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将启示:优势互补,兴业之道(一)
曹操的启示
曹操的启示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有着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经验和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可以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
1. 善于权衡利弊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经常能够灵活权衡利弊,作出明智的决策。
在领导一支庞大的军队和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时,他经常面临复杂的情况和各种利益冲突。
然而,曹操能够深入分析局势,权衡各种选择,做出符合实际情况和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这一点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复杂的情况和决策。
学习曹操,我们应该善于分析利弊,权衡各种因素,以更好地做出决策。
2. 勇于面对困难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可谓数不胜数。
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毫不退缩地面对困境。
他敢于面对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启示意义。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学习曹操,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不懈地追求我们的目标。
3. 注重团队协作曹操在领导军队和治理国家时,非常注重团队协作。
他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有效地组织和调度团队的力量。
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团队。
曹操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认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取得胜利。
这一点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团队合作。
学习曹操,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团队一起实现我们的目标。
4. 不断学习进步曹操一生都非常注重学习和进步。
他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从不停止学习和探索。
他从他人身上学习经验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种不断学习进步的精神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学习曹操,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
曹操的启示是一部充满历史感与价值观的经典之作。
通过曹操的精彩表述,深刻地展现出时代需要英雄者的重要性。
国家面临重大问题,只有有远见且勇气可以改变未来的英雄者,才能真正引领时代前进。
曹操以“非改时势,不可夺天下”的话语,醒悟人们对于时代的重要性。
在古代,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王者,都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主动或被动地适应时代、从容处理任何难题,从而使自己的国家得以生存。
只有英雄者才有力量改变时代的变化,他们能够以超人的智慧及勇敢的行为,为国家带来光明的未来。
曹操也提到,要成为英雄,就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信念,乐观进取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以守法纪律,勇往直前,无论怎样都不会轻易放弃。
总的来说,曹操的启示展示了英雄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应该尊重时代的变化,勇敢面对任何困难,怀着坚定的信心与决心,勇往直前,获得成功。
曹 操的以和为贵策略有何优势
曹操的以和为贵策略有何优势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曹操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人物。
在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以和为贵”的策略时常被运用,并且展现出了诸多显著的优势。
曹操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相互攻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明白单纯依靠武力征服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统治。
因此,他适时地采取了以和为贵的策略,为自己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机遇和空间。
以和为贵,使曹操能够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在面对众多对手时,曹操并非盲目地四面出击,而是善于分析局势,选择与部分势力暂时和解,从而能够将主要精力用于对抗最具威胁的敌人。
例如,在官渡之战前,曹操与张绣曾多次交战。
然而,在关键时刻,曹操选择与张绣和解,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得以全力应对袁绍的强大势力。
