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作文专题突破“经验与个性”主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合集下载

全国新高考Ⅰ卷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全国新高考Ⅰ卷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1、材料分析:新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中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这段话,讲的是一个辩证法的道理:人的身体是会变化的,所以一方面要慎用其强,另一方面也要勤自锻炼,以至于强。

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词:自强不息。

如果与全国Ⅱ卷结合来看,则正好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分别是自强不息和韬光养晦。

这个题目渗透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以五育并举之体育贯彻核心价值这一金线,摒除以往“唯分数论”的片面观点。

新时代国家选拔的人才,既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健全的人格。

2、辩证思维:从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层面来说,蕴含着辩证法的深刻哲理,讲求思辨性,隐藏着古老的中国智慧。

既要认识到“强”“弱”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关系,又要认识到任何一方都不具有永恒性,“强”“弱”之分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努力和奋斗,事物可以由弱变强。

站在奋斗者的角度,勇做命运的弄潮者,善于改变,不断奋斗,创造自己的幸福,实现国家由弱变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这道题的基本话题是“可变性”;适当上升一点,就是发展与变化的话题。

再具体一点,还要追问一下:为什么强者可能变弱者?弱者可能变成强者?关键是什么?题中回答:如果强者“滥用其强”,则易变弱;弱者“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则自变强。

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深度解析及佳作范文

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深度解析及佳作范文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抗清名将金声) 3.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列夫·托尔斯泰) 4.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 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皮埃尔·顾拜旦)
精彩范文1
勤能补弱是良训,耕耘谦逊是强者
老鹰是天空之王,身来拥有俯瞰大地的大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高考作文深度解析
2021高考全国Ⅰ卷 作文解析及佳作范文
原题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 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 ,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 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 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 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写作指导
1. 此题以写议论文为宜,论题集中,不容易偏题,且选材 俯拾即是,比如网上刷屏的今年3月份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与大清 朝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对比,中国已经成为掷地有声的世界强国, 还有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一跃成为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
写作指导
2. 考生在动笔时要注意小处着眼,大处落重墨。可先转述 材料以概括引出论点,主体可以有三个方面阐述,一是事物或 个体可变,二是至强可能会变弱,三是弱者勤奋则久之能强, 注意可结合自身,也结合群体及至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变 化。最后点题与总结升华,可谈共产党领导下全民奋进的中国 必然由弱变强,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伟业。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 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II卷4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新高考II卷4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第5辑:新高考II卷4篇【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点评】(01)行藏有时青春无悔海南考生评分内容表达发展总分19192058描红“人”字,一撇一捺,有行有藏,不偏不倚。

做人何尝不是如此?既要沉下心来,养吾浩然之气,又要直挂云帆,弘扬人间正道。

藏锋隐锐,博学审问,青春当沉潜自我,十年磨-剑。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事实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沉潜蓄势,方能一鸣惊人。

没有华为人为民族企业的惨淡经营,何来令西方艳羡的鸿蒙系统和5G技术?没有无数航天工作者数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何来“天问一一号”在火星的成功着陆?没有袁隆平与助手们躬耕于稻田的勤勉专注,何来杂交水稻亩产量的节节攀升?沉潜却仍保持昂扬斗志,他们的坚韧积蓄着喷薄而出的希望。

用之则行,弘道扬德,青春当慷慨高歌,水击三千里。

疫情来袭,无数的医疗工作者与志愿者留下了最美的逆行背影。

忘不了动车上钟南山院士疲倦的身影,正是他及时呼吁居家隔离,才为控制疫情争取了宝贵时机。

他用一次次的逆行诠释了“士不可以不弘毅”的真谛。

还有那一封封前往湖北的“请战书”,书写着医者对于生命的承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正是他们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才换来了我们的岁月静好,春暖山河!有行有藏,张弛有度,青春当知明行笃,胸怀天下事。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道出了知识分子的进退分寸。

恰同学少年,我们应明德笃行,胸怀家国天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清华才女武亦姝,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为榜样而报考北大并不热门的考古专业的留守女生钟芳蓉,让我们看到了奋斗者的青春光彩,烙印着家国情怀。

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7篇)

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7篇)

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7篇)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真题呈现】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下水作文】01得失之间我第一次到拉萨,是在1990年秋天,那真是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拉萨一词的意思,就是阳光圣城,到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身心感觉格外的舒展,气息感觉格外的通畅,生命感觉格外的神奇。

