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头孢菌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
头孢菌类药物以其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于临床。
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其中又以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报道最为普遍,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1 不良反应1.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5%~10%[1]。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哮喘,严重者可致药物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据调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居头孢菌素之首。
1.2 消化、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10.8%,主要表现为腹泻。
近年来,多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报道,尤以头孢哌酮发生率居高。
这可能与头孢哌酮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菌群而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减少有关。
同时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肾毒性。
1.3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WBC)与血小板(PLT)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凝集功能障碍等。
1例60岁女性患者,因胆囊炎、多囊肝合并感染静脉滴注头孢哌酮2g,bid,3天后查血常规示Hb 72g/L,BC 3.8×109/L,PLT35×109/L。
骨髓片提示巨核细胞系统增生低下,立即停用头孢哌酮,而改用其他抗生素并合用利血生,5天后血常规升至正常。
1.4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绝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常规剂量下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当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头孢菌素类药物可拮抗γ-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神经毒性反应。
头孢曲松可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被代谢,当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脉络丛变态反应,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分析
在发生的临床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是最主要的不灵反应,发生率约为0.5% ~10%,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哮喘、严重者可致药物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第三代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2.2%、1.8%、1.3%。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分别是17.7%、13.3%、11.3%,居头孢菌素之首。其发生原因除患者的个体差异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混有其他杂质,或其代谢产物与体内蛋白等大分子载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引起抗原抗体的反应,出现一系列过敏反应症状;
近年来,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治疗中,发生很多的不良反应的情况。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形成的原因,以下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临床的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解决与预防的合理指导。
头孢菌素类是一类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是由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裂解,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获得。常用的约有30种,根据药物研制时间的先后,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的不同,目前将头孢菌素分为四代。第一代有头孢唑林,头孢氨
2解决与预防Βιβλιοθήκη 施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能做到正确用药,正确用量,仔细观察,多加防范等方法,是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也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率。以下介绍两种预防的措施:
2.1作为医生,应严格掌握头孢菌素类抗
生素的适应症,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计量和方法。防治滥用、过量应用。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药物在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两类药物之间可致不弯曲的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 ~30%对特别菌素类药物也过敏,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在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分子结构含有N-甲基硫代四唑(MTT)的头孢菌素有类双流醒的功能。当与乙醇联合应用时,N-甲基硫代四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从而使乙醛无法降解,储积在体内,造成乙醛中毒,而呈“醉酒状”即戒酒硫反应,又称“双流醒”反应。此外,头孢菌素类药物还能引起顽固性呃逆、流感综合症、幼儿乳齿变黑、龟头溃烂等少见的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用药对策研究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用药对策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它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且对多种细菌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时不良反应较多,真确把握其临床用药对策可以更好的规范临床应用。
