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面临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17d5cc05087632311212a7.png)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步伐也逐步加快。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市镇总数增加了近8倍。
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更是引起了各界对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城市规模、调整县市行政区划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关注与探讨。
鉴于此,本文拟就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县市关系,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城市化与行政区划的关系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
一方面,城市都是地理空间上的实体存在,以一定的行政区划作为其地域空间的背景与行政管理的依据,城市发展某种意义上只能存在于行政区划所界定的范围之内。
因此,城市区划是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演变是绝对的,其所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则是相对的,因此,城市化实现的本质并非取决于行政区划,也不奢望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解决所有的城市发展问题。
再则,行政区划调整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到政权建设、经济规划、社会稳定、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因此,是否调整行政区划应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必须综合考虑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否则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市关系上做出的调整及其利弊得失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我国县市关系的调整及其利弊我国现行市制起源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市,自此以后各地陆续有新市产生。
但那时的市的设立都是将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部分地区从其所在的原有的县城中分离出来而成,在行政学上称之为切块设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设市建制上进行过几次变革,引起了县市关系的变化。
1.县改市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推行县改市,这一改革措施有助于利用城市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帮助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乡经济得以互补。
从这一角度来看,县改市有其合理性。
但当时县改市的主要形式是整县改市,即原有的县域界限不作调整,只是将其名称冠之以市,这种“设市热”无疑也存在一定隐患。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aca8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8.png)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调整地方行政区划范围、规模和层次等方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和意义1. 背景我国是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大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行政区划的存在和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实现地方政府的精细化管理。
2. 意义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因为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不同,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可以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有利于提升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可以促进地方发展。
通过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可以实现不同地区的优势互补,促进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合理的行政区划划分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行政管理需要,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撑。
1. 主要内容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界线的划定、行政级别的调整和辖区范围的重新划分。
在这些内容方面,地方行政区划调整主要是依据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调整或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2. 原则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遵循国家的统一领导。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必须要遵循国家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以确保各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遵循科学规划。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需要充分考虑各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源分布情况和人口分布情况,以科学的规划来推动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三是尊重地方实际。
在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各地方的意见,确保各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3年行政划分数量
![2023年行政划分数量](https://img.taocdn.com/s3/m/8ea78e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4.png)
2023年行政划分数量摘要:一、背景介绍二、2023 年行政划分数量概述三、影响行政划分数量的因素四、未来行政划分数量的发展趋势及建议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行政划分数量也在不断变化。
2023 年,我国的行政划分数量相较于以往有何变化?这些变化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策导向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2023 年行政划分数量概述根据相关资料,到2023 年,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将包括34 个省级单位,其中包括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2 个特别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划将分为334 个地级单位,包括285 个地级市、15 个地区、3 个盟和1 个自治州。
县级行政区划将分为2862 个县级单位,包括1471 个县、113 个自治县、49 个旗、3 个自治旗和1 个特区。
三、影响行政划分数量的因素行政划分数量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的行政区划可能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2.政策导向: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3.民族和地域因素:考虑民族和地域因素,合理设置行政区划,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
4.行政管理需求: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合理调整行政区划,降低行政成本。
