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在语文课堂中绽放美吗

合集下载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语文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涵括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涉及到了思维、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美对于学生的作用非常大,因为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首先,通过美的形式来传达语文知识。

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往往以死板枯燥的形式呈现,这种形式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聊,导致学习兴趣降低。

而通过美的形式,可以将语文知识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通过朗读优美的古文诗词、欣赏精美的文字创作等方式来让学生体验语言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其次,通过美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想阐述,可以启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发散。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够通过阅读中的思考和感悟加深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作品中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通过美的视听资料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视听资料得以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具有语言美感的短片、音频文件等资料,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听力和口语能力,更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内涵。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徜徉美,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有意识的引导。

只有在营造出一种美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并且在这美的熏陶下,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开启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

让“美”在语文的土壤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的土壤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的土壤中绽放
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它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的是自然的美,
有的是文化的美,还有的是人的美。

而让美在语文的土壤中绽放,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和传递美的感受。

首先,语文作为我们国家最基础的学科,通过汉字、拼音和语法的学习,让我们对中
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而正是这些古老而智慧的字眼,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
心中的美。

比如:温柔、恬静、秀丽、深情、优雅等等,这些词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描述
自然或人的美好之处,也透露着中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其次,语文教学也需要注重美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赏析美术作品、
体验音乐作品等,加深对美的认识。

比如,可以通过欣赏李白的诗词,感受他笔下的山水
和风月之美;或者欣赏梵高的油画,感受他的色彩和构图之美。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各
种体裁的作文,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最后,美还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得以体现。

例如,语文课堂可以设置表演、朗诵、演讲等环节,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展示自己的美。

同时,在语文作业中也可以增加一些
文艺性强的题目,让孩子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

在实践中注重美感的培养并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
的是让他们懂得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眼界和更深刻的内涵。

相信在
这样的语文教育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能够用心感受和传递美的感觉,让美在语文的
土壤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外 阅读 语言文 学探讨
让 美 在 语 文 课 堂 中绽 放
王 慧群
( 仙桃 市毛嘴一 中,湖北
法 国艺 术师 罗丹 曾说 过 : “ 于我 们 的眼睛 ,不 是缺 少 对 美 ,而 是 缺 少 发 现 。 ” 语 文 课 堂 之 美 是 教 材 之 美 与 教 师 智 慧 完 美融合 的艺术体 现 ,它不仅可 以激发学生 的兴 趣 ,而且还能调 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真正走 进作品 ,与作 者同哭 同笑 , 激 起 学 生 的共 鸣 ,让 学 生 在 情 感 冲 击 中领 略作 品 的 思 想 之 美 、 文字之美 、意境之 美 ,从而提 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净化学生心 灵 ,培 养 高 尚人 格 。 那 么 我 们 该 如 何 来 美 丽 我 们 的课 堂 呢 ?

理 员 借 了最 好 的 话 简 , 当雷 电 的 声 音 与 激 昂 的音 乐 响 起 ,学 生 个 个 竞 相举 手 ,竟 然 一个 比一 个 读得 好 ,整 堂课 竟 然 有 三十 多 个 同学 参 与 朗读 ,还 觉 意 犹未 尽 。在 学 习 《 国 啊 ,我 亲 爱 的祖 祖 国 》一诗时 ,我 自己动手做 了一个简单 的M v T 课件 ,画面展示 了 中 国贫 穷 落 后 的过 去 以及蓬 勃 发 展 蒸蒸 日上 的现 在 , 同时 配上 抒 情的音乐 ,学生一个个过足 了朗诵瘾。实践证明 ,学生在抑扬顿
让学生感受到 了意境 美 。如在学 习 《 天净沙秋思 》时让学 生通
过 想 象 感 受 “ 藤 老 树 昏鸦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 枯
秋风萧瑟苍凉凄 苦的意境 ,感受漂 泊天涯的游子思 乡之 情。让 学生在 《 望岳 》中体会那种 “ 当凌绝顶 ,一览众 I小 的”的 会 L I 豪情 。

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江苏省兴化市永丰中心校王宝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

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诵读,感受吟诵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吟诵的时候,根据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语调,吟诵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个别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

这需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

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

而激昂、热烈的文字,则宜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否则难有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峡》时引导学生要读出山的高峻,水的迅疾。