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一些在结构上与青霉素类似,因此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瘙痒、发热、关节疼痛、血管炎等表现。
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肝功能损害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严重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
3.肾功能损害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异常,包括肾小球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尿路梗阻等。
这些不良反应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尤为严重。
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5.其他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痫样发作)、耳鸣、听力减退等。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对策1.临床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当严格遵守指征,不滥用或乱用。
对于无需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不应当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2.避免过敏史患者使用对于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史及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不得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3.避免联合应用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肾脏毒性,因此应当避免联合应用。
4.监测肝肾功能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期间,应当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注意剂量调整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剂量,避免造成肾功能异常。
23例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护理与分析
脑卒中发生后 , 患者出现肺炎的病例极为常见 , 但使患者的原 有病情 不 进一步加重 , 并且往往预后也相对较 差 , 大大增加 了脑 卒中患者 的致 残率和 致死率 。本文通过我院诊 治 的 4 0例 脑卒 中相关肺 炎 患者 , 进行 对症 治疗 , 同时治疗期间也实施 合适 的护理措施 , 对其 病例进行 回顾 性分析 , 分析 引起 脑卒 中后肺炎的相关危 险因素和病 因, 以及脑卒 中后肺炎的适当护理措施 。 随着年龄的增 长, 机体免疫 力下降 , 吸道的防御功 能也 降低 , 呼 因此 , 脑 卒中相关肺炎多发 生在高龄患者 _J 4 。尤其是老龄糖尿病患者 , 由于 自身糖、 脂肪代谢紊乱 , 严重破坏机体 防御功 能 , 患者病 情就 相应地 加重 , 白细胞数 明显增高 , 很容 易导致 医院感染 。与颈 内动 脉供血区 的脑卒 中相 比, 后循环 的脑卒 中患者发生脑卒 中相关肺 炎 的风 险增 高 , 尤其 当累及 1个及 以上供 血区出现脑卒 中时 , 发生脑卒 中相关肺 炎 的风险就 会更 高。脑 卒 中相 关肺 炎患者中发现 , 意识改变也与 吞咽 困难 有关 。吞 咽障碍 可以在 脑干和 双侧 大 脑 半 球 的脑 卒 中 患 者 中 出现 , 可 以 在 单 侧 半 球 的 脑 卒 中患 者 中发 生 。 也 昏迷患者由于颅压升高会引发呕吐 , 这就有可 能导致误吸 。意识 障碍患者 ,
容易 引发脑卒 中相关肺炎。并且 , 水不合 理 , 脱 可能导致水 电解 质的紊 乱, 也很容易诱发肺部感染。镇静药能 够减弱呼 吸道 的保护性 反射 , 而增加 从 肺炎感染的发生率 _ 。糖皮质激 素明显 抑制免疫功 能 , 6 J 引起 二重感染 。广 谱抗菌药物可使正常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 而引起气道细菌定植 , 从 使肺炎发 生率明显升高。与经 口 进食患者 的脑卒 中相关 肺炎发 生率相 比 , 经鼻 饲管 进食患者的脑卒中相关肺 炎发生率 明显降低 。如果鼻 饲管 长期 留置, 鼻饲 管则长期刺激咽部 , 同程度 地损伤环 状括 约肌 , 不 使其 生理 功能 出现障碍 , 增加吸人性肺炎 的发生率 , 如果 鼻饲操作 不正确 , 例如 食物注入 过快 、 鼻饲 操作 时体位不正确等 。 本研究 中, 院诊治的 4 我 0例脑卒 中相关 肺炎患者 , 进行对 症治疗 , 同时 治疗期 间也实施合适 的护理措施 ,5例康复 出院, 3 4例临床缓解 , 1例 自动出 院, 没有死亡 , 也没有严重的并发 症发生 。通 过治疗 加适 当护理 , 复率达 康 到 3/ 0 8 .% ) 54 ( 7 5 。总而言之 , 积极的对症处理 , 加之行之有效 的护理措施 , 可以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 , 提高脑 卒中的治疗效果 , 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浅谈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与防治
第三代头孢 菌素类 药物 在抗感染治 疗方 面显 示出极大 的优越性 ,
但 其不 良反应 也不容 忽视 。只有科学 、 合理 、 范地应 用此类 药物 , 规 才 能使其 更好 地服 务干患 者。 了预防抗 菌药 物的不 良 反应 , 为 医务 人 员须做到 : ) ( 认真询 问既往史 , 1 包含既 往用药史 、 家族 史及药物过敏 史
【 键词 l抗 茵 药物 头孢 菌类 不 良反 应 防 治 关
【 图分 类 号 】R 9 中
【 献标识码l 文 A
【 文章 编号 l 1 7 —0 4 (0 81 () 0 7 — 1 4 7 2 0 ) 2b 一 0 0 6 2 0 脉 络丛 变态 反应 , 故对 中枢神 经 系统 有一 定影 响。
2 防治方法 2 1 严格 按 照适应 证选 药 .
