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大班科学《神奇的筛子》教案反思
2.教学难点
-观察与描述:对于幼儿来说,准确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细节特征是一项挑战,特别是筛子的孔洞大小和分布。
-分类与比较: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如何根据颗粒大小选择合适的筛子进行分类感到困惑。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神奇的筛子》这节课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于筛子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孩子们亲手操作筛子,筛选不同大小的颗粒,那种兴奋和成就感溢于言表。
我发现,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能更直观地理解筛子的过滤功能。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他们积极思考,互相交流,不仅提高了观察和分类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看到他们学以致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我感到非常欣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筛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筛子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用不同孔洞大小的筛子筛选米、豆子、沙子等物质,观察哪些物质能通过筛子。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描述筛子的外观和结构特点:通过观察,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筛子的形状、颜色、孔洞大小和分布等特征,理解其设计原理。
-掌握筛子的过滤功能:使幼儿学会使用筛子进行物质分类,理解筛子通过孔洞大小筛选不同颗粒的原理。
-生活应用探讨:引导幼儿思考筛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做饭时筛米、沙滩上筛沙等,培养幼儿学以致用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筛子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筛子的使用方法,探索筛子筛选物体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筛子的结构、功能与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筛子筛选物体。
2. 通过实践操作,探索筛子筛选物体的原理,培养观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筛子的结构与功能,学会使用筛子筛选物体。
难点:理解筛子筛选物体的原理,运用筛子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筛子、大米、小米、豆子、沙子、石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筛子、大米、小米、豆子、沙子、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装有大米、小米、豆子、沙子、石子的箱子,提问:“同学们,这个箱子里有很多不同的物品,我们怎样将它们分开呢?”2. 讲解筛子的结构与功能:教师展示筛子,讲解筛子的结构,如:网眼、手柄等。
并介绍筛子的功能:筛选物体。
3. 示范筛子的使用方法: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筛子筛选物体,并讲解注意事项。
4. 例题讲解:教师以筛选大米和小米为例,讲解筛选步骤,并引导学生观察筛选结果。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每组使用筛子筛选大米、小米、豆子、沙子、石子等,观察筛选结果。
7. 巩固练习:教师提出不同筛选任务,学生分组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筛子2. 内容:(1)筛子的结构:网眼、手柄(2)筛子的功能:筛选物体(3)筛选步骤:摇匀、倒入、筛选、观察(4)筛子筛选物体的原理:大小、形状、重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大米、小米、豆子(2)沙子、石子、小米2. 答案:(1)大米、小米、豆子:大米和小米能通过筛子,豆子不能通过。
(2)沙子、石子、小米:小米和沙子能通过筛子,石子不能通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神奇的筛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筛子的基本原理,探索如何通过筛子筛选不同大小的物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筛子的基本结构和用途,能描述筛子的特点。
2. 学会使用筛子筛选不同大小的物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筛子的筛选原理,并学会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筛子、大米、小米、豆子、沙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筛子、大米、小米、豆子、沙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大米、小米、豆子、沙子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2. 新课导入向幼儿介绍筛子的基本结构和用途,引导幼儿观察筛子的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筛子筛选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理解筛选原理。
4. 课堂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操作,用筛子筛选大米、小米、豆子、沙子等物品,观察筛选结果。
5. 随堂练习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如何使用筛子筛选不同大小的物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筛子2. 内容:筛子的结构:筛孔、筛框等筛子的用途:筛选不同大小的物品筛选原理:通过筛孔大小筛选物品七、作业设计a) 大米、小米、豆子、沙子b) 红豆、绿豆、黄豆、黑豆2. 答案:a) 大米、小米、豆子、沙子分别筛选后的结果。
b) 红豆、绿豆、黄豆、黑豆分别筛选后的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筛子的其他用途。
b) 课堂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筛子进行其他物品的筛选,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神奇的筛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筛子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探索筛子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筛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筛子的工作原理。
2. 能够运用筛子进行简单的分类和筛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筛子筛选的原理,能够运用筛子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掌握筛子的基本结构,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筛子、米、豆子、沙子、石子、小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筛子、米、豆子、沙子、石子、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袋子,里面装有米、豆子、沙子、石子等物品。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作用吗?”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出筛子,演示如何使用筛子将米、豆子、沙子、石子等物品进行分类。
讲解筛子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份教具。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动手操作,用筛子将米、豆子、沙子、石子等物品进行分类。
4.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筛子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引导幼儿思考,分享交流。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筛子的结构:筛框、筛网、手柄。