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放飞想象,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合为一体所达的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意境,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说是想象再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想象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一课,我们想象苏轼躺在床上,看着圆圆的月亮而埋怨,其意境优美,我在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后,配上一段音乐,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当时苏轼的内心。

正是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

而在感爱意境美的同时,学生也会回味欣赏意境美的过程,这就是想象美。

三、妙用媒体,体会形象美。

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能开拓学生的视听,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让语文课堂绽放美丽

让语文课堂绽放美丽

让语文课堂绽放美丽【摘要】语文课堂是师生进行心灵交流的场所,如何让语文课堂展现出勃勃生机?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巧妙引导,通过品读、想象、对话、拓展等环节,让语文课堂绽放属于它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丽品读想象美丽这个词语,有人会用它来形容生活,也有人用它来赞美大自然,而我觉得美丽这个词语更应该体现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仔细翻阅语文课本,不难发现许多充满美的诗句,不论是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是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课本中的大量美文所蕴涵的审美信息,为美化语文课堂奠定了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发现,巧妙引导,让美绽放在语文课堂中,更绽放在孩子们的心中。

一、课堂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1.学会品读美。

读,是语文课堂的重点,也是难点。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有了情感的熏陶,朗读才会到位,所以说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不是要教他们朗读的技巧,而是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让学生走进作者所描绘的那个情境中取,让他们进行心灵之间的交流。

《槐乡五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时,我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走进槐乡,去观察,去感受。

以“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统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在整体上对第一自然段有一个把握。

在他们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品读句子来细细体会槐花的多、白、美、香这些特点。

通过“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感受花多色白;通过“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感受槐花的婀娜多姿。

学会有效展现初中语文课堂之美

学会有效展现初中语文课堂之美

学会有效展现初中语文课堂之美高尔基曾讲:“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确实如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需要欣赏美,追求美。

即便是羽翼未丰的中学生也渴望生活在美的世界里。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语文课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重任。

那么如何展现初中语文课堂之美呢?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善于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之美语文课本上的经典作品之美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着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心怀天下”的情操美,朱自清的《春》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的风光美,苏轼《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情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结构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有语言美……把这些美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展现出来,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无比的享受、无比的喜悦,本身就是一种美。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的美,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人性美,在体验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生活美,在诵读中饱览作品的自然美,在品味中学习作品的语言美,在阅读中深刻感受作者的人格美。

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朱自清笔下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学习文章灵动的语言,我反复带领学生读课文,通过诵读,去培养学生“爱美”的心灵和“寻美”的眼睛。

二、打造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之美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的确,语文教师是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者,其教学语言应具有语调美,教师讲课的声音语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教学篇•经验交流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黄艺(河南省淮滨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能够沉醉于语文教学的美感之中。

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启迪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美语文教学是见情、见性、见灵思、见神韵的审美课堂。

课堂上师生一起挖掘教材中的美,共同体验、领悟、联想,徜徉在美的意境中,引领孩子们的思维在美丽的课堂上翩翩起舞。

1.导语如诗,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美教师精妙的导语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会创造一个诗意般的环境,学生浸润其中,语言被激活,情感被点燃,师生相互感染共同生成一个具有磁性的情感场。

如,在教学《蔺相如》这篇课文时,伴随着音乐,我深情并茂地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踏上时空隧道,来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去见识一下赵国的名将———廉颇、名相———蔺相如,感受在他们身上发生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领略他们至今还传颂的高尚情怀。

这段导语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春秋战国时代,它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审美活动的兴趣和对那个时代人物的探究,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铺垫了基础,伴随着教材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得到了美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2.媒体渲染,呈现情境美多媒体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乐和图像,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文中,便于他们更好地体味、入情、悟理。

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化知识,激发情感。

在讲《长江之歌》的时候,我把关于三峡风景的纪录片和一些摄影作品融进了课文。

优美的景色,灵动的文字,生动的讲解,当场就把学生带进了似真似幻的境界。

关于让美育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绽放

关于让美育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绽放

关于让美育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绽放语文教学必须贯穿着美育。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和谐,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让语文静态的文字展示美质,就会使学生真正的喜爱语文,逐步形成钟情于美的心理品质。

语文教材中的美无处不在.有位名人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得到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总结了很多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反复品读,不仅对书中的要义能快速领会,更是一种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

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中,学生读课文的方式很多,朗读、默读、速读;个人品读、齐读、范读等等,无论用什么方式来读,读熟了,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书中语言的美,韵律的美,结构的美等等自然能有所感悟。

