平的两个方面..他根据孟子的“养气”说;提出“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_养气_论..89.对传统文体大胆改造之外;唐宋作家还创造了不少新的文体..如韩愈创造了解、“杂说”一类文学意味较浓的杂文新体裁..90.欧阳修、苏轼开创了文赋的新形式;其中苏轼的赤壁赋最为有名;文中有叙事、抒情和议论;或韵或散;不拘格套;优美动人..。
2024统招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考点汇总课件

专升本 大学语文重点重点重点难点难点提分点提分点【综述】考查类型1.2.3.备考策略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1.形近致误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2.音近致误例题实战【正确答案:C】例题实战【正确答案:A】解题锦囊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2.从色彩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2.从色彩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3.从用法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3.从用法方面辨析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B】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D】例题实战【正确答案: 聘请】例题实战【正确答案: 遵照】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考查类型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1.望文生义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2.指代错位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3.褒贬误用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4.不合逻辑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5.重复累赘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6.轻重失度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7.搭配不当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8.不够得体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9.忽视语境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D】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B】解题锦囊备考策略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1.语序不当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1.语序不当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2.搭配不当。
专升本语文知识点

专升本语文知识点专升本考试对于许多专科生来说是一个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而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必考科目,掌握相关知识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专升本语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1、诗词唐诗宋词是古代诗词的巅峰。
要了解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中有画等不同风格。
掌握诗词的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能够赏析诗词的意境、情感、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
2、文言文熟悉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价值。
对于秦汉时期的史传文学,如《史记》,要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司马迁的写作手法。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也是重点,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学习他们的行文结构和语言艺术。
3、古代文学体裁了解诗歌的不同类型,如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等。
掌握散文的发展脉络,从先秦散文到明清小品文。
熟悉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如唐传奇、明清小说。
二、现代文学1、现代诗歌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诗,如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如自由的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
2、现代小说鲁迅的小说是重中之重,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等,理解其对国民性的批判。
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的作品也要熟悉,如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
3、现代散文朱自清、冰心、周作人等作家的散文作品,体会其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三、外国文学1、欧美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如荷马史诗。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如莎士比亚的戏剧。
19 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更斯的《双城记》。
2、东方文学了解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等作家的作品。
四、文学理论1、文学的本质和特征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虚构性等特征。
2、文学作品的构成掌握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如题材、主题、结构、语言等。
3、文学的创作与欣赏了解文学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专升本语文常识集锦

专升本语文常识集锦对于许多想要通过专升本来提升自己学历的同学来说,语文是必考科目之一。
掌握一些重要的语文常识,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增强语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专升本语文常识的世界。
一、古代文学常识1、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汉乐府民歌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著名的作品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2、散文先秦散文主要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代表作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代表作有《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他们的散文成就极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小说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狂人日记》,作者鲁迅。
四大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二、现代文学常识1、诗歌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以其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开创新诗发展的新局面。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其诗作风格清新婉约,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艾青是现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具有深沉的爱国情感,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
2、散文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鲁迅的散文思想深刻,讽刺辛辣,代表作有《朝花夕拾》。
