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
高血压急症的规范化处理
![高血压急症的规范化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e684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2.png)
高血压急症脑血管损害
3、高血压脑病:是排除性诊断,需排除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灌注失衡轻,纠正血压为主 目 标 : 尽 快 降 压 。 在 2 - 4 h 内 将 D B P 降 至 1 0 0 - 11 0 m m H g , 或 将 D B P 降 低 1 0 - 1 5 m m H g o 药物:①降压: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硝普钠
并把握降压的节奏和目标; 急性期的后续管理应去除可纠正原因或诱因,并定期评估靶器官,避免靶器官进行性损害。
治疗具体原则
1. 镇静:安定,监护。做好病情解释,缓和患者情绪,适当使用镇静剂、止痛药等对症处理 2. 体位:一般患者抬高床头30-40cm;伴脑出血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伴急性左心衰、
急性肺水肿
老年,女性,长期血压控制不佳 呼吸困难、大汗、不能平卧,烦躁、咯粉红色泡沫痰 听诊:双肺下部或大部闻及中小水泡音 心率加快,有时心尖部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基础心脏病相应体征
高血压脑病
急性发作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精神症状:意识模糊,嗜睡、抽搐、视力异常、昏迷 进展性视网膜病变:视乳头水肿、渗出、出血 暂时性偏瘫、失语:鉴别脑炎、脑肿瘤、中毒或代谢性昏迷(颅脑CT、急诊化验)
由于可能导致胎儿氰化物中毒应避免使用硝普钠
交感危象
药物: 1.避免单独应用B-Blocker,可致a受体激活缩血管致高压 2.尼卡地平,酚妥拉明 3.用硝普钠时补足血容量,防止低压
治疗流程
口服药
高血压合并症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 糖尿病肾病 甲亢、围术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22% 嗜铬细胞瘤(交感神经)危象 子痫:4.5% 其他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存在问题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存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1b102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c.png)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存在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糖尿病患者也达到了1亿左右。
这些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解决。
一、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知问题1.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许多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或者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够。
有些患者认为,只有出现了明显的症状,才是疾病的表现,忽视了无症状期的健康管理。
2. 医生对疾病的认知不足:部分医生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
此外,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可能过于关注药物治疗,而忽视了生活方式的调整。
二、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问题1. 早期诊断困难:高血压和糖尿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早期诊断困难。
部分患者在出现并发症后,才被发现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
2. 诊断标准不统一:目前,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争议,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可能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影响了疾病的准确诊断。
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问题1. 药物治疗不规范: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规范用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中断治疗等问题,影响了治疗效果。
2. 生活方式调整不足: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并发症问题1. 并发症发生率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增加了治疗难度。
2. 并发症诊断和治疗困难:部分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困难,容易导致延误。
此外,并发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医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五、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问题1. 管理模式不完善:目前,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方案。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f9c8f6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e.png)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效果分析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be05e5b8f67c1cfad6b867.png)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效果分析作者:张昆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社区内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社区规范管理,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血糖和血压控制率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血糖和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糖尿病;社区规范管理;效果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
[1]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而必须加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为了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的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社区内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社区内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男性100例,女性60例,年龄在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5±7.4)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社区规范管理,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诊断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关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FPG≥7.0mmol/L和(或)2hP BG≥11.1mmol/L;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②排除精神异常、心肝肾严重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3 管理方法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社区规范管理。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0页)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0页)](https://img.taocdn.com/s3/m/b8490cf2856a561252d36f8f.png)
我国门诊超过1/3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
37.2%
一项全国范围内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累计收集心内科、肾内科、 内分泌科门诊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5086例
胡大一等 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38(3):230-238
目
录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疾病概述
– 流行病学现状 – 诊断和评估
目录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疾病概述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 总体治疗策略 – 生活方式管理 – 血糖管理 – 血压管理 – 血脂管理 – 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干预 – 抗血小板治疗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需进行多种心血管因 素的综合干预
