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材料题类型及解题指导
中考历史材料题类型分析与解答方法
中考历史材料题类型分析与解答方法中考历史试卷中的材料题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
就命题者意图而言,通过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对学生解题而言,材料题要求学生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而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见解。
尤其是新课改形势下,历史材料题解答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见解、感悟,以及映自己的价值取向。
新课改形势下,很多地方的历史中考形式改为开卷考试,命制材料题时的“材料”来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照搬课本内容,而是尽量避免摘抄教材原文;所设问题的立足点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独立的历史思维能力。
新材料层出不穷,提问灵活性不断提高,更是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因而成为复习迎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中考中往往成为学生得分“瓶颈”。
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一读:读题是解题基础。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
根据笔者辅导学生参加宜昌市中考(开卷)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二想:读题环节清楚后,就根据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联想大脑中所记忆的相关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这是答题的关键点。
三答:“问什么回答什么”,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在回答时,一定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意识的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语言精练、准确表达。
下面尝试性归类几种材料题的解答方法:1.以文字介绍为主的材料题及解答方法: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
非课改区中考试卷中,此类型题时常出现,但课改实验区试卷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了。
初中历史2023中考数据表格类选择题专题复习(解题指导+专项练习)
中考历史数据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指导中考历史数据表格类选择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B.外商企业在华投资增加C.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D.帝国主义放松对华控制5.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这4年最有可能是()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支出(亿元)第1年19505 2451 +6.0第2年20000 4532 -21.8第3年17000 4561 -65.8第4年14350 5044 -81.8A.1953—1956年B.1957—1960年C.1966—1969年D.1978—1981年6.阅读下表“《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积极报道0(0%)2(2%)51(14%)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中性报道16(5%)10(11%)224(62%)A.中国接受了美国的“自由化”和“民主化”B.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C.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D.美国的强烈要求7.如下表中所示内容体现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B.等级森严C.自给自足D.军事独裁8.下表为英国某贵族庄园经营情况表。
据此表分析,这一经营情况()项目时间租地农场主租地数占比缴纳租金占比自耕农租地数占比缴纳租金占比1633年≤30%约50% 60%~70% 约50%附: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考工记》所记载、司母戊鼎的合金成分表中钟鼎合金的标准相符”可知,实物的成分和文献记载相符,技术成熟并载入中典籍,体现了青铜合金铸造技术已登峰造极,B项正确;司母戊鼎铸造以《考工记》记载以实物记载为依据,排除A项;历史记载必须有出土实物的印证,这种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是为了说明青铜合金铸造技术的高超,不是为了让实物史料有效验证文字史料的记载,排除D 项。
2020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解题指导
材料论述题解题指导1、什么是观点?观点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史实的评价、看法、影响、意义、作用、启示、感悟等。
观点带有个人的主观评判因素,而史实是一种客观的事实。
2、提炼观点和解答试题要注意的问题(1)观点要用陈述句(不能是否定或疑问句等,不能是短语或词组)。
(2)提炼观点不宜停留在具体的“史”(史实)上,要上升到“论”(结论)的高度。
(3)观点必须是鲜明、简练、完整的一句话,观点表述不能啰嗦或模棱两可。
(4)观点在材料中要能得到验证,要反映整则材料的完整意思,不能只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其中一个方面。
(5)要避免大包抄、“万金油”式的空泛观点。
(6)观点提炼要体现历史学科知识内容,要凸显“历史味”(7)论述部分要紧扣观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能太少(答题卡空白处约150字)。
论述一定要包含两个论据,结构为:论述1(史实+论证);论述2(史实+论证)。
选取的论据一是从材料中归纳,论据二一般是跟所提取的观点有关但取材于课本(也有可能材料本身就有两个论据,那就不必用到课本知识)。
要特别注意设问对论据可能有时间或空间的限定要求(如“世界近代史”)(8)结论是观点的升华,一定要写,但又不能照抄观点,可以参照两个论证对观点进行改写、扩写。
3、观点提炼的常见方法:(1)分层解析材料意思,再概括段落大意,找到中心意思与课本观点的相似之处。
(2)抓住材料的关键词(高频率词语)、主题词(体现中心意思的词语),找出几个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已知的知识组合成一个观点。
(3)注意材料的出处与第一个设问等信息提示。
(4)根据材料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确定人物或事件的地位、性质、评价、影响、启示等内容中带观点性的句子。
(5)确定材料所涉及的是什么主题的:改革、开放、革命、科技、战争、思想解放、人物评价、古代重大工程等,回归课本或参考资料,寻找能对号入座的观点。
但一定要记住不能出现过分空泛的观点,可以通过加限定语的方法把过于空泛的大观点降格成中观点。
【最新】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考题【含答案及解析】
中考历史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A.北京人狩猎B.山顶洞人捕鱼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D.半坡人制作衣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原始农业最早的是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和半坡居民种植粟,所以C符合题意。
ABD三项与原始农业无关。
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长远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的经济打击。
这是从一个侧面阐述新航路开辟的A.原因B.条件C.经过D.影响【答案】D【解析】据材料“从长远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的经济打击”可知,这是从一个侧面阐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大西洋沿岸,这是意大利衰落的原因之一。
故选D。
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石油污染严重B.城市环境恶化C.食物严重短缺D.医疗技术落后【答案】B【解析】1831—1841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和利物浦死亡率上升的原因明显是由于工业生产严重污染了环境,导致城市环境恶化,故选B;石油的大规模使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工业革命发展缓解了食物的严重短缺,排除C;工业革命发展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排除D。
故选B。
