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参考答案2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
一本好书,如同一位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离不开好的作者,更离不开优秀的传播者与解读者。
文化语言的传播者,语文专家,河南省教育学会执行理事长吴伟老师爱书如命。
走进他的家,就仿佛走进了书的森林王国,到处是书香的味道。
他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行是长期读书积累而来的”。
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用人格魅力诠释文字的博大精深。
呕心沥血,授知识是他的使命,从寒窗苦读到今天的功成名就,用他的话说,没有书,就没有今天的似锦前程。
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心旷神怡休戚相关废寝忘食卓尔不群B.沁人心脾息息相关宵衣旰食卓越不凡C.沁人心脾休戚相关宵衣旰食卓尔不群D.心旷神怡息息相关废寝忘食卓越不凡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B.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C.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D.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
经常看到媒体呼吁献血,让人感觉血液似乎一直不够用。
其实,期限是采血后的 21 天内,血小板制剂是 4 天内,血浆制剂是 1 年内。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
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
沉寂已久的天地,顿时欢腾起来,热闹起来。
在这样的季节里,万事万物包括心灵在内,无不感动和激奋着。
惊蛰一来,春雷阵阵,草木纷纷萌动。
其实,雨水节气刚落地,柳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出了新芽。
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
小草呢,不久,就满眼葱茏了。
阳光如果再眷顾一段时候,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之情。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①浅草才能没马蹄②草色遥看近却无B.①草色遥看近却无②浅草才能没马蹄C.①春风花草香②城春草木深D.①城春草木深②春风花草香19.下列各项中,与“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
B.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 题。
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作为“对立幻象”存在于《红楼梦》全书的叙事之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印证了太虚幻境与贾府是虚实相映的。
看似虚幻的人物,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
后者在前者的眼里是虚无,前者在后者的眼里是疯癫,二人最后在觉迷渡口相遇,如同开头在葫芦庙比邻而居的情况一般。
二人所经历过的世间纷扰都像是南柯一梦,梦醒之后的再次相遇则暗示着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原点:甄士隐已悟道成仙,冷眼旁观世间百态;贾雨村却因贪赃枉法,终被削籍为民。
这时已然超脱的甄士隐以“老仙长”的身份出现,并作为精神导师来对贾雨村进行点化,体悟人生真谛,从而使得二者又在对立中回归了统一。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
题与画每每①,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但在我则不免有几分惶恐。
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跋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
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喻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
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
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
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
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
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辞、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地题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①相得益彰②锦上添花③耿耿于怀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第①空,此处所填成语应体现题与画之间的关系,而根据后面的“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可知,题与画之间是相互补益、相互配合的,故此处应该填写“相得益彰”之类的成语。
第②空,此处所填成语应强调题得好对于画的作用或意义,“不啻”一词在句中的含义是“如同”,那么所填成语应含有比喻修辞,再根据题与画之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知,题得好能让画作好上加好,故此处应该填写“锦上添花”之类的成语。
第③空,语境说的是以前“我”曾替抱石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以至于直到今天“我”还是难以释怀,始终记在心里,故此处应该填写“耿耿于怀”之类的成语。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共15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6分)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的。
当科学理论与技术作用于社会,(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
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
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
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大相径庭相反相成盛气凌人满城风雨B.天壤之别相辅相成来势汹汹甚嚣尘上C.大相径庭相辅相成盛气凌人甚嚣尘上D.天壤之别相反相成来势汹汹满城风雨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C.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
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
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
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
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
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
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
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
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
正聊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
