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

合集下载

人类行为心理学笔记摘抄(3篇)

人类行为心理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人类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层面上的行为分析,旨在揭示人类行为的规律和特点。

以下是对人类行为心理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理论的摘抄。

二、基础理论1. 霍尔的人格理论霍尔(G. Stanley Hall)认为,人格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

霍尔提出了“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两种观点,强调遗传和环境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摘抄内容:“人格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决定了个体的基本心理结构,而环境则提供了个体发展的条件。

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个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

”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人类行为受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影响。

潜意识心理过程包括本能、欲望、冲突等,它们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用以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发展。

摘抄内容:“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受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影响。

潜意识心理过程包括本能、欲望、冲突等,它们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本我代表个体的本能欲望,自我代表个体与现实环境的互动,超我代表个体的道德观念。

”3.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行为主义者强调观察、实验和客观研究方法,试图揭示人类行为的规律。

斯金纳(B.F. Skinner)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和改变行为。

摘抄内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和改变行为。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会根据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行为分析1. 需求理论需求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内在需求的驱动。

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

心理学概论1、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1个体心理系统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万分。

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3)心理学把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心理特征(重点)。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正是这些心理特征,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1.2个体心理与行动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2.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唯理论(代表人物法国笛卡尔)和经验论(代表人物英国洛克)。

2.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心理学笔记总结

心理学笔记总结

心理学笔记总结心理学,这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的科学,一直以来都让我深深着迷。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的笔记,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心理学不仅仅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它还涵盖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多个方面。

从感知觉的形成到复杂的思维过程,从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到坚定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从个体独特的性格特点到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模式,心理学都在试图揭示其背后的规律。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我们了解到人们是如何获取、加工和存储信息的。

感觉和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我们感知到周围的事物。

而注意力则像一个筛选器,帮助我们聚焦在重要的信息上。

记忆更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不及时复习,学到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

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我们不断提升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情绪是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喜怒哀乐、恐惧、焦虑等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消极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情绪管理成为了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通过认知重评、表达倾诉、运动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意志在我们的行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在面对挫折时容易放弃。

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需要从小事做起,逐步锻炼自己的毅力和耐力。

个性心理学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同时也能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更加理解和包容。

在发展心理学中,我们看到了人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变化。

儿童时期的认知发展、青少年时期的自我认同形成、成年后的职业选择和家庭建立,以及老年时期的心理适应,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心理学笔记20篇

心理学笔记20篇

心理学笔记20篇1.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出现了与自身价值观、信念或行为不一致的情况。

该理论探讨了认知失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缓解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

2. 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刺激引起特定反应的现象。

这一理论解释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原理,并提出了条件反射在研究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3.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情绪和成就的影响,并提供了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4.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观察他人来研究和模仿行为。

该理论还探讨了人们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形成自我认知。

5. 情绪调节理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调整过程。

该理论研究了情绪调节的方式、影响因素以及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6. 研究理论:研究理论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记忆过程和研究动机。

7.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该理论研究了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变化,以及社会认同对个体自我感知和行为的影响。

8. 情绪智力理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力。

该理论探讨了情绪智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并提供了提高情绪智力的方法。

9.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意愿的产生过程。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决定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自我决定能力。

10.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了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该理论探讨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1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探讨了个体追求目标和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动机和动机养成的方式。

12. 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了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关注和集中程度。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6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6篇)

篇一: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斯滕伯格、威力阿姆斯著张厚粲译前言第1章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优秀的学生专业的知识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达到自动化进行反思式思维和对思维进行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何谓专家型教师重新定义问题(规定得a的标准)1.区分与问题解决有关或无管的信息的2.将单独看来与问题解决无关的来年各个信息结合在一起3.将其他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教学领域a.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评价策略(利用大声思维)b. 智力增长观:智力实体观、智力增长观c.高成就动机d.高自我效能感(在某一领域有过成功经历更容易接受失败,而一开何谓优秀的学生始就遇到失败,就会破坏自我效能感)e.坚持完成任务f.对自己及行为负责(在没有即时奖励的情况下仍坚持完成任务)第一部分人类发展第2章认知的发展认知发展:教学中的概念2.成熟与学习学习是任何一种由经验而导致的思维和行为上相对持久的改变。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连续性(爬坡)认知发展阶段性(上楼梯)领域一般性(阅读上得a,英语上得a)领域特殊性(艺术课得a,英语却不及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域一般性的,他认为在每一个连续的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他的认知发展特殊机制的三个重要概念:平衡、同化、顺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篇二: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摘要:对于一个建筑师或规划师,对规划和建筑必须要考虑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也就是说必须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规划当中。