但是,要进行审美体验,课堂上最忌讳的应该是速读和齐读。

因为速读只是让学生浏览一下文章,了解一下文章的大概,这是很难体味到美文美句所带来的美感的;齐读,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能体会到韵律的美,但是美文美句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品质、精神的美却难以体会。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体裁的文章都含有情感,要让学生自己自由去读,反复品味,用心读出美文美句中的喜悦、气势、悲伤、气愤;品出平凡、伟大、坚强、固执;心灵受到洗涤、净化。

学生只要能够读出情感,品出味道,心灵受到震撼,那就是真正的受到了美育。

以《背影》为例,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了三句简短,意思很平常的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细细品读,学生读出了这些简单的话语有着父亲朴实而浓浓的爱子之情。

想想自己的父母,曾几何时,送上车后,车子不在视线内,才肯离去;每到周末回家总是用丰盛的饭菜迎接。

那久久不肯离去的身影,那丰盛的饭菜包含着父母多少无言的爱!课文中所传达的浓厚的父爱与学生对自己父母的情感自然融合在一起,在情感的共鸣波涛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美丽的情感像清泉,悄悄地流淌在学生的心田。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摘要】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缺少美,真正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

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素质,创造美好生活的途径。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应用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期达到陶冶情感、完善人格、发展智力,促进人的各种潜能全面发展的目的。

并以此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创造性的美育实践,从而实现语文素质教育在素质培养方面的整体目标。

一、美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语文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健全人格、坚强意志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果把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两者结合起来,那教学水平就大不一样了。

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通过阅读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转变为自己的思想,这也是语文在学科教学中所起到的人文教育作用。

语文课本中收集了古今中外的名章名篇,集自然美、生活美与情感美于一身。

这远远超越了学生直接体验生活的范围,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从中鸟瞰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人文景观,也能远眺人类未来尽可能发生的人物事物。

二、审美教育与语文能力的提高1.发挥审美教育的情感作用。

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征,它总是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情绪上的陶冶。

可以说,小至每一篇文章,大到每一部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情感的结晶。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情感性入手,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2.发挥审美教育的形象性作用。

形象性是审美教育的另一个特征。

黑格尔认为,“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是我们“可观照,可用感官接受的东西。

”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

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240-02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的美,就像一首诗,一部引人入胜的戏剧。

教师丰富的表情,声情并茂的表演,妙语连珠的谈吐,不就是一种美吗?学生会心的欢笑,积极的思维,成功的满足感,不也是一种美的体现吗?语文教学是一种和谐之美,犹如微微春风,开启着人们美的心扉;又如淙淙清泉,滋润着人们美的心田,语文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如何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生动起来,尽情绽放,我认为主要须从三方面做起:一、美的风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在行动上往往喜欢仿效成人,而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统一,要注意从着装上体现个性美、气质美,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

其次,一位道德品质优良、知识渊博、对学生充满热情和爱心的教师,必能使课堂教学永远飘溢着迷人的芳香。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将美的风范转化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和谐美,才能使学生喜欢你的课;才能变讲授为交流,变灌注为创造;才能最大可能地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美的语言1.语言要和谐悦耳――音乐美诉诸于听觉的有声教学语言,是课堂上传递知识与信息的主要工具。

教学语言的抑扬多变、和谐悦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晰。

其次,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结构安排,合理有效地控制语速的快慢。

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意味隽永的内容,表达要缓,以便于学生品味领会;对内容浅显、一般性的叙述,表达要快。

再次,在各个环节的承转衔接之处,还应使教学语言显示出参差起伏、张弛有度的流动感。

对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通过或庄重,或诙谐,或激昂,或舒缓的诸多语言、语调,把文章的精妙竟相展现出来。

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感悟文学艺术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情趣的关键阵地。

要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需要共同努力,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和核心。

教师要有高尚的教育情操和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引用诗词、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发散。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示范演绎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丰富多彩。

语文课程涵盖了文言文、现代文学、课外阅读等多个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通过讲述诗人的生平故事、展示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方式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在学习现代文学作品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剧场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高。

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也是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的重要条件。

家长应该重视语文教育,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写作,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与学校和教师积极沟通,了解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而学生本身也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课外阅读和写作比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也应该重视语文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资源。

学校可以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还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模式,丰富语文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还可以组织语文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美学元素可以被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以下是一些可以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的方法。