2. 筛子工作原理:通过筛网的孔洞,筛选出不同大小的物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筛子筛选家里的豆子、米、沙子等物品,观察并记录筛选结果。
2. 答案:根据实际操作,记录筛选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筛子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大班科学活动】神 奇的筛子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筛子》设计意图:进入大班的幼儿,他们对事物的求知欲望更强了,在日常生活中,一旦他们发现了可疑的东西,他们会成群结对的讨论着,有时为了得出一个答案,他们会争执得不可开交,个个脸上像挂上红灯笼似的,在一次区域活动中,班上最调皮的王骁汉把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小珠子和花生)混在一起。
大家都在争论着,我灵机一动,何不如给他们一个自己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了此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方法。
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尝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体会成功的喜悦感。
活动目标:1、认识筛孔的大小和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2、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筛子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
3、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筛子的作用。
2、材料准备:(1)若干花生和黄豆、勺子、筷子、不同大小的筛子若干、并按照筛孔的小、中、大顺序分别标上序号①、②、③(2)每组1碗芝麻、芥麦、红小豆、花生的混合物(3)每组标有①、②、③序号的盘子各一个(4)黄色、红色、粉红色、黑色的水彩笔若干、记录表活动过程:一、以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芝麻、芥麦、红小豆、花生的混合物)师:“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开来?”(幼儿自由回答)师:“刚才小朋友说过用勺子、筷子、筛子,到底哪种方法快又好呢?(幼儿自由回答)”2、结论:用筛子的工具最快。
(筛子真有本事,真神奇呀!这里藏着小秘密呢,我们接着看看筛子的本领吧!)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感知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教师出示芝麻、花生、红小豆、芥麦的混合物,幼儿观察比较混合物的大小。
师:昨天晚上老师不小心把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并告诉你的同伴。
(幼儿自由观察碗里的混合物)(1)幼儿观察后自由回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的探索》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筛子的起源、种类、使用方法以及筛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筛子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筛子的起源、种类和用途,提高幼儿的科学知识水平。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筛子的基本知识,掌握筛子的使用方法。
难点:让幼儿理解筛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筛子、各种颗粒状物品(如大米、豆子、沙子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筛子、一份颗粒状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颗粒状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这些物品的用途。
然后,教师拿出一个筛子,向幼儿展示筛子的使用方法,引发幼儿对筛子的兴趣。
2. 教材内容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讲解筛子的起源、种类和用途。
同时,教师结合实物,让幼儿了解筛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如茶叶筛选、粮食筛选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份颗粒状物品。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筛子进行筛选,体验筛子的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操作错误,并解答幼儿的疑问。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关于筛子的例题,如“用筛子筛选出大米中的石头”。
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幼儿思考并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筛子的起源、种类、用途筛选颗粒状物品筛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筛子,了解筛子在家庭中的应用。
2. 请幼儿尝试用筛子筛选家中的颗粒状物品,如米、豆等,并描述筛选过程和结果。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筛子”。
通过观察和操作筛子,让幼儿了解筛子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筛子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知道筛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筛子的工作原理,能运用筛子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掌握筛子的结构,观察和描述筛子的使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筛子、豆子、沙子、石头、小篮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筛子、豆子、沙子、石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具,猜测筛子的用途。
演示筛子的使用方法,让幼儿了解筛子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筛子的结构,让幼儿了解筛子的组成部分。
解释筛子工作的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操作,用筛子筛选豆子、沙子和石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教师点评,强调筛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筛子结构:筛框、筛网原理:筛选、过滤应用:生活中的筛子七、作业设计豆子、沙子、石头、米粒2. 答案:豆子:大部分留在筛子上,小部分通过筛孔掉落。
沙子:全部通过筛孔掉落。
石头:全部留在筛子上。
米粒:大部分通过筛孔掉落,小部分留在筛子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筛子原理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筛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组织幼儿参观社区、家庭等场所,寻找筛子的身影,了解筛子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重点:筛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是幼儿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这关系到幼儿对科学概念的初步理解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神奇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神奇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体与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筛子”。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让幼儿了解筛子的特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筛子的基本结构,知道筛子的用途。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筛子的特性。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筛子的原理,能够运用筛子进行分类。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实验、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筛子、大米、豆子、沙子、石头、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筛子、大米、豆子、沙子、石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筛子,引导幼儿观察筛子的形状、颜色、结构等。
