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
社区精神病管理制度模板
一、总则为加强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保障精神病患者身心健康,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社区精神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精神病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精神病管理工作。
3. 居民委员会协助开展精神病管理工作,包括患者信息收集、随访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工作内容1. 精神病患者的登记与信息管理(1)对辖区内新发现的、疑似精神病患者的信息进行登记,建立档案。
(2)定期更新患者信息,确保档案的准确性。
2. 精神病患者的随访管理(1)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2)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病情波动较大的患者,每月随访一次。
(3)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3.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与治疗(1)协助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提高治愈率。
(2)根据患者病情,推荐适合的康复机构。
(3)开展家庭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意识。
4. 精神病患者的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精神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居民对精神病的认识。
(2)利用宣传栏、宣传册等载体,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心理素质。
四、工作要求1. 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接受相关培训。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3. 对患者信息严格保密,确保患者隐私权。
4. 定期开展工作总结,分析问题,改进工作。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社区精神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社区精神病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社区服务中心精神病人管理计划
社区服务中心精神病人管理计划根据卫生部提出的社区对精神病人管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现就我社区开展精神防治康复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及做法.一.任务目标.在全社区范围内全面开展精神病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康复、治疗,尤其是重性精神疾病的建档、随访和信息报告工作,逐步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率,逐步实现由基础管理转为个案管理目标,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并接受上级机关检查验收.二.主要措施.1.建立精神病防治小组,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同志任组长全面开展工作.2.搞好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康复治疗指导工作.3.完成年度下达的新增筛选、复核和登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指标任务,进行危险性评估,签署参加“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建立健康档案、立卡.4.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帮助尊重精神病人,管好精神病人的生活和治疗.三.具体做法.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精神病防治康复日常工作,摸底调查,建档立卡.配合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送往医院诊断及治疗、康复训练.2.建立社会化工作服务体系,切实做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发挥基层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为精神病人提供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服务.3.做好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全面准确掌握社区精神病患者基本情况,重症、轻症、阵发性、先天性、后天性病人,因疾病或家庭遗传性引起精神病和各种疾病引起的病史调查,并按规定时间填写各种调查报表.4.筛查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签署参加“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并登记、上报当地疾控中心;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将随访结果上报卫生部区疾控中心;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5.完成年度下达的对有危险行为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并由上级精神科专科医生每月1次开展服药后免费疗效评价与治疗方案调整;在免费服药治疗患者中至少选择10%的患者实施个体服务计划,每季度评价患者病情,提供康复指导.6.及时发现和报告失访患者、死亡患者情况,填写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并每月上报区疾控中心.7.对患者家属和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
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防治
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防治精神病病人是一类需要特殊关注和治疗的病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得到关怀和帮助,同时需要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
在社区管理和防治方面,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精神病病人来说,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经常会感到孤立和排斥,从而引发心理上的疾病和痛苦。
因此,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近邻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帮助病人更好的融入社会;•雇主应该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让病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学校应该更好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扶持。
二、提高社会警觉性虽然精神病病人是一类需要关爱的病人,但是如果遇到极端情况,他们也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因此,提高社会警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警觉性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通过广告宣传,让人们了解到精神病病人的性格特点和需要,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警察部门应该加强对社区安全的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可能发生的危害行为;•社区居民应该及时报告可疑人员的行为,以预防和化解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就医治疗,改善生活质量精神病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需要长期的过程,医院等医疗机构是提供最好的治疗条件的地方,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精神病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帮助病人更好的康复。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区康复的工作,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条件和机会。
•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社区提供康复辅助服务,如职业培训、康复辅助用品、心理咨询等,帮助病人重返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加强社区的审美环境改善,通过公共景观和绿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精神文明素质。
四、加强心理疏导对于精神病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正常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改善能够帮助病人恢复自信和自尊,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
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入户随访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2、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
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3、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管理
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
对处于稳定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定期随访。
精神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案
