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

合集下载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学习目标1.知识点: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学会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和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规则。

2.能力点:能够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汇总的操作,掌握统计数据方法,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并能够进行图形描述。

本章结构图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二、统计调查方案4. 统计调查方案5.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6. 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7. 统计调查误差教学重难点:1.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 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3. 统计调查方案4.统计调查误差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因此统计调查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行政管理记录等。

第二章 统计调查和统计资料整理

第二章 统计调查和统计资料整理
第二章
统计调查和统计资料整理
本章目的:要求了解统计调查的含 义、方法以及统计资料整理的含义、步 骤与内容,知道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 表的基本结构和编制原则;学会并能使 用统计分组方法;掌握变量数列编制。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地位和要求 (一)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 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 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 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调查所涉及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向调 查单位搜集的未经加工、整理的资料,称为原始资 料或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根据研究目的,搜集经初 步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 象的资料,一般称为次级资料或二手资料。统计调 查一般指的是对第一种资料的搜集。

组中值—各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数值 组中值公式: 课本
P22
3-27
± í 2— 5 È ¾ Ë ù Ä ê Ê Õ È ë £ ¨Ô ª £ © 2500Ò Ô Ï Â 2500¡ ª 3000 3000¡ ª 3400 3400¡ ª 4000 4000¡ ª 5000 5000Ò Ô É Ï Ï ¼ º Æ
± í 2-2 È Ë ¿ Ú Ð Ô ± ð ± È À ý Ô ± Ð ð Ä Ð Å ® Ï Æ º ¼ Ë Ê È ý £ ¨Í ò Ë È £ © 63629 61181 124810 È Ö ± Ø ¨ £ %£ © 50.98 49.02 100
3-23
变量分布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 形成的分配数列。

3-4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全面调 查和非全面调查。 (二)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有连续性 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三)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 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1、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P32、总体、总体单位教材、指标教材、标志、变异、变量、总体的基本特征、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教材教材P4-63、统计的任务、统计的工作过程教材、统计的认识过程教材P7-9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教材、统计调查的要求、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教材P10-112、调查对象教材、调查单位、报告单位、调查时间、调查期限教材、调查项目教材、调查表教材P11-133、定期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教材P15-184、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互联网访问法、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企业内部报表、次级资料搜集的方法教材P19-225、统计调查误差、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教材P24第三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整理的方法教材P262、统计分组、统计分组体系、简单分组、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复合分组体系、统计分组的作用、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教材P27-323、次数分布、分布数列、品质分布数列、变量分布数列、组距、组限、等距数列、异距数列、组中值、频数、频率、正态分布、编制单项变量分布数列、编制组距变量分布数列、计算组限与组中值、计算频数与频率、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次数分布教材P32-404、计算机汇总的步骤、数据录入质量控制的方法、计算机数据审查方法第五节统计表、统计表、统计表的优点、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的内容、统计表的分类、编制统计表教材P41-48第四章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统计指标的特点、统计指标的作用教材P49-512、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时间单位、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总量指标的作用、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总量指标的计算教材P51-543、相对指标、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作用、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教材P54-604、几何平均数、平均指标、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平均指标的作用、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教材P61-665、标准差及其计算、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教材P67-72第五章时间数列1、时间数列、时间数列的作用、时间数列的种类、时间数列的特征、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教材P73-752、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关系、平均发展水平的作用、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增长量的计算、平均增长量的计算教材P75-823、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年距增长速度、发展速度的计算、增长速度的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教材P82-87第六章统计指数1、狭义的指数、广义的指数、个体指数、总指数、动态指数、静态指数、统计指数的分类、统计指数的作用教材P88-902、平均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教材P90-953、指数体系、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教材P95-98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房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股价指数教材P98-100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1、抽样调查、随机原则、抽样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的种类、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教材P101-1052、总体、样本、总体指标、样本指标教材P105-1063、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教材P106-1104、点估计、区间估计教材P111-1125、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教材P112-113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1、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作用、程序教材P114-1182、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教材P118-1213、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原则教材P121-123《统计实务》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教材P127-1302、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原则、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法规依据、统计报表制度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权限、统计报表的法定标识教材P130-1323、普查制度、经常性、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教材P32-133第二章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1、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统计分类标准化、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教材P134-1352、常用统计标准的类别及其主要内容、适用范围教材P136-141第三章基本单位统计1、基本单位、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教材P142-1432、基本单位统计的范围、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教材P143-1443、普查年份和非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教材P144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1、生产活动统计的概念及范围、各门类生产活动统计的单位和对象教材P1462、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及各行业总产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工业生产、销售、库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批发零售贸易业的购进、销售、库存额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生产法增加值与收入法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区别教材P147-1523、生产活动实物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农业产品产量指标统计的范围、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指标统计的范围、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指标统计的范围教材P1534、增加值率、工业产品销售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P155第五章能源统计1、能源统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教材P1562、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概念、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统计范围、核算原则及计算方法、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等的计算方法教材P157-165第六章财务统计1、财务统计的概念、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教材P1662、企业财务统计指标的分类及其作用、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和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的概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统计的内容、收入、成本及费用、利润及分配统计的内容、工资、福利、增值税统计的内容教材P166-174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及其内容教材P174-177第七章劳动统计1、劳动统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教材P1782、从业人员、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期末人数、平均人数、长期职工、临时职工等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原则、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教材P178-1813、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的概念、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教材P181-1824、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概念及构成、工资总额包括的各项指标的概念及内容、工资总额不包括的范围、平均工资、平均实际工资、平均实际工资指数的计算方法教材P182-185第八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1、固定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教材P18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概念及构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概念及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概念及条件、新增生产能力统计的主要指标、房屋建筑面积统计的主要指标、投资经济效益统计的主要指标、房地产开发统计的分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价格、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条件和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教材P187-195。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汇编)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汇编)