一、使用美丽的文字语文教学需要借助文字进行教学,选用美丽的文字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使用古诗词、优美的散文、寓言故事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也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创造力。

此外,通过分析这些文字的美学元素,如词语的音韵美、形象生动的描写、内涵深远的意境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加深对美学的认识。

二、传递美好情感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传递美好情感。

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说笑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来启发学生的同情心、友爱心和责任感,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美好的情感,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情感素质提升。

三、注重视觉效果语言和视觉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图片、影视资料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视觉体验。

例如,在教学诗歌时,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意。

同时,在纠正学生写作中的错误时,可以通过制作图片或者漫画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和学习知识,并注重美学体验。

四、提高语言的美感语言是美学的载体,通过加强语言美的培养,再结合阅读和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美感。

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今汉语的区别,注意语言的韵律、音调和语气等要素,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美感认识。

在写作时,强调清楚、流畅、有节奏感的文字表达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和美感。

这样可以让语文之美深植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之中,从而建立对语文的好感。

总之,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注重鼓励学生发现和创新,创造一个让学生愿意投入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让自己的课堂绽放美丽的花朵

让自己的课堂绽放美丽的花朵

让自己的课堂绽放美丽的花朵——浅谈美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是一座百花盛开的园地,这里处处有美,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才能在美的花园中领略到美,并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地,去感知千姿百态的美,使师生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以美激爱,以美启善,让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主要从这三方面谈谈语文教学的的审美。

审美与年龄老师是值得一生去做的事业。

一个年轻教师可能没有太渊博的学术知识,没有太丰富的育人方法,但是年轻人有自己的特点,用充沛的活力、澎湃的激情、张扬的个性、争强好胜的魄力和新颖的思路去感染学生。

教学的智慧来自于大胆创新,青年教师以自身的敢想敢说敢为引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反思,勇于挑战自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变化,适合学生创新发展的闪烁着教师智慧的方法策略便会接踵而至。

如允许学生与老师平等的讨论甚至争论,拉近师生距离,用自己的创造力感染学生的创造力。

这样的课堂才会多几分灵气,多几分创造,才是百花绽放的课堂。

对于中年教师来说,他们与学生的关系好比父母对子女的感情。

他们对学生的爱来自于心底。

有了父母的心肠,才能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倾注到学生身上。

象园丁护理幼苗一样精心哺育学生,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矗立起一个高大、严谨而又慈祥的老师形象。

和蔼、可亲而又不落俗套,严格、认真而又不显粗野,这就要求我们中年教师只有加强个人修养才能在学生面前有一个美的气度。

才能让学生有信服力。

老年教师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本身就代表一种阅历,一种信服度。

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育人方法,他们对于学生更多的是宽容与关爱。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赏美的乐园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赏美的乐园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赏美的乐园语文课是学生乐园赏美的场所,我们应该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赏美的乐园呢?要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心态。

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美好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机会欣赏美丽的句子和优美的诗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感受、欣赏课文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教师也应该做到以身作则,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语文学习,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乐观积极的力量。

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舒适、洁净、美丽的环境中学习,会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摆放一些美丽的小物件,并与课文内容相呼应,以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图画等方式,给课堂增添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更要培养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解析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要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的赏美活动中。

学生不仅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更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写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发现和分享课文中的美。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赏美成果。

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绘画等方式,将语文知识呈现给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来讲解课文的背景故事和情节,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绘画等方式,将词义、句子结构等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赏美的乐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赏美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呈现语文知识,使学生在乐观积极的氛围中欣赏和学习语文。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关键。

而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就是要通过优美的文学作品、精彩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文化体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拓展视野,培养情感和审美情趣。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要通过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沉浸感受文字的力量和美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或者一些现代经典作品,如《围城》、《活着》等。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让学生领略到文学的魅力,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是学习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命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文章,多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语言的乐趣和表达的美感。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美的元素。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艺术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也可以引入一些外国文化,如英美文学、法国文学等,让学生开阔视野,比较不同文化的特点和美学观念,培养跨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还需要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和教学技巧。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和独特的美学眼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手法和方法,如情境模拟、律诗吟诵、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徜徉。

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学习是审美的:用找寻美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美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诗意的。

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美在语文课中闪光,让学生在美的海洋中徜徉。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巧用导语开始美“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导语主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文体来设计。

