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上期阶段性检测2019.1.22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散发着清新的泥土芳香,闪烁着朴素的哲理光辉,它的巨大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千百年来,从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到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民间艺术,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民间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亮丽多彩。

民间文化又是传统文化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恰是中华文化最丰厚的土壤。

尽管厚植文化的土壤肥沃,但从一部电影《百鸟朝凤》中,仍能看到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受到的巨大冲击。

这并不是个例,由于近些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变动,民间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也在改变,许多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遭遇“边缘化”危机,甚至一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的相继离去而失传。

“文化土壤”被蚕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将面临严峻挑战,守护民间文化刻不容缓。

民间文化活动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是群众最真实的生命体验。

传承和振兴民间文化,意味着整理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历史。

实施民间典籍搜集、抢救濒危民间文艺、民间历史文化纪录创作等工程须深入民间生活;振兴传统民间技艺,做好现有的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需行走在民间。

在此过程中,还应坚持辩证取舍、扬弃继承,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鉴别和梳理,汲取优秀民间文化的精髓精华。

总而言之,生活是民间文化的沃土,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发展。

只有深入民间,扎根生活,去粗取精,才能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

民间文化薪火相传,人才是决定因素。

而推动民间文化的现代化转化,首先要做好青少年一代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创新传统师徒承袭模式,让民间文化事业后继有人。

还需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和科技手段,推动民间文艺资源与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有机结合,把民间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打造一批印刻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风范的优秀传统文化符号。

传承民间文化就是延续我们的血脉,坚守民间文文化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振兴民间文化,关系中华文化根脉,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摘编自孙金行《传承创新,守护民族民间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间文化各个门类在我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对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民间文化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十分鲜明,因此闪烁着朴素的哲理光辉。

C.整理民族文化生活的历史,扎根生活,是传承和振兴民间文化的一条有效路径。

D.要让民间文化事业后继有人,就需要废弃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探索建立新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间文化遭受到了现代化浪潮的巨大冲击‘面临各种危机,是本文论述的前提之一。

B.文章提出用辩证取舍、扬弃继承的态度和方法对待民间文化,并举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从扎根民间、人才培养、运用市场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守护民间文化进行了论述。

D.文章从民族血脉和精神家园等角度指出了传承和守护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守住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不会再出现问题。

B.保护民间文化,需要根据各种民间文化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手段。

C.社会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民间文化也需要跟随时代变迁实现现代化转化。

D.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需用市场机制和科技手段,说明其途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屋头青瓦是谁家潘新日
①一场雨,让寄居的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

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

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

②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

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

③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精心聆听雨中的精彩。

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

我似乎看到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

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

④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

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

⑤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摈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

⑥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

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民国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

⑦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

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的泪水。

⑧时常,我会把青瓦当作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

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

当然,加上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
蕴,我喜欢。

⑨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鱼鳞一样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

如甪直、周庄、鲁镇、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有戏院、有宗祠、有寺庙。

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

⑩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是故乡的低语,是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农历里的季节,是婉转的鸟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

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

⑪雨声敲打出青瓦上的思乡曲。

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盖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

⑫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我敢说,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面上异乡闹市的青瓦房和家乡的情调相近,实际上缺少大自然青山秀水,缺少故乡的古朴本质等内涵。

B.故乡的青瓦房有着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与作者血脉相连,让客居异乡的作者生出浓浓的乡情。

C.作者赋予“青瓦”丰富的内涵,青瓦是故乡的味道,是朴实的记忆,是丰厚的历史,是遥远的乡愁等。

D.本文语言整散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灵动雅致;作者还善于用典,使文章具有厚重感,如第⑨段就运用了大量典故。

5.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6分)
6.在“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概述这一变化,并做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暑期将至,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安排暑假游学项目。

所谓游学,是一种将学习和旅行
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方式。

不少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丰富孩子的暑假。

近年,游
学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纷纷加入游学队伍。

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让孩子报名去游学无可厚非,但游学越来越低龄化,小学生甚至学龄前
儿童也去游学,年龄尚小的孩童,是否适合于海外游学,这值得商榷。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967名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家长的调查,53.4%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因自理能力差,不能照顾好自己;52.0%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小,去游
学容易出现安全问题;29.1%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导致孩子之间相互攀比。

海外游学项目,绝大部分消费并非孩子目前所需,也非学校要求,而是有关机构的热炒。

海外
游学现在似乎变为了“刚需”,甚至有家长认为不让孩子去游学,对不起孩子,也丢面子。

其实,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并非“海外游学”一条路。

家长应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摘编自潘铎印《“海外游学”要量力而行》)材料二:
图1:国际游学用户游学目的图2:用户参加国际游学的收获
(选自《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70后、80后家长针对子女教育观念的变化,游学市场增速明显。

但游学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一些旅游平台与教育机构推出的游学产品有“游”无“学”,价格畸高,内容注水,加之家长之间盲目攀比,游学市场一片热闹的背后,质量令人担忧。

目前,海外游学市场行业门槛低、缺乏标准,大量机构涌入使整个行业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

业内人士张亮告诉记者,普通海外旅游产品毛利率一般在5%至10%左右,而海外游学产品则可以超过30%,高额利润空间对从业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据了解,在一些国家,游学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行业规范和体系。