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
“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
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
”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
四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D19.①使用对称句,句式工整;②文白结合,“沿溪行”有文言色彩,“又没多远”口语色彩突出;③语气上轻松幽默;④使用短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⑤流水句,轻快流利。
高三高考语文考前语言文字运用习题练习一及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改革的大潮”是比喻手法。
A.拟人,“怨”把羌笛声人格化。
B.比喻,以“梨花”喻雪。
C.互文,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合起来理解。
D.夸张,“万重山”言舟行之快。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4分)
【答案】示例一:国内外一些创新成功的经验,能够给予老字号更旺盛的生命力,使它们诠释出更为隽永的故事。
示例二:通过借鉴国内外一些创新成功的经验,老字号能够保持更旺盛的生命力,诠释出更为隽永的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通过一些国内外创新成功的经验,能够……”介词淹没主语,删掉“通过”;
二是“它们诠释出更为隽永的故事”中途易辙,在“它们”前加上“使”。
或者在“通过”后加“借鉴”,把“能够给予老字号更旺盛的生命力”改为“老字号能够保持更旺盛的生命力”,让“老字号”作主语,再删掉后一句的“它们”。
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湖北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

湖北鄂州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
”①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戏曲艺术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一个独立剧目叫“出”,故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②。
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
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
戏出年画在形式上分为两种。
一种画面承袭传统故事年画,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背景刻画写实,但人物都是戏装扮相,勾画脸谱,动作举止夸张如演戏;另一种则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戏曲舞台的布景道具一样简单,以桌、椅摆法交代故事发生的不同地点和环境,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桨则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刻意减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在各地的年画中,要属天津杨柳青的戏出画样最为丰富而精彩,内容都是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
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①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②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B. “腻”属于形声字,“贰”表示其读音;文中加点的“被”字删去不影响意思。
B. 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作品亦随之出现在传统年画中研学旅行要在研学内容设置方面加入自主、开放、动态元素,研学活动的设置不宜严苛刻板,要有一定的弹性。
让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多样化体验,自主获得游学经验,为学生更好地实现动态获取知识经验留下必要的空间。
无论是何种内容的研学旅行,对学生来说,③。
像观赏自然景观、考察历史文化古迹、品鉴语言文化、体验职业生活等,都是学生在真实、复杂、多元的情境中展开的。
将研学旅行情景记忆与课堂知识运用结合,必将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研学旅行功效。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052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为文学之双翼,两者相互砥砺又______。
但很长时间以来,文学评论似乎只会说“好话”了。
这种所谓的“好话”,就是那种“强将笑语供主人”式的言不由衷的“好话”,或是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或是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
但假如文学作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又何尝不可以______、逢人说项呢?这种毫无保留的“叫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
《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讲究象征、铺垫、留白,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令人深受震撼。
茅盾______,认为作品难得,为之撰写评论,通篇都是赞语。
小说得以转载,赢得好评如潮,至今仍是______的经典佳作。
设若当年没有茅盾的着意推举,《百合花》是很有可能沉寂于当时的文坛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并行不悖拍手称赞慧眼独具喜闻乐见B.并驾齐驱拍手称快慧眼独具脍炙人口C.并行不悖拍手称快慧眼识珠喜闻乐见D.并驾齐驱拍手称赞慧眼识珠脍炙人口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令人深受震撼,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
B.《百合花》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令人深受震撼。
C.《百合花》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令人深受震撼,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
D.《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讲究铺垫、留白、象征,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令人深受震撼。
2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
(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我们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
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
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拒绝,就是这个“不为”。
B. 这个“不为”,就是拒绝。
C. 这个拒绝,就是“不为”。
D. “不为”,并不意味着拒绝。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B 19. C20. 改为:纵观我们一生,选择拒绝的概率,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概率要高得多。
(或改为: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
)【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
