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

目录一、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疾病1、肺源性心脏病 (5)2、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10)3、COPD诊断和治疗 (15)4、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治要点 (24)5、结核性胸膜炎诊断要点 (26)6、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 (28)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治要点 (32)8、支气管哮喘诊断要点 (38)二、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常规9、慢性心力衰竭 (43)10、高血压 (49)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3)12、心律失常 (57)13、扩张性心肌病 (64)14、肥厚性心肌病 (66)三、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常规15、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67)16、癫痫 (68)17、癫痫持续状态 (70)18、结核性脑膜炎 (72)19、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73)20、脑出血 (74)21、脑血栓形成 (76)22、帕金森病 (78)23、偏头痛 (80)24、周期性瘫痪 (81)25、蛛网膜下腔出血 (84)四、中医科诊疗常规26、慢性胃炎 (86)27、慢性支气管炎 (87)28、高血压病 (88)29、糖尿病 (90)30、缺铁性贫血 (91)五、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常规31、反流性食管炎 (93)32、消化性溃疡 (95)33、溃疡性结肠炎 (97)34、肝硬化 (101)35、急性胰腺炎 (108)六、皮肤科诊疗常规36、药疹 (113)37、荨麻疹 (114)38、带状疱疹 (115)39、湿疹 (116)40、银屑病 (117)七、儿科诊疗常规4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9)42、急性支气管炎 (120)43、支气管肺炎 (121)44、支气管哮喘 (122)45、小儿腹泻 (124)八、血液风湿病科诊疗常规4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7)47、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34)48、非霍奇金淋巴瘤 (138)49、类风湿关节炎 (142)50、系统性红斑狼疮 (153)九、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51、重型肝炎 (165)52、流行性乙型脑炎 (166)53、慢性乙型肝炎 (167)54、慢性丙型肝炎 (168)55、细菌性痢疾 (170)56、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 (172)57、肾综合征出血热 (173)58、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75)十、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诊疗常规59、急性肾功能衰竭 (177)60、急性肾小球肾炎 (178)6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81)62、希汉综合症 (183)63、慢性肾小球肾炎 (184)64、肾病综合征 (186)65、慢性肾衰竭 (189)66、糖尿病 (199)67、低血糖症 (210)6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12)十一、老年性疾病诊疗常规70、原发性高血压 (221)7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222)72、心肌梗死 (223)73、急性脑血管病(分为缺血与出血) (224)74、脑梗塞 (225)75、脑出血 (227)76、糖尿病诊疗常规 (227)7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疗常规 (230)7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疗常规 (231)79、慢性支气管炎 (232)80、细菌性肺炎 (232)十二、ICU室诊疗常规81、COPD诊断和治疗 (234)82、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239)83、急性肝功能衰竭 (245)84、急性胰腺炎 (251)85、心肺脑复苏术 (256)十三、急诊科诊疗常规86、心肺复苏 (265)87、脑复苏 (268)88、急性酒精中毒 (271)89、急性巴比妥类中毒 (272)90、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 (273)91、灭鼠药中毒 (273)92、有机磷农药中毒 (275)93、感染性休克 (276)94、出血性休克 (279)95、过敏性休克 (280)9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81)97、脑出血 (283)98、急性心梗及并发症 (284)99、AMI溶栓治疗常规 (287)100、心律失常 (290)101、急性左心衰竭 (293)102、上消化道出血 (295)一、肺源性心脏病一.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定义】主要由于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致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广泛栓塞,同时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力急剧升高而引起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功能衰竭。

内科诊疗常规1

内科诊疗常规1

内科诊疗常规第一部分呼吸系统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

临床常见有普通感冒、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二、典型病史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以鼻烟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

也可出现流泪,咽痛。

全身症状轻,低热、轻微头痛等。

2.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度以上。

三、典型体征1.普通感冒: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2.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四、常规检查1.血常规2.病毒抗体检查3.鼻咽部分泌物、渗出物病原菌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分离4.胸部X线检查:除外肺部炎症性疾病五、诊断依据结合病史、鼻咽部的症状体征,血常规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

