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医疗设备、药品、医疗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死亡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监管,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2.1 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医疗设备、药品、医疗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死亡事件。
2.2 范围医疗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医疗技术性事件:包括误诊、漏诊、手术并发症、医疗操作失误等。
(2)医疗设备性事件:包括设备故障、设备使用不当等。
(3)药品性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使用错误等。
(4)医疗环境性事件:包括医院感染、医疗环境安全隐患等。
三、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原则3.1 及时性: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3.2 真实性: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应真实可靠,不得隐瞒、虚报、篡改。
3.3 保密性:对涉及个人隐私的医疗不良事件,应严格保密,保护患者权益。
四、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4.1 科室内部上报: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小时内向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报告。
4.2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进行初步核实,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
4.3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应在4小时内将初步核实结果上报医院领导,并根据领导指示进行进一步处理。
4.4 医院领导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5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应定期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五、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5.1 对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医务人员的主观过错,进行相应的处理。
5.2 对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科室,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科室的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处理。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不良事件的管理,规范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提高医院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及排除医院存在的质量缺陷,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范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
三、支持性文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1号)四、文件内容4.1医院不良事件的定义是指在医院运行,特别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非预期的人身伤害、痛苦和负担增加的事件和因素,以及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和危害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4.2医院不良事件的种类4.2.1医疗不良事件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包括:医疗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医嘱/使用错误(医生)、检查事件、麻醉事件、诊疗记录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预期事件、手术事件、医疗投诉事件、产伤事件、呼吸机事件、择期手术后并发症事件、医源性气胸事件、医源性意外事件、输血事件、医疗设备事件、医疗环境事件等。
4.2.2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操作失误、护理记录错误、护理管理失误等导致患者出现非预期的人身伤害、痛苦和负担增加的事件,包括:输液反应事件、输血反应事件、注射反应事件、护理记录错误事件、护理操作失误事件、护理管理失误事件等。
4.2.3医院感染事件医院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包括:医院感染事件、医院内感染暴发事件等。
4.2.4医院管理事件医院运行过程中,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和危害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包括:医院环境事件、医院设备事件、医院安全事件、医院管理事件等。
4.3医院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4.3.1报告途径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应通过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进行。
鼓励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迁安市中医医院鼓励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各科室应有防范处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职业暴露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二、发生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后(特殊医院感染事件、职业暴露、医院感染防控隐患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医院感染意外事件),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和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三、报告方式:一般采用书面报告方式(填写“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登记表”),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报告。
四、报告时限与对象:当事人要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重大事项2小时内、一般事项24小时内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发生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六、科室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科室定期对安全情况进行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方案。
七、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视情况报告分管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且组织相关质控组成员及时跟踪调查到位、制定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
八、未产生后果或仅产生轻微后果的不良事件,对报告的科室或个人给予绩效考核加分。
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不良事件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迟报等,将对科室及个人给予绩效考核扣分。
九、同一病区发生同类或类似不良事件≥3次,视为科主任、护士长未认真履职,除上述处罚外,视情节轻重对科主任、护士长予以扣罚职务津贴、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记过处理。
附件:1、院感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登记表2、院感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运行流程图3、报告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奖惩登记表。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是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不良事件上报的定义、重要性、上报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不良事件上报的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意外事件,包括医疗操作失误、药物过敏、感染等。
不良事件上报是指医疗机构内部对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报告的制度。
二、不良事件上报的重要性。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上报不良事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三、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1. 发现不良事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不良事件,应当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2. 报告上级部门,一旦发现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当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包括医院管理部门、质控部门等。
3. 归档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对不良事件进行归档记录,包括事件的详细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
4. 分析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不良事件进行定期的分析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四、不良事件上报的注意事项。
1. 及时性,不良事件上报应当及时进行,不能拖延或隐瞒。