我到罗布林卡,与苍天古树相拥,我到沱沱河畔,与清澈雪水相依,我到布达拉宫,与神奇的金顶相会。

就是那一次的拉萨之行,我还听到一个得与失的故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雪域高原也迈开了新的步伐,从封闭走向了敞开,旅游一下子成为热门。

拉萨以它特有的神奇,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客人。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也来了,不仅来了,她还要去看看世界屋脊,见见雪山珠峰。

老太太说,这是她多年的心愿,她知道世界第一高峰的壮美,知道它从深海里拔起,而且还在向更高的高处伸长,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年龄再大,也不能阻挡自己啊。

老太太这样的精神真是太感动人了,大家说尽了劝阻的话,还是劝阻不了,也许是高原人从来都豪爽仗义,顺应人愿吧,老太太终于如愿以偿,到达珠峰,当然,她不可能去参与攀登,到达山脚,已是特例。

老太太终于不能抵挡那里的严寒,冰雪,缺氧,她晕了过去,生命一下子亮起了红灯。

紧要关头,一位藏族导游挺身而出,他为老太太加上了防寒服,背着老太太,回到大本营住地。

然后又护送她乘车去了医院。

老太太救治及时,化险为夷,平安无事。

藏族导游亦平静离去,重新去做他的导游工作。

看起来已经结束了故事,在一年之后,又出现续篇。

那位藏族导游名叫阿旺扎西,身体强健,精力充沛,乐善好施,助人无数,他把救助老太太的事早就不放在心上了,可一年之后,两位陌生人找到了他。

专题04 全国新高考Ⅱ卷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专题04 全国新高考Ⅱ卷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全国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1、材料分析:新高考全国II卷是一则漫画类作文,形式新颖生动,既体现深度思维,又体现了命题人点铁成金的创新意识。

紧紧扣住时代主题、巧妙设题,让考生在审题做题的同时收到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

这道题目是一个阅图题,先要读懂图,要看懂漫画的内容和寓意。

第一幅“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指当代青年应有的虚心、自信、迎难而上的时代特征;第二幅“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指当代青年成长路上需具备的把持方向、弘扬正气,砥砺前行的时代精神;第三幅“停滞迂回,缓缓出头”,隐喻的是当代青年厚积薄发,反复历练,特别是处于低谷时,能够三思而后行,能重振精气神的时代精神。

“人”字则提示青年应该做到为人朴实、简约,正气长存。

青年学生立于天地之间,应以简约的、正直的、勃发向上的青春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表面上是写字之法,深层的是“做人”上,题目限定的情境信息很明显。

故而考生在审题、立意时不得脱离漫画内容及寓意范围作文,应结合自己的理解并立足学习与生活的实际解读其中的真谛,避免讲大话空话,应抒发真情实感,言之有物。

2、写作任务和构思立意:任务中“整体把握漫画内容和寓意”仅仅是审题的第一步,考生还要对此“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这就考查了考生的批判意识和辩证意识,同时也考查价值观;“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是又一个限制,考生要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反思。

审这道题,还是那几个关键词:“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

这固然是在谈书法,更是谈人生,更是谈发展,如果我们结合全国一卷的题,就会发现,这里实际谈的是一个发展的“韬光养晦”的话题。

202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满分作文和名师点评

202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满分作文和名师点评

202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满分作文和名师点评202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满分作文和名师点评202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满分作文和名师点评一、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外乎有如下观点,财富就是金钱,财富就是知识,财富就是阅历………。

严格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问题,但笔者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也是宝贵的财富。

比如这个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给漆工的任务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认真完成刷漆任务即可,但职业道德告诉这个漆工,这个洞可能会让这艘船沉没,所以道德的力量让这个漆工却在刷完漆之后补上这个漏洞。

而正是这个不经意举动使漆工不仅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

”灿烂的星空就是我们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

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亲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绝境的张良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

而在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

而当今社会,因何18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依依而见死不救生,因何号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缺失。

因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正所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全车乘客,而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倒下了。

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659张考生准考证。

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

吴斌走了,但省委书记为他留下了眼泪,数万群众自愿去为护送他的灵车,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中国最美的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