四、未来行政划分数量的发展趋势及建议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行政划分数量可能会继续发生变化。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行政区划调整的步伐可能会加快;另一方面,政府也将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对行政区划进行优化。
针对未来行政划分数量的发展趋势,建议政府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尤其是民族和地域因素,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
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3c1c604a33687e21af45a964.png)
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摘要: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制度,是二千多年来中央集权制度下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合理或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一面。
本文就现行的行政区划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谈了以下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行政区划;改革;思路行政区划(regionalism)是国家结构体系的一种安排,国家或地区根据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客观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一个国家(小国除外)的领土划分成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对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区、特区和林区)、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等五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
一、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1.行政区划层级设置与现行宪法存在不一致之处。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但是,在当前行政管理实践中,却存在更多层级的行政区划设置,如省级、副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等,行政层级过多、过杂。
2.现有行政区划设置的个体间差异较大。
目前各级行政区划,特别是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在管辖范围、人口规模、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既不利于统一和规范管理,也不利于合理确定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同时会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成本的降低。
3.省级以下行政区划调整过于频繁,缺乏统一和长期的规划行政区划设置。
应进行科学规划,其调整和变化应确立统一、明确的原则,避免变动过于频繁。
从历史发展看,我国各级行政区划设置经历了多次变动,特别是省以下区划范围调整的频率过高,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浅谈区划调整的利弊
![浅谈区划调整的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5f3691eafe4733687e21aaca.png)
浅谈区划调整的弊病内容提要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
一般说来,行政区划是以在不同区域内,为全面实现地方国家机构能顺利实现各种职能而建立的不同级别政权机构作为标志。
行政区划的层级与一个国家的中央地方关系模式、国土面积的大小、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状况等因素有关。
主题词行政区划区划调整统筹规划一、行政区划概念:行政区划就是国家根据政治和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条件、分布、传统、、地区差异、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二、区划调整的成因:(1)城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现行行政区划设置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镇户籍制度和农民进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大幅度增加,城区规模成倍扩大,原有地域空间和行政区划格局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不得不调整行政区划、拓宽地域空间。
(2)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原有市区行政区划格局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切块设市模式造成的,二是改革开放前行政区划管理不规范造成的。
我国今天的大中城市是由过去的中小城市发展而来的,在建市之初,很多城市的市区就是某个县城或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地域空间很小。
这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行政区划体制的制约时,自然就要求改变这种历史上形成的行政区划格局。
(3)改革开放前行政区划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也是造成大中城市市区行政区划格局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重要原因。
建国初期大中城市的市辖区设置不需经中央政府批准,也没有具体标准,一个市设多少个市辖区,市辖区的面积应该多大,都由各市自己确定,这样就导致有的城市市辖区设得过多,有的城市设得偏少,有些人口规模相近的城市,市辖区的数量相差一倍以上。
分析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分析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26c7fdf580216fc710afdd6.png)
分析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一、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问题中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存在: 行政层级过多,以至于机构繁杂臃肿,造成了政令滞后; 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概念混淆,层次混乱,造成了较多同音甚至同名的行政区划; 直辖市数量太少,导致各省之间、市县之间发展水平悬殊等问题。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区划已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 一) 我国行政区划层次过多我国现行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但在经济较为繁容的地区,为改善城乡和工农的管理、沟通隔阂,打破条块管辖的障碍,充分提高城乡各方面的能动性,开始施行市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
于是在市管县的地方实行区划四级制度,即在省和县中间增加市一级的行政区划。
中国在这种的情况下,机构繁杂,工作人员众多,不利于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滋长了官僚主义。
并且,由于我国层次划分过多过杂,导致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效率低下,导致信息失实,进而对上下级政府之间决策的落实、执行产生影响。
( 二) 行政区划单位名称较为杂乱行政区划的单位名称,应当具备特定性与高度区分性。
所谓高度区分性,就是指从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就能知道其历史文化背景与地域特征,进而与其他行政区划区别开来。
而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杂乱,存在一名多义与一义多名的现象。
首先,一名多义主要体现在对市和区的多义,致使行政区划不具有特指性。
例如在我国现行区划中,可以将市分为直辖市、设区的市以及不设区的市,此外还有副省级市以及省辖市。
除此之外,我国一些乡镇地名也带有市字。
以至于让人无法分辨市字在我国究竟属于哪级行政区划。
再者,涉及区字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也具有多种含义: 有一般的地级市辖区; 相当于县级的特区; 相当于地级的地区。
可见我国目前所有的层级中,都有以区命名的行政区划,其涵盖范围已复杂到了滥用的地步,国家应出台新的规定对区滥用的现象加以规制。
行政区划调整的规划思路与建议
