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古诗文及翻译初中部分(完整)

合集下载

高考必背古诗文及翻译初中部分(完整)

高考必背古诗文及翻译初中部分(完整)

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不亦说(“悦”,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为师矣。

”(《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为政》④曾子曰:“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⑤子曰:“由(仲由,字子路),诲女(“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为政》)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⑦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

”(《子罕》)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完整版)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绝对无错版)

(完整版)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绝对无错版)

1.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3.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为政》)6.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里仁》)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9.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0.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鱼, 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中必背古诗文61篇+高中必背古诗文72篇

初中必背古诗文61篇+高中必背古诗文72篇

初中篇部编版七年级(上)01《观沧海》(必背)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必背)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03《次北固山下》(必背)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4《天净沙·秋思》(必背)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05《论语·十二则》(全文必背)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部编版七年级(下)06《木兰辞》(全文必背)北朝民歌(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07《陋室铭》(全文必背)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08《爱莲说》(全文必背)宋·周敦颐(节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09《登幽州台歌》(必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010《望岳》(必背)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解析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解析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初中古诗词34首1、关雎《诗经》关关..(拟声词)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在船的左右两边)流.(捞取)之。

窈窕淑女,寤.(醒时)寐.(睡时)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弹琴鼓瑟)友.(亲近)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挑选)之。

窈窕淑女,钟鼓..(敲击钟鼓)乐.(使……快乐)之。

2、蒹葭《诗经》蒹葭..(芦苇)苍苍..(那人),在水一方....(在那水的..(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那一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之,道阻.(艰险)且长。

溯游..(顺流而下)从之,宛.(好像)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茂盛的样子),白露未晞.(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

溯洄从之,道阻.(险)且跻.(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茂盛,众多),白露未已..(还没有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弯曲)。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高)峙.(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银河)灿烂,若出其里。

幸.(庆幸)甚至.(极点)哉,歌以咏志。

4、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人居住的地方),而无车..(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在人境马喧。

问君何能尔.(这样)?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傍晚)佳,飞鸟相与..(相伴)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辨识)已忘言。

6、使至塞上(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王维单车..(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用来指自己..(一辆车)欲问边,属国使者的身份)过居延..(烽..(飘飞的蓬草)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中高考必背文言文74篇

中高考必背文言文74篇

中高考必背文言文74篇(如需电子版,点赞留言)目录一、初中篇(50篇) 11. 《论语十则》 12. 鱼我所欲也 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4. 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 25. 邹忌讽齐王纳谏(西汉刘向《战国策》) 26. 出师表(诸葛亮) 37.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 48. 三峡(北魏郦道元) 49. 杂说(四)(唐韩愈) 510. 陋室铭(唐刘禹锡) 511.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512.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613.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614.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715.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716. 送东阳马生序(明初宋濂) 717.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 918. 蒹葭(《诗经秦风》) 919. 观沧海(曹操东汉) 920. 饮酒【其五】(晋代陶渊明) 10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1022.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1023. 使至塞上 (唐王维) 10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1025. 行路难(唐李白) 1126. 望岳(唐杜甫) 1127. 春望(唐杜甫) 11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12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12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2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32. 观刈麦(唐白居易) 1333.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1334.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1335. 赤壁(唐杜牧) 1436. 泊秦淮(唐杜牧) 1437.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1438. 无题(唐李商隐) 1439.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1540. 相见欢(南唐李煜) 1541. 渔家傲(宋范仲淹) 1542. 浣溪沙(北宋晏殊) 1543.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1544. 水调歌头(宋苏轼) 1545.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164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647.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1648. 天净沙·秋思【其一】 1649.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1750.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7二、初中新增篇(10篇) 17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72. 伯牙善鼓琴 183.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94. 湖心亭看雪(张岱) 195. 河中石兽(纪昀) 206. 木兰辞(乐府诗集) 207.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228. 卖炭翁(白居易) 229.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2310.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23三、高中篇(14篇) 241. 《劝学》 242. 《逍遥游》 243. 《师说》 254. 《阿房宫赋》 265. 《赤壁赋》 276. 《诗经·卫风·氓》 277. 离骚》(前六章) 屈原 288. 《蜀道难》李白 299. 《登高》杜甫 2910. 《琵琶行》白居易 2911. 《锦瑟》李商隐 3012. 《虞美人》李煜 3013.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0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1一、初中篇(50篇)1.《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重点词语注释、初中古诗文意译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重点词语注释、初中古诗文意译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一、高中必背14篇高中古诗词9篇1、《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我谋。

