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合集下载

《山歌好比春江水》-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感受其浓郁的乡土气息。

2.掌握《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曲歌词和旋律。

3.学习该歌曲的人音版五线谱,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

4.了解该歌曲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意义。

二、教学重点1.掌握歌曲旋律和人音版五线谱。

2.了解山歌风格及其显示的民族特色。

三、教学难点1.掌握乐曲的技巧和表现力。

2.理解山歌的歌词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唱歌听曲法2.演唱法3.影视欣赏法4.讲授法五、教学内容5.1 《山歌好比春江水》歌曲欣赏与介绍1.引导学生进入感受山歌的气息中。

2.介绍《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演唱者和歌曲背景。

3.播放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整体旋律,再请他们重点听歌曲的节奏、音高和音调。

4.让学生欣赏整体感觉,深入体味其内涵,领会歌曲表达的文化内涵。

5.2 人音版五线谱教学1.教授人音版五线谱基础知识,包括调号、节拍、节奏等。

2.让学生铿锵有力地读唱五线谱,掌握基本乐理知识。

3.强调要注意原音、升降调的位置和演唱时的节奏感,用较为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乐曲。

5.3 山歌文化内涵讲授1.山歌是我国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体现,是一种自然流露出的表达感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起源、风格和特点,以及其所反映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

3.让学生体会山歌的情感和深厚的乡土气息,有力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六、教学评价1.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会吟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和人音版五线谱。

2.分组表演:分别选出5个小组,要求每组分别表演一首山歌,并和同学分享该山歌的文化内涵。

3.口述与书写评价:让学生口述本课所学的内容和感想,并要求学生完成《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的歌词和人音版五线谱。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对《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的演唱、人音版五线谱教学和山歌文化内涵讲授,让学生通过听、看、写、做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山歌文化艺术,掌握基础乐理知识,提高创造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以美丽的家乡、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山歌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和学习山歌之趣。

2.学会《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来表达这首个的情感和意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广西的山歌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为主,感受广西的美。

教具准备:有关广西山水与刘三姐传说的课件;《山歌好比春江水》不同演唱版本的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山歌好比春江水》进教室。

2.教师提问:你们听过刘三姐这个名字吗?大家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二、新授。

1.教师播放课件,课件以广西的奇山秀水为背景,插入一些电影刘三姐的片段,伴有《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声。

师生讨论:从刚才看到的课件中找出广西的“美"。

提问:平时看到、听到的广西的“美”?教师小结:广西有美丽的山水、美丽的传说和美丽的山歌。

2。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讲刘三姐的故事.教师讲述刘三姐的故事:播放课件刘三姐的传说-—传说,刘三姐是唐代壮家农家女,从小聪慧过人,被视为“神女"。

十二岁的时候,她看见什么都能把它编成歌曲,开口就唱,而且旋律优美动人,声音甜美,别人都称她为“歌仙”.后来又到附近各地传歌。

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于是便有很多流氓恶霸来找她对歌,想刁难她.三姐由于看不惯那些人的恶性,每次和他们对歌的时候都用自己的歌声来讽刺他们。

恶霸每次都被三姐比下去了.三姐为老百姓们出了气。

可是却被恶霸们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

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

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对她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一直没有减退.如今广西已是山歌的海洋,相传,那都是三姐流传下来的歌。

3.提问: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可到底山歌是什么呀?教师解释什么是山歌,我国广阔的高原、山区以及丘陵地区,那里的人们每天要上山打柴、下河捕鱼,要在广阔的大草原上放牧.他们每天就这样生活着,感觉非常平淡,于是,便用歌声来给自己解闷。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在教学中国民歌时使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理解《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词和曲调,欣赏优美的声乐作品。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并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并完成小组讨论和表演任务。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感悟山水自然之美,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表现形式和情感。

2.学生感悟山水自然之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学唱歌曲来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如何感悟山水自然之美,并反映在歌曲演唱中。

