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_应用统计与统计软件
《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统计软件应用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园艺、园林等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1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已成为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大量而繁杂的试验研究数据的分析,统计分析软件已成为首选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最流行最权威的统计软件,主要是SPSS、SAS和DPS 的数据结构和统计分析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统计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正确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对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熟悉常用统计软件的操作环境,包括系统的安装、启动与退出,系统环境设置,基本运行方式;了解各种软件的模块构成,性能与特点;熟练掌握常用统计软件命令使用和窗口操作,包括数据文件的建立、编辑,数据的转换和整理、模块的调用,分析结果的输出与整理;了解常用统计软件的编程语言,掌握基本的数据挖掘方法;能根据现实问题选择不同的统计软件结合统计计算理论进行统计分析并能得出科学的绪论。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知识。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各种软件的模块构成,性能与特点;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数据文件的建立、数据转换、加工和整理;软件命令使用和窗口操作、模块的调用,分析结果的输出与整理;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难点是统计图形及编辑输出;非参数检验、列联表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与计算机操作演示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电脑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六、课程教学内容统计软件介绍(0.5学时)1.教学内容(1) SPSS的基本功能和特点(2) SAS的基本功能和特点(3)EXCE的基本功能和特点(4) DPS的基本功能和特点2.重、难点提示(1) 本章重点是SPSS系统窗口及其功能。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验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ANALYSIS SOFTWARE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 48实验总学时: 14学分: 3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必修)适用专业:统计学专业教材:自编开课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系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是一门应用性课程,通过学生上机来实践课程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其基础编程,上机运行及调试程序,分析实验结果,并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R软件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按照实习报告规范,分析题目,数据处理,程序实现,分析结果的步骤进行撰写。
(2)实验课程要求安排上机7次,提交相应电子或纸质实验报告7次,综合测试实验报告一次五、参考书目(参考书名称,出版社;编者,出版年份,版次等;)1、Robert I. Kabacoff, R语言实战,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薛益、陈立萍.统计建模与R软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Owen Jones, Robert Maillardet,and Andrew Robinson,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Programmingand Simulation Using R,Second Edition,Chapman & Hall/CRC,2014。
4、Robert, Christian, Casella, George. Introducing Monte Carlo Methods with R. Springer,2010.。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69111课程名称:应用统计学英文名称:Applied Statistic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2/2 (讲课学时:24 上机学时:8)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应用统计学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特别侧重于统计方法在工业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木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地解释和使用常用的统计指标;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工业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计算机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
要求学生在本课之前,掌握计算机基础相关技术、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相关理论。
后续课程:质量管理、基础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
本课可为后续课程提供统计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统计分析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应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
(毕业要求指标点2.1、2.2、23)2.培养学生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特征数的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工业工程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毕业要求指标点4.1、4.2)3.培养学生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指标点2.3、4.1、4.2)4.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毕业要求指标点5.1、5.2、5.3)五、其他教学环节无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平时作业、综合测试、上机以及期末考试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应用统计学中的各种理论方法,掌握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特征数的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工业工程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统计学是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交替进行的方式,理论讲授部分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预测,重点讲授各种统计方法,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实验操作部分包括统计工作过程的实验、Excel等电子表格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统计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三个实验。
二、教学大纲1.教学目的开设此课旨在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在Excel等统计软件中的运用,达到能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2.教学要求(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备课,认真准备实验,对课程内容要融会贯通,切忌照本宣科。
授课在多媒体教室,结合典型实用案例和相关统计软件,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交替进行。
做到授课内容与大纲相符,注重全程考核,最终成绩由考勤、调查方案设计、实验报告撰写、调查报告撰写、上机测试及期末考试构成,成绩评价体系标准真实、严谨、公平、公正、公开,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2)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Excel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先修课程包括《概论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
4.教学方式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理论授课32学时,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实验操作24学时,包括统计工作过程实验、Excel等统计软件的运用及统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引导、实地调查为辅。
5.实验环境和设备1)硬件环境:每个学生一台微型计算机。
2)软件环境:Windows 7、Office 2007(或以上版本)(Excel需安装数据分析及规划求解功能)软件包、卓越班学生还需SPSS、DPS软件包。
(完整word)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应用统计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的核心课程,是其它专业的选修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使学生掌握各种调查、各类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前景预测的方法,本大纲将从实际应用入手,即在统计基础理论上重点阐述统计工作各阶段的实际操作方法,力求体现统计学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该课程的开出在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学习专业统计课程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现实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吸取国内外统计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本着简洁而具体的原则,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扩展知识面,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定量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一、教学环节本课的教学主要面授系统讲授《应用统计学》教材,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践的指导(包括上机操作)。