精神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案一、背景介绍精神病是一类常见的心理障碍,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种种困难。
长期住院和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完全解决精神病患者的问题,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社区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案。
二、精神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案1. 社区护理的概念和特点社区护理是指在社区环境下,以病人为中心,通过综合护理手段,提供全面、连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障其身心健康。
社区护理的特点包括方便、贴心、个性化和综合性等。
2. 社区护理的实施社区护理实施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需要。
评估结果可以为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评估应包括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全面评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对患者照护者的评估、对社区资源的评估等多个方面。
评估完成后,需要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并实施。
护理计划应该针对患者的特点和需要作出具体的考虑,如对健康问题的管理、药物管理、营养管理、社会福利管理等。
3. 社区护理的注意事项社区护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患者个性化需求的尊重。
因为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如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都可能影响患者对社区护理的接受程度。
所以,实施社区护理时,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按照患者的意愿和需求制定护理计划。
(2)注意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
社区护理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卫生、福利单位的合作与协调工作,因此整合社区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在限制条件下最大化发挥各自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注意护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社区护理的实施也需要医护人员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努力,要求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不断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善。
三、结论结合以上问题,本文得出精神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案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病人生活质量,制定个性化方案;监督评估护理成效;发挥社区资源的整合能力;尊重患者个性化需求。
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加强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保障社区居民身心健康,根据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病的认识,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
2. 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档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3. 加强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 提高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力度,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三、工作内容1. 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1)定期开展精神病防治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精神病预防、治疗及康复知识。
(2)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精神病防治信息。
(3)开展社区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检查。
2. 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档案(1)对社区内的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进行登记,建立电子档案。
(2)定期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治疗和康复。
3. 加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训练(1)开展社区康复活动,如运动康复、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2)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融入社会。
(3)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
4. 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力度(1)开展家庭关爱活动,为患者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
(2)组织志愿者为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服务。
(3)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提高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注和支持。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4.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开展精神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档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随访内容(1)
1、危险性评估:其中3级是分水岭应熟练掌握
2、精神状况
3、躯体疾病
4、社会功能:主观判断存在误差,建议与普通人进行比较
➢ 1良好
➢ 2一般 ➢ 3较差
医嘱证 据?
5、用药情况:医嘱勿需用药应慎重选择
6、实验室检查结果
➢ 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有无异常?包括在上级医院或其它医院的检查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内容(2)
建议: 1、各地在印刷 时,增加疑似 患者基本信息 2、保存在乡镇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内容(3)
填写(1)~( 项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时限规定(1)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主动征求患者本人或/和监护人意见, 并签署参加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
患者的病情(包括危险性评估等级、精神症状、社会功能 等等),是动态变化的
病情分类可以与危险性等级评估相“分离”,但二者总体 上应保持一致性
如果单纯依靠危险性等级评估来进行病情分类,据统计 错误率在5%左右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分类干预(3)
非面对面随访能否进行危险性评估?
面对面随访中的网络视频能否进行危险性评估?
三种类型
➢ 稳定:0级,且,各项基本好
3个月时随访
➢ 基本稳定:1~2级,或,至少一项较差
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 不稳定:3~5级,或,各项均较差
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分类干预(2)
记录保持完全一致,乡镇精防医生录入时发现了问题,只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8
5 .易肇事肇祸患者应该是社区医生的 重点随访对象。要加强对这类病人的家 庭访视和社区治疗,用药要确保有效, 并应向监护人交代清楚有关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患者抗拒管理、拒绝服药治疗 或有其他肇事肇祸迹象,要尽快将病人 送入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
6
加强对易肇事肇祸患者的管理,落实有 效的治疗监护措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 一项重要工作。社区医生在此项工作中 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做好随访工作,准确、及时地掌握 易肇事肇祸患者的线索。
2 .及精防管理机构、公安部门保持密 切联系,以便随时对易肇事肇祸患者采 取有效的治疗监护
7
3.对需要由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住院的患者, 要会同有关人员(如民警、村(居)委会精防 管理干部)上门通知其监护人,督促并协助他 们在限定期内将病人护送到医院治疗。对极个 别不愿配合住院的患者家属,要坚持原则,耐 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必要时应建议公安部门 强制收治。
2
1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社区医生要教育患者 家属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消除自身存在的错误 认识,尽快接受现实,稳定住自己的情绪;有 条不紊地处理一些事情,这对家属本人和病人 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应该把精防 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向患者和家属宣传,争取他 们在思想上对精防工作产生认同感。另外,要 向社区群众大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促进社区 居民及精神病人直接个别深入地接触交往,鼓 励居民多去了解精神病人,令社区群众降低恐 惧并认识接纳病人,争取社区中更多的人理解 精防工作,支持精防工作
