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精品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让学生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运用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力的作用和物体移动距离的概念,引出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概念:讲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强调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
3. 介绍功的计算公式: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s,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4. 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讲解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对做功的影响。
5. 运用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初二物理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初二物理功”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1)理解功的定义及公式;(2)学会计算各种简单物理情景下的功;(3)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如力、位移等基本概念。
此外,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分析简单物理问题;(2)学会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功的问题,如计算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3)了解影响功大小的因素,如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位置等;(4)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并分析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尊重科学规律;(3)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类利用物理规律改造世界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5)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就感。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在教学难点和复杂概念面前,不急于直接传授答案,而是通过设计一系列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八年级功教案物理最新范文
八年级功教案物理最新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功教案物理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功教案物理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5×106μm=70μm。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力与运动》第三节“功”,主要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1节和第2节,详细内容如下:1. 功的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方法: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即W=Fs。
3. 功的性质: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的实例。
2. 技能目标: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下的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功的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功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直尺、小车、斜面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名学生沿斜面向上推小车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用力推小车?力对小车做了什么?2.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力F=10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5m时,力所做的功。
解:W=Fs=10N×5m=50J(2)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F1=5N和F2=10N,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水平方向,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2m时,各力所做的功。
解:F1的功:W1=F1s=5N×2m=10JF2的功:W2=0(因为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3. 随堂练习:(1)一个物体受到力F=15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3m,求该力所做的功。
(2)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F1=8N和F2=6N,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水平方向,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4m时,各力所做的功。
4. 知识拓展:介绍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中力的功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方法:W=Fs3. 功的性质:标量,有大小无方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受到力F=20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4m,求该力所做的功。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教学设计
-小明用50牛的力推一辆自行车,使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移动了20米,求小明对自行车所做的功。
-一名学生爬楼梯,每层楼高3米,他爬了5层楼,假设他的体重是500牛,求他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探究性思考题: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功的物理意义和实际作用。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调查生活中的一些节能措施,讨论它们是如何通过减少无功或负功来提高效率的。
2.基本概念: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方向、位移方向与功的关系。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做的功。
4.知识拓展:介绍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效率、能量转换等。
5.应用练习: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计算公式,即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公式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做的功。
3.正功与负功:通过生动的比喻,如“助力”和“阻力”,帮助学生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正功和负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4.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国际单位焦耳(J),以及常用单位千瓦时(kW·h)等。
教学设想:运用生动的比喻,如“助力”和“阻力”,帮助学生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正功和负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形象地展示功的产生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物理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会使用电能表正确读数,能结合实例理解电功。
2.经历对电功的探究,体会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提高思维变通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节约用电的意识,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功的概念难点:对电功的理解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场景:思考家庭中一个月需要交多少电费?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交多少电费的依据——供电部门通过电能表来计算电费。
提问学生对电能表了解多少,由此引出课题——电能表与电功。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介绍电能表的概念,并实际展示电能表,引导学生思考电费的多少表示什么?电费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合电子式电能表,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图,思考表上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教师介绍含义并强调额定电压和基本电流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电能表的读数,介绍电能表的计量单位,学生总结供电部门计算电费的依据。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家庭中交的电费不一样,引出电功。
教师可以列举点亮的小灯泡、给电热器通电、给小电动机通电、给电视机通电等例子,让学生思考电能转化为哪些能。
学生总结是因为电流做了功,所以才有了能量的转化,即电能的消耗,得出电功的概念。
教师讲解电功的表达式,强调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并补充它的推导公式,即通过欧姆定律得到的变形公式,注意使用范围。
学生活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在一定时间内,电流做的功越多,灯泡就越亮)设计并进行实验:1.将两个电阻不等的白炽灯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和两只电压表的示数;2.将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和两只电流表的示数。
实验分析:串联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电阻较大的电压越高,灯泡越亮;并联时,通过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电阻较小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