1. 导入教师播放古筝演奏的山歌《浏阳河》,让学生听一听,感受一下山歌的气息。

2. 学习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师分节教唱,并边教边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整体演唱,并逐字解释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3. 感悟自然之美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山水美景,并在小组内讨论,收集每组成员的感受及体验。

然后各小组安排一名代表表演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是说或是唱)。

4.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歌曲和自己感悟山水自然之美的体验。

五、教学扩展1. 拓展乐曲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其他的民歌,让学生学唱,并领略不同地域、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

2. 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或是自然公园,实地观察山水风光,并采集各学生的拍摄作品,用于展览。

六、教学评估本教案采用的教学评估方法包括:1.学生的表演任务,按照学生的分组和表演质量,评选出优秀代表。

2.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能力,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表现和留下的笔记给学生打分。

1.屏幕、投影仪2.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谱3.相关图片和图表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接近人民生活、直观反映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音乐形式——民歌,也更加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学会通过音乐来传递情感和文化。

1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1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课型:综合课
授课年级:八年级
执教:熊咏怡
一、教学目标:
1、过程方法目标: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和方式表现自我以及作品。

2、知识技能目标:大致说出我国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并能完整演唱一首乐曲。

3、情感态度目标:分析、了解作品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演唱时音调的选择以及曲风的把握。

四、教具: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谱;
3、纸花
五:教材分析:
①歌曲介绍:选自广西彩调剧《刘三姐》的著名唱段,其曲调取材于广西柳州的山歌《石柳青》。

②作词:乔羽
③作曲:雷振邦
④特点:以广西壮族山歌为素材,旋律优美婉转,歌词质朴抒情,基本是一
字多音,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

六、教学过程:
2012年12月23日。

花城版音乐八上第2单元《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花城版音乐八上第2单元《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花城版音乐八上第2单元《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教材分析1、以刘三姐的传奇为切入点,将同学们带进广西民族音乐的殿堂。

以漂亮的家乡、漂亮的传奇、漂亮的山歌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和学习山歌之趣。

2、《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是依照广西柳州山歌《石榴青》改编而来,是歌舞剧《刘三姐》的插曲。

力图让学生充分体验广西的山美、水美、歌美的特色,同时从柔韧中透着坚强的歌声中感受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广西的山歌文化,感受其山歌特点。

初步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与山歌的关系,激起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3、通过模拟“对山歌”,体验壮族人民专门的风俗民情,锤炼对生活的观看、表现和制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以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为主,感受广西的美。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

同学们,请你们说说刚才看到的景色美不美?你能用几个词语简单描述一下吗?请大伙儿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呢?2、师:广西风景美如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一方漂亮的山水,养育了爱唱山歌的人民。

这山歌,带我们走进如诗如梦的漂亮传奇……(多媒体展现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让学生跟着一起唱。

)3、师:壮族人人会唱歌,是因为有刘三姐这位歌仙。

人们说:“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现在广西成歌海,差不多上三姐亲口传。

”自唐代以来,刘三姐的故事就差不多在广西各族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她被广西少数民族的人民称为歌仙4、多媒体展现《刘山姐》影片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刘三姐的故事。

三、教唱歌曲1、节奏练习。

2、倚音的把握。

3、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要求吐字清晰有弹性)四、讨论激趣,学习知识1、老师提问:刚才讲了刘三姐唱山歌,那到底什么是山歌呢?2、学生讨论。

3、老师说明:山歌一样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劳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民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课程类型:音乐课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山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

2. 学会正确演唱这首歌曲,并能够表达出其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1. 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

2. 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如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山歌好比春江水》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山歌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山歌吗?知道山歌是什么样的音乐吗?二、教学内容展示(15分钟)1.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音乐特点。

2. 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山歌的起伏和变化。

3. 讲解歌曲的歌词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歌唱练习(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练习合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注意指导学生的歌唱技巧。

2. 纠正学生歌唱中的错误,如音准不准确、节奏不稳定等。

3. 强调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山歌知识。

2. 提问:你们觉得《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怎么样?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山歌好比春江水》,加强歌唱技巧的掌握。

