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龙井题名记】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我自吴兴来到杭州,准备东归会稽。
在龙井,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大师邀请我入山。
我们出了城门,天已经晚了。
在航湖的时候,遇到了道士参寥,他问我是不是去龙井,我回答说已经晚了,可能已经走了。
当晚,天空放晴,月亮在林间清晰可见。
于是我放弃了船只,跟着参寥步行沿湖而行。
我们经过XXX,穿过南屏,洗脚于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沿着支径上风篁岭,最终在龙井亭停下来,饮泉、坐石。
在路上,我们经过了十五个佛寺,但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声。
路旁的房屋,灯火隐现,草木深郁,流水悲鸣,这几乎不是人间的景象。
行了两个时辰,我们才到达寿圣院,拜访了辨才大师于XXX,第二天才回去。
晚游六桥待月记译文:西湖最美的时刻,是春天和月夜。
一整天中,早晨的美景是晨雾,傍晚的美景是晚霞。
今年春天下了很多雪,梅花因此更显得珍贵。
梅花和杏花、XXX一起开放,非常壮观。
石篑告诉我:“XXX在园中有一株梅花,是XXX家的古物,我们得赶快去看看。
”但我当时迷恋上了桃花,不舍得离开湖边。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色的烟雾和红色的霞光弥漫了二十多里。
歌声和乐器声像风一样吹拂,粉红色的花瓣像雨一样洒落,美丽的衣裙比堤岸上的草还要多,非常绚丽。
1.请简要概括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晚上游览六桥,欣赏了西湖春天的美景,特别是梅花、杏花和桃花的盛开,以及湖畔的歌声、乐器声和粉红色花瓣的美丽景象。
2.请列举一下文章中出现的春天景象。
晨雾、晚霞、梅花、杏花、桃花、绿色的烟雾、红色的霞光、粉红色的花瓣。
3.请简要说明作者最终选择留在湖边的原因。
作者迷恋上了湖边的桃花,不舍得离开。
莫过于此。
丘上有茅屋一间,庐下水声激越,左右有小石穴,穴内亦有水声,而声异于外。
潭西有小山,山下为平田,田中有泉,泉出于石穴,亦有异声。
此三处异音,或高或低,或长或短,或激越或悠扬,或喑哑或清越,各有千秋,令人神往。
XXX以XXX、竹树丘、水穴泉为三绝,而谓之“钴鉧潭西小丘”。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名篇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通: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大约有一百多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阳光可以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来自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初中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篇

山水游记篇
陈情说理篇《论语十则》《虽有嘉肴》《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山市》《河中石兽》略
《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只引半句?总结全文,巧妙地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立意高远,雄辩有力。
只用后半句,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略去后含蓄有余味,发人深思。
《爱莲说》“出淤-濯清-”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中通-不蔓-”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豁达大度;“香远-亭亭-”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总括莲的品格。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三叠泉瀑布徐霞客僧知觉①甚稔三叠之胜②,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
北行一里,路穷,渡涧。
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如是三里,得绿水潭。
一泓③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④,停者毓黛⑤。
又里许.,为大绿水潭。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⑥,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
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
峰前石台鹊起⑦,四瞰层壁,阴森逼侧⑧。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乃循山冈,从北东转。
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注释】①知觉:人名,和尚。
②三叠之胜:即今三叠泉瀑布,在庐山东谷会仙亭旁,泉下即观音洞,洞下即绿水潭。
③泓:水深而广。
④喷雪:形容白浪汹涌或水花飞溅。
⑤毓黛:毓,通“育”,生;黛,深青色。
⑥逼立:指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
⑦鹊起:乘势奋起。
⑧逼侧:狭窄。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道路极艰B.水势/至此将堕C.泉/不知从何坠去也D.峰前/石台鹊起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修( ) (2)许( )(3)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2)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3分)二十五、(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①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
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
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②交错出,惑不可辨识。
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
游襄城山水记文言文翻译

