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红细胞的检查以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测定有什么临床意义
![红细胞测定有什么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f5a6b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f.png)
红细胞测定有什么临床意义红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是根据其检查目的与结果决定的。
对红细胞进行测定是临床医学判断红细胞是否存在问题的重要指标。
结合实际而言,人体外周血液中含量最多的细胞就是红细胞,基于红细胞富含丰富的血红蛋白,因此红细胞往往呈现出红色,其主要作用即帮助人体各个器官输送氧气。
不一样的人群含有的红细胞数量不同,如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的数量为6.0-7.0*10*12/L,成年女性体内红细胞的数量为3.5-5.0*10^12/L,成年男性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为4.0-5.5x10^12/L。
若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人体红细胞运输的功能也会随之下降,这就很容易使人出现贫血症状;若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增多,血黏度则会增加,这就很容易引起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
由此可知,红细胞测定对人体疾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当人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红细胞测定,以便及时诊断出疾病,避免病情的耽误。
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身体提升免疫能力,提高红细胞质量。
红细胞测定中红细胞计数的意义也是根据检查结果而言的。
一般生理性红细胞增多往往是由于剧烈运动或过度恐惧造成的,生理性红细胞相对性增多,还有可能是病人存在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等症状。
而生理性红细胞减退常见于孕妇,即由于怀孕造成的溶血量增多、老年人造血功能下降、病人长期大量饮酒等;在病理方面,红细胞测定数量增多,常常表现为先心病、先天性肺部疾病、后天性心脏病、后天性肺部疾病。
如法洛四联症、肺源性心脏病等;而病理方面红细胞测定数量减少常常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贫血。
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则是通过血常规来检测的。
主要是利用血常规检查中的红细胞技术来判断身体疾病,了解病人体内红细胞的技术水平。
了解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不仅能判断病人是否有贫血,还能判断病人是否存在红细胞增多症。
测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能得知病人是否存在贫血、贫血的程度是什么,如重度贫血、中度贫血或轻度贫血,以此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3f7bf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6.png)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简称形态学检查)作为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形态学特征的观察与分析,以及相关指标的测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观察与计数、涂片检查、细胞形态学分类等。
它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本文将从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评价造血功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对造血功能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血液涂片的方式,可以了解骨髓内各种成熟度的细胞比例,以及有无幼稚细胞的存在,从而判断造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对于骨髓疾病以及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辅助疾病诊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作为临床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
对于贫血类型的鉴别和分类,对于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与某些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判断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指导临床治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对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检测方法1. 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是形态学检验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适量的血液,经离心后涂布在载玻片上,后用Wright染色或其他染色剂进行染色,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
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细胞的大小、形态、核的形态、胞质的颜色等来判断检测对象的健康状况。
2. 血象计数血象计数是通过血细胞自动计数仪对血细胞进行数量和形态的测定。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三类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三、结果解读1.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
正常的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无尖角、破损和出血。
形态学异常的红细胞可能是贫血、缺铁、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等疾病的特征。
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03b1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b.png)
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对于评估人体内红细胞数量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血液疾病、贫血等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红细胞计数的情况。
本文将从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等方面对红细胞计数进行全面探讨。
一、方法学评价1. 射光法射光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计数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射光透过血液时的散射原理来计算红细胞的数量。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血液黏稠度高、红细胞形态异常等情况),射光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它利用复杂的激光技术和高级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红细胞计数。
该方法可以应对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对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样本也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3. 自动化计数仪自动化计数仪是一种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光学系统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的设备,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
它主要用于血液学检验的自动化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红细胞计数,是目前临床应用中的主流方法之一。
二、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贫血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患者红细胞数量的测定,可以了解患者贫血的类型、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红细胞计数常常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一起组成“血常规”检验项目,用于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贫血的诊断中,红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从而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红细胞计数也可以用于监测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如血液透析、输血等治疗过程中,对红细胞数量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红细胞计数还可以作为一种健康体检指标,帮助人们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定期进行红细胞计数及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