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

六、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明显流行性,鼻咽分泌物可查到流感病毒。

2.过敏性鼻炎:发病有明显的诱因,鼻腔黏膜苍白,鼻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这些疾病有一定的流行季节和流行区密切观察,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区别。

七、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足够热量。

2.对症治疗:解热镇痛及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

3.抗菌药物治疗:经验用药常选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细菌培养有结果根据药敏选择。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和中成药成分可选用。

八、监测指标1.体温变化2.血常规变化第二节肺炎一、概述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

下面根据病原微生物不同分类说明。

1.肺炎链球菌肺炎2.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3.革兰氏阴性菌肺炎4.支原体肺炎5.军团菌肺炎6.病毒性肺炎二、典型病史1.肺炎链球菌肺炎: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体温急骤升至39~40℃,稽留热。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知识分享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知识分享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知识分享一、引言肾内科病房是专门负责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医疗部门。

在肾内科病房工作的医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诊疗常规和相关的医师须知,以便能够更好地处理病人的病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内科病房常用的诊疗常规和医师须知,以供医师参考。

二、诊疗常规1. 病史采集:在病人入院后,医师首先需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病程、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病史采集有助于医师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体格检查:医师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观察皮肤黏膜的颜色、水肿情况,听诊心肺等。

体格检查有助于医师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3. 实验室检查:肾内科病房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肾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师了解病人的血液和尿液情况,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4. 影像学检查:肾内科病房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 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直观的影像信息,帮助医师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5. 肾活检:对于一些疑难病例,肾活检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肾活检可以获取肾脏组织的病理学信息,帮助医师明确疾病的病理类型,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三、医师须知1. 常见疾病诊治:肾内科病房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

医师需要熟悉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治病人。

2. 药物治疗:肾内科病房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医师需要了解这些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以便能够合理地选择和应用药物,确保病人的疗效和安全。

3. 治疗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医师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监测内容包括尿液量、血压、肾功能指标等。

内科疾病诊疗常规(2018版)-正文

内科疾病诊疗常规(2018版)-正文

目录一、各种疾病诊疗常规1.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常规2.急性心肌梗死诊疗常规3.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诊疗常规4.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常规5.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常规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嗜铬细胞瘤8.高血压急症治疗常规9.急性肺血栓栓塞症10.呼吸衰竭诊疗常规11.急性左心衰诊疗常规12.室性心动过速13.心室颤动与心室扑动诊断和治疗常规14.心肺复苏15.抗凝治疗16.糖尿病诊疗常规二、各种临床技术操作常规1.心脏电生理检查常规2.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常规3.经食管心房调搏术/食管电生理检查4.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常规5.体外心脏电复律治疗常规6.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常规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常规8.冠状动脉造影常规9.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规(PCI)10.普食、低钠饮食卧立位血PRA、AngII、PAC测定11.胸膜腔穿刺术12腹膜腔穿刺术的术前、术后处理原则13.心包穿刺术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常规【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 典型发作胸骨后或心前区压迫性疼痛或紧缩感、压迫感、烧灼感,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有时可放射到上肢(尤左上肢多见)、肩、颈、咽、下颌、牙齿,甚至下肢等部位,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休息后或去除诱因后能迅速缓解,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

除了典型心前区疼痛外,还可表现为胸闷、憋气、气短、乏力,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

严重心绞痛发作时,常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不敢活动,并有濒死感。

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时听诊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

部分老年病人或原有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体征等。

2. 胸痛的鉴别诊断许多疾病伴有的胸痛和不适需与冠心病心绞痛鉴别,需鉴别的疾病有: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夹层、胃食管反流、食管动力性疾病、胆绞痛、溃疡病、胸肋综合征、颈段脊神经根炎、严重肺动脉高压、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知识分享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知识分享

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及医师须知知识分享一、肾内科病房常用诊疗常规1. 临床表现观察与评估在肾内科病房,医师需要仔细观察和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尿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疾病进展情况。

