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湘科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找物体的相同与不同-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找物体的相同与不同-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能力目标:能够观察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物品,并能将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加以区分。
2.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习惯,鼓励学生勇于发现、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3.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事物多样性的观念,认识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发现和区分物品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让学生举一反三、增强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相同与不同的概念:引入相同与不同的概念,让学生对不同事物的共性和差异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观察一些不同的物品,包括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的差异。
3.找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物品间的共性和差异,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和老师的讨论与互动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导引问答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给出答案。
3.观察比较法: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品,让他们自己发现物品间的联系和差异。
五、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介绍相同与不同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物品,并列出它们的不同点。
3.引导学生将物品按相同的大小、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并列出它们的相同点。
4.教师选择一些物品,通过观察其特点,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找出环境中的物品,并分类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富有趣味性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通过观察比较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物品间的共性和差异,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但在教学实践中,在引导学生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较为单一,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互动和思维水平。
纸-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纸-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纸的来源和种类。
2.学生能够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3.学生能够体验和掌握纸的可塑性。
教学重点
1.纸的来源和种类。
2.纸的生产过程。
3.纸的可塑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纸的生产过程。
2.练习纸的可塑性。
教学准备
1.PPT。
2.实验材料:纸、水。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单。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讲师通过PPT介绍“纸”这个物品。
2.学生回答:纸用来做什么?
播放视频(5分钟)
1.讲师和学生一起观看视频,了解纸的来源和种类。
讲解(15分钟)
1.讲师通过PPT介绍纸的生产过程。
2.讲解结束后,询问学生是否有疑问。
实验环节(30分钟)
1.讲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纸的可塑性。
2.实验步骤:将一张纸撕成小块,放入盆中加入一些水,用手搅拌后将纸渣压成一片薄纸。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并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5分钟)
1.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2.讲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纸的重要性和环保意识。
作业
1.完成教学单。
2.小组讨论并撰写一份关于“环保纸”方面的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纸的来源、种类和生产过程。
通过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了纸的可塑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形式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湘科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湘科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对科学课的了解甚少,但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而对抽象的知识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活动。
二、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共包括“走进科学” “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
“走进科学”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比较与测量”单元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测量能力。
教材编排注重图文并茂,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如观察、实验、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测量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常见物体和现象,初步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态度。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和简单的测量方法。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科学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
五、教学措施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丰富多彩的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
最新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学年学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名称任教年级一年级(上册)任教科目科学教师姓名2017年9月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观察西瓜~比较积木与足球、足球与乒乓球的形状~颜色~轻重~软硬~找出身边事物的异同点。
给物体分类~在搭积木时有什么发现。
单元目标1.观察认识西瓜~外形通过看、听、闻、动手摸一摸~知道眼、耳、鼻、舌、手感官的作用~以及如何去保护。
2.比较积木和足球以及乒乓球的形状、颜色、轻重、软硬~找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的事物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会给身边的事物分类~发现他们的特点。
单元重点:1. 在操作交流中体会感官能够观察到哪些信息。
2. 怎样比较常见物体的异同点。
如何给身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3. 玩积木选什么积木更容易搭~才能搭出漂亮的建筑。
单元难点:如何给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单元教法学法:1. 通过观察、听、闻、感受、比较物体的异同点。
2. 在玩中发现积木怎样选材更容易搭。
单元教学时间:走进科学观察西瓜.........1课时保护感官..................1课时找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课时给物体分类................. 1课时让我们从观察开始—观察西瓜总课时课题使用时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科学的发展历史~走进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观察西瓜开始~通过看、听、闻、动手摸一摸~了解西瓜的特点。
知道眼、耳、鼻、舌、感官的作用。
3.如何去保护感官器官。
4.了解昆虫记的由来。
5.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如何利用我们的感官器官观察西瓜的外形及特点。
