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课程纲要(课堂PPT)
八年级上册数学ppt课件

掌握实数加、减、乘、除及乘方 运算的基本法则和性质,强调运 算顺序和符号处理。
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分析
函数图象
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理解 斜率和截距对图象的影响。
性质分析
深入剖析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和周期性等基本性质,及其在实际问 题中的应用。
数据分析方法论述
数据收集与整理
了解数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数据整理和表示的基本技巧,如表格、图表 等。
01
下节课内容
预告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如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
02
预习要求
提出预习要求,如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新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场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03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其他途径,了解与下节课知识点相关的拓展
内容,如相似三角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天文观测中的作
举例说明数学知识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本册数学课程要求学 生掌握的基本概念、定理 和公式等。
过程与方法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 注重理解、掌握和运用数 学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探 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方法
预习与复习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和课 后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分组讨论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学生针对某个数 学问题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意见。
分享心得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1-2名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心 得,促进全班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老师点评
在每组分享完毕后,老师可以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提出 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如下:1. 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详细内容:整式的乘法法则、多项式乘法、整式的除法法则、多项式除法、因式分解的意义、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2. 第六章:分式详细内容: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质、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分式方程。
3. 第七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详细内容: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4. 第八章: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详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概念。
2.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3. 随堂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2. 内容:按照章节顺序,列出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计算题、分解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找一找:(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这些三角形?
5个,它们分别是△ABE,△ABC, △BEC,△BCD,△ECD.
(2)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
△ABC、△ABE.
D
(3)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A
△ ABE 、△BCE、 △CDE.
(4)以∠D为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E
△ BCD、 △DEC.
解:(1)不能,因为3cm+4cm<8cm; (2)不能,因为5cm+6cm=11cm; (3)能,因为5cm+6cm>10cm.
归纳 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可以组成三角形,只需说明两条较短 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
针对训练 一根木棒长为7,另一根木棒长为2,那么用长度为4 的木棒能和它们拼成三角形吗?长度为11的木棒呢?若不能拼 成,则第三条边应在什么范围呢? 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应有
A
走出一条小路来,你
别踩我,我怕疼! 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解释这一现象吗?
3米 5米
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三角形的两边 的和大于第三边.
B
C
4米
它只少走 4 步 (1米=2步)
其实我们离 文明很近
课堂小结
三角形
定义及其 基本要素
分类
顶点、角、边
按角分类
不重不漏
按边分类分类
原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 边 关 系 内容 应用
理解“稳定性”
“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这就是说,三角形的稳定性不是“拉得动、拉不动”的问题, 其实质应是“三角形边长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新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对 角线将四边形划分为面积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
在四边形中,对边相等、对角相 等,邻边互相垂直或平行。
总结词 对角线性质 内角和外角关系 边与角的关系
掌握四边形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四 边形问题的关键。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外角 和也为360度。
四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01
总结词
总结词
函数的图像表示是理解函数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可以直观地理解函数的形态和变化规律。图像上的点表示函数在某一对输入输出值上的关 系,通过观察图像的形状、趋势和变化,可以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征。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总结词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最终目的。
详细描述
函数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物理学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经济学中的成本与 产量的关系等。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应 用能力。
例如购物时计算折扣、计算速度和距 离等。
例如计算成本和利润、预测市场需求 等。
方程在科学中的应用
例如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比例、计 算物理中的力和加速度等。
04
第三章:三角形
Chapter
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内角和为180度等基本性质。 这些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合性
在特定操作下,代数式的操作顺序不 影响结果。
方程的解法
方程的定义
含有至少一个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方程的解法
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步骤,将方程化简为一元一次方程 或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解得到未知数的值。
八年级上册数学ppt课件

数。
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 数即为众数。
标准差
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数 值越小表示数据越集中,数值
越大表示数据越离散。
07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购物时计算折扣和优惠
在超市或商店购物时,经常会遇到打折或优惠活动,通过 数学计算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
函数图像的性质
通过函数图像可以研究函 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 期性等性质。
06
数据的表示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数据
根据研究目的和范围,选择合适 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 观察、实验等,确保数据来源可 靠。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 、编码和汇总,确保数据质量, 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
01
三角形的定义、基本性质、分类及其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02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03
结合实际问题,探讨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基本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 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求解数学模型
通过数学方法可以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最优解或 近似解。
验证数学模型
通过实际数据或实验可以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和有效性。
解代数方程的基本方法是代入法和消 元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使用 公式法求解。
八年级上册数学ppt 课件