2. 实验室检查肾内科病房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电解质(如钠、钾、钙、磷等)、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3. 影像学检查肾内科病房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师观察肾脏的形态结构、大小、位置等,以及检测肾脏内部的肿块、结石、囊肿等病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 肾活检肾活检是肾内科病房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通过取得肾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

5. 药物治疗肾内科病房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物、免疫抑制剂、抗凝剂等。

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疗效。

6. 肾替代治疗对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肾内科病房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透析和肾移植。

透析可以通过人工方式代替肾脏进行滤清和排泄功能,肾移植则是将捐赠者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其正常的肾功能。

二、医师须知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医师在肾内科病房工作时,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包括既往疾病、家族史、用药情况等。

这有助于医师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2.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医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尿量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可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3. 合理选择诊断和治疗手段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和治疗手段。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等时,需要权衡利弊,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操作,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高血压诊疗常规1、定义: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级诊断: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低危组: 高血压1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组: 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级病人,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 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级),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4、症状、体征: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

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脑部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医学资料-内科诊疗常规

医学资料-内科诊疗常规

医学资料-内科诊疗常规-----内科诊疗是指对内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内科诊疗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采集医生在进行内科诊疗时,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内科诊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面色、体型、肤色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对患者进行听诊、叩诊、触诊等操作,来获取患者的体征信息。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内科诊疗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进行检测。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指标检查等。

通过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获取更为详细和准确的患者生理和病理信息。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内科诊疗中常用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超声、CT、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患者体内结构和病变情况的重要信息,对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5. 诊断和治疗诊断是内科诊疗的核心环节之一。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诊断的基础上,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等。

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患者的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6. 随访和复查在诊断和治疗之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

通过随访和复查,医生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和复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问题,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内科诊疗常规是内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步骤。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完整)内科诊疗常规

(完整)内科诊疗常规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可能系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理所致.对于迄今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采集】1。

对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就诊记录。

入院后24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病历记录。

2。

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1)血压升高的时间和水平;(2)以往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3)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4)家族史;(5)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6)体重状况、运动量、饮食状况;(7)其它药物服用史。

【体格检查】1.初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2.发现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3.行心、肺、腹部检查;4.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5.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X线、UCG、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诊断】根据1978年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我国1964年兰州会议对我国高血压诊断修改和方案,1974年北京会议收缩压考虑年龄因素,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下:1.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90mmHg)者,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凡舒张压持续在11.3Kpa~12.0Kpa(85~90mmHg)者,列为高血压可疑。

3.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2年WHO标准,因我国未制定这方面标准。

65岁以上:确定高血压SBP>21。

3Kpa(160mmHg)或DBP>12.0Kpa(90mmHg)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SBP18。

6~21.3Kpa(140~160mmHg)DBP<12。

0Kpa(90mmHg)【治疗原则】1.凡舒张压在90~100mmHg无症状者:非药物治疗,观察4周。

内科诊疗常规试题及答案

内科诊疗常规试题及答案

内科诊疗常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下列哪种疾病是由免疫功能异常所致?A. 高血压B. 糖尿病C. 白血病D. 肺炎2. 下列哪种检查方法用于心脏病的诊断?A. 胸部X光B. 腹部超声波C. 头部CT扫描D. 胃镜检查3. 下列哪种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A. 流感B. 麻疹C. 肺结核D. 风疹4. 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列哪种疾病最有可能导致这些症状?A. 哮喘B. 癫痫C. 中风D. 肺炎5. 下列哪种检查方法用于肺炎的诊断?A. 心电图B. 血常规C. 胸部X光D. 尿常规6. 血液学检查中,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A. 慢性肾炎B. 肺气肿C. 白血病D. 糖尿病7.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传染病?A. 心脏病B. 高血压C. 感冒D. 骨折8. 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下列哪种疾病最有可能导致这些症状?A. 胃炎B. 中风C. 慢性肾炎D. 关节炎9. 下列哪种检查方法用于癫痫的诊断?A. 血常规B. 头部CT扫描C. 腹部超声波D. 心电图10. 下列哪种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A. 糖尿病B. 慢性肾炎C. 甲亢11. 血液学检查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A. 风湿病B. 癫痫C. 白血病D. 肺气肿12.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 心脏病B. 白血病C. 甲亢D. 胃炎13.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下列哪种疾病最有可能导致这些症状?A. 膀胱炎B. 肝炎C. 关节炎D. 中风14. 下列哪种检查方法用于甲亢的诊断?B. 头部CT扫描C. 血常规D. 血糖检查15. 下列哪种疾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A. 高血压B. 甲亢C. 狂犬病D. 白血病16.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慢性病?A. 流感B. 脑震荡C. 骨折D. 关节炎17. 患者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下列哪种疾病最有可能导致这些症状?A. 关节炎B. 白血病D. 肺炎18. 下列哪种检查方法用于膀胱炎的诊断?A. 胃镜检查B. 血常规C. 心电图D. 尿常规19. 心电图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病的方法,它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是指医生对内部器官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
系列过程。