难点:学会保护我们的感官器官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观察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课件图片、西瓜模型、实物西瓜五、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课件出示宇宙飞船、指南针、搭高层的积木,想知道宇宙飞船是怎样飞上了天空,指南针为什么总指向南方,土里为什么能种植物,搭积木怎样搭不容易倒~而且有趣,这就要讲科学~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在科学王国里遨游~会知道好多好多有趣的事情。
湘科版一上科学精品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科版)
科学
一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2017年9月1日
先锋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三单元认识天气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四单元常见的材料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五单元常见的工具
先锋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观察的基本概念。
2.能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
3.能够用观察的方式了解和描述环境中的事物。
二、教学重点
1.科学观察的概念和方法。
2.环境中事物的观察和描述。
三、教学难点
1.环境中事物的观察和描述,需要通过多次观察和描述来让学生形成观察的习惯和积累经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观察的重要性和科学观察的奥妙之处。
2. 讲解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的概念和方法,引导他们多次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例如环境、生物、物体等等。
3. 练习
让学生分组,分别观察教室中的地图、窗户、黑板、植物等等,并记录下观察的结果,例如颜色、形状、大小、构造等等。
4. 总结
通过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科学观察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多次观察和描述中,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
五、教学评价
1.观察教室中事物的过程,通过记录和描述,让学生掌握了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形成了科学观察的习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六、教学建议
1.注重多次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让学生在习惯中积累经验。
2.分组让学生一起观察和记录,增强互动和交流。
3.注意把握教学节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
2017年湘科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场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展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适宜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场。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展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拟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XX。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第2课找物体的一样和不同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拟、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展比拟。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校园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生物;2.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分类标准;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植物,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讲解生物的分类标准;2.帮助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
难点1.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准备1.校园周围的植物;2.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周围存在哪些生物?2. 新课讲解1.通过PPT讲解生物的分类标准:根据生长形态和生殖方式,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等;2.讲解不同类型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3. 知识运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周围,观察植物;2.学生们应用先前所学的知识,分辨并分类周围的树木和草地植物。
4. 总结巩固1.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自由发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2.给出反馈和汇总,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和问答,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感受。
六、板书设计关于生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植物基本特征•根•茎•叶•花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程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观察和分类植物,是一次较好的实践教学,但是在后续课程中还需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认识大自然。
同时,应当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寻找答案。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
总第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教学内容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第课时1.科学知识:根据积木的特征,发觉稳度、形状、构造间关系。
2.科学探究: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测,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拟,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稳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教学目标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教学准备建筑图片,积教学重点重点: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和难点木搭建作品难点:怎样把积木搭得更高图片、积木教学预设修改、备注〔一〕教学导入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拟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展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3〕学生猜测〔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5〕学生进展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7〕小结:四四方方、外表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1〕要求:不但想方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考前须知。
〔3〕总结和鼓励〔三〕介绍东方明珠播送电视塔。
〔四〕整理材料,下课。
让我们发现更多板书设计形状:圆形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布置作业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二页4教学反思标题4黑体正文宋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2 磅关键字宋体小四加粗课题:黑四正文:宋小四关键字:宋小四加粗固定值22磅总第教案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教学内容第课时第1课初识大自然1.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2022湘科版(2017)科学一年级上册学案(附目录)