介绍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符号为J,1J = 1VAs;常用单位:千瓦时,符号为kW·h,1kW·h=3.6x106J。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初中物理《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中的功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
(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二)功的计算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 m)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
八年级功物理教案5篇
八年级功物理教案5篇最新八年级功物理教案5篇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学生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功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功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本节课我们生活中重要现象-功板书:第一节功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练习投影出示尝试题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
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4、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
最后归纳小结: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1、下列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初二物理功教案8篇
初二物理功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物理功教案8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教学生涯,实现个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优秀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二物理功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率教案1杠杆(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要点:(1)硬棒(2)绕着固定点转动三、几个名词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
(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精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力的作用”,具体涉及第3节“功”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功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功的性质、功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斜面、滑轮组等。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运动员举重、抛球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2. 基本概念讲解:(1)回顾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介绍功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时所做的功。
(2)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移动时所做的功。
4. 随堂练习:(2)计算给定力与移动距离的功。
5. 功的性质与功与能的关系:(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功的性质。
(2)讲解功与能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七、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
3. 功的性质:正功、负功、零功。
4. 功与能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计算给定力与移动距离的功。
2. 答案:(1)不做功的情况:力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功的计算公式:W=Fs。
(3)正功:力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同;负功:力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反。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研究物体在非匀速直线运动中所做的功。
(2)探讨功与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物理功的优质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物理——功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
- 能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人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中的功- 讲解功的概念: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我们称这个力做了功。
- 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 介绍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 讲解功的单位:焦耳(J)。
三、实例分析-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解释原因。
- 让学生尝试计算实例中的功。
四、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拓展学习:介绍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的掌握程度。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二物理功的教案精选5篇
初二物理功的教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功的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功的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机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 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各自的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
培养学生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三、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斜面,小车,木块,刻度尺,鸡蛋四、教学步骤:(一)引入课题。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一上课便向学生播放关于盘山公路,供轮椅通行的斜坡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给学生举例进一步引入课题,当我们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时,因为我们用了力,我们说自己在“工作“。
然而在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概念“功”的导入。
(体现重点)当你举高物体时,你就应用储存在体内的化学能,使物体的位置升高了。
在物理学中,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举起相同的高度,物体的重力越大,举起它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对于同样重的物体,举起的高度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
那么“什么是功?”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篇1】(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l)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小车。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力学中的“功”(1)引言: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
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
什么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板书:“第十四章功一、功”(2)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参看图1及图注。
提问并由学生回答讨论以下问题:①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分析图1,做功的实例:货物、铁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要求回答:货物在竖直向上的举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
铁塔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直升飞机的拉力对铁塔做了功。
火箭在竖直向上的燃烧的气体压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起飞通过了一段距离,燃烧的气体的压力对火箭做了功。
原木在沿水平向前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马的拉力对原木做了功。
③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3)教师总结并板书:“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着重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
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结合课本图14—2,分析两个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
如果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机械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
主要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功的定义,理解功的计算方法,了解功的性质,认识功与能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性质。
难点:功的性质及其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标尺等。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力做功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基本概念: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力做功的过程,加深对功的理解。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功的理解和应用。