内科医生在诊疗患者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惯
和家族病史等信息,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查体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采集
在进行内科诊疗时,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主要症状、起病时间、病情变化、以往治疗情况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
者的家族史、生活惯以及就诊前所服用的药物等信息。

查体
内科医生在进行查体时,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
量体温、测血压、观察皮肤、听诊心肺等。

此外,医生还会通过观
察病人的眼底、口腔、腹部等部位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实验室检查
在进行内科诊疗时,医生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以帮
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化学检查、
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等。

诊断
在收集病史、进行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综
合分析,确定诊断。

诊断后,医生需要给出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

治疗
内科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
治疗是内科治疗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过敏药物等。

内科诊疗常规是医生进行内科诊疗的基础,只有全面、准确地
掌握内科诊疗常规,才能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1第一篇内科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冒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鼻塞流涕,喷嚏,咽喉2 痒或痛,咳嗽。

3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4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5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6 本病应注意与温病,尤其是风温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1 风寒证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

3 暑湿证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

4 表寒里热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

[其他疗法]1 中成药1.1 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

1.2 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

1.3 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藿香正气丸。

1.4 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

2 中药针剂2.1 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3~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2.2 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3 外治疗法3.1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

适用于各证型感冒。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采集】1(诱因:受凉、劳累。

2(症状:(1) 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2) 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混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 鼻、咽腔粘膜。

(2) 扁桃体。

(3) 喉部。

(4) 颌下淋巴结。

【辅助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1(病史:起病多较急,但是预后良好,一般于5,7日痊愈;2(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鼻、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并有核左移。

病毒分离及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培养阳性可作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

2(过敏性鼻炎。

3(早期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相似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4(奋森咽峡炎。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多饮水,摄入富含维生素饮食,适当休息。

2(抗感染治疗:可用吗啉双呱0.1,0.2g,tid口服,金刚烷胺0.1g,bid口服,三氮唑核苷10,15mg/kg/d分2次,肌注或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1mg/ml,缓慢滴注,以及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针剂等清热解毒剂抗病毒,但治疗效果不肯定。

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麦迪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3(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

咽痛可用六神丸,喉症消炎丸,溶菌酶片等。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采集】1(症状: 咳嗽、咳痰、气短、喘息。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且又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

这种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尘粒或气体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WHO,2000年)。

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异病理表现,并有气流阻塞的一些疾病,如肺囊性纤维化、闭塞性细气管炎等不属COPD。

引起COPD的病因有:吸烟、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康蛋白酶失衡、营养、气候以及自身因素等。

临床表现1、病史多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接触粉尘、烟雾、有害气体等。

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多于冬季发病。

症状持续存在,缓慢进展,间有急性加重。

2、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主要症状:(1)、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

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3、体征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发展出现以下体征:(1)、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2)、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3)、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辅助检查1、X线征象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如肺纹理增加、紊乱等,合并急性感染时出现更为严重的片状影等改变。

肺气肿的表现:肺容量增大,肋间隙增宽,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和胸骨后透亮区增加,横隔低平,心影狭长等。