余尝游襄城山水,其地山水之美,甲于天下。
今春三月,风和日丽,余与二三好友,共游于此。
晨起,乘舟溯溪而上,两岸青山绿水,掩映于云雾之中。
舟行不久,忽闻水声潺潺,如丝如缕,引人入胜。
未几,至一石桥,桥下流水湍急,如万马奔腾,惊涛拍岸,声震山谷。
余等停舟桥上,仰望桥之两端,桥身如虹,横跨江水,两岸古木参天,奇花异草,争艳斗妍。
过桥而北,见一瀑布从山巅倾泻而下,如银河倒挂,白练腾空,飞珠溅玉,水珠随风飘洒,似细雨纷飞。
瀑布之下,有一深潭,潭水碧绿,清澈见底。
潭边石凳上,有数人垂钓,悠然自得,好不快活。
再行数里,至一山谷,谷中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藤蔓缠绕,绿意盎然。
谷中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余等徒步谷中,沿途风景如画,令人陶醉。
忽遇一瀑布,水势汹涌,声如雷鸣。
余等驻足观赏,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午后,至一山巅,极目远眺,只见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如梦似幻。
山巅有一古寺,红墙绿瓦,古朴典雅。
寺内僧人诵经之声,悠扬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余等在寺中歇息,品茗谈笑,忘却尘世烦恼。
傍晚,夕阳西下,余等乘舟顺流而下。
回首望去,夕阳余晖映照在山水中,如诗如画。
舟行至一江边小镇,余等登岸,入一酒楼,痛饮一番,畅谈山水之美,尽欢而散。
归途中,余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想此行所见,山川壮丽,景色迷人,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余赋诗一首,以记此行:襄城山水美,游子心所系。
奇峰耸云端,碧水绕山溪。
瀑布飞流直下,潭水清澈见底。
古寺幽静宜人,僧人诵经声里。
余游襄城山水,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虽归途遥遥,然余心已留于此,愿来年再游,以续此行之美。
文言文山水行记

文言文山水行记导言本篇山水行记,系张郎中亲往山水之地,亲临其境,细臆其景,情感于笔,尽诉于文。
旨在抒发人生感悟,传达山水之美,启迪读者之心灵。
前言五月连绵雨,山间云雾缭绕,气氛郁蒸。
我心欣然,独自踏上山水行程,期间心境独曰向往之。
第一章王屋山王屋山云集灵秀,神气蒸腾。
我游览于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山峦巍峨,犹如天柱擎天;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登上山巅,俯瞰山下,仿佛穿越时空,与天地共鸣。
第二章黄山黄山俨然神仙居所。
我定期前往黄山,每到此地必能感慨万千。
登高远眺,群山环绕,云雾若隐若现,宛若置身仙境。
仰望高耸入云的奇峰,眺望云海翻滚,心灵为之震撼。
第三章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我游览桂林山水,被其绝美景色深深吸引。
山峦起伏,犹如巨龙盘旋;江水潺潺,犹如丝绸柔滑。
漓江上,竹筏轻摇,游客乘船领略桂林山水之美,如入梦幻世界。
第四章衡山衡山群峰俨然,峰翠水绕,我流连忘返。
登上衡山,四周山峦环抱,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
山上寺庙古朴庄重,听闻钟声,心神清净。
游人如织,气氛热烈,与大自然相互融合。
结语行至此处,千山万水,皆成心灵的滋养。
山水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更让我懂得尊重自然,珍惜生命。
山水行记伴我一生,让我无尽回味。
愿此篇文字,与读者共同欣赏,共同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注:本文为原创文稿,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①,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②,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③,不可以不更也,故易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
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改动)(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
②家:安家。
③龂龂(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以愚触罪B.谪/潇水上C.而/适类于余D.故更之/为愚溪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谪(___________)(2)易(___________)(3)咸(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2)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井瀑布郦道元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
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
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
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③。
北流入阳水。
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选自《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注释)①礕(pī)头山:和上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
描写山水的古文

描写山水的古文1、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从一个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的声音,很像人们身上佩戴的配饰发出的声音。
心里感到高兴,砍一个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沿着路走下去,看到水潭,潭水格外清凉。
石头的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的高地、小岛、岩石等型装。
数目青青翠翠,遮掩着经络,互相缠绕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的鱼儿游来游去,一百多条,阳光照下来,鱼的影子映在岩石上,一动不动,忽而又游向远处,来来往往,好似与游玩的人们相互取乐。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伐竹取道、旅游看山看水,通过描写景物抒发当时的心情。
)2、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散去,云彩拢过来,山里或暗或明,山林中早晚的美景,野草开花了,散发出芬芳的香气,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底下去,石头露出来,四季景色不同,乐趣无穷。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醉翁亭记描写知州的秀美景色。
)3、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我观看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在洞庭湖。
远处是山,吞吐长江的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天气变化,气象万千。
山水记文言文翻译注译

