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射线的方法和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解析精选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19.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19.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
精选ppt
(3)优缺点 ①优点: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来检测放射性是很 方便的. ②缺点:它对于不同的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因此只能 用来计数,而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如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 两个粒子射来的时间间隔很短(小于200μs)时,也不能区分 它们.
精选ppt
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 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而云室里装的是气体.
精选ppt
二、核反应及核反应方程
精选ppt
1.核反应的条件:用α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γ光子轰击 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2.核反应的实质: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 原子核打开,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
精选ppt
3.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1)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精选ppt
【典例1】用盖革—米勒计数器测定放板放在计数器与放射源之间,计数器 几乎测不到射线.10天后再次测量,测得该放射源的放射强度 为每分钟101次,则下列关于射线性质及它的半衰期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放射源射出的是α射线 B.放射源射出的是β射线 C.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5天 D.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2.5天
A.A=2,Z=1
B.A=2,Z=2
C.A=3,Z=3
D.A=3,Z=2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可参照以下解题步骤:
精选ppt
【标准解答】选D.写出核反应方程:AZX+21H 42He+11H,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列方程A+2=4+1,Z+1=2+1, 解 得:A=3,Z=2,故答案为D.
精选ppt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核反应方程不能用 等号连接,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 中,一般会发生质量的变化.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42张ppt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42张ppt
C.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到 质子引起的闪烁
D.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 到α粒子引起的闪烁
【答案】D
【解析】实验目的是观察α粒子轰击氮核产 生新核并放出质子,所以实验前应调整铝箔 厚度,恰使α粒子不能透过,但质子仍能透 过,所以D选项正确。
*对应训练* 1.关于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列说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人工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及应用。 3.知道如何防护放射线。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探测射线实验仪器。 2.经历威耳逊云室、盖革计数器观察射线
的过程。 3.调查放射性同位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第一次实现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方程为 ______________。
4.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 ________的过程称为核反应。与衰变过程 一样,在核反应中,________守恒, ________守恒。
5.有些同位素具有________,叫做放射性 同位素。第一次用人工的方式生成的放射性 同位素是________,其生成方程式为
A.147N+24He―→178O+10n B.2113Na+42He―→2162Mg+11H C.168O+10n―→167F+11H D.105B+42He―→147N+10n
()
【答案】B、C
【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 恒的规律可知,B、C正确。
放射线的危害
对于放射线的危害,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在 常人的印象里,它是与威力无比的原子弹、 氢弹的爆炸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全世界和平 利用核能呼声的高涨,核武器的禁止使用, 核试验的大大减少,人们似乎已经远离放射 线危害。然而,近年来,随着放射性同位素 及射线装置在工农业、医疗、科研等各个领 域的广泛应用,放射线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增 大。

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思路点拨】书写核反应方程要注意以下两点: 关键点 (1)分清反应的种类,是衰变还是人工核反应. (2)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确定出新原子核和放出的粒 子.
【规范解答】(1)147N+10n → 146C+11H (2)147N+42He → 178O+11H (3)105B+10n → 73Li+42He (4)94Be+42He → 126C+10n (5)5626Fe+21H → 5727Co+10n 其中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2).
(1)怎样使云室内的气体达到过饱和状态? (2)过饱和气体为什么能显示出射线中粒子的轨迹?
【要点整合】 1.三种射线在云室中径迹的不同 (1)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由于 它的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 直而粗. (2)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 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而 且常常弯曲. (3)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想一想】医学上做射线治疗用的放射性元素,应用半衰期长 的还是短的?为什么? 提示:半衰期短的.因为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探究威耳逊云室和盖革—米勒计数器 【探究导引】 云室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圆筒形容器的下底是一个可在小范围 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通过它可观察云室内发生的现象 或进行照相.放射源可放在室内侧壁附近,也可放在室外侧壁的 窗口.思考以下问题: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核反应方程 【探究导引】 放射性同位素有多方面的应用,如医学上的放射治疗及示踪原 子等,请思考下列问题: (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需要什么条件?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是什么?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定义:有些同位素具有 放射性 ,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2)发现: ①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 α 粒子轰击的铝片中 含有放射性磷3105P。 ②发现磷同位素的方程: 42He+2173Al―→3105P+10n 。
(3)应用与防护: ①应用:应用它的 射线 和作为示踪原子。 ②防护: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防止 放射性物质 对水源 、空气、用具等 的污染。 [关键一点] 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是一把双刃剑,在应用 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它的危害。
2.气泡室探测射线的特点 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 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 过热,在通过室内射线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气泡室在观察 比较稀少的碰撞事件时是有很大优点的。液体中原子挤得很紧, 可以发生比气体中多得多的核碰撞,而我们将有比用云室好得 多的机会来摄取所寻找的事件。人们根据照片上记录的情况, 可以分析出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
1.云室对三种射线的探测 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 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 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 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 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γ射线的电离本领更小,一 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1.人工转变核反应的条件 用 α 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 γ 光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 核发生转变。 2.人工转变核反应的实质 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而 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
3.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个发现 (1)卢瑟福发现质子:147N+42He→187O+11H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94Be+42He→126C+10n (3)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 2173Al+42He→3105P+10n 3105P→3104Si+10e 4.人工转变核反应与衰变的比较 (1)不同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一种核反应,是其他 粒子与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和条件才能发 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精品PPT课件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精品PPT课件