血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68b11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5.png)
血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血细胞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手段。
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可以获得大量的临床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以下是血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1. 诊断贫血血细胞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贫血,因为贫血患者的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质量往往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通过测量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可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2. 检测感染和炎症白细胞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细胞,因此血细胞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白细胞计数和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帮助医生及时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 监测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疾病血细胞检查对于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也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血液中是否存在异常的白细胞,可以及早发现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分析也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血液疾病,如血栓性疾病等。
4. 评估肿瘤药物治疗效果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常常会发生变化。
通过定期进行血细胞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5. 预防疾病并提前干预血细胞检查还可以帮助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并提前进行干预。
例如,通过监测血液中胆固醇、血糖等指标,可以及早发现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总之,血细胞检查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临床信息,帮助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血细胞检查,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指标检测与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指标检测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b7d91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2.png)
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与贫血、出 血性疾病、营养不良等有关,而 红细胞计数增多可能与慢性缺氧 、骨髓增生性疾病等有关。
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血液中血红蛋白 含量的指标,正常值范围为男性 120~160 g/L,女性110~150 g/L 。
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与贫血、出血 性疾病、营养不良等有关,而血红蛋 白浓度增高可能与慢性缺氧、骨髓增 生性疾病等有关。
监测病情变化
03
红细胞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医生及时
调整透析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提高红细胞指标检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统一检测方法
确保实验室采用统一的检测方法,减少误差 和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
加强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校准 和比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血 红蛋白浓度降低通常与贫血相关,可 能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存质量。
预测并发症风险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红细胞压 积降低可能增加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异常变化可能预示着某些疾病的发生,如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这些疾病可能进一步影响 患者的健康状况。
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指标 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录
• 红细胞指标检测介绍 • 红细胞指标检测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 红细胞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 红细胞指标检测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结论
01
红细胞指标检测介绍
红细胞计数
01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血液中红细胞 数量的指标,正常值范围为男性 4.0~5.5 × 10^12/L,女性 3.5~5.0 × 10^12/L。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f80da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d.png)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血常规检验是指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评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况的一种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其他参数如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这些指标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抗炎、抗感染和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
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通过红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排除贫血的疾病。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
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暗示有感染或者炎症的存在。
3.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含量。
通过血红蛋白浓度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有助于发现和诊断贫血疾病。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与血液凝固和止血有关。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通过检测MCV可以评估红细胞体积的分布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
6.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血液中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MCHC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7. 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血液中单个红细胞中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