![行政区划调整的规划思路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696480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5.png)
行政区划调整的规划思路与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然而,行政区划调整需要有一定的规划思路和科学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行政区划调整的规划思路,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背景介绍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基本单位。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行政区划可能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行政区划界限不清、行政管理效能低下等。
因此,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规划思路行政区划调整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划思路,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城市发展规划行政区划调整应该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衔接。
首先,要明确城市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后,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例如,如果城市的发展需要建设一个新的经济特区,就可以考虑将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划出一个新的行政区域。
2.人口分布和流动行政区划调整应该考虑人口的分布和流动情况。
首先,要了解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确定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
然后,根据人口的流动情况,确定行政区划的界限。
例如,如果某个行政区域的人口流动较大,可以考虑将其划分为两个行政区域,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服务。
3.资源配置和利用行政区划调整应该考虑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情况。
首先,要了解城市的资源分布情况,确定资源丰富区和资源匮乏区。
然后,根据资源的利用情况,确定行政区划的界限。
例如,如果某个行政区域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可以考虑将其与其他行政区域合并,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源。
4.行政管理效能行政区划调整应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首先,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大小和人口规模,避免行政区划过大或过小。
其次,要考虑行政区划的行政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确保行政管理的顺畅进行。
例如,可以根据行政区划的规模和人口规模,合理设置行政机构和配备人员。
三、建议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2023年区划调整批复
![2023年区划调整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5fdb074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b.png)
2023年区划调整批复2023年区划调整批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行政区划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区划调整成为了实现地域优化和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然选择。
2023年,预计将有数十个省市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重大调整。
2023年的区划调整将以市县为基本单位,对行政区划进行重组。
调整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行政效率、精准扶贫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调整工作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城市布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的功能单一、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规模不合理等问题已经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将对城市人口规模、城市辖区边界等进行调整,优化城市布局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划定市县行政区划边界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文化差异,我国的市县行政区划边界常常不合理,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和社会治理难度大。
2023年,将对市县行政区划边界进行重新划定,确立更为合理的行政区划边界,规范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完善行政区划级别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划级别较多,如省、市、县、乡、村等。
在调整中,需进一步考虑行政区划级别的合理性,以减少重叠、提高行政效率和深化改革。
四、突出公共服务功能调整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共建共享,增强服务效能。
特别是要重视弱势群体、偏远地区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公共服务保障。
五、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区划调整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整行政区划、优化城市布局和突出公共服务功能,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地域优势和整体竞争力。
总之,2023年的区划调整批复将涉及众多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和推动。
通过推进区划调整,我国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
我国行政区划存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我国行政区划存的问题和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dc9b4348d7c1c708a145d8.png)
我国行政区划存的问题和策略分析摘要:我国的行政区划历年来广为人们诟病,尤其是有关层级过多行政效率低下更是饱受攻击。
因此,行政区划改革是大势所趋。
本文着重对我国行政区划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行政区划改革方向进行展望,对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行政区划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一、现行行政区划简介1982年宪法第三十条规定,我国行政区划的层级实行三级制。
但实际情况是,十一届三中会会以后,对1982年《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作了凋整,各省逐步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行政建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
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形成了五级制。
二、行政区划问题1.行政管理层级过多、幅度偏小当前,我国行政区划有虚四级、实四级制、虚五级制、实五级制。
虚四级制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在省、自治区与和县市之间设置了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实四级制是随市管县体制推行而出现的。
另外,在多数省、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政府设立了自己的派出机关,即街道办事处,这些街道办都可以视为虚五级制的表现。
此外,在西藏、新疆自治区个别地方,还存在实五级制。
由于层级繁多,使各层级地方政府管理幅度偏小。
截至20XX年底,全国27个省与自治区管辖了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平均每个省或含自治区管辖个地级行政单位;全国共20XX个县级行政单位仅辖6 个县级单位。