内科诊疗常规目录

内科诊疗常规目录

第一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
第二章肺源性心脏病2
第一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
第二节急性肺源性心脏病4
第三章肺炎5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6
第五章气胸9
第六章胸腔积液10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心力衰竭11
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11
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14
第二章心律失常14
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14
第二节房型心律失常16
第三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19
第四节室性心律失常22
第五节室内传导阻滞24
第三章晕厥25
第四章心源性休克28
第五章原发性高血压31
第六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35
第七章病毒性心肌炎41
第三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胃食管反流病42
第二章慢性胃炎43
第三章消化性溃疡44
第四章肠易激综合征46
第四篇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48
第二章慢性肾小球肾炎49
第三章慢性肾盂肾炎50
第五篇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第一章缺铁性贫血50
第二章过敏性紫癜51
第六篇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53
第二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3
第七篇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第一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57
第二章痛风60
第八篇感染性疾病
第一章伤寒61
63。

2023年最新诊疗常规-内科诊疗常规(修订)

2023年最新诊疗常规-内科诊疗常规(修订)

2023年最新诊疗常规-内科诊疗常规(修订)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最新修订的内科诊疗常规。

通过详细
说明内科领域的诊疗流程和常见的诊疗方法,帮助医务人员提供更
好的诊疗服务。

诊断流程
1. 病史采集: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用药史、家族病史等信息,用于辅助诊断。

2. 体格检查:医务人员应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叩诊、听诊、触诊等,以获取重要的体征指标。

3.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务人员可选择进行相应
的辅助检查,如血液检验、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等。

4. 诊断评估:医务人员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确定诊断结论。

常见诊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医务人员可开具相应的药
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频率等。

2. 体外疗法:针对某些疾病,如重症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医务人员可采用体外疗法,包括血液透析、人工呼吸机辅助等。

3. 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相应的手术治疗,并确保手术过程安全有效。

4. 康复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给予患者合理的康复护理,包括营养调理、心理疏导和功能锻炼等。

注意事项
1. 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护患者隐私,确保诊疗信息的保密性。

2. 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伦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诊疗过程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3. 医务人员应不断研究和更新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和专业能力。

以上内容是2023年最新修订的内科诊疗常规,希望能对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有所帮助。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1. 病史采集在内科诊疗中,详细的病史采集是了解患者疾病背景和现病状况的关键环节。

病史采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诉:患者所述的主要不适或症状,例如头痛、发热、呕吐等。

•现病史:详细询问患者当前的症状、病程、发作规律等。

•既往史:包括个人病史(手术、外伤、过敏等),家族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

•用药史:了解患者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以及是否有过药物过敏反应的情况。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诊、听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状态等。

2. 实验室检查2.1 血液检查•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免疫功能。

•血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出凝血异常。

2.2 尿液检查•尿常规:对尿液进行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查,包括尿液PH值、蛋白质、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状况。

2.3 影像学检查•X光检查:通过X射线照相技术,对患者的胸部、骨骼等部位进行影像学评估,如胸部X光片、骨盆片等。

•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对患者的内脏器官、血管、妇科等进行检查,如腹部超声、心脏超声等。

•CT扫描: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层面图像采集和重建,如头部CT、腹部CT等。

•MRI检查:利用磁共振技术对患者的脑部、关节等进行高清影像获取,如头部MRI、腰椎MRI等。

3. 临床诊断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后,内科医生会提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判断和鉴别的过程。

内科常见的临床诊断包括但不限于:•感冒:呼吸道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症状。

•高血压: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糖尿病:胰岛功能异常引起的血糖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可能系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理所致。

对于迄今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采集】1. 对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就诊记录。

入院后24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病历记录。

2. 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1)血压升高的时间和水平;(2)以往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3)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4)家族史;(5)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6)体重状况、运动量、饮食状况;(7)其它药物服用史。

【体格检查】1.初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2.发现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3.行心、肺、腹部检查;4.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5.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X线、UCG、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诊断】根据1978年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我国1964年兰州会议对我国高血压诊断修改和方案,1974年北京会议收缩压考虑年龄因素,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下:1.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90mmHg)者,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凡舒张压持续在11.3Kpa~12.0Kpa(85~90mmHg)者,列为高血压可疑。