(2)邀请幼儿尝试使用筛子,让幼儿感受筛子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筛子的使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筛子为什么能将大米、豆子、沙子、石头等分类?(2)讲解筛子的原理,让幼儿明白筛子是通过孔洞的大小来实现分类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教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筛子将大米、豆子、沙子、石头等进行分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筛子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如家庭、工地等。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筛子2. 结构:孔洞大小不同3. 用途:分类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筛子概念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筛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农业、建筑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筛子的原理,运用筛子进行分类。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思考能力的培养。
大班科学神奇的筛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筛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筛子的作用和种类2.观察不同物品的颗粒大小和形态3.学会利用筛子进行分类和筛选4.培养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二、教学准备1.筛子2.各种大小的物品,如沙子、小石子、蜂窝煤等3.小盆或托盘4.放大镜5.紫外线灯6.立体声音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展示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小球,并询问学生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这些小球进行分类。
2. 学习部分•教师向学生介绍筛子,解释它的作用和种类,并向学生展示各种颗粒物质。
•学生利用筛子将不同颗粒大小和形态的物品进行分类,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点。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颗粒物质的微小细节。
•学生利用紫外线灯观察不同颗粒的荧光情况。
•学生利用立体声音响观察不同颗粒的声音情况。
3. 总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筛子的作用和优点,并总结筛子的种类。
•学生分享筛选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反思如何进行更好的分类和筛选。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了解了筛子的作用和种类,并锻炼了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筛子的作用和优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学会分类和筛选。
•在教学反思中,老师应该总结本次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发掘科学的神奇之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筛子
一、活动背景
筛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幼儿也多次接触过筛子。
通过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筛子的构造,了解筛子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收集一些不同规格的筛子,如细筛、粗筛等。
2. 准备一些淀粉粉末、砂子和糖粉等易于筛分的物品。
3. 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小玩具,如小汽车、海绵球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老师利用幼儿们熟悉的物品(如小汽车、海绵球等)问:“小朋友们看到了这些物品之后,你们有没有想到过,为什么这些物品会玩得满地都是?”引导幼儿探究问题。
2. 实验环节:老师出示一个筛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型号和规格的筛子,并询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3. 操作环节:为幼儿提供淀粉粉末、砂子和糖粉等易于筛分的物品,引导幼儿使用筛子进行筛选。
4. 总结环节:让幼儿总结筛子的使用方法,并将筛选好的物品
与未经过筛选的物品进行比较。
5. 拓展环节: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究环节,可以自己制作筛子,利用筛子进行其他物品的筛选。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神奇的筛子的教学方案,幼儿了解了筛子的构造、作用及使用方法,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发掘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能力。
同时,由于筛子为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物品,这个活动对幼儿的实际生活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帮助,引导幼儿通过思考和观察来发现问题,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筛子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筛子教学内容:本活动以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神奇筛子》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筛子的起源、筛子的结构、筛子的使用方法以及筛子的神奇变化。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筛子的起源和结构,知道筛子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筛子的使用方法以及筛子的神奇变化。
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筛子、物品(如沙子、米、豆等)、讲解PPT。
学具:每个学生一个筛子,物品(如沙子、米、豆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筛子,引导学生观察筛子的结构,让学生说出筛子的名称、形状和用途。
二、讲解筛子的起源和结构(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PPT,介绍筛子的起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筛子的发展历程。
三、示范筛子的使用方法(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筛子,让学生观看并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四、学生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个筛子和一些物品(如沙子、米、豆等)。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使用筛子进行筛选。
五、观察筛子的神奇变化(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筛子筛选过程中物品的变化,让学生说出筛子的神奇变化。
板书设计:筛子的起源、结构、使用方法、神奇变化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筛子进行筛选,观察筛子的神奇变化,并将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与家长分享。