8.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在白细胞计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数量。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987ec9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f.png)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通过对患者的生物体内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获得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等信息。
以下是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炎症、感染、贫血等情况,对全血细胞和炎症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2.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内代谢、肝脏和肾脏功能情况,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血凝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凝血功能,帮助判断出血或者血栓病变,对于血液疾病、血栓性疾病、手术前后等情况的判断非常重要。
4.免疫学指标: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蛋白、细胞因子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诊断和评估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5.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
这些指标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6.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真菌培养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感染病,及时发现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疫情监测。
以上只是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一部分,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还可以提供全面的生物学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2cd7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a.png)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机体正在发生感染,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低下。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部位和炎症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的供氧能力,而血红蛋白浓度则反映了血液中携氧能力的强弱。
这两个指标的异常往往与贫血相关。
贫血是指机体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促使医生进一步查找可能的病因,如缺铁性贫血、骨髓病等。
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贫血病症,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与止血功能密切相关。
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容易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鼻出血等。
血小板计数过高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因此,通过血小板计数的检查,可以对机体血液凝固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的疾病。
除了上述几个指标外,血常规检查还包括血沉、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异常往往与炎症、感染、免疫功能等密切相关。
在临床医学中,血常规检查是一项相对简单、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监测中。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
血常规检查对于提前发现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957e02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7.png)
红细胞的临床意义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成分之一,也是血液循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和器官中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状态等指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一、红细胞数量的临床意义1.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在4.0-5.5×10^12/L之间。
红细胞计数的增加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中,如高原反应、慢性肺部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病等。
红细胞计数的减少则可能是因为贫血、失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导致。
2.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比容在0.37-0.47之间。
红细胞比容的增加可能是因为失水、肾脏疾病、高原反应等原因导致。
红细胞比容的减少则可能是因为贫血、失血等原因导致。
3.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 g/L之间。
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可能是因为失水、肾脏疾病、高原反应等原因导致。
血红蛋白浓度的减少则可能是因为贫血、失血等原因导致。
二、红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1. 红细胞形态: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呈现出典型的双凸形态,称为正常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是因为贫血、骨髓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导致。
例如,球形红细胞可以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可以呈现出酒杯形、锤形、钩形等异常形态。
2. 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变形能力是指红细胞在血流中保持柔韧性和变形能力的能力。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减弱可能是因为贫血、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导致。
例如,镰状细胞贫血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易于在毛细血管中堵塞;微血管病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易于在毛细血管中聚集。
三、红细胞功能状态的临床意义1. 氧合作用:红细胞的氧合作用是指红细胞与氧气结合的能力。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1cb45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f.png)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是指通过检测全血中的各种参数来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内的疾病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是4.2-5.8×10^12/L,女性为3.9-5.6×10^12/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心病、高原适应、肺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出血等疾病。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其正常范围是120-160g/L。
血红蛋白异常可以反映贫血程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失血、贫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血小板生成障碍、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炎症、感染、白血病等疾病的常见表现,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范围是82-92fL。
MCV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如果MCV增高可能是宏细胞性贫血的表现,而MCV降低可能是微细胞性贫血的表现。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范围是11.5-14.5%。