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山东枣庄市、湖北随州市只辖1个县级市,还有少数地级市不辖任何县市。
2.政区规模不合理,且差异悬殊总体上,自古以来我国行政区划中省级一直实行的“大而多”的模式。
“大”主要指省区面积大,“多”则指的是行政区划层级多、省区所辖人口较多。
由于各种原因,各省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民族等差异。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加上省级行政区划设置过少,导致管辖区域面积过大,人口众多,难以有效管理。
3.区界划分多争议,纠纷迭起,影响团结据统计,67条省界线中只有一条省界经过勘定属法定线,其余66条,大约有40000公里从来全面勘定过,其中大约有93600公里存在争议。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和改革思路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和改革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1689a056bec0975f465e2be.png)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和改革思路一、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虽然我国城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已取得了明显进步,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尤其是以下这5个“不能适应”的问题。
1.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新城新区发展的需要2.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需要3.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城市空间管控的需要4.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县域自主发展的需要5.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立足更大空间尺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二、我国城市行政区划的改革思路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迈向新时代的改革应该着眼于解决现实的突出问题,从以下 6 个改革方向精准发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一)因势利导启动新城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试点1.建立新城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体制。
2.促进行政区与城市功能区有机融合。
(二)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园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我国绝大多数的产业园区现阶段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腾退纳新亟须园区发展功能调整,不宜继续停留于产业发展功能,而需要建立相应的城市配套功能。
具体而言,主要的思路是:1.支持面积较大、集中连片的产业园区设立行政新区。
2.探索设立功能型、分散布局的产业发展功能区。
3.撤并衰退的城区老工业区。
(三)从行政区划调整入手,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空间治理1.撤并中心城区,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2.合理调整郊区和远郊区行政区划,承接城市非核心功能分散疏解。
3.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方法指导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
(四)有保有压,调整撤县(市)设区审批政策长期以来,我国撤县设区和撤市设区审批政策争议较大,为此,我国民政部门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对现行的审批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稳妥有序推进撤县设区。
区划调整进展情况汇报
![区划调整进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a0eb80c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9.png)
区划调整进展情况汇报近期,我市区划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调整范围。
本次区划调整主要涉及我市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调整,旨在优化行政区划结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调整原因。
本次区划调整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乡镇人口规模较小,难以维持正常的行政运转;部分乡镇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覆盖;部分乡镇资源禀赋较为单一,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三、调整目标。
本次区划调整的主要目标是,合理划分行政区划,优化乡镇布局,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调整乡镇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四、调整程序。
为了确保区划调整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我市成立了专门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调整方案,并征求了相关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经过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确定了具体的调整方案,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五、调整措施。
根据确定的调整方案,我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划定新的行政区划范围,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归属;调整相关部门职责和权责关系,优化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和解释工作,确保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六、调整效果。
经过调整,我市乡镇行政区划结构得到了优化,行政管理效率得到了提高,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七、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区划调整工作,加强调整后的乡镇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宣传和解释工作,确保调整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以上就是我市区划调整的进展情况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给予关心和支持,共同推动区划调整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全国行政区域划分调整
![全国行政区域划分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43e972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9.png)
全国行政区域划分调整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和调整需求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行政区域划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重点介绍全国行政区域划分调整的背景、目的以及具体的实施情况。
背景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根据国家地理、历史、经济和人口等因素而划分的。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行政区划和行政界限逐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解决行政区域划分中的问题,国家开始对行政区域划分进行调整。
目的全国行政区域划分调整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原有的行政区划和行政界限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2.优化行政效能。
