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四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主干知识结构图地质作用褶皱山:断层:二、知识要点总结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 熟练记忆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对地表形态和岩层的影响等(参考三维设计P64表格);注意: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重点记忆对岩层和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三维设计P64表格)另外课本P70页活动题:地壳运动的应用(结合三维设计应用提升1);2、 影响外力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作用方式是什么?(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理解什么是风化作用、侵蚀、搬运、沉积作用;3、 外力作用可以形成哪几种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记住常见的几种外力地貌(P71图片);4、 外力作用的规律:总体上来说外力作用的侵蚀和沉积是同时存在的。
但是受地球重力的影响,地势较高的地方侵蚀作用较为强烈,形成了侵蚀地貌;而在地势较低的地区,接受高处的物质沉积,形成了堆积地貌;所以可以推断地壳抬升,侵蚀作用将会加强,而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将会加强。
例如长江三峡(侵蚀地貌)的形成:地壳抬升的同时,河流下切形成V 形谷,地壳下沉则沉积作用增强。
看三维设计P71二、综合体(2)甲乙构造上的沉积层是怎么形成的——地壳下沉或者相邻地区地壳抬升导致该地区沉积作用增强(非常重要);5、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岩浆是地下深处一种粘稠的高温熔融物质,并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气体,岩浆在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地表,形成了侵入岩和喷出型岩浆岩(了解)——侵入型岩浆岩的代表是:花岗岩,喷出岩的代表是玄武岩(要求记住);沉积岩: 特征——具有层理结构(所以只要见到有明显分层的岩层,一般可以认为是沉积地质构造(岩层的变化) 构造地貌(地表形态的变化)如河谷、冲积平原、山地、盆地 引起两种变化内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石 圈的 物质 循环(第一节)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岩),含有化石;形成过程——地势较高的物质被风化侵蚀后被流水、冰川、风等从高处搬到低处不断沉积,最后固结成岩。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抄写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抄写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
作为一名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知识点的抄写和总结。
本文将根据高一地理第四章的知识点,结合合适的格式和排版,为你提供一份详尽的抄写资料,方便你日后复习查阅。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地理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人地关系”,即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地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活动受限于自然环境的条件和影响,同时人类也通过改造自然环境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第二节生产活动与地域差异地球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这种差异导致了各地的生产活动也具有差异性。
生产活动可以分为农、林、牧、渔业等主要形式。
在不同地域,人们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自身需求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
第三节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出生和死亡的人数之差。
人口变动对地区的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两个方面。
人口过剩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而人口不足则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市场需求减少等问题。
第四节农业与区位选择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形式之一,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等因素。
不同农业区位选择的差异导致了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
第五节工业与区位选择工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的区位选择也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工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交通运输、市场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等。
不同类型的工业有不同的区位选择倾向,如重工业更倾向于选择地理位置离资源丰富的地区。
第六节交通与区域联系交通对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方式主要有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
交通网络的发展可以促进地区间的物质和信息流动,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第七节城市与城市问题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知识问答归纳
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有: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燃料);社会经济因素有:动力(电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
提示:我们在解答某地发展某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之类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是从这些因素去分析的。
所以我们应该熟记这些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2、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原料导向型工业有: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这些工业部门应接近原料产地。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这类工业部门的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3、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市场导向型工业有:啤酒厂、瓶装饮料、家具厂、印刷厂、炼油业、棉布厂。
这些工业部门应接近市场。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4、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动力导向型工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如电解铝)、电镀厂、化学等重工业。
这类工业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提示:由于这类工业要消耗大量电力,所以对电价特别敏感。
我国一般对这类工业实行差别电价。
5、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有: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制鞋、包带、皮革。
这类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之所以这么选择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提示:这类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对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比较敏感。
趋向于具有大量劳动力的地方。
这类工业经历了几次产业转移的过程:欧美—日本—亚洲四小龙—马来西亚、泰国—我国。
现在有从我国沿海转移到内陆的趋势。
6、哪些工业部门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技术导向型工业有:集成电路、生物制药、飞机、卫星、精密仪表。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栽种&澳大利亚牧场地区泰国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南部生农业构造栽种业为主栽种业和畜牧业经营方式和规模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产特商品率高低低高点农业地区种类季风水田农业混淆农业机械化和科技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水平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主要要素农业区位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素光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散布、作物熟制新疆的棉花和水果珠三角三季稻、松嫩平原甜热量和产量的关系最为亲密菜、青藏高原青稞昼夜决定农作物营养物质(糖分)累积新疆的棉花和水果温差依据当地天气条件,选择气不一样生物的生产条件需求的水份条件合适的农作物件种、耕种候降水水稻、黄麻等需水量大不一样制度水热雨热同期,知足农作物生长久内对水热季风水田农业自的需求搭配然气象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水旱灾祸不利农业生产因灾祸素年降水量 <250mm中浇灌水源丰富的地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成河西走廊粮棉、南疆棉花、水源区为发展的主导要素尼罗河流域、中亚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展,土层深沉,合适发坡度大于 25°的山地不平原的耕种业展栽种业;山地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得发展栽种业,宜发展牧地形横断山区、五台山立体农业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散布业或林业;平原地区适合珠三角基塘农业随海拔有所不一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栽种业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一样的依据不一样的土壤种类,发酸 - 茶树、柑橘;碱 - 甜菜、土壤适合生长的作物不一样展适合生长的农作物枸杞;黑龙江大豆市场市场需求量最后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关注市场动向,发展市场城市郊区的奶牛、花卉、蔬型和规模需求量大的农作物件种菜交通运输发展商品农业一定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阿根廷畜牧产品出口、荷兰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鲜花出口社政府政策政府拟订相应举措,直接干预农业生产适应政府决议,在政府规耕地红线,基本农田定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会农业机械化能够解放劳动力,提升劳动地广人稀地区发展商品日本农业的小型机械化、经机械化生产率农业以机械化为基础温室农业济劳动力数目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劳动力丰富的地区能够水稻栽种业是劳动密集型因劳动力型和经营方式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农业素栽种经验饮食习惯工业基础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农业基础地广人稀影响地租高低,决定生产规模大小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限制性要素 : 农业生产需要很多条件,假如一个地区其余条件均知足,惟有一个条件不可以知足,则既是。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前一道工序与下