前文说“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选择“不为”开头衔接更紧密,排除AC;前后的意思是要懂得拒绝,“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因此D项的“并不意味着拒绝”与文意不符。
故选B。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运用比喻,将成功的路径比喻为“花径”。
A.黄鹤飞不去过去,猿猱无法攀援,这是夸张和拟人;B.“红”运用借代手法,指泪痕;C.“雪”运用比喻,将浪花比喻为“雪”;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运用对偶。
故选C。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机会”与“概率”搭配不当。
可以都用“机会”,也可以都用“概率”。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的副本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
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
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
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
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
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
耿老头能喝酒。
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
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恍惚: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
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
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斩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
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
俩老头还都爱穿撒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薄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
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
类似“哥俩”“姐俩”。
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答案:B解析:分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C、D三项中的“能”意为“能够”。
B项中的“能”意为“会,善于”,与文中的“能”意义与用法相同。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①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②。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
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③,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
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
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文中斜体加粗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①。
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
如果以完全放松的状态作为零点,那么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紧张感来袭,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
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
②,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
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
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四川广安2022年高三一模)

广安市高2019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戏曲与西方的舞台表演理念迥异,中国戏曲遵循程式化和虚拟化的原则,讲究神韵,带有鲜明的东方美学特点。
()。
我们要让经典作品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中国戏曲表演流派很多,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突出的风格。
程派传人张火丁在美国的演出,有大段_________的唱段,把程派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戏一格,在每部戏中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可以尽情地在塑造角色时发挥自己的优势。
如《邯郸记》中计镇华的表演潇洒自如,有出尘之感,梅葆玖的《贵妃醉酒》保持了梅派的大家风范。
戏曲表演是综合艺术,将多种技艺结合在一起。
在海外表演过分强调技艺是_____,但和剧情完美结合,技艺便成了。
川剧《火焰山》里诸多绝技融合在表演中,如孙悟空借扇时的“变脸”、火焰山爆发时的“喷火”等都运用得___,为作品增色不少。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种差异带给海外观众陌生感,是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前提B.这种差异带给海外观众陌生感,文化碰撞和交流以此为前提C.海外观众对这种差异产生陌生感,是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前提D.海外观众对这种差异产生陌生感,文化碰撞和交流以此为前提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原汁原味得不偿失点睛之笔恰如其分B.不折不扣得不偿失神来之笔惟妙惟肖C.原汁原味本末倒置点睛之笔恰如其分D.不折不扣本末倒置神来之笔惟妙惟肖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戏一格,每部戏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可以尽情地在塑造角色时发挥自己的优势。
B.一戏一格,每部戏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C.一戏一格,在每部戏中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可以尽情地在塑造角色时发挥自身己的优势。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20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藩篱的。
①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A,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
曹操破荆州后特意寻访梁鹄,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B之余细心观赏。
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相依相伴。
古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
②传说有人磨墨写字,C,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大家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