第一章概述学习目标知识点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能力点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本章结构图一、统计学和统计活动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统计学和统计活动教学目标;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3. 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教学重难点: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3.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学生自学和引导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

例如,教学班级每天都要统计出勤人数,同学们考试后要统计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优良率等;企业管理人员要统计供、产、销、利、税等数字;许多媒体要报道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证券股票指数等。

这些数字就是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室人们通过实际统计活动获得的。

统计就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也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学习统计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

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试验或调查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

例如,统计需要哪一类数据,怎样去采集和加工这些数据,怎样从复杂纷繁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并解释这个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无法进行的。

所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本书阐述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整理)《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一).

(整理)《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一).

2008年《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一)考试时间:60 分钟考生:可口糖果总分:50 分试题提供:学易网校已经有 390人做过此试卷点击收藏考试帮助一、单选题(共38题,共38.00分)返回顶部1、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 )A.每隔l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B.对2006年大学学业生分配状况的调查B.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选项: A B C D答案:D解析:D2、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 )。

A.二者是一致的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C.二者没有关系D.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选项: A B C D答案:B解析:B3、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 )。

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选项: A B C D答案:C解析:C4、属于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有.( )。

A.普查B.非全面调查C.全面调查D.专业统计报表。

选项: A B C D答案:A解析:A5、调查时间是指( )•A.调查工作开始的时间B.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D.调查工作结束的时间选项: A B C D答案:C解析:C6、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 )。

A.婚姻状况B.已婚人口数C.未婚人口数D.已婚及未婚人口数选项: A B C D 答案:A解析:A7、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是( )。

A.统计台账B.个人生产记录C.汇总表D.整理表选项: A B C D 答案:B解析:B8、人户访问的优点之一是( )。

A.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查较为复杂的项目B.访问成功率比较高C.调查的成本不高D.调查的速度快选项: A B C D 答案:A解析:A9、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 )。

A.拦截式访问的问卷长度比较长B.拦截式访问的费用比较高C.拦截式面访的效率不高D.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选项: A B C D答案:D解析:D10、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

0201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0201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整理(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教材版本】娄庆松.教育部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娄庆松.教育部规划教材辅助用书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原理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教材分析】统计是从数据上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数据的质量是统计的生命,而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整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统计数据的显示、描述和分析的效果。

本章内容是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和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途径】1、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而又典型的实务案例导入,从数据采集→数据整理,运用同一案例讲解,让学生通过学习→操作领会本章学习要点。