这种集中力量的策略,使得曹操能够在关键战役中取得胜利,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以和为贵有助于曹操吸纳人才。
在那个重视门第和出身的时代,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于愿意归顺的敌方将领和谋士,他往往能够以宽容和友善的态度接纳。
例如,曹操对待张辽、张郃等降将,不仅没有猜忌和打压,反而委以重任。
这种宽容的态度,使得许多原本为敌的人才纷纷投靠曹操,为他的事业增添了强大的力量。
同时,曹操在内部也倡导和谐的君臣关系,尊重和信任下属,使得他的团队凝聚力增强,为实现其政治和军事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曹操的以和为贵策略还体现在他对百姓的安抚上。
战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曹操明白,要想实现长治久安,必须让百姓安居乐业。
因此,他在占领新的地区后,往往采取减轻赋税、鼓励农耕等措施,恢复社会生产。
这种对百姓的关怀,不仅赢得了民心,也为他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姓的支持使得曹操能够获得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此外,以和为贵也为曹操在外交上赢得了主动。
在与其他诸侯的交往中,曹操善于运用外交手段,通过结盟、联姻等方式,维护自身的利益。
曹操用将启示
曹操用将启示:优势互补,兴业之道长虹集团董事长倪润峰认为,在企业弱小时,要研究《三国演义》,以谋求强盛之道。
对于正在创业的企业来说,再也没有比吸引到一大批优秀人才更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是,如何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项目的具体要求,根据人才的年龄、性格和能力结构加以优势互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让我们从《三国演义》第67回中寻求一些启示吧!在曹操兴师西征,平定汉中,得陇望蜀之际,孙权受到诸葛亮的鼓动,乘虚而入,亲率大军突袭曹操的后方,一举夺得皖城,并乘胜前进,直逼曹操的东征根据地——合淝。
在守将张辽忧心忡忡的时候,忽然收到曹操派人送来的一个木匣,上面写到:“贼来乃发”。
当孙权率十万大军逼近合淝时,张辽等人开匣观看。
书中指出:“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
”当时,远在八千里之外的曹操为什么要送个木匣,对守卫合淝的将领做出如此具体的安排?曹操极善调兵遣将,为什么要违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军事原则?这样做会不会脱离实际,导致军事指挥上的混乱?事实证明,曹操这样做,正是从实际出发,在大敌当前的背景下,促成张辽、李典、乐进几位将军的精诚团结和优势互补,以取得率兵御敌的最佳效果。
作为具有知人之明的曹操,对三位战将的性格修养、用兵特点和作战能力非常清楚,并且对他们三人之间平时的隔阂洞若观火。
故不出曹操所料,受命之后,张辽坚决执行曹操以攻为守的战略决策,表示亲自出去,和敌人“决一死战”,展示了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慨;李典“素与张辽不睦”,对于张辽提出的建议,起初“默然不答”,后为张辽的行为所感动,立即表示“愿听指挥”,反映了公而忘私、勇于抛弃前嫌、豪爽直率的性格;乐进是个中间人物,对张、李二人都不敢得罪,并且有一点怯战心理,一旦张、李二人的意见一致,他也信心十足,决不甘愿落后。
在兵临城下,人心恐慌的紧要关头,曹操一封书信使三位将军同心抗敌,转败为胜,把不可一世的吴军打得七零八落,这一战令“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人才用在对的地方 典故
人才用在对的地方典故
典故:曹操用人之策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典故涉及到了人才的运用。
公元208年,三国时期的曹操率军攻打荆州,他派遣大将夏侯惇率领一支部队攻占新野县。
然而,在攻占新野的过程中,夏侯惇被敌军射中了左眼,导致丧失了一只眼睛。
这给曹操带来了一些担忧,他担心夏侯惇因为视力的损失而无法再继续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但是,曹操很快就改变了想法,他下令让夏侯惇将自己的右眼割掉并送给曹操,同时表示:“吾以一目相报,何忧之有?”曹操的这个举动展现出了他对夏侯惇的重视和信任。
夏侯惇感激涕零,从此更加奋发努力,成为曹操的得力干将,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应该根据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力来评估他们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因为一些身体上的缺陷或局限而忽视他们的潜力。
这个典故也告诉我们,在用人方面,要善于发现人才的优势,并将其运用在适合他们的领域。
只有将人才用在对的地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和潜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三国演义里悟出60条用于职场法则
三国演义里悟出60条用于职场法则1、刘备的经受告知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比方卖鞋。
2、诸葛亮的经受告知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进展空间。
前提是,领导要根红苗正。
3、吕布的经受告知我们:常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不要滥用自己的力量。
4、庞统的经受告知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5、马谡的经受告知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6、杨修的经受告知我们:在职场上,你可以比领导高超,但不要总显摆出来,你会死得很惨。
