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六年级语文上28赤壁之战教案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教案章节: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步骤一、教案概述《赤壁之战》是东晋时期曹操与孙权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本教案通过讲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教学难点:赤壁之战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细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和难点。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赤壁之战的更多信息。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1. 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赤壁之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教材或课文。
2. 辅助材料: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可利用互联网查找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共需安排2课时,具体教学进度如下:第1课时:1. 导入(5分钟)2. 讲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15分钟)3. 自主学习(10分钟)4. 合作探讨(10分钟)5. 总结(5分钟)6. 布置作业(5分钟)第2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2. 讲解赤壁之战的后续影响和历史地位(15分钟)3. 拓展训练(10分钟)4. 总结(5分钟)5. 布置作业(5分钟)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赤壁古战场,亲身感受历史氛围。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之战》的相关段落。
(2)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3)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知道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2)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的词语的解释。
(2)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中的难点问题。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境。
(2)讲述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
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正确表达故事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忠诚、勇敢、智慧和团结等品质。
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历史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赤壁之战》选自《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经典故事,描述了曹操与孙权军队之间的激战。
故事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如周瑜、诸葛亮、赵云等,以及他们的智勇表现。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教材:使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赤壁之战》文本。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黑板与粉笔:用于板书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赤壁之战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和兴趣点。
4.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赤壁之战》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各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4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如赤壁之战、周瑜与诸葛亮的智谋对决等。
教师和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
3、理解本课“调兵遣将、自不量力、不计其数”等重点词。
并掌握句式“不是……也不是……而是……”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计策的依据及实施“火攻”计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败于仅三万的周瑜的军队。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第一段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曹、周两军各自的地理位置,逐步展现文章结构。
提问:(一)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又是怎样做的呢?随课文理解“夺取”、“调兵遣将”的意思。
(二)双方作战的兵力又怎样呢?(板书:3万,80万)二、学习第二段:曹操和周瑜都想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战前他们各自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带着这个总是齐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读后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继续追问:(1)曹操为什么“铁索连船”?这样做好不好呢?(2)周瑜采用火攻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火攻)三、学习第三段:(一)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分层次用“/”线表示,并用简短语言概括。
(同座位交流后回答)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二)学习第一层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引导学生分析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理解“自不量力”)2、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3、要想使火攻得以实现,还需要什么自然条件?(东南风)(三)学习第二层展示两军对阵图体现东南风对火攻的作用思考讨论:1、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先让同座学生交流,再请一位学生到屏幕前用教棒叙述)2、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大组讨论,允许争论)分析比较句子:①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②里面是芦苇,……附问题: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船里面是芦苇,而要写船里装的不是士兵,不是粮食而是芦苇,……(四)学习第三、四层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激烈战斗的意境之中。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赤壁之战》。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赤壁之战》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赤壁之战》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课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资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赤壁之战》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赤壁之战》。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课文内容。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3. 重点讲解:(1)教师对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赤壁之战的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等合作活动中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定稿)
28.赤壁之战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幔、倘、聘、拈、堕、卒”等6个字;会写“巡、刃、簇、舵、雌”等10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读、联想、讨论等自主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2)体会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析认识曹操、周瑜等人物形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2)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热情,弘扬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认识曹操等人物形象,并从中悟出交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2.感受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认识曹操等人物形象,并从中悟出交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热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题单达标检测题单五、知识链接:罗贯中(约1330~1400),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相传他是施耐庵的学生。
