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1分、2分、5角硬币、一串钥匙;大约1毫米厚的纽扣三四个;电话卡一张。

学具准备:

每人一把直尺。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学生基础分析及目标确定:

学生在二上年级学习过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已有一定的认识,也接触过学生尺。因此对于尺当中最小的一格格学生已不陌生,有部分孩子已经知道一小格就表示长度单位“毫米”,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即10毫米。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孩子通过各种活动建立1毫米的观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⑴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意义,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观念。

⑵知道1厘米等于10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⑶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本节课以教材所出示的情境图为主要教学环节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让学生进行估计并对估计结果进行验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些长度不是整厘米数的,从而出示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毫米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放大的尺上指一指1毫米的长度、观察自己所带尺上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找一找教师提供的学具中哪些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的等多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受。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估计测量引出“毫米”》

师:(做手势)小朋友,你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数学书的这条边(指长)和这条边(指宽),也就是数学书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

(学生估计并汇报)

生1:(比划课本回答)我估计数学书长大约有20厘米,宽大约15厘米。

生2:我估计数学书长约23厘米,宽约13厘米。

(教师在前面的表格里板书:20厘米、15厘米;23厘米、13厘米)

师:这两位同学估计的结果是这样的,其他同学和他们的一样吗?(许多同学摇头)

师:看来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有不一样的,到底谁估计得更准确呢?

生1:我觉得**同学估计得准确。

生2:老师,只要用尺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好的,那就让我们用尺来量一量。(学生测量)

师:小朋友都已经测量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测量的结果。

生1:我测量的结果是数学书长是21厘米,宽10厘米多3小格。

(师板书:21厘米、10厘米多3小格)

师:其他同学的测量结果呢?

生2:我测量的数学书长和他一样,是21厘米,他说的10厘米多3小格我知道应该是10厘米3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改板书:“小格”改为“毫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分析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时,觉得情境图的创设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操作材料非常简单,用学生现有的教科书,不需要做任何的教具准备,而且此时书是崭新的,不会有多大的误差。2、重视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3、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起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4、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交流合作中学习。为此,我们在这个情境图的基础上选择了“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开展教学,既尊重了教材又对教材作了合适的处理,使整个教学流程更为清晰与合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学生已经知道的让学生去交流、去得出,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则给他们一些教学铺垫,如“毫米”观念的建立这一环节,由于生活中长为1毫米的事物学生较难举例,因此教师准备了较为充分的材料帮助学生认识。整个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非常充分,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