7、甘宁的经受告知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
英雄不问来路。
8、袁绍的经受告知我们:假如市场自由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9、曹操的经受告知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公知狗懂否?10、关羽的经受告知我们: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硕士),营销失误,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专业的。
11、夏侯惇的经受告知我们:自残,确实很有威慑力。
遇到这种二球,哥也怕12、蒋干的经受告知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13、公孙瓒的经受告知我们: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4、大小乔的经受告知我们:有才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一般没法陪你到最终15、刘禅的经受告知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确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16、姜维的经受告知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17、黄月英的经受告知我们: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刘表的经受告知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会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钱,打你的'娃。
19、赵云的经受告知我们:个人实力再强,若只想着高薪,结果只有一个:有职业,没事业。
20、司马家族的经受告知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21、孔融的经受告知我们:让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场做秀,是从小就策划好为自身提高知名度的一种做法。
紧记:知名要趁早。
22、张飞的下场告知我们:要善待员工,若是长期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集体罢工或跳槽。
事业有成之曹操的启示
01不良少年变英雄:家庭幸福的三个关键因素: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子女成才应激反应:在紧急情况下,把人逼急了就能爆发潜力。
逆向思维:心理学研究有逆向思维的人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使用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取得成功。
十多岁孩子身上的两个特点:认知觉醒过度探索行为(说明机灵敏锐有足够的创造热情,这种情况要多引导少打击)培养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如何引导):及时剪枝(幼儿园里无小事,一朵花。
一颗饭粒、一个微笑、可能对孩子的未来有巨大影响)曹操骗父(人其实都有理性的,但在自己人面前是不起作用的,人在看待有感情的人的时候,是特别容易出现盲点和误区的。
)一个有智慧的人生命时候最危险?动真感情的时候最危险。
你看生人外人的时候,特别相信你的经验智慧,但是你看自己人的时候,你就不要太相信,越顺眼的人越容易犯糊涂。
行为是强化的结果。
当你看到一种不良行为的时候,要及时制止,即时评论,该批评批评、该教育教育,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其实孩子跟管理企业是一样的。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员工是领导的镜子。
高人指点,仙人指路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光需要家长认可,还需要社会认可,社会不认可,光家长认可没有用。
发现孩子一丝一毫的进步,并适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往往能激励孩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贴标签:当要让别人为你办事、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贴积极的标签。
年青人、下属犯了错误,要多理解多支持,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贴不良标签。
不要用控诉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要用恶性的批评的方法去推动下属,一个高明的领导人,他应该是使用恶性批评最少的领导,这样才能把队伍带好。
一个后进的孩子,它的缺点是一堆灰,他的优点是灰中的一个火星,如果你总扬这灰,火,星会熄灭,但如果你保护那一点点火星,给他加点火种,加点温度,一点一点这孩子就会燃烧起来,她的人人生会非常壮丽,我明要像保护孩子眼睛一样,保护他身上的一点一滴的优点。
02新官上任三把火:人力资源、领导艺术、团队管理三把火如何烧:形象管理。
个人形象:在什么位置就要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做什么事情就要有什么样的服装。
曹操用才战略的现代分析及启示
则、用人方法, 探讨曹操用才战略的成败得失, 力求对当代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曹操 用才战略 现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02