关键词:环境、行为、应用正文:环境心理学,就是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它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

基础心理学学习笔记(注释)

基础心理学学习笔记(注释)

基础心理学学习笔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P22.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P4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P74.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主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只有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这一学派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P95.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6.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主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提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其中,心理学的三大势力: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P107.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P15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P168.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9.脑干在颅腔,与脊髓相连,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延脑是上下行神经纤维通道,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10.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意识的概念和性质2.意识的不同状态3.注意的概念和性质4.注意的生理机制5.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一节意识概述一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美国心理学家克拉茨基(Klatzky,1984)曾将意识分为三种类型:1.当时当地的体验2.认识性意识3.个人的记忆模式法伯(Farber,1995)等从三个方面区分了不同的意识概念及其特征:1.觉知2.高级的心理官能3.一种心理状态二意识的特性和局限三什么是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将意识和无意识过程加以区别可以追溯到笛卡尔(Descarts,1596-1650)。

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1.无意识知觉2.无意识行为3.由脑损伤造成的无意识现象四生物节律与意识状态第二节睡眠与梦一睡眠(一)睡眠及其特征(二)睡眠过程对睡眠进行科学研究,始于德国神经生理学家伯格(Hans Berger)对脑电波(brain wave)的研究。

(三)失眠情景性失眠(situation insomnia )假性失眠(benign insomnia)失律性失眠(arrhythmic insomnia) 药物性失眠(medicinal insomnia)窒息性失眠(sleep apnea)二梦(一)梦的概念和事实(二)梦的理论1.梦的精神分析的观点:梦的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方式。

2.梦的实验心理学观点⑴连续性假说(continuity hypothesis)。

⑵大脑的随机活动体验说。

⑶认知功能说。

专栏5-5并非与梦有关的睡眠现象1、梦游(sleep walking)——梦游被称为睡中行走显得更为合适。

梦游者多为儿童。

2、梦话(sleep talking)——是指睡眠中说话的现象。

梦话也与做梦无关。

因为几乎所有的梦话也都是在沉睡阶段发生的,而沉睡阶段不会做梦。

因此,“梦话”称为“睡话”才名符其实。

心理学笔记总结

心理学笔记总结

心理学笔记总结心理学,这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的科学,总是让我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知识和见解,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从个体的感知觉、记忆、思维,到情感、意志,再到人格、社会心理等等,几乎涵盖了人类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来谈谈感知觉。

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感觉让我们接收到外界的各种刺激,比如视觉让我们看到色彩和形状,听觉让我们听到声音,触觉让我们感受到物体的质地和温度。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让我们能够理解所感知到的事物。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圆形的、红色的物体,知觉会告诉我们这可能是一个苹果。

记忆是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就像一个短暂的缓存,只能保持极短的时间。

短时记忆能持续几十秒,但容量有限。

长时记忆则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甚至能伴随我们一生。

遗忘是记忆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这就提醒我们要及时复习,才能更好地巩固记忆。

思维是人类高级的心理活动。

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

解决问题和决策是思维的重要应用。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能会采用算法式策略,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步求解;也可能会运用启发式策略,凭借经验和直觉来寻找答案。

创造性思维则让我们能够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情感和意志也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有喜怒哀乐等各种表现形式。

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意志则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不同的人格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进行了阐释。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一、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环境中的刺激感觉记忆·衰退(消失)注意知觉工作记忆·遗忘(消失)长时记忆(复述反应)遗忘(可恢复)(元认知监控“注意”到“长时记忆”的始终)(简图)认知心理学家安德生认为通过信息加工人们获得两种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可言传;程序性知识:如何做的知识。

