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小课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思品课小课题研究----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中的应用
王桂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去设计、去模拟、去探问、去重现案例,通过体验,进行换位思考,将外在情境、情感、观点等,通过甑别、遴选,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动。要发挥思品课教学的道德驯化功能,体验式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观点得到理解、问题得到解决、参与得到支持,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体验,通过换位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价值的重组,从而形成学生的善心、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人生观,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体验,按内容分,可分为情感体验、情境体验、场景体验等;按过程分,可分为反思性体验、访问式体验、探究式体验、实践式体验、阅读观赏式体验等。我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体验式教学的小课题研究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扮演心灵共鸣
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呢?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
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父母的难处》一课,有关农民工对孩子的愧对,养家赚钱和陪伴、教育孩子之间的矛盾。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在讲授“弱势群体”时,我设置了个游戏:1、闭着眼睛走到黑板前,并闭着眼睛写一句话;2、用一只手系鞋带;3、不用说话和书写,告诉同桌一句话。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气氛非常热烈。这个案例,需要用到情境体验和探究式体验、实践式体验。通过体验,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到了残疾人的艰难、孤独、恐惧以及渴望帮助等心理,从而让同学们认识到,帮助弱势群体,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保证。
二、课堂辩论明理升华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征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
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我是独生女(子)》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列举了周围人对独生女(子)的评价:自私、吃不了苦、不合群、缺少独立性,你同意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了要发扬身上的优点,改正缺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一样。三、课外实践知行合一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是共和国公民》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也明白自己的义务。在学习中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讲到“爱是付出,也是收获”时,为了让学生感悟,也设计了体验: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你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帮助了别人时,别人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回忆反思,学生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得到别人的友情和尊重,自己也获得了心灵的安宁与快乐,从而自然得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结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在行动上下功夫,但"良好的行动"是在"良好的思想意识"上产生的,只有有了一个良好的"思想意识"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行动。在前面思想基础的奠定下,此时,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框架,现在就是要怎样把这个意识概念拿出来,用于实际之中,这时我先是让学生查查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哪些做得好,继续发扬,哪些做得不够,立即改正。今后又打算怎么去做,接着老师举出一些例子,让大家说说,你遇到这些事会怎么办,如:见邻居家小宝跌倒了,你连忙过去扶他,可小宝哭着不肯起来,小宝妈妈跑出来一看,说你怎么欺负小宝呢?"让学生讨论发言。这样使学生的思想、行动都更进一步,从而很好的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而育人的目的。
四、换位体验形成品质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我来做市长》一课中,有一组名为“市长在忙啥?”的故事。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市长的职责范围,能处理哪些事情?“清扫积雪”、“夜间噪音”“疏通下水道”这些琐事也要惊动市长吗?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作为公民的义务和将来承担的责任。再如《特别难题》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共享阳光”一课中,小男孩帮助因退潮而搁浅的小鱼,中年男子劝阻。设问:如果你是小鱼,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想对中年男子说什么?这个案例,需用到情感体验和反思性体验,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来体验小鱼的情感,同时也反思自己是否也像那个中年人一样冷漠?从而认识到个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责任是无限的,而且,只要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哪怕是最微薄的力量,也能让许多人重扬生活的风帆,这个世界也会因你而更精彩,从而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