RDW表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如果RDW增高可能是由于不同大小的红细胞比例的改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范围是7.2-11.0fL。
MPV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如果MPV增高可能是由于血小板产生增加,例如炎症、感染等。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感染等病情,提供有关疾病的初步诊断依据。
血细胞分析与临床意义
![血细胞分析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2fd379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e.png)
血细胞分析与临床意义在医学领域中,血细胞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各类血细胞进行计数和分析,帮助医生了解某些疾病的发展情况和预测患者的健康趋势。
本文将探讨血细胞分析的原理、常见参数以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血细胞分析的原理血细胞分析是通过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器对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
其原理是根据血细胞的生物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电导率等进行测定和分类。
目前常见的血细胞分析仪器有血液自动分析仪、流式细胞计数仪等。
二、血细胞分析的常见参数1. 血红蛋白浓度(Hb):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是评估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
2.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患者体内红细胞总量,可用于评估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正常红细胞计数范围为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3.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患者体内血小板总量,可用于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
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50×10^9/L。
4.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患者体内白细胞总量,可用于评估炎症和感染。
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10^9/L。
5. 血细胞比容(HCT):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含量。
正常血细胞比容范围为男性40-50%,女性37-47%。
三、血细胞分析的临床意义1. 诊断与监测疾病:通过对血液样本的血细胞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疾病,并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例如,白细胞计数的增高可提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2. 预测疾病进展:血细胞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某些疾病的发展趋势。
例如,白细胞计数的持续增加可能预示着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
3. 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血细胞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某些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液情况的影响,并作出进一步的治疗调整。
4. 监测长期用药情况:某些药物可能对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通过血细胞分析可以监测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的血液参数变化情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1b5165ca98271fe910ef9f1.png)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b031b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e.png)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血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大量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血液分析中的各项指标反映了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免疫功能、细胞数量和功能等方面,对诊断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血液分析中常见的几项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供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常见于贫血、骨髓抑制、失血等病症。
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则可提示机体存在着慢性缺氧或肾脏疾病等问题。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异常表现可能是贫血、高原适应、心脏病等疾病的指示标志。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参数。
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预示着机体存在炎症、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等情况。
而白细胞计数的减少则可能暗示机体存在着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或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问题。
通过监测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直观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状况,提前预防和诊断疾病。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的凝血功能。
高血小板计数可能表明机体存在感染、炎症、出血或骨髓疾病等情况。
低血小板计数则暗示着机体易于出血,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原因引起的。
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凝血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4. 血糖水平(Glu)血糖水平是评估机体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高血糖水平通常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低血糖水平则可能是由胰岛素瘤等疾病引起的。
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5. 血脂水平(TC、TG、HDL-C、LDL-C)血脂水平是评估机体脂代谢状态和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异常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
血液指标分析的常见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指标分析的常见参数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3a67c3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b.png)
血液指标分析的常见参数及临床意义[介绍]血液指标分析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血液指标分析中常见的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参数]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用于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贫血的程度,同时也与输血需求和输血反应有关。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器官。
红细胞计数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贫血、失血或骨髓疾病等病情。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负责对抗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白细胞计数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感染、炎症和免疫系统功能等情况。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负责控制止血过程。