道 、给 药 局部 等 。2变 态 反应 : 称 过敏 反应 , 机体 受 药物 刺 激 () 又 指 所 发 生 的 异常 免 疫 反应 , 引 起 机 体 生理 功 能 障 碍 或组 织 损 伤 。 可
() 3 二重 感染 : 叫继 发 反 应 , 抗 菌 药物 使 用 过 程 中新 出 现 的 感 又 指 染 。是 由于长 期 、大 量 使用 广 谱 抗生 素 后 , 敏感 菌 群 受 到 抑制 而
0. 4% 。 1
生 化等 异 常 以及 组 织 、 器 官的 病 理改 变 , 其严 重 程 度 一般 随 剂 量
增 大及 疗 程 的延 长 而 增加 , 多属 于可 逆 反 应 。毒 性 反 应是 不 良反 应 中最 常 见的一 种 , 要表 现 在 肾 、神 经 系统 、肝 、血 液 、 胃肠 主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作者:刘志江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24期[摘要]目的观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进行常规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1900例,对他们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并就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结果临床分析显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且以过敏反应(56.34%)为主。
头孢他啶产生的不良反应最少,且所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明显的关联性(P>0.05)。
结论在进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时,要在关注抗菌效应的同时,注重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从而确保药物应用的正确性,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出现药物滥用现象。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药物;第三代;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59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84-02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LIU Zhijiang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ya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Ningyang 271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1900 cases of conventional intravenous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to their use of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tatistic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Results Clinical analysis showed,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rate was 2.89%, and the allergic reactions (56.34%).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ceftazidime have the least, and the occurrence of sex, age and patients of all adverse reactions had no clear correlation (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s, focus on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patients with medica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correctness of drug application,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and avoid the misuse of medicines.[Key words] Cephalosporins; The third gener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dverse reaction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杀菌性、耐酶性、耐酸性以及较小的毒副作用而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治疗当中[1]。
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分析
头孢 菌素类 药 物致过 敏性休 克 的病例 中 , 绝大 多数 为第 3
代 头孢 菌 素 , 其 中头 孢 噻肟 占 1 7 . 7 %、 头孢 哌 酮 占 1 3 . 3 %、 头孢 曲松 占 1 1 . 3 %。由于头 孢菌 素 与青 霉素 致敏介 质十 分
失调 , 引起维生素 B族和维生索 K缺乏 。 也可 引起二重感染 , 如伪膜性肠炎 、 念珠菌感染等 。 第3 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可引起 上消化 系统 出血 。 尤 以头孢哌酮发生率居高。 这可能与头孢哌 酮在胆汁 中浓 度较高 , 抑制 或破 坏肠 道内合成维 生素 K的 正常菌群而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减少有关 。 由此可见 , 在应
相似 ,可发生 不完全交 叉过敏 反应 ,对 青霉 素过 敏者约 有 1 0 % 3 0 %对头孢菌素过敏 。 1 过敏性休克机制
胃肠道反 应为第 3代头孢菌 素类 药物常见 的不 良反应 , 发生率为 3 . 6 %~ 1 0 . 8 %,主要 表现 为腹痛 、腹泻 、恶心和 呕
吐。头孢哌酮 、 头孢他 啶、 头孢 噻肟 引起腹泻 的发生率分别为 3 . 0 %, 1 . 2 %, 1 . 3 %。本类药物强力地抑制肠 道菌群 , 可致菌群
变与抗 菌活性有关 , R 2 改变与药物动力学有关l 1 1 。本类 药可破
头孢菌素类药 物引起溶血的机制 主要 分为 自身抗体 型、 药物吸附型和免疫 复合物型 3种。例如头孢 曲松 引起 的溶血 性贫血属于免疫复合 物型。其 主要 机制 为 : 反复注射药物刺 激机 体产 生 D D A b s ( d r u g . d e p e n d e n t a n t i b o d i e s ) , 该抗 体 与头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它们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头孢菌素类药物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要点。
本文将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进行分析。
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 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增加:长期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效果降低。
2. 口服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粘膜炎等胃肠道反应;3. 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引起局部疼痛、静脉炎等不良反应;4.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注射部位红肿、关节痛等症状;5. 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红细胞溶解、粒细胞减少等全身性变态反应。
以上列举的不良反应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但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医生和患者都需要高度重视这些潜在的风险。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要点1.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不可随意更改剂量和用药时间。