新高考I卷4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新高考I卷4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第4辑:新高考I卷4篇【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点评】(01)中流击水强精神湖北考生评分内容表达发展总分20192059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论述“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从毛泽东的话中可以知道,健康的身体需要锻炼,强大的精神需要磨炼,弱者发奋亦可变强,强者多加锻造可以更强。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认为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只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这个道理跟读书有利于人的成长是相似的。

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往往是戴眼镜的多,休息日里窝家懒睡的多。

这样的人目不明,耳不聪,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何能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呢?身体来自自然,需要跟自然亲密;心智来自生活,需要跟社会亲密,这样做才能强壮身体,博大精神,承受更大的压力。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试想,我们如果还是所谓的“东亚病夫”,还能够顶住多种压力吗?我们如果还是“辫子军”,还能打赢十六国联军,把他们赶到三八线以南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主席鼓励年轻人,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他赞美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2021届语文高考作文高分写作技巧及优秀范文

2021届语文高考作文高分写作技巧及优秀范文

2021届语文高考作文高分写作技巧及优秀范文----a0c2ebe3-6ea1-11ec-9982-7cb59b590d7d一、高考考场高分攻略之议论文写作三部曲之出彩――成就考场作文高分的武器达到资格和协议只能保证基本或中等分数。

如果你想获得高分,你需要努力学习“才华横溢”。

考试论证的精彩程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有亮点)通常取决于它的思维水平和语言特点。

一般来说,高考优秀议论文的思维要素是敏捷、准确和深刻,而语言要素是简洁、生动、有才华和内涵。

(一)审美的厚度为了获得高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走向美学。

具体来说,文章应该有意义和文学才能,让老师通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才能。

因此,我们应该在语言上表现出我们的特点,要么生动生动,要么简洁深刻。

就内容而言,我们应该选择一些特定的图像来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

看2021年安徽作文《愿景》一位同学的开头文字:视觉是向日葵面对太阳的笑脸,每一张笑脸都随着生命信息的传递而绽放。

视觉是当你感动时掉下来的眼泪,每一滴都包含着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感情。

小作者借用向日葵、太阳、泪滴等意象来表现愿景,形象有内涵,读来有诗歌般的意蕴。

一些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往往摆出大实话的架势,同时抄袭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以便充分、彻底地推理,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真理有一千种说法。

尽量使用生动的陈述。

为了表现出生动的效果,除了运用隐喻、类比、举例等演示方法外,画面流畅甚至华丽的语言必不可少。

为此,我们要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修饰议论文的语言,使文章读来华美流畅。

另外,句式要有变化,可适当使用假设句、设问句、反问句,要整散结合,从而使文章摇曳生姿。

例如,2022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的开头:“感受乡村”:起初,我认为乡村是童话的天堂。

它淡化了城市的浮华,冲走了世界的复杂性。

它可能是梵高画布上的一朵奇葩,有着像镜子一样纯净的蓝天和像油画一样绚烂的花海。

金色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陶谦的诗中可能是乡村,它演绎了迷雾中仙女恋人的故事。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范文精选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范文精选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撇一捺中书写精彩人生唐光雨的漫画作品生动形象地解析了用毛笔书写“人”字时的用笔技巧,人字虽简,寓意深刻,一撇一捺书写人字,一点一滴过好一生。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处世应当涵养品行。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没有一条平坦的,只有那些不畏艰难,沿着陡峭的山路去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二十多年的风吹日晒,三千余次对杂交水稻的反复试验,已故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

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生活中却非常节俭,淡泊名利,把获得的奖金都成立了基金会,用于奖励杂交水稻研究。

袁老经常在忙碌的间隙挤出时间学英语,看外文书、听收音机、背单词、拉小提琴......惟愿我辈青年以此为榜样,立鸿鹄之志,以小我之梦,筑建大国之梦!中锋行笔,不偏不倚,处世应当坚守本心。

《礼记·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我们常说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我们有太多的时代楷模在引领时代的正能量。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无人区克服难以想象的苦难,守卫领土,保卫祖国,他们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疆守卫战士。

还有这两年社会各界共同抗击疫情,视人民群众生命为首位,心手相牵,患难与共。

我们要秉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而此后黄沙漫漫终有尽头,风雨漂泊都有归舟!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处世应当慎其独也。

有这么一个“笨小孩”,他叫蒋应成,出生在云南保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爷爷奶奶拉扯长大。