2. 鼓励学生欣赏其他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使他们了解和体验了中国山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歌唱技巧指导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通过分组合唱和纠正歌唱中的错误,学生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并能够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壮族民歌音乐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特点,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唱出装饰音记号,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总结出壮族民歌音乐特点,并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歌曲情感,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独立总结壮族民歌音乐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视频电影《刘三姐》片段并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视频中出现的歌曲都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视频中的人们在对唱山歌,表现的是壮族人民在闲暇时光愉快对唱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刘三姐的脚步,走进壮族,感受广西音乐魅力。

引入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速度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较为慷慨激昂,速度中速。

2.复听歌曲并设问:“大家都知道这首歌曲选自电影《刘三姐》,那同学们了解《刘三姐》讲了什么故事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

影片《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斗争的种种情节。

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影片中有大量的壮族民歌,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三)学唱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用“ai”音,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教师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演唱形式为领唱、合唱相结合的方式,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3.教师弹琴,学生跟琴演唱谱例。

教师进行提问:演唱过程中,你感受到歌曲的旋律中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中最具有特点的是倚音的出现。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听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识读歌曲乐谱。

二、学唱歌曲二声部三、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歌,感受广西音乐风情的美感。

教学重点:听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识读歌曲乐谱教学难点:学唱歌曲二声部教材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歌舞剧《刘三姐》中的插曲,根据广西柳州山歌《石榴青》改编。

教材提供的合唱歌谱采用2/4、3/4混合拍子写成,短小精悍,旋律流畅且起伏不大,歌词简单扼要,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具有典型的山歌特点,易学易唱,是八年级学生体验民歌二部合唱较好的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导入1、学生欣赏广西桂林风景,思考: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是哪里(桂林阳朔)2、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一起学习广西的民歌3、导入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三、学习新课(一、)听赏歌曲1、学生欣赏歌曲,思考:(1)歌曲的音调(高亢、嘹亮)(2)歌曲是属于民歌的那一类(山歌)2、介绍山歌山歌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是中国民歌基本体裁的一种。

3、绍歌曲创作背景出自我国经典电影《刘三姐》,描写广西歌仙与地主斗歌的故事反映了广大农民与地主斗争的故事传说,传说,她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故事编成歌曲。

每年的歌会中,许多人来找她对歌比赛,但每次都不能难倒她,因此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4、再次聆听歌舞,思考:(1)歌曲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合)(2)找出歌曲中节奏自由的地方(二)、学唱歌曲1、打手号视唱G调音阶2、用“LA”哼唱歌曲旋律3、跟随教师演唱歌曲乐谱4、带上歌词,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感悟其演唱的独特韵味5、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演唱领唱部分,学生演唱合唱部分6、学唱二声部乐谱,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歌曲学唱。

7、进行二声部配合,注意节奏、音准、及歌词搭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想唱歌就唱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歌舞剧《刘三姐》选段《心想唱歌就唱歌》
2、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多谢了>>
3、唱山歌、对山歌、写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演唱、体验、总结等方法理解和感受山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通过学唱山歌《刘三姐》选段《心想唱歌就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1、用愉悦的歌声演唱歌曲《心想唱歌就唱歌》,知道山歌的特色。

2、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喜爱,学会对山歌。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变换拍子的掌握和气息的控制。

2、歌曲旋律中个别乐句音准、切分节奏的把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说说刘三姐的事,了解山歌渊源。

师:老师伴奏,同学们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刚才同学们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生:(广西)
师:那,我们广西桂柳地区曾经有一个被称为“歌仙”的,她是?
生:(刘三姐)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刘三姐的故事
指名同学来读——播放背景音乐(女子十二乐坊的器乐版《山歌好比春江水》),多媒体出示文字介绍:
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那里的人民勤劳质朴、能歌善舞,尤其擅长演唱山歌。