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例如:我在执教《荷塘月色》时,上网收集各种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一开始就给学生描绘一幅迷人的“月夜图”,创造一个“遍地月华清辉”的特定审美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月下荷塘的美妙景色之中,兴趣盎然地带着一种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憧憬去捕捉和领略荷塘月夜的优雅风光。

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能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二、深情诵读表达美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不开口不动情,不动情不开口。

”那么,怎样指导他们“动情”地“开口”呢?老师就该教给学生如何给课文“定调”,如:爱,徐声柔;悲,沉声缓;喜,满声高;惧,提气凝;急,短声促……所以,诵读时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例如:朗诵《纪念刘和珍君》第二段时,以悲切的情感、低沉浑厚的语音、缓急交错的节奏读出;读《诗经关雎》,则以愉悦的情感、明快的语音、舒展的节奏读出。

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凭借课文挖掘美“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是以课文作为凭借。

“美”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美”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美”在语文教学中绽放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引领人们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

它以美的形象、情的感染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懂得什么是美。

如何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自己,改造世界。

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审美内容。

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是解决语文教学“学生负担过重,效率太低,学得太苦、太累”这个“少、慢、差、费”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审美教育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指导诵读感受艺术美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正确的诵读则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

诵读必先注于目,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从心理过程看,由目→脑→口→耳→脑,这样多种感官协同工作,有利于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体味作品的艺术境界。

诵读得愈好,就愈能感受作品的艺术美。

教师范读,应“情动于中,而声发于外”,充分运用语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声调的美、韵律的美、情感的美等美育因素表现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

指导学生诵读,要教给学生诵读的技巧,调动多种感官的活动,使学生在口读、眼看、耳听中,玩味其意,审视其美,感受和认识美的语言。

使优美的课文变为学生优美的语言素质。

诵读时要注意词、句的形象性,特别要抓住语段中动词、形容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把它读“活”,使之形象化。

要随着文章感情的起伏,运用高和低、轻和重、快和慢、停顿和转折的语音、语调变化,读出文章的基调与情感韵味的美。

如“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子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语文的世界,是“美”的世界。

人类社会的美无处不在,宽阔壮丽的山川河流,巧夺天工的建筑工艺,高尚纯洁的人文情感等,无不闪现着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语文教师应该让“美”在语文课上生动起来。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学生的美育!美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便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美育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有助于学生趋善避恶,抵制一切卑劣的思想和行为。

可见美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让“美”在语文课上尽情流淌,激情飞扬,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在美的海洋中畅游1.自然美,令人陶醉俗话说:“天下美景,尽收眼底。

”显然,美对视觉器官的冲击不容忽视,而语文教材中壮美的自然景观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挖掘,渗透于语文课堂。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似一条奔腾欲飞的巨龙蜿蜒于广漠之上、盘旋于丛林之间的万里长城,以及威武雄壮的秦兵马俑,美妙绝伦的敦煌莫高窟等,都以其震撼人心的美使世界瞩目,令人神往。

因此,语文教学在涉及自然景观、人文建筑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的敬仰之情。

这样,学生可以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2.社会美,震撼人心语文教材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用心揣摩就可以发现。

实际上,语文课本中描绘的许多历史事件、历史画面,通过作者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如临其境,往往能给学生一种真实的社会美感。

如《史记》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剧场景;《三国演义》中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壮观场面;《水浒传》中林教头谦和礼让,比武时善待洪教头的动人画面……这些历史故事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善于点拨,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中所包含的社会美。

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探索篇•教学研究一、美在“诵读”朗读能够培养学生领略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

”“美读”,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课文,在入情的朗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诵读的时候,需根据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感悟采用不同语调,而诵读的方式既可以是学生的自由读,教师的范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或分角色读。

这需要根据文本抒发的情感而定。

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

而激昂、热烈的文字,则宜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引导学生深入感悟,重现文本的美。

课堂中的很多“亮点”和“闪光点”往往就是发生在朗读上。

美读课文是我们感受美、寻找美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披文入情”,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思想感情,并融情及物,陶冶情操有极大帮助,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

二、美在“留白”留白是一种艺术。

在绘画中,留白就是“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给人创造了一种虚幻空灵的意境;在文学作品中,留白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风处觅鱼踪”,给人搭建了一个品味遐想的舞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留白处理,更能体现语文学科发展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

我们的文本中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许多充满想象和诗意的空白世界,这些空白的世界里又时时洋溢出许多美的真谛、美的意境,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填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歌里就有许多美丽的留白之处。