原文:山川之妙,自古难言。
余游历四方,得见天下名山胜水,心向往之,遂作此记。
山者,天地之骨也。
水者,天地之血也。
山静而水动,山刚而水柔。
山之巍峨,水之澎湃,皆自然之奇观也。
余尝登泰山,望东海,心旷神怡,莫可言状。
山之高大,水之浩瀚,令人叹为观止。
夫山者,有五岳之尊,有众山之灵。
五岳者,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也。
泰山之雄,衡山之秀,华山之险,恒山之幽,嵩山之峻,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众山之灵,隐于深山幽谷,或高或低,或险或夷,皆各有其美。
水者,有江河湖海之广,有溪泉小溪之幽。
江河湖海,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溪泉小溪,潺潺流淌,清幽宜人。
江河湖海,为百川之宗,万民之命脉。
溪泉小溪,为山川之灵,生灵之养。
余游山水,每至一处,必静心赏玩。
山之奇石,水之清波,皆令人心醉。
山之林泉,水之洲渚,亦各具其妙。
或听松风鸣于山巅,或观鱼跃于水面。
山川之美,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昔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余虽未能行万里路,然观山川之美,亦足以畅游其中。
山川之妙,非言语所能尽,唯有亲身体验,方知其中之趣。
今记之,以志余游历山水之乐。
注译:山川之妙,自古难言。
——山川的奇妙,自古以来就难以用言语表达。
余游历四方,得见天下名山胜水,心向往之,遂作此记。
——我游历四方,见识了天下名胜山川,心中向往不已,于是写下这篇游记。
山者,天地之骨也。
水者,天地之血也。
——山是天地之骨架,水是天地之血脉。
山静而水动,山刚而水柔。
——山静默不动,水流动不息;山刚强,水柔弱。
余尝登泰山,望东海,心旷神怡,莫可言状。
——我曾登上泰山,远望东海,心胸开阔,愉悦无比,难以用言语形容。
山之高大,水之浩瀚,令人叹为观止。
——山的高大,水的广阔,让人赞叹不已。
夫山者,有五岳之尊,有众山之灵。
——山有五岳的尊贵,有众多山峰的灵性。
五岳者,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也。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备战2023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02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含详解)

02 山水游记类(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2022·河南·中考真题】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算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
泉声央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
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
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释】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
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思维导图习题训练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2.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
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_________进行了描绘。
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_______,后来途径槐林,_________,_________夜宿于连云阁。
古代山水游记文言文

古代山水游记文言文1. 写山水游记的古代文言文有哪些《蝴蝶泉》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
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
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
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
虎丘,姑苏之名丘也。
予之游虎丘,值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自山门入,道旁古木参天,枝叶交错,蔽日遮天,唯余丝丝缕缕阳光漏于其间,若碎金满地。
前行数百步,有小池,水极清冽,游鱼戏于其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池畔有石,或立或卧,形态各异。
立者如壮士守关,凛凛不可侵犯;卧者若巨兽伏地,憨态可掬。
又行数里,至虎丘塔下。
塔高数丈,古朴而沧桑,塔身斑驳陆离,苔藓覆之,岁月之痕尽显。
仰而视之,其势欲倾,然数百年来,风雨飘摇,仍屹立于此,真可谓奇迹也。
绕塔而行,感其历史之厚重,昔日繁华仿佛现于眼前,想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皆曾于此留连,或赋诗,或饮酒,盛景不再,唯塔独存,心中不免生起今昔之感。
登至山腰,有一亭,名曰“可中”。
坐于亭中,清风徐来,吹去一身疲惫。
望山下之景,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田野间农夫劳作,黄牛慢走,好一幅田园风光图。
远处青山隐隐,连绵不绝,与天际相接,云雾缭绕其间,恰似仙境。
日薄西山,余兴未尽,然不得不归。
虎丘之游,虽只一日,然其山水之美,古迹之韵,皆入我心,久久难忘。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2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柳宗元所创作的山水诗非常的有名,柳宗元山水诗中满含着悲情,在给人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让人深思不已,久久低徊。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山水诗,欢迎阅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篇一:《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译文: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
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
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
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
”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
”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
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翻译