2. 请学生根据筛子的使用方法,设计一个筛选游戏,并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进行操作和表达。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在课后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筛选实验,让学生探索不同物品的筛选效果,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筛子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体》,详细内容为“神奇筛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筛子的基本结构、原理以及筛子的用途,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筛子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知道筛子的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筛子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学会使用筛子进行筛选。
难点:理解筛子的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筛子、豆子、沙子、石头、教学PPT等。
学具:每组一份筛子、豆子、沙子、石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筛子,并邀请幼儿观察筛子的外观和结构。
引导幼儿思考筛子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使用筛子进行实际操作,筛选豆子、沙子和石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分享筛选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讨论筛子的用途。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筛子结构:漏斗、筛网、把手原理:筛选用途:分离混合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筛子分离混合物请幼儿回家后,尝试使用筛子将家里的豆子、米粒等混合物进行分离。
2. 答案:a. 准备筛子、豆子、米粒等混合物。
b. 将混合物放入筛子中,摇晃筛子,使豆子、米粒等分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筛子的兴趣浓厚,能够积极参与筛选活动。
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筛子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家庭作业,增强亲子互动。
b.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探索其他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c.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了解筛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筛子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的学习,以及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筛选活动的体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神奇的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神奇的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二节,主要内容为探索筛子的原理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筛子的结构,探究筛子的筛选原理,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通过筛子的现象,讨论筛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筛子的结构,掌握筛子的基本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到筛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筛子的筛选原理,观察不同物质通过筛子的现象。
重点:掌握筛子的使用方法,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筛子、沙子、石头、豆子、小玩具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沙子、石头、豆子等混合物的容器,提问:“我们怎么才能将这些混合物分开呢?”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筛子的结构,演示筛子的使用方法,让幼儿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通过筛子的现象。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筛子的筛选原理,如:沙子能通过筛子,而石头和豆子则不能。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筛子将混合物分开,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小结与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筛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在沙滩上筛沙子,在家里的厨房筛面粉等。
六、板书设计1. 筛子的结构2. 筛子的筛选原理3. 筛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筛子将家里的混合物分开,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筛子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筛子原理的理解程度,针对幼儿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利用筛子进行其他实验,如筛选不同大小的豆子,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神奇筛子”。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筛子的原理,探索生活中物体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筛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筛子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筛子进行物体分类。
重点:观察筛子的结构,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筛子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筛子、大米、豆子、沙子、石头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筛子、大米、豆子、沙子、石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筛子,引导幼儿观察筛子的外观,讨论筛子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筛子进行示范,将大米、豆子、沙子、石头等混合物进行分类。
讲解筛子的工作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筛子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筛子2. 结构:筛孔、筛网、筛框3. 工作原理:通过筛孔大小筛选物体4. 应用:大米、豆子、沙子、石头等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筛子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例如:将大米、豆子、沙子、石头混合,用筛子进行分类。
答案:大米、豆子、沙子、石头分别被筛选出来。
2. 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并在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筛子的兴趣浓厚,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思考筛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农业、工业等。
(2)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制作筛子,探索筛子的不同形状和功能。
(3)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筛子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筛子工作原理的理解及运用筛子进行物体分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体与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筛子”。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筛子的特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筛子的基本结构,知道筛子的作用。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筛子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筛子的原理,运用筛子进行分类。