在教学第二节的诗歌时,我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明白:这是表示太阳还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

接着,我告诉孩子们:“诗歌就是这样,从不把话说完,留着给我们去观察、去想象。

我们的想象越丰富,对诗歌的理解也就越丰富。

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她让春天变得更加灿烂美丽。

语文课堂要充分地展现出美来

语文课堂要充分地展现出美来

语文课堂要充分地展现出美来摘要:语文教学要充分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美,教学的过程就是感受美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受生活以往那种满堂灌式的语文课堂,剥夺了课堂的自由与快乐,使学生不能充分地享受生活、感受生活,让生动快乐的语文课堂成了一潭死水。

语文课不仅要学生读懂课文,而且要领会课文的美,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享受生活,以开放式教学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教学的快乐。

就此,我谈点自己的做法。

一、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品尝美的过程语文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会将学生深深地感染,使他们陶醉其中,或享受美丽的风光,或与文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在思考中让美在他们心中流淌,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堂的任务,就是充分地传授美,让学生尽情地感受生活的滋味,并由此激发出学习热情。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我不光是让学生读课本、背诵课文,更重要的是领着学生们去感受美好春景,去感受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绵绵,春花的烂漫,劳动者的快感。

最好是领着学生走进春天的田野,走进每一个景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描写的内容,让学生亲身体会朱自清描绘的真、细、甜、美。

读春草、春花、桃花,读春雨,读那个迎春场景,体会美的细节;看农民在春雨下种作的那种忘我,感受劳动的快乐。

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内容融为一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感悟。

二、课堂教学过程是美升华的过程课文中的美需要升华,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时,要抓住细节,在读中去提升美、深化美,让学生在品味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认知水平。

冰心的《纸船》是首短诗,可读了它后,得到的感受就不是那么短了,让人能读到比课文多得多的东西,勾起对母亲的思念,让你读完了还觉得没有读完,它对母亲的思念充满着忧伤,对母亲的爱细腻而甜蜜,让你能想起母亲好多好多。

如果我们只简单地去读它,不去升华,那《纸船》中的美,就领会不了,深化不了。

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把《纸船》的内容形象化,把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变成美丽的画面,让学生看着图片朗读,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想想许多母亲的故事,效果比读课文就好得多,《纸船》的那种美就升华了,我们对母亲的感受就更深一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在语文课堂中绽放美吗
摘要:语文教学是美的,她的美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美。

关键词:语文课堂感受美吟诵美意境美形象美和谐美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

也可以说,语文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法国艺术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美。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巧用导语感受开始美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

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

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

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
纷的语文课堂。

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

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

例如:在执教《春》时,开篇:”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和《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满目新绿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色,歌颂春天。

诗人杜甫《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学生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哪个句子描绘春天的?”(学生背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往往是选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平写春的。

今天学的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定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花、鸟、蜜蜂、蝴蝶,有风、雨等等。

作者对它们是怎样描绘的呢?一我们生活的春天有什么差异呢?”这个导入,老师用形象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描绘春色,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和感情;组织学生背诵咏春绝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提前步入”春”的意境中;把绝句同散文比较,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中的”春”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

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
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二、把握诵读体会吟诵美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

”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

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吟诵的时侯,需根据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语调,而吟诵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个别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

这需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

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

而激昂、热烈的文字,则宜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否则难有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引导学生要读出”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惊讶”,”吕蒙的调侃”。

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放飞想像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
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领会到的想象美。

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例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课文的第4小节是写苏轼躺在床上,看着圆圆的月亮而埋怨。

而课文把作者的思绪化作一个省略号。

其课文意境优美,我在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后,配上一段音乐,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当时苏轼的内心。

正是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

而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学生也会回味欣赏意境美的过程,这就是想象美。

四、妙用媒体感受形象美
恰倒好处地运用媒体,能开拓学生的视听,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各种媒体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受器官,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如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圆明园的”富丽堂皇”的建筑,”众星拱月”的小园林,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辉煌的圆明园上空。

接着出现了平湖秋月、安澜园、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楼等景点图。

那美不胜收、引人入胜的仙境足以使学生留恋赞美,清晰的画面把远古
的历史事件,把遥远的地域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给人以形象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板书设计体现和谐美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心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段落层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的板书追求的正是对应、整齐,因而它能给人一种形式美。

黑格尔在论述形式美时,认为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就是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