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语文 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确凿(záo)踱步(duó)骊歌(lì)炽痛(zhì)
B、亘古(héng)哺育(bǔ)嫉妒(jì)环谒(yè)
C、讪笑(shàn)迸发(bèng)污秽(huì)阻抑(yì)
D、崎岖(qí)祈祷(qí)惩罚(chěng)哽咽(gěn)
2、改正下列成语,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A.锲而不舍一泻千里略胜一愁相得益彰
B.迫不急待鲜为人知语无伦次叹为观止
C.锋芒毕露眼花瞭乱养精蓄锐一拍即合
D.鞠躬尽瘁妇儒皆知家喻户晓可歌可泣
3)。(2分)
A.我国古代的“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B.《虞初新志》是清代林嗣环编选的笔记小说。
C.《山海经》既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汇编。
D.《木兰诗》是一篇歌颂女英雄木兰乔装代父从军的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4、古诗文是中华五千年的灿烂瑰宝,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掌握古诗文可以增加你的文学修养,下面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对古诗文的积累吧。(9分)
①,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③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④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⑤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
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⑥刘禹锡的《秋词》: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⑦《水浒传》作者根据长期流传在民间的水浒故事加工而成。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正面歌颂了敢于造反的农民起义英雄,塑造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典型,如“景阳岗打虎“的;困屡遭高俅父子迫害,家破人亡,无处容身,被“逼上梁山”的。
5、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牛头羚个头庞大,力量惊人,行动迅捷。如果数十万只牛头羚齐心协力干某一件事,那是非常危险的。但猛兽袭击时牛头羚们从不团结起来抵御,它们只会惊慌奔逃,将弱小者甩在队伍的尾部。面对险境,即使母牛头羚也不会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亲生骨肉。猛兽也和牛头羚达成了某种默契,有一只供食了,就不再惊扰其他牛头羚--绝大多数猛兽都没有过量储备食物的习惯。
答: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狼》,回答问题。(8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本文选自清代小说家的《聊斋志异》。“聊斋”是的名字,志是的意思,异指。(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屠大窘()②止有剩骨()
③屠暴起()④洞其中()
8、找出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2分)
答:
9、写出描写狼神态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2分)
句子:
作用: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皇桑峪有狼,饿极,入村窃猪。
至猪舍,先洞开圈门,以备出逃。觑猪熟睡,即轻舒前爪,为猪搔痒,猪身多虱,搔之甚感惬意。搔到妙处,猪四蹄平伸,一任摆布。
至久,狼微错长牙,轻啮猪耳,使立,与之并肩站,以尾轻击猪臀,并驾而行。出村渐远,鞭挞始急。至山凹,狼凶相毕露,猛扑啮其喉,饮其血,食其肉,乃从容而去。
今视因贪欲受贿而锒铛入狱者,与彼猪何异?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觑猪熟睡()②轻舒前爪()
③轻啮猪耳()④狼凶相毕露()
11、狼的狡猾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①
②
③
12、猪的愚蠢表现在何处?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
答:
13、写出两个带有“狼”字的成语。(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19题。(共13分)
(1)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2)“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3)“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
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4)“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小心翼翼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10)“那有什么不好呢?”
(11)“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1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13)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14)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