送子.(你)涉.(渡过)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

将.(请、愿)子无.(不要)怒,秋以为期。

乘.(登上)彼.(那)垝.(毁坏、倒塌)垣.(墙),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既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

尔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无咎.(灾祸)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指嫁妆)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

于.(通“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往、到)尔,三岁..(食物贫乏)。

淇水..(多年)食贫汤汤..(车两旁的布幔)。

女也不爽.(过错),..(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士贰.(不专一,有二心)其行.(行为)。

士也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感情不专一)其德.(品德、德行)。

三岁为妇,靡.(没有、无)室劳矣;夙兴..(晚睡),靡有朝.(一日)矣。

..(早起)夜寐言.(助词,无实义)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凶恶)矣。

兄弟不知,咥.(笑)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心)矣。

及.(同)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低湿的地方)则有泮.(通“畔”,边岸)。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代指少年时代)之宴.(快乐),言笑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违反,指违背誓言)。

反是.(这)不思.(念),亦已.(了结、终止)焉哉!2、《离骚》屈原长太息..(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爱慕、崇尚)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废弃)。

初中必背古诗文及译文

初中必背古诗文及译文

初中必背古诗文及译文1.初中必背古诗文及译文篇一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各种花草蓬勃茂盛。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天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初中必背古诗文及译文篇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3.初中必背古诗文及译文篇三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高考必背古诗文翻译

高考必背古诗文翻译

高考必背古诗文翻译要弄懂高考古诗文,首先必须要知道它的翻译,那你知道高考必背古诗文的翻译是怎么样的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必背古诗文翻译2021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考必背古诗文(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注释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高考必背古诗文(二)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高考必背古诗文及翻译初中部分(完整)

高考必背古诗文及翻译初中部分(完整)

七年级上册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60篇+高中1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60篇+高中1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60篇+高中14篇) 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掩,千娇百媚向人生。

故将此身报明主,恩重情深树冠冕。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源,出山泉水亦清。

何言不采?俯拾即是囊中物。

6. 《浪淘沙·北戴河》——文天祥日夜将良宵,与谁共长夜?却忆杨柳岸,桃花扇底仙子约。

令人频进虽尘暗,溪石飞霜把酒凉。

树影参差丝管怨,更声断断新疆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8. 《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1. 《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浆气酣,犹喜绣闼开人月。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高考必背50篇初中古诗文课件(附字词解释)

高考必背50篇初中古诗文课件(附字词解释)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黔阳)遥 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
谷鸟)啼(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随风 (有的版本写作“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自己的思念托付,带给远方寂寞 的朋友)。
8、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一斗值万钱),
玉盘珍羞(“馐”。珍贵的菜肴)直 (通“值”)万钱。停杯投箸(筷子)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 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 上(姜尚的典故),忽复乘舟梦日边 (商汤时伊尹的典故)。行路难!行路 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哪里)?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高高的船帆) 济(渡)沧海。
江上的五津,只见风烟迷茫)。与君离 别意,同是宦游(出外做官)人。海内 (指全国各地)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近邻)。无为(无须,不必)在歧路 (告别的地方),儿女共沾巾(挥泪告 别)。
6、使至塞上(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 塞时所作) 王维
单车(一辆车)欲问边,属国(汉代称
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用来指 自己使者的身份)过居延(在今内蒙古)。 征蓬(飘飞的蓬草)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直,长 河(黄河)落日圆。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 东南)逢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指 都护府的长官)在燕然(燕然山,即今现在 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一种)滋味在心头。
24、浣溪沙(伤春感时之作,写出了淡淡的 闲愁)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天 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 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徘徊。
25、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此指西北边疆)