安德生认为绝大数知识是陈述性知识,是可以言传的。

陈述性知识通过大量练习具有自动化的特点之后,就变成了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是以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

二、美国心理学家梅耶认为知识应包括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于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可见策略性知识也属于程序性知识中的一部分。

把他单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智力的本质以及解决如何培养智力的问题。

三、智力=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美国哈佛大学帕金斯教授)其中,策略性知识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策略性知识的智力培养是发展人的智力的最重要的方面。

四、知识的表征: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

(1):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命题是知识和信息最小的单元,如“维生素C预防感冒”就是一个命题。

命题由论题和关系两个成分构成。

命题之间由于有相同的论题而相互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命题网络。

(2):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它是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

当一个产生式的动作成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时,产生式之间便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表征了复杂的技能的完成过程。

五、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1、信息贮存库,在加工模式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心理学基础笔记[1]

心理学基础笔记[1]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

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3.心理学的对象: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的中间或交叉学科,也称之为边缘学科。

4.心理学的流派:①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②⑴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⑵机能主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⑶格式塔心理学或叫完型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⑷行为主义美国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⑸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⑹认知心理学美国奈瑟西蒙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⑺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50年代创立。

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晚,故而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5.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一)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二)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三)树立大心理学观(四)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五)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整合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精品10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精品10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现代心理学是我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

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通过这两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

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我还学会帮助他人,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

例如,在我门国家,解决农民问题事关重要,而研究农民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以及不同地区农民的心理差异,不仅能够因地制宜引导和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而且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接受新科技的兴趣。

在家庭里面,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喜好、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

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能力兴趣、兴利除弊,开发潜能,激发天然创造力,解除烦恼,指导工作和生活。

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某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动机、需要、思维、思想等,分析某个地域人的素质和特征,就会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会减少误会和冲突,更好地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

但是,真正对心理学了解的却并不多,包括我与跟我一起来心理学的同学。

大家提到心理学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咨询,或是心理医生,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心理医生医治心理变态的场景,然后病人好了,心理医生自己却变态了。

心理学可以说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但大家都不是十分的了解。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一、概述1.心理的本质(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情绪情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干:维持个体生命延脑:呼吸心跳消化桥脑:对睡眠有调节控制作用大脑皮层: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中脑:视觉与听觉反射中枢网状系统:控制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前脑:脑的最高层部分丘脑:信息输入的中继站,网状结构的一部分边缘系统: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活动(3)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5)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神经系统(1)神经过程的两种基本运动规律之一是相互诱导(2)大脑皮层的两种诱导形式:正诱导由抑制过程或加强周围兴奋引起,如:太认真而对外界“视而不见”负诱导由兴奋过程或加强周围抑制引起,如:小孩睡前太兴奋而“闹觉”(3)继时性诱导:随时间延续而出现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4)大脑表层:额叶——运动区顶叶——感觉区枕叶——视觉区颞叶——听觉区(5)大脑半球:左半球——语言性工作,逻辑思维(计算、时间感、节奏感、运动)右半球——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想象、音乐欣赏3.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看见部分就知道整体是什么理解性——对同一事物大家看法不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选择性——对象和背景,选择自己想看的,或因其特点而看到它想让自己看到的(两栖)恒常性——形状、明度和颜色不因距离或光线的改变而改变(太阳是圆的)4.感知觉的应用:强度率——授课时声音的高低差异率——授课时重点部分提高声音、字体写大、划线等等使知觉对象突出活动率——演示实验、幻灯片、视频组合率——相似的组合在一起进行区分七、记忆1.概念: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心理学笔记总结

心理学笔记总结

心理学笔记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涵盖的领域广泛且深入。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积累了不少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和见解,以下是我的笔记总结。

一、心理学的定义与范畴心理学旨在理解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它不仅仅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疾病,还涉及到教育、工作、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从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成长变化,到社会心理学探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心理学的触角无处不在。

例如,在教育领域,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动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工作中,组织心理学可以优化团队合作,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获取、处理和存储信息。

这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感知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最初反应。