1.前言 曹操的用才战略是他的三大战略之一, 战略的全面贯彻实施是 他问鼎天下、称雄三国的关键因素。曹操虽然残暴、忌才, 但还是有 源源不断的人才归于他的旗下, 为他出谋划策、出生入死。曹操用才 战略在当时就有“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 , 矫 情 任 算 , 不 念 旧 恶 ”的 好 评。对其, 笔者力求通过运用现代西方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 为当代 企 业 的“ 用 才 之 道 ”提 供 借 鉴 。 2.研究目的 试以现代视角, 用组织行为学的领导理论分析曹操的用人战略, 为当代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值得学习的借鉴之处和应当避免的错误。 3.研究方法 词 汇 收 集 法 、文 献 资 料 法 、个 案 分 析 法 、专 家 分 析 法 。 4.研究过程 4.1. 以 文 献 资 料 分 析 曹 操 的 性 格 大 多 数 史 学 家 将 曹 操 对 待 人 才 的 态 度 、使 用 人 才 的 方 法 与 其 性 格联系在一起, 在记载曹操史料以及后人评价中, 评价曹操性格通 常使用的词汇有: 机警、多疑、狷狭、残暴、善权 术 、嫉 贤 妒 能 、奸 诈 、 佻 易 无 重 威 、酷 诈 、性 忌 、任 侠 放 荡 等 。 近现代的一些学者评价曹操性格: 坚强、才略、胆识、不辞劳苦、 不 畏 险 阻 、冒 险 、坦 白 直 率 、豪 迈 、豁 达 、宽 广 、诚 恳 、志 向 高 远 、乐 观 、 有 创 造 性 、忧 患 、节 简 、酷 虐 变 诈 、刻 薄 、自 卑 、焦 虑 、不 安 、脆 弱 、进 取 、自 私 。 总之, 曹操的性格是有两面性的。李峥嵘在《超世豪杰, 乱世奸 雄— ——曹 操 人 物 性 格 两 面 性 分 析 》中 说 : 用 毛《 邺 中 歌 》点 睛 之 句 为:“功首罪魁非两人, 遗臭流芳本一身”。又说“其性格呈现正与 反的矛盾两面性: 1.惨无人道, 但又悲天悯人; 2.心胸宽广, 但又极狭 隘; 3.性格坚强, 但又心理脆弱。” 4.2 以文献资料分析曹操的人才管理战略 4.2.1 用才目的 曹操的用才目的是复合型的, 一明一暗。明目的是: 迎奉天子, 匡复汉朝。这个目的大约在官渡之战结束之前都还是真的, 等把汉 献帝迎奉到许都后, 就开始慢慢地变质了。举“奉天子以令不臣”之 伪旗, 做“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曹魏政权之实事。也就是说曹操 暗的用才目的是: 建立曹魏政权, 称帝华夏中原。曹操的最重要谋士 荀彧向曹操提出了三大纲领, 第三条是“扶弘义以致英俊”, 就是招 徕人才战略, 事实上曹操只是表面上尊奉这条战略, 内心里这条战 略是服务于建立曹魏政权。 4.2.2 用才原则: 实用主义原则 1) 所用人才一定要在言行上不与自己的相左 所用的人才一定要为曹魏集团和曹魏集团所代表的庶族地主 阶级利益服务。任何一个人明着可以说要匡复汉室, 但暗地里决不 可以妨碍曹魏集团权利的稳固和扩张, 哪怕只是发表一些蔑曹言 论。不愿意效命不要紧, 曹操是可以容忍的, 一方面可以装点门面, 树立爱才之名。但是不可以明里、暗里与自己作对; 另一方面将人才 拢在自己这边, 不推给敌人, 成为敌人的左臂右膀。 2) 唯才是举 曹操用才“尚功能 ”, 而 不“尚 道 德 ”, 更 不 计 较 人 才 身 份 背 景 和过去的经历, 只要能为我所用, 就是阵前的敌将也百般劝降。骂过 曹操祖宗三代的陈琳、有 “深仇大恨 ( 交战中, 曹操长子曹昂战 死) ”的张绣、“不治行检”的郭嘉、背叛自己的魏种和毕谌, 曹操都 一一重用, 就连政治理想与他背道而驰的荀彧也重用了二十多年。 只要愿意为自己服务的人才, 他都能“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 矫情任
世说新语德行篇第21则启示
世说新语德行篇第21则启示
第21则:启示
故事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成为北方的一方霸主。
他善于用兵,善于治理,被人们尊称为“曹公”。
然而,曹操也有许多缺点,比如背信弃义、残暴傲慢等。
在这一则故事中,曹操的一次行为启示了他的德行。
故事内容: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经常进行军事行动,征服各地的诸侯。
有一天,曹操率领军队进攻一座城池,城池的守将非常勇猛,与曹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几天几夜的战斗,曹军始终无法攻破城池,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曹操见状,心生一计。
他派出使者去找城池的守将,说:“我愿与你结成盟约,共同抵抗外敌。
你若投降,我可以封你为亲王,给你高官厚禄,保证你的地位和财富不受任何损失。
”
城池的守将听了曹操的话,想了想,决定投降。
曹操果然守信,给予守将高官厚禄,并且保留了他的地位和财富。
城池的百姓也得到了曹操的宽大,没有遭到任何损失。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应该体现在他的行为中。
曹操能够守信,对待投降的守将和城池的百姓宽大,展现了他的仁义之心。
他不仅仅追求个人的胜利,还注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这种宽容和仁爱的品质,使得人们对他的统治更加认可和支持。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重自己的德行,不仅要追求个人的利益,还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守信用,宽容待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支持,也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曹操的智谋之道
曹操的智谋之道曹操,三国时期蜀汉和吴国的敌对势力,同时也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以其出色的智谋和决策能力成为历史上备受赞誉的人物之一。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和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讨曹操的智谋之道。
一、政治方面的智谋曹操在政治上展现出卓越的智谋和领导力。
他善于利用不同的政治手段来稳定统治并巩固自己的势力。
首先,曹操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和提倡儒家思想等。