4.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抽签产生公职人员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C.赋予妇女政治权利D.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初中历史2024届中考认识类材料题答题模板
中考历史认识类材料题答题模板【解题方法】(1)“读”。
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是哪方面的认识(启示),这是解题的前提。
(2)“找”。
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此类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基本知识,这是解题的关键。
(3)“提”。
就是根据所找出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么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
这是解答认识类设问的落脚点。
【答题模板】1.对国家统一的认识(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分裂必然导致长时间的战争,使百姓身心疲倦,从而产生强烈地渴望统一进而实现和平稳定的愿望。
(3)英明的君主或个人的雄才大略,也是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重要因素。
(4)历史发展表明,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不可能得逞,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战争都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2.古代选官制度对今天有哪些重要启示?(1)我们应树立科学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和人才。
(2)要强化法律监管,加强选拔方式的制度化。
(3)要注重人才选拔的实用性。
(4)克服官本位思想,重视人才的多元化。
(5)要克服特权思想,维护公平程序。
(6)要完善考试制度,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
3.对制度创新的认识(1)制度创新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2)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制度创新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
(4)制度创新是创新之本,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5)良好的制度环境本身也是创新的产物,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创新型政府,只有创新型的政府,才会形成创新型的制度、创新型的文化。
4.对当今国际关系的认识(1)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答题技巧1.读;题目画关键词2.联;与课本知识建立联系3.排;错误的,无关的,不完美的,绝对的。
4.规律:①没有百分百确定的答案不更改,相信一见钟情;②选择题按顺序写完,如果确实在30秒钟内没有合适的答案,选一个最有可能的答案,圈试卷题号有空再去看,一定不能空。
主要是提醒自己后面来再思考在答完题目后再返回作答。
口诀;有对全优生\深(有没有添枝加叶;对不对鱼目混珠;全不全以偏概全;深不深本质或根本;优不优是否是最佳;试一试难以抉择选择把选项代入题干)二.做题材料题基本步骤1.先看题目:①题目问什么?有几问?②要从哪个材料里找答案?(怎么读材料①审什么:导语、正文、出处、注释——明确考查知识点②怎么审:有几句,材料结构,勾出关键信息(关键句子,标点,连接词),精准定位题目考查的知识点)③分值如何?(通过分值来判定答案有几点,正常情况下,每个得分点的分值是整数;每个得分点1分或2分的最为常见)2.再看材料:从材料里找答案;如果材料找不到答案就从课本里找。
3.分点作答:答:①……②……③……(怎么写答案;①顶格写问题词+冒号,标志开始作答了②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答案要点化、序号化③按设问顺序答题,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务必在答题框内答题。
)三.材料题注意事项(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1)分点列条作答(严禁“段落式”答题);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也可以另起一行作答。
(2)每个问题应有提示语或者小标题的起语。
问题中有“分别”的要求,必须标示清楚所答的是哪个内容;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
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
例:问“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地位”,答:历史事件:……;地位:……。
(3)严禁在答案中出现“图示”(如“→”)性质的写法,必须用文字表示。
(4)专有名词必须特别注意书,严禁简写(如“半殖半封”“一工;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化,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指导
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指导摘要: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的开放性比较强,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题型多变复杂,学生们在解答该类型习题时,需要以历史的本质性规律为切入点,明确该材料的核心思想理念,利用该类型的习题来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解题措施引言:材料论述题是福建省2017年中考的新题型,题目的分值为8分,难度较大,2018年此题型的分值增加到10分,但是得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今年在莆田召开的省学科会议对2020年中考各题的分值进行了调整,其中材料论述题增加2分,由10分变为12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0分,观点2分,论述和结论8分。
材料论述题是中考的新题型,有利于综合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甄别学生的水平,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但是学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其根本无法取得理想化的历史成绩,追究其本源,主要就是因为学生们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比较差,不能在习题当中及时的提取各类的数据信息,同时其也无法较好的掌握住历史知识的关键点,致使其无法从材料中提炼准确观点;无法区分观点和史实;观点和论述脱节;史实论证抓不住要点,空话套话太多等等。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初中生历史材料论述题的解题能力呢?1、理解材料论述题内涵特征以及答题规则材料论述题是一类新型的历史试题,该题型对于学生们来说会比较陌生,想要解答好该类型的习题,老师和学生们就必须要深入的探究其习题。
分析该习题的内涵特征,就材料的内容为基准提炼出相应的观点,用史实去验证该观点。
阅读材料,掌握材料当中所划分出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等要素,简要的概括出中心的内容,联系好课本的知识内容,选择好观点。
观点必须要使用陈述句,且需要简明扼要,可以概括这段中心主旨。
观点不可以将材料中的原句照抄下来,可以对这句话进行改,要尽可能的上升观点阐述的高度,其实际论述的位置必须要和观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把史实和结论融合在一起,描绘出的语句必须要足够的通畅,确保条理的清晰度,尽可能的凸显出历史的韵味。
【中考复习】中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十二)
【中考复习】中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十二)材料解析题已成为中考试卷中必考的一种题型。
根据多年的中考命制题型和考生的答题情况,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发现考生遇到此类题型常常出现答题不规范、存在盲目性、失分严重的现象,有必要对此类试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考生的解题思路和答疑解惑提供方向。
中考历史面对不同类型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多材料的组合题型】它是针对若干有着某种形式联系的材料,提出问题可针对其中某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即采用多角度和相比较的提问方式,回答时要充分理解材料内容,反复提炼观点,得出相应结论,同时要在平时注意有关方法的积累,注意相关概念的含义。
这是目前的最基本题型。
【提炼类题型】即材料未经处理,在提问时要求有条件地提炼观点、内容和意义等。
答题原则:第一,仔细阅读理解材料;第二,概括提炼信息,注意材料中隐含的信息,高度概括作答,第三,对照材料题目要求,保留有效信息材料内容;第四,将类似内容加以整理、合并,精心组织语言,逐一列出。