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 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 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 因素的综合干预
患者比例(%)
超过6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16
12.7
12
8.1
8
16.6 10.3
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4
0 合并高血压的 糖尿病患者比例:
男性
63.8%
女性
62.1%
N=19,374
纳入健康体检19374例,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 人群,观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控制率。
Singapore Med J 2008; 49(11): 868-873
目录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疾病概述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 总体治疗策略 – 生活方式管理 – 血糖管理 – 血压管理 – 血脂管理 – 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干预 – 抗血小板治疗
饮食
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精选全文完整版
![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63ee4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近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发布(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从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特点、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诊断评估、治疗手段、防治策略、社区规范化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科学的阐述,为我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指明方向。
领衔者说“2018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未改变高血压定义,建议按危险分层进行管理,初始即可使用联合治疗与单片复方制剂。
希望能够以简单路径实现指南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新指南制定领衔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力生教授表示。
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民族、地区间存差异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且具有2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要点2:卒中仍是最主要并发症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其他并发症包括心衰、左心室肥厚、房颤、终末期肾病。
要点3:诊室血压为常用诊断方法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
家庭血压监测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要点4:高血压定义不变按危险分层管理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SBP)≥140 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https://img.taocdn.com/s3/m/e53a938b02d276a200292e16.png)
规范化测量血压:
五、高血压的治疗
综合干预的理念: 非药物治疗必须从始至终坚持 药物
I. II. III. IV.
选择长效制剂 从小剂量开始 联合用药 个体化
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I.
II.
调脂治疗 抗凝治疗
六、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目标值
人群 一般患者 ≥65岁老年人 糖尿病 冠心病 慢性肾脏病 脑卒中后 目标值 <140/90mmHg <150/90mmHg
1期高血压 (血压140~159mmHg/90-99mmHg) 改善生活方式 步骤1
限酒 DASH饮食 控制体重
2期高血压 (血压》160/100mmHg)
多数病人用药方案加改良生活方式 ACE抑制剂 ARB Β受体抑制剂 利尿剂
步骤2
单药治疗 ACE抑制剂 ARB 钙通道阻滞剂 利尿剂
加用第二种不同类型的药物 ACE抑制剂 ARB Β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
指南 JNC7 2003 ESH/ESC 2007
加拿大 (CHEP)2009 日本(JSH)2009 中国2005
高血压个体化诊治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指南》指出:“五类降压药都可以作为降 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而且一些循证 医学研究也证实钙通道阻滞剂(CCB)能有效降 低总外周血管阻力,是高血压患者最常用的降压 药物,其使用比例占我国降压药物的41%。但CCB 有可能加重有快速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 病情,尤其是短效CCB还有可能增加冠心病患者 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应慎用。
药物治疗 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ACE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醛固酮拮抗剂 ACE抑制剂、ARB ACE抑制剂、ARB和其他 ACE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
社区规范管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_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
![社区规范管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_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6d73d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4.png)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1月中第21卷第2期·健康管理·作者简介:崔洪芝(1973.01—),女,本科,全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规范管理。
E-mail :hongzhicui@社区规范管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 达标率的影响崔洪芝(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2445)【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规范管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T)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共计180例老年EHT 合并T2DM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行社区规范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糖、血压、血脂指标水平以及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
结果:管理后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血脂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且管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管理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且管理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社区规范管理可促进老年EHT 合并T2DM 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促进病情康复,说明该方法适用于老年EHT 合并T2DM 患者,值得借鉴。
【关键词】社区规范管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中图分类号】R544 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2-0104-04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nension,EHT)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一直备受关注,疾病管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价值[1-2]。
《“三高”共管规范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修订版
![《“三高”共管规范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bef9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a.png)
非致死性心梗
14741
1.82(1.64–2.03)
37(19–51)
卒中亚型
缺血性卒中
3799
2.27(1.95–2.65)
1(0–20)
出血性卒中
1183
1.56(1.19–2.05)
0(0–26)
未分类的卒中
4973
1.84(1.59–2.13)
33(12–48)
其他血管死亡
3826
1.73(1.51–1.98)
0(0–26)
高血压一旦合并糖尿病,即为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人群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019(001):1-44.