行政区域的调整可以使行政机构更合理地布局,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3.解决行政区划过于分散的问题。
在过去的行政区划中,有些行政区域过于分散,导致管理和协调困难,需要进行整合和划定新的行政边界。
实施情况自国家开始进行全国行政区域划分调整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施情况:1.省级行政区域划分调整。
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总数为34个,与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不尽相同。
通过对行政区域的调整和合并,可以更好地解决行政区划过于分散的问题,提升行政效能。
例如,2018年,北京市对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两个区划并入海淀区。
2.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域划分调整。
在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域划分方面,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目的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行政管理的要求,合理划定行政边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例如,2019年,湖北省对黄冈市的下辖县市进行了调整,划分出新的县市,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
在行政区域划分调整中,国家还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中国行政区划变更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中国行政区划变更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98978f83d049649b665896.png)
政权机构 , 而 是 作 为 省府 的 派 出 机 关 , 称 行 政 公 署 。这 些 做 法 为 1 9 8 2 年 宪 法 所 确 认。其后 ,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 中 , 行 政 区
治县 、 4 9 旗、 3 自治 旗 、 2 特 区、 l 林区) 、
、
中 国行 政 区 划 的 变 动 与现 状
1 9 4 9 年 以 后 ,中 国 的 行 政 区 划 变 动 相 当频 繁 。到 1 9 5 4 年l O 月 行政 区 划 才 基 本 定型 。“ 文革 ” 期 间行 政 区 划 无 大 变 动 ,
上存在着 五级 甚至实质上的六级 。依 官 方统计 , 至2 0 0 4 年底 , 中国有3 4 个省级 单
一
区则限于人 口规模 、自然条件和经济发
展 水平 。 还 未 全 部 实施 。
问 题 的思 考和 见 解 。
一
按 照1 9 8 2 年《 宪法 》 第一 章第3 O 、 3 l 条 的规 定 ,中国的行政区划体 系应该 是
三级制 。 局 部 实 行 四级 制 , 但 现 实 中 实 际
快( 如 地 区 已全 部 改 为 地 级 市 ) , 西 部 省
繁 变动 ,又为何 引起如 此大的争论和震 动 ?为什么诸多行政 区划的变更产生了 愈来愈 多的问题?本文先将 中国行政 区
划 的 基 本 发 展 过 程 作 一 介 绍 ; 然 后 评 述
1 9 7 9 年 以来行政 区划方面的主要措 施及 其存在 问题 和争论 ;最后提 出个 人对这
4 3 2 5 5 个 乡级单 位 ( 1 9 8 9 2 镇、 1 6 1 3 0 乡、 2 7 7 苏木、 l 1 2 6 民族乡、 l 民 族苏 木 、 5 8 方
区划调整的评估报告
![区划调整的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e96c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d.png)
区划调整的评估报告1. 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行政区划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政府不断进行区划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本报告将对最近一次区划调整进行评估,提供有关调整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2. 调整的背景2.1 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前的行政区划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化、工业化等经济发展的需求。
某些区域人口密度过高,社会服务无法跟上,而某些地区既有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因此,调整行政区划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2.2 行政管理效能需求传统的行政区划历史悠久,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其行政管理效能已不尽如人意。
行政机构分散,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公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进行区划调整是为了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
3. 调整效果评估3.1 经济效果评估调整后,经济发展得到积极推进。
新设立的新区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推动了当地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同时,调整后的行政区划更加符合经济区划的统一标准,提高了资源整合和配置的效率。
3.2 社会效果评估调整后,公共服务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新设立的行政区具备更好的资源配置能力,使得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能力更加均衡和高效。
同时,调整后的区划减少了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改善了城市拥堵的情况。
3.3 管理效果评估调整后,行政管理体制得到了优化。
行政机构合并后,层级减少,责任清晰,决策效果更加迅速和精确。
同时,新设立的机构更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4. 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4.1 存在问题尽管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一些原有机构的资源整合尚不彻底,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其次,一些行政边界的划定不合理,可能导致某些区域的发展受限。
最后,调整后的新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的工作流程与信息化建设。
4.2 改进建议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635f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c.png)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时间里,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多次调整。
这些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地区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本文将就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进行研究。
一、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1. 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到全面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阶段,需要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以便更有效率地推进建设。
2. 1949年后,我国人口在增长,城市化进程在加速,需要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 1997年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后,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需要更符合国家实力的地方行政区划。