第五,避免对材料内含不假思索或脱离材料而造成遗漏要点,要按所学知识或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内容整理组织答案。
【数据表格类题型】即通过数据表格、图画等材料的阅读理解来分析解决问题。
数据表格型材料题,其信息量大,要注意观察其数据变化特点、规律,找出对解题有利的提示语,结合教材知识,得出结论,找出特征,答题就顺利多了。
【材料评述题型】即把提供的材料作为认知的背景,发挥创造性思维来评价说明有关问题。
材料解析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如下:①先看问题,知晓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②再看材料,是带着问题来看材料。
③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契合点。
映射到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内容。
④根据问题正确组织答案。
文章来源于精品学习网专题推荐>>届高考历史4月学习指导高考历史全程辅导全国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汇总全国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汇总全国学年高中4月月考历史试题汇总全国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汇总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 (28)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1. 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
据此推知,英国A.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D.推动了“三国协约”的形成【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
据此推知,英国完成了第—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品越来越多,推行海外扩张政策,扩大海外市场。
所以“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C项符合题意;A项是1640年,B项是1688年,D项是19世纪末。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法西斯势力的威胁,欧美大国提高关税、纵容侵略等以邻为壑的做法,导致全球相继被卷人经济萧条和世界大战。
“二战”后,为避免历史重演,国际社会A.先后成立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B.积极投入第三次科技革命C.纷纷建立完善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D.大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中、英、美、苏、法为首的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其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在美国的推动下,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土的日内瓦。
故选:A。
3. “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
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斯塔夫里阿诺斯赞扬的考试制度是A.禅让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通过考试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是科举制,故B符合题意。
中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指导示例
(答爱迪生发明电报、电车、电影等亦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答福特发明四轮汽车
建造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亦可)
(3)罗斯福新政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改善、巩固和发展
(4)发言提纲: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发展:①要取得民族解放和独立;②必须维护国家统一
任何阻碍、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
必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决反对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
或从其他角度答题符合题意的
酌情评分
3.历史作文型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就某些历史现象、某阶段历史发展进程或某个历史人物等
深入分析问题
阐述个人的认识
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
反对分裂;③必须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科技;④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
(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例5】(1)①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
加强了内地同台湾地区的联系
②元朝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③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评分说明:任答其中两则即可
去体验不同角色
以不同的身份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学生只有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然后回归课本
落实考查的基本知识点
特别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宏观背景
才能较好地完成答题
参考答案:
【例1】(1)示例:展区主题:生活巨变 选择展品:①
评分说明:展区主题必须自己提炼且与展品相对应
一定会给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
V 中考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历史试卷中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题型。
通常材料解析题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部分,是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它主要是为考生提供答题信息;第二部分是设问部分,命题者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相应地提出问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网络和材料所体现的各类信息,在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析。
一、按材料类型分类的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一)文字型材料题是中考材料题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组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例如阅读材料: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
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材料二:明未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1)隋朝。
(2)便于统治者笼络人才(或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
(3)八股取士(4)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都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文字狱。
此类题目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先快速浏览材料和问题,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寻找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语,再把设问与材料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同时要特别注意主体材料的开头、结尾和注释,在此基础上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结合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答题。
说不定答案就在材料中。
材料题的设问一股由多个问题组成,要根据要求作答,简明扼要,避免长篇大论。
【中考历史】2023年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7种客观题)