七、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W = F × s3. 功的性质:标量、有正负、能量转化的量度。
4. 功与能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30N的力使物体沿水平面移动5m;② 40N的力使物体沿倾斜面(倾角为30°)上升4m。
① 力越大,功就越大。
② 力做功越多,物体的速度就越快。
2. 答案:(1)① 150J② 800J(2)① 错误② 错误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功的性质及其与能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内能等)与功的关系,拓宽知识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曲线运动(1)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3)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情景: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教案功
八年级物理教案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功与能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 了解功与能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力与位移方向不一致时的计算。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直尺、小车等;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教师演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方向施加的力,让学生观察并思考;2. 例题讲解(20分钟)(1)教师讲解:通过例题讲解,阐述功的计算方法;(2)学生跟随:跟随教师思路,掌握功的计算步骤;(3)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知识拓展(10分钟)(1)教师讲解:介绍功与能的关系,阐述能量守恒定律;(2)学生思考:理解并掌握功与能之间的联系;(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与功和能相关的现象。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学生提问:针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3)教师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2. 力与位移方向不一致时的计算方法;3. 功与能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力和位移,计算功;(2)分析题:分析生活中与功和能相关的现象;(3)思考题:探讨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公式计算;(2)分析题答案: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3)思考题答案: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功和能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教案8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讲话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教案8篇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有序地安排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严谨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学习《功》这一节以前,我们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
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
然后教材直接介绍了功的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教材将功的原理引入本节,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教材通过提出问题、演示探究了功的原理——“使用机械不省功”。
现行教材只是谈到,使用机械所做的功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样的教材编写,使实验结论容易得出,但是,如应用此原理解决课后的实际问题,学生会束手无策。
因此,我认为对原理进行适当引申是必要的。
如原理延伸为“如忽略了机械自重(包括摩擦力),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将会等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样不仅有利于解题,而且为下节课的额外功等内容埋下了伏笔。
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设计采用“双课堂”的教学模式, 笔者称之为“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
具体体现在一半教学形式在课下,进行有指导性的“预习”,首先学生通过预习,一方面理解了力学中做功的条件,学会了计算功的方法。
然后通过课前有序的引导探究,得出了“功的原理”,同时通过尝试性的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效果。
另一半教学形式是在课堂上“展示”,而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在是以教师讲为主,而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按“预习提示”的问题逐一讨论,在展示和交流中,反馈学生预习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功的原理”,让学生在“预习提示”的指导下课前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利用“搬入教室的实验室器材”去实验、去探究,真正落实了探究教学,这样解决了探究教学时,由于学生思维发散,授课时间难以控制,出现拖堂、完不成教学计划等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9.3《功》教学设计(一)
教学用具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
教学演示:1.用定滑轮提拉砝码做功.
2.人用手推小车做功.
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中做功.
4.铁球在木槽中由于惯性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5.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6.用弹簧秤拉小车,演示做功的多少.
教学过程:
引言:回忆这本书的力学部分,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规律性知识,本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
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以下我们要通过几个物理小实验,借此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为此我们演示实验并归纳得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板书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演示1】图1,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
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F力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拉力做了功.
【演示2】人用手推小车做功,如图2(所用的色笔在图中前后要统一,这样容易突出两个因素,也易比较.)
指出:人的推力F对小车做了功.或简单地说人做了功.
【演示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人做了功.如图3.(板图的要求同前所述)
指出:人的推力对图钉做了功.也可以简化为推力做了功.
请同学们讨论,做功的两个因素究竟是什么?
可以分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学生们讨论中的知识缺陷或错误.
小结:做功的一个因素是运动物体必须受力或者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因素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必须跟物体受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或者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然后,让同学们看书并用笔画出重点,教师同时板书出做功的两个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教师强调指出:这两个因素是严格的,缺一不可.
请同学注意以下的物理小实验.看这些物体或者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了?看谁能准确无误地掌握了功的两个因素.
【演示4】推出去的小铁球在木槽中滚动了一段距离.如图4.
问:小铁球开始阶段的受力F作用,至A点处撤去外力作用,由于惯性,它仍可经B运动至C,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S的距离,推力是否对铁球做功了?
教师要注意同学们的回答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弥补关于惯性的知识.
正确的回答明确哪个阶段,在A点之前,推力F是对物体做了功,而在A点之后,推力F已经不存在,当然不会做功.
在此强调指出: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严谨的,用两个因素去鉴别就不会出现结论的错误.譬如,小球从A至C虽有一段距离,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它的惯性,所以推力并没有对小球做功.
记住,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此外如果F跟S方向互相垂直,力F也不做功.
请同学们再注意下面的演示实验,用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来判断外力是否做功了.
【演示5】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地移动了一段距离.如图5.
问:人对砝码的拉力是否做功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
小结:虽然力是作用在砝码上,但砝码所移动距离的方向跟砝码受力的方向垂直,故拉力并没有对砝码做功,或者说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零.
以上我们已经解决了,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如果我们已经确定了物体做了功,那么需要解决物体做功的多少,也就是我们怎样把物体做功的多少计算出来.
板书:2、功的计算:
如果我们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请注意演示实验,你是否能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功的计算规律.
【演示6】用弹簧秤拉小车,拉力做功.比较做功的多少.(教师注意要让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①拉力大小不同,但通过的距离相同.板书.
F1S1W1
F2S2W2
F1>F2S1=S2
请同学思考两次所做的功W1、W2,填出“>”“<”“=”的符号,(即W1>W2).
②然后再做第二次演示实验:使拉力相同,距离不相同.
板书:
F1S1W1
F2S2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