4.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加快推进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可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可以加强地方政府的职能和服务能力。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清晰的划分各个区域的职责,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2. 可以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民生福祉。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贴合各个区域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3. 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精细地分配资源,实现区域间、城乡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全国现代化进程。
4. 可以更加适应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实现新时代政府工作要求,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1. 北京市的调整2015年,国务院决定将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区、抚宁区划归到北京市,成立了北京市雄安新区。
这一调整的背景在于,北京市人口繁多,经济发展趋缓,城市压力日益增加,需要将部分非首都功能转移出去,以加强首都城市功能。
此次方案的实施,旨在推进首都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
同时,此次调整还有着振兴雄安地区,建设国家新区的意义。
现状与展望:城市化视域中我国城镇行政区划调整
![现状与展望:城市化视域中我国城镇行政区划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aba5a942cf84b9d528ea7ac3.png)
力 减 至 最 小 无 锡 对 这 三 个 区 又 进 行 了 不 同 的 功 能 定 位 : 滨 区 结 合 太 湖 景 区 , 旅 游 服 务 功 能 为 主 ; 山 湖 以 锡
区 加 快 主 城 区 融 为 一 体 .同 时 也 是 锡 东 工 业 发 展 的空 间 载 体 : 惠 山 区 政 府 选 址 在 无 锡 城 北 、无 锡 与 江 阴 之 间 . 利 于 锡 一 澄 都 市 区 的 一 体 化 对 接 。 锡 市 从 区 划 有 无 调 整 的 一 开 始 就 实 现 了公 安 和 规 划 两 大 系统 的 垂 直 管 理 . 保 证 平 稳 过 渡 和 决 策 实 施 的顺 利 进 行 。 区划 调 以 在
展 ( 现代 服务 业外 ) 主体空 间 已在 主城之 外 ; 次 , 除 的 其 区划 调 整 有 效 解 决 了 长 期 以来 南 京 二 元 结 构 突 出 的 矛
山 市 并 与 无 锡 有 关 城 区 组 合 . 别 设 立 了 锡 山 区 、 山 分 惠
区 和 湖 滨 区 “ 块 设 区 ” 整 体撤 县 ( ) 区相 比 , 大 的优 切 与 市 设 最 点 便 是 可 “ 而 治 之 ”、 解 矛 盾 , 而 将 协 调 整 合 的 阻 分 化 从
政 区划 调 整模 式 表 现 为 :撤 县 设 区、 设 立 新 的 市辖 区、 合 并 市辖 区 、 扩 大 市 区地 域 范 围 以及 综合 调 整 等 。 不 同 的调 整 模 式 有 着 不 同 的特 点 , 总体 上 呈 现 出缺 乏 科 学 的 整 体 规 划 ,具 有 一 定 的 盲 目性 ;缺 乏 具 体 标 准 , 具 有 一 定 的 随 意 性 ; 缺 乏 科 学 的 - I ,具 有 一 定 的片 面性 等 特 征 。本 文 认 为 , 随 着城 市 化 的 进 一 步 推 进 ,城 镇 行 政 区划 调 整 应 与 推 进 城 镇 K- v ,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5777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3.png)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需要,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合并、划分、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国际环境的变化。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和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其影响因素、合理性、方法和路径,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范畴。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行政区划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需要。
而且,由于历史遗留和地域差异等原因,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现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和矛盾性,有的地方行政区划甚至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障碍。
进行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我国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基本职责。
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合理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能够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调整和完善地方行政区划,有利于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步伐,实现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 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地方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合理的行政区划设置能够更好地为政府提供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推动政府职能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提升。
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精准地为民众提供服务,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和浪费,提高政府运行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3. 优化政府管理结构。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行政区划改革的新趋势与新经验
![行政区划改革的新趋势与新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1ab4d41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6.png)
行政区划改革的新趋势与新经验强宇豪摘要:行政区划改革是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作为国家结构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行政区划是政府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是行政权力的空间配置,被视作国家治理形式和政府组织架构的空间投影。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及其带来的社会变迁,我国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呈现的新形势,深化行政区划改革成为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行政区划改革主要集中在推进“区界重组”、重启“撤县(镇)设市”和调整开发区与行政区关系三个领域,在系统总结汲取既往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基层行政区划调整为抓手,旨在理顺政府职能,协调权责关系,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行政区划改革;政府组织结构;政府治理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24)03-0069-1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要实现政府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首先要建设有为有效的现代化政府。
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政府自身的内部基本特征,直接影响着政府职能的履行和现代化高效政府的建设。
因此,组织结构改革是新时代中国政府改革的重要保障和组织基础。
作为国家结构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行政区划是政府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是行政权力的空间配置,被视作国家统治形式和政府组织架构的空间投影。