RF=危险因素;TOD=靶器官损害;CKD(mmHg)
健康中国行动
厚德 博爱 敬业 尚廉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
logo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患病人群基数庞大
糖尿病: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目前我国 大陆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
高血压: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我国 ≥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啊
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
2/3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高
且亚洲人群血压升高对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更明显
Chobanian AV et al. JAMA. 2003;289:2560-2572.心脑血管病治.2019,19(1) 1-44
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心脑血管风险增加更明显
I-IGT,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FG,空腹血糖受损;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T2DM,2型糖尿病;CVD,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路径化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路径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ffb6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d.png)
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路径化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同为我国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医防融合路径化管理是有效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慢性病的创新模式。
医防融合路径化管理模式医防融合路径化管理模式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为中心,整合医疗、预防、康复、健康管理等多学科力量,形成连续、协调、高效的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标准化诊疗路径,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路径化管理流程1. 筛查和监测: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定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血压和血糖监测,早期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2. 诊断和分类:确诊患者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将其分类为不同风险等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规范治疗:遵循标准化诊疗指南,实施降压和降糖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4.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通过健康宣教、营养指导、运动处方等手段,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5. 定期随访和评估:定期随访患者,监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并发症预防和管理: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开展预防和管理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7. 康复和复健:对合并并发症或功能受损的患者,提供康复和复健服务,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功能恢复。
路径化管理优势医防融合路径化管理模式具有多项优势:规范化诊疗:遵循标准化诊疗指南,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
连续性管理:贯穿疾病全程,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闭环管理。
个体化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和健康服务。
跨学科协作:整合多学科力量,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全病程管理:涵盖疾病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康复等全病程,实现患者全程管理。
医防融合路径化管理的实施医防融合路径化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规范管理:统筹规划:政府牵头制定管理框架和政策,明确管理目标和责任分工。
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 试点工作方案(含流程图)
![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 试点工作方案(含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70be5ecfa0116c175f0e48a2.png)
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方案目录一、工作目标 (2)二、实施范围 (2)三、基本流程 (2)(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
(2)(二)二级及以上医院服务流程。
(3)四、重点任务 (3)(一)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4)(二)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 (4)(三)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 (5)五、技术规范 (5)六、组织保障 (6)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服务流程图 (8)按照《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指导各地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试点先行,探索建立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医疗机构有序服务引导患者有序就医,为建设符合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夯实基础。
到2017年,形成较为完善的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和患者综合管理服务模式,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建立,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在全省所有县(市、区)推开。
二、实施范围2016年,太原市、运城市作为我省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全市所有县(市、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其余9个市自行选择至少1个县(市)和1个市辖区开展试点工作。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城市范围的扩增,各市应及时将试点范围扩展到全市所有县(市、区)。
三、基本流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
1.签约服务流程: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筛查发现患者,或接诊患者→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
2.上转患者流程: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参与建立签约团队的二级及以上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已建分级诊疗信息平台的,要与上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81856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6.png)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引言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为了遏制和逆转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必须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管理。
而与3项危险因素分别单独管理相比,实行〃三高〃共管可显著减少重复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具体计划是到203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均提升至≥70%,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35%.为推动〃三高〃共管的落地与实施,建议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导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的构建,统筹各方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循序渐进将〃三高〃共管真正落到实处。
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注于〃三高〃共管的指南或共识。