3
2 .及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他 们的信任:社区医生及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 的医患关系是争取他们的支持、接受服务的关 键。社区医生要多关心患者的疾病痛苦,主动 为患者分忧解难,在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中, 要以热心、诚心和爱心对待他们,不能给人一 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持之以恒才能够建立 稳固、良好的关系。在最先接触比较困难的情 况下,也可以先通过及他们关系密切的人“搭 桥”,彼此先熟悉了解,以后其他问题就容易 协商解决了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
患者家属的教育与支持
教育培训
向患者家属提供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增强家属的管理和照护能力。
支持服务
为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家属应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日常照 护压力,增强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0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方案
原则
药物治疗是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 合理的原则。
社区康复的方案与实施
个性化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生活技能训练等。
跨学科团队合作
组建由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 社工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
参与患者的康复治疗和管理。
家庭支持与教育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度,促进
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种类、剂 量、给药方式等。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
副作用
药物治疗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呕吐、嗜 睡等,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处理
对于轻微的副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来缓 解;对于严重的副作用,应及时就医,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 。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
目录
•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 • 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 • 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 • 精神疾病患者的预防与控制
01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 理
患者登记与分类管理
患者登记
建立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档案,记 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状况、 治疗情况等,以便进行分类管理 。
分类管理
精神患者的管理制度
精神患者的管理制度首先,社区管理是精神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大多数患者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而是可以通过社区康复的方式融入社会生活。
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和稳定,社区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提供适合患者的康复方案和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社交活动等。
2. 设立专门的社区康复机构,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康复师,进行定期的康复评估和监测。
3.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和计划,并监督执行。
4. 加强社区精神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
其次,医院管理是重症精神患者的主要治疗场所。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或者行为不稳定的患者,医院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科学的医院管理制度,包括病区管理、医护人员配备、医疗设备和用药监管等方面。
2. 制定严格的入院评估和诊断程序,确保患者的入院合理有效,避免滥用强制措施。
3. 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照料。
4. 加强医患沟通和互动,建立患者心理支持团队,帮助患者建立信任感和治疗合作意愿。
最后,监狱管理是针对有精神障碍且犯罪的患者的专门管理制度。
这类患者既存在安全风险,又需要专业的医疗和心理治疗,监狱管理制度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患者的人身权益和康复需求。
1. 设立专门的监狱精神病区,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安全人员,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治疗。
2. 制定严格的监狱管理规章制度,对患者的行为和病情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安全稳定。
3. 提供全面的医疗和心理治疗服务,加强监狱医疗人员对精神障碍犯人的培训和支持。
4. 加强监狱医疗和社会协同机制,确保患者在服刑期间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和社会融入支持。
总结来说,精神患者的管理制度旨在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促进其康复和社会融入。
社区、医院和监狱管理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不同层面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治疗和保障。
2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流程
实施ISP的人员
团队效应:成组成队,分工合作 主力成员:精防医师、精防护士 专业辅助:社会工作者、心理卫生人员 本地发展:可吸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经过相关
培训并通过考试的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注册 护士参加 外围联合:经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同意,可吸收 民政干事、民警、助残员、村、居民委会人员
一、患者的发现和登记
发现疑似患者 登记确诊患者
有关概念
疑似精神疾病患者:病人本人、家属或有关人员 认为有精神异常但没有被专业机构明确诊断的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已被精神卫生医疗专科机构明确诊 断的患者
有关概念
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指在本辖区内有固定居 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除外精神专 科医院),并且连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患者
3. 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填写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 的情况。若未发生过,填写“0”;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
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 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
肇事: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 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神疾病
发现疑似患者
1 线索调查
– 在社区或者乡镇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 之初进行,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下,由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织,使用《行为 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表1-1)在辖区 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患者调查
线索调查
– 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将 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 记表》(表1-2),报县级精防机构。
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
诊断标准
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 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 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 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 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 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 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 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