[1][2]收稿日期:2024-01-03作者简介:强宇豪,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互联网治理。
基金项目: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委托项目“机构编制数字化建设的现实基础与理论研究”,项目编号: 20230705。
远怨行政区划的设置不仅关乎政府内部的权力分配是否合理,权力运行是否顺畅,更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履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行政区划调整在政府机构改革和组织结构优化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f95d44d69eae009581beca1.png)
2. . 1 2撤地 设 市 、地 市 合并
1 8 年,随着市领导县体制的全面 3 9
试行,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成为行政区划 国城市数量不增反降。到 2 0 年底,城 调整 的又一重要 内容。主要调整形式包 05 市数量下降为 6 1个,县级市减少到 3 4 括 :①地市合并,即地区与地级市合并, 6 7
p s i rmoi f du t n o etw : o s n ra i t ni c u t s e n n o i epo t no jsme t t n b o t gub n ai o n  ̄ i d oo . t v o a h o f i z o n d a s I ■ I 删 删 U a i t n R fr ain t. p n s A js n misrt n i s n o z o d n ai , eom t cyt eu i , d t t a n t i v i o o i y f t u me o d i a o d i o f
b c me lg e e t i xe t 1 es a eo s- d a ia in we s o l p t h mp a e e o g d t a c r ne t n .nt t g f t o nz t . h ud u e e h s so a o a h f a u o t f
个,出现了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而城市数量 将撤销地 区所属 的县级 行政 区划归地级 18 0年, 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 9
[ 摘 要] O世纪 8 2 O年代 以来,我国以撤县设市 、撤地设市 、地市合并等 为主要内容的城市
行 政 区 划 调 整 在推 动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同 时 , 也 引起 虚 假 城 市 化 现 象 突 出等 问题 。 为 促进 我 国城 市 化 的健 康 发 展, 未来 我 国城 市 行 政 区划 调 整 重 点 应 集 中在 调 整 和 优 化 大 城 市及 特 大城 市 市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81e7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b.png)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格局的变化,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愈发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指对我国行政区划进行合理划分和调整,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域面貌的变化,提高地方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本文将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现状、调整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调整的原则和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现状目前,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呈现出多层次、复杂的特点。
按照行政级别,我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四级行政区划。
在各级行政区划下,又有市、县、乡、镇等多级行政单元,使得我国地方行政区划体系层级齐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地方行政区划划分不够科学合理。
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划分不合理,导致一些行政单元面积过大,行政管理难度加大;另一些地区则出现了行政区划划分过细,造成资源和管理的浪费。
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效率。
地方行政区划划分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划分导致了不同行政单元的发展水平不均,制约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而且,由于相关政策和规划的不适应,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划分也会受到限制,局限了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管理和发展规划中的自主权。
地方行政区划划分不符合人口分布和生活习惯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划分与当地人口分布和生活习惯不相契合,使得一些地方在人口管理、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困难和矛盾,制约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水平。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目前存在着种种问题和矛盾,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制度改革。
二、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变化,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和需要。
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第一,调整地方行政区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在资源分配、产业布局、城乡关系等方面已难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二十多年来中国县级以上城市 行政区划调整的历程
1980 年 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 要 确立了 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 中等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市 的方针 我 国进入推进城市化的阶段 从 1983 年起 随着市领导县体制和撤县设市政策的试 行 在我国 设市热潮 中 城市数量从 1980 年的 223 个很快增至 1990 年的 467 个 并于 1992 年 1994 年形成撤县设市 高峰 至 1996 年底 全国城市数已增至 666 个 地级市和县级市数量急剧增长 1997 年 国家 冻结 撤县设市后 随着 部分中心城市的撤县(市)设区的调整 我
国城市数量不增反降 到 2005 年底 城 市数量下降为 661 个 县级市减少到 374 个 出现了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而城市数量 不增反减的矛盾现象 总体上 我国城市 行政区划调整以撤县设市 撤县(市)设区 和大城市市辖区调整等为主 表现出明显 的城市化趋势
2 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及 主要问题
2.1 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 2.1.1 撤县设市
不改变政府职能 单靠调整行政区划 来解决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冲突 只能陷入调整 新的冲突 再调整的恶性 循环中 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就 是实行区域管治 区域管治的实质是 在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发挥市场机制资源配
万方数据
2 0 0 7 年第 0 7 期 第 2 3 卷 77
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 依靠不同行政 区 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民主协商 扩大 非政府组织参与 形成多中心 自主治理 的合作机制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4] 2.3.2 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应该与自然 城市化战略相结合
[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7-0076-04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B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李开宇 魏清泉