2023年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年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主要分为诗、词、曲、赋、文五大流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和创作风格。
2. 古代文学作品:重点了解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古代文学名句:熟记古代文学名句,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诗经》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等,理解其含义和所代表的文化价值。
二、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主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表现手法。
2. 现代文学作品:重点了解现代文学作家的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余华的《活着》等,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 现代文学名句:熟记现代文学名句,如鲁迅的“我没有资格说教,我只会说我自己”、余华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等,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价值观。
三、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加强表达的效果,如“他是个太阳,照亮了我的人生”。
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行为或感情,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如“花儿在微笑,小草在歌唱”。
3. 夸张: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印象,如“我跑得飞快,仿佛脚下生翅膀”。
4. 对比: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差异来突出表达的重点,如“黑夜里,孤独的灯光显得更加明亮”。
5.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事物来强调某种感觉或情绪,如“爱情是美丽的,是甜蜜的,是无私的”。
四、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1. 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2.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的语言更加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3. 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使用,否则会显得虚华和夸张。
五、文言文阅读1. 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2. 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常见句式,如“亦复何言”、“闻一多先生远在美洲,犹未忘国耶”等。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归纳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归纳在大学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各类文本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掌握重要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等。
通过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2. 词语辨析语文学习中,对于一些近义词、汉字的多音字的辨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要区分“衣裳”和“衣物”的用法,要明确“什么”和“什么样”的意义差异,还需要理解“量”字的不同读音和用法。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辨析,可以提高文章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3. 病句修改语文学习中,对于病句的修改和改正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病句有主谓不一致、句子成分缺失、断句错误等。
修改病句需要从语法和修辞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使句子符合语言规范,表达更为准确清晰。
4. 文言文阅读大学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需要掌握古代汉字的意义、搭配和用法,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掌握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阅读,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作文写作作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作文写作中,需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注意段落的过渡和连贯。
通过积极练习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增加语言表达的熟练度。
6.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大学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理解中,要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信息细节,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领会文章作者的意图和立场。
通过多读多练,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7. 古代文化常识大学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在专升本的考试中,语文科目里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丰富的文学常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常见且重要的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
一、古代文学1、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等。
汉乐府民歌是汉代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众多杰出的诗人。
“诗仙”李白,其诗风豪放飘逸;“诗圣”杜甫,其诗风沉郁顿挫。
王维、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王昌龄、岑参则以边塞诗著称。
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等。
先秦散文主要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散文。
诸子百家如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等。
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等。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的散文成就颇高。
3、小说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唐传奇如《柳毅传》《莺莺传》等,明清时期则是小说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还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优秀作品。
二、现代文学1、诗歌“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戴望舒是“雨巷诗人”,其代表作《雨巷》富有象征意味。
艾青的诗歌充满了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如《大堰河——我的保姆》。
2、散文鲁迅的散文作品犀利深刻,如《朝花夕拾》《野草》。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优美,《背影》《荷塘月色》等是其经典之作。
专升本语文总结知识点

专升本语文总结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文学概念文学是经过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是一种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的人文艺术形式。