为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的理念,提升临床医生的〃三高〃共管技能,我国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管理和社区医疗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广泛复习文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撰写了关于〃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一、我国人群〃三高〃的患病与控制现状二、〃三高"并存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异常都是代谢相关性危险因素,有明显的聚集倾向,常常会成对或三联一起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形成'两高〃并存甚至〃三高〃并存。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ca97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5.png)
共识提倡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 式干预等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保健能力。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三高” 共管的诊疗将更加智能化,如利用算法辅助诊断、个性化 治疗方案制定等。
医保政策支持
医保政策对于推动“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医保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提高患者对规范化诊疗 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远程医疗服务拓展
远程医疗在“三高”共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可为患者 提供便捷的在线咨询、随访等服务,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 分布不均的问题。
挑战与应对
在实施“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过程中,可能面临患者依 从性不佳、医疗资源紧张等挑战。需通过加强患者教育、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措施加以应对。
THANKS
VS
注意事项
在使用调脂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肌酸激酶等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药 物不良反应。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饮食结构,有助于血脂的控制。
05 非药物治疗手段推荐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推荐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饱 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心理干预与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情 绪状态、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等
。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心理咨 询、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干预,帮 助患者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 式,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应对策略,如放松训练、自我监测 等。
儿童青少年“三高”预防策略
儿童青少年“三高”现状
我国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规范化管理共65页文档
![我国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规范化管理共6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143ddb97f1922791688e8bc.png)
2019/9/30
1.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46(5):409-413; 2. JAMA 2019;310(9):9484-959;
th
高血压、糖尿病常常并存,高伴糖人群不容忽视
• 单击此处编辑按母20版09年文患本病样率估式计, – 第二级目前我国高伴糖患者至少达到8000万
2019/9/30
1.Diabetes Care 2019;34:82078-83 2. N Engl J Med 2019;345:870-8
因此,无论美国、欧洲指南或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均强调要重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ESH-ESC
–
第高血四压级指南20191
ATTEND主要研究结果及分析
我国高伴糖患者的规范诊治
2019/9/30
3
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群庞大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据第CDC二最级新统计报告,2019 年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
估计•患第病人三数级达3.3 亿,超美国总人口1;
据《JAM–A》第2四01级9发表的最新的流调显示: 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
高伴糖人群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人群
• 单击此处编辑母一项版为期文12年本的大样型队式列研究
– 第二级 P=0.0234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N=347,978 男性
心血管死亡率(每10,000)
血压(mmHg)
一项队列研究,共纳入347,978例35-57岁男性,其中5,163例为正在服用降血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随访12 年。旨在观察有无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以及评价单纯糖尿病对心血管死亡的影响。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饮食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a4e8c76d4d8d15abf234e47.png)
5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饮食治疗陈潇雅,丰 楠,刘 涛(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309)摘 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患者的影响很大。
从系统上说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
近年来,随养我国居民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此病在我国发病率旱逐年增高的趋势。
临床调查发现,与普通人相比,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几率更高。
有调查资料显示,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可合并高血压。
国外的一项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在合并高血压后,其患心脑血管病的几率可增高25倍。
因此,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对维护其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过去,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临床上主要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但效果一般。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综合护理的重要部分是饮食护理,饮食治疗与护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非常重要,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对饮食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与分析。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饮食护理;饮食特点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陈潇雅,女,生于1997年,汉族,安徽六安人,本科,研究方向:医学。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患者影响非常大,也使得其预后难以预料。
优质、高效的护理工作是治疗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来年患者,通过积极的干预手段提高其认知程度和配合度,调节身心状态,且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对其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饮食是重要的内容,良好的饮食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一定的帮助,更是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护理的重要内容,也可以从根本达到治疗的目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在治疗过程中的难度很大,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饮食治疗,需要 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
两者的治疗目的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和血压。