二十一岁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汽车喷漆项目,为了参加世赛,蒋应成整整准备了5年,1800多个日夜,支撑蒋应成走下来的,是对技能梦和世赛梦的追求。

夏季烤漆房里40多度的高温,一天下来汗水能够湿透七八套工作服,为了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蒋应成从没中断过训练。

2021年高考2卷语文作文范文(实用优秀6篇

2021年高考2卷语文作文范文(实用优秀6篇

2021年高考2卷语文作文范文(实用优秀6篇2021年高考2卷语文作文篇一中国书法,讲究“藏”“正”“缓”。

逆锋起笔是为“藏”,不偏不倚是为“正”,停滞迂回是为“缓”。

做到了这三点,作品方能笔随势生,出神入化。

做人如写字,亦需适时藏锋,不偏不倚,迂回变通。

新时代的青年,应深品个中三昧,才能方正挺立、稳步前行,书写精彩人生。

做人如写字,初入社会的青年,应逆锋起笔,藏而不露。

当你认为环境不公想要针锋相对时,要想到“不公是弱者的借口”“强者只会努力求变”,藏起锋芒,默默努力,才能厚积薄发;当你自诩能力出众时,要想到“强中更有强中手”,藏起骄傲,认清不足,才能稳步提升;当你认为周遭人物鄙俗不材时,要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藏起不屑,见贤思齐,才能日日长进;当你遭遇不喜欢的陌生事物时,要想到“新事物定有新机会”,藏起偏见,客观分析,才能把握先机。

藏而不露,才能默默蓄势,稳步前行。

做人如写字,一心打拼的。

青年,应如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在假货横行的时代,京东坚持只卖正品,不偏不倚地经商,让公司名声大噪;在业绩为先的时代,万达坚持打造地标,不偏不倚地搞开发,让万达房产广受赞誉;在急功近利的时代,华为坚持自主创新,不偏不倚地搞研发,让华为手机领跑世界。

……不偏不倚,让各大企业深深扎根,迅猛发展……当代青年,面对疫情中的各种谣言,面对欧美技术封锁的各种惶恐,面对“金钱至上”“啃老”“躺平”等各种颓废思潮,更应做到不偏不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理性,拥有勇气,坚守信念……不偏不倚,才能方正挺立,大气凛然。

做人如写字,身陷困境的青年,应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学习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苦读,停一下,分析原因,总结得失,换种方式来努力;被朋友误会时,不要冲动爆发,停一下,追因溯果,友善解决,换种方式来沟通;和父母闹矛盾时,不要口无遮拦,停一下,换位思考,耐心解释,换种方式表达爱;被老师教训时,不要委屈抑郁,停一下,虚心接受,反思不足,换种方式来成长……适时停滞迂回,让努力更有效,沟通更轻松,亲情更温暖,思想更成熟……停滞迂回,才能权达变通,厚重圆熟。

高考语文新高考I卷作文评析+思路+范文+素材

高考语文新高考I卷作文评析+思路+范文+素材

高考语文新高考I卷作文评析+思路+范文+素材②“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这是在谈“本手”与“妙手”之间的关系,适合用“关系辩证法”③“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侧重谈“本手”就是基础夯实了,必然成为“妙手”,就是有其独到的创新;否则,就是“俗手”,水平平平,没有什么建树。

④也可以从“本手、妙手、俗手”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谈起,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⑤“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从这句话的角度去体会,我们可以去强调对于初学者要重视“本手”,热衷追求“妙手”往往适得其反。

⑥要理解“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关系和所包含的方法论意义,“本手”还没练好,就去追求“妙手”,很可能反成“俗手”,一败涂地。

要懂得稳扎营盘,才有出奇制胜的机会,厚积薄发,方能不落俗套,一下手就求奇用巧,很可能弄巧成拙,满盘皆输。

切入点是考生行文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了行文的立意。

其次,思路要开阔,不能仅仅拘泥于材料本身的范畴。

材料只是提供了一个点,考生不能只是拘泥于材料本身的内容,要学会延伸,本题提供的是围棋方面的一个现象,其实,“本手、妙手、俗手”三者之间的关系适用的范围很广泛,个人技艺的提高,某一思想领域的提升,国家发展等领域都是可以涉猎的范围。