这些举措使得曹操能够稳定统一的政权,并赢得人民的支持。
其次,曹操善于运用联姻策略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以自己的女儿嫁给刘备,进一步巩固与刘备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在政治上对刘备施加影响。
曹操也通过与吴国的孙权达成婚姻联盟,以削弱吴国对自己的威胁。
这些联姻策略促使曹操在政治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强大。
最后,曹操善于运用权谋手段来消除内部威胁。
他派遣间谍潜伏在各个势力中,及时获取情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曹操还善于制造并利用矛盾,以分化对手的力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二、军事方面的智谋曹操在军事上展现出卓越的智谋和指挥能力。
他善于察觉形势、灵活运用兵力,并以独特的战术战略收复失地。
首先,曹操深谙“以逸待劳”的原则。
他善于选择合适的地形,充分利用地利之便,以减少自身困难和增加敌人的战斗压力。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选择在易守难攻的地形中与袁绍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次,曹操精于运用奇兵和伏击战术。
他经常利用特殊战术和兵力分割策略来应对敌人。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水军遭遇了周瑜和刘备的联军的伏击,最终导致了失利。
曹操也在一些战役中使用奇兵和伏击战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
最后,曹操注重战术调动和兵员训练。
他将精锐部队分散安置,并让他们进行相应的战术演练,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战术水平。
这使得曹操的部队在战场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战斗潜力。
三、人物塑造方面的智谋曹操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展现出智谋,他在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卓越的智慧。
他善于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并通过巧妙地运用策略来影响和操控他人。
三国智慧 启示录
三国智慧启示录引言概述: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时代,三国鼎立,英雄辈出,各种政治斗争和智谋计谋层出不穷。
三国时期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上,也体现在人际关系、处世态度等方面。
本文将从三国时期的智慧中汲取启示,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
一、智谋计谋1.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宗旨,充分了解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实力,制定出精准的作战计划。
这种智慧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1.2 谋定而后动在三国时期,曹操善于制定长远的计划,不急于行动,而是等待时机。
这种智慧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谨慎思考,制定出周密的计划,不要急于行动。
1.3 以逸待劳在三国时期,孙权以“以逸待劳”战胜曹操,利用地利之便,等待时机,取得了胜利。
这种智慧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善于利用优势,等待时机,不要急于求成。
二、人际关系2.1 交朋友要看清楚在三国时期,刘备能够结交到关羽、张飞等得力助手,这得益于他对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这种智慧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结交朋友要看清楚对方的性格特点,避免交往不慎造成损失。
2.2 知人善任在三国时期,曹操能够善于用人,任用贤才,发挥他们的长处。
这种智慧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长处,合理安排工作,让员工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2.3 以诚待人在三国时期,孙权能够以诚待人,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取得了很好的合作效果。
这种智慧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三、处世态度3.1 谦虚谨慎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处世,不骄不躁,取得了众人的尊重和信任。
这种智慧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自负自满,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挑战。
3.2 谨言慎行在三国时期,曹操能够谨言慎行,言行一致,取得了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这种智慧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注意言行一致,言行要谨慎,避免造成误会和矛盾。
曹操用人之道的启示
曹操用人之道的启示曹操,那可是三国时期的大枭雄啊!他的用人之道,那真的是相当厉害,给咱后人留下了好多值得琢磨的地方。
你看啊,曹操用人那叫一个不拘一格!他才不管你是啥出身呢,只要有本事,他就敢用。
这就好比咱现在找工作,要是老板只看学历不看能力,那得错失多少人才呀!曹操可不这样,他就像个伯乐,能从一群马里面挑出那匹千里马。