2. 注意过敏史: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更需谨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3. 谨慎使用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静脉注射需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注射速度应逐渐,避免引起局部疼痛和静脉炎。
4. 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医生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5. 监测不良反应: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患者应监测自己的身体情况,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6. 综合治疗: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感染时,应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提高疗效。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和使用要点。
医生和患者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摘要】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生素,但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适、皮肤反应等。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生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监测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要点包括:正确选择适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定期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正确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生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注意患者的过敏史,监测不良反应,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使用、要点分析、引言、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它们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较广的杀菌谱和良好的耐受性。
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不良反应是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可能出现的不良效应或不良事件。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
有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需要注意一些要点。
如正确选择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途径;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正确、合理地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病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对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毒性等。
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荨麻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众多感染性疾病。
它们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功能损伤、胃肠道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这些副作用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一、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轻微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发红、荨麻疹、瘙痒等,重度过敏反应则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患者曾经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过敏反应,或者有严重的过敏病史,应该避免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如果患者已经开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身体不适、皮肤过敏等症状,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处理。
二、肝功能损伤头孢菌素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异常、肝细胞坏死等。
通常是在使用药物后的数天内出现,但也有可能在治疗结束后几周内发生。
应注意严重性,对于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如果患者出现肝功能不良症状,应立即停用药物,积极处理。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指标,及时发现问题。
三、胃肠道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也可能造成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并且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但对于严重腹泻、出血和超敏反应的患者,应停止使用药物,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中,拥有较强颅内渗透力的药物(如头孢三嗪、头孢唑林等)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震颤、惊厥等。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错乱、精神病性表现等,甚至还会出现谵妄或昏迷等症状。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应立即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
1.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类型、药敏试验结果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头孢菌素类药物;2. 认真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不良反应史,对于易发生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应慎重考虑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3.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和用药时长的限制,避免造成副作用;4. 在药物治疗时间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副作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
处理 ,危重患者 ,发生休克及 多器官功能不 全以抢救孕妇 生命 为第一
要务 ,应果断 终止 妊娠 ,有手术 指针者 同时行手术治疗 。产 后处理 : 非手术治疗措 施与非妊娠期A 相似 ,出现胰腺感染 性坏 死需行手术治 P 疗 ,产科特殊 处理 ,加强宫缩 ,预 防产后 出血 。
多 较明显 ,腹 部压 痛有 时不 易触及 ,重 症 患者 呼吸急 促及 心动 过速 多 ,A IP 患者较 明显大部 分孕妇 血脂较 高 ,腹 部B 的检查 受到 PL 的 超
一
定影 响,但 大部分患者仍可见急性胰腺 炎改变 ,C 检查 受到一定 限 T
因此A IP 时终止妊娠 ,产 后按非妊娠 期A 进行正 规治 疗可 以 PL 及 P 提高A IP PL 的治愈率 ,降低母 婴死亡率 ,孕前胆道 疾病 的治疗 、孕期 合理饮食和血 脂的监测及处理是预 防A IP PL 的重要手段 参考 文 献 [】 张刚 , 杰, 延, 妊 娠 合 并急 性胰 腺 炎 的临 床 特点 与诊 治 策 1 杨 李 等.