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图像、耳朵听到的声音,都需要经过大脑的处理和解读。

注意力则决定了我们在众多信息中聚焦于哪些部分。

记忆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而长期记忆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

我们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关联来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思维和语言紧密相连。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三、情绪与情感心理学情绪和情感是人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通常是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如愤怒、喜悦、恐惧等。

情感则相对更加持久和稳定,如爱、恨、自豪等。

情绪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反应、认知评价和环境因素。

例如,当我们面临威胁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同时我们对这种情况的认知和判断也会决定我们最终的情绪体验。

情感关系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心理韧性。

四、人格心理学人格是个体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不同的人格理论试图解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一系列稳定的特质来描述,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笔记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笔记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笔记整理一、导论1.1 什么是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分支: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1.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古代心理学: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实验心理学的兴起:威廉·詹姆斯、赫尔曼·艾宾浩斯等•当代心理学:认知革命、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向心理学等1.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观察法2.实验方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研究法二、神经系统与生物基础2.1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主要功能: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2.2 神经元与神经传递1.神经元结构:细胞主体、树突、轴突2.神经传递: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传递–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兴奋:兴奋门槛、动作电位–神经抑制:抑制性递质的作用2.3 大脑与认知功能1.大脑结构与功能:•脑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皮层:感知、记忆、思维、情绪等2.认知功能:•感觉与知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注意与记忆:注意机制、工作记忆•语言与思维:语言产生、思维方式•情绪与情感:情绪识别、情感体验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1 智力与智商•定义: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量:智商测试、标准智商、心理发展指数3.2 人格与个体差异1.人格定义:个体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2.人格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冲突和童年经历•行为主义理论:环境塑造•人本主义理论:自我实现和自我觉知•五因子模型: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3.3 认知与社会发展1.认知发展:•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语言发展:语言习得的过程•学习理论:认知学习、行为学习2.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理论: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社会情绪发展: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四、学习与社会心理4.1 学习与记忆1.学习定义: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2.学习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3.记忆过程:–感知:注意、感官记忆–存储: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提取:回忆、遗忘4.2 社会认知与社会学习1.社会认知理论: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理解。

心理学读书笔记摘抄

心理学读书笔记摘抄

心理学读书笔记摘抄最近读了几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些书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超乎想象”。

比如说,你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我今天会很棒”,那么这一天可能真的会变得很顺利。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是一次公司组织的演讲比赛。

说实话,我这个人平时就不太善于在公众场合发言,一想到要站在台上面对那么多人,心里就直发怵。

比赛前的那几天,我简直焦虑得不行,脑子里不停地想着各种可能出错的场景:忘词啦、结巴啦、台下观众嘲笑啦……越想越觉得自己肯定不行。

可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上面就提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

我心想,反正都这样了,不如试试呗。

于是,我站在镜子前,深吸一口气,大声地对自己说:“明天的演讲,我一定能行!我准备得很充分,我的表现会超级棒!”刚开始说的时候,心里还觉得有点假,可多说了几遍之后,好像还真有了那么一点信心。

第二天,轮到我上台了。

刚站上去的那一刻,心跳得那叫一个快,腿都有点发软。

但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昨晚的自我暗示,心里默默地又重复了一遍那些话。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居然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开始按照自己准备的内容讲了起来。

讲到一半的时候,我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完了”。

可就在这一瞬间,那个心理暗示又冒了出来:“没关系,小失误而已,继续加油!”然后,我真的就迅速调整了状态,顺利地完成了后面的演讲。

讲完走下台的时候,我整个人都还有点懵,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做到了。

后来,比赛结果出来,我居然还得了个不错的名次。

通过这件事,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了心理暗示的强大。

它就像是我们内心的一个小开关,只要你轻轻按下,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很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叫做“羊群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跟着大多数人的选择走。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和朋友去逛街买衣服。

《心理学》经典笔记(超完整)

《心理学》经典笔记(超完整)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种类目的性意志努力产生的条件或说规律无意注意无不需要主客观条件有意注意有需要目的、兴趣、组织和意志力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熟练和系统化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心理学考研全套笔记

心理学考研全套笔记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笔记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笔记