3.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2年WHO标准,因我国未制定这方面标准。

65岁以上:确定高血压SBP>21.3Kpa(160mmHg)或DBP>12.0Kpa(90mmHg)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SBP18.6~21.3Kpa(140~160mmHg)DBP<12.0Kpa(90mmHg)【治疗原则】1.凡舒张压在90~100mmHg无症状者:非药物治疗,观察4周。

2.凡舒张压在观察4周未测得>95mmHg者:药物+非药和治疗。

3.降压治疗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于重度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或伴有明显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40~150/90~100mmHg即可。

药物治疗简单的导向:1.以舒张压增高为主,收缩压不高者--以血管扩张剂为首选;2.血压高,伴有浮肿者--以利尿剂为主;3.舒张压与收缩压均增高者--β或a阻滞剂+血管扩张剂;4.血压增高伴有心率增快者--β阻滞剂为主;5.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采用二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

【疗效标准】1.血压控制在140/90mmHg水平以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称痊愈。

2.血压未达到上述水准,有临床症状者,称未愈。

3.血压降到目标水平后,无明显临床其它并发症存在,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心绞痛【病史采集】1.住院病人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病历记录,门诊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相关病情记录。

2.病历的采集内容应包括症状的发生、发展、诱因、特别胸痛的位置、性质、放射部位、发作时间、治疗反应、有无危险因素及合并症。

【体检和实验室检查】1.入院后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并做18导联心电图。

2.心绞痛持续发作1小时不愈者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排除心肌梗塞。

【诊断】1.具有典型心绞痛,相应心电图缺血和/或传导系统的改变可做出明确诊断。

2.凡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改变可疑或正常者或具有典型症状但心电图无改变者都需进一步检查,包括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X光心脏摄片、必要同位素心肌扫描、大血管核磁共振检查、与各种可能引起胸部疼痛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凡诊断明确的或可疑心绞痛者都应该按心绞痛进行治疗,诊断不明确者一方面治疗并观察治疗反应,另一方面同时进行鉴别诊断有关检查,避免贻误病情。

【治疗原则】1.根据病况限制一定体力活动范围,避免过度工作紧张,避免或消除一切诱发因素。

2.戒烟、避免大量饮酒和禁用烈性酒。

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等都需同时治疗。

4.以劳力性心绞痛表现者用药以硝酸脂类和β-阻滞剂为主的药物联合治疗,注意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如肺部阻塞性疾病、哮喘者都禁用β-阻滞剂。

以自发性心绞痛表现者以硝酸脂类和钙拮抗剂为主联合用药,同时注意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用药反应,用药剂量应是个体化。

5.对症处理、中西医结合。

6.抗凝治疗:目的是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可选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力抗栓、华发令、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

对有出血性疾病、活动性胃溃疡、近期外伤、对上药有过敏者都是禁忌证。

7.经药物正规治疗无效者,必须行冠脉造影,在造影的基础上必须采用PTCA、支架或搭桥手术等,适应证和禁忌证详见介入性诊疗技术规范。

【疗效标准】1.治愈:心绞痛的症状消失,心电图缺血的改变恢复正常。

2.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的程度减轻,心电图缺血状态改善。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凡未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起搏、频率、节律的异常及(或)传导发生异常。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可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

【病史采集】1.发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心律快慢,节律是否整齐,发作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是否有伴随症状。

2.有无发热,与情绪激动、劳动有无关系。

3.有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浮肿等。

4.有无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史。

【体格检查】1.注意心脏是否扩大、有无病理性杂音、心率及节律的改变。

2.测血压、注意有无血管杂音及颈动脉搏动的情况。

【其他检查】1.心电图检查,危重病人需持续心电监测。

2.必要时作Holter心脏电生理检查。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采集】1.诱因:受凉、劳累。

2.症状:(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2)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混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鼻、咽腔粘膜。