铁矿石 焦煤
烧结厂 生 炼钢厂 焦化厂 铁 铸 轧钢厂 钢 钢 材
b.零部件生产与组装厂之间的联系(总厂与分 厂的关系)
(2)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共用基础服务设施)
劳动力
(3)信息上的联系
如:计算机 联网。 工厂之间的 信息联系在现代 工业生产中将越 来越重要。
4、工业集聚的目的和意义
原 年份 料
原料 运费
能源 费用 5% 3%
产品 劳动力 其它 运费 成本 4% 7% 15% 14% 16% 17%
1995 40% 20% 2010 42% 17%
若我国某大型企业的原料供应地和生产地长期稳定,且原料和产品 的运输量相同。 1.影响该大型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原料 B. 能源 C. 市场 D. 劳动力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该企业 ①产品销售范围扩大 ②工人工资水平下降 ③对外交通日趋便利 ④生产工艺明显提高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工业集聚的目的和意义
1.聚集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
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
消耗等。 2.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 效益。
3.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成本
工业联系
工业的集聚
工业城市
工业地域
5、工业地域
(1)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为工业地域。
(2)形成: 工业联系
第一节 工业区位的选择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土地(地形),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原料、燃料 (动力)、技术、交通、政策、地价、 企业的协作条件(工业基础) ……
特殊:政治、国防安全需要、企业投资者 心理、工业惯性、平衡性别比例等 环境因素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特点:(l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2 )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最为密切。
(3 )工业: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
(4 )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①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生产协作:生产一件产品,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协作;共同为某一种产品提供零部件的工厂之间协作。
商贸联系:(l )区际贸易:一国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2 )国际贸易: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因各国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差异,受限制较多。
科技、信息联系:生产技术变革和信息技术推广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的信息,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加强协作,扩大技术和信息交流。
②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企业之间生产上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空间上存在共用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联系,信息上存在信息交流协作上的联系。
有投人一产出联系的企业或自发或通过规划集聚到一定的区域,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较高的规模效益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工业地域。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
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
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地资料是有限的。
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自然资源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根据其经济价值可以分为生产要素资源和能源资源。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主要有开采利用、保护利用和替代利用。
2.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介绍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北美地区和俄罗斯地区,煤炭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和俄罗斯。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重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领域。
3. 核能资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介绍了核能资源的利用和环境问题。
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资源,通过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发电、航天等领域。
然而,核能的利用也存在着核辐射、核安全和核废料处理等环境问题。
4.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全球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其中河流水资源最为重要。
水资源的利用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等方面。
5. 农业地理与耕地资源:介绍了农业地理和耕地资源。
农业地理研究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耕地资源。
6. 数字地球与地理信息系统:介绍了数字地球和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球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地理信息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和展示,为决策提供支持。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地球的认知是地理学的基础。
本章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图的使用。
1. 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由固态的地壳、流态的地幔和铁镍合金构成的核心组成。
地壳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表面厚度不均,海洋地壳较薄,陆地地壳较厚。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但由于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略为膨胀,而在两极处略为扁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7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极半径约为6356.8公里。
3. 地图的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是人们观察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分布的重要工具。
在使用地图时,需要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向标和图例等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读懂地图上的信息。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主要介绍宇宙中的地球位置以及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
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
太阳系的形成是由一个巨大的分子云逐渐坍缩而成的,其中太阳质量占据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绝大部分。
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内部行星地带,距离太阳约 1.496亿公里,成为第三颗从太阳算起的行星。
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为365.24地球日。
3. 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例如,地球从太阳获取能量,并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向宇宙释放能量。
第三章:碰撞地壳构造和地理环境本章主要介绍地球地壳的构造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地壳形态的影响。
了解地球地壳的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
1. 地壳构造的特点地壳构造是指地壳上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和形态特征。