③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好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
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就摘芭焦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
④书法展现了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
“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很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A一塌糊涂(伤痕累累)B运筹帷幄(戎马倥偬)C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A处,语境是说在墙上写字,写完还要铲去,因此墙壁上肯定有很多伤痕,故此处可填“一塌糊涂(伤痕累累)”等成语。
一塌糊涂: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有很多伤痕。
B处,语境是说曹操在作战间隙欣赏书法,与“之余”搭配,应是处理繁忙的军务或者拟定作战计划等之外,故此处可填“运筹帷幄(戎马倥偬)”等成语。
运筹帷幄: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
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C处,语境是强调“磨墨写字”“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这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故此处可填“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等成语。
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江西抚州2023学年高三上9月)

金溪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被发掘,除了出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残破的榫卯木结构外,我们很少在其他遗址上出现类似的榫卯技术。
这使一些人怀疑那是一个孤例,而鸡叫城遗址出土的这些榫卯结构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人有一项技术是①_____________的,那就是不用一颗钉子,就能使两个分离的木质物件紧密咬合的技术——榫卯技术。
什么是榫卯技术呢?这是一种用特定结构形式实现木与木相连接的技术,其中凸出部分为“榫”,又叫“榫头”,凹进部分为“卯”,也叫“卯眼”。
这种技术无需一颗铁钉,更不用胶水,就可以使凹凸部分②_____________。
中国人掌握榫卯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据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中国人早在7000年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榫卯技术,这里出土的许多建筑木构件上凿卯带榫,尤其是发明使用了燕尾榫、带销钉孔的榫和企口板,是③_____________发现的最早的榫卯结构。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②③18. 结合材料,为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下一个合适的定义。
要求:不超过55个字。
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7. ①独一无二②浑然一体③迄今为止18. 示例:一种在建筑中使用的通过凸出的榫和凹进的卯两个部位将两个分离的木质物件紧密咬合的技术。
19. 示例:在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被发掘前,除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残破的榫卯木结构外,我们很少在其他遗址上发现类似的榫卯技术。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参考答案231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只会随化深入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们的繁荣和富强都是历史大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但会有新的内涵和特点。
人类社会本来就是由不同文明组成的集合体。
各个国家在制度安排和治理方式方面各具特色,需要平等相待,取长补短;交流互鉴,开放合作。
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新冠肺炎疫情启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的我们,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沟通,才能成功面对全球性挑战。
文明共生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人类文明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推移休戚与共互通互鉴融合B.流逝休戚与共互通互鉴融汇C.推移和衷共济互通有无融合D.流逝和衷共济互通有无融汇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复杂而具体的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把这一观点再次证明了B.这一观点再次被复杂而具体的人类社会生活实践证明C.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复杂而具体把这一观点再次证明了D.这一观点被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复杂而具体再次证明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的我们,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沟通,才能成功面对全球性挑战B.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只有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沟通,才能成功面对全球性挑战C.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沟通,才能成功应对全球性挑战D.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的我们,只有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沟通,才能成功解决全球性挑战(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生,不敢跟生人说话,也是社交焦虑,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有的会哭闹,有的则是一声不吭。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参考答案223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党史学习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就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用好红色资源。
首先,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
百年党史中有很多____________的动人故事,要把这些红色故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红色故事的宣讲不能局限于图文展板和讲解员进行讲解的传统手段,而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以年轻人____________的形式,在更大范围、以更快的速度形成红色文化的品牌效应,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