2023年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第一部分】→选择题备考方法(认真审题是关键)(25分)1、三看题干:一看时间、地点、人物,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三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中心;2、三思选项: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题型导读】从类型来看,根据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分析,一般分为七类:表述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排序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
从解答方法和技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表述型选择题】表述型选择题又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等提示语。
主要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例1】对于公元前594年和公元509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公元前5世纪早期和公元5世纪晚期B. 公元前6世纪早期和公元6世纪早期C. 公元前5世纪早期和公元5世纪早期D. 公元前6世纪晚期和公元6世纪早期【否定型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
【例2】(2017孝感)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
《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的创设C. “开元盛世”D. 大运河的开凿【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
【例3】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A.魏晋南北朝北方人民的南迁——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比较型选择题】此类试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中考历史探究类试题解题指导
种题 目, 让学生对所 提供 的历史材 料谈感想 、 谈体验 、 谈看法 、
写 解 说 词 、 短 文 等 , 就 留给 了学 生极 大 注重多种方法并用 。就是在认真审 题的基础 上, 依据题 目要求 , 对课本知识 进行发散性思维 ; 题 答
国革命 的摇篮 ,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 根据地 。 瑞金 : 中华苏 维
埃政府所 在地 ,红色故都。 韶 山 :毛泽东的家 乡和故 居所 在 地 。 上海 : 国经济 中心城市 , 我 中共一大会 址所在地 。 嘉兴 : 中共 一大会址所在地 。 遵义 :遵 义会议所在地 ,长征的转折 点 。 延安 : 日战争时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 。 北京 : 中国首 抗 新
旅 ”的旅游路线 c 如你是该旅行 社策划部经理 , 假 请你精选 出
一
即“ 精析题意” “ 、 回归教材” “ 、注重发散 ” “ 、力求完美” 。从答 题
技 巧 来 说 , 归 纳 为 “ 个 中心 、 个 基 本 点 ” 一 个 中 心 是 “ 可 一 两 , 阅
些 最 能 代 表 中 国 共 产 党 建 党 8 探 索 历 程 的地 点 ,写 一 份 5年
当然 , 题还 可 以选 择 西 柏 坡 、 宁 、 别 山 、 渡 河 等 地 , 此 会 大 大
但要 注意经典性 。方案必须按照地理方位来妥善安排 , 注重节
约行程 , 不走重复路线。 [ 历史小论文型典型试题示 例】 这是一位在 2 0世 纪 的中国历史 上影 响很 大 的人物 f 如右 图)他 为党 和人 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 , 死而后已。 他的卓著功勋 、 崇高品德 、 光辉人格 , 深深铭记 在全国人 民心 中, 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在 请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观察图片及阅读文字,回答问题图一: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
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图二: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
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2)根据图片及解说文字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3)根据图片及解说文字写出图一和图二有什么关系?【答案】(1)A。
(2)可以从文章(会议)内容、(文章)会议名称、(发表)召开时间、召开地点、主持人等符合题意即可。
(3)图一是图二的思想基础。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故选A。
(2)依据图片及解说文字我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信息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时间:1978年12月18日22日;信息点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地点:北京;信息点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中心议题: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山东省潍坊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西周建立后,今日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A.缴纳租税 B.治理郡县 C.镇守疆土 D.监察百官2.《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状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冲突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4.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改变导致了()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5.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靠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A.推行重农政策 B.下令合并州县 C.重用汉族官吏 D.设立驻藏大臣6.清朝后期,“到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7.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开仓救济百姓;张仲景做长沙太守后,坚持为百姓治病.郑板桥著有《潍县竹枝词》,张仲景著有()A.《三礼注》 B.《十钟山房印举》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8.鸦片斗争期间,青州旗兵血战镇江,抗击英军,镇江人民建忠烈祠,彰其忠勇,其“忠勇”精神可表达为()A.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B.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C.舍生千里赴国难,取义何曾惜自身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9.如图是20世纪注明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10.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A.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11.《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宜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是()A.大众传媒的普及 B.男女实现了同等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封建思想的根除12.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一位闻名人物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他是()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13.1919年6月以后,王尽美回到诸城老家,指导学生活动,给潍坊地区的五四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运动标记着()A.武装抗拒国民党统治的起先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先 C.马克思主义起先传入中国 D.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14.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已无歧”的诗句,这句诗赞颂了工农红军()A.