对 头孢噻肟 产 生 不 良反应 l 例 ,头孢哌 酮 1 例 , 头孢 他 啶 5例 , 头孢 曲松 9例 。头孢呱 酮不 良反应 发 生的 时 间最短 ,用药后 5~ l mi 1 5 O n
即 发生 ,最迟 为 1d 发生 。过敏 反应 为最主要 反应 ,但 还 无过敏 性休 克 出现 ;惠者 有神 经 系统 反应 为 用药 时行血 液 透 析产 生 ,但无 肝 、 9后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第三 代 头孢 茵素 类 药物 的不 良反应 与预 防 。方法 选择 我 院 2 0 09年 5月至 2 1 年 5月收治 的 第三 代 头孢 菌素 类药 物不 0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肾脏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肾脏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肾脏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物性肾损害、过敏性肾炎和间质性肾炎等。
1.药物代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经由肾小球滤过,部分药物可被肾小管重吸收,从而影响药物的排泄。
当药物在体内积聚时,可引起肾脏负担过重,导致肾脏不良反应的发生。
2.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一些药物分子可以与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药物-抗体复合物,激活免疫系统产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在肾脏中可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
3.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是其肾毒性的另一个主要机制。
这些抗生素能够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尿液的排泄和灌注,导致肾脏功能异常。
1.合理用药:临床医生应确保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症,避免过度和不恰当的使用,减少肾脏负担和药物积聚的风险。
2.剂量调整:在患者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调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频率,避免药物积聚和肾脏负担过重。
3.监测肾功能:对于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尿液常规等,以监测肾脏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的不良反应。
4.个体化治疗:对于存在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应进行过敏试验,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5.饮水充足:增加水分摄入量可以稀释和冲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减少药物在肾脏中积聚的风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肾脏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代谢、过敏反应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等。
预防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肾脏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合理用药、剂量调整、监测肾功能、个体化治疗和饮水充足等措施来实施。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引言: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广谱抗菌特性使其成为许多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然而,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本文将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一、消化系统副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消化系统方面的副作用较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所致,药物的广谱抗菌作用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的不适反应。
此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不同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药物热等。
二、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10%,其中以皮肤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如荨麻疹、瘙痒、红斑等。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对于已经出现过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应避免再次使用该类药物,以免引发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三、肝功能损害: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害。
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肝酶升高,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
因此,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避免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四、血液系统副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血液系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因此,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血液系统副作用。
五、神经系统副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会引起一些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表现包括头痛、头晕、神经痛等。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
因此,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类抗生素,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头孢菌素类药物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和临床使用要点需要注意。
不良反应:1. 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易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发热、休克等。
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发生在首次使用药物时,因此需要警惕。
2. 消化系统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多为轻度,并且通常随着治疗的进行而自行消失。
3. 肝功能损害: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如肝酶升高、黄疸等。
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肝功能状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监测肝功能。
5. 血液系统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
临床使用要点:1. 适应症选择:头孢菌素类药物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多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但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和病原学特点,应选择适当的头孢菌素类药物。
2. 剂量调整: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肾、肝功能状态下的剂量需要调整。
对于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根据临床情况调整剂量。
3. 用药时间和疗程: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疗程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感染在用药后48至72小时内得到控制后,可以停止使用。
4. 联合用药:对于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可以考虑联合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
5. 药物相互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可和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抗凝药物等。