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大英百科全书》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主要作品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风云会》《连环谏》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它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濬平吴,包括了整个三国时代。
在“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支配下,作品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诸葛亮和刘、关、张当作中心人物,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他们的爱憎与背向以及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关于六年级的语文上28赤壁之战教案
关于六年级的语文上28赤壁之战教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黄盖写信骗曹操,曹操大喜等待黄盖来降。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
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④“大笑”一词表明什么]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àn),使风而来。
”操凭高望之。
报称:“皆插青龙牙旗。
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
”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
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
”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tǎnɡ)有诈谋,何以当之” [⑤这句话写出了程昱怎样的性格特点]操省悟, 便问:“谁去止之”文聘(pìn)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
”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
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ūn)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
”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
船上大乱,各自奔回。
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
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⑨黄盖为什么在距曹营二里处点燃小船]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
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句导读:黄盖近距离点火,使曹操措手不及,悔之已晚。
这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火攻的壮观场面,说明了火攻的威力。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黄盖借助东风,实施火攻。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
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
[⑩“跳”“冒烟突火”这两个词的作用是什么]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情节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感受作品中的历史氛围和人物形象。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珍惜和平。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情节和历史背景。
(2)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中的历史氛围。
(2)对比现实生活,珍惜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心得体会的文章。
3. 绘制一幅描绘《赤壁之战》场景的图画。
五、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查漏补缺。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3.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翻译、背诵和心得体会文章进行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魅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2)学习古代英雄的英勇事迹,培养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3. 重点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赤壁之战》原文;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资料、人物介绍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3. 对比分析:将《赤壁之战》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2.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3. 故事情节梳理:讲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4. 语言品味: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语言的魅力;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背景、人物和情节。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和解读《赤壁之战》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学会通过文学作品的描写和对话,推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赤壁之战》中的英雄气概和忠诚精神。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全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2.2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解读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和讨论,理解《赤壁之战》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推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2 文学鉴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解读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艺术价值。
3.3 批判性思维: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赤壁之战》,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解答疑问,推断人物性格和情感。
4.3 文学鉴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解读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5.2 阅读理解: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评估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5.3 文学鉴赏:学生完成文学鉴赏练习题,评估对作品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历史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课文中的英雄气概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历史人物。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成语和古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深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赤壁之战》。
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运用生字词到作文中。
(3)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 拓展作业:(1)观看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邀请家长参与课后学习,共同探讨课文的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的图片和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场景,增强学习兴趣。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掌握《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3. 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 对《赤壁之战》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2. 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3. 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2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收集相关的古代历史和文化知识。