团结一样的精神面貌 B.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北上抗日的坚决信念 D.三大主力的成功会师15.“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斗争成功的主要缘由是()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建立了敌后抗日依据地 C.进行了正面战场反抗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6.如图为“潍县解放60周年纪念”宣扬画,潍县解放()A.粉碎了敌人对山东的进攻 B.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C.供应了城市攻坚战的阅历 D.奠定了解放全中国的基础17.新的农业体制在1979年12月后的两年间生效了,生产责任“被分散到农户家里.”这种“新的农业体制”是指()A.农业集体化 B.人民公社制度 C.土地私有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A.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主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同等 C.提倡世界各国避开斗争和平共处 D.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19.《建筑与民主》一书中说: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探讨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这反映了雅典()A.实行民主政治 B.留意法制建设 C.建筑水平超群 D.文化旺盛昌盛20.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新航路开拓始于葡萄牙.一个发觉了“人”,一个发觉了“世界”.它们共同推动了()A.大西洋沿岸经济旺盛 B.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进化论和相对论诞生 D.欧洲资本主义发展21.“1688年的最终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新国王,贵族们担当伴唱.”“戏剧”结束后颁布了()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夫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绚丽.”“阳光绚丽”是因为()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第一个五年安排完成23.“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夫的实际收入也在削减.”这一现象带来的干脆后果是()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 B.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C.爆发了空前严峻的经济危机 D.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4.丘吉尔描述了参与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种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预示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A.全球化趋势加强 B.两极对峙格局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一超多强格局25.从查理曼帝国到哈布斯王朝,从拿破仑到希特勒,都企图通过军事和斗争手段实现统一欧洲的幻想,到头来他们都失败了,这证明欧洲一体化必需坚持()A.接着奉行杜鲁门主义 B.实行贸易爱护手段 C.建立统一的宗教信仰 D.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26.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志向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摘编自《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学问,简述孟子的政治志向.材料二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有商人领先运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见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摘编自《新全球史》(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学问,概述宋代商业旺盛的主要表现.材料三 1875年4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年过6旬、体弱多病的他,日理万机,殚精竭虑,甚至带棺出战,表达了誓死收复新疆的决心,被时人誉为“一代名臣”.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论共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左宗棠的字)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摘编自《中国近代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价左宗棠.材料四请告知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知我这民族的宏大,轻轻的告知我,不要喧哗.这是20世纪早起闻名诗人闻一多的困惑-----谁是中国人?----摘编自《中国文化导读》(4)综上所述,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传统文化?27.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经验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激昂的宏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建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材料二假如做更深化的思索就会发觉,…难以精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冲突,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行避开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缘由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大事图表历届人大立法状况历届人大立法数量(条)五届人大60六届人大63七届人大87八届人大117九届人大113(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及重大成效,20世纪末,我国提出了怎样的“法治”目标?28.伴随着蒸汽机的一声鸣响,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为《机器时代的享受》.它描写了美国有钱人坐汽船巡游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很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摘编自《文明的力气》(1)据材料一,“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二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全部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运用电力.此时科学探讨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干脆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全部者,但事实上,他们几乎好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摘编自《世界文明史》(2)据材料二,概括其次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材料三人类文明演进坐标---摘编自《世界现代化进程》(3)据材料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其次次现代化使人类进入了什么社会阶段?以美国新经济时代为参照,归纳其次次现代化的主要特征.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01.西周建立后,今日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A.缴纳租税 B.治理郡县 C.镇守疆土 D.监察百官【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故选C.【点评】驾驭分封制的相关学问.2.《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分析】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主要目的.【解答】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访西域,主要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当时匈奴限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地区,汉王朝通西域的路途也受匈奴限制.