2. 完整性,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完整,包括事件的详细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
3. 保密性,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应当严格保密,避免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4. 责任追究,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以上就是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的相关介绍,希望医疗机构能够重视不良事件上报工作,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院感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院感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院感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我们都应该知道的重要事儿》
嗨,大家好呀!今天我想跟你们聊一聊院感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这个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实际上超级重要的事儿呢。
我有个邻居阿姨,她在医院工作。有一次呀,她就给我讲了一个医院里发生的事儿。有个病人呀,本来病情都快好了,可是突然就发起高烧,而且伤口还感染得特别严重。这可把医生和护士们急坏了。后来一查呀,原来是医院里的某个清洁环节出了问题,有病菌在病房里没有被彻底清除。这就是院感不良事件啦。就像我们家里,如果有个角落脏脏的,一直不打扫,说不定也会让我们生病呢,医院更是这样啊,要特别特别干净才行。
那这个上报的流程是什么样的呢?我来给你们好好讲讲。
首先呢,发现不良事件的人得赶紧把这个事情的情况搞清楚。就像侦探一样,要知道是什么样的不良事件,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的,还有涉及到哪些病人或者设备之类的。比如说,是在某个病房里发现的,那就要把病房号记下来,是因为某种医疗器械没消毒好,那就得把这个医疗器械的名字也搞清楚。这就好比我们做数学题,得把题目里的条件都看清楚了,才能做对题呀。
那什么是院感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呢?简单来说,就是当医院里发现了可能会引起病人感染或者已经引起病人感染的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就得把这个事儿告诉医院专门负责管理这个的部门。这就好比我们在学校里,如果发现哪个同学在教室里不小心打破了玻璃,就得告诉老师一样呀。医院里的每个工作人员,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打扫卫生的叔叔阿姨,他们都是这个制度里重要的一环呢。要是大家都不把这个不良事件上报,那这个病菌就会像小怪兽一样在医院里到处跑,伤害更多的病人。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源性损害,包括医疗意外、并发症等。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医务人员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缺陷,但更多的原因的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业务管理中的疏漏。
增进患者安全,关键是能够捕获关于医疗不良事件和高危隐患的综合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将其中的教训深刻汲取,为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奠定基础。
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有利于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缺陷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形成深入的认识,便于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的合理性,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为牢固树立患者安全意识,强化安全保证措施,有效防范医疗缺陷,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提供实质性支持。
根据“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成立____:成立医疗不良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报告项目:手术病人及部位错误、病人识别错误、用药错误、输血意外、重大并发症、医院感染。
三、报告方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已采取的医疗措施及效果;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专业、科室、职务或职称。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形式:科室或个人以书面方式为主,应以____,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
四、报告处理: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将立即____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五、督查考核:医务科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主动报告不予处罚,对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医疗不良事件是指。
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不良事件可分为____类,一类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医疗过程中未被阻止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伤害;另一类是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伤害。
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

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医院感染作为一种常见的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建立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能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一、报告制度1.明确报告责任:医院各部门均有报告医院感染的责任。
医院管理层应当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求各部门及时发现、报告医院感染事件。
同时,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也应具备主动报告意识。
2.完善报告流程: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机构,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接收、统计和分析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
报告流程应简洁明了,能够使报告信息及时、准确传达。
3.建立保护举报人权益机制:对于主动报告医院感染事件的医务人员,医院要建立保护机制,保护其合法权益,保证其不受任何不当处罚或报复行为。
4.设立报告奖励机制:对于及时发现并报告医院感染事件的医务人员,医院可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奖励,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处理制度1.依法依规处理: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后,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处理机构要进行调查核实,对于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2.建立处罚制度:对于故意或过失造成医院感染的责任人,医院应建立相应的处罚制度,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可以采取警告、记过、降职等方式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并在相关人员的执业记录中予以标记。
3.发布处理结果:医院应及时发布处理结果,告知公众相关医院感染事件的处理情况。
同时,要保护个人隐私和医院声誉,对于涉及的隐私信息要进行合理保护,防止泄露。
4.完善改进措施: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后,医院应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进等手段,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医院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报告医院感染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医院感染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进等方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宜兴市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四篇)

宜兴市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医疗缺陷,保障患者利益,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细则》以及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设备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臵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制度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药事、后勤保障人员。
凡发生或发现有关患者的不良事件,以及任何对患者安全有危害的潜在事件,均有责任上报。
第二章定义及分类第三条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差错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第四条根据医疗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分为20类:(一)医疗信息传递错误事件。
医师、护理、医技判定意见错误、医嘱错误(口头及书面)、其它传递方式错误。
(二)治疗错误事件。
患者、部位、器材、剂量等选择错误及不认真查对事件。
(三)方法/技术错误事件。
遗忘、未治疗、延期、时间或程序错误、不必要的治疗、灭菌/消毒错误、体位错误等。
(四)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
医嘱、处方、给药、调剂等不良事件。
(五)输血事件。