3. 准备表演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通过引入古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价值。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合作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3 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4 表演与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对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1. 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合作和讨论的活跃程度。
5.2 作业与测试1.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2. 学生进行的测试成绩。
5.3 表演与展示1. 学生表演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对表演的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1.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赤壁之战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
《赤壁之战》教案15篇
《赤壁之战》教案15篇《赤壁之战》教案15篇《赤壁之战》教案1 【学习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事情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详细过程中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三国故事,人人皆知。
如“单刀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
〔板书课题〕2、你对“赤壁之战”有哪些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3、你还有哪些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学习:〔1〕自学生字新词。
〔2〕围绕课始提出的问题进展讨论交流。
〔3〕对课文进展二次质疑,并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全班交流:〔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2〕分小组指读课文。
〔3〕交流已经读懂的问题。
〔4〕各小组交流提出的新问题。
三、理解梗概,分清条理。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1〕战争开场时,双方的力量比照方何?〔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展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六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
六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六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通过学习《赤壁之战》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六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欢迎大家参考!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后面部分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前面部分,有删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它的起因是:东吴大将周瑜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大将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
战前双方都在做战斗的准备:曹操为了大军渡江,叫人用铁索连船,周瑜针对曹军弱点,决定实施火攻。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学六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一)谈话,交代故事背景。
(板书课题)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战例。
你们一定想知道它发生的历史背景,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斗的过程怎样,结局如何?请听: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
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
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
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
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在一起,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样打,还得想个计策。
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
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那么,“火攻”这一仗是怎么打的呢?黄盖是怎么办的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了解故事情节。
读第一遍,注意生字新词的`音,把每一句话读通顺,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次。
读第二遍,注意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作简明的批注,想想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果是什么。
(三)细读,认识故事人物。
再读课文,思考:在赤壁之战过程中,曹操的神情动态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个体默读、画句、思考之后,教师可组织全班交流。
(四)练读,深入理解故事。
1.回忆故事情节,看看“火攻”计策的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2.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够获得胜利?4.抄一抄,背一背。
○词语采集:满江火滚喊声震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诗句采集: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片段采集: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赤壁之战》的教案
《赤壁之战》的教案《赤壁之战》的教案1一、课文分析__是历史故事,是依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于赤壁的故事。
1、课文一开头告诉“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写出两军隔江相对的形势。
然后点出曹军的弱点:坐不惯船。
于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
这就是火烧赤壁的起因。
2、黄盖向周瑜献策,提出火攻之计,这是因为:曹军80万,我军才3万,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另外,曹操把船都连接在一起,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却能打败曹军80万。
因为黄盖、周瑜知已知彼,看准了敌人的弱点,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二、重点学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简要复述课文。
怎样做到长话短说呢?例如,对《赤壁之战》我们要抓住时间:东汉末年;主要人物:曹操、周瑜、黄盖。
课文的第一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包括两点:1、曹操率兵南下,要夺取东吴,与周瑜的兵隔江相对。
2、曹军的弱点:坐不惯船,曹操叫人把船连起来,铺上木板,练水上打仗的'本领。
第二段虽属于事情发展的基本过程——定计,但不是重点,可以复述得简略些,只要点明黄盖定了什么计就可以了。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分五个步骤简要地复述清楚,注意哪些该复述,哪些可删去,哪些可合并。
三、难点分析:(难句理解)“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
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具体的内容?因为下文有这一计策的描写:黄盖写信向曹操假降,趁东南风起的这天,用20只船,都用幔子遮着,船上装满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后面拖着几只小船向北岸驶去。
等船队离曹营很近时,就命令士兵把火点着,士兵们上了小船,解开缆绳,让20条火船冲进曹操的船队。
课文这样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又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使__结构严密,语言简洁,引人入胜。
赤壁之战教案(推荐3篇)
赤壁之战教案(推荐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近名著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问:“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2、交流:你对《三国演义》知多少?(三国的名称、三国的主要人物、三国所处的位置等等)3、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魏国的曹操打败了蜀国的刘备,企图一鼓作气消灭东吴,一统天下。