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的主要目的驾驭状况,属于基础学问.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状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冲突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开发的相识.【解答】依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阅历,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民族融合.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留意扎实驾驭人口南迁的缘由和影响等.4.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改变导致了()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精确理解.【解答】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旺盛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亲密关系.唐玄宗时期完善科举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这一改变导致了唐诗繁盛辉煌.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史料信息进行精确解读、分析、推断的实力.5.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靠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A.推行重农政策 B.下令合并州县 C.重用汉族官吏 D.设立驻藏大臣【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答】“依靠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忽必烈重用汉族官吏,实行汉族的政治制度.故选C.【点评】留意精确识记元世祖的治国措施.6.清朝后期,“到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考点】闭关锁国政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解答】材料“到处皆关,关关有税.”反映的是清朝抑制商业发展;“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反映了清政府的禁海政策.故选B.C项错误,材料中重农体现不出;A项禁绝贸易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完整.故选B.【点评】留意精确识记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内容.7.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开仓救济百姓;张仲景做长沙太守后,坚持为百姓治病.郑板桥著有《潍县竹枝词》,张仲景著有()A.《三礼注》 B.《十钟山房印举》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考查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解答】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选D.【点评】考查学生对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的识记实力.8.鸦片斗争期间,青州旗兵血战镇江,抗击英军,镇江人民建忠烈祠,彰其忠勇,其“忠勇”精神可表达为()A.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B.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C.舍生千里赴国难,取义何曾惜自身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考查鸦片斗争期间,青州旗兵血战镇江,抗击英军,镇江人民建忠烈祠,彰其忠勇的“忠勇”精神.【解答】依据题意可知,C项符合题意.A“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西塞山怀古》,是作者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解除.B是李白《古意》中的两句诗,意思是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宏伟壮阔而又荒芜孤独的景象.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对鸦片斗争期间,青州旗兵血战镇江,抗击英军,镇江人民建忠烈祠,彰其忠勇的“忠勇”精神的理解实力.9.如图是20世纪注明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影响.【解答】题目漫画描写的是一个清政府官员将写有“民”的芝麻倒入写有“政府”的磨盘中,磨出的“香油”淌进了写有“外国”的容器中,形象地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大肆掠夺人民以满意列强的要求,进而使清政府苟延残喘,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史实.故选B.【点评】本题有肯定难度,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解读理解和分析实力.10.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A.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考点】洋务运动.【分析】考查了从19世纪60-90年头,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的相关学问点.【解答】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纳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所以D是正确的选项.故选D.【点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1.《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宜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是()A.大众传媒的普及 B.男女实现了同等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封建思想的根除【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改变.【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改变.【解答】由“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宜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可以看出是受外国风俗的影响,即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故选C.【点评】留意理解我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12.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一位闻名人物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他是()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答】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中“天火”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每周评论》宣扬马克思主义.故选C.【点评】留意精确识记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内容.13.1919年6月以后,王尽美回到诸城老家,指导学生活动,给潍坊地区的五四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运动标记着()A.武装抗拒国民党统治的起先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先 C.马克思主义起先传入中国 D.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考点】五四运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学问点的识记实力.【解答】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确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化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表现了宏大的力气,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今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以B是正确的选项,解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务影响的理解分析实力,要理解重要历史事务的意义.14.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已无歧”的诗句,这句诗赞颂了工农红军()A.