今年的高考作文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材料新颖,以围棋入题让人耳目一新;二是蕴含了新高考一脉相承的辨证关系主题,这个题目实质是谈基础和创新的关系。

第三,“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这就要求要立足于材料本身,不能偏离试题的范畴,至少是以材料为基点,展开延伸,把对自己的启示和意义谈出来。

棋术的选择,棋艺的高低,蕴含了做人、做事的智慧和道理。

考生只需认真读懂材料,抓住“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等句子,表达对“本手、妙手、俗手”三者逻辑关系的思考,思考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努力夯实基础,追求卓越。

2021年新高考2卷作文指导与示例

2021年新高考2卷作文指导与示例

2021年新高考2卷作文指导与示例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2卷作文原题(适用地区:海南、辽宁、重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新高考2卷作文指导与示例[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材料语:这四幅漫画既互相关联又相互独立。

第一幅“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对应的是“人”字的第一个笔画和起势,前半句“逆锋起笔”讲的是人生之初始便会面对“逆境”,始于困难之上而不退怯,敢于“逆风翻盘”;而后半句“藏而不漏”则讲的是人生之初,能力趋于平凡,应厚积薄发,适时隐藏自己的实力,不锋芒毕露,不张扬行事。

第二幅“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对应的是“人”字的另一半,第二笔的笔画和起势。

人生到了“有可为”的阶段,要选对努力的方向,否则将终其一生碌碌无为。

选对方向之后,在行事作风上要不偏不倚,保持中庸之道;不畸轻畸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不投机取巧。

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为人正直。

第三幅“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对应的是“人”字一捺立于中锋之下的笔锋转折处。

可以有多种解读,一种是在收笔结束之前笔画要“顿一顿”,“停一停”。

对应人生可理解为当一个人或一件事即将成功或胜利在望时反而要静下心来,停一停,思考一下。

不要贸然行事,仓促草率,不疾不徐,稳步前进方能尝到胜利的果实。

另一种解读是当遇到困难或者人生低谷,不要气馁,相信自己坚持努力会有“缓缓出头”的时机。

第四幅“描红”关联我国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

正是这红色文化,构筑起了我们民族的绵延不断的精神谱系。

红色精神是作为榜样、值得歌颂的。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描红”是指只有成为一个正直坚持、脚踏实地、端正雅芳的人才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让他人去模仿,去描红。

表面上是教‘写人’,实际上考的是新时代青年如何‘做人’。

2021新课标ii全国卷高考作文范文

2021新课标ii全国卷高考作文范文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新课标优秀作文,,范文新课标I卷经验与勇气新课标II卷同学关系上海卷更重要的事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手机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四川卷过一个平衡的生活湖南卷我愿意福建卷忧天辽宁卷沙子和珍珠广东卷捐助江西卷学生有三怕山东卷以“莫言”为材料自拟标题重庆卷根据大豆写作安徽卷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天津卷 ___而知之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广西卷捡到手机之后浙江卷三句话看在成长的岁月里;我经历了一些甜甜的时光,苦滋滋的味道,辣辣酸酸的时候,这些都让我长大了许多。

在我的记忆里,成长是拔节的玉米秸,每经历过一件难忘的事情,我就长高了一节,又长大了一岁。

打开我的成长记忆,看到我七岁时学骑自行车,我就由不得的笑出声。

七岁的那一次,看到小区里的邻居阿姨经常骑着自行车在小区的道路上潇洒地转来转去,使我十分羡慕,就央求爸爸也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趁热打铁,开始自己练习骑自行车。

我非常喜欢运动!骑自行车一定很简单吧!我一定会出手不凡!我得意洋洋的用双脚蹬上车子。

但我没想到居然车子不得听我的使唤,我一不小心上来就摔了个大扑腾,一屁股坐到地下:“哎哟,疼死了,可把我折腾的”。

我咬了咬牙齿,使起吃奶的劲,双手撑到地下,“噗的一声”站了起来,向爸爸求助。

爸爸非常耐心亲切的给我说教到骑自行车的理念:骑车必须要学会保持自己的平衡力,胆大而又小心,要耐心的沉住气,爸爸扶着我的车把,他带我溜达了几圈,真的是啊!爸爸真有一手,果然我学会了许多。