山川游记余游江南,历览山水,心旷神怡。
自春徂夏,行迹遍及苏、杭、嘉、湖之间。
览名胜,访古迹,乐亦无穷。
今录其概,以俟他日追忆。
乙卯之春,余自京师启行,经淮、扬,抵吴门。
吴门山水,甲于江南。
先是,余闻其名,心向往之。
既至,果见其美。
山水之间,峰峦叠嶂,林泉幽深,令人流连忘返。
首至苏州,游览虎丘。
虎丘者,吴王墓也。
昔楚霸王与汉高祖争天下,尝驻跸于此。
山势峻峭,松柏参天,古木参差,风声鹤唳。
余登其巅,俯瞰吴中,感慨系之。
次至杭州,登飞来峰。
峰顶有寺,曰飞来寺。
寺中佛像庄严,香烟缭绕。
俯瞰西湖,波光粼粼,如镜如练。
四时之景,各异其趣。
春日桃花,夏日荷花,秋日菊花,冬日梅花,各呈其美。
复至嘉定,游南翔古镇。
古镇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古街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古宅幽深,庭院深深,古朴典雅。
余漫步其中,如入仙境。
又至湖州,游莫干山。
莫干山者,湖州名山也。
山势险峻,林深叶茂,空气清新。
山间小溪,潺潺流淌,鸟语花香。
余登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余游江南,山水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余虽久居京师,然心向往之。
每当夜深人静,独坐灯下,忆及江南山水,辄不胜感慨。
余欲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之间,以求心灵的慰藉。
【翻译】山川游记我游历江南,遍观山水,心旷神怡。
从春天到夏天,我的足迹遍布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地。
观赏名胜古迹,乐趣无穷。
现在记录下这些概貌,以备日后追忆。
乙卯年春天,我从京师出发,经过淮安、扬州,抵达吴门。
吴门的山水,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
在此之前,我听闻其名,心中向往。
到了那里,果然见到其美景。
山水之间,峰峦叠嶂,林泉幽深,令人流连忘返。
首先来到苏州,游览虎丘。
虎丘是吴王的墓地。
昔日楚霸王与汉高祖争夺天下,曾在此驻扎。
山势险峻,松柏参天,古木参差,风声鹤唳。
我登上山顶,俯瞰吴中,感慨万千。
接着来到杭州,登上飞来峰。
峰顶有寺庙,名为飞来寺。
寺中佛像庄严,香烟缭绕。
俯瞰西湖,波光粼粼,如镜如练。
四季之景,各有其趣。
文言文山水游记作文200字

文言文山水游记作文200字
“南京城里三山夹一水,山为北固,水为东湖”。
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南京的钟山风景区。
说实话,对于南京没有什么印象。
来之前还挺忐忑不安,但真正见到它后,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南京钟山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真的很美!而且,与其他地方不同,那是一座完全免费的公园,所以许多老年人都会选择在早晨或者傍晚出门散步,非常惬意!
你们可能想问了,既然如此美丽又干净,为何会被列入世界遗产呢?据记载,钟山曾经是吴王夫差和西施、范蠡泛舟玩乐之处。
- 1 -。
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山水游记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山水游记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游记文言文

游记文言文
昔有游子,志在四方,心怀天下,欲览尽世间奇景。
于是,携笔从简,踏上了漫漫旅途。
初至江南,见水乡之幽雅,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
柳丝轻拂,桃花
笑春风。
游子驻足,心旷神怡,遂作诗以记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继而北上,至长城脚下,见其蜿蜒如龙,气势磅礴,不禁感慨万千。
登高远望,山川壮丽,云海翻腾,游子心潮澎湃,挥毫泼墨,绘下长
城之雄伟。
又西行至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山高路险,栈道悬空,游子不
畏艰险,攀登而上。
至山顶,见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恍若仙境。
游
子吟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
再东游至泰山,泰山之巅,云雾缥缈,如梦如幻。
游子登临绝顶,俯
瞰天下,心生豪情。
于是,挥笔题壁,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句。
南下至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山青水秀,风光旖旎。
游子泛舟漓江,两岸奇峰倒影,如诗如画。
游子陶醉其中,赋诗云:“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水清鱼可数。
”
游历四方,游子所至之处,无不留下足迹与诗篇。
其行万里路,读万
卷书,见识广博,心胸开阔。
游记所记,不仅为山水之美,更为人生
之悟。
游子之行,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山水游记古文名篇