团结一样的精神面貌 B.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北上抗日的坚决信念 D.三大主力的成功会师【考点】遵义会议.【分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解答】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已无歧”的诗句,这句诗赞颂了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决信念.从中心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到红军长征,革命的实践,使林伯渠越来越坚信毛泽东是中国党内正确路途的代表,并始终坚决地站在毛泽东的正确路途一边.当遵义会议传来复原毛泽东在中心的领导地位时,林伯渠激烈不已,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已无歧”的诗句,坚信只要沿着毛泽东所制定的正确路途,中国革命就肯定能取得成功.故选C.【点评】本题驾驭遵义会议相关学问.15.“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斗争成功的主要缘由是()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建立了敌后抗日依据地 C.进行了正面战场反抗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考点】抗日斗争的成功及历史意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斗争.【解答】由童谣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是中国取得抗日斗争成功的最主要缘由.故选A.BCD均是抗战成功的缘由,但不是主要的缘由.中华民族紧急时刻,国共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样,共御外敌,雪洗了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抗日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国际的大力的救济,但是不能认为这就是成功的主要缘由.故选A.【点评】本题驾驭抗日斗争成功的缘由.16.如图为“潍县解放60周年纪念”宣扬画,潍县解放()A.粉碎了敌人对山东的进攻 B.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C.供应了城市攻坚战的阅历 D.奠定了解放全中国的基础【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河南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33)
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1.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龙山文化遗址【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2.根据《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其中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设立的封国有A.齐、燕B.齐、鲁C.宋、晋D.宋、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西周分封了齐、鲁两国,故山东称“齐鲁之地”,故B符合题意;燕在河北,故A不符合题意;宋在河南,故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
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
这位高僧是A.玄奘B.鉴真C.蔡伦D.毕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
由材料“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可知,这位高僧是鉴真。
2023年中考历史重难点题型专项突破——类型一 史料探究类
类型一 史料探究类
返回分类导航
据材料,指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使用的武器,并归纳其表现出 的战斗精神。(4分)
第二步:高效读材料。 (一)精读材料中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圈画关键信息。
根据第二段, “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 700万 人牺牲、物资损失高达6 790亿卢布”可得出1941年至1945年,苏 联牺牲了2 700万人、物资损失6 790亿卢布;根据材料“苏联对民 国政府提供支持,先后三次向中国提供2. 5亿美元贷款”可得出支 援中国人民的抗战。
类型一 史料探究类
返回分类导航
【答案指导】
第一步:精准审题。设问最少读三遍,圈画关键词。注意设问中的每一 个字都有价值。 第二步:高效读材料。 1.在材料中找和设问的关键词一致或相似的表述。 2.要重视材料中做这件事的主体的作用(政府、人民、伟大领袖等)。 3.不要忽略材料中的任何信息,包括材料导语、材料出处和图片材料。 4.利用好材料中结论性的、高级的表述,看到这类句子标注序号。 5.学会翻书:如果给定的材料是所学知识,应及时翻书锁定知识点。 6.重视材料中出现两次及两次以上的表述。
类型一 史料探究类
返回分类导航
(二)精读材料中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带来的伤害,圈画关键信息。 根据材料“1939年9月苏联打着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旗号侵入 波兰。1940年春,苏联在卡廷森林制造了卡廷惨案”可得出1939年 9月,侵入波兰;1940年,制造卡廷惨案;根据材料“但苏联也对中国 构成一些伤害”可得出给中国造成了伤害。
类型一 史料探究类
返回分类导航
2
精神类
【典例精讲】
2.(2020·河北)(核心素养·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图表类历史试题答题技巧及应试技巧
选择 C
重要的历史人物
孔子
黄帝
老子石像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女真 金
成吉思汗
忽必烈
蔡伦
毕升
张仲景 李时珍
华佗
戊戌变法
谭嗣同就义
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
李大钊
民族资产阶级
张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时期模范人物
王进喜 袁隆平
邓稼先
历史性的握手
尼克松访华
• 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 D.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1、曲线变化—— 增长 2、变化原因—— (关注时期,一战期间)
外因、内因
3、说明结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及原因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
1、曲线变化 2、变化原因 3、说明结论
1924~1929年失业率低,
选择 D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
成解就题。技下巧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①
提抓出住和问平题共指处向五的时项期原“则20②世恢纪复70在年联代”合,国问的
合题法涉席及位的③方中面美“外正交式成建就立”外交关系④承办
• “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文艺复兴
•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
告······”
《独立宣言》
•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权宣言》
•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 ——《共产党宣言》 •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不能持久站立的” ——林肯 •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 贝多芬 •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现实生活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人说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 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1分)依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1)同意。 ①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在此过程 中,颁布《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独立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真正赢得了国家的独立;颁布了1787年宪法。 ②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的又一大障碍。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一谈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启示?