合理的饮食治疗方式对控制血糖和血压有一定的帮助,在接受饮食治疗以后血压、血糖水平更稳定。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3f813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2.png)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规范化开展,提高基层防治管理水平,促进医防融合。
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中医药局转发关于做好 2020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粤卫函〔2018〕1025号)、《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广东省 2018 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卫函〔2018〕1256号)、《关于印发茂名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与临床就诊融合提升项目服务成效实施方案的通知》(茂卫函〔2018〕1256 号)和《关于印发茂名市电白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电卫字〔2018〕151 号)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任务完成率达到 100%以上,规范管理率均达到 6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 40%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 70%以上。
二、工作原则(一)加强政府主导,充分体现服务公益性和公平性。
免费向我镇常住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我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二)坚持合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在充分发挥我镇现有卫生资源作用下,积极推动医防融合,将慢性病患者管理与临床诊疗相结合,有效提升服务管理成效。
(三)坚持重质量,提高效率。
通过不断改进及完善服务模式,积极采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方式为我镇慢性病患者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服务要求及具体措施(一)强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1.通过我院日常诊疗、健康体检、送医下乡、建立健康档案等途径,加大高血压、2 型糖尿病患者筛查力度,严格落实 35 岁以上门诊病人首诊测血压、测血糖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将发现的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规范提供服务。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的工作计划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的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1b67f7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7.png)
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 建立健全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网络,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
3. 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三、主要任务1.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认识。
(2)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2. 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网络(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水平。
(2)建立健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
(3)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筛查,早期发现患者。
3. 规范高血压、糖尿病诊疗(1)严格执行高血压、糖尿病诊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
(2)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3)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工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2)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包括血压、血糖等指标。
(3)鼓励患者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5. 加强协作与交流(1)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政策。
(2)加强与医疗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协作,共同推进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
四、工作措施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落实。
2.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水平。
3.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4.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
五、工作期限本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一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 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 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 因素的综合干预
综合治疗(标准治疗) 是显著减少糖尿病大、小 血管并发症和死亡风险的 最有效措施。本指南更加 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 性……
多种心血管因素的综合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建议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应包括: 生活方式管理 血糖管理 血压管理 血脂管理
正常
疾病相关性精神紧张
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
重症患者 非药物或药物治疗
精神心理科医 生协助诊治
重视疾病危害,树立 终身治疗的观念 避免过度关注,树立 可防治的信心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目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 总体治疗策略
– 生活方式管理 – 血糖管理
录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疾病概述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
SACN.IRB.17.11.8591,有效期:2019/5/24
刘女士只重降糖不重降压,造成并发症
刘女士 患糖尿病和高血压多年,她 觉得糖尿病更严重,只重视 降糖治疗,对生活方式和降 压治疗并不注重,不久前又 诊断出了蛋白尿肾病
真应该早点 吃降压药
专家告诫: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应综合治疗
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合并存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 具有极强的危害性,降糖和降压治疗同等重要。除 此之外,还要改善生活方式,干预其它心血管危险 因素……
目
录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疾病概述 – 流行病学现状 – 诊断和评估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迅速增长
12 10.5
糖尿病患病率(%)
碳水 化合物
蛋白质
1. 肾功正常:占总能量10%-15%;有显性蛋白尿:限制在 0.8g/d∙kg体重;GFR下降:0.6g/d∙kg体重 2. 摄入蛋白质不引起血糖升高,但可增加胰岛素反应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饮 食
1. 不推荐饮酒,饮酒时需将热量计算在总能量内 2. 每日不超过10-20g酒精 3. 酒精可能诱发应用磺脲类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
精神紧张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目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 总体治疗策略
– 生活方式管理 – 血糖管理
录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疾病概述
– 血压管理
– 血脂管理 – 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干预 – 抗血小板治疗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需进行多种心血管因素的 综合干预
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5 急性冠心事件的相对风险
2.0
1.5 1.0 0.5 0
1.914
1.75
1.732 1.387 1.29 1.191
高血压
吸烟
高TC
低HDL-C
肥胖
糖尿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34(12): 1133-8.