2022湘科版(2017)科学一年级上册学案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让我们从观察开始2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3给物体分类4让我们发现更多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1初识大自然2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3大自然中的发现第三单元认识天气1多样的天气2天气的影响第四单元常见的材料1生活中的材料2纸3塑料第五单元常见的工具1剪子和刀具2其他常见工具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让我们从观察开始【学习目标】1.认识各个感觉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认识各个感觉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2.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学习过程】1.我们观察时常用的感官有哪些?2.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西瓜后,请你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3.挑选西瓜有哪些小秘招?4.在生活中,眼、耳、鼻、舌、手还帮我们发现什么?5.如何来保护眼睛?对于其他感官,我们要如何保护?2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学习目标】1.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1.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学习过程】1.看一看,桌上的积木有哪些不同的地方?2.想一想,怎么比较两根木棍的长度?3.请你比较一下,桌上两个玩具球有哪些地方不同?哪些地方相同?4.比较一下,你和同桌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的地方?5.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3给物体分类【学习目标】1.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材背景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是按照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一种教材。
本教材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观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创造能力,加强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本教案主要是以本教材为依托而编写的。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观察细节、观察规律的良好习惯;•剖析学习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观察的意义•观察的定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用口咀嚼尝到、用鼻闻到的事物或现象。
•为什么要观察:观察可以获取信息,进而进行分析和判断。
•观察需要什么:仔细观察、耐心观察、认真记录。
2. 观察的方法•看:用眼睛看到的;•听:用耳朵听到的;•闻:用鼻子嗅到的;•尝:用舌头尝到的;•摸:用手感触到的。
3. 观察的技巧•观察要点:明确观察对象,注意观察细节;•观察角度:全面观察,多角度思考;•观察态度:认真、仔细观察,勇于发问。
4. 观察的实践•实践1:观察自然界中的物体,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践2:观察同学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实践3:设计观察任务,进行团队协作。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让学生看一遍视频,向学生介绍观察的意义。
2.学生回答问题:观察有什么作用?孩子如何进行观察?2. 观察方法和技巧的学习1.老师简单介绍五种观察方法,并提取现实中的例子说明。
2.老师介绍观察技巧,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归纳总结。
3. 观察实践1.实践1:老师请学生观察几个物体,然后组织起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找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实践2:老师请学生在班级中随机找一个同学,观察对方的身上衣着、面容等特征,用分组将同学进行分类。
3.实践3:学生分为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主题进行观察分析,然后一起汇总并分享。
4. 总结和评价1.老师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努力发现、发问。
给物体分类-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给物体分类-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物体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2.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对分类的影响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物体分类展开,通过采用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物体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放一些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品在讲桌上,让学生展开讨论,看看他们对这些物品有哪些印象,能不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将其分类。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一年级上学习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知识,以此为基础出发,帮助学生思考。
2.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入今天的主题——给物体分类。
第二步:讲解1.老师介绍物体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物体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按照形状、颜色、大小、材质、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
但是,我们一般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物体分类的原则不是死板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灵活应用。
比如,颜色分类时,我们可以把蓝色、红色、黄色的物品分类;形状分类时,我们可以把正方形、圆形的物品分类;大小分类时,我们可以分为大、中、小等。
2.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分类方法和原则。
第三步:实验和探究1.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让小组选择一种分类方式,例如颜色分类。
2.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不同颜色的物品,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分类。
3.学生完成分类后,可以互相交换物品,再进行分类,比较分类结果的异同。
4.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分类方法和原则的应用。
第四步:巩固1.老师放出一些新的物品,询问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所学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
2.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物体分类,比赛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第五步:反思1.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课,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小作业,总结本课学习的方法和原则,并对此进行回顾。
其他常见的工具-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其他常见的工具-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常见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增加他们的科学常识。
课程重点
1.掌握常见工具的名称和特点。
2.学会正确使用常见工具并了解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已知的工具名称,并引导他们思考常见的工具有哪些。
示例问答: - 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用过哪些工具呢? - 你们都喜欢用什么样的工具? - 这些工具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学习材料
展示学生们学习材料,让他们对材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样例材料
工具名称特点
锤子用力敲打,砸碎物体
镊子用来夹东西的
手电筒需要电池供电,发出光亮
钳子用来夹住东西的
卷尺一个带刻度的软尺,可以做测量工具
剪刀用来剪东西的
斧子用力劈开东西的
手鼓一种打乐器的工具
3. 学习
请学生们选择一个他们不熟悉的工具,通过材料了解该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4. 总结
通过问答的方式,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学生们应正确使用工具。
示例问答: - 你们学到了哪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 学习新的工具对你们有什么
帮助? - 在使用工具时,你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课后练习
1.画出你们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形状,并写出它们的名称。
2.这些工具都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心得