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于是在赤壁爆发了一场有名的“赤壁之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设疑:“赤壁之战”发生在遥远的一千七八百多年前,可为什么历史要记录下它?人们又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津津乐道?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思考。
注意读准字音,并理解文中的词语。
2、交流——“步步为赢”(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调兵( )将自不( )力波浪( ) ( )不防备迎风( )望丢( )弃( ) 无心( )战不( )其数(2)你理解了其中的哪个词语?(3)选择1个或几个补充完整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和《赤壁之战》有关的话。
三、突破重点,精思研读(一)理清“火攻”的步骤1、师生合作读文章第3段。
对呀,3万对50万,如此悬殊的兵力,黄盖也深知寡不敌众,所以他对周瑜说:“( ),但因为他看到曹军的( ),于是他信心十足地提出:“如用( )。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下面我们分组朗读火攻这四步的内容。
请大家继续分组讨论,把火攻这四步用小标题或简明的提纲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或抽小组代表到黑板板书出来。
写诈降书,施火攻计满载火药,借东南风火船冲曹,大火漫天带兵追杀,曹军大败老师小结:火攻的四步,这种小标题,还有的同学编的跟这种意思相同,但表达有所不同。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描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
(2)能够分析并评价《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能够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对《赤壁之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
2. 《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 《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分析。
2. 《赤壁之战》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 《赤壁之战》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赤壁之战》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
2. 学生准备:对《赤壁之战》的预习和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赤壁之战》的相关文献,理解事件过程和人物贡献。
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分析重要人物的作用和贡献。
4.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赤壁之战》的场景,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体验。
6. 总结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总结学习成果和收获。
7. 扩展活动: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加深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活跃程度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3. 团队合作:在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评估学生的协作能力。
最新《赤壁之战》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精品)
《赤壁之战》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读懂课文,知道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能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学习遇事周密考虑、机智灵活的思维方式。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程,从中悟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
教师:东西南北方位图、制作课件,选录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片断。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你们饶有兴趣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最崇拜的三国人物,汇报了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也理清了课文的线索。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一课。
(板书:17、赤壁之战)二、自读自悟1、谈话:火攻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黄盖)黄盖为什么会想到用“火攻”?请同学们读读相关的课文。
2、学生自读自悟。
3、提问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三、角色扮演1、谈话:东吴对“火攻”之计已经做到了胸有成竹,火攻的计策如何实施,周瑜和黄盖又是如何进行周密安排的,请你找一个合作伙伴,一个扮演周瑜,一个扮演黄盖,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说一说吧。
2、学生扮演角色练演。
3、指名上台表演。
四、分析战程。
1、通过表演,大家明白了“火攻”果然是一条妙计,谁来说说火攻分几步进行?2、指名回答,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板书。
3、在你看来,“火攻”之计哪一步最重要,最能体现黄盖计策的高超?4、学生各抒己见,并说明理由,涉及提到“东南风”时,教师要求找一找、画一画并读一读课文中描写东南风的`句子,指名回答并理解暗写东南风的句子,出示明写、暗写东南风句子,全班齐读。
5、小结有关内容,分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火攻”部分,感悟火攻之计安排的巧妙,考虑的缜密以及火猛、风大,战斗的激烈。
6、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片段。
五、明晓战理1、战斗结束后,无论是获胜的周瑜,还是惨败的曹操,都在进行总结:赢在哪儿,输在哪里?你想加入哪一方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或教训?2、学生自愿结组,热烈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28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并能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之处。
能学习运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1.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扬长避短。
能学习运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赤壁之战􀀋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
当日东南风起甚紧。
[①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前后,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②这两句话表现出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
操急唤入。
其人呈上书。
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
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
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③你知道黄盖为什么要带粮船“二更来降”吗?]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句导读:“大喜”表明曹操已经中计。
]部分:讲黄盖写信骗曹操,曹操大喜等待黄盖来降。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
盖乘❶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④“大笑”一词表明什么?]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
”操凭高望之。
报称:“皆插青龙牙旗。
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
”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
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
”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⑤这句话写出了程昱怎样的性格特点?]操省❷悟,便问:“谁去止之?”文聘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
”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
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
”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
船上大乱,各自奔❸回。
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
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❹天。
[⑨黄盖为什么在距曹营二里处点燃小船?]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