他手下的好多大将谋士,那出身可都不咋地,但曹操不在乎,他要的是能帮他打天下的人。
这多牛啊!咱平时交朋友、找伙伴是不是也得学学曹操这一点?别光看人家的外在条件,得看看有没有真本事。
还有啊,曹操特别会笼络人心。
他对自己手下那真是好得没话说。
人家打了胜仗,他不吝赏赐,又是给钱又是给官的。
这就好像咱要是工作干得好,老板立马给咱发奖金、升职一样,那咱不得更卖力干活呀!曹操就懂这个道理,他让手下的人都死心塌地跟着他干。
咱平时和人相处是不是也得这样?对朋友好点,人家才会对你好呀。
曹操还很有容人之量呢!他的手下有时候犯点错,他也不深究,只要能改就行。
这就跟咱过日子似的,谁还没个犯错的时候呀,只要能认识到错误,改正了,那就还是好同志嘛!你想想,要是曹操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那他手下的人还不得整天提心吊胆的呀,谁还敢给他卖命呀!再说说曹操用人的眼光,那真是独到啊!他能看出一个人的潜力,然后给他机会去发挥。
这就像咱投资一样,得看准了潜力股,然后等着他升值。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厉害的“投资者”,他看准的人大多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咱平时做事是不是也得有点这样的眼光?别只看眼前,得想想长远的发展。
咱从曹操用人之道能学到好多呢!别老是死脑筋,得灵活点。
人家能在那个乱世闯出一片天,咱在现在这个时代,也得好好学学他的智慧呀!别管别人怎么说,咱得有自己的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就像曹操一样,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他就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最后不也成就了一番大业嘛!咱也得有点这样的魄力,别老是犹犹豫豫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曹操的用人之道,让自己变得更厉害,在这个社会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职场智慧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学习《三国演义》中的职场智慧发布日期:2013-05-17 14:03 来源:MBA中国网人生有低谷自然有高潮,低谷时“演戏”是为了等待高潮的到来,为了更好的事业发展。
你不觉得曹操是个优秀的“演员”吗?当然,曹操是位好“演员”,刘备更是如此。
《三国演义》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政治学启蒙读物,其中权谋和韬略,更被很多人奉为行走职场的行动指南。
那么,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职场智慧?一、曹操:胆识过人的“外企CEO”曹操本纪: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即便几百年解读不休,一直到现在,曹操仍然是难以形容的一个人物,曹操的扮演者陈建斌认为,对曹操最好的解读是他自己的文字。
新《三国》中的三个领袖人物中,曹操属于魄力型领导,“高干子弟”,以大政治气魄称霸。
之所以在三国中,他的地盘最大,最大的原因所在是他会用人,而且这所谓的用字,他处理得相当灵活。
他曾下过“招贤令”,只要有一技之长,他就会用,不需要全才。
在那个出门靠走的年代里,这个前卫的“招贤令”,跟外企刚打入中国时的招聘启事有何不同?一位在外企工作10年的HR经理LISIR,在看过新版《三国》后感触颇深,“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三国演义》,说实话对曹操没什么好印象,可是在外企磨练了这么久后,我觉得曹操身上有很多外企CEO的特质。
”权谋一:集思广益虽然《三国演义》给曹操打上了坏人的标签,但是他的过人之处在书中也有体现,他深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所以一遇到大事他就给谋士们开会,集思广益,进而找到问题最佳的解决办法。
曹操的启示之三:创造机遇成大事
曹操的启示之三:创造机遇成大事曹操的启示之三:创造机遇成大事经常听人说机遇这俩字,机灵的人才会遇到,我们把抓机遇的人分成三种类型:1、知道等机遇的人是常人,2、知道抢机遇的人是能人,3、善于创造机遇的人是高人。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会等待的人会等成奴隶,懂得创造的人才会成为主人。
曹操是如何创造机遇的,要从196年的夏天说起,东汉的政府临时所在地洛阳,草木萌发,鲜花盛开,经过战火洗礼的洛阳满目疮痍,残垣断壁。
在洛阳城的东门有个草草修葺过的小院,在朝阳的窗户底下,坐着一个人,正在奋笔疾书,这个人长得像曹操,字写的像曹操,信的落款也是曹操,这个人就是董昭,是定陶人,他本来是袁绍的地方官,怀着雄心,本想做点事,后来发现袁绍这个人志大才疏,有平台没能力,所以董昭就辞职了。
就到了中央政府,这里的人才多如牛毛,董昭被任命为议郎,这是一个闲散的有职无权的职务,他要模仿曹操在中央政府联络高官,搭建人脉,为曹操入住洛阳做准备。
这件事我们要从当时的政治形势说起,董卓死了以后,董卓的手下两员大将,李傕、郭汜在长安就把持了政权,中国有句俗话叫:“君子远亲而近敬,小人远诽而近斗。
”李傕郭汜就是小人,有敌人跟敌人掐,没敌人自己掐,两个人为了争夺权力和资源就打起来了,好端端的一个长安城,就变成了战场。
汉献帝发现,长安不能呆了,几经周折之后就回到了洛阳。
故地重游,感慨万千,宫殿都已经被烧毁了,人烟也没有了,百僚饥乏,我们的领导干部都没有饭吃,饿的只能到野地里去找野生谷子和麦子,当兵的手里有刀枪就随便杀人,中央政府很悲惨,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但是诸郡各拥强兵,委输不至,坐观成败。
在这种情况下,董昭就动心思了,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控制中央政权的杨奉,写了封信。
杨奉是个军人,比较粗野,没有什么智谋。
拿到这封伪造的信很高兴,他以为是曹操写的,信里说你为内主,我为外援,你有精兵,我有粮草,咱们合作就能纵横天下,在结尾还说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曹操迈向成功的十条经典法则!