血小板计数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
5. 血沉(ESR):血沉是血球沉降速度的检测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炎症、感染、肿瘤等情况。
6. 血糖(GLU):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是衡量机体代谢状态的参数。
血糖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糖尿病的程度和控制情况。
[临床意义]通过对血液指标的分析,医生可以获得以下临床意义:1. 评估身体健康状况:血液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氧气供应情况、代谢状态等,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 诊断疾病:某些血液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特定的疾病存在,如贫血、感染、糖尿病等。
3. 监测疾病进展:通过对血液指标的连续监测,医生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 评估治疗效果:某些治疗手段对血液指标有直接影响,通过对血液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总结:血液指标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
了解常见的血液指标参数及其临床意义对于医学专业人员与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2e6c0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8.png)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临床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工具,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
临床意义与解释主要指的是临床检验结果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和利用这些结果进行临床判断。
下面将以常见的血常规、生化指标、病原学检验和免疫学检验为例,对其临床意义与解释进行介绍。
一、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估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中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反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内的氧运输蛋白,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
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表示贫血,而高血红蛋白可能提示脱水或失代偿性心脏病。
红细胞计数(RBC)是评估红细胞的数量。
如果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如果红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脱水或肾脏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是评估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异常。
白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
血小板计数(PLT)是评估血小板数量的指标。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二、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是评估患者机体内脏器功能的重要指标。
其中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反映内脏器官的健康状态。
肝功能指标包括转氨酶、总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等。
转氨酶是评估肝细胞损伤的指标,高水平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或肝炎。
总胆红素高水平可能表示胆道梗阻或肝功能异常。
球蛋白和白蛋白比例异常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异常。
肾功能指标包括尿酸、肌酐、尿素氮等。
肌酐和尿素氮高水平可能表示肾功能不全。
尿酸高水平可能表示痛风或肾结石。
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
高血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糖代谢紊乱。
血脂是评估脂代谢的指标。
高血脂可能表示高血脂症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电解质是评估细胞内外电化学平衡的指标。
电解质失衡可能引起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
三、病原学检验病原学检验是检测致病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红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f72c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3.png)
红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
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下经红系祖细胞阶段,分化为原红细胞,经过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
2、晚幼红细胞已丧失分裂能力,它通过脱核而成为网织红细胞。
这一增殖、分化、成熟的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72h。
网织红细胞再经约48h即完全成熟。
3、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后,平均寿命约120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4、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
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5、多种原因可造成红细胞生成和破坏的平衡失调,结果一方面使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增多,从而引起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另方面使红细胞在质量上发生改变。
6、通过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检查,以及对红细胞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检查,对诊断和鉴别某些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二、参考区间1、仪器法,静脉采血成年男性:(4.3~5.8) ×1012/L成年女性:(3.8~5.1)×1012/L新生儿:(6.0~7.0) ×1012/L2、红细胞计数医学决定水平高于6.8×1012/L,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低于3.5×1012/L,可诊断贫血;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三、检测方法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可采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或显微镜检查法进行检测,以前者最为常用。
血液分析仪进行红细胞计数的原理是电阻抗原理,在仪器计数结果不可靠(如红细胞数量较低、存在干扰等)需要确认、不具备条件使用血液分析仪时,可采用显微镜检查法进行红细胞计数。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法血液分析仪检测法的原理主要使用电阻抗原理进行检测。
有的仪器采用流式细胞术加二维激光散射法进行检测,全血经专用稀释液稀释后,使自然状态下的双凹盘状扁圆形红细胞成为球形并经戊二醛固定,这种处理不影响红细胞的平均体积,红细胞通过测量区时,激光束以低角度前向光散射测量单个红细胞的体积和红细胞总数,可使红细胞计数结果更加准确。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4213c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8.png)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血液分析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项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疾病情况。
血液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提供有关患者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重点介绍常见的血液分析指标及它们的临床意义。
一、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其测量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约为130-175g/L,女性为120-155g/L。