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笔记

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笔记简介本文档是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的笔记,旨在帮助读者概括和理解该教材的核心概念和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行为和心智的科学。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

-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第二章:神经科学和生物心理学-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传递和神经化学过程。

- 生物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视觉感知、研究与记忆等。

第三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的关系。

-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 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发展心理学- 物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发展阶段和问题。

第五章:社会心理学-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

- 集体行为和群体决策的心理机制。

第六章:个体差异与人格心理学- 个体差异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 人格心理学理论和调查研究。

- 人格特质和个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心理障碍与治疗- 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 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 心理障碍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结论本文档概述了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导论、神经科学和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个体差异与人格心理学以及心理障碍与治疗。

希望这些笔记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概览,并激发读者进一步探索心理学的兴趣和研究方向。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1 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研究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上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理论任务\实践任务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按时间:长期系统观察\定期观察;按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按有无控制:有控制观察\非控制观察.优点:所得信息较真实;缺点:研究者消极等待有关研究信息的出现;所得资料较松散,难量化.);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测验法科学的心理观:从心身关系看:心理是脑的机能(特种发展史;人类个体发展史;脑科学发展史.);从心物关系看: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应.)知识点:人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其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食物性反射:吞咽和消化食物过程的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防御性反射:趋利避害,以适应环境性反射:繁衍后代的反射活动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斯金纳条件反射的系统性:信号系统概念: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之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弧:是反射的实现形式,包括从刺激到反应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无条件反射: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每个个体来说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条件反射: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学得的行为,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根据其实验得出结论: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机制是在在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即无条件刺激的皮层代表点或兴奋灶与条件刺激(由中性刺激转化而成)的兴奋灶之间暂时联系的接通.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性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的结合,即强化.(狗的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白鼠实验)动力定型:由一系列刺激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强弱程序作用于有机体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或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具有定型化\自动化\概括化的特点.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两种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共同点:都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以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为条件,都要强化.不同点:经典条件反射建立条件是被动的,强化与刺激有关,出现在反应之前,无奖励性质,适合情绪(情感)学习;操作条件反射是主动的,强化与操作有关,出现在反应之后,有奖励的作用,适合行为学习.2 心理过程:相对于个性心理来说,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的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基本态度的体验和感受.如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意志过程: 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个性心理: 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作用.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特征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以性格为核心.能力是表现在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方面的特征:观察\思维\记忆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脾气\内外向性格是表现在完成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待人处世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3 个性和个性倾向个性概述: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基本特征:一,个性的整体性;二,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三,个性和独特性;四,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个性的心理结构:一,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对认识活动的对象和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二,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需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通常以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分类: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道德需要\创造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超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尊重需要心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基本需要生理需要评价:把人类的需要分成由低级到高级不同的层次,并把它们纳入到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中,形成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但他混淆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界限,忽视或否定了人类基本需要的社会性.;缺乏实验依据和客观指标.动机: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动机的分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是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教师的言行;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学习成绩;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个性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作用: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使人精神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分类: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广度\倾向性\持久性\效能.理想\信念\世界观:世界观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作用表现在:决定个性发展的趋向和稳定性;影响认识的正确性与深度;制约情绪的性质与变化;调节人的行为习惯.4 注意注意概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这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本身不反映任何事物.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生理机制:就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是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伴随的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紧张注意的一种特征);呼吸运动的变化(貌似注意\似不注意).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的注意,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和变化\新异性)和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引起和保持警惕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加深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地组织活动;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在同一对象(狭义,存在注意起伏周期;正时相\负时相)或同一活动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人的注意的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分同时广度和继时广度(一个人把握在时间上连续出现的刺激物的数量.)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注意的转移:被认为是注意的动力特征.与个体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其快慢与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5 感觉和知觉感觉概述: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简单的一种心理现象.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加拿大,赫布\贝克斯顿,1954.感觉的种类: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觉\冷觉\触觉\痛觉),平衡感觉,运动感觉,内脏感觉.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感觉相互作用.感受性:各种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阀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绝对感受性:感觉最大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阀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阀限:在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别的最小差别量.韦伯定律:在可感觉的范围内,感觉到随刺激强度的增减而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刺激强度变化过小则不能被感觉到. I/I=K.I为原刺激强度, I为可辨别差值,K为常数(即差别阀限).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程度.视觉适应:暗适应(感受性提高)\明适应(感受性降低);听觉适应的最大特点在于选择性.肤觉适应很明显,但是一个逐渐缓慢的过程.内脏感觉适应有关键期.痛觉是不能适应的.感觉的后效: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到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感觉的后效.感觉的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消失).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在空间上产生同时对比,在时间上产生继时对比.融合: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而产生一个新的感觉的现象.