那里每年都会举行“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

刘三姐这位壮族的农家女唱的山歌传说山也爱听,水也会来和。

传说,她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

在每年的歌会中,许多人都来找她对歌比赛,但不管怎么考她,每次都不能难倒她。

因此,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师:听完这位同学说完刘三姐动人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想听听歌仙的歌了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歌圩领略她的风采吧。

二、听听刘三姐的曲,感受山歌特点。

师:刘三姐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壮族的山山水水间。

老师把她说得这么神,大家一定很想听听歌仙的歌了吧,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歌圩”领略一下她的风采吧。

——播放视频:电影《刘三姐》对山歌片段
师:电影画面展示的是壮族人对歌的场面,看了这段画面,你知道什么是对歌了吗?
——指名学生回答,启发引导学生说出对歌的特点
多媒体出示:
对歌的特点
①对歌是一个人问一个人答,问和答唱的是一样的旋律。

②开始提问和回答前,都有一个拖长的“哎”音。

师:你知道为什么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都要吆喝一声呢?
这个“哎——”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师总结:这个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起着提醒和她对歌的人注意的作用。

师:壮族人居住在美丽的大山里,人与人之间离得比较远。

我们站在这边山头唱歌,如何让对面的伙伴听见呢?
(生答。

教师提示学生可将手放在嘴边向远处喊人,帮助声音传得更远。


师:对!想象自己站在高高的山头上向对面的小伙伴唱歌。

将眉毛抬高,嘴巴张圆,深深吸一口气,作好准备,喊一喊对面山上的伙伴话。

练唱“哎———”
——师示范“哎———”,生跟唱。

要求唱4拍,声音有自信。

师:对山歌是一个人问一个人答,那你听到刘三姐他们对山歌时问了什么?怎么回答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对歌内容是“鸭子、大船、荷叶、鸳鸯”等等)
师总结归纳:歌中的所问所答都是田里的农作物、动物、劳动工具以及人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和劳动知识、生活常识,它的重要特点就是——来自生活,出自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山歌的内容很广泛,属于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山歌的作用呢,是抒发情感、自娱自乐。

多媒体出示
对歌内容:
1.来自生活,出自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
2.山歌的内容很广泛,属于见景生情,即兴编词;
3.山歌的作用,是抒发情感、自娱自乐。

师:看了刚才的对歌场面,除了刚才我们了解到的这些知识,你还发现他们的唱法跟我们平时的唱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第二次播放视频(电影《刘三姐》对山歌片段)
(引导学生说说一个人在领唱的时候,其他人在一起帮唱,教师总结“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在山歌中的作用:增添力量和趣味)
多媒体出示
对歌最明显的特点:
1.“一问一答”
2.“一领众和”
师小结:《心想唱歌就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一首经典山歌,这首歌由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而成。

《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就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三、唱唱刘三姐的歌,体验山歌魅力。

师:下面我们就来唱唱刘三姐的歌
师:请同学先观察一下这首歌的节拍或拍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首歌的拍号很特别,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这种在乐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这首歌中二四拍是主要拍号,请你找一找歌曲中有哪几个小节是三四拍呢?(难点拍子:三四拍的小节用其他色块标出)
师:下面请同学们找出那些小结是4/3拍的?老师带领学生随琴试唱这些交替拍子的地方(遇到切分音的地方重点板书出来讲一下)
师:可以跟老师的琴声完整地唱一唱这首歌吗?
——学生随琴练唱;纠正难点处重点处的唱法;跟着伴奏音乐演唱一遍。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过瘾,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齐唱,那,我们能不能也来对对山歌呢?
—角色扮演.选出一个刘三姐和阿牛哥来对唱这首山歌。

——歌曲处理:说说用怎样的力度和情感来演唱歌曲?(要表现出提问者问话时“卖关子”以及答问者自豪、自信的神态和情绪。

四、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多谢了》
1.除了山歌,还有一段美丽的旋律经常出现在广西的天空,请学生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多谢了》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民歌也很多。

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一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
师: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最后,我们用歌声来和我们所有的听课老师告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