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徐建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建平

在浙江省衢州市教育界,提起衢州二中校长徐建平,几乎无人不晓。

这,缘于他1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扑在学校;缘于他务实进取、宽以待人、真诚坦荡的人格魅力;缘于在他的带领下,衢州二中从校园面貌到学校品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用心做事

衢州二中的墙壁上,写着徐建平的治校格言“认真做事可以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他反复强调:学校教育就是用心将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做到位。徐校长工作雷厉风行。一个周日,校办主任陪客人游览,竟然接到校长的七八个电话。客人们笑问:“你们校长连周日也不休息呀?”

的确,徐建平的日历里,是没有假期的。他的脑海里,无时无刻不装着学校的一切。作为一所拥有400多名教工、6000多名学生的大型学校的“掌门人”,事务浩繁,然而,徐建平依然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撰写了两部20多万字的专著,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在其专著的序言中感慨说:“建平校长真是一位十分勤奋、十分用心的人。”

营造文化校园

徐建平常说:“学校之所以称之学校,关键在于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衢州地处“南孔圣地”,是儒学的发祥地之一。从20世纪末开始,徐建平便提出“传承南孔文化,打造儒学校园”的要求。3米多高的汉白玉孔子塑像巍然屹立在校园;孔子、孟子等儒学大师的语录牌随处可见;《论语》小册子每届学生人手一册;南孔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儒家文化与德育活动的结合等等,创设了一个浓郁的儒学文化氛围,使师生将儒学精髓逐步内化为自觉的人文素养。国务院原副秘书长陈进玉视察学校后欣然题词:“中国基础教育的一枝奇葩”;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挥毫题词:“人文情怀的管理作风,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

现在,徐建平又提出了“文化校园”的理念。文化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更高的阶段。它既是一种文化理想,又是一个实践过程。文化校园,是从人与文化关系的视角去探讨人的培养问题,强调的是总体性的人文环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更注重人文底蕴的积淀作用而不是外在的环境。

在文化校园,人性中的诸多美德善行已成为一种自觉性行为,已内化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让学生体验成功

徐建平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潜能,都有体验成功的渴求。走进衢州二中,便可看到一幅标语: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是他在20世纪末提出来的治校理念。

每年,学校都要举办科技艺术周,美食节、书画比赛、校园十大歌手评选、科技小发明等10多项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展风采。“学生凡语”橱窗,每周更新一期,每期都有学生的精彩“凡语”亮相。“我就是我自己的神,有失望,但不会绝望。”“苍白的生命由鲜活的梦想点燃。”……这些来自学生自己原创的“凡语”,鼓舞着更多平凡的学生努力去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二中大讲堂”已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大讲堂”上服饰文化、摄影技术、网球知识等方面的讲座百余场,近万人次学生眼界大开,甘之若饴。

“师生聊坊”的开设、心理辅导教研组的设立、班级心理委员队伍的组建,让关爱走进学生的心底。于是,有学生感言:校园,我们的“快乐老家”!

创设名师平台

“一个人的价值就是感动别人,一个人的享受就是被别人感动。”徐建平如是说。10多年来,他以自己的真情,营造着一个亲情融融的校园大家庭;同时,他也在享受着别人的感动。

多年来,每位教工过生日都能收到徐建平亲笔书写的生日贺卡。每逢节日,每位教工都会收到他的节日祝福。每天课间,教工们都能喝上一盒牛奶。学校每年都组织春游、秋游。每当教工遭遇难题时,他都要伸出温暖的双手,奔波劳顿,排忧解难。正因如此,教师们在给徐建平校长生日贺词中真情感言:“你用先进的理念带着我走进教育的殿堂,你的身影永远温暖着我!”“在您手下做事是一种幸福。”

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徐建平关注的焦点。他认为,学校必须创设平台,让教师“老有所尊、壮有所用、新有所求”。

学校定期举行各教龄段的教师恳谈会,勉励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再立新功,为青年教师打造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励他们快速成长。对特级教师、

各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每月都予以相应的津贴。学校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每年用于科研奖励的经费达10余万元。近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省特级教师7人,市级名师20余人,被誉为衢州教育的“黄埔军校”。

(摘编自《教育信息报》毛建清文)■人物主张

要重在“教好”学生

徐建平

教“好学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所有教师的企盼。我认为,当下的教育必须从教“好学生”向“教好”学生转变。

“教好”学生就要践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教育的意义即在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把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开发。我们要坚信: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类型。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发展中的人,要根据不同的智能特长,给予不同的帮助,使之都能接近于其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搭建平台,当好导演,力求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成功的情绪体验。只有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才会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地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教好”学生就要拥有“有爱无恨”的博大胸怀。要摒弃“恨铁不成钢”的想法,不要在学生还是“铁”的时候就提出“钢”的要求。从“铁”到“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环节,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循序渐进,尤其是心理成长更要我们用爱心去呵护。这种爱,是发自教师内心的真爱、大爱,而不是溺爱,不是职业的给予。教师要像父母一样爱学生,用平常心去看待学生的正常错,不能因学生的一些缺点给自己添了麻烦而产生厌烦、怨恨,因为心灵中有一份怨恨就会少一份爱心,就会使爱大打折扣。

“教好”学生就要具备“有劳无怨”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难度之大,思想负担之重,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但教师的付出会影响学生在校的3年,今后的30年,还会关系到整个民族300年。因此,我们应心甘情愿地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不管碰到什么问题与困难,都要心平气和地去处理,拥有“婆婆的眼睛”、“妈妈的嘴”。“婆婆的眼睛”相对要敏锐一些,容易发现问题;而“妈妈的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