2、精讲多练,通过形成性练习,提高学生实操技能。

3、运用的例题和练习尽量保持前后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堂上练习和作业尽量采用配套习题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整理〉课时分配表【课题】统计调查(一)【教材版本】娄庆松.教育部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娄庆松.教育部规划教材辅助用书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原理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获取统计数据的不同渠道及统计调查的分类;2.、掌握统计调查方式及不同调查方式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调查目的和客观现象特点,确定选择合适的统计调查方式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统计调查方式及不同调查方式各自的概念、特点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统计调查方式方法的确定选择。

教学途径:1.从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尽量结合运用同一实例讲解,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而又典型的实例导入,以便学生能更快地获得感性认识进而上升为理论认识,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和使用配套习题集第二章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统计是从数据上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那么,要想通过数据去认识世界,应该从何入手呢?那就是要去有目的地去收集、采集数据。

安徽职对口高考2020年版对口招生专业课考试纲要003财经商贸类专业课考试纲要

安徽职对口高考2020年版对口招生专业课考试纲要003财经商贸类专业课考试纲要

财经商贸类专业课考试纲要一、考试范围和内容本纲要规定的考试范围和内容,以《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税收基础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课程内容为准,考试主要参考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张玉森、陈伟清主编,第五版,版本升级)、《统计基础知识》(娄庆松、杨静主编,第四版,版本升级)、《税收基础》(陈洪法主编,第五版,为2017年6月印刷)。

考试侧重考查考生对专业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同时注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纲要内容与现行法规不吻合的部分,以现行法规为准。

现行法规:《基础会计》以《小企业会计准则》(2011年)、《税收基础》以2019年4月1日起至2019年10月31日止的相关法律为依据。

二、考试目标和水平层次本纲要确定的考试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要点、考试条目和考试水平三部分构成。

“知识与技能要点”是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条目”是“知识与技能要点”内容的细化,是应知应会的具体项目;“考试水平”是具体确定所考查的应知应会知识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水平和层次。

本纲要的考试水平分为四个层次:A(识记)、B(理解)、C(掌握)、D(综合运用)。

它们的含义分别为:A(识记):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综合课知识的识别和记忆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识别本专业各学科的基本内容,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复述所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记住所学过的专业术语。

如在《基础会计》学科中,考生能够识记其中的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

财产清查的方法、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等;在《统计基础知识》学科中,考生应能够识记其中的统计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统计指数的种类和作用、时间数列编制的原则等;在《税收基础》学科中,考生应能够识记其中的(财政的特征、财政的职能、财政管理体制的形式、应该删除。

统计第二章统计数据调查与整理优秀课件

统计第二章统计数据调查与整理优秀课件

2.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
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程序 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资料的 一种调查方式。
统计报表的优点: (1)内容全面,资料连续 (2)报送时间统一、及时 (3)资料准确
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的、部门 的和地方的统计报表。
种 按报送周期长短的不同:日报、旬报、 类 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 它们的总量在总体 中却占有绝对的比重, 能够反映出总体的
基本情况。
重点调查的特点:
(1)
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带主观因素,但有量的
限制
(2)
其目的在于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5.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经过对实际情 况作了全面的大量考察以后,在被研究对 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个别或少数有代表性的 典型单位, 进行深入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的方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
(1)
样本单位是按照随机原则选取 (2)结
论可用于推断总体
(3)抽样误
差可事先计算并控制 (4)节省大量的 人力、财力、物力 (5)适用范围广
4.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 只选择其中的
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用以掌握所研 究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
在总体中,这些单位虽数目不多, 但
按报送方式不同:邮寄报表和电讯报表 电话、电报、传真、网络数据传送。
统计报表制度: 自上而下布置调查任务, 自下而上上报调查资料的统计制度(调查方法)。
布置:国家 省、市、自治区 市 县 乡; 上报:国家 省、市、自治区 市 县 乡。
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 在1994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统计调查
(2)普查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点。