常见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
2. 文学评价标准文学评价标准包括立意、形象、结构和语言等。
其中,立意指作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形象指作品的人物和景物描绘,结构指作品的组织方式,语言指作品的文字运用。
3. 文学时空背景文学作品总是受到时空背景的影响。
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等都会影响作品的创作和表现。
二、古代文学1. 唐诗与宋词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诗歌形式。
唐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宋词以词牌和词意为主。
2. 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3.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包括散文、随笔和杂记等。
其特点是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对生活、状况和情感的体验和思考。
三、现代文学1. 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呐喊》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揭示了中国现代思想的觉醒和社会变革的愿望。
2. 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等。
其特点是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题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现代小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代表作家有鲁迅、巴金等。
其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反思,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比较来表达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或隐喻意义。
常见的比喻有拟人、拟物和拟景等。
2. 比拟比拟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通过对称或对应来表达事物之间的相似或对比。
比拟通常以“如”或“像”开头。
3. 排比排比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重复和对立来表达情感或强调观点。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点知识归纳1、养生主《庄子》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富于浪漫色彩的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和《杂篇》十一篇。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二①中心论点掌握规律顺其自然②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从哪些方面写 a、三年前的庖丁与现在的庖丁 b、良庖、族庖与庖丁③用了事实论据三①理解本文中心论点具有的普遍意义。
②识记本文是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四词语把握庖丁解牛有个名叫丁的厨工分卸牛的肢体。
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游刃有余形容记忆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五课后习题①“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答“寓言十九”是庄子对自己著作写作特点的概括是说他的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运用寓言手法。
这就说明他是有意识以象征、比喻、形象描写等手法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答养生之道顺任自然。
论据事实论据③“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答人生态度是委运随化、无为而治顺任自然。
文章客观上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六课文字词及句式分析①养生主主关键②手之所触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乃中经首之会之的。
会音节。
③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奏进刀。
莫没有④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规律。
进操过。
庖丁释刀对曰释放下⑤依乎天理即“顺应自然”。
依顺从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批击。
郤同“隙”空隙。
道同“导”循着。
窾空指牛骨节空处。
因顺着。
固然指牛身体本来的结构⑥技经肯綮之未尝肯紧附在骨上的肉。
綮筋肉相结处。
偿试指接触。
⑦良庖岁更刀岁每年更换⑧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用。
间间隙。
恢恢乎宽大有余的样子。
游运转。
是以所以。
⑨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虽虽然。
然这样。
族筋骨交错聚结之处。
怵然警惕的样子。
视为止视力因此停留在一点上。
行为迟行动因此迟缓。
⑩提刀而立而表修饰善刀而藏之善擦试。
而表承接、状语后置句合于桑林之舞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遍意义的道理。
2、谏太宗十思疏魏徵一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
二课文分析①第一段“臣闻求木……”到“必积其德义”。
分析词句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以德义跟木、水进行比较。
用比喻方式强调国君积德义的重要性。
②课文第三段的“十思”用了排比的目的是要极其醒目地让唐太宗有所选择又别无选择更让这“十思”显示出不容非议无可辩驳的理性力量。
③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三个论证层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第一段突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证论述君主善积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大意义。
第二段分析国君不能居安思危善始善终的原因和危害。
第三段告诫君王“十思”以弘扬德义。
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三段内容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
④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十思”之论作为君主思想品德修养的方案切实可行文章强调居安思危重视载舟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等都表现了作者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思想。
⑤本文善用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
如以“固根本”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
又如“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昔取之”与“今守之”“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论证。
运用概括事实论据使文章精练扼要而警策。
排偶句的大量运用使文章理足气盛又具有形式匀称之美。
而“载舟覆舟”、“奔车朽索”、“江海下百川”、“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等比喻又大大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即为了国家社稷的长治久安一国之君要具备谨慎谦恭温厚宽容知人善任的道德修养。
四课后习题①“十思”与“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答“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章进行反复论述最后又提出所谓“十思”其实具体地说明国君应该有德义有了这样的德义才能保证国家的安稳。
所以它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伸缩。
②试分析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在本文的运用。
答本文善于应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
如以“固根本”与“求木长”。
“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
“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