低于正常范围的血红蛋白浓度可能表示贫血症状,可能因为缺铁、慢性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脱水或其他原因。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主要细胞成分。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约为4.2-5.4×10^12/L(男性)和3.8-5.0×10^12/L(女性)。
低于正常范围的红细胞计数可能表明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的存在。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脱水、脾脏切除或其他原因。
三、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抗感染和疾病。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约为4-10×10^9/L。
高于正常范围的白细胞计数可能表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抑制、自身免疫疾病或其他原因。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凝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止血和血栓形成。
正常范围约为125-350×10^9/L。
低于正常值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如易淤血、出血或瘀伤。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存在血液病、炎症或其他疾病。
五、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指的是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它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类型,通常与其他血细胞参数结合使用。
正常范围约为80-100fL。
血细胞分析的临床
![血细胞分析的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4a5640cfb8f67c1cfad6b8e0.png)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低 下,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数常 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低于5×109/L 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之一。网织 红细胞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贫血患者在 抗贫血治疗过程中,治疗有效,其网织红 细胞在1周左右可达高峰。
6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 当每升超过10.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 白细胞增多。 而每升少于4.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 白细胞减少。 参考值成人:(4~10) ×109/L; 儿童:(5~12) ×109/L; 新生儿:(15~20) ×109/L。
3 红细胞比积
红细胞比积(PCV或HCT)是指红细胞在血 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通常将不改变红细 胞体积的抗凝血(EDTA-K2抗凝)置于温氏 管(Wintrobe)或毛细管中,经一定离心力 离心后,计算被压紧的红细胞层占的比值。
参考值 男:0.42~0.49 L/L; 女:0.37~0.43L/L。 增高,大面积烧伤、脱水,各种原因所致的低氧 血症。测定红细胞比积后,可作为补液计算的依 据。)减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等。临床上常以 计算红细胞平均容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对贫血进行鉴别和分类。
5 、尿蛋白定性(PRO):
参考值:阴性 生理性蛋白尿属功能性、体位性及摄食性。病理 性蛋白尿又可分为肾前性蛋白尿,见于发热、心 功能不全、缺氧、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 轻度蛋白尿:可见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 期,肾孟肾炎、体位性蛋白尿。 • 中度蛋白尿:可见于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 多发性骨髓瘤。 • 重度蛋白尿:可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 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尿常规检查内容
检验科项目临床意义总汇
![检验科项目临床意义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00b993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1.png)
检验科项目临床意义总汇引言检验科项目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提供医生们所需的关键信息和疾病诊断依据。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检验科项目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总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项目。
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价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这些项目可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贫血程度和出血倾向等情况。
1.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抵抗感染能力的指标。
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骨髓功能异常。
2.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异常的红细胞计数可能与贫血、骨髓异常或出血有关。
3.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主要成分,可以评估贫血程度。
低血红蛋白可能与贫血、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有关。
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出血倾向,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与血液病、感染或药物反应有关。
生化指标检验生化指标检验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机体代谢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生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肝功能相关指标–转氨酶(ALT和AST):转氨酶能够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异常的转氨酶可能与肝炎、肝病或药物损害有关。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评估胆道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的总胆红素可能与黄疸、胆结石或肝功能损害有关。
2.肾功能相关指标–尿素氮(BUN):尿素氮可以反映肾脏排泄代谢产物的能力,异常的尿素氮可能与肾功能损害或脱水有关。
–肌酐(Cr):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异常的肌酐可能与肾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或肾炎有关。
3.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可以评估血脂代谢情况,异常的总胆固醇可能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有关。
–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评估脂肪代谢情况的重要指标,异常的甘油三酯可能与高脂血症、肥胖或饮食习惯有关。
免疫学指标检验免疫学指标检验可以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疾病状态,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 心 法
EDTA抗凝 离心
Plasm
PLT
WBC
RBC-red RBC-O2
临床意义
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结合有关指数变化可推
断贫血病因,并对贫血进行分类;
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缩程度,有助于补液
量的控制。
●增高:血液浓缩、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贫血、稀释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
测定方法
温氏法(常量,中速离心)
微量法——首选常规方法
放射性核素法——参考方法
折射计法、黏度法、比重法、电阻抗法(仪器)
参考值
温氏法:男性0.4 ~ 0.54 女性0.37 ~ 0.47 微量法:男性0.42 ~ 0.52 女性0.37 ~ 0.48 仪器法:男性0.40 ~ 0.52 女性0.37 ~ 0.48
中幼红细胞
72h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释放入血
48h
平均寿命120 d