〔2社区医生定期随访,以巩固疗效,预防复 发:社区医生应定期随访,掌握病人的情况, 如病情有无变化,是否坚持治疗等.随访指导 可促使家属对病人防治疾病的重视.如按时 服药,定期复查,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等,可收 到巩固治疗,预防复发医学的不 断发展,社区机构不断得到健全,依靠社会上有 关方面的力量,将散居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组 织起来,实现开展药物治疗、工娱治疗和心理 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并加强家庭护理.这样 可能调动有关单位的积极因素,让病上参加有 组织的生产劳动,培养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还 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减轻家属和国家的负担,并 有利病人的康复
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第1篇
社区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精神卫生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社区精神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疾病管理和康复治疗对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本方案旨在规范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社区安全与稳定。
二、适用范围
-增强社区对精神病患者的包容性和支持力度。
-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风险,保障社区安全。
2.原则:
-尊重人权,保护病人隐私。
-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
-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
1.组织架构:
-成立社区精神病人管理领导小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代表组成。
5.家庭支持:
-提供家庭指导和支持服务,帮助家属应对护理压力。
-建立家属互助团体,分享经验和资源。
五、应急响应
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流程和职责分工。
2.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应对突发事件。
3.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各项应急措施的有效性。
六、培训与质量控制
1.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管理团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病的认识和接纳程度。
五、应急预案
1.发现病人有暴力、自伤、出走等倾向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病人和社区居民的安全。
2.建立应急联系机制,加强与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
六、培训与考核
1.定期开展社区精神病人管理培训,提高管理小组成员的业务水平。
-设立社区精神病人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管理策略,协调资源,监督实施。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在农村社区中的数量逐渐增加,这对于村社区的精神病管
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精神病患者,村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总结和改进。
首先,村社区需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
精神病患者往往面临着社
会歧视和孤立,因此村社区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其次,村社区需要建立健全的精神病管理机制。
村社区需要建立健全的精神病
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精神病患者档案,定期进行跟踪和回访,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帮助。
此外,村社区需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指导和支持。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村社区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康复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走上康复之路。
最后,村社区需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家庭的帮助和支持。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往
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村社区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支持力。
总之,精神病管理工作是村社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加强精神病管理
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精神病患者,促进他们的康复和社会融合。
希望村社区能够认真总结精神病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
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已超过1亿,其中重型精神病患者高达1000万。
精神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对患者本人及家庭造成严重困扰,也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精神病管理水平,关爱精神病患者,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制定了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完善社区精神病防治体系,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救治率和康复率。
2. 加强精神病患者的随访管理,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3. 提高社区精神病防治知识普及率,减少精神病发病率。
4. 增强社区居民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意识,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5. 提升社区精神病管理水平,满足患者康复需求。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和完善社区精神病防治组织体系成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导,社区居委会、志愿者团体、患者家庭共同参与的社区精神病防治组织,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工作落实。
2. 加强精神病患者的随访管理(1)定期开展患者病情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加强对患者的家庭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
(3)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确保患者病情突变时能够及时处置。
3. 提高社区精神病防治知识普及率(1)开展精神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社区居民的防治意识。
(2)利用宣传栏、网络等载体,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
(3)组织志愿者团体开展关爱精神病患者的宣传活动。
4. 加强社区精神病康复服务(1)设立精神病康复站点,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场所。
(2)开展康复技能培训,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3)组织患者参加社会活动,促进融入社会。
5. 建立健全社区精神病防治资金和人才保障(1)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确保防治工作经费充足。
(2)加强对精神病防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专业水平。
6. 加强社区居民关爱精神病患者的意识(1)开展关爱精神病患者的志愿服务活动,增进社区居民对精神病患者的了解。
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
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虹山社区位于昆明市西部城郊结合部,主要居住着军队离退休人员、城市拆迁人员、附近工厂的职工及家属。
常驻人口39575人。
2014年12月对全社区常驻人口做精神病普查。
全社区共有精神病患者68人,其中男性41人,女性27人。
确诊精神分裂症47人,精神发育迟滞16人,癫痫2人,情感性精神病3人。
对所有精神病患者做注册管理。
对享受低保或家庭困难精神病患者,社区免费发放精神科药品。
对社区全部精神病患者,采取相应的综合社区干预与康复。
精神病社区干预是以社区为基础,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开展对精神病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康复。
精神病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不仅与药物维持治疗有关,而且与家庭及社会对病人的态度有关。
社会支持能提高精神病患者应付压力的能力和社会功能。
社区干预是在坚持药物治疗的条件下,帮助精神病患者建立巩固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的一种实用的服务模式。
社区干预措施,为社区的每个精神病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药物治疗控制发病期的症状及维持治疗,由省级医院精神专科医生下乡到社区,并联合社区医生进行定期家访,一般是每月迶访1次,发放药物。
药物治疗是当前治疗精神心理疾病主要手段。
对于住在社区的精神病患者,药物的维持治疗更是尤为重要。