例1、(多选)下列关于放射线的探测说法正确的是( A BC )
A.气泡室探测射线的原理与云室探测射线原理类似 B.由气泡室内射线径迹可以分析粒子的动量、能量及带电等情况 C.盖革-米勒计数器探测射线的原理中也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 D.盖革-米勒计数器不仅能计数,还能用来分析射线的性质
例2、在威耳逊云室中,关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径迹,下列说法中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例:写出下列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方程。
(1)1213Na 俘获1个α粒子后放出1个质子
(2)1237 Al 俘获1个α粒子后放出1个中子
(3)
16 8
O
俘获1个中子后放出1个质子
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 发现α粒子轰
1 7 4N+2 4H e 18 7O +1 1H
荧 光 屏
氮气
α射线 铝 箔 显微镜
2、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中子 n:
4 9B e+2 4H e 16 2C+0 1n
用α粒子、质子、中子等去轰击其它元素 的原子核,也都产生类似的转变。
3、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 新原子核的过程。
2、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3、半衰期更短,放射性废料容易 处理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利用它的射线
A、由于γ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γ射线检查 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γ射 线探伤仪.
B、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密度的关系, 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 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虽然肉眼看不见射线,但是,射线中的粒子与 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现象,会显示射线的存在。

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课件

[解析] (1)因放射性的电离作用,空气中与验电器所带电荷电 性相反的离子与之中和,所以使验电器所带电荷消失. (2)α 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弱,不能穿透厚度 1 mm 的铝板,因 而探测器不能探到,γ 射线穿透本领最强,穿透 1 mm 的铝板和 几毫米厚铝板打在探测器上很难分辨,β 射线也能穿透几毫米厚 的铝板,但厚度不同,穿透后 β 射线中的电子运动状态不同, 探测器容易分辨.
直而粗

弯曲
(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 室里装的是__液__体__,如液态氢. 粒子通过_过__热___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__气__泡__而形成粒子的
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优点:G-M 计数器非常_灵__敏___,使用方便. ②缺点:只能用来_计__数___,不能区分_射__线__的__种__类___.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应用射线:利用 γ 射线的_穿__透__本__领___可以测厚度等,还可以 用于放射治疗、照射种子培育优良品种等. 2.示踪原子: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具有_相__同___的化学性质, 用放射性同位素替换非放射性的同位素后可以探测出原子到达 的位置. 3.辐射与安全: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过量的射线 对人体组织_有__破__坏__作__用___.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 用具等的污染.
原子的人工核反应和人工转变 1.条件:用 α 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 γ 光子轰击原子核使原 子核发生转变. 2.实质: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 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 3.规律 (1)质量数、电荷数守恒. (2)动量守恒.
4.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1)1919 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147N+42He→178O+11H. (2)1932 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94Be+42He→126C+10n. (3)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反应: 2173Al+42He→3105P+10n;1350P→1340Si+01e. 5.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核反应方程不能用等号连接, 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优质获奖精品课件 (19)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优质获奖精品课件 (19)
D.贯穿作用
答案:A
解析:用 14C 标记 C60 来查明元素的行踪,发现可以通过断裂 DNA 抑制
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因此 14C 的作用是作示踪原子,故选项 A 正确。
3.在下列 4 个核反应方程中,x 表示质子的是(
30
30
A.15
P→14
SI+x
)
234
B.238
92 U→90 Th+x
27
19.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二、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止
1.核反应
(1)什么是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
程,称为核反应。
(2)核反应的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还遵循动
量守恒。
(3)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在某些粒子的轰击下生成新的原子
核,这种核反应称为人工转变。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A.①②
B.②③
)
C.①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用“γ 刀”进行手术,利用的是 γ 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本领能够
进入病灶区,再利用 γ 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杀死癌细胞。γ 射线的电离
本领最弱,故选项 D 是正确的。
对放射线污染与防护的进一步理解
类型
举例措施
核爆炸
污染
核泄漏
医疗照射
距离防护
时间防护
防护
屏蔽防护
仪器监测
说明
核爆炸的最初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主要是强烈的 γ 射线和
中子流,长期存在放射性污染
核工业生产和核科学研究中使用放射性原材料,一旦泄漏
就会造成严重污染
医疗中如果放射线的剂量过大,也会导致病人受到伤害,
甚至造成病人的死亡