由于本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即作业练习与实践考核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二、学时分配本课课内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具体如下表:学时分配表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统计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认识并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明确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变异和变量等几组重要的概念,了解统计工作全过程。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应用统计学英文名称:Statistics in aplication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应用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学科,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
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商学院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该课程以现代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基本结构,为提供统计信息、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决策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本科尘世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管理学类相关专业课的必要前提。
应用统计学从商学院个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出发,强调应用、注重实践,结合软件完成教学环节。
二、教学基本要求为了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课程将在详细讲解统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阐述统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力求体现统计学数量型与个款型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掌握统计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识记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并应用该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统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实践环节与社会经济实际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结合统计软件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应尽量详细完整,一般按章节、单元叙述为宜;说明每章的教学要求,即应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包括: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参考格式:第1章绪论1.1 什么是统计学1.2统计学的主要范畴和统计学研究方法第2章统计数据的搜集2.1 统计数据的来源2.2统计数据的类型2.3常见的统计调查方法第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1 统计数据的排序3.2 统计图与统计表第4章统计数据的描述4.1 统计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定4.2 统计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定4.3 统计总体的偏态和峰度第5章概率和概率分布5.1 概率基础5.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5.3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6章样本分布6.1 样本平均数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6.2 样本方差的分布规律6.3 双样本均值之差分布规律6.4 双样本方差之比的分布规律第7章参数估计7.1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7.2 均值、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7.3 方差、方差之比的区间估计第8章假设检验8.1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8.2 均值、均值之差的假设检验8.3 方差、方差之比的假设检验8.4 假设检验中的P-V alueχ检验第9章列联表分析及2χ检验的思想9.1 29.2关联性检验与独立性检验第10章方差分析10.1 方差分析基本思想10.2 单因素方差分析10.3 双因素方差分析第11章简单线性回归11.1 相关关系和回归11.2 回归方程的估计和检验11.3 回归方程的应用第12章多元回归分析12.1多元回归方程的估计和检验12.2 多元回归方程的应用与拓展四、课程考核方式该课程在经济学、管理学教学方案中为学位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

《统计软件应用》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7001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32适用专业:17财务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规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利用SPSS这种软件并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以《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数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学》、《市场调研与预测》等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数据库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8个学习章节:SPSS统计分析软件概述、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SPSS数据的预处理、SPSS基本统计分析、SPSS的参数检验、SPSS的方差分析、SPSS的相关分析、SPSS的线性回归分析等。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32。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利用SPSS工具并结合具体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处理、分析、解释,从而掌握统计分析方法,为以后解决实际的经济活动中问题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统计与统计软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191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讲课学时:16实验(上机)学时:32
学分:3.0
适用对象:城市管理
先修课程:统计学,多元统计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该课程是针对城市学院城市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其特点是不以数学理论和推导为主,而是在学生了解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介绍每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教会学生能够利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实际数据,掌握R软件编程基础,学会利用R软件处理实际数据。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重点讲授R编程基础、数据结构和数据预处理和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软件实现,统计模型的思想与R语言编程的结合是本课程的难点内容,课程拟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数据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
课程内容以多媒体的课件讲授为主,同时上机应用R对统计分析
的各常用方法进行实现,上机完成每种方法的练习。
采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考核,建议采用开卷或论文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本课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课程的考核要求和复习思考题等,各章节格式如下:
第一章R环境与编程基础
1.1 R系统环境与界面(了解)
1.2 R数据处理的对象(理解)
1.3 R编程基础(掌握)
1.4 R编程语句(掌握和应用)
1.5 R运行方式(了解)
第二章数据准备
2.1 直接输入R数据集(掌握)
2.2 根据已有数据文件建立R数据集(掌握)
2.3 输出R数据集(掌握)
2.4 删除和更改数据库和数据集(掌握)
第三章数据整理
3.1 R数据集的变量整理(掌握)
3.2 R数据集的数据内容整理(掌握)
3.3 R数据集的整理(掌握)
第四章概率分布
4.1 统计量(掌握)
4.2 统计表(掌握)
4.3 检验数据集的分布(应用)
4.4 单样本和双样本检验(应用)
第五章编写函数
5.1 编写函数规则(掌握)
5.2 函数编写案例(应用)
5.3 泛型函数和面向对象(了解)
第六章统计图形与数据可视化
6.1 R的绘图工具(掌握与应用)
6.2 普通图形函数(掌握与应用)
6.3 高级绘图命令(了解)
6.4 动态图形
第七章简单统计推断
7.1 简单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理解)
7.2 单总体参数的估计及假设检验(掌握与应用)
7.3 两总体参数的估计及假设检验(掌握与应用)
7.4 方差分析(理解与应用)
第八章常用统计建模
8.1 相关分析(应用)
8.2 回归分析(应用)
8.3 多元统计分析(应用)
8.4 时间序列分析(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五、六章为重点内容,第八章为难点内容
课程的考核要求:全面掌握运用R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复习思考题:
1.如何通过R的学习达到其他面向数据和分析统计语言的触类旁通?
2.数据可视化与统计分析技巧如何结合?
3.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黑体,小四号字)
本课程采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考核,建议采用开卷或论文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本课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黑体,小四号字)
[1]Robert Kabacoff, R in Action, Manning Publications, 2011-8-27.
[2]Norman Matloff, The Art of R Programming, 2011-10-12.
[3]Paul Teetor, R Cookbook,O’Reilly Media, 2011-3-22.
[4]Brian S.Everitt, Torsten Hothorn, A Handbook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R, Chaman & Hall,2009.
[5]Winston Chang, R数据可视化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执笔人:赵琬迪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