社区专科精神病医生定期对精神病患者做家访,对患者做现场指导,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患者药物配置。
(2)心理治疗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病情的同时,鼓励不管别人怎样看待,自尊自爱,坚持治疗。
医生定期对康复期的病人进行解释性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分析有关发病的因素,提高对精神病的认识能力,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
鼓励病人参加劳动、户外活动,指导精神病患者正确对在待生活、家庭及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增强患者对社会心理因素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康复。
(3)社区医生定期随访,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社区医生应定期随访,掌握患者的情况,如病情变化,是否坚持药物治疗等。
社区精神病管控方案
社区精神病管控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疾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
如何有效地进行社区精神病管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社区精神病管理的现状、挑战和解决方案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社区精神病管理的现状。
目前,社区精神病患者主要依靠家庭和社区来提供帮助和支持。
然而,由于社区管理能力的不足,很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此外,社会对精神病的偏见和歧视也使得患者在社区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社区精神病管控方案。
首先,社区应建立健全的精神疾病防控网络,加强对精神疾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减少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
同时,社区应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完善病例登记和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建立社区精神病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
社区精神病医疗机构可以提供患者的门诊和住院服务,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专业的医疗咨询和指导。
康复中心则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同时,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应建立与社区其他机构的紧密合作机制,形成多部门的协同治疗模式,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此外,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社区可以考虑建立精神病庇护所。
庇护所可以提供长期的治疗和看护,帮助患者克服病痛,重返社会。
同时,庇护所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融入,为患者打造一个支持、理解和关爱的环境。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社区与家庭的互动和支持。
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持系统,因此,社区应提供专业的家庭指导和辅导服务,帮助家庭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点,增加对患者的理解和包容。
同时,社区还可以组织家庭支持团体,为家庭搭建一个互助和分享的平台,让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社区精神病管控方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综合配合,涉及社区居民、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庇护所等多方面的力量。
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
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篇1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
根据西安市及未央区卫生局的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服务计划主要有: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
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继续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
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
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
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
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
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精神病人分级管理标准
深圳市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分级管理标准一、一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1、住院期间请假出院观察者;2、半年内出现过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3、半年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4、半年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指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或倾向、或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其它行为;5、半年内有明显幻觉、妄想、行为紊乱者;6、治疗或者个人生活料理需要别人协助者(不含儿童孤独症、老年痴呆、精神发育迟滞所致个人生活料理需要别人协助但病情稳定者)。
二、二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1、经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两年以内,基本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2、曾有轻度自伤行为或企图,但目前实施的可能性较小者,或有轻度冲动行为但对社会、家庭影响极小者;3、病情基本稳定,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三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4、治疗或者个人生活料理需要别人督促者(不含儿童孤独症、老年痴呆、精神发育迟滞所致个人生活料理需要别人督促但病情稳定者)。
三、三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1、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两年以上、五年以内,按照医嘱维持治疗者;2、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三年以上、五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者,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部分精神发育迟滞及部分器质性精神障碍者除外)。
四、四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1、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五年以上,同时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2、老年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者,在个人生活能力收到严重影响需照顾或协助日常生活,但病情稳定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 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 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 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 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说明】本抑郁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说明】 (1)癫痫可并有癔症表现,此时应并列诊断;
(2)癔症性症状可见于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假如有 分裂症状或情感症状存在,应分别作出后两者的相应诊 断。
癔症性精神障碍>>癔症性精神病
症状标准(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 (2)反复出现的以幻想性生活情节为内容的片断幻觉 或妄想、意识朦胧、表演性矫饰动作,或幼稚与混 乱的行为,或木僵为主。
特点:为神经阻滞剂(D2受体阻滞剂) 抗精神病作用疗效确切。
但副作用大:
(1)锥体外系反应(EPS)药源性巴 金森综合症、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 碍,(用抗胆碱药物:如安坦、东莨菪 碱);迟发性运动障碍(停或换药、禁 用抗胆碱药物、用异丙嗪、维生素E、 苯二氮卓 类药物等)。
(2)、呆滞。(3)肥胖。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分裂症残留
诊断标准:(1)过去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 且至少2年一直未完全缓解; (2)病情好转,但至少残留下列1项:①个
别阳性症状;②个别阴性症状,如思维
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或社会性
退缩;③人格改变;
(3)社会功能和自知力缺陷不严重;
(4)最近1年症状相对稳定,无明显好转或
(三)癔症癔症、应激相 关障碍、神经症
癔症 癔症性精神障碍
癔症性附体障碍
癔症