这节科学课,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使用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展示和总结,学生们更容易记住知识点,也更能够养成正确使用工具的好习惯。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光滑 粗糙
二、比一比
和 形状相同 和 颜色相同
和 形状不同
和 颜色不
同
颜
色
大
小 形
状 冷
暖 声
音
气
味 味
道
三、给物体分类
属于有生命的用红笔圈,属于没有生命的用蓝色笔圈。
四、我在校园里发现的有趣的事物
不同颜色的树叶石子
羽毛
蜗牛
蚂蚁
蚱蜢
不知名的虫子
有趣的种子
美丽的花
各种植物的果实
2 和 4 形状相同
1 和 3 形状不同
2 比 1 轻
1 和 4 颜色相同
2 和
3 颜色不同
1 比
2 软
复习第三、四单元
二、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晴
阴
雨
雪
风
雾
三、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记录下它们使用的材料。
晴雪
阴
风
雨
雾复习第五单元
一、怎样正确使用剪刀。
1.剪厚纸,用剪刀的哪个部位更省力? (画√ )
2.剪薄纸,用剪刀的哪个部位更省力? (画√ )
3. 怎样更快地剪出蝴蝶的形状? (画√ )
32。
初识大自然-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初识大自然-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是什么。
2.能够简单地描述大自然的一些特征和现象。
3.学会观察大自然,并借此训练自己的观察力。
4.增强对环境和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认知大自然。
2.培养观察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特征。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内容1. 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是指地球上所有非人类制造的事物,包括天空、海洋、动植物、岩石、土壤等等。
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特征,这些都是生命和自然规律的体现。
2. 大自然的一些特征和现象地球的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空气中的氧气、水循环等都是大自然的特征和现象。
学生应该学会观察这些现象,认识它们的重要性和意义。
3. 认识大自然的方法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它的各种特征和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野外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4. 大自然的保护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需要保护的。
学生应该学会爱护周围的环境,包括学校、社区和家庭等。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述和演示,培养学生对环保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
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应该通过讲述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特征。
2.实地体验法。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在实践中认识大自然的美。
3.学生自主学习法。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线图书馆等方式,自主了解和探索大自然。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评估学生的书面作业的水平和理解程度。
3.观察学生的思考深度和敏锐度。
七、教学反思和改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包括以下方面:1.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认识大自然。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材料-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生活中的材料-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2.理解材料的来源和用途;3.掌握一些简单的分类方法。
二、教学重点1.生活中常见的材料;2.材料的用途。
三、教学难点1.材料的来源;2.各种材料的用途。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2.比较法;3.组合法;4.问答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出本节主题,生活中的材料。
通过引导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材料的重要性。
2. 自主探究(30分钟)1.学生们跟着老师走遍学校,寻找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如沙子,水,土,纸张,木头,塑料,玻璃等。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分辨出这些材料的特点,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3.让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用途,并和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
3. 知识总结(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材料的来源和用途。
2.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如动物类材料、植物类材料、人工材料等。
4. 交流提高(15分钟)1.学生进行分组,跟着老师在校园中进行材料的分类和观察,记录下这些材料的名称、来源以及用途。
2.各组介绍自己发现的材料,并进行交流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教学后记1.生活中的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材料,理解它们的来源和用途。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组合和问答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纸-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纸-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纸的基本性质及制作方法。
2. 掌握纸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纸的用途。
3. 了解纸张的生态环保意义。
教学重点•纸的基本性质及制作方法。
•纸张的分类及用途。
教学难点•纸张的生态环保意义。
教学准备1.课件 PPT。
2.实物展示(纸张、制成品等)。
3.小组活动的材料(剪刀、胶水、颜色纸等)。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展示纸张和制成品,引起学生对纸张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纸是哪里来的?纸有哪些种类?3.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纸的知识。
讲授1.介绍纸的基本性质和制作方法,比如让学生观察实物纸张的特征,用语言描述不同类型的纸的颜色、质地、厚薄程度等。
2.分类介绍纸张的种类及用途。
比如用白纸比较黑白打印出来的颜色效果,用卡纸比较笔触在不同材质纸上的不同效果。
3.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保问题并提出建议。
例如为什么需要节约用纸?应该怎样使用和回收废纸?实践1.让学生分组制作纸艺品,比如折纸等。
2.让学生在小组内商量纸的分类及使用法则展示。
总结1.总结纸的基本性质及制作方法。
2.总结不同种类的纸的用途及生态环保意义。
课后作业1.辨认生活中常见的不同类型的纸,并写一篇有关纸张分类及其应用的小报。
2.制作一个小手账本,记录每日使用的纸张及其作用。
总结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纸张的基本知识增加了很多,对纸张的分类及用途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天气的影响-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天气的影响-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初步认识气候的概念。
教学重点1.天气的影响。
2.天气现象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1.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气候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天气的影响•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展示图片、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晴天可以进行户外活动,雨天出门要带伞等。
•不同天气的特征在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影响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如晴天温度高、阳光明媚,雨天潮湿、多云天气天空乌云密布等。
•天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天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如晴天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有利于植物生长等。
2. 气候的概念及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的概念在介绍气候概念之前,可以先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气候是指一个区域内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变化的原因通过指导学生寻找世界地图,让学生发现同一纬度带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