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ppt课件

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ppt课件
12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利用射线测 _厚__度__、放射治疗、_培__育__新__品__种__、延长保质 期等。 (2)作为示踪原子:利用同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放射性同位 素的化学性质_完__全__相__同__,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_非__放__射__性__ _的__同__位__素__制成各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会发生变 化,但它却带有“放射性标记”,用放射性探测仪就可以探测出 来,有这种用途的_放__射__性__同__位__素__叫做“示踪原子”。
9
③优缺点。 优点:G -M计数器非常_灵__敏_,使用方便。 缺点:只能用来_计__数__,不能区分_射__线__的种类。如果同时有_大__量__ 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时间:间隔小于_2_0_0_μ s,盖革—米勒计 数器也不能区分它们。
10
二、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1.核反应: (1)定义:_原__子__核__在其他粒子的_轰__击__下产生_新__原__子__核__的过程, 称为_核__反__应__。 (2)特点:在核反应中,_质__量__数__守恒、_电__荷__数__守恒。 (3)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_17_4_N__24_H__e___187_O___11 _H______; _94 B__e__42_H_e___16_2 _C__10_n________。
15
提示:(1)√。射线是看不见的,所以要通过射线粒子和其他物质 的作用来间接地观察。 (2)√。威耳逊云室是通过带电粒子对酒精蒸气的电离进而凝集 成雾滴来实现射线径迹的呈现的。 (3)×。气泡室内的液体的温度和压强要略低于沸点。 (4)×。盖革—米勒计数器灵敏但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16
2.想一想: (1)云室和气泡室是应用射线的穿透能力还是电离能力研究射 线的径迹? 提示:研究过程需要显示粒子(射线)的轨迹,所以利用的不是射 线的穿透能力,而是应用射线的电离能力。 (2)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有什么不同? 提示:衰变是放射性元素自发的现象,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能够 人工控制的核反应。其核反应方程的书写也有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4B 4 2 e H 1 e 6C 2 0 1n
一、核反应
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 子核的过程,------------核反应 2、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3、几个人工核转变方程
(1)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卢瑟福
1 7 4N 4 2H e 1 7 8O 1 1H
第十九章 原子核
§3 探测射线的方法
探测射线的方法
虽然放射线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 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是:
1、使气体或 液体电离
2、使照相乳 胶感光
3、使荧光物 质产生荧光
·威尔逊云室利用了射线的电离本 领。
观察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轨迹见教材):
a 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
子的质量与质子质量差不多。他还确定这不带电的粒子不
可能是由质子和电子组合而成,只能是另一种新的独立粒
子,他称之为中子。就这样,仅用了十天时间,成功地证
实了这种中性射线就是中子流。他当之无愧地成为
“中子之父”,并因此获1935年诺贝尔物理奖。
中子的发现,有重大的意义: 中子不带电,用它去轰击原子核,不受库仑力的影响, 是研究原子核的强有力的“炮弹”。在此以前,可供 研究用的“炮弹”只有天然放射元素发出的α、β、γ 三种射线,中子流则是穿透本领更大,轰击原子核更 有效的“炮弹”,人们用它轰击各种原子核,获得了 许多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用它轰开铀核,实现了原子 能的利用。
第十九章 原子核 §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科 学家更希望人工控制原子核的变化。
一、核反应:
1、定义: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 的过程,----------核反应
2、规律: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材料——质子的发现
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往容器C中通入氮气后,在荧光屏S 上出现了闪光,这表明,有一种新的能量比α粒子大的粒子穿 过铝箔,撞击在S屏上,这种粒子肯定是在α粒子击中某个氮 核而使该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这样,卢瑟福通过人工方法 实现了原子核的转变,人类第一次打开了原子核的大门。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德国物理学家盖革在1928年与米勒合作研
制出的计数器用来检测放射性是非常方便的,
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结构如图所示:
1、构造