我对爸爸不由自已地说:“爸爸,我已经掌握了许多,让我单独练习来试试吧!”爸爸说:“知道了,你要小心点,快去吧!”我试着稳了稳神,随着爸爸讲到的话,一路上慢悠悠的溜达着。

在不久,我就可以轻松的骑车上路了。

我不但学会了骑自行车,还明白了一个成长的大道理:“学事情总有一段过程,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要知难而进,就能够成功。

”这就是我成长中的一件小事。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凝聚成时光的河流,它让我长大,催我奋进。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3篇)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3篇)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3篇)3、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湖南、河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下水文】弱者非恒弱强者当自强源自:意林作文作者: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第四中学李锋随着国内广东疫情的反弹,最近,人们寒喧的话题转向了“你打疫苗了吗?”一句暖心问候,却道出了一个关乎身体健康的古老而沉重的现实话题。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们正处在人人创造财富、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时代,身体健康是生存之本、立业之基、精神之源。

一个人倘若没有了健康,相当于存折上排在最前列的关键数字“1”消失了,后面再多的“零”都是白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弱小了,它就会在世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不起来、直不起腰、说不起话。

1917年4月,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

青年毛泽东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

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

2021江苏卷高考作文指导: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_作文2850字_议论文作文_

2021江苏卷高考作文指导: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_作文2850字_议论文作文_

2021江苏卷高考作文指导: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今天上午开考的20xx江苏语文高考题围绕“个性与创新“做文章,大致为: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

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作文指导:“个性”,是文章的灵魂。

“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

个性化作文,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

如何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一、写作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

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

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

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

1.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

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

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浮想”就是“联想”,“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

经常化,指平时的作文,大都可用来培养想象力、联想力。

具体化,指通过启发思路、传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象,如何联想。

用这样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例如,指导《我的母亲》,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母亲的伟大和无私,然后设置一个个场景:假使你生病,你母亲会如何?假使你母亲是一位清洁工,现在在做什么?你上学的路上,你母亲一般会对你说什么?假使你现在从美国留学回来,你母亲又会如何,假使你现在就是为人之母,面临着你的儿子学习不努力,你又会如何……要注意首先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游目骋怀,海阔天空,然后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联想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注意联想的桥梁,注意联想的丰富性,注意联想的定位和联想的引申。

2021年新高考一卷语文范文赏析

2021年新高考一卷语文范文赏析

2021年新高考一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不负韶华,吾辈当自强1917年,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卑,或由强变弱,由弱至强,未可知也。

身体的锻炼是如此,我认为,这对个人、民族乃至国家都有启示意义:强者不恒强,要居安思危;弱者不恒弱,要奋起直追。

在时代的大变革中,吾辈青年更当着眼未来,不负韶华,奋斗自强。

人的资质不是平等的,有生而强者,也有自小而弱者,这与天资有关,并非我们所能决定。

然而《素书》中说:“失其所强者弱。

”意思是,如果失去自己的优势,强者就会变成弱者。

强者若是“滥用其强”,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努力提升自我,最终也只会失去自己的优势。

古有方仲永泯然众人,江淹江郎才尽;今有本杰明·卡斯坦特成为众人为之惋惜的对象,无一不在向我们说明,强者不一定恒强,若是滥用自己的才能,就会落得沦为平庸的下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古希腊演讲家德摩西尼,患有先天性口吃,在演讲方面是生来的弱者,然而他以不懈的努力克服了资质的不足,最终成为了古希腊十大演讲家之首。

古时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近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生动事例。

这对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加具有启示意义:如果仗着自己所谓的“天资聪颖”而不好好学习,迎来的必将是强者沦为弱者;而如果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即便是所谓的“弱者”,也必定能为自己的青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新高考语文作文专题突破“经验与个性”主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男孩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选取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穿反袜子的经历,反穿袜子有时是无意中的失误,有时却是有意而为之。

袜子,到底是应该正着穿,还是应该反着穿,这是父子争论的焦点。

父亲的理由是“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

”这明显是站在给别人看的角度。

儿子的理由是“不是穿给别人看,是为了自己舒服。

”这明显是从自己的角度。

二人的观点孰优孰劣呢?表面看,这是成人观念与儿童世界的冲突,父亲从成人世界得到的经验要求袜子正着穿,这样才符合成人的审美习惯,或者讲,袜子正着穿是成人世界的规矩。