统计学基础-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统计学基础-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
调查单位 填报单位
负责向上级部门提交资 料的单位
调查资料的承担者
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一致:调查单位是企事 业单位、社会组织、社 会团体
不一致:调查单位是 个人、物体、事件、 行为
三、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
调查项目是调查的具体内容,是调查单位的标志
它可以是调查单位的数量特征, 如一个人的年龄、收入,一个 企业的职工人数、产值;
四、问卷调查的设计程序和形式
3、试答和修改
一般说来,所有设计出来的问卷都存在着一些问 题,需要将初步设计出来的问卷,在小范围内进 行试验性调查,以便弄清问卷在初稿中存在的问 题,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乐意回答和能够回答所有 的问题,哪些语句不清、多余或遗漏,问题的顺 序是否符合逻辑,回答的时间是否过长等。如果 发现问题,应做必要的修改,使问卷更加完善。 试调查与正式调查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它并非要 获得完整的问卷,而是要求回答者对问卷各方面 提出意见,以便于修改。
回复问卷的代 表性难以估计
无法了解、 控制和判断
很 低 较 高 较 低
难了解控制和 判断
较 较 低 高
可控制和选择 、但过于集中
较 较 较 高 低 低
便于了解控制 和判断
高 不稳定 较 高
一 般


较 长
较 长
较 短

二、问卷调查的意义
(一) 问卷调查是通俗易行的调查
问卷调查的 意义
方式
(二) 问卷调查可全面、准确地反
调查项目
统计调查方案的 内 容
调查表
调查时间和期限
调查组织计划
一、确定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精编文档).doc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学习目标1.知识点: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学会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和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规则。

2.能力点:能够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汇总的操作,掌握统计数据方法,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并能够进行图形描述。

本章结构图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四、统计整理五、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第一节统计调查教学目标;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3.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4.统计调查方案5.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6. 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7. 统计调查误差教学重难点:1.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3. 统计调查方案4.统计调查误差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因此统计调查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统计基础知识大纲

统计基础知识大纲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统计基础知识学时:开设一学期,周课时5个课时,共计80课时(其中:讲课学时:56学时,实践学时:17学时)建议教材: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娄庆松、曹少华主编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和财会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述(3学时)教学要求: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理解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掌握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教学内容1.1统计的含义和特点1.2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二)重点1、统计和统计学2、统计研究基本方法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三)难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15学时)教学要求:了解统计数据来源的两个方面;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

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数据的审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统计数据的汇总;理解组距、组数、组限、频数、频率等概念的涵义;掌握统计分组的意义、作用,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变量分布数列的概念,掌握统计表的结构(一)教学内容2.1统计调查2.2统计整理(二)重点1、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使用条件2、统计分组和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3、变量分布数列图示法中直方图、折线图的绘制4、手工汇总方法的划记法、过录法(三)难点统计分组和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第三章统计综合指标(13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总量指标及总体单位总量、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掌握相对指标及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掌握平均指标及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掌握标志变异指标及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理解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016统计基础知识(高教版 娄庆松编)课件:第二章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2016统计基础知识(高教版 娄庆松编)课件:第二章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3.调查单位和调查表 调查提纲是指根据调查目的所列示出的调查项目,主要是标 志、指标和指标体系。将调查项目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表格中形成 调查表。 4.调查时间与期限 调查时间是指资料所属时间;调查期限是指完成调查工作所 需时间。 5.组织实施计划 指调查工作的行动部署与具体活动安排。主要包括领导机构 建立、调查步骤、参调单位与人员、人员培训与试点、汇总整理 办法、资料报送、经费开支和预算等等。 (四)试验 对客观现象的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统称为试验。 1.对照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试某被调查对象的数据,是在一次真实的 现场实验中逐步展开,在调查人员控制之下的活动过程,来获取 统计数据。
第一节
第一手数据
数 据
统计数据的采集
统计调查 科学试验
图2-1简明扼要地展示了数据的来源
第二手数据
来源于他人调查数据 来源于试验调查数据
图2-1 数据来源
一、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 (一)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入图2-2所示:
调查 范围
全面调查
统 计 调 查 形 式
非全面调查
调查 时间 连续(经常性)调查 不连续调查 定期报表 组织 形式 专门调查
组织形式: (1)建立专门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对普查单位逐一登记。 如表2-1所示。
表2-1 人口普查表 本户 省市 县 乡 村 住址_自治区_市_街道_居委会_居民小组(街巷
号)
姓 与户 性 年 民 常住人 文化 职 名 主关 别 龄 族 口户口 程度 业 业 系 登记状 况 1 2 3 4 5 6 7 8 9
统计基础知识
编 者 娄庆松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统计数据的采集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数据的显示