地壳构造包括大地构造和小地构造两个层面,大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大范围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小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局部地理现象的形态特征。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知识体系与知识点考点汇总
(2)分析区域特征。 (3)明确交通类型。 (4)判断交通特征。 (5)分析区位因素。 (6)分析交通影响。 2.实例分析 同样是修高架桥,京沪铁路主要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青藏铁路则主要是为 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四川雅安 —西昌高速公路 (下图 ),主要因该 地区多高山、断崖和深谷等,为减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修建过程中, 修建了大量的桥梁、隧道。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可巧记为:“低、高、大、小”。
A .地形 B.气候
C.自然资源 D.经济发展水平
(2)目前我国已通车的城市高铁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可能是 ( )
A .京沪高铁 B.武广高铁
C.哈大高铁 D.沪昆高铁
答案 (1)D (2)A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我国高铁线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
济发达,运输量大,对交通运输需求大,故 D 项正确。第 (2)题,高铁沿线人口稠
密,经济发达,居民出行乘坐高铁的人数多,高铁盈利能力强。四个选项中,京
沪高铁沿线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客运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故
A项
正确。
专题二 交通类综合题答题模板
1.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分析
(1)新增设车站的原因主要是 ( ) A .周边居民点多 B.方便乘客换乘 C.原站点间距大 D.降低建设成本 (2)原花源站站点位置北移的目的是 ( ) A .减少运输负担 B.靠近运输客源 C.平衡站点间距 D.扩展城市范围 (3)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 .经济快速发展 B.科学技术进步 C.其他运输落后 D.外来人口增加 答案 (1)B (2)C (3)A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新增设车站主要是方便旅客换乘,故 B 项正确。 第(2)题,原花源站站点位置北移,可平衡站点间距,方便旅客集散,故 C 项正确。 第(3)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运输量快速增长,促使城市快速轨道交 通迅速发展,故 A 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轻工业和重工业,加工工业和原料工业等。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矿产等)、燃料(动力)、劳动力、交通及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国家政策、工业基础、农业基础、个人偏好等。
不同的工业类型对区位因素的要求不同,如原料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市场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1. 工业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工业联系包括生产上投入—产出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非物质上的信息联系等。
2.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是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工业集聚的形式有多种,如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空间利用上的联系(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企业)等。
工业地域的规模可分为工业点(工厂)、工业区(如上海金山)、工业枢纽(如上海)、工业地区(如沪宁杭工业区)等。
三、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工业分散是工业地域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工业分散的原因包括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以及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工业地域联系则是指不同工业地域之间的经济、技术、信息等联系。
四、记忆点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记住工业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理解不同工业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理解它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3. 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理解工业联系的不同类型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掌握工业地域的不同规模和类型。
4. 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和工业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理解它们对工业地域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的总结和概述。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要点总结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区位选择因素 1、 自然因素 (1)水源 (2)土地 (3)原料 (4)能源2、经济社会因素 (1)市场 (2)交通 (3)科技 (4)政策 (5)劳动力 (6)资金 (7)农业基础 (8)个人偏好3、环境因素(1)废渣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居民区和农田(2)废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垂直地带(3)废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上游活动 科技进步导致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科技进步→交通运输条件改善(高速化、大型化)→工厂可以远离原料地、燃料地布局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素质、人才、科技的要求提高 →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靠近市场布局→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对原料、燃料的依赖程度下降阅读 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变化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2、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形成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②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或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或以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二、工业分散→工业的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1)原因①原料和产品质量轻、体积小、价值高(如电子元器件)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如汽车)③工业集聚过度,导致环境污染、成本增加(2)效益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效益②形成了跨国企业2、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现代化的交通(2)现代化的通信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以鲁尔区为例)典型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意大利西北部、中国辽中南地区。
1、生产特点(1)、发展基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主导因素为原料导向型)(2)、工业部门:(煤炭、火电、化工、钢铁、机械、纺织)以重工业为主(3)、生产规模:以大型企业为主(4)、分布特点:高度集聚2、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中西部莱茵河畔,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水源充足(3)靠近法国的洛林铁矿(4)鲁尔煤田的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品质优良(5)市场广阔(6)水陆交通便利(内河航运)3、衰落原因(1)新科技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2)产业结构单一(3)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①石油和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②冶金技术的进步,使煤炭消耗量减少③开采条件变差,成本增加(4)世界性的钢铁产能过剩①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钢铁替代品(橡胶、塑料)的广泛使用,使钢铁需求量减少(5)高度集聚,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成本增加4、整治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核心措施)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②发展高技术工业(如石油化工、汽车、电子工业)③发展第三产业(如金融业、旅游业、科技、教育)(2)调整工业布局①向德国西部和南部转移②向荷兰沿海转移(3)优化环境①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②植树种草5、整治效益(1)产业结构多样化(2)工业布局趋于合理(3)成为环境优美的地区活动中国辽中南重化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濒临黄海、渤海海峡和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起辽宁省中部腹地、南至辽东半岛南端,临近京津冀工业基地2、水源不足:降水量少、水污染严重3、铁矿石、海盐资源丰富(鞍山铁矿)4、石油、煤炭资源丰富5、重化工业产品市场广阔6、交通便捷(铁路)二、新工业区(以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为例)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温州乡镇企业、珠三角专业镇。