医嘱、备血、发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
(六)设备器械使用事件。
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
(七)导管操作事件。
静脉输液滴漏/渗、导管脱落/断裂/堵塞、连接错误等。
(八)医疗技术检查事件:检查人员无资质、标本丢失或弄错标本、试剂错误、医疗信息沟通错误;迟报、漏报、错报结果等(九)基础护理事件。
如摔倒、坠床、误吸、误咽、未按医嘱执行禁食/禁水、无约束固定、烧烫伤事件等。
(十)营养与饮食事件。
如饮食类别错误、未按医嘱用餐或禁食等。
(十一)物品运送事件。
医院感染的不良事件与纠纷处理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 作,共同开展医院感 染防控研究和技术创 新。
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深入研究医院感染的发病机制和 传播途径,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加强医院感染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
开展新型抗菌药物和消毒技术的 研究,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效果。
医院感染的不良事件与纠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纷处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 医院感染不良事件概述 • 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 医院感染纠纷处理 •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建议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目录
CONTENTS
01
医院感染不良事件概述
03
医院感染纠纷处理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纠纷类型与原因
类型
医疗行为不当、诊断或治疗失误、患者隐私泄露、医疗费用争议等。
原因
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足、医院管理不善、患者期望值过高等。
处理原则与方法
原则
公正、公平、公开,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方法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纠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医院因未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导致 新生儿感染,家属要求赔偿。经调解 ,医院给予经济赔偿,并加强消毒管 理。
案例二
案例三
某医院泄露患者隐私,患者要求赔偿 精神损失。经仲裁,医院给予患者经 济赔偿,并加强隐私保护措施。
某医生误诊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患者 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医生承担部分责 任,给予患者赔偿。
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 员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确保信息 畅通。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特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特殊的、意外发生的事件;与常规不相一致的护理和治疗。
二、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由当事人或发现者及时登记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____讨论和总结。
三、发生不良事件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不良事件报告:(一)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____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特殊情况可在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故要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及科主任,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报告。
(二)范围: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以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均应上报。
如:给药差错、压疮(院内)、跌倒、管道滑脱、输血、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的意外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人员须认真填写《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应详实说明如下内容:1、不良事件涉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报告事件类型(给药差错、跌倒、压疮、管路滑脱、意外事件及其它);4、患者目前状态;5、原因分析;6、整改措施。
六、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____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七、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护理部每季____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成员进行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跟踪检查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科室年终考评内容。
八、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九、免罚及奖励1、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六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特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不良医疗事件是由于医疗干预而不是患者疾病本身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损害的事件。
二、报告范围:1、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2、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3、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4、有助于预防严重医疗差错的发生事件;5、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隐患;三、报告接收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护理部;3、感染相关事件报告感染管理科;4、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药剂科;5、器械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办公室;6、设施、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公室;7、服务及院风院貌事件报告院办公室;8、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公室。
四、报告形式:发生不良事件后,一律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部门。
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科立即电话报告,但科室做好记录。
五、报告内容:不良事件报告人应详细说明以下内容:1、不良事件受累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不良事件类型(药物、跌倒、手术、输血、医疗过程、公共意外、治安其他事件);4、患者目前状态。
六、分析、反馈、制度整改措施:职能科室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____对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合适,合适情况上报院领导,根据分管领导的指示,积极制定整改措施,整改相关科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三台县芦溪中心卫生院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二____年____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二)是一种机构内部的制度,旨在鼓励医疗工作者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以便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这些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该制度通常由医疗机构自行建立,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感染、药物过敏等。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受损或其他不良后果。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的学习和改进,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通过主动汇报和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管理规定与报告流程

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管理规定与报告流程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及时妥善处理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及病人安全隐患,减少或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促进从不良事件和差错中吸取教训,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制订本规定。
1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的界定及内容1.1本规定所称的医院感染不良事件是指以下情况:1.1.1特殊医院感染事件;1.1.2职业暴露后发生感染后果的事件;1.1.3医院感染暴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1.4其它与患者安全相关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