山水游记古文名篇
嘿!朋友些,今儿个咱来摆一摆我前些日子去四川那些山清水秀的地
儿耍的经历。
你们晓得不,四川的山水,那简直是画儿里头走出来的,美
得让人心尖尖儿都颤悠。
一早儿,我就背起我的小包包,踏上了去九寨沟的路。
哎哟喂,那路
上的风景,真是看不够啊!山峦叠嶂,绿油油的树子跟画上去的一样,风
一吹,树叶儿沙沙响,像是在跟我打招呼。
到了九寨沟,更是一步一景,
五花海那个颜色哦,蓝得发绿,绿得发亮,就像是哪个神仙打翻了调色盘,把最漂亮的颜色都洒在了里头。
我站在湖边,深吸了一口气,那空气里头
都带着甜味儿,安逸得很!
接着我又去了峨眉山,那山势陡峭,云雾缭绕,真有点儿“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味儿。
我顺着山路往上爬,一路上碰到好多猴子,那
些小家伙眼睛圆溜溜的,看着挺机灵。
我掏出点儿花生喂它们,它们也不
怕生,争先恐后地来抢,逗得我哈哈大笑。
到了山顶,看着远处的云海翻腾,感觉自己就像是飘在云端上一样,啥烦恼都忘了。
最后一站,我去了青城山,那地方幽静得很,像是古代那些文人墨客
隐居的地方。
我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听着溪水潺潺,看着绿树成荫,心
里头那个舒坦啊!走到一座小桥边,我坐下来歇歇脚,看着桥下的流水,
心里头突然冒出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说,
四川的山水是不是跟诗里头写的一样,让人陶醉得不行?
好了,今儿个就跟你们摆到这儿,四川的山水,真是看不够,说不完。
有机会你们自己也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保证你们
也会跟我一样,爱上这片美丽的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山水游记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
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
③本其山川:依据其山川地。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 本段文字多角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
第- 1 - 页共13 页《丰乐亭记》1.(那时)又恰好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2. 乐岁物丰成,乐山川之美(可爱之景),乐风俗之美,乐和平安定,乐与民同乐。
附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
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声。
采摘幽香的山花,躲在乔木下乘凉,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
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第- 2 - 页共13 页龙井题名记秦观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
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
②会稽:今浙江绍兴。
③龙井:地名。
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
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
⑤篮舆:竹轿。
⑥霁:雨后放晴。
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⑧惠因涧:山涧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第- 3 - 页共13 页(1)以书.邀余入山( ) (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于惠因涧( ) (4)谒.辨才于朝音堂(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龙井题名记》1.(1)书:信。
(2)比:等到。
(3)濯:洗、洗涤。
(4)谒:拜访。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意思对即可。
)3.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意思对即第- 4 - 页共13 页可。
)《龙井题名记》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
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
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参寥)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轿子,(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于是(我)便放弃做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意外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上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历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蓊蓊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
(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第- 5 - 页共13 页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然.杭人游湖烨然.若神人B.多于堤畔之.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与杏桃相.次开发惠子相.梁第- 6 - 页共13 页D.石篑数.为余言扶苏以数.谏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译文:(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3.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晚游六桥待月记》1.D。
2.(1)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丁,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2)这种快乐只留结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3.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第- 7 - 页共13 页怀。
附译文: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山间雾气)一日之中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
”我当时被桃花所迷恋着,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
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第- 8 - 页共13 页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⑤,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第- 9 - 页共13 页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 (2)烈火..而焚之( )(3)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 (4)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
3.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2)“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4.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第- 10 - 页共13 页样的情感和愿望。
《钴鉧潭西小丘记》1.(1)却。
(2)点燃大火。
(3)即使。
(4)认为……鄙陋看不上。
2.那高耸的石头相拥着向下倾斜的,好像成群的牛马在小溪里饮水一样;那些像兽角一样排列着、倾斜着向上的石头,好像熊罴在向山上攀登。
3. ①孤寂、凄苦、悲凉。
②心神愉悦、陶醉自得。
4.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遭遇不幸的苦闷抑郁不平的情感和重被重用的愿望。
《钴姆潭西小丘记》译文: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
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
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
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第- 11 - 页共13 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
”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
”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
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
(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
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
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
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
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么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