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知识清单(湘教版)..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探究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 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 分类:环境问题3.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①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周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严重影响当地渔业。
该现象是否属于环境问题?为什么?答:属于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并对人类极其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5.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避免的排放一定量的污染物,就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么?答:不会;只有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时,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探究21. 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土地资源:①对矿产那资源的开采,②不当灌溉,③建筑用地,④过垦过牧等。
森林资源:砍伐森林、毁林开荒等。
2. 资源枯竭的原因?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的开采与破坏,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以至不敷人类资源需求的现象。
3. 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①导致人均居住空间减小;②致使人均资源减少;③加剧环境问题。
探究3 生态破坏问题1. 生态破坏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表现: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恶化,土地盐碱化,相当一部分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许多动物和植物从地球上永远的消失了。
原因:人们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开垦土地,不合理灌溉。
2. 总结森林的多重效益?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噪,提供动物栖息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探究4 环境污染1. 分析总结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污染类型。
原因: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
高一必修二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每章知识点导言:地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高一必修二地理课程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地理的基本概念、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以每章为单位,总结高一必修二地理课程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章:地球与地理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特征都与地球的运动和构造有关。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分别造成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构造是指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结构,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地幔是地壳下方的固态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GIS)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空间数据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GIS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GIS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管理等方面。
GIS的核心是空间数据,包括地理实体、属性数据和地理关系数据。
地理实体指地球上的各种物体和现象,属性数据是对地理实体特征的描述,地理关系数据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第三章:地球人口与城市地球人口是指全球人口的总和,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人口数量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率等因素决定,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各不相同。
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心,城市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保护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和自然现象。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包括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地理高中必修二第四章精品
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即环境的观念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物质和能量
的来源,因此,环境保护是基本目标。 3.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依赖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即公平的观念 不仅是代内区际间要公平,不能互有损害;而且代际之间也要 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为代价。 4.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也需依靠相互尊重,即权利的观念 人类与环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富有人群与贫穷人群,
[灵犀一点]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
提高,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环境及相互关系的
认识不断深入,并由人类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 (2)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在 “地理环境决定论”中所说的地理环境仅指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无关,其实质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考点一
Hale Waihona Puke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地域差异1.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规律方法]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 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人类社会早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很肤浅。 (2)农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出现了 环境决定 论、人定胜天论、 天人相关 论和因地制宜思想。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背诵版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背诵版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知识点1:交通运输布局1.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纹等自然条件;(2)人文因素:经济水平、技术及装备条件、客、货流等要素;3.一般原则: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等。
2.变化:交通运输布局处于变化中,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更加优化完善。
知识点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般而言,交通运输需求量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2.交通运输需求(1)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量大,所以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2)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的差异,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知识点3: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线和场站属于基础设施,投资额大、收回投资慢,一般由政府组织建设。
所以,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2.需要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更加灵活。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便捷的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各要素流通速度加快,效率提高,实现产值增大。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区域经济活力辐射范围扩大,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知识点2:影响聚落发展1.对城市形成的影响: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学问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根底课程,下面是由我共享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学问点总结,盼望对你有用。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学问点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1、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劳动力利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的过程2、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中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本钱获得最高利润3、工业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有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和原料、零部件。