1.2本规定所称的医院感染安全隐患是指以下情况:1.2.1使用不合格的消毒药(器)械;1.2.2环境卫生学监测中同一项目的屡次超常现象;1.2.3感染高风险操作环境中未配置必要的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1.2.4未按规定对法定传染病人实施有效隔离,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有创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同置一室等;1.2.5患者对散发医院感染病例有疑义,可能发生纠纷或出现问题的事件;1.2.6医院建筑布局、工作流程等其他医院感染隐患。
2报告要求及流程2.1医院感染不良事件报告2.1.1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实行强制报告制度。
2.1.2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的所在科室为当事科室,当事科室和当事人都有按本规定报告的责任。
2.1.3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科室应当在24小时内向感染管理科书面报告。
2.1.4特殊医院感染事件、医院感染暴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立即电话报告感染管理科或总值班,并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医教部及相关部门书面报告。
2.2医院感染安全隐患报告2.2.1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实行主动报告制度。
2.2.2鼓励科室和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院感染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当事人和任何发现安全隐患的人员,都有责任向感染管理科及相关部门报告。
感染管理科对于收集到的安全隐患信息,只用作工作流程改进,不作为对医疗过失差错当事科室或个人处罚的依据。
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管理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内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特订立本《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医疗团队以及其他直接关联到患者的工作人员。
二、定义1.不良事件:指医院内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意外不良事件或医疗事故,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失误、用药错误、医疗器械故障、院内感染等。
2.报告责任人:指医院内的各级主管、科室负责人、护士长等职务的人员,具有报告不良事件的责任和义务。
三、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流程1.发现不良事件:患者、家属、医务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发现不良事件时应立刻报告给相关责任人。
2.不良事件报告:责任人收到报告后,应立刻记录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包含但不限于时间、地方、人员、过程、结果等,并尽快将报告上报给医院安全与质量管理部门。
3.不良事件初步评估:医院安全与质量管理部门接收报告后,应成立不良事件评估小组,对不良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的性质、损害程度和责任主体,并将评估结果上报给医院行政管理部门。
4.不良事件调查: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收到评估结果后,应成立不良事件调查组,全面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责任调配和可能的改进措施,并订立调查报告。
调查组应听取相关人员的叙述,查阅相关资料和证据,并依法保护相关人员的隐私和权益。
5.不良事件处理: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接收调查报告后,依据调查结果和医院相关政策法规,对涉及的医务人员或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包含但不限于提示、警告、停职、降职、开除等,并建议相关部门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
对医疗事故涉及的赔偿事宜,应依照医疗纠纷处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6.不良事件报告追踪:医院安全与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不良事件的报告追踪机制,对每一起不良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并依照规定期限向上级医疗监管机构报告。
四、责任和义务1.患者和家属有权随时向医院内任何工作人员报告发现的不良事件,医院将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和权益,并妥当处理报告。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第1篇】医院护理不良大事报告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加强教导,加深护士对医疗锐器和职业裸露的认可,把握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措施,并予以重视。
1) 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显然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需实行防护措施。
2) 标准预防的措施:①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极其污染物品,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需洗手。
遇有下述状况必需立刻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②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在任何状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需戴手套,完成工作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③上述物质时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受到污染。
④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准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举行清洁和适当。
⑤准时处理污染的床单,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和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扬。
⑥锋利器具和针头应当心安放,准时置于固定的容器内,以防刺伤。
⑦医护人员举行各项医疗操作前后,在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⑧可能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予隔离。
2.教导并订正护士的不规范操作。
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举行分别、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落在不耐刺的容器中;不准时处理用过的利器等。
3.在举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有充沛的光芒,并特殊注重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者划伤。
4.把握医疗锐器的处理原则及办法,削减污染物和工作人员的二次污染。
处理原则是:锐器使用后立刻放入固定的坚硬的利器盒里;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举行严格的灭菌处理;禁止徒手接触污染的利器,手术中利器应用传递容器传递。
医院感染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确保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等部门及工作人员。
三、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修订、解释和监督实施本制度。
2. 各科室负责人为本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本科室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 医务人员、护士、检验人员、药剂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应严格遵守医院感染防控规定,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四、报告内容1. 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感染暴发、交叉感染、耐药菌感染、医疗废物污染等。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如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空气传播病原体等。
3. 医院感染防控隐患:如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手卫生不规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等。
4. 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医院感染意外事件。
五、报告程序1. 发现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 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事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4. 对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六、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谎报、缓报。
2. 报告人应保持匿名,保护个人隐私。
3. 报告人应配合调查,提供相关证据。
七、处理措施1. 对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2. 对涉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评估、处置。
3. 对医院感染防控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4. 对违反医院感染防控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八、奖励与惩罚1. 对积极报告、配合调查、及时整改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隐瞒、谎报、缓报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