重点:掌握筛子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筛子、豆子、沙子、石头、小纸船等。
学具:每组一份筛子、豆子、沙子、石头、小纸船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筛子,引导幼儿观察筛子的外观和结构。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筛子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筛子进行演示,筛选豆子、沙子、石头等物品。
(2)教师讲解筛子的原理,引导幼儿思考筛子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筛子筛选豆子、沙子、石头等物品。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筛子的使用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践操作中的发现和感受。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筛子的其他用途。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筛子2. 筛子的结构:筛孔、筛网、把手3. 筛子的作用:筛选、过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筛子筛选家里的豆子、沙子、石头等物品,观察筛选结果。
2. 答案:筛选结果为豆子、沙子、石头等物品分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幼儿掌握了筛子的使用方法,对筛子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筛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农业、工业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一、设计思路生活中常有小颗粒状物体混在一起,究竟怎么分离?办法有很多,但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后,幼儿发现使用筛子能很快将两种混在一起的小颗粒状物体分开,而且一直对筛子充满着浓厚的探究兴趣。
因此,我决定进一步让幼儿来探究筛孔大小与被分离小颗粒状物体大小之间的关系,运用所积累的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活动目标1.感知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的小颗粒状物体大小的关系;2.会合作设计实验操作程序;3.发展观察记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了解筛子的作用,知道用筛子分离小颗粒状混合物的速度比较快。
材料准备:三种不同大小镂空并标上相应号数的筛子若干;每组一碗黄豆、绿豆、芝麻、花生的混合物;每组标上号数的托盘各一份,四种不同颜色的记录笔;集体记录表(表1)、幼儿记录表(表2)。
表1四、活动过程1.感知筛孔与被分离的小颗粒状物体大小的关系。
(1)出示上次操作的记录情况,引入活动。
师:上次厨房里的阿姨不小心把米和绿豆混在一起,小朋友可真棒,想出了用手、勺子、筷子、筛子等来帮忙,最后发现是什么能很快把米和绿豆分开?幼:筛子。
(2)出示花生、绿豆、黄豆、芝麻混在一起的混合物,观察、比较各种物质的大小。
师:厨房里还有一些东西是混在一起的,你们看是什么?它们一样大吗?幼儿观察盘子里的混合物。
幼:花生比芝麻大,黄豆是中的,绿豆比黄豆小。
幼:花生最大,黄豆第二大,绿豆第三大,芝麻最小。
师(小结):芝麻最小,绿豆大一点,黄豆更大一点,花生最大。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借助感官感知混合物中不同物质之间的大小关系。
(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教师提操作要求并引导幼儿观察。
师:想很快地把这四种东西一样一样分开,可以请谁来帮忙?幼:筛子。
幼儿自由选择筛子进行第一次操作。
师:看看别人漏下来的东西,或者留在筛子上的东西和自己的一样吗?为什么?幼:掉下来的都是芝麻。
幼:我的绿豆也掉了。
幼:我掉了芝麻、绿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二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筛子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筛子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感知并理解筛子筛选物体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筛子的结构,知道筛子是如何筛选物体的,并掌握筛子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筛子筛选物体的原理。
2. 教学重点:掌握筛子的使用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筛子、沙子、石头、豆子、小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筛子、沙子、石头、豆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筛子,引导幼儿观察筛子的结构,并让幼儿猜测筛子的用途。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筛子的结构与功能。
(2)教师演示筛子的使用方法,让幼儿观察并思考筛子筛选物体的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沙子和石头的分离,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筛子的筛选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筛子筛选沙子、石头、豆子等物体。
六、板书设计1. 筛子的结构与功能2. 筛子的使用方法3. 筛子筛选物体的原理七、作业设计2. 答案:沙子、石头、豆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针对幼儿在筛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幼儿理解筛选原理。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筛子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伴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筛子筛选物体的原理。
2. 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安排。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和分享环节。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筛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师: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第三组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好吗?如果把这三个筛子重叠起来使用,要怎么重叠才能一次性得把四种混合物一样一样分开呢?下次我欲望,继续探究三个筛子重叠在一起使用的便捷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筛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一、设计思路
生活中常有小颗粒状物体混在一起,究竟怎么分离?办法有很多,但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后,幼儿发现使用筛子能很快将两种混在一起的小颗粒状物体分开,而且一直对筛子充满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我决定进一步让幼儿来探究筛孔大小与被分离小颗粒状物体大小之间的关系,运用所积累的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设计使用筛子的方法与顺序。
师:请每组小朋友一起商量和设计使用筛子的顺序,并告诉大家你们商量出的办法。
第一组,先用1号筛子漏下芝麻,然后把黄豆、绿豆和花生倒到2号筛子,漏下绿豆,再把黄豆和花生倒到3筛子漏下黄豆,只剩下花生。
第二组:和第一组一样。
第三组:把1、2、3号筛子叠在一起用,1号筛子漏下芝麻,剩三种在上面,2号筛子漏下绿豆和芝麻,剩两种在上面,3号筛子就只剩花生在上面。
师(小结):这个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很棒!原来筛孔大小不一样筛出来的东西大小也不一样。
通过有效追问,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生活经验:原来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来,比筛孔大的东西会留在筛子上。
2.利用筛孔与被分离物质大小的关系有意识地分离混合物。
(1)提出新问题,引出第二次操作。
师:只有一个筛子能不能把花生、黄豆、绿豆、芝麻,一样一样地分出来?