联觉: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知觉概述:知觉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和直接反应.知觉和感觉比较:相同点: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不同点: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分析器活动不同(感觉单个分析器,知觉多个分析器活动)感觉主要受生理特征的影响,知觉主要受知识经验的影响.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知觉有接近\相似\闭合\好的连续\好的形态等组织原则)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刺激的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大小程度\强度\反复\);主观(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理解性(对事物的理解是知觉的必要条件)恒常性(知觉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包括形状\亮度\颜色)定势: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几种主要的知觉:空间知觉(后天学习而得,视觉起主要作用.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包括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运动幻觉)运动幻觉: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幻觉.); 自主运动(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便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这是飞机失事的原因之一.)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它不同于幻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性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最常见的是视错觉.记忆概述: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三个基本环节.分类:按内容:动作记忆(动作\运动\活动),情绪记忆(体验),形象记忆(事物形象特征),语词逻辑记忆(语言\符号\规律\概念)按记忆活动特点和信息加工阶段: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2秒以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有大量潜在信息,使之转化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复述是其重要保持机制),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的记忆).识记: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是事前没有确定识记目的,也不用任何用助于识记的方法的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有意识记明确了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记忆.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是主要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记忆;机械识记是主要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整体识记\部分识记与综合识记.记忆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是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和重新活动.保持与遗忘:保持进程(记忆恢复现象:儿童比成人普遍,学习困难材料时比学习容易材料时更为常见,学习不充分时比学习纯熟时更易出现并且记忆恢复的内容大部分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位,学习程度:低度学习\适度学习\过度学习);记忆内容的变化(保持原内容显著特征但更简略);遗忘的原因:衰退\干扰\压抑\认识.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再认和回忆:再认: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其速度和确定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对旧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二,当前出现的事物与以前识记的有关事物的相似程度.在再认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就转化为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回忆的分类:按照预定的目的任务:有意回忆(又叫随意回忆,有回忆的目的任务,自觉地去追忆以往的某些经验.心理学中把那种根据有关线索使用一定的策略,通过不断的推论和探索,在意志努力下完成的有意再现称为追忆.无意回忆指没有预定目的和任务,只是在某种情景中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根据中介:直接回忆(不需要以其它事物为中介即可提取有关信息.),间接回忆(需要以其它事物为中介并经过一系列推理过程提取有关信息,含有积极的思维成分.联想:回忆的基础.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几种形式.再认和回忆的关系: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恢复,即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再认是比较简单的记忆现象,回忆包括从长时间记忆存储中对信息的搜索和再认两个阶段.二者不能截然分开.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要达到回忆程度,一般先要能再认,但不能停留在再认的水平上.回忆是记忆效果的更有力的证明. 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因其纵坐标代表保持量,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遗忘进程的制约因素:时间因素;其它因素: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性质\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是干扰效应的两种表现.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作用叫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研究表明,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所制约.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想象概述:想象是在人的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基本材料是表象.它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特点:形象性\新颖性.想象的功能:预见\补充\替代.想象加工改造的方式: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想象的种类:有意想象: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又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幻觉\梦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形成的条件:要正确理解词与图样标志的意义;丰富的表象储备.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词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的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的过程.它的评价标准:是否新\是否有价值.发展条件:创造动机;扩大知识范围;思维的积极活动;灵感和艰巨劳动.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积极的幻想是学习和工作的巨大的动力,是构成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8 思维思维概述: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和感知觉比较:反映的内容不同,反映的方式不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为思维带来了新原则,思维活动总是借助于语言完成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区别:语言是交流思维的工具,思维本身不具有这上特点;思维与客观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语言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不同民族的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全相同,但思维的规律是相同的.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也就是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分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和创新;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概念及其掌握: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关键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掌握概念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日常交际和积累个人经验获得;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使学生熟悉有关概念内涵条件下掌握概念.整个思维过程就是积累概念的过程,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二,运用变式对概念加以说明;三,突出本质特征,减少或消除非本质特征四,适时给概念下定义五,在实践中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阶段划分:认识问题和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特点和条件;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的运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分正迁移和负迁移.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情感与动机状态:动机愈有意义,为解决问题所做的探索就愈积极,愈顽强.个性:个性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因.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以产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要求个体具有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的发明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一,既需要分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二,没有现成答案;三,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其重要成分;四,灵感状态是其典型特点;五,需要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展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9 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 概念不同:情绪是由生理需要引起的体验;情感是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体验;情绪更具有情境性,表出于外的,是不稳定的;情感通常跟认识有关,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情绪的体验更强烈,情感的体验较弱.2 情绪依赖于情感,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的形成依赖于多次情绪体验;情感的表现依赖于情绪.情绪学说: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学说;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强调认识作用的情绪学说;普拉契克的情绪进化学说.情绪状态:是情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对人的生活有重大的意义.分为心境\激情\坚强\焦虑四种.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有知足\退步\看淡.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状态.产生的方式是重大事件的积累.应激: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活动完全控制或完全紊乱,集中起来使心理活动激进起来应付应激活动.在应激状态下,一个人的行为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知识经验\个性经验.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特质焦虑:相当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或个性特质.状态焦虑:在特定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几种高级情感:道德感:有明显的社会性的阶级性,是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三种形式:直觉的情绪体验(缺乏自觉性,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感,与社会舆论有关);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绪体验.理智感:在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的.美感:美感是对事物的美的体验,是根据美的需要,是按照个人所掌握的美的标准,对客观事物(包括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两个明显的特点:具有愉悦的体验;带有倾向性的体验.具有直觉性,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情操:是带有理智性的与正确的价值评价结合在一起的各种高水平的情感的综合体.高尚的情操主要包括理智的情操\道德的情操\美的情操.10 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考试复习笔记第一章认知与发展第一章(第一节)感知一、感觉与知觉的定义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不同部分与相互联系的整体反应。