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 count,RBC) 定义: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 原理: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计数
池,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范围的红细胞数,并换
算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L)
polychromatic
人 为 面 包 圈 红 细 胞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细胞内的异常结构
●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RNA, 铅中毒 ● 染色质小体(豪焦小体):核残余物,巨幼细胞贫血、
脾切除后
● 卡波环:脂蛋白变性,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 ● 寄生虫: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虫 ● 有核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
10 uL末梢血+2 ml稀释液 混匀稀释 充池
计数
计算
外周血红细胞参考值
成年男性(4.0 - 5.5)×1012/L 成年女性(3.5 - 5.0)×1012/L 初生儿 (6.0 - 7.0)×1012/L
思考
手工法VS仪器法?
血红蛋白测定
( hemoglobin,Hb)
血红蛋白的组成
输液过多)
红细胞平均指数
通过RBC计数、Hb测定、HCT测定可计 算出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容积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定义: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计算:MCV = HCT / RBC 例如:RBC为3.50×1012 / L,Hct为0.36,则: MCV = 0.36 3.50×1012 / L = 103 fL
优点
操作简单 呈色快且稳定
缺点
KCN有剧毒
HbCO转化较慢
除SHb外均可检测
根据吸光度直接定值
高WBC和高球蛋白血
症可致溶液浑浊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的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
年龄与性别
新生儿:RBC高,两周后 下降,6-7岁最低 男性:25-30岁高峰 女性:13岁-15岁达高值, 21岁-35岁低水平,以后
血红蛋白的测定
定义
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量
参考值
成年男性: 120-160g/L
成年女性: 110-150g/L
初生儿: 170-200g/L
Hb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计比色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国际标准参考方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SDS-Hb)(次选方法)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N3)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AHD575)
参考值:手工法 27 ~ 31 pg 仪器法 27 ~ 34 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定义:单位容积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以g/L为单位
计算:MCHC = Hb / Hct 例如:Hb为120 g/L,Hct为0.36,则: MCHC = 120 g/L 0.36 = 333 g/L
Epo
(如心血管病、肺
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生理性:
新生儿
高原居民
病理性:严重慢性心、肺疾患、异常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
主要见于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循环中红细
胞总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减少,低于该地区、该
参考值:320 ~ 360 g/L
临床意义
MCV、MCH、MCHC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红 细胞的病理变化,有利于分析病人红细胞形 态特征,进行贫血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分类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MCV 正常 增高 减低 减低 MCH 正常 增高 减低 减低 MCHC 正常 正常 正常 减低
年龄及性别组的参考范围低限时称贫血。
生成减少 贫血病因
破坏过多
失血过多
1)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药物、物理因素、慢性肾衰、再障、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2)造血原料不足
缺铁(缺铁性贫血)、缺乏VitB12或叶酸(巨幼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破坏增加
溶血性贫血(输血不合、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丢失过多
渐渐增高
精神因素
肾上腺素 RBC
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
相对缺氧 Epo RBC
气压降低
缺氧 代偿性RBC
妊娠中后期
血液稀释 RBC
老年人
造血功能减退 RBC
病理变化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腹泻
相对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所致,如呕吐、 绝对增多:
原发性 — 真性红细胞增多
继发性 — 低氧血症
通过比色根据吸光度测得血红蛋白的浓度。
方法:
转化液 5ml + 血 20ul(5min),比色读吸光度(A)(540nm) 计算:有三种方法求得Hb浓度
1. A×367.7
2. 得A值后,在标准曲线上直接查找 3. A×K K=ΣHb / ΣA
标准曲线的绘制
用一组已知浓度的HiCN参考液,在分光光度计上分
目视比色
沙利法、测铁法、测氧法、比重法、折射仪法、光谱分析法
仪器法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
为国际标准参考方法 步骤: 取样 加转化液(溶血、转化) 比色
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血 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
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红细胞稀释液
稀释液:保护计数细胞,破坏非计数细胞,同时抗 凝,要求不含杂质 红细胞稀释液:Hayem液,由氯化钠、结晶硫酸钠、 氯化高汞组成 作用: 氯化钠调节渗透压,结晶硫酸钠防止细胞 粘连,氯化高汞防腐
计数方法
手工法 :取样 → 稀释 → 计数 → 计算 仪器法 :电阻抗分析或激光分析
手工法
别测定A值,以A为纵座标,血红蛋白参考值为横座
标,绘制标准曲线。
例如:HiCN参考品
Hb g/L: 50
A:
100 150 200 K=ΣHb / ΣA = 370.37
0.14 0.27 0.41 0.54
如果标本A为0.32,则标本Hb = 0.32×370.37 = 118.52(g/L)
方法学评价
大小及均匀程度 红细胞形状 血红蛋白含量
细胞内结构
红细胞大小改变
直径
例如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小红细胞 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
< 6um > 10um > 15um
大小不均
增生性贫血
A
B
C
A: normal B: megalocyte C: anisocytosis
各种原因的失血(如消化性溃疡、痔疮、钩虫病)
注意问题
Hb测定对贫血程度的判断优于RBC计数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Hb和RBC的浓度不一定能正确 反映全身红细胞的总容量,如:急性失血、水潴留、 失水等
发生大细胞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时,RBC计数
与Hb浓度不成比例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形态观察
参考值:手工法 80 ~ 92 fL 仪器法80 ~ 100 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定义:每个红细胞内所含平均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 (pg)为单位
计算:MCH = Hb / RBC 例如:RBC为3.50×1012 / L,Hb为120 g/L,则: MCH = 120 g/L 3.50×1012 / L = 34.20 pg
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指标,常用变 异系数(CV)或标准差(S)表示。
临床意义
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这种分类法更能反
映贫血的病理变化,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一定
的价值。
诊断缺铁性贫血:IDA的病人95%以上RDW增
高,可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88%RDW
正常)鉴别。
贫血类型
自身调节
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