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句导读:黄盖近距离点火,使曹操措手不及,悔之已晚。
这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火攻的壮观场面,说明了火攻的威力。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黄盖借助东风,实施火攻。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
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
[⑩“跳”“冒烟突火”这两个词的作用是什么?]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
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
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
[句导读:从“叫苦连声”中可以看出曹操无比懊悔的心情。
]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
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❺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
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火烧曹营,黄盖为阻止曹操逃走,受箭伤落入水中。
􀀎却说当❻夜张辽一箭射黄盖下水,救得曹操登岸,寻着马匹走时,军已大乱。
黄盖军中将领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稍舵上一人,高叫将军名字。
”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韩当一听知是黄盖,急忙叫人救起。
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
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
[⑧韩当救黄盖的过程能够说明什么?]原来黄盖深知水性,故大寒之时,和❼甲堕江,也逃得性命。
[句导读:黄盖虽然中箭受伤,但仍然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并利用自己水性好的优势“堕江”而保全性命,足见黄盖的机智和极强的应变能力。
]段导读:第4自然段讲曹操虽被救,但大势已去,黄盖中箭受伤后被韩当所救。
第二部分:讲了火烧赤壁的过程。
􀀏当日满江火滚,喊声震地。
左边是韩当、蒋钦两军从赤壁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等人的大队船只都到。
[⑨这句话说明什么?]火须兵应,兵仗火威。
此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
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
后人有诗曰: 􀀐魏吴争斗决雌雄❽,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第三部分:讲了赤壁之战的结果——曹军大败。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相关资料,生字词卡片。
一谈话导入,交代故事背景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学生:知道,有的还看过。
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课文,就是节选自《三国演义》的。
你了解作者罗贯中吗?你听说过赤壁之战吗?学生甲: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学生乙:我看过电影《赤壁》,讲的就是赤壁之战的事情。
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那么,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到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做到准确、通顺自由朗读课文。
讨论交流:《赤壁之战》这篇课文读起来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本文是古典文学原著的节选,文言词较多,朗读起来比现代白话文要困难些。
朗读时要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有什么方法?①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②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断句要正确。
③对朗读困难的句子要多练习几遍。
④在读人物的话语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声调。
利用工具书,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生字、新词。
结合生字表学习生字,并注意其读音、写法和意思。
理解词语。
却说:旧小说的发语词,后头往往重提上文说的事。
且说:却说,姑且先说。
诈降:假投降。
良久:很久。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
形容极多。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
对朗读困难的句子做到正确断句。
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是时/东风大作。
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
南船/且/休近寨。
韩当/急为/脱去湿衣。
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
练习朗读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指名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作简明的批注。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课文叙述的是什么事情?本文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军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理清脉络。
第1自然段:实施计策,黄盖传书愿降;曹操中计,喜接黄盖降书。
第2自然段: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
第3自然段:曹操叫苦连声,黄盖追寻曹操,中箭落水。
第4自然段:曹操登岸逃走。
第5自然段:数军合围,曹军伤亡惨重;赤壁鏖兵,周瑜大获全胜。
四指导朗读,积累词语本课是一个历史故事,读的时候,要娓娓道来,切忌平直无变化,应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对人物语气的把握,要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读描写火烧赤壁的场面的句子时,读出当时紧张激烈的战争场景。
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是篇文言文,教师应让学生以熟读、理解课文为主。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让学生表现出一种自主参与学习的良好状态。
另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谈出自己的阅读见解,与大家交流讨论,这样学生会学得比较实在、有效。
教师可安排学生观赏一下电影《赤壁》,这会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帮助。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并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初步学会抓住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看看几位英雄人物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二细读课文,认识故事人物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
默读批注。
出示语句,交流:操笑曰:“冬至前后,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曹省悟,便问:“谁去止之?”操叫苦连声。
请同学们浏览这六句话,提出问题:曹操从“笑、大喜、迎风大笑”到“省悟”再到“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默读、勾画,找找其中的原因。
交流探讨,认识人物形象。
学习交流“黄盖假降,曹操中计”这部分。
出示: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前后,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指名朗读程昱、曹操二人的对话。
重点朗读曹操的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曹操这时已经傲慢轻敌。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
出示书信内容:“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
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
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①指名朗读信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封信有何玄机。
学生可能会说:带士兵、粮草投降,为船里装火药打埋伏;信中说杀江东名将,其实杀的是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信中说周瑜关防得紧,无计脱身,只在今晚二更。
这样曹操不但不会起疑心,而且这样为在离曹营二里点火创造了条件,天黑不易被发现。
③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④集体朗读书信的内容。
过渡语:接到信的曹操此时已是满心欢喜,迎风大笑。
课文中除了直接描写曹操十分高兴,还有一处描写可以表现曹操此时心情十分高兴,同学们迅速找一找。
学习“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
请同学朗读“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曹操的心情如何?小结:看来,环境的描写可以反映此时人物的心情。
曹操抬头仰望明月高悬,俯首江中翻波戏浪,迎风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