其次,办好红色旅游,在____________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红色旅游景点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____________)。
目前,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大多是年轻人因此,红色旅游针对青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应当注意的是,红色旅游设施的建设应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重视教育引导作用,努力保持____________,坚持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让人们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真正受到教育。
再次,用好革命文物,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
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鲜活载体,每件革命文物都十分珍贵、引人深思,便于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感人肺腑喜闻乐见潜移默化原汁原味B.声泪俱下津津乐道潜移默化原封不动C.声泪俱下喜闻乐见悄无声息原封不动D.感人肺腑津津乐道悄无声息原汁原味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能让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B.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能让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洗礼C.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蕴含其中,能让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洗礼D.因为它能让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大多是年轻人,因此红色旅游是针对青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B.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大多是由年轻人组成,因此,红色旅游是针对青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C.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大多是由年轻人组成,因此,红色旅游针对青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D.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大多是年轻人而组成的,因此,红色旅游是针对青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祖母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香椿树,我每年春天谷雨前都要回乡摘一些香椿芽,尝一尝这种味道别致的春鲜。
香椿芽口感略涩,且味道有些古怪,并不是谁都能适应,我却对香椿芽的味道① ,每年时节到了,若不吃上一次香椿芽,我就会觉得整个春天都被辜负了。
我小时候,母亲在春天最常做香椿芽炒鸡蛋。
这道菜简单易做——把鸡蛋打入碗中,里面撒入切碎的香椿芽,放少许盐,拌匀后倒入有热油的锅中炒熟即可。
香椿芽鸡蛋被热油一激,浓香味儿就出来了。
两种食材的新鲜本味交织着,形成了一曲和谐的二重奏,让人② 。
母亲做的凉拌香椿芽,也一直是我舌尖上的惦念。
凉拌香椿芽的精髓在于调料的搭配,油盐酱醋都要放得恰到好处。
母亲将香椿芽洗净、焯水、择好放到盆中,然后用她“秘制”的调料拌匀,可达到咸甜相济、五味调和。
最后再拿一根筷子在香油瓶里蘸一下,把香油滴到香椿芽上。
香油起到了③ 的作用,香椿芽的香味被升华、扩大,溢得满屋子都是。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如今美食的种类和吃法越来越丰富,可我仍然愿意回到故乡,于谷雨前采摘一些老香椿树上的嫩芽,尝一尝春天的味道,数一数历经的岁月……16. 请在文中空白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6. ①情有独钟②回味无穷(垂涎欲滴)③画龙点睛(锦上添花)17. ①画线句运用通感(比喻)手法,将听觉和味觉打通,生动形象。
②二重奏音色不同,调和之后更加悦耳动听,与两种食材的味道不同,协调交织而美味倍增有相通之处,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与享受。
18. 母亲将香椿芽择好、洗净、焯水放到盆中,然后用她“秘制”的调料拌匀,可达到咸甜相济、五味调和的效果。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5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
我放下饭碗,下了楼。
《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
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①,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
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
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②。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①奈何不得(或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②如醉如痴(或叹为观止、啧啧称赞)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第①空,由前文“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和后文“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可以推断,此时的仙鹤对乌龟丝毫没有办法,由“丝毫没有办法”这个意思进而联想到相关成语,如“奈何不得”“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等。
第②空,根据前文“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可见皮影戏非常精彩,由此可知“往往令观众……”一句应是表达观众被皮影戏吸引或观众陶醉其中、赞美皮影戏等意思,可联想到表达“陶醉”“赞美”之意的成语,如“如醉如痴”“叹为观止”“啧啧称赞”等。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答案:①画面表现力不同。
2025届高考语文小题抢分练2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文言词语

小题抢分练2语言文字运用+文言小题+名篇名句一、语言文字运用[2024·河北衡水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8分)近日,一则记录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图书馆“发呆区”的视频,冲上了热搜。
据该校图书馆馆长介绍,“发呆区”与学习阅览区相邻,互为配套,可以在“发呆区”眺望远方、说话交流、饮食休憩,还可以观察远处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珠江新城CBD 的风景。
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证明,当人们在发呆或休息时,大脑中始终存在着神秘的“背景”神经活动,这有时会触发发散性的创新思维。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在发呆的时候,脑白质会更加活跃,能更快速地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让人“灵光乍现”。
在科学上不乏这样的例子,牛顿在闲暇时观察到苹果落地,由此激发了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意识到水会溢出,成功地测量出皇冠的密度。