从教育孩子来看,这种规矩的教导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意义是,它能够较快地将前人的经验传递下来,符合成人世界的要求,让孩子成为容易被他人接纳的人;消极的方面则是过早地将条条框框强加在孩子身上,会让孩子失去个性,为他人而活,没有了创新能力。

袜子偏要反着穿,同样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

积极的意义当然是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要为自己而活,要活出个性,勇于创新;消极的一面自然是容易在社会上不被接纳,处处碰壁,养成没有规矩的随意。

如果文章的立意仅仅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的角度谈,虽然符合题意,但是相对有局限性,可以将视野扩大,将这种冲突矛盾放到更大的社会层面来分析,这样文章会更有社会意义,写作起来更容易选择事例,深入发掘。

对于观点矛盾的作文材料,我建议构思文章时要抓住矛盾,辩证思考,切忌僵化思维,切忌绝对化论证。

考试作文并不要求考生的立意达到震古烁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深度与高度,因此没有必要故弄玄虚,假装深刻。

只需要做到观点明确,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因此,本题在写作时不可轻易否定某一方,应该做到在批驳一方的观点时,支持另一方的观点。

当然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而提出综合性的观点。

【佳作欣赏】且行且听且成长一个幼稚的孩童与父亲因“袜子究竟要正穿还是反穿”而争得面红耳赤。

事实上,父亲的头头是道绝不仅仅是权威说教,而是一种经验传递;儿子的理直气壮也不仅仅是童言无忌,而是一种个性表达。

二者本来无所谓孰优孰劣,更无所谓你死我活。

在我看来,要想走上人生巅峰,既需要经验的传承,也需要个性的发挥,走好自己的路也不忘倾听别人的话。

正所谓,且行且听且成长。

诚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个性化的行为已然变成了一种独立思考、打破陈规的年轻符号。

跟着自己内心走,做只会取悦自己的人渐渐成为青年一代“随心所欲”的堂皇理由。

在包容与开放相互促进的时代,走自己的路或许并不算什么太离经叛道的事。

儿子的抗辩可谓顺应潮流。

然而,正如古语所云“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越是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前进,越要讲规矩知方圆。

不是所有的既定思维都应该被打倒,毕竟经验之所以称为经验,就在于其自身特有的指导意义。

沿着前人的路走即使算不上什么捷径,但总归会更有方向。

走自己的路也要学会吸取他人的经验,走自己的路也要遵守社会既有的法律规矩,从他人的劝告中吸收养分逐渐成长。

父亲的告诫可谓用心良苦。

退一步说,穿袜子只要自己舒服就可以了,不必顾虑别人的感受,要为自己活,这种论调相信一定会有大批拥趸。

但是,难道类似于反穿袜子等行为就一定代表着个性鲜明颇有主见吗?难道所谓的顺着自己的心意而为就真的代表着从不在乎他人的目光吗?难道打着破除陈规的旗号四处张扬就一定意味着真正的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

孩童幼时反穿袜子的行为或许尚可被称为无知与好奇,但这种只考虑一己之便的行为若是不加管教,任其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违反社会常理的行为,从而遭到他人的唾弃,甚至锒铛入狱。

其实,坚守内心与吸取经验并不矛盾,走自己的路与顺应常理也并不矛盾。

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保持个性而与常规势不两立,也无需为了迎合他人而失掉初心。

正如“敦煌女儿”樊锦诗在大漠中坚守为祖国修文物的初心;“一世师表”卫兴华在病榻上坚守治经世济名学的初心;“当代大禹”王有德在黄沙中坚守治沙造林的初心一样,他们也曾做着不被常人理解的“怪事”,但他们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但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都应且行且听且成长,在坚守梦想与个性的道路上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从而和我们的祖国一起走向民族复兴的阳关大道。

【时评积累】追求个性和遵守规则不矛盾《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一名家长自述文章《开学一月摧毁坚持6年的教育观》,近来引发了各界的热烈讨论。

这位家长对于学校讲求秩序和规矩的教育方法深感焦虑,认为这使得自己坚持了6年的个性教育理念被摧毁,担心孩子未来会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