在联合使用时应注意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做好监测。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但在临床使用时需要注意其不良反应和使用要点,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在使用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
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药物特性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
首先,对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进行了总体统计,结果显示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不适(占比30%)、皮肤过敏反应(占比25%)、肝功能异常(占比15%)、神经系统反应(占比10%)等。
其中,消化系统不适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症状;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头晕、头痛等症状。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患者的体质较为敏感有关。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存在差异,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相对于成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可能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儿童患者生长发育尚未成熟等因素有关。
在不同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的比较中发现,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色菌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更广泛的抗菌谱、更强的药效有关。
而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氨咀酸、头孢拉定)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能由于其作用范围较窄、药效较弱。
此外,在用药过程中,患者的疗程、剂量、给药途径等因素也会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持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间较长、剂量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而静脉给药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
总的来说,头孢菌素类药物虽然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
因此,在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医护人员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也要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终止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摘要】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屡有发生。
只有掌握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合理用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第三代头孢菌素;不良反应;防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等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
随着临床应用增多,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笔者认为,只有掌握好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常见的不良反应1.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5-10%。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哮喘等。
严重者可致过敏反应性休克,甚至死亡。
据文献报道[1],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过敏休克的发生率居头孢菌素之首。
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2.2%,1.8%和1.3%。
1.2消化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10.8%,主要表现为腹泻[2].1.3神经系统反应绝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常规剂量下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当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曾有报道应用头孢哌酮引起延髓受损样反应。
1.4心血管系统反应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心血管系统ADR可逐渐自行消失,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1.5双硫仑反应患者应用含N-甲基四氮唑(MTT)基团的头孢菌素期间饮酒,可发生面红、胸闷、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呕吐等双硫仑样反应,又称为戒酒硫样反应。
1.6二重感染由于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由难辨性羧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所致的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
其中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发生率分别为0.15%、0.12%、0.14%。
长时间应用该类药物使体内正常菌群改变,引起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导致二重感染。
在应用时一定要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们具有较宽的抗菌谱和较好的耐受性,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所有药物一样,头孢菌素类药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在应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相关的临床使用要点。
本文将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 药物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抗生素有交叉反应。
对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也存在过敏反应的风险。
药物过敏反应的表现多样,包括皮疹、荨麻疹、瘙痒、药物热、血管性水肿等。
对于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用药后的数小时内,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肠胃道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情况。
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肝肾功能损害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在应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必要时减量使用或者选择其他方案。
4. 血液系统损害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血液系统产生一定的损害,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在应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液系统指标,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5. 其他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还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如神经系统反应、过敏性休克、局部反应等。
在应用这类药物时,医生需要认真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要点1. 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临床使用指南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注意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具有广谱、疗效快、治疗效果好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中。
但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对于临床医生规范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药物过敏反应1. 发生原因:药物过敏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过敏症状,包括皮肤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循环系统过敏反应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常常是过敏反应的致病药物之一。