自然结束活动。
幼:因为1号筛子的孔很小。
幼:如果用2号筛子和3号筛子,它们的孔都很大,绿豆和黄豆也会掉下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筛子”。
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筛子的结构、用途,并掌握简单的筛选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筛子的结构、用途,知道筛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筛子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筛选任务。
教学重点:了解筛子的结构、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筛子、豆子、米、沙子、石头等。
学具:每组一份筛子、豆子、米、沙子、石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教具,引发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讲解筛子的结构与用途(5分钟)(1)向幼儿介绍筛子的结构,如网孔、把手等。
(2)讲解筛子的用途,引导幼儿思考筛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 演示筛子使用方法(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筛子进行筛选。
(2)讲解筛选的原理,让幼儿了解筛选的过程。
4. 例题讲解(10分钟)(1)给出一个筛选任务,如将豆子、米、沙子、石头分开。
(2)引导幼儿分析任务,讨论筛选方法。
(3)教师示范解答过程,讲解筛选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筛选实践,完成筛选任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
(2)引导幼儿思考筛子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筛子结构:网孔、把手用途:筛选豆子、米、沙子、石头等2. 筛选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2. 答案:将混合物分别倒入筛子,筛选出豆子、米、沙子、石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对筛子产生兴趣,进而了解筛子的结构、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一、设计思路
生活中常有小颗粒状物体混在一起,究竟怎么分离?办法有很多,但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后,幼儿发现使用筛子能很快将两种混在一起的小颗粒状物体分开,而且一直对筛子充满着浓厚的探究兴趣。
因此,我决定进一步让幼儿来探究筛孔大小与被分离小颗粒状物体大小之间的关系,运用所积累的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的小颗粒状物体大小的关系;
2.会合作设计实验操作程序;
3.发展观察记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筛子的作用,知道用筛子分离小颗粒状混合物的速度比较快。
材料准备:三种不同大小镂空并标上相应号数的筛子若干;每组一碗黄豆、绿豆、芝麻、花
生的混合物;每组标上号数的托盘各一份,四种不同颜色的记录笔;集体记录表(表1)、幼儿记录表(表2)。
表1
四、活动过程
1.感知筛孔与被分离的小颗粒状物体大小的关系。
(1)出示上次操作的记录情况,引入活动。
师:上次厨房里的阿姨不小心把米和绿豆混在一起,小朋友可真棒,想出了用手、勺子、筷子、筛子等来帮忙,最后发现是什么能很快把米和绿豆分开?
幼:筛子。
(2)出示花生、绿豆、黄豆、芝麻混在一起的混合物,观察、比较各种物质的大小。
师:厨房里还有一些东西是混在一起的,你们看是什么?它们一样大吗?
幼儿观察盘子里的混合物。
幼:花生比芝麻大,黄豆是中的,绿豆比黄豆小。
幼:花生最大,黄豆第二大,绿豆第三大,芝麻最小。
师(小结):芝麻最小,绿豆大一点,黄豆更大一点,花生最大。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借助感官感知混合物中不同物质之间的大小关系。
(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教师提操作要求并引导幼儿观察。
师:想很快地把这四种东西一样一样分开,可以请谁来帮忙?
幼:筛子。
幼儿自由选择筛子进行第一次操作。
师:看看别人漏下来的东西,或者留在筛子上的东西和自己的一样吗?为什么?