曹操迈向成功的十条经典法则!2019-06-03 17:14:00曹操爱读书,军旅之中常手不释卷,但曹操不迷信书,这就是干才与酸儒的最大区别。
曹操一辈子所走的关键十步,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人生智慧,每一步都能看到一线成功的亮光,或许跟阅读积累有关,但关系不大。
迷信书的人,包括写书的人,大多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包括赵炎自己。
打击面大了些,却是事实。
第一步,规划人生史书记载,年轻时候的曹操“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学业”,这当然没错,可曹操早有自己的人生规划:通过结交有名气的朋友,寻求名人做自己的推手,显示实力,扩大影响。
比如,少年时他就与袁绍是好友,成年后两个人之间虽有一些隔阂但关系还是不一般。
及至袁绍、袁术的母亲死后归葬汝南时,曹操还不计前嫌去参加葬礼。
颍川李瓒是“党人”领袖李膺之子,后来做过东平国相,曹操同他交往,顺便结交了名气很大的何颐,彼此了解很深,等等。
曹操还先后向当时的舆情领袖桥玄、许劭求教,得到了“太平时代的能臣,动乱时代的奸雄”这样的评语,他的人生规划至此就完全定型了。
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因名满乡里而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旋即拜顿丘令。
第二步,立即行动曹操是个说干就干的人,没有“三思而后行”的文人毛病。
汉末爆发了黄巾起义,他果断抓住机会,拉起队伍帮朝廷平叛,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开始了峥嵘之路。
这一步对曹操的人生极为重要,迈不出这一步,曹操只能一辈子做地方官,或者弃官当游侠、卖文章过日子了。
立即行动的素质,几乎贯彻了曹操的一生,只在老年时犹豫了一回“鸡肋事件”,不久就死了。
第三步,走出困境人的一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一般人会在困境面前浑身发抖,失去心智,而成功者则能把困境变为成功的有力跳板。
刺杀董卓不成功,曹操没有选择“杀身成仁”(真实的历史可能是曹操不愿与倒行逆施的董卓合作),而是选择了逃亡,在逃亡中等待机会,走出困境。
曹操“创业”成功的秘诀
曹操“创业”成功的秘诀曹操“创业”成功的秘诀导语:曹操更像是让后人褒贬迥异的一个传奇创客,曹操最终成就魏武大业,就像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创业,那么曹操“创业”成功有什么秘诀呢?一起了解一下吧!如果说四大名著里面,哪一部和商业的关系更亲密,非三国莫属。
各类三国题材的策略游戏、影视剧不胜枚举。
从历史来说,时至东汉乱世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哪一个又不是乱世创业的牛人呢?实际上三国时期的这三人之中,曹操更像是让后人褒贬迥异的一个传奇创客,曹操最终成就魏武大业,细算起来,有以下几个核心能力,可以给我们当下正火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很多启示,完全可以写进你的创业指南!曹操成功秘钥一:雄谋远略,善用关系。
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说的是个“野心”和志气。
一代枭雄曹操显然不乏勇气,但其创业能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眼光独到,雄谋远略,善用关系,能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
“我治天下”算是曹操创业的终极目标,在此之前,曹操的创业团队其实最早是他在陈留起兵的团队。
这些团队的核心成员是曹姓和夏侯姓的叔伯兄弟,其中有名的有曹洪、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乐进、李典等人。
他获得的第一批天使投资来自后来他的都城:以荀彧,荀攸,郭嘉为首的颍川(许昌)谋士集团为他的经济振兴出力,为他制定企业发展计划。
而这些最早的团队都是曹操在其眼光独到的判断之后,善用关系后积累的社会资源。
创业启示Tips:在中国创业,有远见、有想法是首要的,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商机非常关键,但善用关系也是需要的。
强关系可以帮助创业者打造核心创业团队,就像曹操积累了自己一批原始团队。
弱关系可以帮助创业者找人吹喇叭抬轿子做品牌推广,把自己的团队打出去。
曹操成功秘钥二:知人善任,信任下属。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知人善任,信任下属,自己杀出一片蓝海。
说起来,曹操对于人才的重视在他整个发家史中都可以发现例证。
在初步创业成功后,事业上升过程中,曹操首先发现必须不拘一格用人才。
人要懂得如何借力?曹操借势成就伟业,知县借左宗棠之势成赢家
人要懂得如何借力?曹操借势成就伟业,知县借左宗棠之势成赢家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能在人前露脸,总是千方百计表现自己,不惜打肿脸充胖子。
然而不幸的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这里不妨告诉你,对于待人处事,借光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