初中古诗大全及解释

初中古诗大全及解释

初中古诗大全及解释如下:
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水波澹澹,山岛耸立。

丛生的草木,丰茂的百草。

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

日月星辰,仿佛从大海中升起。

灿烂的星光,仿佛在海面上涌出。

真是幸运啊,用歌声来表达我的豪情壮志。

2.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解释: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被捞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无法得到,日日夜夜都苦苦相思。

思念之情绵延不断,日夜都怀有深深的爱意。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被采摘。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被挑选。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以上只是部分初中古诗及解释,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篇(长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篇(长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篇(长篇)(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1、“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8、“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不食“嗟来之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不慕名利。

品德高尚)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中高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大全

初中高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大全

初中高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大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化,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精选:# 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滕王阁序》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9.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0.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文言文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出师表》 - 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4.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5. 《师说》 -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6. 《赤壁赋》 - 苏轼对海而唱,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7.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 《与朱元思书》 - 王羲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9. 《陋室铭》 -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0. 《爱莲说》 - 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带翻译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带翻译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带翻译高考在即,不少考生或家长对于如何备考有着更多的疑问与期待。

在备考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诗文积累,而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考必须掌握72篇古诗文,这些文章是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考必备的考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72篇古诗文,并带着大家一起背诵和翻译。

第1篇《古诗十九首》王之涣此篇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共计十九首,运用古今典故对人生、情感、理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可以用来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2篇《离骚》屈原此篇作品堪称古代文学之巅峰,篇幅较长,涉及到屈原的生活、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深远,不仅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也能拓宽人们的思维和眼界。

第3篇《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这是一篇关于元夕的节日吟咏,讲述了辛弃疾对节日的思念和期盼,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其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至今仍是经典之作,极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4篇《乡村四月》白居易此篇是白居易的名篇之一,以诗人身临其境的方式,生动描绘了乡村四月的景象。

诗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再现出乡村生活的原生态,值得一读。

第5篇《观书有感》唐·司马迁此篇文章是司马迁从阅读《史记》中联想到自己的行止,对历史孜孜以求的追求和对乱世的反思。

文章语言优美,表达了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第6篇《春夜喜雨》杜甫此篇文章讲述了杜甫在一个春夜雨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课内重点之一。

第7篇《江雪》柳宗元此篇诗篇讲述了江雪的景象,通过对江山、天空、芦苇和雪水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繁华的追求。

第8篇《登高》杜甫此篇文章以登高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语言上运用了很多的修辞和比喻,是一篇语言优美、意蕴丰富的文章。

第9篇《滕王阁序》王勃作为中国古代第一篇文章,此篇文章是一篇传世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不亦说(“悦”,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为师矣。

”(《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为政》④曾子曰:“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⑤子曰:“由(仲由,字子路),诲女(“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为政》)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⑦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

”(《子罕》)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2、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公曰:“衣食所安(养),弗(不)敢专(个人专有)也,必以分人。

”对(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实情)。

”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对曰:“忠之属(这是尽了职份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也。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战则请从(跟随)。

”公与之乘(共坐一辆战车),战于长勺。

公将鼓(击鼓进军)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车轮压出的痕迹),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追赶,追击)齐师。

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对曰:“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

作,振作),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推测,估计)也,惧有伏(埋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

曹刿说:“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准备驱车追去。

曹刿说:“不行。

”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

”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

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

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3.古代诗歌五首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高)峙(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银河)灿烂,若出其里。

幸(庆幸)甚至(极点)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二、《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三、《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水面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不够),绿杨阴里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叫沙堤或断桥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四、西江月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五、《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八年级上册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此处省略了“于”)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好像)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仅)通人(容一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突然广阔明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全)如外人。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全)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详细地)言(说出)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延请)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对、向)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就)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路,处处志(标志)之。

及(到)郡下(郡城,指武陵郡城),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寻找)向(以前)所志(做的标记),遂(终于)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计划)往。

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病终。

后遂无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

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