降压获益及降压目标
临床研究证据
UKPDS研究
收缩压每↓ 10mmHg 糖尿病并发症↓ 12% 死亡风险↓ 15%
RAS激活使糖尿病患者 降压达标困难和肾病发展
使肾脏近曲小管血管紧 张素原表达增高, 使系 膜细胞合成AngⅡ增多
高 血 糖
糖尿病时肾脏局部的 AngⅡ降解速度减慢
RAS 激活
肾脏局部产生的AngⅡ 可直接导致系膜细胞和 足突细胞的损害, 促进 蛋白尿的形成
血管收缩 醛固酮分泌增加 交感神经兴奋
血 压 升 高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戒烟
目标 手段措施 1.宣传吸烟危害与戒烟的益处 放弃吸烟 2.为有意戒烟者提供戒烟帮助。一般推荐 突然戒烟法,戒烟日完全戒烟
科学戒烟
3.戒烟咨询与戒烟药物结合
4.公共场所禁烟;避免被动吸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21
不良情绪矫治
精神状况检查(量表测评) 病情评估的常规内容
12
8.1
8
4
0
合并高血压的 糖尿病患者比例:
男性
女性
63.8%
62.1%
N=19,374
纳入健康体检19374例,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 人群,观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控制率。
Singapore Med J 2008; 49(11): 868-873
我国门诊超过1/3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
血管病变
视网膜病变
RAS抑制剂
RAS激活
肾病发生、发展
肾小球毛细血管阻力增加 系膜和足突细胞损害
心脏损伤
肾病
心脏损伤
冠状动脉收缩 心肌收缩增加 左心室肥厚
赵俐丽等,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8; 29 (4): 168-72 Barra S, et al.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9; 10(2): 173-89
9 5.5
6 2.28
0.67 0 1980年 1994年
3
2001年
2007-2008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zt/2009/2008ppt.jsp
超过6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16.6
16
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10.3
患者比例(%)
12.7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10
糖尿病 + 高血压 = 事件风险显著增加
• 糖尿病一旦合并高血压: – 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至少是单纯 高血压或单纯糖尿病的2倍 – 加速视网膜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的 发生和发展 – 死亡风险将增加7.2倍
1+1>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其它危险因素
不可控性危险因素 增龄 男性性别 早发心血管家族史 种族 可控性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吸烟 超重/肥胖 缺乏运动
药物
ARB/ACEI不仅有效降压,而且有效改善糖代谢,并可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 白排泌、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等,因而被推荐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 选降压药物 2型糖尿病的降压治疗与相关并发症(特别是肾脏损害)防治方面,
ARB类药物具有更充分的研究证据,推荐首先选用
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 18(12): 1177-83
2.空腹血糖(FPG)
或 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7.0
≥11.1
糖尿病
收缩压≥130mmHg 和/或 舒张压≥80mmHg
注: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未 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 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a只有相对应的 2小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有所不同,糖尿病:2小时血糖≥12.2 mmol/L;糖耐量减低:2小时血糖≥8.9 mmol/L且<12.2 mmol/L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 水平a(mmol/L)
高血压诊断标准
人群 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 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 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 现)加上随机血糖检测 或
≥11.1
非糖尿病
收缩压≥140mmHg 和/或 舒张压≥90mmHg
糖尿病肾病
赵俐丽,国外医学 老年医学分册,2008; 29(4): 168-72
Graciano ML,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04; 15((7): 1805-15
RAS抑制剂,新一代降压药物 降压同时全面保护心肾
血压升高
血管收缩 醛固酮分泌增加 交感神经兴奋
卒中
注:无在静息(安静)状态下,进行非同日三次血 压测量,均达到上述标准可诊断为高血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均属于“高危”人群
•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
无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 1级 低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2级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3级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降压药物的应用时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SBP=130-139mmHg或 DBP=80-89mmHg
BP≥ 140/90mmHg 或有蛋白尿
非药物治疗 3个月血压仍未达标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国糖高共识推荐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首选RAS抑制剂
基于大量临床试验证据ARB与ACEI被推荐为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基石
ADVANCE研究
平均血压↓5.6/2.2 mmHg 微血管或大血管事件↓ 9% 心血管死亡率↓ 14% 全因死亡事件↓ 14%
ACCORD研究
强化降压(收缩压< 120mmHg) vs.常规降压 (收缩压<140mmHg) 患者并未进一步获益 不良事件反而显著增加
降压目标 • 一般糖尿病患者:<130/80mmHg; • 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140/90mmHg。
– 血压管理
– 血脂管理 – 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干预 – 抗血小板治疗
降糖治疗的目标值
• HbA1c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指南将HbA1c的控制标准定为<7.0%,基于以下原因:
– 与国际上主要的糖尿病指南保持一致 – 多项大型循证医学研究证明,HbA1c降至7.0%时微血管并发症已 明显降低,进一步降低使低血糖风险增加 – 新近多项临床试验发现,病程较长、携带大血管病变危险因子较 多或已发生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一步降低血糖可能 增加死亡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