二、感觉与知觉的分类1.感觉的分类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知觉的分类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运动知觉三、感觉互相规律及其应用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联系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例如:吃盐多口味会越来越重(味觉适应),古语“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适应),从暗的地方走到亮处,最初强光使人眩晕,什么也看不到。

但过一会就恢复正常(视觉的明适应),从亮的地方走到电影院暗的地方,起初伸手不见五指,过一会就好了(视觉的暗适应)。

2.感觉对比(相互作用)感觉相互作用一般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月明星疏”天空的星星在明月下看的比较稀少,而在黑夜中比较明显。

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

教师改作业用红笔标出来。

四、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例如:盲人摸象2.知觉的选择性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例如:两可图,不同的人进入教室注意的事物不一样,有些会注意海报,有些会注意挂画等。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自由市场上,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字可能会被周围噪杂的声音掩盖,但你还是能知道朋友说什么,这是知觉的( A )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在知觉时,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打他们标示出来。

例如:对X光片的理解医生比一般人更能理解。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不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第一章(第二节)记忆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的划分形象记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味觉形象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划分瞬时记忆:保持1秒以内、容量很大短时记忆:保持1分钟以内、容量7±2长时记忆:很久甚至终生、容量无限三、记忆的过程记忆的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过程一、识记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指信息的编码,识记的好坏直接影像记忆的效果。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性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未经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例如:看电影时其中主人公的形象并没有刻意去记忆,可是却始终难忘。

有意识记又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

例如:背单词、数学公式、定理等2.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意义识记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

例如;弄清楚诗的意思及整体含义后背诵古诗就属于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靠机械的重复识记。

例如:记历史年代、人名地名、电话号码、外语单词等。

二、保持和遗忘1. 保持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也是再认与回忆的重要保障,是信息的编码与存储。