发呆可增强创造力,由此可见一斑。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在发呆的时候脑白质会更加活跃而且能更快速地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改写后与原文意思一致,但表达效果较差,请分析原因。
(4分)二、文言小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6分)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
.........................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
思之不得,又从而辨之。
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
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
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
是则虽曰师之,犹不师也。
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已。
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
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参考答案218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们不加选择地以主观喜好代替客观评价,无理性、无底线追星。
荒诞的追星方式背后,是商家和平台的诱导,他们无视社会责任,串起了各个()。
当前,针对这些问题,中央网信办深入开展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
整治“饭圈”乱象,需要弘扬新风正气,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偶像。
艺人、平台和企业,要发挥好各自的作用,遵纪守法、严以自律,以好的作品来打动人,让自己真正配得上粉丝的喜爱。
相关部门更需要加强监管、协同发力,打出组合拳,在治标的同时,拿出治本之策,加强对演艺、经纪等行业的治理,对违法犯罪者依法严惩,营造()的网络环境。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良莠不齐无所不为扶正祛邪浩然正气B.良莠不齐无所不用其极扶正祛邪风清气正C.不稂不莠无所不用其极降邪从正浩然正气D.不稂不莠无所不为降邪从正风清气正19.对文中四处引号用法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特殊含义②强调③引用④特定称谓B.①特定称谓②引用③强调④特殊含义C.①特殊含义②引用③强调④特定称谓D.①特定称谓②强调③引用④特殊含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书籍,把它作为单一的求知渠道,而是在阅读活的大自然、活的人类社会的影地阅读那些对彼时最为迫切、最为有益的书籍。
在读书的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之上纵横拓新,继往开来!反过来说。
读书之大总乃沧为活书柜、复印机:读书人最可恶的莫过于把自己的大脑规觉为著作家们的跑马场、资料库。
聪明的读书人,善读书大家要想从读书中真正获取切实的利益,概莫能外。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通过它进行聚焦、扫描,自己的智能结构就始终处于社会适逐力的最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好像并不遥远了,我放下手中的笔,遥望那面白雪覆盖的山坡,白茫茫的雪依然那么阴冷,丝毫没有融化的意思。
我想这里并无春天,
来。
风从谷底扫过,带着煤尘,带着冬天的余温,一缕一缕,忽地在你身旁随地翻滚几下,像得了羊角风,抽搐几下,便急速向高处一路卷过去,遇到一棵树便散开了,一转眼,又聚在一起,横穿马路,最后在山
有更多的山峰,是一个被抬高的荒原,荒原之下是厚厚的黄土,群峰只是一个假象,显得很冷峻,很有筋骨,那些突显裸露的山崖四季都是一
是北方的苍凉,是命中注定的苍凉。
但苍凉之下却埋藏着乌黑的煤,积淀了亿年之久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煤,深深地潜伏在苍凉的山体之下。
多年之后,我终于悟出:真正美好的事物,都隐藏在朴实并不华丽的外表之下。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结束大大咧咧作鸟兽散零乱
B. 延续大大方方作鸟兽散零星
C. 延续大大方方一哄而散零乱
D. 结束大大咧咧一哄而散零星
19.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所用比喻的相似性。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缕一缕带着煤尘和冬天余温的风从谷底扫过,忽地在你身旁随地翻滚几下,像得了羊角风,抽搐几下,便急速向高处一路吹过去。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1. 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①我国学生近视率发生了不断攀升,②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③其中低年龄段近视问题比较突出,小学和初中阶段是我国近视管控的重点年龄阶段。
④此外,高度近视问题不容忽视,⑤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也就是近视度数高于600度以上,在近视总数中占比达到21.9%。
⑥高度近视会影响眼球结构,增加患上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
⑦这严重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和重视。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9月20日,历时30个月的建设,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油田群顺利投产。
流花油田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平均水深410米。
这也是目前我国在南海产量最大的新油田群,高峰年产量可达420万立
方米,能够满足400多万辆家用汽车一年的汽油消耗。
它的建成投产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18.B “结束”,完毕,不再继续;“延续”,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延长下去。
“大大咧咧”,形容待人处事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大大方方,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作鸟兽散”,聚集着的一群人慌张而狼狈地四散逃开,像丛林中的鸟群或兽群,受到惊吓后散开了。
“一哄而散”,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零乱”,散乱,无章,景物纷呈貌。
“零星”,零碎,少量,不全面,稀稀拉拉。
19. ①句中把瘦瘦的山峰比作瘦骨嶙峋横卧的瘦马,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山峰冷峻有筋骨,和马的瘦骨嶙峋相似。
③山崖凸显裸露、山坡苍凉,和马的营养不良、皮毛杂乱相似。
20.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强调的是风从谷底扫过的过程。
原句强调的是风从谷底扫过时“带着煤尘,带着冬天的余温,一缕一缕”的状态,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②表意的准确性、丰富性不同:改句的“吹”字比较普通,原句的“卷”字写出了风的力度和强度,表意更为准确丰富。
③句式不同:改句前半部分是长句,原句前半句是短句,抒情性更强,和语段的语言风格更一致。
21.语句①,修改为“我国学生近视率不断攀升”;
语句②,修改为“状况令人不容乐观(状况不容乐观)”;
语句③,修改为“小学和初中阶段是我国近视防控的重点年龄阶段”;
语句⑤,修改为“高三年级高度近视,也就是近视度数高于 600 度的学生人数”;“高三年级高度近视,也就是近视度数600 度以上的学生人数”;
语句⑥,修改为“增加患上……并发症的几率(概率、机会)”。
22.9 月 20 日,我国首个自营的南海产量最大的深水油田群——流花油田群投产,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