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一、发生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后(特殊医院感染事件、职业暴露、医院感染防控隐患及医院感染意外事件),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和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二、上报流程(一)上报基本原则1、主动性、非处罚性、保密性。
2、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要求在事件发生后进行紧急处置并及时上报。
(二)上报渠道1、网络直报:网络直报为首选上报渠道,且无论初始上报渠道为书面或是口头上报,最终都要履行网络上报。
2、书面或QQ上报:仅限于在网络直报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使用,待网络直报系统恢复后进行网络补报。
3、紧急电话:仅限于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时使用,并随后履行网络补报。
(三)上报流程1、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的上报可选择逐级或非逐级上报。
2、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同时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2小时内)向院感处报告,24小时内通过院内网络填报《医院感染不良事件报告表》。
3、发生或发现Ⅲ、Ⅳ级事件时,当事人需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并在1-2个工作日内网报《医院感染不良事件报告表》和《综合不良事件报告表》。
三、各科室要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四、当事科室负责对每起不良事件报告的调查/核实,并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讨论。
五、医院感染控制处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视情况报告分管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做好善后工作,制定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
六、奖惩制度鼓励自愿主动报告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对主动报告并积极整改的科室与个人,视情节给予相应奖励。
1、对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的当事人给予20元/件现金奖励;2、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200--500元/件现金奖励。
宜兴市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宜兴市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医疗不良事件,并保障患者权益,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明确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病人伤害、临床意外、病理性事件等各种类型的医疗不良事件。
2. 报告责任:明确医院各级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职责和程序。
规定了医疗人员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并将事件相关资料收集整理。
3. 报告程序:确立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程序和流程,包括报告人员的身份确认、报告事项的填写、报告方式和时间要求等。
4. 保密措施:规定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保密要求,保障相关人员的隐私和安全。
5. 调查处理:明确医疗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程序,包括成立调查组、收集相关证据、听取相关人员陈述、整理调查报告等。
6. 纠正措施:规定了对医疗不良事件的纠正措施,包括对责任人采取相应的纪律处理措施,并在医院内部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7. 监督机制:建立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监督机制,包括监督部门对报告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对违反报告制度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
通过建立健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宜兴市人民医院可以及时了解和处理医疗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权益,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报告与处理制度

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报告与处理制度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本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报告与处理机制,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
三、报告内容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医院感染事件:包括病原体传播、感染病例的发现、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等。
2. 医疗安全事件:包括手术安全、用药安全、输血安全、设备安全等。
3. 护理安全事件:包括护理操作失误、护理记录错误、患者跌倒、压疮等。
4. 环境安全事件:包括医院建筑安全、消防安全、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
5. 药品安全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过期、药品被盗等。
6. 设备安全事件:包括医疗设备故障、医疗设备使用不当、医疗设备维护不足等。
7. 信息安全事件:包括患者隐私泄露、医疗数据丢失、信息系统故障等。
8. 其他可能导致患者安全事件的不良因素。
四、报告程序1. 发现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的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3. 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 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5.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48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医院领导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6. 医院领导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五、处理措施1. 对发生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的科室和个人,医院将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
告与处理制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
持有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文件编号:
制订者:吴晓英审核者:张正洪版次:1
制订日期:2012-8-24 审核日期:2012-8-29 执行日期:2012-
9-1
一、各科室应有防范处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职业暴露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二、发生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后(特殊医院感染事件、职业暴露、医院感染防控隐患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医院感染意外事件),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和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三、报告方式:一般采用书面报告方式(填写“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登记表”),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报告。
四、报告时限与对象:当事人要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或临时负责人,重大事项2小时内、一般事项24小时内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各科室要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六、发生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七、当时科室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科室定期对病区的安全情况进行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方案。
八、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视情况报告分管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必要时通知宣传科。
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意
见,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且组织相关质控组成员及时跟踪调查到位、制定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九、未产生后果或仅产生轻微后果的不良事件,对报告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50元/件,并在当月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中加2分/件。
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不予奖励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另行处理。
不良事件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迟报等,参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
十、同一病区发生同类或类似不良事件≥3次,视为科主任、护士长未认真履职,除上述处罚外,视情节轻重对科主任、护士长予以扣罚职务津贴、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记过、记大过、免职处理。
附件:1、院感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登记表
2、院感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