诊断标准:癔症指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 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 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 (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 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 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 (环境)因素影响。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 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 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 性较多。
躁狂发作
诊断标准: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 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 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
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 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 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 (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 忽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 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二、常见几种精神疾病的临 床表现和治疗
(一)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偏执型分裂症 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 紧张型分裂症 单纯型分裂症 未定型分裂症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分裂症后抑郁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分裂症缓解期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分裂症残留期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慢性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分裂症衰退期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 诊断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不符合上述各 型的诊断标准,如20.91儿童分裂症、20.92晚发 性分裂症等。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分裂症后抑郁 诊断标准:(1)最近1年内确诊为分裂症,分裂症 病情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抑郁症状; (2)此时以持续至少2周的抑郁为主要症状,虽然 遗有精神病性症状,但已非主要临床相; (3)排除抑郁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4)催乳素增高,月经不调等
(二)、非典型(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氯氮平
100~450㎎∕日 (WBC↓
癫痫、意识障碍)
维思通
3~6㎎∕日
奥氮平
5~20㎎∕日
奎硫平
400~800㎎∕日
阿立哌唑 10~20㎎∕日
特点:疗效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仿, 但很少出现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
心理 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 育障 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 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恶化。
重庆癫痫病医院 重庆癫痫病治疗中心 重庆癫痫病专科医院 重庆癫痫病专业医院 重庆癫痫病治疗医院 重庆癫痫病专科医院 重庆癫痫病治疗专科医院 重庆治疗癫痫病的医院 重庆癫痫病医院
精神疾病患者社区 管理
一、精神疾病的分类
二、常见几种精神疾病的临床 表现和治疗
三、精神病人在社区管理的意 义、任务和注意事项
一、根据CCMD-3中国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精神
疾病分为十大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 障碍
偏执型分裂症 诊断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 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 诊断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 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 行为怪异。
紧张型分裂症 诊断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 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双相障碍
诊断标准: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 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 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 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抑郁发作
诊断标准: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 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 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
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 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单纯型分裂症 诊断标准 (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 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 (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 (3)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 少年期起病。
未定型分裂症 分类:
诊断标准 (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 症状; (2)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 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
【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 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 躁狂发
作标准至少1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 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说明】本躁狂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诊断标准
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 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 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 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 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 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 基本痊愈状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 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 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 谈。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或自知力 障碍,对疾病泰然漠视。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周, 其中可有短暂间歇期。
【排除标准】排除分裂症或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 障碍。
癔症性附体障碍
诊断标准:符合癔症性精神病的诊断标 准和以神怪或死者的亡灵等附体的自我 身份识别障碍为主,因此取代了自己的 身份,可达妄想程度。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慢性 诊断标准:(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 (2)病程至少持续2年。
其他型或待分类的分裂症>>分裂症衰退期 诊断标准:(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 (2)最近1年以精神衰退为主,社会功能严 重受损,成为精神残疾。
(二)心境障碍(情感性精 神障碍 )
(1)躁狂发作 (2)双相障碍 (3)抑郁发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 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 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 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 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 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 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 列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