第02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第02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课时安排 6 课时教学课型理论课直接讲授法、示例法、提问、启示法;多媒体教学、黑方法手段和媒介板板书;教科书,习题集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和搜集方法。

要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目的与要求容;明确统计资料整理的涵义及要求;掌握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及分组方法;要明确分布数列的概念及种类,掌握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熟悉统计表的设计要求。

统计调查的概念、种类(每种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条件);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统计分组的方法:重点与难点分组标志的确定、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次数分布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方法;统计表的构成。

作业安排思考习题 1、 3、5, 7, 9,11教学过程与内容见后【案例导入】某大学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日常收入和消费的情况,为制定助学政策,同时为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随机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校本科生中抽取男、女生各三十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如下:Q1.您的性别:A .男B .女Q2.您的年级:A .大一B .大二C.大三 D .大四Q3.您的月生活费支出:A . 300 元以下B.300 元~400 元C.400 元 ~500 元D. 500 元~600 元E. 600 元~700 元F. 700 元以上Q4.您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依次是:A .父母B .勤工俭学C.助学贷款 D .其他—(请注明)Q5.您的各项开支为(单位:元)A .伙食费B .衣着C.书本资料及其他学习用品D.日化用品(包括护肤、洗涤用品及其他日用小百货)E.娱乐休闲F.其他请你排出你本学期支出的前三项:A.B.D.这就是统计调查,也就是收集数据,了解情况。

是本章所要讲述的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格 300 份,回收调查表格 291 份,其中有效表格 265,现将各年级男女生回收表格具体情况整理如下:年级男生女生大一2631大二3440大三3132大四4130合计132133这就是统计整理,它将统计调查得到的零星分散的个体资料变为一目了然的说明总体的资料,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这 265 份调查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这就是我们这章要讲述的问题。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第一节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概述(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1.统计调查:就是按照预定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2.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有两种类型(1)原始资料:直接对调查单位各个有关标志进行登记而取得的资料。

(2)次级资料:搜集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

3.统计调查的意义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来看,统计调查是搜集资料获得感性认识阶段,它既是对现象总体认识的开始,又是进行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环节。

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分析研究,都必须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调查工作的好坏,取得的资料是否完整与正确,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预测与决策。

4.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提供的统计资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真实可靠,不能歪曲和掩盖事实真相。

可以说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2)及时性:及时性是要在统计调查要求的时间内,尽快地提供规定的资料。

在准确的前提下,保证资料上报的及时性。

(3)全面性:全面性是要按照调查计划的规定,将所要调查的单位的资料全部搜集起来。

“准、快、全”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准是基础,要在准中求快,准中求全。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社会经济现象错综复杂,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统计调查方式和方法。

统计调查从不同的角度可进行如下分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式。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调查都属于全面调查。

(2)非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式。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非全面的统计报表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带有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1)经常性调查:是指随着调查对象情况的变化,随时将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

例如,统计报表制度调查和抽样调查就属于经常性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学习目标1.知识点: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学会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和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规则。

2.能力点:能够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汇总的操作,掌握统计数据方法,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并能够进行图形描述。

本章结构图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四、统计整理五、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第一节统计调查教学目标;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3.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4.统计调查方案5.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6. 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7. 统计调查误差教学重难点:1.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3. 统计调查方案4.统计调查误差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因此统计调查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行政管理记录等。

综上所述,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可归纳见表2-1。

四、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是为开展统计调查工作而制定的计划,是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所以,进行统计调查时,首要的问题是设计统计调查方案。

在具体设计调查方案时,首先应该标明统计调查的名称和调查方式,如“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若干种家用电器质量抽样调查方案”等。

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五、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统计资料的收集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收集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也称作初级资料或一手资料;二是收集他人为其他研究目的进行的调查、整理过的相关资料,也称为次级资料、二手资料或文案资料。

(一) 直接资料收集的方法(二)间接资料的收集方法间接资料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

对间接资料的收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

六、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资料是基层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上报国家统计数据的源头。

做好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统计法》第二十二条已将这两项工作列为企、事业单位统计的重要职责。

(一)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所作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

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而根据第一次记录转录的资料不是原始记录,间接推算、估测出来的资料也不是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的最初性和直接性意味着,它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记载或证明。