内容和质量都会发生变化。

2.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够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或者再现艾宾浩斯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遵守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原则。

遗忘可以分为暂时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遗忘例如:舌尖效应,提笔忘字。

之后是可以再回忆出来的,永久性遗忘很难再回忆.三,再认和再现(能再现的必能再认,可以再认未必能再现。

)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提取信息的过程,再认再现直接反映记忆的效果1. 再认(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识别它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例如:我们能一眼认出久别重逢的挚友,选择题也是一种再认。

2. 再现(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也能够在头脑中浮现。

也叫回忆)例如:阔别多年的亲友,只要别人提及时,我们就会想到他们的音容笑颜。

根据再现有无预定目的分为无意在现和有意再现,无意再现例如:睹物思人,有意再现例如:冥思苦想。

根据再现是否要中介性联想分为直接再现和间接再现,直接再现例如:一位数间的加减乘除的结果在脑海中的再现,间接再现例如: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三、如何促进儿童的记忆力1. 提高使用正确的识记方法(1)发展意义识记的能力(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重点记忆法)(2)应正确组织学生复习锻炼记忆能力2. 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3.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4. 提高我们对记忆内容的兴趣5. 让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活动6. 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能力。

第一章(第三节)想象一、想象的定义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二、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计划性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例如: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想象。

例如:小学生在写记述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他要描述的场景,就属于有意想象。

2.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形象的过程。

例如:根据教师的描绘而想象北国的风光。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根据创造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作家在构思故事情节时的想象,艺术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的想象。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例如:科学家想象将来科技发展的情况。

三、简述小学生能力的发展1有意想象得到迅速的发展2.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3.想象逐渐趋于现实性四、假设你是一名小学教师,你该如何培养小学生想象的能力1.丰富小学生的表象2.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练习1.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头脑中呈现孙悟空形象,这是(B)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2.鲁迅笔下阿Q的形象,属于(BD)A幻想B有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第一章(第四节)思维一、思维的定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2.比较、概括、系统化3.抽象和具体化三、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例如:毛笔字写得不错的学生,钢笔字往往写得也不错,负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例如:学过汉语拼音后学英语会有些困难。

2.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例如:受到鸟的启发发明了飞机,蒲公英的启发发明了降落伞等。

3.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例如:上一题的解题思路影响到下一题的思路。

4.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例如:笔的用途一般人们会想到写字,很少会想到做杠杆等。

5.个性的特征个人的个性也会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如:勇敢,果断,自负,自卑等。

四、思维的种类1.按个体思维的水平和凭借物的不同划分,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例如:修家电时运用的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例如:让幼儿回答马是什么,幼儿头脑中会出现骑马或者拉马车的形象再回答,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思维的核心,例如:做抽象的几何题。

2.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不同,划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例如:学生学习了一个公式定理,按照教师教给的方法算题,就是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例如:科学家进行发明创造,艺术家进行新作品的构思等。

五、试论述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渐发展,但是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3.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4.在整个小学期间,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和质变。

六、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1.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的情景2.丰富学生必要的感性知识经验3.引导或指导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第一章(第五节)言语一、言语的定义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二、语言的定义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社会人们约定的符号系统(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注意:有些教材把语言与言语等同起来,有些则区分开来,在我国没有统一的标准,以下内容是将二者等同起来)三、练习演讲采用的言语形式有(D)A书面语言B内部语言C对话语言D独白语言第一章(第六节)注意一、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注意的种类根据产生和保持有无预定的目的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无意后注意1. 无意注意例如:上课时突然闯进来人,学生都看那个人的注意2. 有意注意例如:集中精力上课3.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力的努力如:熟练驾驶汽车三、注意的特性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察到或认识到客体的数量,即注意的范围。

例如:一目十行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刺激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例如,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跟随教师的教学活动,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记笔记,一会儿读课文,虽然注意的对象不断变换,但都服从于听课这一总任务。

如长时间看电视、读一本书等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

例如,教师在讲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或操作电脑,一边要观察学生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活动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人能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例如: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1.教学中要应用注意的规律(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布臵应当简单,朴素,大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