毫无疑问,在与人交往中,借助他人的面子和威名可以抬高自己。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道义上的便宜建安元年,曹操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一一奉迎天子,就是后来被对手斥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
尽管天子的“令”已经大打折扣,边际效益速减,尽管献帝年纪轻轻,没什么作为,但汉室刘姓四百年,儒家正统观念不变,天子这块招牌仍然管用,他是最高的权力象征,谁能掌控皇帝,谁便能以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进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动。
所以更早之前,董卓入京,便废掉少帝刘辫,另立献帝刘协,从头掌控;董卓死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氾、杨奉等人为了抢夺皇帝而大动干戈。
献帝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狼狈到了极点。
曹操把献帝从残破不堪的洛阳接出来,迁都于许县,易名许都,改年号为建安。
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统揽朝政。
在讲究“正名”的时代,奉戴天子,对于争取民心和招揽人才,具有绝对的相乘效果。
多少谋臣武将因此投靠曹操,多少民心因此转向曹操。
曹操用皇帝名义发号施令,袁绍每次接到对自己不利的诏令,便气得跺脚,悔不当初。
他要求曹操把皇帝送到鄄城,离自己的老巢邺城较近,便于控制。
对不起,曹操不笨,不仅向后知后觉的袁绍说“不”,还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书,把袁绍大骂一顿。
袁绍虽亡羊补牢,却为时已晚。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东征西伐,很是威风,开口“吾今奉诏讨汝”,闭口“孤近承帝命,奉诏伐罪”,在混战中大占道义上的便宜。
翻开历史,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没有谁一生下来就大名鼎鼎,也没有谁一出山就风光耀眼、一呼百应,他们大多先隐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后面,借他的面子来笼络各路豪杰,借他的声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一旦时机成熟,或者另起炉灶,或者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或者反客为主,把别人吃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用将启示:优势互补,兴业之道(一)
长虹集团董事长倪润峰认为,在企业弱小时,要研究《三国演义》,以谋求强盛之道。
对于正在创业的企业来说,再也没有比吸引到一大批优秀人才更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是,如何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项目的具体要求,根据人才的年龄、性格和能力结构加以优势互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让我们从《三国演义》第67回中寻求一些启示吧!
在曹操兴师西征,平定汉中,得陇望蜀之际,孙权受到诸葛亮的鼓动,乘虚而入,亲率大军突袭曹操的后方,一举夺得皖城,并乘胜前进,直逼曹操的东征根据地——合淝。
在守将张辽忧心忡忡的时候,忽然收到曹操派人送来的一个木匣,上面写到:“贼来乃发”。
当孙权率十万大军逼近合淝时,张辽等人开匣观看。
书中指出:“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
”当时,远在八千里之外的曹操为什么要送个木匣,对守卫合淝的将领做出如此具体的安排?曹操极善调兵遣将,为什么要违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军事原则?这样做会不会脱离实际,导致军事指挥上的混乱?事实证明,曹操这样做,正是从实际出发,在大敌当前的背景下,促成张辽、李典、乐进几位将军的精诚团结和优势互补,以取得率兵御敌的最佳效果。
作为具有知人之明的曹操,对三位战将的性格修养、用兵特点和作战能力非常清楚,并且对他们三人之间平时的隔阂洞若观火。
故不出曹
操所料,受命之后,张辽坚决执行曹操以攻为守的战略决策,表示亲自出去,和敌人“决一死战”,展示了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慨;李典“素与张辽不睦”,对于张辽提出的建议,起初“默然不答”,后为张辽的行为所感动,立即表示“愿听指挥”,反映了公而忘私、勇于抛弃前嫌、豪爽直率的性格;乐进是个中间人物,对张、李二人都不敢得罪,并且有一点怯战心理,一旦张、李二人的意见一致,他也信心十足,决不甘愿落后。
在兵临城下,人心恐慌的紧要关头,曹操一封书信使三位将军同心抗敌,转败为胜,把不可一世的吴军打得七零八落,这一战令“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