在笔者看来,追求个性和遵守规则并不矛盾,张扬个性,也不能以漠视社会、集体的基本规则为代价。

让我们先讨论一下个性。

这个词如果在20年前用于评价一个孩子,多半不是个褒义词,但如今却常有赞誉之意。

有个性似乎总是会与能力强、有才华挂钩,从言谈举止到穿衣打扮,人人都希望张扬个性。

应该说,这是国人教育理念提升的表现。

对于一个小学新生来说,大家统一用相同的本子、铅笔、文件袋,这就是抹杀了个性吗?换言之,别的孩子都穿白色的舞蹈鞋,唯独自家孩子穿粉色系缎带的芭蕾舞蹈鞋,就算是培养个性了吗?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表层化了。

培养个性,应该是给孩子的个性发展一个宽松自由的土壤,使孩子自身的潜能、天赋充分被开发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个独一无二应该是精神和智能层面的。

可以想见,在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期望中,孩子的个性发展目标应该是正向的,是美好的,而不是要培养一种“各色”的特殊性格,更不代表追求个性就可以为所欲为。

比如,如果认定“上课时让孩子们好好听讲,下课时提醒孩子们喝水、上厕所”是流水线似的教育,那学校应该如何管理才算是保护了小学生们的个性和创造性?难道上课时可以随便喝水、上厕所,甚至去操场上跑一圈?学校里有不同年级多个班级,有多种学科,需要对教师、教室、体育馆等资源统筹安排管理。

如果连最起码的上课、下课规则都需要质疑和挑战的话,那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确是分分秒秒、大事小事都足以焦虑了。

近些年有些家长不认同“流水线式”的学校教育,选择让孩子留在家中,或者几个孩子一起上私塾。

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届时其必须遵守公认的道德准则和国家法律法规,而这些都需要其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否则就会很难立足,更侈谈发展。

笔者认为,追求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没有错,但应该建立在遵守并适应基本规则的基础上,比如小学生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当然,对规则如有质疑,家长可以通过家委会等形式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协商,却无须动辄就焦虑,或放任孩子漠视规则,为所欲为。

【优秀文段】共性与个性思想1:个性包含了共性,共性也包含了部分个性。

阐释: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曾经当过“宫廷顾问”据说,有一次他在宫廷讲学,说“天上人间到处都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宫女们纷纷走进御花园去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想以此推翻这位哲学家的论断,结果,她们都失败了。

都是树叶,这是共性,但树叶各各不同,这是个性。

任何一片树叶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思想2:个性与共性可以相互转化。

阐释:共性的成长依赖于个性的自由发展。

个性越多越优则共性的根基越深厚越发达,发展的空间亦越宽广。

因此,虽说社会是共性使然,但因为共性又是个性使然,所以,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社会乃是个性使然。

最好的个性组合成最好的共性,最好的个体组合成最好的社会,最好的个人利益组合成最好的社会利益。

个性并非社会的敌人,而是社会的逻辑前提。

社会是人之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相约,个性相得;共性是社会的基础,个性是社会的灵魂。

扼制个性便是扼制了社会之根本。

人们对某个城市某种商品的特点评价是:这个城市或商品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足见一斑。

众所周知的是,模仿得再好也比不上原创。

模仿永远不能代替创造。

当前,许多媒体所开展的形形色色“模仿秀”是对缺乏个性的fans顺水推舟,并进行误导,即便属游戏性质,也不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它只会使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创造力削弱。

“东施效颦”的历史笑话竞演变成为当今时尚!这种现象将更有资格成为后人的笑柄。

个性的塑造须推陈出新,求异而不趋同。

文学艺术史上不乏题材和风格回旋往复的情形,同样能表现出个性特征。

举一个很近的大家熟悉的例子:在众多“前卫”流行歌手充斥的舞台上,久别复出的台湾歌唱家费玉清以其怀旧的曲目和优雅的风格又再次赢得了广大听众,究其原因难道不正是个性的魅力麽?同时也表明求异不受时间限制,只要与众不同即可。

又比如当红的民间艺人阿宝和最近一些原声态歌者的兴起,无不揭示了个中奥秘。

试设想一下,若张学友那样唱,阿宝他们也跟着那样唱,舞台上那一道又一道独特的亮光还能在人们眼前闪耀吗?那一股接一股的个性张力还会在听众心里震颤么?生物界的叶子尚且无两片完全相同,作为社会人也耻于没有个性,而对于文艺作品来说,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就更加重要和宝贵了,与其说它是方法论,毋宁说是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