“昔取之”与“今守之”“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论证。
③为什么说本文所论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答本文虽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排偶句式也很赋于文采但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鲜明而直接的表达自己的主要意思句子切中文治要害。
表现作者对治理国家的深思熟虑。
五课文字词解释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固使动使……坚固。
根树根B、必浚其泉源浚疏通C、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而却。
理治理。
而况于明哲乎明哲聪明的贤哲D、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地位。
居域中之大域中国家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善E、戒奢以俭以用凭借。
德不处其厚处常情不胜其欲不胜不堪欲欲望。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这就象是。
亦也。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而却F、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百所有的。
元首君主。
景命大命。
殷忧大忧。
殷深切深。
G、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难道H、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放纵自己的感情。
傲物瞧不起人I、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竭诚竭尽自己的诚心。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路上陌生的行人。
必竭诚以待下以表修饰J、虽董之以严刑虽即使。
董监督、管理。
K、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动使……安定。
L、则思谦冲而自牧谦冲谦虚谨慎。
牧修养。
M、俱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满溢骄傲自满。
下名词作动词居……之下O、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乐形容词做意动用法以……为乐。
度限度。
P、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惧谗邪害怕进谗言的小人黜恶除去邪恶Q、弘兹九德弘弘扬。
九德泛指一切德行。
简能而任之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择善而从之从之使动使之从。
R、文武争驰争驰争着奔走效劳。
可以尽豫游之乐豫游安乐的巡游。
S、亏无为之大道哉亏有损于。
状语后置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3、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一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散文大多直接为其政治服务无论长篇短制均论点鲜明逻辑谨严直陈已见说理透彻语言简洁峻切不枝不蔓概括性极强具有雄健峭拔的艺术风格。
有《临川先生文集》二课文分析①分析作者辩驳论敌观点时分别采用的“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的特点。
正文第二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据实反驳从第二段开始到“不为拒谏”第二层从“至于怨诽之多”到这段结束是据理反驳强调了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是相当坚定并不因政绩的恶意攻击而有所改变。
②理解驳论文章“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议论方式。
③理解本文虽语气平和但态度坚决的寓刚于柔的特点。
三文章的中心论点驳斥司马光对变法的责难实乃诬妄不实之词表达了坚决改革绝不动摇的决心。
四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书信驳论文。
五分析作者辩驳敌论观点时分别采用“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的特点文章巧妙地以儒家历来所看重的“名实相符”为论事原则在这一极具权威连论敌也不敢否认的原则下开展反驳使文章一开始就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文章直接反驳的论点针对论敌指责的变法“侵官司生事征利拒谏”四个观点据实反驳反驳其“非真”的实质则名不副实论敌观点字破。
而针对变法“以致天下怨谤”的指责则既据实加以反驳。
作者以攻为守指出士大夫们苟且偷生不恤国事因循守旧的本质。
六课后思考题①作者对司马光指责变法的反驳是建立在哪个议事原则的基础上如此安排具有怎样良好的效果答是建立在名实相符的论事原则基础上。
效果一针见血语约义丰文笔犀利语气斩截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②文章怎样运用以攻为守的方法反驳“致天下怨谤”的指责答作者以攻为守的指出士大夫们苟且偷安不恤国事因循守旧的本质。
③作为一篇驳论文章本文反驳论敌的着眼点放在哪里参见提要最后一段反驳论点④盘庚迁都的史实引用旨在说明什么这是运用何种论据答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用典论据⑤本文语言委婉柔中带刚的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答行文委婉寓刚于柔。
在这封书信中作者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文字上又不是剑拔弩张注意不伤同僚之间的情面与和气寓刚于柔绵里藏针。
如第一段在反复向司马光叙友情、求谅解的同时却婉转地揭示出这怨谤源于大夫阶层的庸俗腐败并声言自己绝不悔改之意又如第三段在表示原意接受责备“知罪”的同时却用两个假设句暗示自己坚持改革、绝无反顾之心并旁敲侧击讥讽保守派的无所事事、因循守旧。
这种柔中寓刚的论辩风格比剑拔弩张更加坚韧有力。
七字词解释①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蒙教承蒙指教指接到来信。
窃谦词私自私下。
游处交游相处。
之的。
操持采取。
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
强聒强作解释勉强唠叨。
聒喧扰声音嘈杂。
见察被理解。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重念又考虑。
视遇看待。
故今具道所以所以……的原因。
冀君实或见怒也冀希望。
见我③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名义与实际。
理事物的道理。
得得到掌握④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以为认为。
征求搜刮。
拒谏拒绝劝告。
以致因而招致。
怨谤埋怨和指责。
⑤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某我。
以谓以为。
⑥以授之于有司有司有关部门的官吏。
举先王之政举施行、推行。
先王古代的贤君。
⑦辟邪说难壬人辟驳斥、抨击。
邪说荒谬的言论。
难责难。
壬人佞人巧言献媚的人。
⑧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固前知本来事先就知道。
固本来。
⑨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忧虑、顾虑。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而表并列。
不量不考虑。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为何。
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
⑩胥怨者民也胥相与、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非特不仅仅。
A、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故缘故。
度制度、法度。
这里指法令、计划。
名词。
度义而后动度估计考虑动词。
B、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指示代词指认定自己做的对。
C、膏泽斯民施恩泽给这些人民。
膏油。
泽雨露。
膏泽名词做动词用。
D、守前所为默守前人的所作所为E、如约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事做事。
前一个“事”动词。
后一个“事”名词F、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不任不胜不尽。
区区拳拳专诚、恳切。
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
G、句式状语后置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H、宾语前置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4、“今”李大钊一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