因此,它不仅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要依据。

原始记录:通常可分为综合性原始记录和单项时间原始记录两类。

前者指对某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所作为的记录;后者指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某类单项时间所作的记录。

原始记录的内容应满足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本单位管理的需要,并尽量简明扼要。

其形式应当格式化,便于现场记录、计量,便于登记台账或其他账册,有利于简历基层单位一套表。

例如,“产品入库单”一式四份,可以满足几个方面的需要,如图2-2所示。

图2-2 产品入库单的用途(二)统计台账1.统计台账的特点和分类统计台账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

其特点表现在:(1)按照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登记。

(2)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

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进度台账的项目设置应当和相关的原始记录相衔接,与相关定期报表的指标设置相适应吗,从原始记录到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应简单明了。

进度台账一般在年度内使用,其作用是:(1)将原始记录及登记、加工,反映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度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满足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

(2)及时汇总相关指标,以保证期末编制定期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历史台账的作用是按年度顺序系统地积累历史资料,为统计分析和预测提供依据。

2.统计台账的设置在企业中,厂部(公司)、车间、班组都担负有分级管理的责任,因此,应该分别设置与所管分为相适应的统计台账。

另外,厂级各职能部门应当设置部门职能管理范围的专业统计台账。

(三)企业内部统计报表企业内部统计报表是指为满足企业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指挥生产、管理企业和填制国家统计报表的需要而设立的统计报表。

设置企业内部统计报表应掌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满足企业需要与满足国家需要相结合。

有时由于管理上的习惯,企业用的某些分类目录或计算口径可能与国家标准不一致。

这时,在设计企业统计内部报表时,应当满足能直接或经过进一步计算,方便地填报上级所规定的报表的要求。

而是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企业内部统计报表的表种和内容需要力求精简,防止多、滥。

从记录记录、统计台账、企业内部统计报表到国家报表的传递过程,如图2-3所示。

七、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别。

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产生登记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计量、记录、计算、抄录、汇总、编码等错误,以及因被调查者虚报、瞒报及统计调查方案规定不明确而导致的误差等。

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登记误差。

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别。

这种误差只有在用部分单位资料推算总体指标时才会产生,如抽样调查。

第二节统计整理教学目标;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统计整理的内容3.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4.统计表教学重难点: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3.统计表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课时安排:6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经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通过统计调查或实验,我们取得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但这些原始资料一般是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资料。

它们只能说明总体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不能说明总体特征,难以反映总体的全貌情况。

用这样的资料,无法从总体上认识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无法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必须对这些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汇总,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并以此计算各种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指标,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全貌,认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可见,统计整理不是单纯的数据汇总,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和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它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个体量的认识到社会经济现象总体量的认识的连接点,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显示与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数据整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成果。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如果发现被调查单位的资料不齐全或有差错,要及时查询订正。

(2)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按调查和分析目的的要求进行各种分组,汇总出各组单位数和各项指标的总数。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一)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选择分组标志,是确定将统计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

划分各组界限,是根据分组标志,划定各相邻组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

将统计资料按其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统计分布数列形成的过程,如图2-4所示。

分布数列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单位按类入组,并汇总各组内的单位数,形成总体中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

由上述概念可看出,分布数列包含有两个组成要素,即分组和次数。

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

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布数列叫品质数列,见表2-5。

按某一数量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布数列叫变量数列,见表2-6。

(二)统计汇总统计汇总是指对统计分组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计算,计算出各组指标和综合指标。

统计汇总计算的指标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统计汇总的技术包括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其中,手工汇总又包括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和分票法等。

(三)编制统计表和统计图在经过统计汇总得到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和各个组的单位数及一系列标志总量的资料后,将这些资品质数据的整理(一) 品质型分类数据的整理在整理数据时首先应列出所分的类别;然后,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比率,形成一张数据频数分布表;最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图形进行展示,以便对数据及其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下面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建立和解释品质数据的频数分布。

(二)品质顺序数据的整理对于品质顺序数据,除了可使用上面介绍的分类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外,还可以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百分比)。

料用统计图表展示出来,就得到变量数据的整理(一)变量分布数列的概念用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所得到的分布数列,叫做变量分布数列。

若每一组别都是由单个的组值(整数或小数)表示,称为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若每一组别都是由数域(区间)表示,则称为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