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如纬度、海拔高度、地形、洋流等。
课堂练习1.观察天气预报,预测明天的天气状况。
2.制作气象标志,并将其贴到相应的天气板块上。
总结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让学生关注天气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以及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原因等内容。
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探索天气的奥秘,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气候的概念。
大自然中的发现-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大自然中的发现-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花卉和树木;•了解花卉和树木有一些基本的生长特征;•能够观察、比较不同花卉和树木的外观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花卉和树木在大自然中的生长特征;•观察花卉和树木的外观特征。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花卉和树木外观特征的比较和归纳。
三、教学内容1.大自然中的花卉•让学生观察花卉的颜色、形状、大小和叶子等特征;•引导学生使用语言描述花卉的外观,如有茎、叶、花等。
2.大自然中的树木•让学生观察树木的形态、叶子、树皮和枝干等特征;•引导学生使用语言描述树木的外观和特征。
3.观察花卉和树木的不同•让学生自行比较不同的花卉、树木,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不同外观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卉和树木,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感受,营造出逼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学习和感知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五、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内容导入介绍今天的主题,引入学生对大自然中美丽的花卉和树木的兴趣学习让学生观察花卉和树木的外观特征,让学生自行探究比较花卉和树木的异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不同花卉和树木的外观特征小结简单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珍惜身边美好的事物作业让学生外出捕捉一些身边的美丽花卉、树木,回家后在作业本上绘制它们的外观特征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场景中的表现和作业本上的绘制,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习情况和学生反馈,对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次课的教学做出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
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药丸盒等),白纸,笔。
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猜一猜:哪根棒更长?(教师两手分别握着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哪根棒更长?)2.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两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为标准分别量长度)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
(二)新课学习1. 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1)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块积木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2块,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2块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2.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1)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包括轻重)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2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2)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2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3.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4.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1)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说话声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称量)。
(三)整理材料、下课第3课给物体分类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科学探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1支、未削的2支)。
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二)新课学习1.认识分类(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
将某一特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学生再次分类。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
(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2.分类练习(1)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3)交流、评价。
(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课后拓展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4.STSE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3)学生猜想(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7)小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1)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3)总结和鼓励(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四)整理材料,下课。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1课初识大自然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教师准备: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
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
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1)阅读。
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总结。
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三)下课2课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科学态度、STSE乐于参与考察活动观察仔细认真。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小收纳盒子。
教师准备:考察提示PPT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1.明确考察对象提问: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2.交待考察提示(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5)注意安全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下课(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3课大自然中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特征。
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科学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科学态度: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4. STSE :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提问: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二)新课学习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1)学习使用放大镜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