如果一个四边形一组对 边平行,则它是平行四 边形。
一组对边相等
如果一个四边形一组对 边相等,则它是平行四 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 线互相平分,则它是平 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个角都是直角
0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即每个角都是$90^circ$。
对角线相等
0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即$AC = BD$。
课程目标
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如掌握 基础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学习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应掌握的数学概念、 定理和公式等知识点。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的 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 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 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念和科学精神。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逆定理的概念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指,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的平方满足 勾股定理的条件,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逆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通过反证法进行证明,假设三角形 不是直角三角形,则其三边平方关系不满足勾股定理,与 已知条件矛盾。
逆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通过判断三边平方关系来确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 形。
介绍0、1、-1等特殊数的平方根,并解释其含义 和性质。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 其性质和运算方法
介绍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形如√a (a≥0)的式子。然后介绍二次 根式的性质,包括被开方数大于 等于0、二次根式的值总是非负 的等。接着介绍二次根式的运算 方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ppt课件

分式的混合运算和应用
总结词
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 行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VS
详细描述
介绍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包括分式的乘 方、通分、约分等,通过例子演示分式的 混合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分式的混合运 算法则和应用。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 决,让学生理解分式运算的应用价值。
05
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函数是 否具有奇偶性,即函数图 像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凹凸性
函数的凹凸性是指函数图 像是凹形还是凸形。
02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 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与解法
总结词:掌握基础 总结词:掌握解法
详细描述:首先需要了解一元一次不 等式的定义,明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形式及其特点,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定义域和取值范围等。
详细描述
因式分解是指将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它是数学中重要的恒等 变形,广泛应用于解方程、求根式值等问题的解决中。
因式分解的方法与技巧
总结词
多种方法,需掌握技巧
详细描述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技巧包括拆项、添项、配方等,需要学 生逐步学习并熟练掌握。
介绍分式的基本性质,包括约分、通 分的定义和操作方法,通过例子演示 约分、通分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理解 约分、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总结词
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分式的加减乘 除运算。
详细描述
介绍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包括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异 分母分式加减法、分式的乘除法等,通过例子演示分式的加 减乘除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和应 用。
八年级上数学课件 PPT

三角形得内角与就是 180°
拓展
四边形内角与就是360° 五边形内角与就是? 六边形内角与就是? …… n边形内角与就是?
2022/8/22
例1:已知三角形各角度数之比就是1:3:5,求各角度数。 例2:等腰三角形 一腰上得高与另一腰得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 )°
A、30 B、60 C、90 D、120 或60 例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 BE=CF,AD+EC=AB。 (1)求证:△DEF就是等 腰三角形; (2)当∠A=40°时,求∠DEF得度数。
P,作射线OP,由作法得△OCP≌△ODP得根据就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2022/8/22
4、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得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得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得角叫做顶角,底边
与腰得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得性质 (1)等腰三角形得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得顶角平分线、底边上得中线、底边上得高相互重合。 (3)等腰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得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得高)所 在直线就就是它得对称轴。 (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得高、中线分别相等,两底角得平分线也相等。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得高与底边得夹角就是顶角得一半。 (6)等腰三角形顶角得外角平分线平行于这个三角形得底边。
2022/8/22 ;AC=DF ②AB=DE ;∠B=∠E ;BC=EF ③ ∠ B= ∠ E;BC=EF; ∠ C= ∠ F ④AB=DE;AC=DF; ∠ B= ∠ E
其中,能使△ABC≌△DEF得条件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教材PPT