产品除产品外还有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4、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运输、动力(燃料)、原料、科技,政策5、工业区位分析类问题的表达方式:地形平坦,适合建工厂;水源足够。
市场广袤,运输便利,能源足够,原料丰富,科技兴盛,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6、各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典型工业部门和布局原那么①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本钱较高,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加工等,布局时应接近原料产地。
②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本钱较高,啤酒,家具制造、炼油等,布局时应接近市场③动力导向型工业须要消耗大量能量,电解铝(有色金属类)等,布局时须要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④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须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服装工业(加工),电子装配工业,鞋帽加工工业等,布局时应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⑤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需求较高,飞机、精细仪表等(服装设计等也应属于此类),布局时应接近高等教化和科技兴盛地区7、工业区位因素的变更工业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开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靠程度。
8、鞍钢和区位选择因素是接近燃料和原料产地宝钢的区位因素是便利的交通和广袤的市场。
9、宝钢的煤炭来自安徽淮南和山西等,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等10、钢铁工业区位的三次变更:在早期,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因素,钢铁工业靠近大煤田,如德国鲁尔区;20世纪初期,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向大铁矿靠近,如包钢,武钢,鞍钢;二战后,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如上海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区11、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变更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实力提高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靠程度提高12、影响工业区位的其他因素有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如东部沿海经济的开展,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如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建厂等。
高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至第五章 知识点 讲义 汇总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任务:交通线网、场站的组织,客流、货流的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原则: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其他。
原则具体内容依据运输需求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适度超前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尽量少占土地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其他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少,选线时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线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要选择背斜构造,避开断层和向斜构造气候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和积雪的厚度。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人文因素经济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国道干线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为主,尽量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技术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突出作用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水域条件要利于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影响港口的规划建设;平原地形利于港口平面布置,但航道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经济、社会、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特点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1.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归纳想要学好地理要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1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①加快西部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持我国西部边疆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巩固国防;
⑤有利于合理布局全国交通网。
四种进藏铁路线(青藏铁路、滇藏铁路、川藏铁路、甘藏铁路)预选方案中,为什么选择青藏铁路?①沿途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②线路最短,总投资最小;③克服冻土技术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2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2.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
沿线经过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5.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①北大西洋航线;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④北太平洋航线6.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
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
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
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3南昆铁路自广西首府南宁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经过地质条件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是我国已建成铁路中技术水平的铁路。
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开发当地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和优质旅游资源,改善西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西至喀什,沿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重要长绒棉生产基地。
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对于西部: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对于东部: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利于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①气候湿润,水量丰富;②地形平原辽阔,水流平缓,河网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长。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41、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资源开发条件:资源、市场、交通)2、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
3、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铁矿、铝土矿优势,主要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4、环境保护和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等;②调整产业结构,如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③三废的治理。
5、流域开发
的自然背景:地形、气候、水文(水系)、资源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
气候: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冬春降水较多。
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
6、早期开发中的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7、如何综合开发利用例:田纳西河以梯级开发为核心,在防洪、航运、发电(发展工业)、提高水质、土地利用(调整农业结构,保护矿区生态)等进行统一的开发与管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形平坦,适合发展农业例: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流域综合开发治理重点有何不同以西:(梯级)开发水能、改善航运、保持水土、发展旅游以东:防洪防涝、发展航运、土地利用(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