粒 子
接 放 大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2、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具体分析:
射线粒子进入管中,使管中气体电离, 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撞击气体分子, 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
原因:a 粒子质量大,不易改变方向,电离 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
ß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弯曲
原因: ß粒子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易改变方向, 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
γ粒子电离能力很弱,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 径迹。
观察威耳逊云室的结构,研究射线在云室中的
径迹:
射线径迹
射线径迹
径迹的长短和粗细 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
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1、放射性同位素 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只有四十几种,但用人工方 法得到的放射性性同位素有一千多种,因而放射性 同位素有着广泛的用途。由于同位素的核电荷数相 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1934年,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在用粒子轰击 铝箔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 电子,正电子的质量跟电子相同,所带电荷与电子 相反,为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更意外的是,拿走放 射源后,铝箔虽不再发射中子,但仍继续发射正电 子,而且这种放射性也有一定的半衰期.原来,铝 核被粒子击中后发生了下面的反应:
材料——中子的发现
1932年1月底,查得威克得到这一 论文,约里奥夫妇的实验使他心跳,他 认为约里奥夫妇的结论肯定有误,违反 能量守恒啊!他敏感到这很可能是导师 卢瑟福预言、自己苦苦寻找了12年的中 子。他决定用云室的方法探测射线的速 度和质量。
他先测出射线的速度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排除了是γ
射线的可能,又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的方法测出不带电粒
(2)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查德威克
9 4 B 4 2 e H 1 e 6 C 2 0 1 n
例1:指出下列核反应中的错误并更正:
( 1 ) 1 7 4 N + 1 8 7 O + 质 子
( 2 ) 1 7 4 C + 2 4H e 1 8 7 O + 1 1H ( 3 ) 4 9 B e + 2 4 H e 1 6 3 C +
材料——中子的发现
1930年,德国科学家玻特和贝克用α粒子轰击 元素 铍核,发现铍核没射出质子,而放出了一种新的 射线(铍辐射).这种射线几乎不能使气体电离,在 电场和磁场中也不发生偏转,是不带电的,射线的贯 穿能力强,他们认为这是γ射线.经检测,射线的能量
这样,一个粒子进入管中,可以产生 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 达阴极,在电路中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 用电子仪器将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3、盖革-米勒计数器优缺点
优点:G-M计数器非常灵敏,用它检测射线 十分方便。
不足:不同射线在计数器中产生的现象相同, 因此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种类;如 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时间 间隔小于200μs,计数器也不能区分。
粒子轨迹的弯曲方向 可以知道粒子带电的正 负.(加磁场)
二、气泡室
-----高能物理实验的最风行的探测设备
气泡室是由一密 闭容器组成,容 器中盛有工作液 体
二二、、气气泡泡室室
·气泡室利用了射线的电离本领。 粒子通过液体时在它周围就有气泡形成,可分析 粒子的动量、能量和带电情况。 ·带电粒子的径迹呈曲线是由于在磁场中受到了洛 伦兹力的作用
材料——质子的发现
为了认定新粒子,把新粒子引进电场和磁场,测出了它的质量 和电量,确认与氢核相同: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量,质量是电 子质量的1800 多倍。卢瑟福把它叫做质子.质子的符号是 p
1 7 4N 4 2H e 1 7 8O 1 1H
用α粒子、质子、中子等去轰击其它元素的原子核,也都产生 类似的转变,并产生质子,说明质子是各种原子核里都有的成 分,质子是人类继电子、光子后发现的第三个基本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