教材内容分析
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 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 进行乘法运算。
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 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 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 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 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整式运算
乘法公式
因式分 解
为教师提供创 造性使用教材 的空间
适当引入信 息技术,以 促进现代技 术与数学课 程的整合
编 写 意 图
10
为学生创
设探索和交流 的机会,加大 学生思维的空 间.
介绍与 正文相 关的背 景知识
有助于 理解正 文的问
题
加深了对
想
做
一
一
想
做
相关内容的认识, 扩大了学生的知 识面.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系
2021/10/10
充分挖掘教 材中蕴含的 数学思想方 法,加强数 学思想方法
教学
创设丰富的 现实情境, 重视学生直 观感知的作
用。
过程
与结 果
教 学 建 议
引导学生从不 同角度分析问 题,强调获得 数学结论的过
程性
注重引导学 生在解题过 程中反思不 同解法的优 劣性,从而领 会数学的本
质
19
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
2021/10/10
1
全等三角形
轴对称
一次函数
空间与图形
函数
数与代数
四大领域
实践与综 合应用
2021/10/10
2
编写意图 体例安排
知识内容
内容标准 学段目标
编写特点
说课标
八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人教版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人教版
说教 材
说课 标
说建 议
说课标
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实践
与综合应用 统计与概率
课程标准
课程理念
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1实数 了解平方根 算术平方 根 立方根的表示 运算 2实数与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 上的点一一对应
1会进行简单的 整式乘法运算
2会推导乘法公 式 进行计算
3会用提公因式 法 公式法 进行 因式分解 1全等的概念 全等的条件 体
会证明步步有据
2认识轴对称 他的基本性质
3作对称图形
4欣赏轴对称图形
具 体 目 标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变量
函数
像函 数 的 图
变量与 函数
正
比
一次
例
函数
函
数
一次函数
一 次 函 数
八上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知识树
同底数幂 的乘法
幂的乘方
(a平b)方a(差b公)式a2b2(a完b)全2平a2 方公2a式bb2
零指数和负 整数指数幂
积的乘方
乘法公式
单项式乘 幂的乘法运算 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 以多项式
教材 的 处 理
围绕重点知识学习
用好教材中的例题和 习题
注意实验猜想 推理归纳
基过 础程 与与 能结 力果
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 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联系
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
说建议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八上)数学全册课件PPT

全册教学课件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导入新知
观察与思考
1. 你能从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与同学交流
各自找出的三角形。
A
2. 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
特点?
EE
F
B
D
G
C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探究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三角形是我们熟悉的图形,观察下列图片,你能
D.2,3,5
课堂检测
基 础 巩 固 题
3.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三
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
三角形;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④三角形按
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1. (2018•长沙)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
是( B )
A.4cm,5cm,9cm
B.8cm,8cm,15c
C.5cm,5cm,10cm
D.6cm,7cm,14cm
2. (2018•常德)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7,则此三角形
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C )
A.1 B.2 C.8 D.11
厘米.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
平分线
导入新知
定义
复
垂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
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习
线段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2.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3.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4. 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5.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6. 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7. 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8. 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3. 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与判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与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函数的概念,如气温变化、物体运动等。
2. 例题讲解:(1)讲解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与图像。
(2)讲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3)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与判定。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分析其性质。
(2)让学生判断一些几何图形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与图像。
2. 板书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3. 板书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与判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①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②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④ 任意两边相等的圆2. 答案:(1)一次函数图像为直线,性质:斜率表示函数的增减性;截距表示函数的截距。
二次函数图像为抛物线,性质:开口方向表示函数的增减性;顶点表示函数的最值。
(2)① 锐角三角形② 矩形③ 矩形④ 等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性质与图像,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ppt