(2)扁桃体。

(3)喉部。

(4)颌下淋巴结。

【辅助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1.病史:起病多较急,但是预后良好,一般于5~7日痊愈;2.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鼻、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并有核左移。

病毒分离及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培养阳性可作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

2.过敏性鼻炎。

3.早期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相似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4.奋森咽峡炎。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多饮水,摄入富含维生素饮食,适当休息。

2.抗感染治疗:可用吗啉双呱0.1~0.2g,tid口服,金刚烷胺0.1g,bid口服,三氮唑核苷10~15mg/kg/d分2次,肌注或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1mg/ml,缓慢滴注,以及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针剂等清热解毒剂抗病毒,但治疗效果不肯定。

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麦迪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3.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

咽痛可用六神丸,喉症消炎丸,溶菌酶片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采集】1.症状: 咳嗽、咳痰、气短、喘息。

2.个人及职业史:长期吸烟,吸入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

3.急性发作:气促加剧,痰量增加,痰脓性程度增加。

注意其严重程度,发作频度。

【物理检查】1.肺部过度充气:桶状胸,心浊音量缩小,呼吸音降低。

2.气流受阻:呼吸频率增快,辅助呼吸肌运动,肋缘矛盾运动,缩唇呼吸,呼气相延长。

3.呼吸衰竭:紫绀,震颤,体表静脉充盈。

4.右心衰竭:心尖抬举活动,颈静脉怒张,外周水肿。

5.细湿罗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经常听到,并不一定意味着感染。

【辅助检查】1.肺功能:确定有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其可逆程度。

2.胸片:肺纹理增加,紊乱等非持异性改变外,主要为肺气肿改变。

肺野透明度增加,横膈位置低平胸腔前后径增大。

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者,除右心增大X征象外,还可有肺动脉园锥膨隆,肺门血管影扩大,右下肺动脉增宽等改变。

3.动脉血气分析:可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储留。

4.痰检查:严重急性发作时需作痰病原学检查。

5.血常规检查:部分病人可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诊断要点】1.慢性咳嗽,咳痰至少每年3个月,连续2年以上。

2.肺功能检查显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3.胸部X线:肺纹理增多或/和肺气肿改变,•并排除可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变。

【鉴别诊断】1.与其他能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矽肺或其他尘肺相鉴别。

2.有喘息者应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但有些COPD患者可合并哮喘或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原则】1.停止吸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吸入。

2.支气管扩张剂:注意教会病人正确使用吸入支气管舒剂,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吸入技术不正确。

(1)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或间羟舒喘宁定量吸入剂100~200ug,或雾化剂2.5~5mg 吸入,每天3~4次。

主要副作用是大剂量时可引起肌肉颤震或低血钾。

(2)茶碱类药:缓释型茶硷,如舒弗美0.1~0.2/次,每12小时1次。

应作血药浓度监测,理想范围为10~20ug/l。

要注意老年人持续发热,心力衰竭和肝功能障碍者,同时应用西米替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氟哌酸等)和口服避孕药者,都可使茶碱血浓度增加。

3.糖皮质激素:有客观证据显示对糖皮质激素有反应的COPD病人,可使用定量吸入制剂。

急性发作时可用注射或口服制剂。

对皮质激素有反应的定义是:指稳定期COPD病人,用强的松30mg/天,连用3周后,FEV1改善超过10%以上。

抗生素:稳定期无应用抗生素指征。

急性加重期如有痰量增加,痰的脓性程度增加,气促,应考虑抗生素治疗。

4.其他治疗:(1)长期氧疗:指征:稳定期连续二次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5mmHg,已戒烟。

(2)机械通气。

【疗效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肺部不可逆器质性病变。

疗效标准为:1.肺功能已达最大限度的改善。

2.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减缓。

3.改善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提高。

【出院标准】1.稳定期病人毋需住院。

2.对于急性发作病人,引起急性发作的病因(如感染)得到控制。

心、肺功能稳定,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PaCO2•恢复至病人稳定期的基础水平。

无血酸碱度,电解质失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