幼:掉下来的都是芝麻。
幼:我的绿豆也掉了。
幼:我掉了芝麻、绿豆。
(4)集中交流,教师记录集体操作情况,梳理幼儿的探究发现。
师:谁使用1号筛子?使用l号筛子时发现什么了?
幼:都是芝麻漏下来。
教师同时用黑色的笔记录芝麻漏下来的情况。
师:什么留在筛子上呢?
幼:绿豆、黄豆、花生留在筛子上。
教师用绿色、黄色、红色的笔做记录。
师:使用1号筛子,为什么只有芝麻漏下来?
幼:因为1号筛子的孔很小。
幼:如果用2号筛子和3号筛子,它们的孔都很大,绿豆和黄豆也会掉下来。
师:只有芝麻比1号筛子孔小,所以芝麻漏下来,绿豆、黄豆、花生都比筛子孔大,所以留在上面。
师:2号筛子呢?3号筛子呢?
教师用不同颜色的记录笔记录表示被分离的物体,直观形象,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为后面环节的幼儿记录做铺垫。
师:为什么只有花生留在3号筛子上呢?
幼:花生比这个筛孔大。
幼:黄豆、绿豆、芝麻它们都比筛孔小,所以它们掉下来了。
师:原来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去,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了筛子上。
师:这三个筛子筛出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幼:因为l号筛子的筛孔小,只能漏下芝麻,而2号筛子的孔比1号筛子大,所以他能漏下芝麻和绿豆,3号筛子比1号、2号筛子的孔大,所以它能漏下芝麻、绿豆和黄豆。
师(小结):这个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很棒!原来筛孔大小不一样筛出来的东西大小也不一样。
通过有效追问,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生活经验:原来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来,比筛孔大的东西会留在筛子上。
2.利用筛孔与被分离物质大小的关系有意识地分离混合物。
(1)提出新问题,引出第二次操作。
师:只有一个筛子能不能把花生、黄豆、绿豆、芝麻,一样一样地分出来?
幼:不能。
师:应该怎么办呢?
幼:先用1号筛子,再用2号筛子。
师:为什么?
幼:因为1号筛子的孔小,而2号筛子的孔大。
幼:我觉得可以先用1号筛子,芝麻漏下来,再用2号筛子,绿豆也漏下来,再用3号筛子,黄豆漏下来,最后只剩花生。
幼:我觉得用3个筛子,1号筛子放在上面,漏下芝麻,漏到2号筛子再漏到3号筛子,它们就会一个个地漏下来。
(2)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设计使用筛子的方法与顺序。
师:请每组小朋友一起商量和设计使用筛子的顺序,并告诉大家你们商量出的办法。
第一组,先用1号筛子漏下芝麻,然后把黄豆、绿豆和花生倒到2号筛子,漏下绿豆,再把黄豆和花生倒到3筛子漏下黄豆,只剩下花生。
第二组:和第一组一样。
第三组:把1、2、3号筛子叠在一起用,1号筛子漏下芝麻,剩三种在上面,2号筛子漏下绿豆和芝麻,剩两种在上面,3号筛子就只剩花生在上面。
在小组合作设计分离混合物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很活跃,这样的猜想是非常有意义的。
(3)各组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第二次操作。
师:究竟哪一组设计的方法能把这四样东西分开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第一、二组的幼儿实验进展非常顺利,和他们预想的一样,他们非常高兴。
第三组幼儿把1、2、3号筛子叠在一起,底部放一个托盘,接着把四种混合物全部倒进最上面的1号筛子上,芝麻漏在了托盘上,而后把1号筛子上的花生、绿豆、黄豆倒进2号筛子,托盘上出现了绿豆和芝麻,最好把黄豆和花生倒进3号筛子,托盘上出现了黄豆、绿豆和芝麻,实验失败。
第三组幼儿再次尝试,再次失败。
3.拓展幼儿思维,保持探究兴趣,自然结束活动。
师: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第三组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好吗?如果把这三个筛子重叠起来使用,要怎么重叠才能一次性得把四种混合物一样一样分开呢?下次我们一起来尝试。
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使活动有延续性,幼儿有再次探索的欲望,继续探究三个筛子重叠在一起使用的便捷方法。
自然结束活动。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