教材安排:
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定义全等 形引出全等三角形→找对应元素 (渗透平移、翻折、旋转思想) 观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巩固 练习提高
教材处理建议
本节直观性强,需多观察思考、 归纳,建议使用多媒体,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在使用平移、翻折、旋转方法重合图 形时数学语言可能不精练
四、分 章 解 说 教 材
多边形的内角 和
十一章
多边形 的外角和
角平分线
中线
高
三角形 的边
与三角形 有关的线 段
三角形的 内角和
三
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形
三角形的 外角和
本章难点分析:
本因章为学数习学《目课标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
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 初步的思维能力”。而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 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因此 《三角形》这章的教学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合作交流能力。在本章中学习的难点是:
1、对钝角三角形的高线的理解。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 论
3、方程思想解决三角形和多边形的角度计算。
教材处理建议
针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应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加以指 导。比如:学生对已学知识可能遗忘,应及时复习;学生对“三线”(高线、 中线、角平分线)的理解也存在困难,应强调它们是线段,特别是钝角三角 形的高线,要求学生多画图来体会,针对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线受定势思维的 影响,在教学中应采用图形变式加深对高的理解;在三角形和多边形的角度 计算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学会运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而针对三角形 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辅助线的添加我将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同时采用对话式、尝试教学、问题 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完成本章教学目的。
8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由两个一元 一次方程组成的,情势为 ax + b = 0 和 cx + d = 0。
解代数方程的方法
解代数方程的方法包括代入法 、消元法、公式法等。
代数式
代数式的概念
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 通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
得到的数学表达式。
单项式
单项式是由一个数字或 一个字母的乘积组成的
03
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
函数的值域是指函数值的集合,定义域是指自变量可以取值的范围。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定义
一次函数是指形如$y = ax + b$ 的函数,其中$a$和$b$是常数,
且$a neq 0$。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具有一些基本性质,如线 性性、单调性等。这些性质对于理 解和应用一次函数非常重要。
代数式。
多项式
多项式是由多个单项式 的有限和组成的代数式
。
整式
整式是由单项式和多项 式组成的代数式。
代数运算
01
02
03
04
加法
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 表示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减法
减法也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 ,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
数。
乘法
乘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 表示将一个数扩大若干倍。
除法
除法也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 ,表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
。
03
CHAPTER函数初步函数定义01 02
函数定义
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本和重要的概念,它描写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值通过某种确定的规则或关系,唯独地决定 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
函数表示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 课程实施 • (一)教学方式: •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
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 式进行教学。 • (二)学习方式: •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 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17
• (三)实施对策 • 1、数与代数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通过类比的方法掌
1、经历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勾股 定理逆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勾股定理的各 种探究方法及其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推理能力。 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利用它们解 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与应用,体会 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
4
• 第二章 实数 • 内容标准 :
• 1:让学生经历数系扩展,探究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 的过程;从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 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 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树感和估算能力。
• 3: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 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 的简单四则运算。
• 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 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 3.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 化和各点坐标变化后图形的变化。7 Nhomakorabea8
• 第四章 一次函数 • 内容目标: • 1.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的探 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 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像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 维能力。 • 3.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有关性质;初步体 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 • 4.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做一次函数的图像,并利 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3
14
•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 内容目标: • 1、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设置基本事实的必要性,体会演
绎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正确性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含义, 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3、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 错误的 4、经历对顶角定理、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定理、两直 线平行的有关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证 明过程,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能利用这些定理解决简 单的问题
18
• 课程评价
• (一)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 1 通过课堂演板,小测试,班级展示,检测自己是否学到了 新知,通过合作学习检测自己的不足,
• 2通过信息平台,参与问题的探究,根据反馈及时矫正与评 价,检查课程目标是否顺利完成。
• 4:能运用数学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 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 学的应用价值。
5
6
•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 内容目标 : • 1.从事对现实世界中确定位置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抽
象的活动,经历探索图形左边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 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行结合意识,形象思 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课程纲要
郑州市第六十六中学八年级数学组 2015年8月19日
1
•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 学校名称:郑州市六十六中 • 设计教师:王亚娟 • 学习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适用年级:中学八年级 • 课 时:70课时
2
• 课程标准及课时安排 • 第一章 勾股定理 • 内容标准:
11
12
•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 内容目标: •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
能力。 • 2.初步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
能力。 • 3.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
数;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求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 位数、众数;能利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 4.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简 单的现象;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 的应用。
握实数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会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的知 识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过程;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 2数形方面: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过程探索平面几何问题,从而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 3、统计与概率: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过程增强学生统计意识 和数据处理能力像的识别和简单的运用。 • ⒋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 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 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 ⒍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⒎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9
10
•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 内容目标: •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
思想,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 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 3.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 4.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 “已知”和化复杂的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划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