[ 摘 要] 2 0 世纪 8 0 年代以来 我国以撤县设市 撤地设市 地市合并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 行政区划调整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 也引起虚假城市化现象突出等问题 为促进我国城 市化的健康发展 未来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重点应集中在调整和优化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市 辖区空间结构 多种模式设市和创新城市群 都市圈战略下的城市型政区管理模式 以及积 极谨慎地进行镇 村的区划调整 推进农村城市化等方面 [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型政区 行政区划调整
同时 实行市管县体制后 地级市取 代地区 省县之间层次由虚变实 使我国 行政区划形成了以省 地级市 县 乡 镇为主的四级制 市代管县的管理体制增 加了管理层级 提高了管理成本 降低了 行政效率 激化了市县矛盾
因此 单纯依靠行政区划调整手段来 促进城市化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矛 盾 只能在更深层次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健
虽然撤地设市 地市合并有其时代的 合理性 但是从其发展历程和实践看 撤 地设市和地市合并形成的地级市也随着对
76 规 划 师 P L A N N E R S
万方数据
市领导县体制的质疑而备受责难 地级市 强化了我国城市型政区的地域型政区性 质 进一步模糊了城市型政区与地域型政 区的界限 2.1.3 撤县(市)设区
我国地域辽阔 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 衡 城市化水平 城镇规模等差异很大 县域城镇体系发育模式差异很大 特别是 我国沿海地区许多乡镇 经济迅速发展 人口和产业集聚规模较大 早已达到设市 标准 例如 广东省东莞市的虎门镇 长 安镇等 目前镇域人口超过 100 万 经济 繁荣 居民生活质量较高 部分工业指标 超过许多县级市甚至地级市 完全有条件 升格为市 但是仍然是镇的行政建制 这 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 社会管理与城市 化的进程 目前 对东莞市的行政区划调 整有一种观点 就是将镇撤并后设区 这 不失为一种探索模式 可较为有效地解决 目前存在于各镇之间的矛盾和无序竞争 然而 这种模式也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 的问题 如设区后对原来规模较大的镇如 何实施高效的管理 镇改街后发展经济的 自主权和积极性可能受到抑制 如何才能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of the Chinese Urban Areas/Li Kaiyu, Wei Qingquan
[Abstract] After 1980s, the reformation of city-type units has been adapted for the urbanization and has accelerated the rate of i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ation of polity and governmental function, the current adjustments of regionalism have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and the reformation has become lagged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stage of fast-urbanization, we should put the emphases of reform on cantonal adjustment to the cities; multiform pattern in instauration of city; innovation of administration in city-type units under the stratagem of urban agglomeration, metropolitan region; positive promotion of adjustment of the town; boosting urbanization in countryside and so 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Reformation of city-type units,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在强有力的行政 干预下 城市化发展在速度 水平 方向 和模式上都深深地烙上了制度变迁的印 记 即所谓行政城市化 行政城市化潜在 的最大风险是可能产生城市化泡沫 由 此 二战以来实行行政城市化战略的发展 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市场导向的因素 注重 发挥市场的力量 自然城市化战略 是指 用市场化的方式 遵循市场的一般规则 依靠各个城市化主体的自主决策 创新和 协调 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利 益 环境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以人 为本 全面发展理念等作用下 推动城市 化进程[6] 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 制度 创新 转变政府职能 培育有利于城市化 发展的市场机制 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和 流动 促使行政城市化向自然城市化转 轨 是中国城市化稳健发展的关键 2.3.3 多种模式设市符合中国国情与 城市化发展需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康发展 因此 只有通过城市政区体制创 新 化解现代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与传统基 层政区体制框架之间的根本性矛盾 才是 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
2.3 启示 2.3.1 破解行政区经济问题需要制度 创新
行政区经济 是我国在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具有 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对国家经济的发 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但随着我国政治 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改革 以及经济全球化 带来的区域与区域之间竞争的加剧 行政 区经济逐渐暴露出致命的缺陷 行政区划 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障碍[3] 由于制度 创新有一定困难 在现阶段行政区划调整 还是破解行政区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手 段 从理论上讲 行政区的相对稳定性和 边界的确定性与城市经济区的动态可变性 和边界的模糊性的矛盾始终存在 这从根 本上否定了运用行政区划调整手段实现行 政区与经济区的高度一致的可能性 行政 区划调整只能暂时回避而不能彻底解决 行政区经济 所带来的问题[4] 解决行政 区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5]和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过多的乡改镇使城镇质量下降 简单 化的乡镇合并使中心镇的意义部分丧失
一些中心镇已经具备建市条件 但受现 行设市制度和县域经济利益冲突的影响而 难以实施 简单的 镇改街 和 村改 居 并不是实质上的城市化 反而在影响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2.2 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突出问题 在当前 行政区划调整成为城市政府
拓展经济 社会发展空间的战略手段 成 为城市政府调整辖区内各地区和部门经济 社会职能 整合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的有效途径 但是 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 化的作用是有限的
城郊比例严重失调 市的农村地域面积 和人口比重过大 失去设置城市型政区的 意义 2.1.2 撤地设市 地市合并
1983 年 随着市领导县体制的全面 试行 撤地设市 地市合并成为行政区划 调整的又一重要内容 主要调整形式包 括 地市合并 即地区与地级市合并 将撤销地区所属的县级行政区划归地级 市 相当于地区并入地级市 地改市 县级市改区 即将地区改为地级市 将地 区行政公署所在的县级市改为市辖区 相 当于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后与地区合并 这种类型最为普遍 地改市 县改区 即将地区改为地级市 地区行政公署所在 的县改为市辖区 相当于县直接改为地级 市后与地区合并 将一个地区分割成 (给)两个以上地级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