头孢菌素类药物大多数为β内酰胺结构,容易被人体血清中的IgE类抗体识别,刺激机体产生变态反应,从而引起过敏症状。
2. 对策:针对药物过敏反应,临床医生需要执行以下策略:① 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患者的过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病史询问,筛选可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
② 监护严谨:给予头孢菌素类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确保发生过敏时能及时处理。
③ 及时处理:对于出现过敏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停药,给予抗过敏治疗。
二、消化系统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容易引起消化系统反应,如腹泻、呕吐、恶心、腹胀等症状。
消化系统反应的发生原因,可能是很多体内酶类受到头孢菌素的影响,导致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造成消化道不适。
三、肝、肾功能损害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而这两个器官是很容易出现损害的部位。
有些头孢菌素类药物会通过肝脏的代谢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出现肝功能损害。
肾脏则是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的排泄途径,对于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
2. 对策:针对肝、肾功能损害,临床医生需要执行以下策略:① 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存在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选择不影响肝、肾功能的头孢菌素类药物。
② 合理用药:给药剂量应依据肝、肾功能进行调整,避免大剂量使用药物引起肝、肾负担过重。
③ 定期检查: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避免药物对这两个器官的损害。
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方法:挑选我院各个科室出现的70例由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人,根据资料对患者进行回访,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并详细的对病患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结果:在70例病患中,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占10%,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占10%,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占14.29%,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占17.14%,有30例出现变态反应,占42.86%,其他占5.71%。
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较多,占54.29%。
结论:对于临床上的疾病防治而言,头孢菌素类药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故而我们不能忽视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密切的对由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人进行监测和关注,合理的对头孢类药物进行应用。
标签: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相应的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使人们的免疫力不断下降,故而细菌感染在不断地上升。
在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防治。
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而言,它是广谱抗菌药物的一种,是半合成的,具有疗效显著、杀菌力强等优势,故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1]。
但是,其也引起了不良反应,同时还出现了各类耐药菌株,为了进一步探究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对使用及监管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促进,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70例由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人的报告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了由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人70例,其中外科16例,住院科室26例,门诊科室18例,其他10例。
1.2方法对所有病患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把相应的由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资料找出来,并对病患进行回访,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并详细的对病患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利用有关资料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越性,但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要加强医务工作人员的继续 教育,定期进行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学习,加强不良反 应监测,提高对不良反应的警惕性,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药 物,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收稿日期:2010-04-14)
老年人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刘慧林
(渭阳柴油机厂职工医院,陕西 宝鸡 721300)
277
万方数据
临床用药
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 K 的缺乏,有发生肾功能不全可能,因此 本类药物用于儿童、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患者时医师要提醒患 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随时了解、掌握患者用 药后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以达到 最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抗感染治疗方面有着极大的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年第 15 卷 3 月中旬刊
万方数据
4 种共 17 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器官系统的损坏, 累及到皮
肤、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及外周。 根据其
不良反应所涉及药物及例数,累及器官系统损害进行原因分析
统计。
21111结果
2.1....不良反应涉及药物及例数 头孢哌酮钠 3 例, 头孢
噻肟钠 8 例,头孢曲松钠 2 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4 例。
⑤与给药时间和输液滴速有关:合理的给药时间是发挥药 物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半衰期 (T1/2)较短,是时间依赖性药物,宜一日多次给药,而临床上尤其 是在门诊患者需要输液治疗时,医生为了方便患者常将药物 1.d 总药量一次性静滴给药,使药物剂量加大,这不仅降低了疗效, 而且增加了不良反应。 还有医生、护士对输液的给药速度有所 忽视,可以从处置笺看出医生很少注明静滴的给药滴速,在静 滴时全凭护士经验调节给药滴速,且现在常用的一次性输液器 螺丝的松动造成滴速的改变,还有少数患者不懂输液滴速的重 要性,随意变动调节器改变滴速。 由于静滴速度的过快或过慢 都会影响药物疗效,从而增加了过敏反应发生率。
51111利尿药、脱水药 老年患者伴有前列腺肥大者在应用利尿剂后易出现急性 尿潴留;速尿用量过大或连续应用可致脱水、低血压、低血钠和 低氯性碱中毒、葡萄糖耐量减低,老年人慎用;甘露醇快速大剂 量静注可引起心力衰竭,稀释性低钠血症,偶可致高钾血症,老 年人慎用。 61111抗过敏药物 抗过敏药苯海拉明老年人应用易发生长时间痴呆或头晕 等反应。 71111抗生素类药 老年患者尤其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如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 药;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 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 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81111降糖类药物 降糖类药物如胰岛素、格列奇特,因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易 发生低血糖。 91111其他类药物 老年人经常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补益类中药,应适量。 如维生素 A 过量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厌食、毛发脱落、易发怒激