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文 化发展。 加强国与国之间交流与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中考复习方法指导:
LOGO 1、做好课堂笔记,夯实基础 2、构建知识结构,整体把握历史事件 中考历史学科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是否熟知,这就要求考生 复习时要建立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架构。 ①首先要重视教材目录,教材目录清晰记录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 可以帮助考生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到一章一节相联系的知识点,由点及面地 记忆省时又省力。 ②线索式阅读法: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 线索。以美国为例,按时间顺序将与美国相关的历史事件整理一条发展线索,即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大萧条-二战-冷战,这样与美国相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③提纲式阅读法:对于阅读理解难度较大,涉及到的问题较多时,可以采用提纲 式阅读法。如美国独立战争,作为历史事件一般来说考生通常从以下几方面了解, 起因、过程(历史人物、转折性事件、重要文献等)、结果、影响等,理出主要知 识点,便可以轻松掌握。 ④对比式阅读法:把同类内容的课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得出一般规 律。如在学“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主题时,可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阅 读,这样识记更容易,而且还能对比异同。
材料题的主要类型
★文字型材料题
★数据型材料题 ★图片型材料题
LOGO
从材料结构上看,可分为文字材料式即所用材料 是一段文字;图片材料式即所用材料是一幅(组)图 片;表格材料式即所用材料是一张表格;文字材料和 图表材料组合式即所用材料是由文字材料和图表组合 而成的。从材料数量上看,可分为单一材料式即一题 只有一个材料;组合材料式即一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材料组成。从材料来源上看,可分为课内材料式即材 料都是来自课本,这是材料解析题最常见、最主要的 来源。具体来说包括:课文中正文部分的文字、图表 ,辅助文部分文字、图表及课文中小方框内的引文( 黑体字),而课外材料式即材料来自课外。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法律文献有何共 同作用? (3分)
①1775 战争爆发,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②1776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③1783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④1787制定第一部宪法 ⑤1861因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爆发了内战 ⑥1862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⑦1865内战结束 ⑧19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2) ①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⑨19世纪末,美国工业迅速赶上并超过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 ②进一步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欧洲强国……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6.美国发展之路大事记(片段)
①1775 战争爆发,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②1776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③1783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④1787制定第一部宪法 ⑤1861因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爆发了内战 ⑥1862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⑦1865内战结束 ⑧19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⑨19世纪末,美国工业迅速赶上并超过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 欧洲强国……
“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 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 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要注意抓取关键词 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 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解题 时所要用的重点。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 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 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 背景或依托,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 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 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材料一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 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 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大国崛起》解说 词 材料二 “以1898年……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问题, 在此后50年……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大国兴衰的历 史比较》 以下是1948年以来历次“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结果 历次评选结果 2、位次 1948年 1962年 1977年 1984年 2000年 1 林肯 林肯 林肯 林肯 林肯 2 华盛顿 华盛顿 华盛顿 罗斯福 罗斯福 3 罗斯福 罗斯福 罗斯福 华盛顿 华盛顿 3、
5、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 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1)图一、图二所示事件中分别诞生了什么重大思想?(2分)
三民主义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 (2 )上述思想理论各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什 么重大影响?( 4分) 命的胜利提供了指导思想。
掌握技巧 备战中考
向化藏族乡中心学校 田占文
材料题的特点、考查方向
本 课 内 容
材料题的Hale Waihona Puke 要类型材料题答题指导 实战演练
历史材料题的特点、考查方向
中考历史试卷中的材料题是最富有历史学科 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就命题者意图而言, 通过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获取材料中的有 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 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 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历史科的材料分析 题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材料分析题有不同的解 答技巧,可是材料分析题,尤其对我们农村学生 来说,却是失分率最高的部分,因此,提高材料 题解题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
③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 一
LOGO
(1)开通这两条“中西交通之路”的人物分别是谁?
张骞和郑和
(2)请结合史实说明古代丝路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例:中国的冶铁和凿井技术传入西方,西方的佛教传入中国,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LOGO
材料二:“丝绸之路经济带”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 成区域大合作格局。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 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 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光明日报》 (3)结合材料二说一说“一带一路”有何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将会开启区域合作格局;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 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请回答: (1)图一、图二的发明者分别是谁?(2分)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6分)
3.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 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五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 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 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 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2) 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 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 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 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 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 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 值小也大肆铺张夸夸其谈,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一笔带过。 (4)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总之,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 无论命题者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都能应付自如,都能事半功倍, 取得好的成绩。 (5)注意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考试 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材料题常用的三种设问方式:
(1)“据材料*回答……”
解 题
方法:直接在指定材料中找答案或稍加修 改, 找到有效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方法:找到材料和课本的联系,回归课本, 两者结合答题。
(3)“综合以上材料回答……”
方法:找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从材料 与设问的相联点进行思考。
辨一辨
材料题答题指导
三 步 走 :
读 ↓ 找 ↓ 答
“读”——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 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 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 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 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 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 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 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 可漏读。
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全品中考网全品中考网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920~1944 1945~1964
材料二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时期 1885~1919
时间
37年
24年
14年
材料三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