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草船借箭》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之一】
【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凭借之一,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创新智能。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在阅读实践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读为本”,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角度的“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语言环境,培养语言智能。在“读懂”上下功夫,以读入境,以读悟神,在读中探究、品味和领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切入重点
1、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草船借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所以周瑜很妒忌他,于是便要求诸葛亮三天造十万只箭。
2、导入:
那么,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否成功?他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议、探究、感知第2、3、4段课文:
请同学们用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画、一边议论的学习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初读第2、3、4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课文的哪些内容?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哪些问题?
2、读后交流,引导探究。
3、质疑:
生:我想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
生:我想知道诸葛亮是怎样“妙算”的?
师:同学们能抓住重点词提出问题来深入思考学习课文,多好!如何解决呢?就让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找出答案吧!
三、细读课文,落实重点
1、读议、探究、感悟第2段:
⑴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说出理由。
⑵检查自主探究的情况:
师:你们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什么?
生:我从周瑜对鲁肃说的话中知道了限期造箭的目的,这充分可以看出周瑜的险恶用心。
师:请你读一读这段话,(出示投影片)把你的体会融入其中。
生:评议。
生:我从诸葛亮对鲁肃的话中体会到鲁肃是个忠厚的人,而诸葛亮成竹在胸。
师:小结(略)。
2、读议、探究、感悟第3段:
⑴师:学完了第2段,有的同学不禁要想诸葛亮是用什么计谋借箭的?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⑵读后交流: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学懂了什么?有哪些感悟?
生:我通过读书,知道了整个借箭的过程。首先,鲁肃拨给诸葛亮二十条快船,在上面用青布幔子遮住了扎成人形的草把子;然后,直到第三天四更才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驶去。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名话与下面的“这时候大雾漫天”联系起来,说明诸葛亮确实在“算”,“算”到了第三天夜里会有大雾。(知天)师:注意到前后句子联系起来去感悟文章,这很好!
生:诸葛亮神机妙算,首先算到了大雾漫天的天气。(板书“大雾漫天)“漫”是充满、布满的意思。“大雾漫天”就是满天大雾,说明雾很大。
生:我还看出江上雾更浓,因为课文中说“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知天)。
师:理解很好,这大雾在借箭中有着重要作用。这就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表现,我们一起来读读(引读)。
师:继续谈谈你有哪些感悟?
生:通过诸葛亮告诉鲁肃曹操不敢轻意出兵的原因,我知道了曹操是个猜疑心较重的人,同时也说明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这个人的用兵原则,突出了他的才干,也是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知人)。
⑶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师:诸葛亮既然算到了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而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生:我认为诸葛亮完全对自己很有把握。(知己)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条理。
(引导学生带着胸有成竹、必胜的信心来朗读。)
⑸小结。
3、读议、探究、感悟第4段:
⑴齐读第4段:
探究:事情的结果怎样?
⑵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生:结果是诸葛亮超额完成了任务。
生:课文结尾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与课文开头“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相呼应,点明中心。
师:能把文章开头和结尾联系一起学习文章,很好!
生: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知天象、知曹操、知鲁肃、知周瑜,考虑周全,巧妙安排,有计谋,有才干的人。
4、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这节课,我们围绕“神机妙算”,用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边读边画,边议边悟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开展10分钟辩论会。
题目:《诸葛亮到底神不神》。
【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体现了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文题中的一个“借”字,牢牢抓紧住“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始终贯穿“读议、探究、感悟”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思为本、以创为本、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思想。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目标让学生自己探究,在读中让学生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感悟。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词、句、段,通过解词析句、朗读感受、讲中质疑,把读、讲、议、问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读书、思考、表达、想象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创新智能。恰当地点拨,升华认识,收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教学案例之二】
《草船借箭》是小语人教版第十册的教材。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多数学生已经读过连环画册或者看过电视剧,对故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印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体”。本篇课文的教学我是以“神机妙算”这个成语为突破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仔细品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老师:刚才同学读了课文,觉得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谁能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
生:机,就是机智的意思。
生:算,就是打算。
老师:妙算呢?
生:巧妙的打算。
老师:那么神机妙算的意思呢?
生:神机妙算,就是说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