2.2....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见表 1.
表 11111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
例数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7
恶心、呕吐、乏力
中枢神经及外周
5
头痛、头晕、胸闷
皮肤
8
皮疹、瘙痒
呼吸系统
1
气紧
注:例数及临床表现重复计算。 31111讨论 3.1....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①由患者的个体差异引起: 主要与个体的特异性体质有 关,由于患者个体对某些药物有特殊异常的感应性,这可能是 由药物引起的一类遗传学的异常反应,这种反应在性质上与正 常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相似,但是在用量上表现为对低剂量药 物极为敏感或者对高剂量药物极不敏感。 这类患者在应用此类 药物时易产生过敏反应,应慎用。 ②由不合理选择药物引起:有些医生在预防性用药指征过 宽,在治疗轻微的感染或普通感冒时,盲目使用第三代头孢菌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用药安全性。 方法 结合临床 分析老年人常用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老年人随着机体脏器、 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清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结论 应掌握老年人用药原 则,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人 用药 不良反应 分析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我国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大,到 21 世纪中叶可达 4 亿左右,占人口比例的 25%.而老年人这一 特殊群体的生理功能、代谢活动均不同程度降低,对药物的反 应与年轻人有比较大的差别。 据资料统计,年龄在 41 岁 ~50 岁的 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12%,80 岁以上的老人上升 到 20%[1].因此,应掌握老年人的用药原则,预防不良反应的发 生。 现将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③与患者年龄有关:小儿和老年人用药与成年人用药有所 差别,小儿要根据体重、体表面积或者按成人比例计算用药,因 新生儿、早产儿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完全,对药物反应 比较敏感,因此在用药时要特别小心。 老年患者用药要根据其 病情需要从给药范围的低限剂量开始, 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肝、 肾、心功能降低的比例要高,存在合并症和合用其他药物的情 况。
1111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1]]]]解热镇痛类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对于发热 尤其高热老年人可导致大汗淋漓,血压及体温降低,四肢发冷, 极度虚弱甚至发生虚脱,久用可致肾脏损害;长期使用阿司匹 林、吲哚美辛类可导致胃出血及黑便。 1.2]]]]老年人对某些药物敏感性增加。 镇静、催眠药如地西 泮,易引起中枢神经抑制、嗜睡、四肢无力、意识模糊;长期应用 苯二氮 类药物可引起老年人抑郁症;氯丙嗪、巴比妥类、三环 类抗抑郁药易引起体温降低;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药物如氨茶 碱、β 受体激动剂、苯丙胺样物质则易导致精神错乱;安坦和 抗抑郁药丙咪嗪,可使老年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抑制尿道括约肌 而导致尿潴留。 21111呼吸系统药物 多索茶碱大剂量使用易导致严重心律不齐, 老年人应慎 用,避免与咖啡因、麻黄碱及肾上腺素类药物同时应用。 31111消化系统药物 解痉药阿托品可诱发或加重青光眼;治溃疡药西米替丁老 年人易出现不良反应,需慎用,用药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剂量 酌减;胃动力药西沙必利有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老年 作者简介:刘慧林,女,38 岁,本科学历,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主 管中药师。 E-mail:liuhuilin.21@ 278
临床用药
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
王连英
(西山煤电职工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53)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革
兰阳性菌有效但较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弱,对革兰阴性
菌包括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及厌氧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
β 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对肾脏几乎无毒性,临床用于各
作者简介:王连英,女,50 岁,中专学历,毕业于山西煤炭联合大 学,主管药师。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年第 15 卷 3 月中旬刊
素类药物,造成此类药物的滥用和浪费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 负担,使越来越多的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 β 内酰胺酶类药物,所以对青霉素耐药的细菌,对头孢菌素可 敏感,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细菌则对青霉素亦耐药。 这类药物 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严禁与氨茶碱、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配 伍,与强利尿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时,用药期间应随 访患者肾功能,注意肾功能的变化。
4.2]]]]降压药培哚普利的不良反应有头痛、行为和(或)睡 眠异常、乏力、消化道反应、味觉异常、头晕和痉挛;一些病例可 有局部皮疹、刺激性干咳,老人忌用;卡托普利老年人须酌减剂 量;胍乙啶、甲基多巴久用可致精神抑郁;抗心绞痛药如硝苯地 平可出现面部潮红、心慌、头痛等反应;硝酸甘油可引起头晕、 头胀、心率增速、诱发或加重青光眼;利血平注射液老年人也应 减量慎用,且利血平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患者需至少观察 72]h.
④药物配伍变化的影响: 临床医师对待严重感染的治疗 时,为了弥补单种药物疗效的不足,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 行治疗, 但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会造成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配伍发生变化,使毒副作用增加。 还有一些护士为了方便用药 提前将输液用药配制好备用,这容易使药物产生水解或其他化 学变化等,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种感染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随着这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上
升趋势。
11111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 2008 年 9 月—2009 年 10 月对使用注射用第三
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处方, 通过临床医师上报,
查找处方,询问医生、护士及了解患者情况,所涉及药品
人宜减量。 41111心血管系统药物 4.1]]]]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类如地高辛可引起早搏、 室性
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洋地黄类中毒反应,老年人易导致 尿潴留,以不用为宜;盐酸胺碘酮个别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老 年人慎用;β 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致心动过速、 心搏骤停、诱 发哮喘、加重心力衰竭,老年人应慎用。
3.2....不良反应的防治 医生要严格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 类药物预防治疗的使用指征,对首诊患者要认真详细询问患者 病史、过敏史、自用药物情况,应用该类药物前应以该药原液做 皮试,在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对本类药物有 过敏倾向和特异体质的患者用药时要严密观察, 慎重用药,对 有过敏史患者应禁用。 医师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药物和合 理的配伍用药,注意用药剂量、给药方式方法,合理用药,防止 药物滥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经肠道排泄高,易造成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