在美国,正规夏令营的任教老师需要先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再持证上岗。

在日本,游学是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全国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等机构会提供大量专业游学方案和服务。

相比之下,我国游学机构、从业师资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等则基本处于监管盲区。

我国可借鉴一些国家关于游学的专门条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机构资质、服务规范、师资监管等明确规定,与此同时,要明确教育、工商和旅游部门的职能范围,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考核,让游学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

(摘编自《贴“游学”标签旅游产品就能涨价,游学市场质量堪忧》)材料四:近日,启德教育在北京发布《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报告以客户服务数据为基础,结合行业及合作机构数据,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进行调研,勾勒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的模样。

数据显示,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国际游学目的地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

随着游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游学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但目前市场上的国际游学产品不外乎游学类、营地教育类、插班类、背景提升类四大类型。

调研显示,背景提升类的项目最受欢迎,而营地教育类的国际游学深受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青睐。

在选择游学时,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与高中阶段的学生优先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

游学对于留学申请的帮助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为学习和游玩的搭配比例;高中学生则更关注学习部分的课程安排。

这体现出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游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与期待。

此外,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国际游学时看重的服务也不尽相同。

高中学生的家长,更看重与留学申请相关的服务,而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家长,则更关注游学过程中对孩子的陪护照顾。

(摘编自郝孟佳、兰美娜《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什么模样——大数据来“解码”》)
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当前,有不少家长会选择国内或国际的游学项目来丰富孩子的暑假生活,我国游学市场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机遇。

B. 海外游学项目并非孩子目前所需,而是有关机构的热炒,海外游学现在似乎变为了“刚需”,材料一的作者建议家长应该理性消费。

C. 材料二显示,在参加国际游学的收获中,六成以上用户选择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与国际游学用户选择最多的游学目的吻合。

D. 材料二显示,国际游学用户游学目的呈多元化状态,一半的人以进行国际学习文化交流为目的,极少数人选择国际游学是攀比所致。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海外游学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受访家长对低龄孩子到国外游学表现出担心的心理。

B.《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结合了多项数据调研分析,勾勒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的模样。

C.《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显示,美国是中国学生游学首选目的地,背景提升类项目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项目。

D. 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游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与期待,高中学生在选择国际游学时更看重与留学申请相关的服务。

9. 材料三指出我国游学市场存在哪些问题?可以采取怎样的办法解决?(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

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
..,调.金华丞。

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

除永州通判。

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

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

除知开州。

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

民绝斗争,夜户不闭。

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

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

改.成都路转运判官。

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

比至,下令曰:“米至矣。

”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

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

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
者,民遂定。

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

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

朝廷命不忧摄.制司。

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

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

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

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

帝可之。

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
..,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

”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

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

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

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

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B.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C.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D.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登第,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因科举考试中分等第而得名,又称“及第”。

B. 调、转、改、摄均与官职任免或变化有关,其中“摄”是“临时代理”的意思。

C. 廪,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

中国古代一般称贮米的建筑为仓,贮谷的建筑为廪。

D. 禁中,又叫“禁内”,指帝王所居之处,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得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忧无畏果敢,严厉惩治豪强。

他担任金华丞,惩治土豪何汝翼,将其刑拘后押送到州府衙门,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因此畏惧折服。

B.不忧移风易俗,受到百姓拥戴。

他治理开州,为百姓开办学校,使百姓知晓孝义,开州民俗焕然一新;在他离任开州时,百姓挡住城门表达不舍之情。

C.不忧明辨是非,遇事思虑深远。

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以贿赂敌方首领的方式求和,他不同意前制使的做法,认为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

D.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

他训勉族人,举荐其中的杰出者,请求开办新的学校;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者在那里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

(5分)
(2)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住处,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15.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离骚》中表现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追慕先贤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人心事理进行对比时,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
(3)在《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论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以其“四绝”的奇景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蜚声中外。

黄山不仅是的自然美景,还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

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泰山之后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100多处,令人。

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300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一应俱全。

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留下了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2万多篇(首)。

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那些隐居黄山的画家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

当然,黄山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如今的黄山市,正继往开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黄山”“大旅游”,黄山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大开放”“大交通”,日益繁忙的高铁、国际航班,把黄山与世界联结起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色天香目不暇接浩如烟海另起炉灶
B.国色天香目不交睫灿若繁星独树一帜
C.秀色可餐目不暇接浩如烟海独树一帜
D.秀色可餐目不交睫灿若繁星另起炉灶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又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B.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C.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黄山继泰山之后成为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D.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还让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徽州因之而改名黄山市
B.黄山市前身是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徽州,也因黄山而改名黄山市
C.徽州是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也因黄山而改名黄山市
D.徽州也因黄山而改名黄山市,这里曾是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
20.下面是某书店门口贴的失物招领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
昨天有个人在本书店二楼捡到男用手包一个,内装503元人民币现全,还有一张洗车卡和好几张银行卡,手包现放在一楼服务台处保管,望失主务必在今天下午来认领,特此启示。

①将改为②将改为
③将改为④将改为
⑤将改为
21.下图是全国妇联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的一个图表。

请阅读此表,并概括出结论,不超过50个字。

(6分)
影响父母生育二孩意愿的因素中选择“很重要”的比例
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